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纺织机之发明
实业革命原于机器之发明 上数章所述者为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及维也纳会议诸陈迹。以政治家武人及外交家之力为多。然在法国全级会议未召集以前,英国社会中已有一种革命。其影响较国民会议之事业及拿破仑之武功尤为远大。人民之习惯思想及希望莫不因之而变更。
十八世纪以前之实业状况 古代希腊人及罗马人虽以文明著于世,然对于实业器械上绝少发明。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之工业状况几与古代埃及无异。纺织耕种纯赖手工。货物运输专恃车辆。信札邮递之迟缓亦与罗马帝国末造无异。迨十八世纪之末叶忽有种种实业器械之发明,不百年间工商业之状况为之丕变,即世人所谓“实业革命”是也。近世之各种问题如商埠也,工厂制度也,工党也,贫民也,皆由是而起。故实业革命之重要实不亚于君主,国会战争,宪法诸事矣。
纺织业之改良 一百五十年来之实业革命可以纺织业之改良一端说明之。织布之先必先纺毛、棉或麻成纱而后可。纺纱之法自古已有发明,然一人同时仅纺一线。至一七六七年英国人哈格里佛士(James Hargreaves)发明纺纱机,以一人运动机轮同时可纺十线。是则一人之力可以作十人之工矣。次年又有理发匠名阿克来特(Richard Arkwright)者发明纺纱之辘机,创设纱厂,卒致巨富。一七七九年克纶普吞(Samuel Crompton)合哈格里佛士之纺机及阿克来特之辘机而一之。至十八世纪之末已有同时能纺二百线之机器之发明。运用机器者一二人已足,专恃手工者遂不能与之争衡。工厂制度从此发端。
织布机及轧棉机 纱线之出产既富,旧日之织机已简陋不适于用。至一七三八年揆约翰(Jonh Kay)有飞梭之发明。织工运用机柄,使飞梭往来不再需他人之辅助。至一七八四年肯德(Kent)之教士卡特赖特(Cartwright)博士发明新机,飞梭提纬均系自动。然至五十年后手工不敌机器时,昔日之手织机方废。十九世纪之中织机之改良日有进步。至今利用机织一人之力可当昔日二百人之工。此外又有以酸质漂白之发明。昔日漂白专恃日光动需数月之久,至此数日而已足。一七九二年美国人辉特尼(Eli Whitney)发明轧棉机,每日每人力能轧棉一千余磅,以视昔日之每日仅轧五六磅者真有天渊之别矣。
各种发明之影响 自纺织机发明之后布之出品骤然增加。一七六四年英国每年仅输入棉花四百万磅,至一八四一年增至五万万磅。拿破仑战争将终时奥文(Robert Owen)宣言在新拉拿尔克(New Lanark)工厂中二千工人之工作足以抵苏格兰全部人民之手工工作。
第二节
蒸汽机
机器之发明与铁力之关系 机器之发达及普遍端赖二物:第一,制造机器之材料首重坚固,故钢铁最为相宜。第二,机器巨大断非人之手足所能运用。在昔虽有藉风水之力以运动者,然其力有限而无定不足以促进机器之发达。故当纺织机发明之日正炼铁方法及利用蒸汽进步之秋,铁之为用并不自十八世纪始。然炼铁方法极其简陋。至一七五〇年熔铁之燃料方以煤代炭。弃风箱而用新机,火力较巨。锻铁以蒸汽锤而不用手矣。
瓦特之改良蒸汽机 世人每以瓦特(James Watt)为发明蒸汽机之人,其实不然。蒸汽机之重要部分——如水炉、圆筒、活塞等——早已发明,用之为抽水之具。瓦特之研究蒸汽机实始于一七六三年之冬。其时彼居格拉斯哥(Glasgow)为机器匠,是年有人请其修理六十年前纽昆门(Newcomen)所发明之蒸汽机模型。彼固聪慧而勤劳者,遂改良纽昆门之机器以裨实用。一七八五年瓦特之蒸汽机始于诺定昂(Nottinghamshire)工厂中用以纺纱。阿克来特于一七九〇年应用之。至十八世纪之末其用途之广已与风车水车等。
法国之实业革命 近世机器之发达以英国为最早。至于法国一八一五年后实业革命方见端倪。拿破仑虽有提倡机器及保护实业之举,然其成绩不著。迨彼将败之时法国之有蒸汽机者仅亚尔萨斯地方棉厂中一具而已。然至一八四七年全国有蒸汽机五千具,足当六万匹之马力。棉花之消费三十年间增至五倍。在一八四七年时全国共有纺机十万余具,纺锤三百五十余万支。至一八四八年法国实业大城已林立于全国。巴黎一城已有工人三十四万二千人。其他如里昂、马赛、里尔(Lille)、波尔多及土鲁斯(Toulouse)诸城无不工厂林立,工人满布。自此以后,工人渐有组织工党及同盟罢工之举,以要求工资之增加及工作时间之减少。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及工厂制度
实业之家庭制度 十八世纪末年英国之实业革命已略如上述。兹再述实业革命之影响于人民生活上者。自古以来,制造二字仍指手艺而言。工人多在家中或商铺中制造物品。偶有余暇则兼事种植以资生活之补助。
笛福所述之工人状况 一七二四年至一七二六年间,新闻家笛福(Defoe)曾游历英国之约克州(Yorkshire)地方,详述当日之工人状况如下:“所有土地分成小区,自二亩至六七亩不等,三四区之间必有一家,鸡犬相闻也。每家必有张布之架,架上必有布篷。每家几皆有工厂。织布之工人必有一马为运货入市之用,并牛一二头为其家庭饮料之资。故各区土地占用殆尽,种植所得尚不足以养家禽也。一家之中类皆身壮力健之辈,有染色者,有织布者,有整理布匹者。至于妇人稚子则专事纺纱,无论老少无一闲居无事者。”
工厂制度之原理 实业革命以来专恃手艺之工人其力不能与机器相敌。小规模之实业渐渐无获利之望。不得不入资本家所设之工厂藉谋生计。
工厂制度之结果(一) 分工制度 工厂制度之结果不一,其最要者为分工。昔日之工作以一人而负全部工作之责。至是一人专管制造之一步。同时学习之期较昔为短,盖其事较简也。而且因分工之故以机器代人工之发明亦较为容易。
(二) 生产增加 因利用机器及分工之故,制造品之量大有增加。试举其例,则有斯密亚丹所著《原富》中所述制针之一事。据云:分工制造则一针之微制造之步骤可得十八,一日之内以十人之力可制针四万八千枚。此种状况尚就机器发明之初日而言。至于今日则每机每分钟可以制针一百八十枚。一厂所出每日得针七百万枚,所需工人不过三人而已,再如印刷自谷腾堡(Gutenberg)发明印字机以来,凡排版、用墨、铺纸、印刷,无不用手。至今则巨城中之新闻纸几无不全用机器印刷之。每分钟可得折成之报五百余纸。
(三) 城市发达 机器未经发明以前,工人散居城外,半工半农人人有独立生活之资。自工厂制度发生以来,此种状况不可复见。工人群居于工厂附近之地。住室陋劣,鳞次栉比。既无田园,又无草地。此今日大城所以有工人住室问题之发生也。
(四) 资本家之发现 自实业革命以后,社会阶级分而为二。一方为主有工厂及机器之资本家,一方为资本家雇佣之工人。十八世纪以前政治上及社会上之得势者当推广有田产之地主。而富商巨贾其财力亦可与大地主抗衡,至今则地主富商以外并有资本家矣。
(五) 工人依赖资本家 为工人者不得不赖少数资本家以维持其生活。盖独立之工作已不足以自存也。资本家既主有工厂及机器,工人之求生活者又接踵而来。其结果则工作时间之长工人工价之贱一任资本家之规定。工人之特出者或可望成资本家,而中人以下者则终身从事于工作之一业。自资本家与工人应如何分配其利益之问题起,今日人工与资本之难题遂从此发生矣。
(六) 工厂中女子及幼童 自家庭实业制推翻以后,其影响并及于女子及幼童。工厂既立机器日有发明。除巨大工作如炼钢造船等外,女子与幼童之入厂工作者日增月盛。试举其例,英国纺织业自一八四二年至一八九一年五十年间男工之增加率为百分之五十三,而女工为百分之二百二十一。当蒸汽机未发明以前,幼童之工作多以简单者为限,如拣棉是也。至于今日,则看守机器、接续纱线等事女子及幼童均优为之,而其工资并可较男子为贱。当家庭实业制度未废以前为女子者并不闲惰。不过其工作复杂而且在家中任之。至于今日则汽笛一鸣为女工者不得不群趋于工厂。流弊因之而发生,政府乃有补救之方法。其显著者虽已尽除,而女子与幼童之工作困难仍未尽去。同时中流以上之女子较十八世纪以前为闲。盖昔日之需用手工品者至是已代以工厂制造品矣。
(七) 工人所受之影响 当实业革命以前,人民之生活及习惯无甚变迁。自机器发明以来,人民风习随之俱变。发明愈多,变迁愈速。实业有新陈代谢之迹,工人事业亦有时时变迁之机。旧日陈陈相因之习既然破除,工人仆仆往来之行难以幸免。经验既富,心思亦长。国内有工党,国际有公会,以研究工人之利益及政策为宗旨。
(八) 商业之扩大 实业革命之影响并及于商业。十八世纪以前商业虽已发达,然运输不便范围不广。自机器发明以后各国制造之品畅销于世界之全部。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皆成贸易之场。一七八三年英国之输出品尚不值一千四百万镑,十三年后乃达二千九百万镑。
(九) 政治上所受之影响 自实业革命以后政治思想为之一变。中流社会与工人两级中人莫不加入政治潮流之中以谋一己之利益。十九世纪欧洲史大部分为中流社会与工人合力与地主教士竞争之陈迹。非洲亚洲之开放实欧洲各国制造家竞争市场之结果。
中流社会 工商界中人本不满意于贵族之把持政府,尤不满意于政府之限制工商。盖此种干涉政策始于中古不适于今,而且足以妨害工商业之发达也。
经济学 中流社会中人遂发达经济学原理以谋自利。斯密亚丹即此派学说之首创者,主张营业自由,政府不得横加干涉。凡物价之高下,物质之优劣,工作时间之长短,工资之多寡等均应听其自然。
个人主义 此种经济学原理实以个人主义为根据。以为判断利害以一己为最明。若任其自然则其成败将以其贤愚为标准。制造家既有自由竞争之机,则物价必能达最低之率。工人之值可以因供给需要之定律为标准。此种原理颇为富商巨贾所主张,以为不但可以产生快乐,而且有合于“天理”。凡政府及工人均不应破坏之。
实业革命之恶果 上述之学说虽言之成理,而实行甚难。巨城之中工人群集,所谓快乐者仅少数富人享有之,而工人之贫困不堪者仍居多数。九岁以下之幼童每日工作十二小时至十五小时不等。而女子之离其家庭工作于工厂中者又复接踵而至。完工之后则不得不返居陋室无异坐狱。
保护工人之法律 拿破仑败亡之后英国之工人状况愈趋愈下。于是国内有补救改良之举动。有主张扩充选举权者,以为一旦工人有代议之权利,即可得法律之保障。此种运动虽有资本家加入其中,而以工人为主体。他日之《人民宪章》( People's Charter )运动实肇基于此。
工党之起源 此外工人中并有工党之组织以便合力与资本家相抗。此实近世史上最重要事实之一。此种运动始于十九世纪之初年。当时英国政府本有禁止工人集合要求增薪之举,犯者以大逆不道论罪。工人因之被拘或被放者颇不乏人。至一八二四年国会废去此种苛法,工党遂日盛。然限制仍甚严密也。至今工党组织已遍传于世界各国矣。
社会主义 改良工人地位之第三法即为“社会主义”(socialism)。五十年来社会主义大有影响于欧洲史。兹故不厌详尽述其意义如下。
第四节
社会主义之兴起
生产机关公有之主张 社会主义之原理以为生产机关应属于社会不应属于私人。然“生产机关”之为义甚泛,凡田园器具皆可包括在内。而社会主义家之意则所谓“生产机关”者似系专指机器、工厂、铁道、轮船而言。总而言之,社会党人之主张在于各种大实业不应握诸私人之手而已。以为工厂为资本家所独有于理不合。并谓同盟要求增薪之举断非治本之法,因近世之实业制度实予少数人以获利之机,已属谬误,非根本改革不可也。工人为资本家之“工资奴隶”(wage slave),失去自由。补救之法莫过于将各种大实业变成公有,使全部人民均蒙其利。若辈以为此种之理想社会将来必有实现之一日,即所谓协作之共和国(Coöperative Commonwealth)是也。
最初之社会党人 最初之社会党人每冀赖资本家之善意以实现其主义。梦想将来有开明之日,使社会无困苦之人。英国富人奥文即主张此种原理之最著者,当拿破仑战后于英国极有势力者也。社会主义之名词实始于彼。其在法国则将近十九世纪中叶时社会主义之著作风行一世,其势力亦正不小。
后日之社会党人 然近世之社会党人多以昔日之社会党人为梦想有余而实行无法。以为富人断无放弃其实业之意。故提倡社会主义当专从工人方面入手。使之晓然于社会主义之有利无弊,激之使与资本家斗争以实现其主义。并谓富之产生专恃劳工,资本之用专在供给机会而已。是则工人应享劳动所得之结果宁非合理之事?
马克思 近世最著名之社会主义著作家首推德国人马克思(Karl Marx)。彼一生多居于伦敦,学问渊博,对于哲学及经济学研究尤精。尝读历史,断言将来工人必能起代资本家,正如昔日资本家之起代贵族。所谓工人者指专赖劳动而生活之人而言。自工厂制度发生以来,工人乃不得不受资本家之约束。马克思于一八四七年曾与恩格尔(Frederick Engels)合著《共产党宣言》( Communist Manifesto )公诸平民,令其起夺生产之机关以为己有。宣言之在当日虽无影响,然至今社会党人尚视同玉律金科也。
社会主义及民主主义 故近世之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之社会主义实一种工人之运动,而为民主主义发达史之一部分。假使实业私有之制依然存在;众贫独富之象未能革除:则枝节之改良于事无济。故社会主义家必欲工人不失其唯一之目的,不受他种政党之牵制,必俟协作之共和国建设成功而后已。
社会主义为一种国际运动 社会主义之在今日不但为一种国内之运动,而且成为一种国际之运动。视他国工人之举动为抵抗工人公敌之方法。所谓公敌即“资本主义”是也。故一九一四年以前之社会主义实维持国际和平之一种大力。自一九一四年大战之后,俄罗斯忽发生一种极其激烈之社会主义,即德国亦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共和国。此种运动凡研究历史者均应明了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