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8岁投考黄埔军校,目的是为了使中国政治上轨道,今日见祖国政治修明、经济发展、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就有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感觉,因此我把分散安置后的情况写成《满目青山夕照明》。
1970年,学院对我们分散安置。我向组织提出愿到重庆附近璧山、长寿、綦江、南川等地。接收我的重庆警备区的同志认为上述地区离市区较远,不便于我今后参加社会活动,于是为我选定离市区较近的巴县县委、县府所在地渔洞镇。当时我女儿已结婚,在南京有自己的家,儿子在武汉上大学。我便于初夏的一天,携老伴登上火车,离别生活了三十年的第二故乡——南京。
住巴县十年
现在危机已成过去,闻李先生将举行“国是会议”、研究“两岸和平协定”。我觉得这确是一个好主意,要化干戈为玉帛,当然要坐下来谈,并且不发表冲动言论,不搞威胁动作,以造成祥和的气氛,使谈判成功。万万不可因选举结束而得意忘形,须知2100万人的54%的选票,在12亿人当中太微不足道了,不足以代表12亿中国人的民意。如果肆意搞分裂,则绝对免不了一场战争,我们知道:现代战争,战略纵深很大,台湾区区小岛,无处不在大陆火制之下,玉石俱焚,是可想而知的;大陆的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都是繁荣之区,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才有今日的成就,一旦遭到破坏,也太可惜了。这样牺牲的是中国人,坐收渔利的是帝国主义余孽,两岸人民何辜而遭而荼毒?林洋港先生“不可独、不急统”的不搞分裂有步骤地走向和平统一的主张,是较有远见的。李先生和国民党诸先生可以借重他这个主张杜绝搞分裂的各种企图,把台湾的廉政建设搞好,缩小军费开支,支持两岸经济合作,待到时机成熟,再谈和平统一,有何不好呢?没有远见的人,可能还妄想得到美国支援,但也应知道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战争一发生,就必定旷日持久,中国固然要遭受破坏,美国也必定被拖下超级大图的地位。朝鲜和越南战争,殷鉴不远,美国人不是傻子,他能代人火中取栗付出这样大的牺牲吗?中国人也不能这样傻嘛!硬把弥天大祸引到中国人头上来,所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要知道“和为贵”的道理,坐下来先谈判“结束战争的协定”,台湾真实地承担不搞分裂活动,大陆也承认不使用武力,这样敏感的祸根拔除了,一面实行三通,然后尽早协商和平统一,仿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办法。并协商台湾政党到北京共同执政的详细办法,江泽民先生说了,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话都可提出商量,他并且还打算移樽就教,到台湾磋商,我们黄埔同学还可互相邀请,互相访问,以为先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今天是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时刻,大家应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度,握手言欢,为国家奠定磐石之安的基础,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此请
勋安
郭汝瑰
1996年×月×日
其后黄埔“四海同心会”刘执行长来京,黄埔同学会开会欢迎他们。我见台湾分裂派日益嚣张,写了一张条子给李默庵会长说:“现中国已到统一或分裂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尽力以赴,支援台湾统一派,反对分裂派,不让分裂派得逞。如分裂派死不回头,我们将与统一派一道与他们奋斗到底。”李会长在条子上批道:“把你的意见作简单报告。”我因与“四海同心会”刘执行长会见时,报名我是郭汝瑰,他说:“由淮海战役时你的行为知名已久。”我顾虑在会上引起争论,就没有发言。现在后悔当时台湾选举竞争激烈,应该说出来,使台湾的统一派明白,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举双手赞成统一;对我们来说,全中国的利益就是真理。现在的中国已不是当年的中国,她已经日益兴盛起来。过去国内的政权斗争,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源的。政权的更替,社会的嬗变,是历史的发展,我们不应再纠缠于历史的恩怨。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中国人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而且只要站在拥护统一的共同立场上,其他的一切我们通过深入讨论,都能逐渐获得更多的共识。这样的话,台湾的统一派知道大陆还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们,可能在斗争中会大胆一些。
我们黄埔军校同学会最近一次理事会,在1995年6月18日召开,出席的有会长李默庵,副会长杨荫东、李运昌、莫文骅、程元、林上元、丁家骏和我及全体理事。莫文骅副会长致开幕词;李默庵会长作了报告;李运昌副会长致闭幕词,21日晚宴我致祝酒词。11月我又参加了广州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会和重修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剪彩仪式,会议开得非常热烈。12月19日又应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邀请到广州与在港的黄埔同学会晤,大家热烈发表了和平统一,协助香港平稳回归的讲话,看来和平统一,是我们的共同事业,我们应像抗日战争一样英勇,促成实现。
现在我们黄埔军校同学会会员分布在海峡两岸、港、澳以及世界各地。“天下黄埔是一家”,不论走到哪里,黄埔具有长期培养起来的革命爱国的黄埔精神。我们要团结大陆的同学及后代,并扩大团结台、港、澳与国外的同学和他们的亲属,并通过他们去团结一切爱国的中华儿女,形成合力。这个团结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旗帜和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共同去反对分裂祖国的“台独”,一致向和平统一和民族振兴的目标前进。我们黄埔同学要发挥我们优势,加强“三胞”的联谊工作,增强热爱祖国感召力和增进两岸关系的共识,重点还要放在增进彼此的了解上,本着以理服人和求同存异的精神,耐心地仔细地进行,以期逐步取得共识。还要充分发挥我黄埔同学关系、同学感情的特点和优势。以口头的、文字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联络和宣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把反分裂,反“台独”造成一个强大的舆论声势,直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为止。
最后的追求
* * *
记得1987年成都军区召开的模范党员大会上,我说:“我追求活到90岁,亲眼看到香港回归,那时我纵然老了,听见广播,也要买一串鞭炮燃放。”
1997年秋天,我就要迎来90岁的生日了,按照习俗去年就做了九十大寿,市和区的党政军领导都来向我祝贺,我真感动不已,又愧疚难当。90度春秋过去,仿佛弹指一挥间,往事历历在目,如数念珠。随便掂捻一颗都包含着生动的故事,都呈现出历史的年轮。
如果问我现在还有什么希望和追求,那就是想亲眼看到香港的回归和祖国的和平统一。我准备亲自到香港去一趟,带一包土回来种花,还约了在美国的弟弟,今年7月在香港见面。兄弟携手,同游香港,我想定是人生的又一美事。只有三个月了,我每撕去一张日历,就觉又近了一天。
重庆市领导祝贺郭汝瑰九十寿辰
如果我还能到台湾一游,庆祝祖国和平统一,那我就志得意满,可以不留遗恨到黄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