正当清廷内部对君主与共和问题争论激烈未获解决之时,袁世凯凭借他所掌握的北洋军队,一面与民军对峙,迫民军退让,一面又对清廷施加压力,以达坐收渔利的目的。十二月初八日,袁世凯策划不久前(十一月间)还通电反对共和的段祺瑞联合北方诸将领姜桂题等四十六人,电请袁世凯代表要求清帝退位,宣布共和。袁交【由】外务部印送满蒙王公,并即进呈清太后。此举【北方军队有此义举】,使北方反对共和政体者势力大减【更加减少势力】。此次请愿共和的军队,列名者已达百分之九十余。其余少数,亦由请愿的军队派员秘密运动。兹将北方军队首领电请主张共和者的姓名列表如下:
军队名称 统兵官之姓名 人数
第一军全军 段祺瑞 二万
武卫全军 姜桂题 一万二千
江防全军 张勋 二万二千
右军全翼 段芝贵 一万
豫皖新编各军 倪嗣冲 一万
河北镇练军 谢宝胜 六千
河南镇练军 马金钗 六千
第一镇 何宗莲 一万二千
第二镇 王占元 一万二千
第三镇 曹锟 一万二千
第四镇 陈光远 一万二千
第五镇 吴鼎元 一万二千
第六镇 李纯 一万二千
第二十镇 潘矩楹 一万二千
第二十一镇 孟思远 一万二千
以上各军官兵共十四万余人,均已全体要求共和。此外所余者唯禁卫军一镇,及张怀芝所统数营未与其列。旋知张怀芝、冯国璋亦均赞成,不复反对。(按:张怀芝曾为“京津保同盟会”会员所炸,遂不敢坚持反对共和了)
军队请愿共和的电奏既达,旋由内阁复电各军队极予表扬,其大意录下:“朝廷对于此次事变,始终一意,不欲以武力解决。但改变国体,事关重大,非付之国民公决,不足以昭慎重,若非关于国计民生重要问题者,朝廷亦决不忍坚持固执,以小害大。该军队等所请,发于忠臣爱国至诚,殊堪嘉纳,着各明白晓谕各该军队,静俟朝廷办理。”
当是时,议和之局大致将定,而武汉一方面尚为南、北两军所相持。段祺瑞既联合北方诸将电请清帝逊位,即派黄开元过江与黎副总统接洽,黎也派代表至段祺瑞营会商一切,段亦派员接待,声明彼此不愿再战。十二月十三日,段祺瑞又请英领事斡旋,过江与黎副总统面议,彼此约定,若清廷贵族反对逊位,则决计合兵北伐。段祺瑞并派代表吴光新、徐树铮等来鄂订立南北两军联合条约。黎副总统恐民军方面或有误会情事,特派周士栋等驰赴孝感等处宣布事由,期使南北意见融洽。民军到此亦仰承意旨,奉行唯谨。【黎副总统因派代表与段祺瑞接洽,段亦派员接待,声明彼此不愿再战。】
【初十月午后一点钟,有君主党多人,在西安门外西安茶园特开密议,有禁卫军持枪驻守。到议者为蒙古王公及恭、肃、礼、豫、洵、朗、泽诸亲王,暨荫昌等多人。其会议地点,均系临时指定,以期不漏消息。】
与此同时,由满人组织等以反对共和为宗旨的“君主立宪维持会”暨“君主同志会”活动也很猖獗,其中尤以铁良、良弼组织的“宗社党”为最。该党经费二十万,出自内币,其用途系收买无赖侦探在南京与北京进行秘密活动和招买奉天红胡子及运动北京巡警之用。铁良等在京谋借外兵,赵尔巽则在奉天招募勤王队。满蒙王公多为煽惑。初十日午后曾在西安门外茶园密会,参加者有蒙古王公及恭、肃、礼、豫、洵、朗、泽诸亲王暨荫昌等多人,由禁卫军持枪驻守。后因良弼被“京津保同盟会”会员彭家珍炸死,铁良恐惧逃走,该党活动虽仍继续进行,但势力已大衰。
【又有满人设立的“君主立宪维持会”暨“君主同志会”皆以反对共和为宗旨,其活动尚属于表面上的鼓吹。此中最重要机关,则以良弼所组织的“宗社党”为最。该党经费二十万元,出自内帑,其用途则专收买无赖之侦探在南京与北京做多种秘密活动。尚有一部分经费为招买奉天红胡子及运动北京巡警之用。幸而良弼被京津保同盟会会员彭烈士家珍所炸死。但该党的活动仍继续不懈,并皆为亲贵所主持。
宗社党首领实为铁良,而良弼、舒清阿等副之,满蒙王公多为煽惑。而赵尔巽在奉天也附和之。铁良等在京谋借外兵,赵尔巽则在奉天招募勤王队。奉天勤王队屡有自请入卫之举,宗社党大力帮助,秘密召令来京,行至丰台,要求铁路运载,京奉铁路总办以未奉邮部命令,不许载运。并由梁士诒密向袁世凯商筹对付之策。该党人以密谋泄露,又因良弼被炸死,铁良又恐惧逃走,势力因之大衰,遂将机关移至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