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 出生

十月二十二日(农历九月二十四日),生于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梨园世家。

祖父梅巧玲,江苏泰州人,“同光十三绝”之一,北京四大徽班之一——四喜班的班主。祖母陈氏,著名小生陈金爵之女。父梅竹芬,京剧旦角演员,善昆曲。母杨长玉,著名京剧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著名京剧琴师。

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一岁

父亲梅竹芬搭福寿班,并随班进宫廷应差。

一八九七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三岁

父亲梅竹芬病故,终年二十六岁。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四岁

伯父梅雨田搭同春班、三庆班。

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六岁

因家道中落,梅家迁至百顺胡同,与杨小楼为邻,并在胡同附近私塾就读;后私塾迁至万佛寺湾,继续就读。

外祖父杨隆寿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是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戏院、茶园大多被焚毁,梅雨田改行以修钟表为业。

一九〇一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七岁

在姐夫朱小芬家,师从朱小霞学戏。

一九〇二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八岁

正式师从时小福的弟子吴菱仙学戏。

一九〇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九岁

在朱小芬家,继续从吴菱仙学戏。

一九〇四年(清光绪三十年) 十岁

八月十七日(农历七月初七),首次在北京广和楼登台,在斌庆班串演昆曲《长生殿·鹤桥密誓》里的织女。

在朱小芬家,继续从吴菱仙学戏。

一九〇五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十一岁

在朱小芬家,继续从吴菱仙学戏。

一九〇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十二岁

在朱小芬家,继续从吴菱仙学戏。

十二月二十七日(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伯父梅雨田进升平署当差。

一九〇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十三岁

梅家移居芦草园。

正式搭班喜连成,白天演唱;继续在朱小芬家从吴菱仙学青衣戏,同时又从姑丈秦稚芬、姑表叔胡二庚学花旦戏。

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十四岁

继续搭喜连成班,白天演唱,抽闲仍从吴菱仙学戏。

八月十四日(农历七月十八日),母杨长玉病逝,享年三十二岁。

梅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一九〇九年(宣统元年) 十五岁

国丧期间,各戏班停演,在家从伯父学戏。

冬,观看上海著名艺人王钟声主演的改良新戏(话剧),很受启发。

一九一〇年(宣统二年) 十六岁

与名武生王毓楼之妹王明华结婚。

因倒仓,脱离喜连成班,后改搭鸣盛和班,在吉祥园演唱,茹莱卿操琴。

业余时间养鸽子,锻炼眼神。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 十七岁

夏,搭俞振庭的双庆班,在文明园和广德楼演出,剧目有《岳家庄》《桑园会》《长坂坡》,茹莱卿操琴。

秋,第一次在北京文明茶园贴演《玉堂春》,梅雨田操琴。试唱新腔成功。

是年,长子大永出生。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 十八岁

搭双庆班,第一次改组成男女合演。

初夏,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剧目有《彩楼配》等。

秋,田际云、余玉琴等组织带有公会性质的正乐育化会。黄兴等辛亥革命领袖到北京时,该会在贵州馆召开了欢迎大会。梅兰芳参加了此次欢迎大会。

冬,正乐育化会发起募款义演。谭鑫培演《桑园寄子》时,陈德霖因事未能参加,谭点名梅兰芳在戏中饰金氏。这是他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同一天,又与朱幼芬、金秀山合演《五花洞》。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十九岁

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春,搭田际云的玉成班,先后演出的剧目有《桑园寄子》《孝义节》等。

十一月上旬,受许少卿邀请,首赴上海演出。住许少卿家,并随王凤卿拜访《时报》的狄平子、《申报》的史量才、《新闻报》的汪汉溪。同时,狄平子又介绍王、梅二人与吴昌硕、况夔生、朱古薇、赵竹君和昆曲界俞粟庐、徐凌云等订交。

十一月十五日,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剧目为《彩楼配》《玉堂春》《武家坡》等。

十一月二十八日,首次唱大轴戏《穆柯寨》,饰演穆桂英。

十二月底,临别演出《汾河湾》。在上海共演出四十五天。

年底,官方下令:所有“班”的名称,一律改成“社”。

是年,长女五十出生。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 二十岁

一月,在庆丰堂与王惠芳同拜陈德霖为师。

七月至十月,在翊文社初排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并对化妆、头饰进行部分改革。

十二月,第二次应邀到上海演出,共三十五天。上演剧目有《彩楼配》《朱砂痣》等。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二十一岁

四月,搭双庆社。

四月至次年九月,集中创排了十一出新戏:《牢狱鸳鸯》《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孽海记·思凡》《牡丹亭·闹学》《西厢记·佳期、拷红》《风筝误·惊丑、前亲、逼婚、后亲》。

八月十七日(农历七月初七),开始编写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由齐如山打提纲,李释戡编词,参考古画设计服装和发型。

十月三十一日,首演古装新戏《嫦娥奔月》。

十一月十四日,首演《风筝误》。

十一月下旬,赴天津东天仙舞台演出。剧目有《御碑亭》《樊江关》等。演至年底回京。

是年,长子大永早夭。

是年,外交部邀请梅兰芳为来华的一个美国教师团体演出《嫦娥奔月》,这是最早向外国介绍京剧。

是年,由罗瘿公介绍画家王梦白,开始学画。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汪蔼士、陈半丁、齐白石。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二十二岁

十月,应许少卿邀请,第三次赴上海演出,计在天蟾舞台演出四十五天。然后赴杭州短期演出,回上海后,又演出十三天。

月底,在杭州于城站第一舞台作短期演出。节目有《闹学》《黛玉葬花》等。此次在杭演出期间,经许伯明介绍,结识了许姬传、许源来、许伯遒兄弟三人。

冬,参加朱幼芬组织的桐馨社。与杨小楼一度合演《春秋配》《木兰从军》等戏。

是年,长女五十早夭。

是年,买芦草园两所打通的四合院房屋,计三十余间,遂从鞭子巷三条迁入。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二十三岁

年初,在搭桐馨社的同时,兼搭俞振庭的春合社,与谭鑫培合作。

二月,在北京最早的新型剧院第一舞台,开演夜戏。

三月十七日,在前门外西珠市口第一舞台首演《木兰从军》,头十五场,轰动一时。

五月十日,谭鑫培卒,享年七十一岁。

秋,搭双庆社。

十二月一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天女散花》。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 二十四岁

春,搭双庆社。

二月二日,在吉祥园首演新编戏《童女斩蛇》。

三月二十三日,在文明园演《邓霞姑》。

春,徐悲鸿看梅兰芳演出的《天女散花》后,绘制一幅大型油画《天女散花》相赠。

五月十八日以后至年底,搭裕群社,在三庆园演《醉酒》《虹霓关》《狮吼记》,在吉祥园演《麻姑献寿》(首演),在广德楼演《奇双会》《南柯记·瑶台》《红线盗盒》(首演)等。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二十五岁

是年,经罗瘿公介绍,程砚秋拜在梅门下执弟子礼。

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三十日,携同喜群社部分演员第一次出国去日本访问演出。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上演的节目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广受欢迎。日本汉学家内藤虎次郎、狞野直喜博士和戏剧家青木正儿等人,均著文介绍中国古典戏剧的源流演变和梅兰芳的艺术创造。访日期间,梅兰芳还结识了市川左团次、中村歌右卫门、中村雀左卫门、守田勘弥、松本幸四郎等许多日本歌舞伎演员。

七月至十月,在北京新明戏院演出。

初冬,第一次赴汉口演出一个月。

十一月,应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地点在新建的更俗剧场,共十天。期间,结识了欧阳予倩、俞粟庐,并参观了南通伶工学校。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 二十六岁

是年,新编演《上元夫人》。

春,应许少卿之约,第四次到上海演出。

春夏之交,第二次到南通更俗剧场演出三天。张季直刊印了《梅欧阁诗录》,内有梅兰芳唱和诗三首。

五月,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商务印书所附设照片部,首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昆曲)。

秋,与齐白石结识并向他学画。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 二十七岁

春,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

十月二十五日,搭太平社,在文明园演出大轴戏《祭塔》。

十一月二十九日,为冯耿光四十生辰,与杨小楼合演《镇潭州》以表祝贺。

冬,与崇雅社青衣演员福芝芳结婚。

年底,和杨小楼合作排演由齐如山执笔的新编戏《霸王别姬》。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二十八岁

正月,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霸王别姬》。

五月,第五次到上海演出。

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应张季直邀请,第三次到南通演出。

夏,为进行舞台艺术改革实验,组织承华社(后改为梅兰芳剧团),在北京新建的真光剧场演出。

十月至十一月,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赴香港演出。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 二十九岁

春,美国一家电影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上元夫人》中“拂尘舞”片段拍摄成无声黑白电影。

九月八日、九日,在北京真光剧场首演《西施》,并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加上二胡,由王少卿担任二胡伴奏。

是年,编排新剧目《洛神》《廉锦枫》,并分别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和十一月二十九日首演。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 三十岁

五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专门访问了梅兰芳,并观看了他编演的《洛神》。后,泰戈尔作了一首诗写在纨扇上赠给梅兰芳。

秋,民新影片公司委托华北电影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上元夫人》中的拂尘舞、《木兰从军》中的走边和《黛玉葬花》片断,拍成无声黑白电影。

十月至十一月,梅兰芳第二次赴日本访问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天女散花》《廉锦枫》《虹霓关》《贵妃醉酒》等。访日期间,日本一家电影公司先后将梅兰芳演出的《虹霓关》中“对枪”和《廉锦枫》中的“刺蚌”拍成无声黑白电影。

是年,祖母陈氏病故。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三十一岁

夏至秋,编演了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十一月,与美国先驱舞蹈家罗丝·丹尼丝、泰德、萧恩三人在北京同台献艺。

十二月,长子葆琛出生(排行老四)。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 三十二岁

六月,意大利驻华大使夫人偕美国、西班牙、瑞典大使及夫人到梅兰芳住宅访问。

八月,日本名伶守田勘弥和村田嘉久子等五十余人到京献艺,梅兰芳为之洗尘;并在其回国前,为每人赶制了一套中国服装相赠,以资纪念。

十月二十七日,瑞典王储夫妇由瑞典大使夫妇陪同,到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访问。

十二月,继续排演三本、四本《太真外传》。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三十三岁

冬,编演新戏《俊袭人》。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 三十四岁

一月,二子葆珍(又名绍武)出生(排行老五)。

四月六日,在北京首演《凤还巢》。

初夏,编演全本《宇宙锋》。

秋,编演《春灯谜》。

是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三十五岁

十二月下旬,率承华社部分演员乘英国“加拿大皇后号”轮船赴美访问演出。

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 三十六岁

赴美国访问演出,历时半年。先后访问了西雅图、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和檀香山等城市,共演出七十二场。

二月二十七日,在纽约四十九号街剧院首场演出,时间两个星期。

三月六日,美国拉蒙公司第一次将《刺虎》中费贞娥向罗虎敬酒的一场戏,拍成有声电影。

四月中旬,抵旧金山,市长在车站广场亲致欢迎词;住美国电影演员范朋克家中。

五月十二日,抵洛杉矶,华侨及各国领事到车站欢迎,同时在车站拍摄了有声电影新闻。当晚梅兰芳在宴会上见到了卓别林。

五月,美国波摩拿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

夏,赴美访问演出结束,归国。

八月,女儿葆玥出生(排行老七)。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 三十七岁

二月,美国电影演员范朋克同导演维克多·佛莱明及摄影师亨利·夏泼到中国游历,摄制了纪录片《八十分钟遨游世界》。梅兰芳热情接待他们,并合拍了一段电影。

五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创办国剧学会,并附设国剧传习所,招考业余学员。

是年,《戏剧月刊》发表观众对中国四大名旦评分结果,梅兰芳居首位。

是年,第三次率剧团赴香港演出。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 三十八岁

三月,陈振先写信给梅兰芳,赞扬他为淞沪抗战受伤战士筹款。

春,日本侵略者逼近山海关,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与叶恭绰、许姬传等人着手编演抗战题材的戏——《抗金兵》。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 三十九岁

是年,在上海先后编演了以反侵略斗争为主题的两出戏——《抗金兵》和《生死恨》。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 四十岁

三月,小儿子葆玖出生(排行老九)。

是年,第二次去汉口大舞台演出;时遇一家戏园失火,梅兰芳解囊相助。

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 四十一岁

二月二十一日,第一次率剧团赴苏联访问演出,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三周。访苏期间,先后结识了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柯、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和小托尔斯泰等。

二月二十九日,苏联电影界将梅兰芳与朱桂芳合演的《虹霓关》拍成了电影。

四月中旬,离苏,赴欧洲进行戏剧考察。

六月,梅兰芳在英国伦敦结识了戏剧家萧伯纳。后途经埃及和印度回国。

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 四十二岁

二月九日,卓别林和宝莲乌黛蜜月旅行路经上海,梅兰芳热情接待。

是年,第三次赴汉口演出。

是年,李典臣在天津剧场现场拍摄了舞台纪录片《梅剧留真》。

是年,收李世芳为徒。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 四十三岁

秋,第四次赴汉口演出。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 四十四岁

年初,率团赴香港演出后,决定留在香港,闲居干德道八号寓所,从此暂别舞台。

一九三九年(民国二十八年) 四十五岁

闲居香港。

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 四十六岁

闲居香港。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 四十七岁

秋,杜月笙从重庆飞香港,邀梅兰芳到重庆演戏,梅托词拒绝。

十二月,香港沦陷。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并蓄须明志。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 四十八岁

夏,由港返沪。从此闭门谢客,以画自遣。生活困难时,一度典质度日。

十二月,收言慧珠为徒。

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 四十九岁

闲居上海。收任颖华为徒。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 五十岁

闲居上海。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 五十一岁

因生活所迫,第一次与叶恭绰合作举办书画展。

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梅兰芳剃掉胡须。

十月,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重新登上艺术舞台。

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 五十二岁

四月,重新组班后,在上海南京大戏院与王琴生合作演出。

是年,弟子李世芳自青岛返北京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梅异常伤心,在上海义演六场,筹款六千元,汇给李世芳家属。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 五十三岁

是年,作家、画家丰子恺在上海访问梅兰芳。

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 五十四岁

六月二十七日,正式开拍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这是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片。

一九四九年 五十五岁

五月,上海解放。不久,应陈毅市长邀请,参加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

六月,与周信芳一道应邀赴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九月,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冬,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一个月。期间,上海《文汇报》编辑部特约梅兰芳撰写舞台经验。此后,在演出之余,由梅兰芳口述,许姬传手录,陆续整理、出版了《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

十月一日,在京参加开国盛典。

一九五〇年 五十六岁

是年,应天津市文化局局长阿英的邀请,赴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

一九五一年 五十七岁

四月三日,被任命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四月,第五次赴武汉演出,为期两个月。

夏,从汉口回沪后,倡导组织抗美援朝捐献义务演出。

是年,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住护国寺街一号。

一九五二年 五十八岁

春,率剧团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

夏,赴山东青岛等地演出。

十二月三十日,赴维也纳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回国途中,参观游览了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并和苏联艺术界举行联欢。

一九五三年 五十九岁

一月,回京。中央电影局计划拍摄一部《梅兰芳舞台艺术》彩色戏曲片。

三月,赴沪演出。

十一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赴朝慰问,梅兰芳任副总团长。

一九五四年 六十岁

二月,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广州慰问解放军指战员。

四月至五月,先后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

九月,当选为人大代表,并出席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十月十五日,《梅兰芳舞台艺术》试拍开始。

十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为纪念梅兰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编印出版《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一九五五年 六十一岁

一月,被任命为中国京剧院院长。

四月十一日,中央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梅兰芳和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年的纪念活动。

是年,由吴祖光导演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拍摄完成。

一九五六年 六十二岁

三月七日至十四日,返故乡江苏泰州祭祖扫墓、参观访问。

五月至七月,第三次赴日本演出。归国后写了《东游记》一书,并由冈崎俊夫译成日文。

九月,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会议。

是年,到怀仁堂演出,毛泽东观看并接见了他。

一九五七年 六十三岁

四月二十五日,中国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北京音乐堂举行义演,梅兰芳与谭富英合演《御碑亭》,并拍摄彩色舞台纪录片。

六月,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梅兰芳与韩世昌在北京人民剧场合演《游园惊梦》,并拍摄彩色舞台纪录片。

夏,国际舞蹈协会委托瑞典舞蹈促进协会主席海格尔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章,周恩来总理参加了授奖仪式。

十月,赴西安、洛阳等地巡回演出。

十一月,参加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赴苏联纪念十月革命四十周年。

一九五八年 六十四岁

是年,赴全国多地巡回演出。

十月,参加以田汉为团长的文艺界慰问团,赴福建前线慰问演出。

一九五九年 六十五岁

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十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改编并演出了《穆桂英挂帅》。

是年,被周恩来邀请赴中南海做客并座谈。

一九六〇年 六十六岁

一月,彩色影片《游园惊梦》拍摄完成。

二月,第四次赴苏,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

五月,在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上做了题为“关于表演艺术”的讲话。

十月,在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期间,又一次被毛泽东接见,在座的有老舍和田汉。

是年,先后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六一年 六十七岁

五月三十一日,在中国科学院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他最后一场演出。

七月九日,被任命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七月底,因心绞痛入住北京阜外医院。

八月四日,周恩来亲自去医院探视病情。

八月八日凌晨五时,病逝,被安葬在北京西郊万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