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扎赉尔·呼图克少师之女 [1] ,苏密尔夫人生之格哷博罗特台吉,格哷森扎台吉二人;卫喇特,巴噶图特·巴噶尔欢营地之阿拉克丞相之子,孟克赉 [2] 、阿古勒呼之女,固实夫人生鄂卜锡衮·青台吉 [3] ,格哷图台吉二人,共为十一诸罕 [4] 矣。
后闻永谢布之伊斯满太师肆行寇掠,遣郭尔罗斯之托郭齐少师,率兵奇袭,杀伊斯满太师 [5] 促锡吉尔太后上马时,因哭悼伊斯满太师而不发,托郭齐少师大怒,曰:
岂以汝偶赛音济农为恶乎 [6] !
岂以汝子达延合罕为恶乎!
岂以汝国察哈尔部为恶乎!
岂以仇敌伊斯满太师为善乎!
言讫,探其刀时,方惧而行焉。众皆嗤责锡吉尔太后矣。托郭齐少师遂纳伊斯满太师之郭罗泰·讷由欢,接锡吉尔太后来,俾见合罕焉。
注释
[1] 呼图克少师之女: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世系谱》作无量汉呼图克少师之孙女。”
[2] ……孟克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孟克类即《续文献通考》之少师猛可。”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明史》作伯颜猛可王。准部十二鄂托克有阿巴噶斯哈丹与巴噶尔观音近,巴图特即巴噶图特。”
[3] 鄂卜锡衮·青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后文乌巴伞察·青台吉即此人。”
[4] 共为十一诸罕: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当作共生十一汗,《世系谱》达延汗十一子一女。”按这个“汗”是诸侯之意,故译如文。
[5] 杀伊斯满太师: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成化二十三年事。”
[6] 赛音济农为恶乎: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赛音’唐古忒语好也。”其实是蒙古语,其义同。
附录
清译本文:其扎赉尔呼图克实古锡之女苏密尔福晋生格哷博罗特台吉格哷森扎台吉二人卫喇特巴图特巴噶尔观鄂托克之阿拉克丞相之子孟克类阿古勒呼之女古实福晋生鄂卜锡衮青台吉格哷图台吉二人共历十一汗俱系永谢布之伊斯满太师专擅事权郭尔罗斯之托郭齐实古锡闻此倡义遣兵往掠遂杀伊斯满太师令锡吉尔福晋乘马乃哭悼伊斯满太师逡巡不前托郭齐实古锡怒甚谓之曰得母以结发之赛音济农为下贱乎得母以亲生之子达延汗为庸恶乎得母以所属之察哈尔土默特为陋劣乎得母以肆行结仇之伊斯满太师为嘉美乎言讫拔刀相向始惧而上马众皆嗤笑托郭齐实古锡遂娶伊斯满太师之妻郭罗泰为妻以锡吉尔福晋与汗完聚。
* * *
无何,自右翼土默特处,有鄂尔多斯·哈尔哈坦之拜音绰古尔·达尔罕、永谢布·布里雅特之珠尔噶岱·墨尔根、土默特·茂明安之多郭兰阿忽勒呼等三臣,率从者三十人来,曰:
“我承运之主已即罕位,
讨平其不臣之仇敌,
赖所遇满都海彻辰夫人,
祷祝而诞七博罗特矣。
故为于圣主之八白室前,燃煌煌之大烛,焚馥馥之(高)香,为科敛六大国之贡赋,请君一子为承制之济农而来矣。”云。以合罕、夫人为始,众皆然之。遂以乌鲁斯·博罗特为右翼三土默特之济农,遣郭尔罗斯之巴巴海乌尔鲁克从行焉。
于是,阿巴海 [7] 至任,曰:“今奉主命为济农也,诘旦其拜主(陵)乎!”时,永谢布之伊巴哩太师 [8] ,鄂尔多斯之满都赉阿忽勒呼 [9] 二人计议之曰:“我等何须上官,当自主,自行其事可也。今弃此阿巴海乎。”遂唤司鹰者 [10] 博勒卓木尔唆之曰:“诘朝大众齐集主(陵)前叩谒时,汝可谓阿巴海所乘之马原属我而争之。俟争斗至剧,我等齐犯之。”三人计议停当,翌晨(阿巴海)乘马来时,博勒卓木尔依前言,谓:“此吾马也。”而夺阿巴海马缰。则阿巴海曰:“且放!容后商之。”执而不放,阿巴海怒,以腰佩之剑劈其首矣。于是伊巴哩,满都赉二人大怒曰:“今甫至,即为害如此,日后我等将无噍类矣,杀此阿巴海,就此举事可也。”鄂尔多斯·哈尔哈坦之拜音绰古尔·达尔罕谏曰:“大众公议,既遣(使)言:‘众庶何可无主,请遣一子来。’而作恶于主君,则天将不佑我乎!”不从谏止,伊巴哩、满都赉二人为首,擐甲而来时,洪吉喇特之库哷孙将军下其所乘之红沙马与之,曰:“群情变矣,且宜避去。”然(敌)已至,而不及矣。遂避于白室而战之,鄂尔多斯万户之巴雅里衮者,射穿伊巴哩之胸,阿巴海正自击倒一人中,在其背后之人射而杀焉。
注释
[7] 阿巴海: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阿巴海蒙古语叔父也。此阿巴海,巴巴岱,即前卷锡吉尔福晋归伊斯满后所生之巴布岱,伊斯满为郭尔罗斯、托郭齐实古锡所杀,而取其妻郭罗泰,意巴巴岱从而归之,故曰:郭尔罗斯之巴巴岱也。与达延汗同母,故谓之乌鲁斯之叔父。”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巴巴岱,钞本作巴罗该,《阁本》作巴海该,阿巴海指乌鲁斯博罗特。”是。
其实“阿巴海”并非叔父之意,乃是“少爷,公子”之意,这里则是“世子”之意,指乌鲁斯博罗特而言。“巴巴海”亦非“巴布岱”,而是位至卿士之另一人,故称“乌尔鲁克”(卿士)。沈说尽误。
[8] 永谢布之伊巴哩太师: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秦边纪略》云,墨尔根黄台吉他素定之子,或曰永邵卜之孙,或曰亦不剌之后。要之,青海中盘据之遗孽。按他素定者,青海厄鲁特多罗贝勒纳木扎勒之祖,《表传》之土谢图车臣岱青、墨尔根黄台吉者纳木扎勒之父墨尔根台吉也。瓦剌本非元后,而和硕特部独祖哈萨尔,与他部祖翁罕孛罕不同。《明史》纪青海诸酋,亦有火落赤,假称瓦剌他卜浪之语,如青海本无瓦剌,则亦何自假称?而套部自隆庆后络绎西行。瓦剌又何从窃据准。墨尔根是亦不剌后之语,乃知顾实一枝之入青海,尚在套部之先,明时尚制于套部,不能自达,而根蒂盘结,部落实蕃,故国初甫收归化城、土默特及鄂尔多斯,而和硕特之兴也勃焉。其部众为瓦剌,其汗族则蒙古,正如喀喇沁之有昆都力哈后人也。《表传》叙顾实汗世系仅三世,至博贝密尔咱而止。意和硕特因其先人得罪达延,不欲远称伊巴里,既久遂忘之耳。”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伊巴里即《明史》之亦不剌。张石州以癿加思兰当之,盖误。近见王先谦《五洲地理志略》,其鄂尔多斯条云:天顺间蒙古酋长阿勒绰尔与玛古里海始入河套,嘉勒斯赉复纠合们都尔,倚为巢穴,弘治中和实复入其中,套西吉囊部落击破,和实居此,是为鄂尔多斯。阅之殊不得其解,既而思之,阿勒绰尔即阿罗出,玛古里海即毛里孩,嘉勒斯赉即癿加思兰,们都尔即满都赉,和实即火筛。此亦本之《明史》,与《游牧记》略同,盖掇拾异译而未加订正者。恐后人传习不察,故附论之。”
[9] 鄂尔多斯之满都赉阿忽勒呼: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人所谓西海之阿尔秃厮,即此满都赉,不审其名,以部称之。”
[10] 司鹰者: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锡巴郭沁即后文之锡包沁。”是,意即“司鹰者”。
附录
清译本文:旋据右翼三万人处遣鄂尔多斯之哈尔噶坦之拜音珠固尔达尔罕永谢布之布哩雅特之珠尔噶岱墨尔根图们茂明安之多郭兰阿固勒呼等三大臣带领三十人前来请曰有洪福君汗业已即位旦夕击灭仇雠幸及见上天符应满都海彻辰福晋祝辞衍庆诞育七博罗特君汗所有供奉八白室中之莹莹高烛时然馥馥美香杂出六大处属众之贡赋仍须永久承治之济农请于君汗之诸子中简畀汗与福晋大众佥许之以乌鲁斯博罗特授为右翼三万人之济农令郭尔罗斯之巴巴岱乌尔鲁克随往称为阿巴海至汗之陵墓欲于次日叩谢立为济农之恩时永谢布之伊巴哩台吉与鄂尔多斯之满都赉阿都勒呼二人密商以为我等之上何用管主我等行事自作主宰可也我等其杀此阿巴海遂密教锡巴郭沁之名博勒卓玛尔者俟至翌日我等齐集叩谒时尔以阿巴海所乘者系尔等之马与之争斗我等当以言吓之次日三人依约值阿巴海乘马前来博勒卓玛尔进前以所乘之马系伊之马遂牵其缰阿巴海虽从容分辩不允阿巴海发怒抽所佩顺刀以砍博勒卓玛尔之头伊巴哩满都赉二人大怒云伊今初到即如此举动日后殆欲除尽我等乎遂欲杀阿巴海举事之际鄂尔多斯哈尔噶坦之拜音珠固尔达尔罕谏云此乃公同商议以众庶无主难以行事因恳请君汗遣一子前来今若作恶于阿巴海不畏上天鉴察耶伊巴哩满都赉二人不从首先著甲而至是时洪吉喇特之巴图尔库哷逊以其所乘红沙马给阿巴海云众人之情形殊异阿巴海其避出迨不能拒遂藏匿于白室之内当其交战时鄂尔多斯之多伦图默特巴雅里衮者射穿伊巴哩之腹阿巴海正在令人擒缚之际脊背被射而殒。
* * *
时,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就养于其姑姊额锡格公主之手 [11] ,寄居蒙郭勒津 [12] ,彻库特之浩赛·塔布囊 [13] 家也,当乃兄为济农时,巴尔斯·博罗特谓:“愿往叩拜主(陵)。”浩赛·塔布囊曰:“此何可信之时耶?可令此子乘彼黄骏马,鄂尔多斯之帖木尔,汝当随行。”令讫,遣焉。比及相恶也,赛音·阿拉克乘其黄骏马,与帖木尔二人逃出矣。于是,额锡格公主,浩赛·塔布囊二人计议曰:“我等不能庇此子矣,当送还其父所。”遂访护送之好心人时,有鄂尔多斯·库伯克特之帖木尔;乌格新之巴克苏固尔弓箭手,达拉特之垂·图尔根;乌喇特之推玛克,布喀斯之恩克尔;星忽尔之阿哈岱;蒙郭勒津之毕里克图等七人愿送云。乃以一妇人从赛音·阿拉克之博达斯夫人,携三岁之衮必里克而去,留阿勒坦于蒙郭勒津之锡尼凯·乌尔鲁克、额伯该阿噶二人处,遂投奔其合罕父去矣。
以(途中)食尽,遂采山韮野葱充饥而行,(幸)帖木尔杀一野骡,以为食而至,则达延合罕赐帖木尔以太师之号,其同行七人均封为大达尔罕。遂起兵征伐西部万户 [14] ,自翁观山口入 [15] ,沿图尔根(河)而下也,有达拉特之讷古哷凯将军,缘岸驱群牛,吹号角而来。则左翼三部闻牛蹄声(误)为甲胄声,只当有旗有角之兵来,纷纷逃去间,达延合罕之有角黄马,跃过河水时,倒落中流,合罕之盔顶插入淖泥而不起矣。时别速特之托欢呼曰:“御儿马陷矣。”有扎古特之察罕,彻格哲二人回身下马救出,使乘马前行,至夜不得谷口,其越山阿而行也,马鞍多为之脱落,遂名曰英噶尔察克之岭矣。
当时讷古哷凯将军曾作歌曰:
无端来侵之左翼土默特,
天帝其已判明是与非矣,
图尔根河已训教而使倒矣。
已使离散其大金屋矣云 [16] 。
注释
[11] ……就养于其姑姊额锡格公主之手:王静安先生清译本校注云“上卷作伊锡格。”案额锡格公主,从其父满都古勒合罕方面说,是巴尔斯博罗特的姑曾祖母,从其母满都海彻辰夫人方面说,则是巴尔斯博罗特的姐姐。蒙文原文为〔hagai əgtʃi〕,即姑姊,故译如文。
[12] 蒙郭勒津: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蒙古勒津《通谱》作蒙古尔济氏,注云:此一族世居科尔沁、土默特地方。”
[13] 彻库特之浩赛·塔布囊: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郭锡即前卷之科赛,有功于达延甚巨。《明史稿》所谓弘治八年以后,小王子与火筛相依日益强大者,于情势最为得之。《史稿通考》皆不言其终。《名山藏》谓火筛与小王子相仇杀,火筛死,而后亦不剌奔西海,恐是传闻之误也。”
[14] 遂起兵征伐西部万户: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续文献通考》纪鞑靼西部诸营甚详,可与此书互相证明,今录其文而释之,其所纪皆右翼下属部阿拉克汗以后事也。其文云:西部长曰:应诏不,曰:阿鲁秃斯,曰:满官嗔。应诏不下分十营,曰:阿速,曰:哈剌慎,曰:舍奴郎,曰:孛来,曰:当剌罕儿,曰:失保慎,曰:八儿厫,曰:荒花旦,曰:奴母嗔,曰:答不乃麻,旧属亦不剌,亦不剌遁海西,遂分散。惟哈剌慎,营独全。按应诏不即此书之永谢步也。所属之阿速即阿苏特,哈喇嗔即喀喇沁,后文所谓巴雅思哈勒,占据永谢布之七鄂拓克喀喇沁而居也。当剌罕儿即此书唐拉噶尔,失保慎即后文拜桑固尔所占据之锡包沁,孛来疑下文之布喇哈特。又云:阿鲁秃厮部下分七营,旧亦属亦不剌,今属吉囊,合为四营,曰:孛合斯,曰:偶甚,曰:叭哈思纳,曰:打郎,众至七万。按孛合斯者此文之布喀斯也。偶甚者乌格新之音转。打郎者达拉特也。又云:满官嗔部下分八营,旧属火筛,今从俺答。合为六营,曰:多罗土闷,曰:畏吾儿,曰:兀甚,曰:叭要,曰:兀鲁,曰:土吉剌,众可四万。按多罗土闷者此书之多伦土默特,后文所谓阿勒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而居今归化城之土默特,喜峰口之土默特皆其后也。满官嗔即此书之蒙郭勒津,为火筛之遗人,与永谢布、鄂尔多斯并大俺答资以盛强,可补此书所不备。此书原详吉囊略俺答,又彼以蒙郭勒津统土默特,此殆以土默特统蒙郭勒津也。畏吾儿即后文之卫郭尔沁,兀甚当即下文之土默特杭锦。叭要者蒙古之巴岳特部属,屡见于国初绥服蒙古之时,土吉剌者王吉剌之误,即下文之鸿吉剌特,与乌古新皆元时旧部也。兀鲁即国初绥服之兀鲁特部,乌喇特今在四十八旗之列。《通考》此节,向来号难读,今乃于右翼三万人一一证明之与西部云云。若合符节,此可见明人所纪未可厚非,而此书之可宝贵者,乃在于可与旧史互明,无取乎以之诋毁旧史横生疮疴也。又案荒花旦颇疑即《元史》之晃忽檀,此库伯特转音亦相近也。《郑洛传》万历十九年,洛奏青海事云:扯力克西行,而青把都兄弟之在宣府者,并未东窥辽、蓟、兀慎、摆腰、五路之在新平者,驯服如故。所谓兀慎者,即此满官嗔部之兀慎,摆腰即叭要,五路即兀鲁也。《武备志》卜赤兔求封秦王,益市焉,涂宗浚诘之曰:尔以守边为功,我将自山西,水泉至得胜堡与素囊守,自得胜至新平与摆腰,兀甚守,自新平至新河与五路守,自五路至宣镇与白洪太守(白洪太明人称黄台吉长子老把都之孙,其弟即五路台吉)。所称诸部,自西而东,形势了然,尤足与《通考》相证。《明会典钞略》俺答互市于大同得胜堡,黄台吉等于朔州新平堡,昆都力哈于宣府张家口堡,多罗土蛮委兀慎于山西水泉营,隆庆五年议准。所谓多罗土蛮即《通考》多罗土闷,委兀慎即畏吾儿,即卫郭尔沁也。”
[15] 自翁观山口入: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翁观山即翁衮也,即归化城北之大青山,《元史》之官山也。《元史语解》翁观神祇也,旧作汪古。然则翁观山谷,其金,元之际,汪古部所居,所谓以一军守南北之冲者欤?”
[16] ……已使离散其大金屋矣云:这首歌词蒙文原文断句有误。清译尽误。
附录
清译本文:其后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养育伊姊额锡格公主噶海之手曾住于蒙郭勒津察库特之郭锡塔布囊之家巴尔斯博罗特因伊兄授为济农欲叩谢上恩郭锡塔布囊以此时难以遽信令其乘上好黄马往依鄂尔多斯之特穆尔处由此相恶而乱生矣赛音阿拉克乘上好黄马与特穆尔一同避去而额锡格公主郭锡塔布囊二人商议此子我等既不能护养可送与伊父即咨询护送之亲信人当令鄂尔多斯库伯古特之特穆尔乌格新之巴克苏固尔浩尔齐达拉特之吹图尔根乌喇特之推玛克布喀斯之恩库尔星和尔之阿哈岱蒙郭勒津之毕里克图等七人往送又令一妇人随赛音阿拉克之博坦福晋并将三岁之衮必里克带往仅留阿拉坦蒙郭勒津之锡尼凯乌尔鲁克额伯格衣阿哈二人自是往寻汗父途中口粮断绝采野葱且食且行特穆尔复杀一野骡以接续口粮遂得寻至达延汗乃特赐特穆尔太师名号其余七人均施恩复其家焉施带兵以征右翼三万人甫入翁观山谷急欲出谷驻营乃达拉特之巴图尔纳古哷凯赶牛吹海螺行走左翼三万人疑牛蹄践踏之声为甲胄之声以为兵至纷乱逃避达延汗之额伯尔黄马涉河半渡倒落汗之盔缨陷入泥淖极深不能起立因呼曰号巴苏特托观之糖红儿马陷住札固特之察罕彻格济二人回身救出乘马而行因黑夜不辨谷口越矮山行去众人之马鞍俱各脱落遂名此山为英噶尔察衮岭云适有巴图尔讷古哷凯作歌曰静坐之人无异一梦其随来之左翼土默特是欤非欤惟帝天鉴之以理教诲者图尔根哈屯也匆遽扰攘者大金屋也。
* * *
于达延合罕班师还营后,伊巴哩,满都赉二人率三万骑而出,时浩赛·塔布囊匿二人于其军中,遣往告知达延合罕焉,遂纷纷迁走,(伊巴哩,满都赉等)尾追至噶海额勒孙之地,攻掠其克什克腾、克木齐古特二部而还。
造赛所遣之二人,奏于合罕曰:“君之兵来而归时,我讷古哷凯将军曾作如此歌焉。”云。合罕闻言大怒,降旨曰:
“本往拜天(帝),主(陵)也。
伊巴哩,满都赉二人突起恶念而为敌矣。
乌鲁斯·博罗特阿巴海无故而被害矣。
讷古哷凯将军出大言而相责难矣。
愿我天帝君父其鉴证而断处之。”
既祷告天帝,酒奠拜毕,遂率左翼三万及阿巴噶,科尔沁等部出征。
时,右翼三万得闻合罕出征,乃迎于达兰·特哩衮之地,接战时,合罕降旨曰:“鄂尔多斯乃守主上八白室,受大命之国也。乌梁罕亦系守主上金柩,受大命之国,其与科尔沁·阿巴海叔共当之。十二土默特则由十二部喀勒喀当之。大永谢布则由八部察哈尔当之。”计议已定,接战时,科尔沁之鄂尔多浩海诺延之子布尔海巴图尔台吉;乌梁罕之巴雅海将军;扎古特之赛音彻格哲;五部喀勒喀之巴哈逊·塔布囊 [17] ;克什克腾之乌噜木将军,五人为前部而进也,喀勒喀冲动土默特,察哈尔冲动永谢布时,有鄂尔多斯·哈尔哈坦之拜音绰古尔达尔罕;奎图特之达尔玛达尔罕;哈里郭沁之乌特哈齐 [18] 昆都伦;土默特·杭锦之阿勒楚赉阿忽勒呼;洪吉喇特之库哩逊将军;永谢布·布尔哈特之索克唐皋、布喇杭皋;喀喇沁之莽郭勒岱先锋等七人会合,唱名而来,为首攻入乌梁罕军中,冲杀过来时,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亲)率四十员战将而入 [19] ,杀过土默特军中,自鄂尔多斯军背后扑袭而至,正冲杀间,鄂尔多斯军之旗手蒙库库,知是赛音·阿拉克,乃曰:“君合罕之黑纛也,当归罕裔者。”遂执纛反戈来投矣。于是赛音·阿拉克仍令持纛立于原地。则追逐乌梁罕之鄂尔多斯军,望纛误投而多半死焉。于是右翼三部之内或有降者,达延合罕直追至青海湖,尽收其三万之众 [20] 。杀鄂尔多斯之满都赉阿忽勒呼于阿津·柴达木 [21] 之地。故后名为阿忽勒呼·柴达木焉。永谢布之伊巴哩太师,只身逃走,困惫而行,入白帽之哈密城,为人所杀矣。
于是,达延合罕尽行收服右翼 [22] (之众),平定其六万大国于一统,于主(陵)之八白室前宣告其合罕号也,谓曰:“由此我十一子中之博迪 [23] ,当守我合罕位,因我有功之巴尔斯·博罗特,躬自为我收服右翼三部之地,故令为右翼万户上之济农乎!”遂令赛音·阿拉克 [24] 为镇右翼三万之济农 [25] 矣。又赐护送博勒呼济农之四人;助满都海彻辰夫人之四人,效力于赛音·阿拉克之七人;夺取达延合罕而善为抚育之唐拉噶尔之帖木尔·哈达克;害阿巴海时曾谏止之哈尔哈坦之拜音绰古尔达尔罕;奉献阿巴海以自乘之红沙骏马之洪吉喇特之库哩逊将军。献刀与阿巴海而使避之于主(陵)之家臣鄂尔多忽特太师 [26] ;射穿伊巴哩胸之巴雅里衮·达尔罕;于达兰·特哩衮战阵中,为前部而冲入之右翼万户之五人为首,凡所效力之人等以大达尔罕之尊号 [27] ,并赐通行之大红金印讫。以满都海彻辰夫人之独生女图噜勒图公主,赐与扎鲁特之巴哈逊·达尔罕·塔布囊矣。
注释
[17] 巴哈逊·塔布囊: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后称扎鲁特之巴噶逊塔布囊。”是。但“噶”应作“哈”。
[18] 哈里郭沁之乌特哈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方孔炤《全边略纪》嘉靖三十四年,辽东边外属夷,孙宾稳克等以俘斩虏级献功,给赏如例。先是北虏虎剌哈赤、魁孟磕、打来孙等,欲假道东夷内侵,不遂。魁孟磕乃率所部攻捏哈寨,孙宾稳克与战败之,请于义州大康堡筑墙以御。按《藩部表》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四部,皆以哈萨尔裔奎蒙克为祖。魁孟磕即奎蒙克无疑,其所称虎剌哈赤疑即此哈里郭沁之乌特哈齐,部名,人名对音并近也。”其实,案蒙古语称土匪(或敌人,小偷)为虎剌噶齐,此颇似之。似与哈里郭沁之乌特哈齐无关。
[19] ……率四十员战将而入: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四十人当从《世系谱》,作四千。”据蒙文原文,言“四十”为是。
[20] 尽收其三万之众: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正德五年,小王子与亦不剌自相仇杀,亦不剌因窜亚海,与阿尔秃斯合,逼胁洮西属番。《西域传》彭泽将集众捣巢。九年,阿尔秃斯闻之遁去。嘉靖十二年吉囊破亦不剌。《续通考》叙小王子与亦不剌仇杀事,在正德十年。”
[21] 阿津·柴达木: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今黄河冒带津西百二十里,有水名滔赉昆兑,源出敖柴达木西北,流入黄河,卷八云:林沁额叶齐回至萨囊彻辰洪台吉国之达木地,即指此。”
[22] 达延合罕尽行收服右翼: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武备志》正德四年亦不剌入西海,七年遣人入肃州求地住牧,且请婚哈密,议招以捍虏,不果。明年夏再来请,甘肃巡抚张翼赂使远徙,虏遂掠乌思藏据之,转掠洮、岷、松、潘无虚岁。嘉靖四年,亦不剌复驻牧贺兰山后,八年北虏由镇羌入西海,与亦不剌结亲,谋内犯。十一年,北虏以数万人渡河而西袭卜儿孩,大破之。此后亦不剌遂不见。益袭卜儿孩即吉囊,亦不剌之走死,即在此时也。”
[23] 我十一子中之博迪:案博迪为达延合罕长子图鲁·博罗特之子,许是达延合罕之长孙,并非其十一子中的一个。原文有误。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博迪即汗位于八白室前,而《明史稿》叙小王子之徙幕东方,在嘉靖十一二年间,其时达延汗尚未没,然则南迁之渐,即在右翼收服之初,至库登汗而后定居为察哈尔,非库登汗始迁也。”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王氏《地理志略》嘉靖中,布希驻收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后徙幕辽东边外,亦本《明史》。布希即博迪汗,亦作卜赤。”
[24] 赛音·阿拉克: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赛音·阿拉克即巴尔斯·博罗特也。语意殊嫌复混,阿拉克下疑脱‘之号’二字。”是。“巴尔斯·博罗特”是其正名,“赛音·阿拉克”盖系其号。“赛音”是“好”的意思,“阿拉克”一词有“①斑驳,②区别对待,③半成品,④化为乌有,⑤手掌,⑥选优,⑦杰出”等含意。这里似属第⑦种意思。那么“赛音·阿拉克”即“好汉”之意,犹言“良驹”也。
[25] ……镇右翼三万之济农:清译为“……为管三万人之济农”。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此八字疑衍,王静安校赛音阿拉克即巴尔斯博罗特之别名。此处文字繁复……意蒙古语自有此种文法也。”其实上一句是“言”,下一句是“行”,并非蒙古语的文法如此。新译文即如原文。
[26] 鄂尔多忽特太师: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诸本误作鄂尔多郭特太师,《阁本》同。”其实,据蒙文原文“鄂尔多忽特太师”并不误。反是清译“特木尔太师”误。
[27] ……大达尔罕之尊号: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达尔罕有勋劳,免差役之谓。岱达尔罕大达尔罕也。《辍耕录》答剌罕言一国之长得自由之意,非勋戚不与焉。”对。
附录
清译本文:达延汗既施师驻跸后伊巴哩满都赉二人为首派三万兵前往而浩锡塔布囊于队内藏匿二人遣往致信于达延汗云分散之后追赶克锡克腾克木齐古特二鄂托克直至噶海额勒苏地方而回乃浩锡所遣之二人以行兵既回之后我之巴图尔讷古哷凯曾如此作歌之语奏闻于汗汗大怒向天叩拜而祝曰忽起恶念前来征伐者因伊巴哩满都赉无故加害乌鲁斯博罗特阿巴海之故也而巴图尔讷古哷凯肆言讥诮者何也祈帝神质此以鉴焉向天告祭祷讫遂令巴噶科尔沁等带领左翼三万人前往征之而右翼三万人闻汗行军前来迎会于达兰特哩衮地方汗降旨云鄂尔多斯者乃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乌梁海者乃为汗守金 仓库之人均属大有福者其令科尔沁阿巴海阿巴噶岱御之十二土默特与十二鄂托克喀尔喀同为辅助俱于大永谢部处与八鄂托克察哈尔相会谕讫科尔沁之鄂尔多固海诺延之子布喇海巴图尔台吉鄂哩延之巴图鲁必扎该扎固特之赛音彻格济五鄂托克喀尔喀之巴噶逊塔布囊克锡克腾之巴图尔乌鲁木五人引入使喀尔喀击土默特察哈尔击永谢布于是鄂尔多斯之哈尔噶坦拜音珠固尔达尔罕奎图特之达尔玛达尔罕哈里郭沁之乌特哈齐昆都楞土默特杭锦之阿勒楚赉阿固勒呼洪吉喇特之巴图尔库哩逊永谢布布喇哈特之索克唐谔布喇杭谔喀喇沁之莽郭勒岱和锡郭齐七人呼名而来会合引入由乌梁海中间纵横突战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带领巴图尔四十人前来引入由土默特中间鄂尔多斯背后来援袭战之际鄂尔多斯之孟库库托克齐知系赛音阿拉克乃云赖君汗威福汗之后裔前来遂举纛投降由是赛音阿拉克建立大纛立于其下而误认纛形追赶乌梁海前来之鄂尔多斯之兵大半死焉因此右翼内或有投降者其余被达延汗驱至青海将之万人尽行收服于阿津柴达木之上将鄂尔多斯之满都赉阿固勒呼杀死遂名为阿固勒呼柴达木云永谢布之伊巴哩太师只身迷路入于白帽之哈密城被其人所杀达延汗遂收服右翼平定六万兵民大众于君汗之八白室前称汗号十一子内令博迪承袭汗位因巴尔斯博罗特带右翼之三万人投来即令为管右翼三万人之济农并授赛音阿拉克为管三万人之济农其资送博勒呼济农之四人帮助满都海彻辰福晋之四人以及效力于赛音阿拉克之七人护持达延汗被掳时之唐拉噶尔之特穆尔哈达克戕害阿巴海时谏劝之哈尔噶坦拜音珠固尔达尔罕给与阿巴海上好沙马乘骑之洪吉喇特之巴图鲁库哩逊给与阿巴海顺刀护卫阿巴海之格伦诺延鄂尔多斯特木尔太师射穿伊巴哩腹之巴雅里衮达尔罕领头目七十人入队左翼三万人内五人以下凡有出力一切人等俱赏给岱达尔罕名号敕谕金印其札鲁特之巴噶逊达尔罕塔布囊以满都海彻辰福晋所生之图鲁勒图公主降焉。
* * *
由是,因乌梁罕之格根丞相;托噶台·哈喇·呼拉特等为首之乌梁罕万户叛走 [28] ,达延合罕率察哈尔、喀勒喀二部征讨,并遣使告知其子巴尔斯·博罗特济农,则率右翼三万而来助战,即与乌梁罕万户相接,由左翼万户之喀勒喀·扎鲁特之巴哈逊·达尔罕·塔布囊;察哈尔、扎固特之赛音·彻格哲之子讷克贝·昆都伦,哈什哈二人;右翼(三)万内出鄂尔多斯、哈尔哈坦之拜音绰固尔·达尔罕,土默特·杭锦之阿勒楚赉·阿忽勒乎二人,命此四人率前部接战,破乌梁罕之行军大阵,收取其余众,并入五部之中,俾入其万户之名矣。
由是,达延合罕统领其六万之众,致大蒙古国于太平和乐之境,在位七十四年,岁次癸卯、年八十岁归天矣。其子图噜·博罗特,乌鲁斯·博罗特二人,壬寅年生;图鲁勒图公主、巴尔斯·博罗特二人甲辰年生;阿尔苏·博罗特 [29] ,斡齐尔·博罗特二人庚戌年生;札拉尔夫人 [30] 之格哷·博罗特壬寅年生;格哷图台吉(辛)亥年生。图噜·博罗特岁次癸未,年四十二岁,合罕在时已薨,其子博迪台吉,甲子年生,岁次甲辰,年四十一岁即合罕位。
注释
[28] ……乌梁罕万户叛走: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即《续通考》所谓:北有兀良哈一营,故小王子北部因隙叛去,至今相攻者也。岷峨山人《译语》东北曰:兀良哈,甚骁勇。负瀚海而居,虏谓之黄毛、亦呼花当为黄毛,西北一部落,亦曰:兀良哈,性质并同,但以红帽为号,兵合不满数万,好畜马驼。小王子等利所有,累岁侵夺,战死者过半,余则引与俱归。又云:蒙古旧无诞诈,今已不然,小王子集把都儿纳林台吉、成台吉、血剌台吉、莽晦俺探、己宁诸酋兵,掠西北兀良哈,杀伤殆尽,乃以结亲绐其余,至则悉以分诸部,啖以酒肉醉饱,尽杀之,此其一事也。按《译语》所记,即达延征乌梁海事,把都即巴雅斯哈,纳林台吉即巴延达剌·纳林台吉,成台吉即乌巴伞察青台吉,血剌台吉疑即黄台吉,俺探即俺答,己宁即吉囊,所谓致信于巴尔斯之子,一一吻合。”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此指科布多西境之乌梁海,在喀尔喀西北,或以唐努山部落之分支也。上云:由乌梁海中间纵横突战。又云:乌梁海为汗守金 仓库之人,拉施特书《太祖纪》守墓者为乌梁海人,乌梁海本非蒙古,与大宁北境之兀良哈似不能相混,大宁以北之兀良哈,或元初曾以之处其人,其后三卫分据,遂以蒙古而冒乌梁海之名矣。《译语》所谓东北兀良哈者,殆亦指其遣人欤?何乔远《名山藏》兀良哈古东胡地。此但以地言,而不考其种,似误以肃良哈为乌梁海,明人史学粗疏,大抵如是,不足辨也。”
[29] 阿尔苏·博罗特: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后文作阿尔珠,《表传》作阿尔楚。”案此处蒙文原文为阿尔苏。
[30] 札拉尔夫人: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即前苏密尔福晋。”是。
附录
清译本文:越时乌梁海格根丞相托噶台哈喇呼拉特为首以乌梁海万人谋叛达延汗率察哈尔喀尔喀两部落之兵往征之并致信于巴尔斯博罗特济农之子带右翼三万人前来攻入遂与乌梁海万人交战左翼三万人内则有喀尔喀扎鲁特之巴噶逊达尔罕塔布囊察哈尔扎固特赛音彻格济之子讷克贝昆都楞哈什哈二人右翼三万人内则有鄂尔多斯哈尔噶坦拜音珠固尔达尔罕土默特杭锦之阿勒楚赉阿固勒呼二人此四人与头队之兵拒战破乌梁海大队收其余众并入五万人内称为六万人此达延汗将六万人全行收服致蒙古国于太平之原委也在位七十四年岁次癸卯(嘉靖二十二年)年八十岁而殁其子图鲁博罗特乌鲁斯博罗特二人系壬寅生图鲁勒公主巴尔斯博罗特二人系甲辰年生阿尔苏博罗特斡齐尔博罗特二人系庚戌年生札拉尔福晋所出之格哷博罗特系壬寅年生格勒图台吉系辛亥年生图噜博罗特于汗在时岁次癸未年四十二岁殁子博迪台吉生于甲子年至甲辰年(嘉靖二十三年)年四十一岁即位。
* * *
科尔沁之摩罗寨将军建言曰:“右翼三部,其益于谁者耶?或可攻取而遣散之,或可谋而合入左翼万户中分之乎。”博迪·阿拉克合罕然其说,方议征右翼三部时,其母察噶青·安桑太后降旨谏阻之曰:“汝等计议欲图(右翼)三部焉。昔日,科尔沁之苏尔洮海雅王,大破达兰·特哩衮之阵后。奏曰:‘若使此右翼三部聚居,将为我子孙之患乎!若将察哈尔、巴雅尔二中部合而为一,合大永谢布于我二十万科尔沁,合十二土默特于十二部喀勒喀,则可久安矣。’时,汝贤祖父降旨责之曰:‘寻获杀吾子之仇人,已视伊巴哩,满都赉二人之恶果矣。昔日之四十万蒙古,所余仅此六万之国矣。若其坏之,则吾为天下共主,又有何功哉。’云。今汝自谓生得胜于汝贤祖父而毁其旨乎?又欲吞右翼三部焉。一则何可毁汝贤祖父所定之大国,太平玉宇之大政耶?一则闻赛音·阿拉克之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之仲子,布扬浩赉·都噶尔大卿者,见敌则不能自抑其身,压而擐甲,冲阵不可制之猛将云。其仲子伊勒特·阿勒坦之子,僧格·都古仍·帖木尔者,著全副甲胄而能腾越台拉克驼 [31] 云。墨尔根济农之一子,诺木·塔尔尼·高瓦台吉之子,库图克台·沙津台吉 [32] 者,能知过去未来之贤哲云。布扬浩赉·都噶尔大卿之一子,伯勒格·太平台吉者,张弓时两胛相撞,故常带背垫而行,能按节射断驰狐之尾云。其弟布尔赛·哈丹·巴图尔 [33] 者,能射穿三重铁锹云,若夫与之起衅后,能则固善,否则,将彼此同归于尽矣!”其子博迪·阿拉克合罕 [34] ,乃遵母旨,遂止其所谋之事,致力于大国之太平 [35] ,在位四年,岁次丁未,年四十四岁崩。
注释
[31] 著全副甲胄而能腾越台拉克驼:所谓“台拉克驼”是指三至五岁尚未去势之雄驼而言。汉语中无此词,故用原文音译词。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是时俺答已纵横塞上,兵势强甚,博迪安能当之,此察噶青太后之言,真识时务者也。《名山藏》黄台吉劝俺答无臣土蛮,土蛮伐之不能克,嘉靖间事。黄台吉即僧格·都古棱·特穆尔也。太后之言于斯验矣。”
[32] 库图克台·沙津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即后文之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明人称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为切尽台吉。即此沙津对音。《世系谱》作呼图克台塞臣台吉。塞臣即彻辰,与切尽音尤近。”
[33] 布尔赛·哈丹·巴图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后称布尔赛·彻辰岱青。”案“岱青”盖系“大卿”之蒙古语读音。
[34] 博迪·阿拉克合罕: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博迪即《续文献通考》之卜赤,阿拉克汗即所谓亦克罕也。”如前文所注,“阿拉克”一词,有“选优”或“杰出”之意。那么“博迪·阿拉克合罕”即是杰出的合罕之意。“亦克”是“大”的意思,“亦克罕”即“大罕”。沈先生误。
[35] 致力于大国之太平: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补云“案钱牧斋《送董汉儒总督宣大诗注》嘉靖十二年,元顺帝十七传卜赤立为小王子,其别部赛那剌有七子,长吉囊,壁河套,名袄尔都司(即鄂尔多斯,)次俺答,壁大同外之丰州滩,二人雄黠善兵,卜赤从父行也。其弟老把都,一名昆都力哈,壁宣府外之张家口,地名哈喇慎,诸部落百十处,各有分地,名尊小王子实不受其约束,卜赤遂徙壁东方,夺福余卫地居之,号土蛮,其所居地名插汉,当时右翼之强,亦渐非小王子所能控驭,博迪之卜幕察哈尔,殆以避套部也。此书以相忍为美谈,似非实录,土蛮卜赤孙。《注》盖终言之。”
附录
清译本文:科尔沁之巴图尔摩罗齐建议右翼原系强干之俦或征掠以离散之或酌量入于左翼均分之博迪阿拉克汗然其言正欲往征右翼之际察噶青安桑太后降旨曰尔等议以均分此三万人乎从前科尔沁之苏尔塔该王即破达兰特哩衮之大队后奏曰此右翼三万人若仍留一处必贻患于后嗣若将两部落人等兼摄于察哈尔巴雅尔而令大永谢布之二十万与我科尔沁和同将十二土默特合并于十二部鄂托克喀尔喀庶可久安我烈祖曾降旨诘责曰戕害我子之仇人业已寻得伊巴哩满都赉二人之恶业已败露若将此四十万蒙古所余之六万人尽灭之岂得为人主之功乎今尔自以为胜于我烈祖乎乃违其旨而欲吞此右翼三万众耶一则我烈祖所定永固升平之大统岂得毁坏二则曾闻赛音阿拉克之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之子布扬郭赉都噶尔岱青人称为见敌则不退缩击之则彼坚死战勇于战斗之大巴图尔其伊勒特阿勒坦之子僧格都古棱特穆尔则称为能著全副盔甲跳越台拉克之驼只墨尔根济农之子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之子库图克台沙津台吉则称为能知既往未来之墨尔根布扬郭赉都噶尔岱青之子伯尔格岱绷台吉则张弓能两臂相向遂称为鄂勒博克图鄂库克能将驰狐之尾按节射断伊弟布尔赛哈坦巴图尔能穿射三锨今若相残能之固善如不能则人已皆致骚动矣因降旨谏阻子博迪阿拉克汗遵母后之言遂止不行以致大国安享太平在位四年岁次丁未年四十四岁殁。
* * *
其子,达赉逊台吉 [36] 、库格珠歹台吉 [37] 、翁衮·都噶尔 [38] (三人)也。长子达赉逊库登台吉甲辰年生 [39] ,岁次戊申,年二十九岁,于白室前称合罕号,与右翼三部敦睦结盟而归,时,阿拉克之次子阿勒坦迎来,请曰:“汝取君主合罕之号,已平定天下矣,今有藩屏合罕朝而称失图合罕 [40] 之诸小罕焉。祈赐此号与我,愿为大国之藩屏。”合罕许之,遂赐阿勒坦以失图合罕之号而还。而库登合罕之号称扬天下,由是玉宇平定,致大国于熙攘矣。然因大限已至,岁次丁巳 [41] ,年三十八岁崩。
其子图们台吉 [42] 、达赉巴噶达尔罕、岱青台吉三人也 [43] 。图们台吉己亥年生,岁次戊午 [44] ,年二十岁即位。岁次丙子 [45] ,年三十八岁时,诣见盘刀者格尔玛喇嘛,乃入教门,聚六万之众,宣布大政,命左翼万户中,察哈尔之阿木台洪台吉 [46] ,喀拉喀之卫征索博海 [47] ;命右翼万户中,鄂尔多斯之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阿速特之诺木达喇·高拉齐诺延,土默特之楚噜格洪台吉等人执政。天下称扎萨克图合罕,致其大国于太平,征赋于珠尔齐特,额里古特,达吉忽尔三部 [48] ,使人民乐业。在位三十五年,岁次壬辰,年五十四岁崩。
其子布延台吉 [49] ,弟兄十一诸罕 [50] 也。长布延台吉,乙卯年生,岁次癸巳 [51] ,年三十九岁即合罕位,天下称彻辰合罕,以政教致大国于太平。岁次癸卯,年四十九岁崩。
其子莽忽克台吉、喇不格尔台吉、茂吉塔特台吉 [52] 三人也。长子莽忽克,其父在世时已薨。
其子陵丹·巴图尔台吉,桑噶尔济·鄂特罕台吉 [53] 二人也。兄陵凡·巴图尔台吉,壬辰年生,岁次甲辰,年十三岁即合罕位,天下称为库图克图合罕 [54] ,自迈达哩法王卓尼绰尔济等处,受精深密乘之灌顶,扶持宗教。岁次丁巳 [55] ,年二十六岁时,会萨斯嘉·班禅·希喇卜胡图克图,又受精深密乘之灌顶,并修释迦牟尼尊者为首之寺庙多项,一夏之间,赶工告成,内中佛像亦俱塑就,依旧制整建(政教)二政焉。然因五百年之末运已近,疏居六大国之达延合罕子孙,诸罕亲族及所属大国中,多生背离朝廷之事体,故不拥其太平天下之政矣。古谚有之曰:合罕怒则毁其政,大象怒则毁其城 [56] 。因合罕心中生嗔,而化六国于乌有。在位三十一年,岁次甲戌,年四十三岁而天禄永终 [57] 。此乃达延合罕长子图噜博罗特所传诸罕之政统也,次子乌鲁斯·博罗特无嗣。
注释
[36] 达赉逊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其别子为浩齐特,其后为苏尼特。”
[37] 库格珠歹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库格珠特台吉《藩部表》作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苏尼特部祖。《明史·李成梁传》土蛮从父黑石炭即库克齐图也。”
[38] 翁衮·都噶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翁衮·都噶尔《藩部表》作翁衮都剌尔,为乌珠穆沁之祖。”
[39] 达赉逊库登台吉甲辰年生:王静安先生清译本校注云“甲辰当是甲申之讹。”案据蒙文原文当仍甲辰为是。
[40] 失图合罕:清译为“索多汗”,与原文一致,然而原文之〔sɔdv〕为〔situ〕之误。〔situ〕(失图)即〔mətu〕(蔑图)的同义词,失图合罕即蔑图合罕,汉译则即为“如合罕”也。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补云:案“索多”《世系谱》译作“矢韬”。“矢韬”音同“失图”,《世系谱》译文是。
[41] 岁次丁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嘉靖三十六年。”
[42] 图们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范景文《昭代武功录》土蛮打来孙长男也。所部皆朵颜、莽惠、伯户、鹅毛、壮兔等控弦之士六万,最精壮,嘉靖中徙居黄河北。”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图们即蒙古语土绵,此言万也。明人译作土蛮。”
[43] ……达赉巴噶达尔罕、岱青台吉三人也: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案天命七年,察哈尔扎尔布、色冷自科尔沁来谒,扎尔布之父岱青林丹汗叔祖也,林丹汗立,尽夺其石纳明安部,岱青率六子札尔布、色冷、公格、石达答、葛尔马、兀尔古奔科尔沁,《表传》叙浩齐特世系仅云:库登汗再传曰德格类,不言库登汗之子名,何据阁们袭汗,岱青台吉为石纳明安部,则浩齐特是达赉巴噶达尔罕裔无疑也。”
[44] 岁次戊午:王静安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戊午嘉靖三十七年。”
[45] 岁次丙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四年”。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阁本》作壬子,其生年作乙亥,岁次癸卯,二十九岁即位,与诸本不同,以后文在位三十五年,岁次壬辰,年五十四岁推之,则诸本为是,《阁本》未可据也。”
[46] 阿木台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人即《明史》脑毛太。”
[47] 卫征索博海: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李成梁传》插汉部土蛮之弟有委正,大委正数为边患。委正即伟征音转,亦作卫征,蒙古贵人称号,非人名也。捡《要略》内蒙古诸贝勒之先,惟奈曼部有额森卫征诺颜,亦达延汗四世孙,与图们兄弟,其他有伟征号者或疏族或远部,不相当也。此喀尔喀之伟征索博该为图们执政,或可当两委正之一,索博该即《明史》之速不孩,《藩部表》巴林之先苏巴海也。又案此喀尔喀,即后文所谓内五鄂拓克喀尔喀,国初谓之五卫喀尔喀,巴林、札噜特二旗是其人也。《武陵山人译语》所谓塔奔者,盖亦指此五鄂拓克。”
[48] 珠尔齐特,额里古特,达吉忽尔三部: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续通考·三卫门》载唐顺之奏疏:嘉靖二十九年,把都儿、打来孙二虏,收属东夷而居其地,遂巢穴辽蓟间。案达赉逊库登台吉,即《藩部表》库登汗,巴林三部之祖,亦即明人所称徙牧东方之小王子打来孙也。图们台吉即明人所谓土蛮,既已南徙度漠,故取供赋于珠尔齐特三部落也。或疑三部落即指三卫,珠尔齐特者福余也,存参王静安校:珠尔齐特者女真也。额里克特者卫拉也。”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珠尔齐特指海西诸部,达奇鄂尔无考,颇疑鄂尔当作果尔即古格异译,盖谓西藏也。《世系谱》作朱尔漆忒,纳里古忒,搭吉古尔咸纳贡臣服。”案“搭吉古尔”,拟指“达斡尔”。
[49] 布延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布延台吉即明《李成梁传》所称土蛮子卜言台周。”
[50] 弟兄十一诸罕: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昭代武功录·李宁远破土蛮篇》土蛮或名土蛮罕,或名土买罕,或名察罕儿,或名插汉儿,生八子,长卜言台周,次宰桑兀儿,次伯言户儿,次把哈委正,次额参,次先银,次烧花。又言生四子,长卜彦伯吉,次柏太,次布彦兔。按《武功录》所称八人者,核其名仅得七人,四人者仅得三人,盖纪录有缺失,合计得十人,图们十一子惟一人无可考耳。”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卜言台周即卜彦伯吉,实数仅得九人。”
[51] 岁次癸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二十一年。”张尔田先生校补云“《阁本》误作丁巳。”
[52] 茂吉塔特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崇德八年林丹汗之叔茂奇塔前奔科尔沁者来归,即此茂奇塔特也。”
[53] 桑噶尔济·鄂特罕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聪八年林丹走死。不(?)妹夫朵齐额尔克楚琥尔杀桑噶尔寨,携林丹汗所娶叶赫女,逃入明国,桑噶尔寨即此桑噶尔济也。”
[54] 库图克图合罕: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人称林丹汗曰虎墩兔即库图克图。”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史称虎墩兔祖打来孙,始驻牧宣塞外,俺答方强,惧为所并,徙帐于辽,四传至虎墩兔,遂益盛,盖不数莽和克也。”
[55] 岁次丁巳:张尔田先生注云“案万历四十五年。”
[56] 合罕怒则毁其政,大象怒则毁其城: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林丹汗与套部相残,详见《明史》,著书之萨囊系出吉囊,故言外有隐痛焉。”其实这是在总结亡国的教训。志大才疏,不识时务的林丹合罕,犯了政治路线错误。自恃其强,一味用兵,孤立了自己,帮助了敌人,导致了亡国的结果。作者在这里有说不出的话,“隐痛”二字,用得很好。这是本书的要害。
[57] 年四十三岁而天禄永终: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秦边纪略》明季插汉于天启元年入河套,吞并套部,扰榆林,犯凉州,攻甘州,所向无前。于甘病滞,下至祁连城而死,祁连城在大草滩。”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世系谱》灵丹汗率其倾国之众,亲征图伯特,西行至西拉他拉殁。”
附录
清译本文:生子达赉逊库登台吉库格珠特台吉翁衮都噶尔三人长子达赉逊库登台吉甲辰年生岁次戊申年二十九岁于白室前称汗号与右翼三万人和睦相会而施阿拉克第二子阿拉坦来迎向汗求赐号云今统治已平原有护卫汗治索多汗小汗之号祈即将此号赐我我情愿护卫大统汗然之遂与以索多汗之号由是库登汗之号遍处称扬平治政统俾大蒙古国安享太平因为时命所夺岁次丁巳年三十八岁殁生子图们台吉达赉巴噶达尔罕岱青台吉二人图们台吉己亥年生岁次戊午年二十岁即位岁次丙子年三十八岁往见盘结腰刀之噶尔玛喇嘛遂授禅教聚集六万人传示大政令左翼三万人内察哈尔之阿穆岱鸿台吉喀尔喀之卫征索博该右翼三万人内鄂尔多斯之库图克彻辰鸿台吉阿苏特之诺木达喇古拉齐诺延土默特之楚噜克鸿台吉执政理事遂称为扎萨克图汗共致大国统治太平由珠尔齐特额里克特达奇鄂尔三部落取其供赋俾大众安戢在位三十五年岁次壬辰年五十四岁殁生子布延台吉等兄弟共十一汗长布延台吉乙卯年生岁次癸巳年三十九岁即位大众称为彻辰汗以政治佛教致大国于太平岁次丁卯四十九岁殁生子莽和克台吉喇卜噶尔台吉茂奇塔特台吉弟兄三人长子莽和克台吉于父在时即殁生子陵丹巴图尔台吉桑噶尔济鄂特罕台吉二人长子陵丹巴图尔台吉壬辰年生岁次甲辰年十三岁即位大众称为库图克图汗从迈达哩诺们汗卓泥绰尔济等承受秘密精深之灌顶扶持经教岁次丁巳年二十六岁又遇萨斯嘉班辰沙喇巴胡土克土复承受秘密精深之灌顶创修昭释迦牟尼佛庙以及各项庙宇于一夏季趱赶建造所有牌位神坐俱已造成照前整齐经教因至五百年末运遂分为六大国而称君焉达延汗之子孙及汗族属民众因背道违理肆意而行故不能身享太平譬之谚云君一怒而失国众一怒而破城也汗一味恚怒不悦欲收六大国之统治在位三十一年岁次甲戌年四十三岁以寿终此达延汗之长子图噜博罗特历代相传之政统也次子乌鲁斯博罗特无子。
* * *
(先是),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 [58] 据右翼三部之大部;阿尔萨·博罗特·墨尔根洪台吉据七万之众;阿拉珠·博罗特 [59] 据内五部喀勒喀 [60] 之地;格哷森扎据外七部喀勒喀 [61] 之地;瓦齐尔·博罗特 [62] 据察哈尔八营克什克腾 [63] 之地;格哷·博罗特据察哈尔之敖罕、奈曼 [64] 之地;阿尔·博罗特据察哈尔之浩齐特之地;乌巴伞察据阿速特、永谢布二部;格哷图台吉则无子也。
彼巴尔苏·博罗特之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合罕 [65] 、拉布克台吉、巴雅斯哈勒·昆都伦合罕 [66] 、巴延达喇·纳琳台吉、博迪达喇·鄂特罕台吉、塔喇海台吉七人 [67] 也。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丙寅年生 [68] ,据鄂尔多斯万户之地,阿勒坦合罕丁卯年生,据十二土默特 [69] 之大部,拉布克台吉己巳年生,据土默特之乌古新 [70] 之地,巴雅斯哈勒庚午年生,据永谢布之七营喀喇沁 [71] ,巴延达喇壬寅年生,据察哈尔之察罕·塔塔尔 [72] 之地,博迪达喇甲戌年生,幼时曾戏作歌云:“愿阿济、锡喇二人相攻,我据阿速特、永谢布二部。”之语,果如所言,乌巴伞察青台吉之子(阿济)锡喇兄弟二人相攻,因阿珠杀其弟而罪之,而锡喇无子被害,众以为歌谣之验,遂使博迪达喇据阿速特、永谢布之地 [73] 矣,塔喇海幼时已亡 [74] 。
注释
[58] 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名山藏》称:吉囊、俺答为赛那剌之子,歹额哈之孙。赛那剌者赛音阿拉克也,歹颜哈者达延汗也。”
[59] 阿拉珠·博罗特: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当是前文阿勒楚·博罗特。《钦定蒙古王公表传》阿尔楚·博罗特其嗣为巴林、扎鲁特二部。”
[60] 据内五部喀勒喀: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喀尔喀五部,国初屡勤征抚,然五部之名仅知其三,曰:巴林;曰:扎噜特,皆阿勒楚后。曰:巴岳特,明末三卫之扰,亦此五部为多也。”
[61] 格哷森扎据外七部喀勒喀: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格哷森扎所部为七旗,分授其子,所谓七鄂拓克也。《秦边纪略》喀尔喀凡七汗,国初来归时犹然。《朔漠方略》增一丹津喇嘛,为八扎萨克,格哷森扎称:扎赉尔珲台吉,本无汗号,其长子曰:阿什海达尔汗珲台吉(其孙曰赉瑚尔汗,是为扎萨克图部),次曰:诺颜泰哈坦巴图尔,次三曰:诺诺和(三音诺颜部祖),次四曰:德勒登坤都伦;次五曰:阿敏都喇勒(为车臣部),次六无考,次七曰:鄂特欢诺颜。”
[62] 瓦齐尔·博罗特: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藩部表·克什克腾章》作鄂其尔·博罗特。”一样。
[63] 据察哈尔八营克什克腾: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辽录》虎酋八大营即八鄂拓克,今内扎萨克翁牛特旗为斡其尔后。”
[64] 格哷·博罗特据察哈尔之敖罕、奈曼: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藩部表》《游牧记》皆以奈曼、敖汗为图鲁·博罗特后裔。”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世系谱》巴林两旗,扎鲁特两旗,敖汗一旗,奈曼一旗,王、台吉等皆阿尔楚·博罗忒之后。乌鲁特之隆诺音等,皆格勒之后。今敖汉、奈曼、乌喇特无阿勒楚,格哷后人,无可考已。”
[65] 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合罕: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即《明史》之吉囊、俺答。俺答赐索多小汗号,故称汗,其余称汗者,是否赐号,无可考矣。俺答:明人书亦作俺滩,又作安滩,亦犹《元史》阿勒坦山译作按台也。”
[66] 巴雅斯哈勒·昆都伦合罕: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有俺答弟老把都,又云:昆都力哈即老把都。昆都力哈即此昆都楞汗。”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世系谱》作拜思哈尔赛音和托郭尔坤都伦代清汗。”
[67] 塔喇海台吉七人: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名山藏》歹颜哈十一子,赛那剌七子。”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世系谱》巴尔思七子,有第五子和济格尔诺音,无分地,而无塔喇海,未详孰误。”
[68] 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丙寅年生: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正德元年。”
[69] ……据十二土默特: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十二土默特,即《武备志》所称俺答后三枝十二部。《明·鞑靼传》所谓扯力克所制,止山大二镇外十二部也,此俺答之本部。”
[70] 据土默特之乌古新: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乌古新《通谱》作乌新氏。《鞑靼传》王崇古封贡条奏:俺答弟侄子孙,如兀慎、打儿汗等,请授指挥。《续文献通考》顺义王下奉贡者六,亦有兀慎名(尔田案尔多一译五胜,今鄂兀慎,斯右翼前未旗地)兀慎在打儿汗前,其行辈当较长,疑即拉布克汗,而以其所占之乌古新命之也。乌古新即《元史》之许兀慎。”
[71] 据永谢布之七营喀喇沁: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辽录》喀喇慎罕孛罗势自言:自吾先世老把都、青把都、白洪太,世受封赏五十余年,愿出帐房三百顶,助国讨虏。老把都即巴雅思哈勒。此巴雅思哈勒之后,其部落名喀喇沁之证。今喀喇沁无博尔济锦之裔,其故不可考矣。《大事记》仇鸾请开马市疏:大闻边外虏首,俺答、脱脱、辛爱、兀慎四大营(脱脱俺答之子)。《名山藏》俺答壁丰州滩,直云中;吉囊壁河套,直关中;老把都壁张家口。”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蒙古世系谱》喀喇沁国其名有三,其汗之子孙台吉等,为西拉努忒·喀喇沁,其故旧及官员之子孙,则为博罗努力·喀喇沁;其各处归降之蒙古,汉人,则为哈忒努忒·喀喇沁。今喀喇沁扎萨克,皆扎尔楚泰后,所谓博罗努力,殆即《辽录》孛罗势欤?昆都楞子孙式微于此可见。”
[72] 据察哈尔之察罕·塔塔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李成梁传》万历十八年,卜言台周,黄台吉,大小委政结西部义汗塔塔儿,深入辽、沈、海、盖,即此巴延达喇之察罕塔塔尔部人矣。又《鲒琦亭集》朵颜三卫宗支跋曰:东人之长曰土蛮,曰黑石炭,曰长禿,曰纳木歹,曰那彦兀儿;西人之长曰把都儿,曰辛爱,曰安滩;北人之长曰纳林。所谓纳林者,亦疑即此巴延达喇纳琳台吉也。”
[73] 博迪达喇据阿速特、永谢布之地: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博迪达喇《世系谱》作博济达诺音,巴尔斯第七子,在永奢布部落为主,其后现居哈尔哈之地。”
[74] 塔喇海幼时已亡: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续文献通考》小王子三子,长阿尔伦,次阿著卜孙(一作孩),次满官嗔太师。亦不剌弑阿尔伦,遁入海西。阿尔伦之长子卜赤,次乜明,皆幼,阿著称小王子,子二,长吉囊,次俺答。阿著死,众推立卜赤,称亦克罕,有众七万,分五大营,曰:好陈察罕儿,曰:召阿儿,曰:克失旦,曰:把郎阿儿,曰:卜尔报。卜赤居中屯牧,五营环绕之。又东有罔留、罕哈、尔嗔三部。罔留部营三,其酋曰满会王,罕哈部营三,其酋曰猛可不郎,尔嗔部一,其酋曰可都留。三部共有众六万,居沙漠东鄙,与朵颜为邻。南部酋曰巴答罕奈,哈连酋曰失剌台吉,众可二万,居宣府,大同塞。按《通考》所称,卜赤即此博迪,亦克罕者阿拉克汗之对音也。其所称五大营,与此之察哈尔八鄂拓克不同,与明末人称虎酋八大营亦异,当是阿拉克汗初徙漠南时,部分据其中。克失旦即此克什克腾,与好陈察罕儿,召阿儿并列,察罕,召阿均为察哈对音,而好陈又与浩齐特对音,逼近把郎阿儿两营无可考。要必为达赉逊之子未分浩齐特部以前制无疑也。东方之罔留三部,即明人所谓三卫。《武备志》鞑靼译语,泰宁卫曰往流,福余卫曰我著,朵颜曰五雨暗。罔留者往流之对音,即泰宁之蒙语,罕哈者即五雨暗,为兀良哈之对音,尔嗔者我著之对音,即是(似是‘朵’之误——译注者)颜,福余之蒙语也。尔嗔之部酋可都留,当即是阿鲁科尔沁部之昆都伦岱青,哈剌嗔酋巴答罕奈者,占据七鄂拓克喀喇沁之巴雅斯哈勒,即明人所称老把都也。哈连当作哈速,字形相近而误。哈速酋失剌台吉者,统率阿苏特部乌巴伞察之子实喇也。明人统三卫,皆谓之兀良哈,而中分三种,此则他书所不详。罔留,往流音近,扈伦或亦即此书之额里克特。若尔嗔,我著则皆兀者之音转,兀者屡见《元史》,明东方诸卫,犹多以兀者二字冠之,其部落极多,可都留一营,盖特与蒙古相近之一部耳。《武备志》有兀者托温千户所,今淘儿河地也。正科尔沁诸部游牧所在矣。把郎阿儿即巴雅尔部”。按“亦克罕”不是“阿拉克汗”的对音,“亦克”是蒙语的“大”,“亦克罕”即“大罕”之意。还有些问题,待考。
附录
清译本文:巴尔斯博罗特赛音阿拉克统率右翼三万人之众阿尔萨博罗特墨尔根鸿台吉统率七万人之众阿尔珠博罗特统率内五鄂拓克喀尔喀格哷森扎统率外七鄂托克喀尔喀斡齐尔博罗特统率察哈尔之八鄂托克克什克腾格哷博罗特统率察哈尔之敖罕奈曼阿尔博罗特统率察哈尔之浩齐特乌巴伞察统率阿苏特永谢布二处其格哷图台吉无子巴尔斯博罗特之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阿勒坦汗拉布克台吉巴雅斯哈勒昆都楞汗巴延达喇纳琳台吉博迪达喇鄂特罕台吉塔喇海台吉等共兄弟七人长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丙寅年生占据鄂尔多斯万人而居阿勒坦汗丁卯年生占据十二土默特而居拉布克台吉己巳年生占据土默特之乌古新而居巴雅思哈勒庚午年生占据永谢布之七鄂托克喀喇沁而居巴延达喇壬寅年生占据察哈尔之察罕塔塔尔而居博迪达喇甲戌年生幼时曾戏作歌有欲将阿济实喇二人剿灭占据阿苏特永谢布而居之语因乌巴伞察青台吉之子实喇兄弟相残治阿济以杀弟之罪而实喇无嗣被害众议以为歌验遂将阿苏特永谢布二处令博迪达喇占据而居塔喇海幼之。
* * *
先是,乃父赛音阿拉克 [75] ,岁次壬申,年二十九岁为济农,在位二十年,岁次辛卯,年四十八岁薨。后,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岁次壬辰,年二十七岁为济农,与弟阿勒坦合罕二人,率右翼三部行兵汉地,至音达噶口 [76] ,遇汉军迎战,墨尔根济农之子布扬浩赉·都喇勒岱青 [77] 、阿勒坦合罕之子僧格·都古仍·帖木尔 [78] 二人,齐冲入汉军阵中,三进三出,大破音达噶之大阵而还营矣。
彼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之大夫人,土默特·杭锦之爱兰·色格尔之女,唐苏克所生之诺延达喇济农,拜桑忽尔郎台吉二人;喀拉喀·扎赉尔之额森·参津之女,额希格叔母夫人所生卫达尔玛·诺木罕诺延;土默特·蒙郭勒津·彻古特之浩赛塔布囊 [79] 之(女),阿勒坦绰·赛音夫人所生之诺木·塔尔尼高阿台吉 [80] ;布扬浩赉·都噶尔岱青,班扎喇卫征诺延 [81] ,巴特玛伞巴·彻辰巴图尔四人(兹有脱文——译注者);永谢布之伊巴哩太师之女,阿木尔津夫人所生之阿木尔达喇达尔罕诺延,鄂克拉罕伊勒登诺延二人,共谓之九罕 [82] 云。由是墨尔根济农在位十九年,岁次庚戌,年四十五岁薨 [83] 。
注释
[75] 乃父赛音阿拉克: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赛音·阿拉克即巴尔斯·博罗特之号,衮必里克父也。译文未顺,王静安校“‘赛音·阿拉克之父’七字连读,犹《元·秘史》之称蒙力克父也。”其实不仅“译文未顺”,而是严重的错误。赛音·阿拉克之父,是巴图蒙克·达延合罕。这里说的是衮必里克之父赛音阿拉克。清译为“赛音阿拉克之父”,结果使他自己成了自己的父亲。所以,静安先生之比喻《秘史》称呼,亦误。
[76] 音达噶口:盖指厂门关而言。又似影射攻燕京事。
[77] 布扬浩赉·都喇勒岱青:案“都喇勒”应为“都噶尔”,“岱青”盖系汉语词“大卿”之蒙古语读音。
[78] 阿勒坦合罕之子僧格·都古仍·帖木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表传》俺答号格根汗,僧格号杜棱汗。《名山藏》俺答,吉囊皆九子,子各万骑。”
[79] 浩赛塔布囊: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又作和实,仍即前卷科赛也。”其实“和实或科赛”均与原文词读音有很大出入,故用“浩赛”二字。
[80] 诺木·塔尔尼高阿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九罕皆称为诺延,惟诺木塔尔尼有诺们塔尔尼华台吉之号,‘华台吉’即此书之‘鸿台吉’,亦即明人所称黄台吉。《秦边纪略·噶尔丹传》则书为王台吉。解曰:犹古之王可汗也。据后文所纪,九汗中盖惟此最强,其规画亦不仅在套中也。(《藩部表》九汗后惟诺延达剌之子,部延巴图尔称珲台吉)《明史·鞑靼传》那木儿台吉封贡时授指挥佥事,为十九人之首,疑即诺木达尔尼也。”
案“华台吉,黄台吉,王台吉,洪台吉,珲台吉”等词,均为汉语词“皇太子”之蒙语读音,并有方言及汉语记述用字之不同,其词意亦有了变化,并无储君之意。只指仅次于合罕、济农(君王)之贵族大官而言。而“高阿”的蒙文原文似有误。
[81] 班扎喇卫征诺延:“卫征”系汉语“武将”的蒙语读音。“卫征诺延”即“武将老爷”之意,然而词义已有了变化。一般化为“官老爷”之意了。
[82] ……共谓之九罕: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吉囊子有小十王,有狼台吉,此九汗次第炳然。无可以当之者,或音译之不具,或侦问之不实,无可考矣。《藩部表》诺延达喇作诺颜达喇,拜桑固尔作巴雅斯呼郎诺颜,卫达尔玛作伟达尔玛诺颜,诺木塔尔尼作诺们塔喇尼华台吉,布扬古赉作玻扬呼里都噶尔岱青,班札喇作巴雅喇伟征诺延,鄂克拉汗作翁拉罕。”
[83] 年四十五岁薨: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续文献通考》二十一年吉囊死,子板不孩居套中。《名山藏》嘉靖二十一年,吉囊入山西大掠归,与所虏忻代妓日夜淫纵死。”
附录
清译本文:赛音阿拉克之父年二十九岁于壬申年为济农在位二十年岁次辛卯年四十八岁卒其后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岁次壬辰年二十七岁为济农与弟阿勒坦汗二人为首率右翼三万人行兵中国至音达噶山谷口明兵迎战墨尔根济农之子布扬古赉都喇勒岱青阿勒坦汗之子僧格都古楞特穆尔二人冲入明兵队内来往突击三次大破音达噶大队撤兵而回其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之大福晋土默特杭锦爱兰色格尔之女名唐苏克者所生诺延达喇济农拜桑固尔台吉二人喀尔喀扎赉尔额森沙津之女名额实格之鄂克福晋所生卫达尔玛诺木欢诺延一人土默特蒙郭勒津察古特之和实塔布囊之阿勒坦绰赛音福晋所生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布扬古赉都喇勒岱青班扎喇卫征诺延巴特玛伞巴斡彻辰巴图尔四人永谢布之伊巴哩太师之女阿穆尔津福晋所生阿穆尔达罕达尔罕诺延鄂克拉罕伊勒登诺延二人共谓之九汗墨尔根济农为济农十九年罗次庚戌年四十五岁卒。
* * *
其子诺延达喇壬午年生,岁次壬亥,年三十九岁为济农。于是九罕析产也,诺延达喇济农据有四营 [84] ;拜桑忽尔癸未年生 [85] ,居右翼之扣克特·锡巴固沁 [86] 、乌喇特·唐古特二部;卫达尔玛癸未年生,据右翼之达拉特·杭锦 [87] 、墨尔根·巴罕二部;诺木达尔尼甲申年生,据右翼伯速特、卫新二部;布扬浩赉丙戌年生,据右翼伯特金、哈里古沁部;班札喇戊子年生,据左翼浩齐特·克哩野斯部;巴达玛伞巴庚寅年生,据左翼之察哈特、明阿特、科尔沁、忽雅古沁等四部 [88] ;阿木达喇辛卯年生,据右翼卫郭尔沁四营;乌克拉罕癸巳年生,据右翼阿玛海三营 [89] 矣。
于是,长子诺延达喇之子布延巴图尔洪台吉、诺木图·都古仍诺延、鄂木布·达赉诺延、必巴锡·鄂特罕诺延 [90] ,(及)赛音夫人所生之莽固斯·楚克古尔 [91] 诺延(共)五人;拜桑固尔之子爱达必斯·达延诺延 [92] 、谔巴·卓哩克图诺延、塔噶济·宰桑诺延、昆都伦诺延四人;卫达尔玛之子达吉·浩硕齐洪台吉、海努克·巴图尔诺延、阿嘉·昆都伦岱青 [93] 、楚噜克·青巴图尔、托济·彻辰·控库尔 [94] 、库斯勒·卫征、卓哩克图六人;诺木·塔尔尼·高阿台吉之尼衮·特古斯·彻辰夫人生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布延达喇·浩拉齐巴图尔、赛音达喇·青巴图尔(及)德勒格尔夫人生之阿木达尔·墨尔根台吉 [95] ,共为四人;布扬浩赉之托逊珠拉夫人生伯勒格·太平诺延、布尔赛·彻辰岱青二人,巴(应为“班”——译注者)扎尔之珠拉夫人生多尔济·达尔罕岱青 [96] 、钟都赉·卫征诺延 [97] 、恩克浩硕齐三人;巴特玛伞巴之阿勒坦珠拉(夫人)无子,因共议之曰:何可分析我巴特玛之国,而令孤离其双亲贤父母耶?俾居巴札喇·多尔济之四营上乎?其三兄和议既定,令居四营之上为达尔罕·岱青矣。阿木达尔之子图迈台·达尔罕岱青 [98] 、明安·额叶齐诺延 [99] 、必巴锡台吉三人;乌克拉罕之子克齐吉·伊勒登诺延、贝博哩诺延、库图克泰台吉三人 [100] 也。
注释
[84] 诺延达喇济农据有四营: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人所称吉能,皆指诺延达喇言之,以别于其父吉囊,迨后则有时并其子孙统称之矣。若《明史稿·鞑靼传》隆庆间俺答既款西部,吉能及其侄切尽等亦请市,则吉能确是诺延达喇,切尽即库图克图彻辰鸿台吉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凡明人所称之吉能、吉囊,皆济农之异译,以官名为人名,为中国人谈异域事者之通病,史家不能详考,遂亦沿之。此治荒裔掌故者,所当知也。”
[85] 拜桑忽尔癸未年生: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会典钞略》隆庆年题定:吉能互市于延绥,狼台吉互市于宁夏,依俺答例。”狼台吉当即巴雅斯呼朗诺颜,译称讹略,犹赛音阿拉克之为赛那拉矣。
[86] 扣克特·锡巴固沁: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扣克特八旗。《氏族通谱》作扣恳氏,锡包沁作实宝禅氏,又下文杭锦作杭津氏,墨尔格特作墨尔吉济特氏。《语解》以为即《元史》之蔑儿吉觿也。”
[87] 达拉特·杭锦: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俗称杭锦旗。”
[88] ……忽雅古沁等四部:张尔田先生据清译本误文“三十四处”,加注云“案三十四处,盖统六汗所据而言。”据蒙文原文为“忽雅古沁”,与上文之“察哈特,明阿特,科尔沁”共为四部,并非“三十四处”。案“忽雅古沁”似应为“忽雅噶沁”(甲士),犹“科尔沁”(箭筒士)也。
[89] 据右翼阿玛海三营: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以上所言,皆小王子未徙帐漠南,游牧杂居情形。阿玛该即阿霸垓对音。”
[90] 必巴锡·鄂特罕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必巴锡即《明史》之班不什,曾与三卫扰边者。”
[91] 莽固斯·楚克古尔: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全边略记》隐布吉能四子即莽固。”
[92] 爱达必斯·达延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郑洛传》在西行牧者不他失赤,尝窥莽捏,此爱达必斯疑即其人。”
[93] 阿嘉·昆都伦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后文作阿恰·昆都楞·楚库克尔。”
[94] 托济·彻辰·控库尔: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后文作托济·彻辰·楚库克尔”。
[95] 阿木达尔·墨尔根台吉: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下文作阿穆尔岱,别本‘达’字上有‘赛’字,盖达之复译。”其实不是什么“复译”,而是错了。
[96] 多尔济·达尔罕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大事记》哱拜之乱,套酋卜失兔以馘明安故,切齿传调东西台吉著力兔、庄秃赖等议,封拜为讷闷那颜(那颜虏呼官长之名,讷闷者物穴地似鼠,不安之谓),大举来援,独切尽妣吉止勿往,而著力兔与打正先引众入。”又云“哱拜平著力图宰僧亦缚叛党请市。”宰僧即打正也,按打正即大成之异文,宰僧,打正为一人,则即此多尔济·达尔罕岱青,后文之称曰:“多尔济·达尔罕·宰桑者也。宰僧为松部强夷,由多尔济·达尔罕岱青独得四鄂拓克之众故也。”案“讷闷”应是佛法之谓。
[97] 钟都赉·卫征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钟都赉尔《明史》套部之庄秃赖也。”
[98] 图迈台·达尔罕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东华录》汉人称嫡嗣当立者曰皇太子,蒙古曰黄台吉,明人避此,多易其字,或曰台周,或曰台猪,此图墨德达尔罕是阿穆达尔长子,恐即《明史》所称西部之土门台猪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图墨德·达尔罕岱青,后又作图迈达尔罕岱青。”
[99] 明安·额叶齐诺延: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后作明爱音扎,此处当有误文。”按据蒙文原文,似无误。
[100] 乌克拉罕之子克齐吉·伊勒登诺延、贝博哩诺延、库图克泰台吉三人: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会典钞略》甘肃贡市,万历三年题令,西海丙兔臭克、银定、著力兔、大成,随带部落,每岁赴甘镇互市一次,又十二年题定:炒哭儿台吉,克太阿不害并喇叭三枝互市,在宁镇为难,甘镇为便,以后准于甘肃扁都口开市。详其情事,前之开市甘肃,以诸部皆居青海之故,后之改市,则诸部皆由宁夏而西徙者也。臭克即莽古斯·楚克库尔,银定即克齐吉·伊勒登(知者鄂克拉罕无后于套中,必其裔徙青海故。),著力兔即此鄂巴·卓里克图,大成是岱青音转,第不能定为何人,或即阿穆尔达喇子炒哭儿者。此阿恰·昆都棱岱青,楚库克尔,青把都尔,后文一称为阿恰昆都棱岱青·楚库克尔,一称为青巴图尔。《明史》亦称为青把都,克太者彻辰鸿台吉之子哈坦巴图尔二人,皆迎达赖西行而留牧者也。阿不害即莽古斯·楚克库尔之子阿巴海·鄂特罕,父子同贡,亦俺答,黄台吉例也。喇叭即剌麻,见《武备志·译语》。”
附录
清译本文:子诺延达喇壬午年生岁次庚申年三十九岁为济农于是兄弟九汗分析另居诺延达喇济农占据四营拜桑固尔癸未年生占据右翼扣克特锡包沁乌喇特图伯特卫达尔玛癸未年生占据右翼达喇特杭锦墨尔格特巴罕诺木塔尔尼甲申年生占据右翼巴苏特卫新布扬古赉丙戌年生占据右翼伯特金哈里郭沁班扎喇戊子年生占据左翼浩齐特克里野斯巴勒玛伞巴斡庚寅年生占据左翼察哈明阿特科尔沁之三十四处阿穆尔达喇辛卯年生占据右翼四鄂托克卫郭尔沁鄂克拉罕癸巳年生占据右翼三鄂托克阿玛该而居自是诺延达喇原配福晋生子布延巴图尔鸿台吉诺木图都古棱诺延鄂木布达赉诺延必巴锡鄂特罕诺延续娶福晋生子莽固斯楚克库尔兄弟共五人拜桑固尔生子爱达必斯达延诺延谔巴卓哩克图诺延塔噶济宰桑诺延昆都楞诺延兄弟四人卫达尔玛生子达奇和硕齐鸿台吉海努克巴图尔诺延阿恰昆都楞岱青楚噜克青巴图尔托济彻辰控库尔库色勒卫征卓哩克图兄弟六人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之尼衮特古斯彻辰福晋生子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布延达喇古拉齐巴图尔赛音达喇青巴图尔德勒格尔福晋生子阿穆尔达墨尔根台吉共兄弟四人布扬古赉之托逊珠拉福晋生子伯勒格岱绷诺延布尔赛彻辰岱青兄弟二人巴扎尔之哈屯珠拉生子多尔济达尔罕岱青钟都赉卫征诺延恩克和硕齐弟兄三人巴图玛伞巴斡之阿勒坦珠拉福晋无子众议以为若将伊之属众各处分占令其父母离散实属难行因令巴扎尔之子多尔济占据四鄂托克于是弟兄三人共相和睦将四鄂托克令达尔罕岱青占据而居阿穆达尔生子图墨德达尔罕岱青明安之额叶齐诺延必巴锡台吉兄弟三人鄂克拉罕生子克齐吉伊勒登诺延贝博哩诺延库图克泰台吉兄弟三人也。
* * *
自是,阿勒坦合罕,岁次壬子 [101] ,年四十七岁时,行兵四卫喇特,于控奎·扎巴罕之地 [102] ,杀奈曼明安辉特 [103] 之官长玛尼明阿图,收其妻只格肯·阿噶,其二子托海,库库带及其属众,席卷四卫喇特,使归治下。其后,迨十九年 [104] ,行兵于取城之汉地,残破其国,循行各地时,汉国大惧,遣使来与阿勒坦合罕以顺王之号 [105] 并金印请和。于是,岁次辛未,阿勒坦合罕六十五岁 [106] 时,与大明隆庆(合罕)讲和,开其不胜负荷之大藏门焉 [107] 。
岁次癸酉,年六十七岁时,行兵喀喇·土伯特之地 [108] ,收服上下锡喇·卫兀尔二部 [109] ,下阿木图·喀木之阿哩克·萨噶尔齐斯吉巴,喀噜卜·伦布木 [110] ,萨尔唐·色哩克·克卜等诺延及其国人,取来其阿哩克喇嘛、固密·苏噶师二人为首之众土伯特矣。
于是阿哩克喇嘛向合罕解说:三恶道中轮回之苦难,超升色究竟天之善果,宜取宜舍之分界。时合罕心中略萌经义,始念六字心咒矣。
注释
[101] 岁次壬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嘉靖二十一年。”
[102] 控奎·扎巴罕之地: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疑是札不罕之误。控奎即空归河,札卜罕即札布噶河,皆在乌里雅苏台,漠北要地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别本正作札卜罕,阁本同。钞本误作扎一罕,今改正。”
[103] 奈曼明安辉特: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辉特名见官书者:有和托辉特,有伊克明安辉特。此奈曼明安辉特,岂伊克明安同族欤?”
[104] 其后,迨十九年:王静安先生清译本校注云“壬子后十九年即隆庆四年。”
[105] 顺王之号: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孙王即顺义王急呼之对音。”案蒙文原文为〔sɔn waŋ〕,乃“顺义王”之讹。清译为“孙王”用字太滑稽,今改。
[106] 阿勒坦合罕六十五岁: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阿庆五年与史合。”案“阿”盖系“隆”之误。
[107] 开其不胜负荷之大藏门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续文献通考》顺义王下奉贡者六:一,老把都其后为青把都台吉等;一,黄台吉今为扯力克等;一,永邵卜大成台吉等;一,兀慎,打儿汗台吉等;一,合罗气把都儿台吉等;一,吉能后为把都儿黄台吉等,今为卜失兔·阿不害等。按合罗气巴都儿台吉者,诺木塔尔尼子布延达喇古喇齐巴图尔也。吉能指诺延达喇,其后之把都儿黄台吉即布延巴图尔鸿台吉,阿不害即后文莽古斯·楚克库尔之子阿巴海鄂特罕,布延巴图尔鸿台吉之从子。”
[108] 岁次癸酉……行兵喀喇·土伯特之地: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万历元年。”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萨哈连·图伯特,如言黑吐番也。今谓之黑番。”案据蒙文原文为:喀喇·图伯特。“萨哈连”为满洲语之“黑”也。
[109] 收服上下锡喇·卫兀尔二部: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安定四卫之亡《明史》以为正德,亦不剌之寇,不知乃嘉靖·俺答刁兵也。此可补《西域传》者。明诸司职掌礼部,主客部,朝贡诸国,西域有撒来,有撒立畏吾尔,《明史稿》安定卫,阿端卫皆在甘州西,其地本名撒里畏兀儿,广袤千里,东近甘州,南接西番,居无城郭,以毡帐为庐舍,盖汉之婼羌。撒里畏兀儿即此沙喇卫郭尔也,今谓之撒剌回子。《元史·速不台传》太祖征河西,速不台从渡大碛以往,攻下撒里畏吾特勤赤悯部。《圣武记》甘肃有撒拉回子,亦谓之黑帽回。”
[110] 下阿木图·喀木之阿哩克·萨噶尔齐斯吉巴,喀噜卜·伦布木: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阿里萨玛尔齐盖即《元百官志》朵甘思招讨所属之亦思马尔甘万户府,明初之磨儿勘万户所也,其地当与鱼通季唐相近,在川藏之交,斯奇巴盖今苏尔克土司,喀噜卜盖今噶尔布族,皆西宁所管番族,青海之南,喀木北境部落也。巴者唐古忒语部落之谓,图有谟尔多,地在木鲁乌苏河西,为由藏至西宁要路。”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伦”诸本误“擒”,旧钞本不误,据改,阁本同。
案清译之“萨玛尔齐斯奇巴”,据蒙文原文应为“萨噶尔齐斯吉巴”,本为一个词,但沈先生分为两个词加注,似有误。
附录
清译本文:阿勒坦汗年四十七岁岁次壬子行兵四卫喇特于控奎扎卜罕地方杀奈曼明安辉特之诺延玛尼明阿图特表兄并甥妇以及二子并所属人众全行收服占据四卫喇特至十九年取其城行兵中国侵凌骚扰明人大惧遣使阿勒坦汗给与孙王之号并给金印请和阿勒坦汗六十六岁岁次辛未与大明隆庆共摄大统大颁库藏不计其数六十八岁岁次癸酉行兵萨哈连图伯特地方将上下沙喇卫郭尔二部落阿木多喀木之阿哩萨玛尔齐斯奇巴喀噜卜伦布木萨尔唐萨哩克克卜之三诺延以及所属人众尽行收服阿哩克喇嘛固密苏噶巴克实二人率所属一同归附于是阿哩克喇嘛为汗解脱三恶缘及来世罪孽升至色究竟天唪诵大有利益区别取舍等经汗遂耑志经典始念六字心咒。
* * *
与此同时,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 [111] ,庚子年生,岁次壬戌,年二十三岁时,行兵四卫喇特,至额尔齐斯河 [112] ,攻土尔扈特部,杀喀喇·博兀喇 [113] ,插其黑纛于炉灶之上,收服辛必斯、土尔扈特二部之半而班师还营矣。
由是,岁次丙寅 [114] ,年二十七岁时,行兵土伯特地方,营于锡里木济之三河合口,遣使致大布尔萨喇嘛,禅师喇嘛,达尔罕喇嘛 [115] 以及乌松都尔三津,阿勒坦三津 [116] 等曰:“汝等若降我,俺即奉经教,若其不降,俺即攻汝等矣。”因大惧而私议之也,既经三宿,则其二弟曰:“此何可待耶?当即攻之。”乃兄彻辰洪台吉曰:“诘朝旭日东升时,(必)来喇嘛三人 [117] 焉,其居中而坐之一喇嘛,将与我大加讲论,姑暂待之。”至翌晨,果有喇嘛三人来,居中坐之达尔罕喇嘛者,与彻辰诺延讲论中,彻辰诺延问曰:“汝等族中,有一名唤瓦齐尔·托迈 [118] ·桑噶斯巴之贤者否?”彼辈对曰:“俺并无此人。”曰:“汝等今即归去,率众投诚,俺不加害汝辈。”相约而归。则翌晨瓦齐尔·托迈·桑噶斯巴正自放牧中,见一须眉间射出火焰之人,跨虎追来,及入其屋而去矣。遂言其状于众人,则乃叔达尔罕喇嘛曰:“昨日之彻辰诺延,似非凡人焉。盖彼合罕之显化乎!何可避匿之,今须与俺同住。”遂携之去,与之相见,则前跨虎追逐之人,即此诺延也。甫相见毕,即如素所识者,降旨曰:“喂!桑噶斯巴!汝奈何走避我耶?汝若不化白凤而去,我当即擒汝矣。”乃叔达尔罕喇嘛曰:“我非言之乎?”
于是,收服三河之土伯特而置,携彼勒尔根喇嘛 [119] ,阿斯多克·赛音班第,阿斯多克,瓦齐尔·托迈·桑噶斯巴三人来蒙古地方。赐瓦齐尔·托迈以名乌哈珠·沁丹之妻,并赐圭温欢沁 [120] 之号,封为群臣之班首焉。
注释
[111] 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即前文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墨尔根济农之孙也。”
[112] 额尔齐斯河: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额济斯河出金山,有二源,合为额尔济斯河,西北流潴为宰桑淖尔。《秘史》作额儿的失水,瓦剌旧牧地,今之 桑泊上游也。”
[113] 喀喇·博兀喇: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博郭罗疑即《明史》之卜六王。又案喀喇博郭罗名字,土尔扈特世系无之。揆诸情事,似贝果鄂尔勒克以上之旁支,或当为与野乜克力同处之满可王部落,而满可王即土尔扈特世系之孟克,末可知也。”
[114] 岁次丙寅: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嘉靖四十五年。”
[115] ……达尔罕喇嘛: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全边略记》万历五年,番僧恰打儿汉至甘肃见俺答,复引摆腰把汉诣仰华寺醮事。恰打儿汉即此达尔罕喇嘛,其仰华寺设醮,则卷末所记事也。”
[116] ……阿勒坦三津: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坦”诸本作“拉”,从阁本。“三津”即“沙津”,蒙古语“教”也。案据蒙文别本“三津”为“希克津”。并非蒙古语之“教”字。
[117] ……喇嘛三人: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三喇嘛当即《会典钞略》扁都口互市之喇叭三枝。”
[118] 瓦齐尔·托迈: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秦边纪略》明季青把都游牧昌宁湖,与庄浪大松山夷滨兔·阿赤兔宰僧、青海亦不剌,相为声援。所谓阿赤兔者,疑即此斡齐尔·托密也。或以阿赤兔为顾实汗之子鄂齐尔图汗,则年代太辽,似不相及,然吉能寇掠青海之时,亦不剌之亡也久矣,不得与滨兔辈相接。《纪略》语亦微误。”
[119] 勒尔根喇嘛:案蒙文原文〔lərgən〕可音译如文,似是上文“布尔萨喇嘛”之误。“布尔萨”即“布尔桑”也。清译为巴克实(师),近之。
[120] 圭温欢沁:案蒙文原文“圭温”为〔guiɔn〕。据蒙文别本为〔gui、ɔŋ〕。然则汉语“国王”之蒙语读音。“欢沁”则藏语之“通事”也。
附录
清译本文:其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庚子生岁次壬戌年二十三岁行兵四卫喇特于额尔济斯河征剿土尔扈特击杀喀喇博郭罗竖立黑纛于灶君之前将锡木必斯土尔扈特存留一半安置其地遂撤兵岁次丙寅年二十七岁行兵图伯特次于锡里木济之三河交会地方大布尔萨喇嘛禅师喇嘛达尔罕喇嘛为首遣使致信于乌松都尔三津阿勒坦三津云尔等若归附于我我等共此经教不然我即加兵于尔彼甚畏惧互相商议已逾三日二弟谏言何须久待立即进兵兄彻辰洪台吉云诘朝日出时有喇嘛三人前来其正中坐之喇嘛必向善言之可姑待之耳至次日清晨果有喇嘛三人来谒正中坐者名达尔罕喇嘛向彻辰诺延讲论彻辰诺延问云尔族中有称斡齐尔托密之墨尔根桑噶斯巴者否答以并无此人因谕之曰尔等及今回去即率众投诚不加谴于尔等矣遣之回次日斡齐尔托密桑噶斯巴正在牧马而行见一骑虎须眉间放出火焰之人赶至又作为欲行追逐入屋之状而去固将此缘由告诸众人伊叔达尔罕喇嘛云昨观彻辰诺延非常人也是盖其汗变化以示异耳何可避匿不如同我等前去遂领至相见果即前骑虎追逐之诺延也甫一相见即如素识之人呼桑噶斯巴而问曰尔昨日缘何避我尔若非化白凤而去我彼时即擒尔矣伊叔达尔罕喇嘛闻是语顾其侄曰我前未与尔言之乎于是收服三部落图伯特带领巴克实喇嘛阿斯多克赛音班第阿斯多克斡齐尔托密桑噶斯巴等三人至蒙古地方以乌堪珠沁丹与斡齐尔托密为妻并给以圭温欢沁之号尊为各官之首领焉。
* * *
其后,二弟之布延达喇、浩拉齐·巴图尔壬寅年生,年三十一岁,赛音达喇·青巴图尔(乙)巳年生,年二十八岁时,岁次壬申 [121] ,行兵托克摩克 [122] ,至锡喇河 [123] ,攻阿克萨尔合罕,掠夺其人畜,擒其夫人,青巴图尔自纳其秋盖夫人而班师,返至尼楚衮·哈苏鲁克 [124] 之地时,阿克萨尔合罕率兵十万追至而战,青巴图尔(年二十八岁),布尔赛岱青(丙寅年生,年二十七岁),彻辰洪台吉之长子乌勒哲·伊勒都齐(丙辰年生,年方十七岁)三人当先攻入,冲动其右翼,正冲杀中,浩拉齐·巴图尔杀入中军而来,因射死其乘马,甫易乘别马而战,(马)膝又中箭而倒,时其殿军动而败走,青巴图尔来援其兄而同殁于阵矣。彻辰岱青 [125] ,布哈斯之杜尔贝巴图尔,哈尔哈坦之多塔达噶台吉等,率从者七人,步战得脱。
乌勒哲·伊勒都齐所乘之马中箭(而倒),仍以全副甲胄步行中,阿巴海·吉鲁根识出,驱其从马入来时,由其左侧超乘焉。又丧其马,仍步行时,得遇哈尔噶坦之赛音·海努克侍卫,下其所乘之马与之。遂乘其马,立而命叠骑。则海努克曰:“我有子名巴雅尔,其爱护之,无庸顾我。”言讫,翻身(杀)入而倒。遂乘其马而杀出矣。
于是,乃兄彻辰洪台吉,岁次癸酉 [126] ,年三十四岁出征。精选赛音夫人所称之四营五供,以五先锋 [127] 七百兵而行。直至哈苏鲁克地方复仇。托克摩克之阿克萨尔合罕,率兵十万迎战于额锡勒塔卜 [128] 之地。彻辰洪台吉降旨曰:“不论何人,不得先我入其此阵,吾必自为先锋。”遂乘如山红骏马,着描金象皮大红护身甲,躬自率众攻入也,那壁厢之敌军,但见其为首人之须眉间放射火焰,两队黑骑兵之马足下火焰飞腾而来。遂即惊动败走,直杀得积尸如大丘,识取其青巴图尔之甲 [129] ,生擒阿克萨尔之子三索勒坦 [130] ,分别惩治,而后释之。如是狠报二弟之仇,振旅而还。
注释
[121] 岁次壬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隆庆六年彻辰洪台吉年三十三岁矣。”
[122] 行兵托克摩克: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缪、洪二氏所译《俄图》西尔河上有托克玛克城。此阿克萨尔汗盖术赤之后,库程汗之别部。”
[123] 锡喇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实剌摩伦今伊犁西境之西尔河也。摩伦今官书多作穆伦,蒙古语为河。”
[124] 尼楚衮·哈苏鲁克: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哈萨拉克即哈萨克也。”
[125] 彻辰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即布尔赛岱青,前文作布尔赛·彻辰·岱青。”
[126] 岁次癸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元年。”
[127] 赛音夫人所称之四营五供,以五先锋: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额哷斯帐房,和硕旗分也。”案蒙文原文〔derbən ərəs〕似有误。别本作〔derbenail〕,是为“四营”。“和硕齐”应是“先锋”,非“旗分”也。而“赛音夫人”似指满都海彻辰夫人。
[128] 额锡勒塔卜: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俄图》色尔达里雅之东,有大湖曰伊西洱即额锡勒也。洪译《俄图》伊希洱淖尔即特穆尔图泊。”按似指伊塞克湖。
[129] 识取其青巴图尔之甲: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诸本皆作音色图尔,从旧钞本,阁本同此,盖谓青巴图尔虽死,尚有灵能击敌也。”案此为据清译误文附合之词。据蒙文原文,其意如译文。
[130] 三索勒坦: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索勒坦即元人所谓算滩,今书作苏尔统。《西陲要略》哈萨克汗之近亲称苏尔统,犹蒙古之称台吉也。”
附录
清译本文:其二弟布延达喇古拉齐巴图尔壬寅年生三十一岁赛音达喇青巴图尔乙巳年生年二十八岁岁次壬申行兵托克摩克于实喇摩楞地方击败阿克萨尔汗掠取属众并掳获秋格依福晋青巴图尔收为己妻撤兵而回至尼楚衮哈萨拉克地方阿克萨尔汗领兵十万追至交战青巴图尔年二十八岁布尔赛岱青丙午年生年二十七岁彻辰洪台吉之长子鄂勒哲伊勒都齐丙辰年生年方十七岁三人首先进攻由西北方鏖战古拉齐巴图尔由正中冲入所乘之马为阿噜库克射毙易马而战马膝又中箭而倒为殿后兵所击而青巴图尔来援其兄同殒于阵彻辰岱青率布哈斯之图噜贝巴图尔哈尔噶坦之多塔达噶台吉七人一同步战而出鄂勒哲伊勒都齐所乘之马被射仍擐甲步行阿巴该吉鲁根见之给以所牵之马令其乘骑遂由左超上骑之其马复被箭仍步行遇哈尔噶坦之赛音海努克侍卫下马即以其马与之乘因欲令其叠骑驻马让之海努克云我有子名巴扎尔其爱护之无庸顾我矣遂乘其马格斗而出迨后其兄彻辰洪台吉三十四岁岁次癸酉精选赛音哈屯之四额哷斯塔本克克里之五和硕齐并兵七百名往征直至哈苏罗克地方托克摩克之阿克萨尔汗带兵十万迎战于额锡勒太保彻辰洪台吉传谕于众曰敌队在前不拘何人不可先我攻进我亲领之以入谕毕乘博罗呼察之赛音阿固拉萨尔拜红马身被描金象皮红穆纳甲胄率众攻入敌众于彼队内见为首之人须眉间放出火焰复见两队乘黑马之兵马足发火迅速而至遂败之歼戮过半自此青巴图尔之甲无不识者遂生擒阿萨尔之子三索勒坦分别惩释以复二弟之仇振旅而回。
* * *
岁次甲戌 [131] ,闻布延巴图尔洪台吉 [132] 弟兄来伐卫喇特四部,遂置其辎重于别尔库勒之地,齐征卫喇特四部焉。值巴图尔洪台吉于哈尔该(山)前,尽行收服额色勒贝侍卫为首之奈曼明安辉特万户时,彻辰洪台吉则在济勒曼山后,掠以喀木苏、陶里图二人为首之巴噶图特部,其子乌勒哲·伊勒都齐追逐三月之久,因行粮断绝,食别尔吉勒帖石而行,至图巴罕山 [133] 之阴,掠以绰罗斯之必齐哷、锡格沁为首之四营而还。于是各自起徙归来时,彻辰洪台吉自博陇吉尔之地,遣伯乞·彻辰卜者,图伯特·哈斯噶卜者 [134] 二人为首之使者,致语曰:“额色勒贝侍卫之眼似水鸡眼,非守分之人也,分其奈曼明安辉特万户,以孤其势乎?”巴图尔洪台吉不从其说,命使臣坐于(帐)外,时额色勒贝侍卫与之言曰:“彻辰洪台吉甚爱我也。”遂擅取釜中之肉长肋八条,与彼二使臣焉。彼等既归,彻辰(应为“巴图尔”——译注者)洪台吉甚怒额色勒贝之(无理),命解整马之背,长肋四条及胛,责额色勒贝侍卫曰:“汝其尽食之。犹言染指于乳,投杆于群,汝竟探手于我釜取肉,夺我志而擅与人矣。”乃夹其指而强令食之,时卫喇特四部咸(非)议焉。额色勒贝侍卫尽其肉而出时,(愤)曰:“咦!我未食马肋八条,乃食我父索岱明阿图之八肋矣。”言讫,顿足而去,即夜起兵而来,弑巴图尔洪台吉于克尔齐逊河上,额色勒贝侍卫乃叛去。
注释
[131] 岁次甲戌: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万历二年。”
[132] 布延巴图尔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诺延达喇之子。”
[133] 图巴罕山:清译为“图巴罕汗”。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蒙文社本作图罕汗,无巴字,此处语意未了,译文疑有讹略。”案此“汗”字乃指“山”而言,非谓帝王之类。
[134] ……图伯特·哈斯噶卜者:“卜者”之蒙文原文为〔dʒijagatʃi〕清译文音译为“济雅噶齐”。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钞本无此二字,别本作噶尔。”案“噶尔”为“噶齐”之误。
附录
清译本文:布延巴图尔闻洪台吉弟兄加兵于四卫喇特遂将辎重留于巴里坤以次行兵于四卫喇特令巴图鲁洪台吉哈尔该在前队而以额色勒贝侍卫领之欲将八千辉特土默特尽行招服彻辰洪台吉于济拉玛汗山后以喀木苏都哩图二人为首并留巴图尔等率其子鄂勒哲伊勒都齐追赶三月之久粮绝有食巴尔吉勒塔石块者图巴罕汗之山阳以绰罗斯之必齐哷锡格沁为首掳掠四鄂拓克于是挨次撤回是时彻辰洪台吉在博陇吉尔地方伯奇彻辰济雅噶齐图伯特哈实噶济雅噶齐二使人有额色勒贝侍卫眼似兔鹘非守分之人恐谗谮八千辉特土默特人众以分兵势之语巴图尔洪台吉不然其言令其等候于外乃额色勒贝侍卫恃彻辰洪台吉素日之宠任意于釜内取肋八条与此二人食之遣二使人去后彻辰洪台吉怒甚乃摆列整马肋四块并琵琶骨斥责额色勒贝侍卫云尔其尽食之谚云染指于乳汁投杆于牧群尔乃以手向我釜内取肉先与人尝之耶遂以指夹取令其食之于是四卫喇特人众共以手指取肉食之言互相非议焉额色勒贝侍卫掷肉出于外曰马肋八条我并未食也君父其请食索岱明阿图之肋八条乎言讫以足顿地而去是夜带兵乘马而至于克尔齐逊河弑巴图尔洪台吉额色勒贝侍卫仍叛去。
* * *
由是,诺延达喇济农在济农位二十三年,岁次甲戌 [135] ,年五十三岁薨。布延巴图尔洪台吉 [136] 之子博硕克图济农,乌勒哲·炳(图)洪台吉,班第·墨尔根·卓哩克图三人;诺木图·都固仍(之子班第·都固仍),满珠锡哩二人;鄂木博·达赉诺延无(子),而必巴希·鄂特罕巴图尔,(与其)库德台,色仍二子为翁里固特(氏?)矣;莽固斯·楚格库尔之子布纳班洪巴图尔(台吉),布达锡哩·伊勒都齐,本巴台吉,阿巴海·鄂特罕·卓哩克图,本巴台岱青,布延泰台吉六人也 [137] (有脱文——译注者)。阿塔必斯·达延诺延 [138] 之子阿齐图达延诺延 [139] ,额成吉·炳图诺延,玛齐克·鄂特罕诺延三人;谔巴·卓哩克图之子阿南达·和硕齐诺延,绰克图台吉,阿木桑台吉 [140] ,多尔济岱青,图巴·扎勒丹五人;塔噶齐宰桑之子班崇洪台吉;昆都伦之子博亦玛图也;特海浩硕齐 [141] 之子契塔特洪台吉,喇嘛瓦齐尔格隆,图们达哩·彻辰浩硕齐三人;海努克巴图尔之子契塔特·岱巴图尔,古哲格齐·浩拉齐,图迈墨尔根诺延,必巴希诺延,库森台诺延五人;额恰·昆都伦·楚格库尔之子卫玛逊宰桑·和硕齐,桑寨·楚格库尔诺延 [142] ;托济·彻辰楚格库尔之子谔努昆洪台吉,伊希根台吉,萨班达喇台吉,额斯克勒台吉四人;楚噜克青巴图尔之子哈丹巴图尔、青巴图尔二人 [143] ;库色勒卫征之子多尔济卫征,桑昌洪台吉二人 [144] ;胡图克·彻齐克洪台吉 [145] 之子乌勒哲·伊勒都齐·达尔罕巴图尔,锡德台·彻辰·楚格库尔 [146] ,昆德台·炳图·岱青,布延图·彻辰·卓哩克图,本巴台·绰克图台吉,本巴锡哩·彻辰·巴图尔,达纳锡哩·哈丹·巴图尔七人;布延达喇·浩拉齐·巴图尔之子莽固斯·额尔德尼·浩拉齐;赛音达喇·青巴图尔无子;阿木岱·墨尔根台吉之子图瑞·青·浩拉齐 [147] 也;伯勒格·太平 [148] 之子阿津太平诺延;博尔赛岱青之子萨岱·高由什洪台吉,萨寨巴图尔洪台吉,卫喇特·墨尔根诺延,额岱·伊勒登·浩硕齐,察忽·墨尔根卓哩克图,色仍·哈丹巴图尔,巴阿图特台吉七人也;多尔济·达尔罕宰桑 [149] 之子明爱·青·岱青;钟都赉卫征之子 [150] 达什卫征洪台吉,达赉宰桑,锡喇卜绰克图,翁圭·楚格库尔 [151] 、喇锡延台吉,阿巴太(台吉)六人;恩克·浩硕齐之子桑济·浩硕齐,锡达达·楚格库尔,本巴达尔台吉三人也;图迈·达尔罕·岱青 [152] 之子本拜岱青诺延,本巴锡哩台吉,彻哩必台吉,阿嘉台吉,萨钦台吉、额埒盖台吉,本巴台吉,图瑞台吉八人也;明爱音扎之子布延台·音扎诺延 [153] ,恩克锡哩台吉,蒙克锡哩台吉 [154] 三人也;格齐吉·伊勒登 [155] 之子博亦玛图诺延,宰桑诺延,宰桑忽尔浩拉齐,衮布台吉四人;库图克台之子巴巴岱青,布多尔·彻辰·卓哩克图,博罗摩尔台吉三人;贝巴哩 [156] 之子博达锡哩洪台吉,额默格勒台岱青,拉拜台吉,恩克台吉,恩克锡哩台吉五人也。凡此九罕之子孙诸台吉,乃次第而生焉。
注释
[135] 岁次甲戌: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二年。”
[136] 布延巴图尔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以下皆诺延达喇一支。”
[137] 布延泰台吉六人也: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皆墨尔根济农之曾孙,《表传》衮弼哩克图墨尔根济农,有子九人,分牧而处,长诺延达喇为郡王额璘臣一旗祖;次巴雅斯呼朗诺颜为贝勒善丹一旗祖;次伟达尔玛为贝子沙克札,镇国公小札木素二旗祖;次诺扪塔喇尼为贝子额林沁一旗祖;次玻扬呼哩都噶尔为定咱喇升一旗祖;次巴雅喇伟征为贝子色棱一旗祖;次巴特玛萨木巴斡;次纳穆达喇,次翁拉罕伊勒登皆为济农属。”
[138] 阿塔必斯·达延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以下拜桑固尔支,‘阿达’前作‘爱达’”。
[139] 阿齐图达延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表传》仅称善丹之父曰塔尔丹珲台吉。塔尔丹之曾祖巴雅斯呼朗,中间世系不详,意当是阿齐图达延诺延子欤。”
[140] 额成吉·炳图诺延……阿木桑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稿·官惟贤传》之矮木素即此阿穆桑台吉,宾兔即此炳图诺延。”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此宾兔疑即后之宾图岱青,明人所称丙兔者,或即此炳图诺延也。史皆称为俺答子,又不可解。”
[141] 特海浩硕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以下卫达尔玛支。”
[142] ……桑寨·楚格库尔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当脱二人字,小札木素之父名阿津泰,号墨尔根阿海。阿津津(似是‘泰’之误——译注者)之曾祖曰伟达尔玛,沙克札之父曰萨济,号楚琥尔,为伟达尔玛孙。《要略》《表传》并同,按萨济·楚琥尔即此之桑寨楚库克尔。《明史稿·张承荫传》所谓屡败套部沙计者也。”
[143] 楚噜克青巴图尔之子哈丹巴图尔、青巴图尔二人:清译为:“楚克鲁青巴图尔生子哈丹巴图鲁,青巴图尔弟兄二人。”张尔田先生校注云“二十二字,诸本皆脱,从阁本补。”案据蒙文原文“楚克鲁”为“楚噜克”之误,全句仅二十字,并无“二人”二字。
[144] ……桑昌洪台吉:清译为“桑鸿台吉”,沈曾植先生笺证云“此桑鸿台吉盖一字名也。《官惟贤传》之三儿台吉当即此人。”案据蒙文原文当如新译文,非“一字名也”。
[145] 胡图克·彻齐克洪台吉:清译为“瑚图克图齐齐克”,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通行本无‘图’字,齐齐克三字衍。”按据蒙文原文,当如新译文。沈曾植先生笺证云“即库图克图彻辰鸿台吉,以下诺木塔尔尼支。《要略》额琳沁之祖曰布达岱为诺扪塔喇尼华台吉曾孙。”
[146] 锡德台·彻辰·楚格库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大事记》哱拜之乱,黄台吉妻纵男舍达大,侄火 赤、铁雷掠边,此万历十五年事,而彻辰鸿台吉卒于十四年,故欵战之权皆主黄台吉妻。黄台吉即洪台吉,其妻即明人所称切尽妣吉也。舍达大即此锡塔台,火 赤指额尔德尼郭拉齐,铁雷即图垒·古拉齐。”
[147] 图瑞·青·浩拉齐: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通行本有‘青’字。”案据蒙文原文如新译文。
[148] 伯勒格·太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以下为布扬古赉支。《要略》定咱喇什之父曰桑忠多尔济,祖曰索诺木道尔济,曾祖曰乌巴什,乌巴什为玻扬呼哩之曾孙。《表传》乌巴什号都噶尔岱青。”
[149] 多尔济·达尔罕宰桑: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以下为班札喇支。《要略》色棱之父曰固鲁,为巴雅喇伟征曾孙。”
[150] 钟都赉卫征之子:清译为“钟都类卫征生子”。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诸本脱此二字,阁本亦脱,今补。”案蒙文原文当如新译文。
[151] 翁圭·楚格库尔: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翁圭诸本误翁至,别本作圭,阁本同,据改。”是。
[152] 图迈·达尔罕·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下阿穆尔达喇支。《明史稿·杜桐传》打儿汗者卜失兔祖吉囊部落也。数将命奉贡,官指挥同知,一日互市还,与其侪秃退台吉俱染痘死,秃退之子阿计疑为中毒,遂蠢动。万历十九年,打儿汗之子土昧,与他部明安临边互市讫。复要赏。桐勒兵袭之,三道并出,大败之,馘明安,自吉能之款塞上,息肩二十年,自此兵端复开。明安子摆言太日思报复,寇钞无己时矣。”案打儿汗即阿穆尔达喇·达尔罕诺延,本吉囊之子,而与诺延达喇等分部而居,号为九汗,与诺延以下不复分部者不同。故《明史稿》指为部落,其意如言别部也。打儿汗即达尔罕,不称名而称其号,犹俺答、吉囊之例,边人习夷部之语,尊称之也。土昧者前文作图墨德达尔罕,此之图迈·达尔罕是也。阿穆尔达喇、达尔罕之长子,明安者前文之明爱额叶齐诺延,此之明爱音扎也。亦打儿汗子,明人以为别部者误。明安之子摆言太,则此文布延台音札诺延也。《鞑靼传》王崇古请俺答宜锡以王号,其大枝如老把都,黄台吉及吉囊长子吉能等皆宜授以都督,弟侄子孙,如兀慎、打儿汗等四十六枝授以指挥。阿穆尔达喇·达尔罕正俺答之侄也。
[153] 布延台·音扎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秦边纪略》河套诸台吉有引章耐台吉,疑即此布延台音扎诺延,引章耐即音扎诺之对音而语不完也。又有马麻太台吉,疑即此巴巴岱青,起罗代台吉则此格勒德岱青也。”
[154] 蒙克锡哩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张承荫传》沙计及猛克什力,数犯边。《杜桐传》万历四十四年,沙计纠猛克什力犯双山堡,杜文焕击破之,时套寇号十万,分四十二枝,多者二三千,少不过千骑,屡不得志。沙计乃与吉能、明爱、猛克什力降。疑沙计为多尔齐达尔罕之侄桑济和硕齐(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先生前说,谓沙计为桑赛楚琥尔,今两存之。桑赛切音似与沙计不协,当以此后说为正义也。),明爱即明爱青岱青,猛克什力即布延台音札之弟,众克锡哩台吉也。”
[155] 格齐吉·伊勒登: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下鄂克拉罕·伊勒登支。”
[156] 贝巴哩:王静安先生清译本校注云“上作贝博哩。”
附录
清译本文:诺延达喇济农在济农位二十三年岁次甲戌年五十三岁殁布延巴图尔洪台吉生子博硕克图济农谔勒哲炳鸿台吉班第墨尔根卓哩克图弟兄三人诺木图都古棱生子满珠锡哩鄂木博达赉诺延生子必巴赛鄂特罕巴图尔库德德色凌二人莽固斯楚格库尔生子布纳班洪巴图鲁布达锡哩伊勒都齐本巴台吉阿巴海鄂特罕卓哩巴图本巴岱岱青布延泰台吉弟兄六人阿塔必斯达延诺延生子阿齐图达延诺延额成吉炳图诺延玛齐克鄂特罕诺延弟兄三人谔巴卓哩克图生子阿南达和硕齐诺延绰克图台吉阿穆桑台吉多尔济岱青图巴札勒丹弟兄五人塔噶齐宰桑生子班崇鸿台吉昆都楞生子贝玛图达齐和硕齐生子奇塔特鸿台吉喇嘛斡齐尔格隆图们达哩彻辰和硕齐弟兄三人海努克巴图尔生子奇塔特岱巴图鲁哲固哲格齐固拉齐图迈墨尔根诺延必巴赛诺延库森德诺延弟兄五人额恰昆都楞楚库克尔生子卫玛逊宰桑和硕齐桑寨楚库克尔诺延托济彻辰楚库克尔生子谔努昆洪台吉伊实钦台吉萨班达喇台吉额斯克勒台吉弟兄四人楚克鲁青巴图尔生子哈坦巴图鲁青巴图尔弟兄二人库色勒卫征生子多尔济卫征桑鸿台吉弟兄二人瑚图克齐齐克鸿台吉生子鄂勒哲伊勒都齐达尔罕巴图尔锡塔台彻辰楚库克尔昆德德宾图岱青布延岱彻辰卓哩克图本巴岱绰克图台吉本巴锡哩彻辰巴图尔达纳锡哩哈坦巴图尔弟兄七人布延达喇郭拉齐巴图尔生子莽固斯额尔德尼郭拉齐赛音达喇青巴图尔无子阿穆岱墨尔根台吉生子图垒古拉齐伯勒格岱绷生子阿津岱绷诺延布尔赛彻辰岱青生子萨台固实鸿台吉萨济巴图尔鸿台吉卫喇特墨尔根诺延额德伊勒登和硕齐察库墨尔根卓哩克图色凌哈坦巴图尔巴图特台吉弟兄七人多尔济达尔罕宰桑生子明爱青岱青钟都类卫征生子库伯衮达什卫征鸿台吉达赉宰桑锡喇卜绰克图翁圭楚库克尔喇锡延台吉阿巴岱弟兄六人恩克和硕齐生子桑济和硕齐锡达达楚库克尔本巴达尔台吉弟兄三人图迈达尔罕岱青生子本拜岱青诺延本巴锡哩台吉察哩必台吉阿奇伊台吉萨钦台吉额埒格台吉本巴台吉图垒台吉弟兄八人明爱音扎生子布延台音札诺延恩克锡哩台吉蒙克锡哩台吉弟兄三人格齐吉伊勒登生子贝玛图诺延宰桑诺延宰桑固尔固拉齐衮布台吉弟兄四人库图克台生子巴巴岱青布多尔彻辰卓哩克图博罗摩尔台吉弟兄三人贝巴哩生子博迪锡哩鸿台吉额默格勒德岱青拉拜台吉恩克台吉恩克锡哩台吉弟兄五人此九汗之子孙次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