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机关之改良

欧洲之海外商业 欧洲自实业革命以来工商诸业蒸蒸日上制造之品足以供给欧洲自用而有余。故欧洲人常觅新市场于世界之各部。因欲与远东通商,遂引起美洲之发见。至十九世纪时英国、法国、德国三国之制造品已通销于中国、印度及太平洋上诸岛中。此种世界通商实为历史上大事之一;因欧洲人之殖民于海外与亚非二洲市场之垄断莫不因世界商业而发生。欧洲各国间因之遂不免有互相竞争之迹,一九一四年之大战此亦为其一因。

轮船之发明及其应用 自蒸汽机发明以来运输物品费省而便利,商业上之发展益为促进。轮船铁道合而造成世界为一大市场。应用蒸汽机以航海久已有人研究及之,然第一次之成功则为美国人福尔敦(Robert Fulton)之力。彼于一八〇七年春间将其新造之轮船名克勒芒(Clermont)者下水。是年秋间“新水怪”驶至奥尔巴尼(Albany)。至于轮船之横渡大洋则始于一八一九年之轮船名塞芬那(Savannah)者。此船由塞芬那向英国之利物浦(Liverpool)而行,前后凡二十五天而达于英国,同时并张帆以助之。一八三八年有轮船名“大西”者自英国之布里斯它尔(Bristol)至美国之纽约,凡需时十五天十小时,此船载重一千三百七十八吨,长二百十二尺,每日须煤三十六吨,其时各国人士无不惊其神速。至今披览世界商业地图,则各地无不有一定之航线,载人或运货之定期轮船不可胜数,大部分皆较“大西”为巨。

苏彝士运河之凿成 昔日欧亚两洲之交通需时甚久,自苏彝士(Suez)海股开通之后地中海与印度洋遂互相联接。苏彝士运河之开凿法国之名工程师雷塞布(Ferdinand de Lesseps)实总其成。凡需时十年而工竣,时一八六九年十一月也。至今每年经过此河之船只数在五千艘以上,不必再如昔日之远绕好望角矣。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Panama)运河之开凿始于一八八一年雷塞布所组织之法国公司。然发起此事之人有行贿法国国会之举,而工程之进行亦复不得其方。此事于一八九二年暴露,公司遂被解散。一九〇二年美国国会议决由总统以美币四千万元购法国公司之财产。美国乃与哥伦比亚共和国协商开凿运河之事,不得要领。一九〇三年巴拿马地方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美国总统罗斯福(Roosevelt)急承认之,遂与新共和国缔结运河区域之约。不久美国政府即继续法国人之工程,至一九一五年而告成。

机车之发明 海上运输既以轮船代替昔日之帆船,昔日陆地货物之以牛马拖运或以轮船运输者不久亦以机车代之。机车之发明正与纺机与蒸汽机同,经过多次之试验方告成功。发明之人厥惟斯蒂芬孙其人(一七八一年至一八四八年)。

斯蒂芬孙与英国铁道 一八一四年斯蒂芬孙始造小机车名巴芬比来(Buffing Billy)备矿区之用。一八二五年彼得英国国会之允许,在英国北部斯拖克敦(Stockton)与达林敦(Darlington)间造铁道一条以载人而运货。其时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间亦有修筑铁道之举,机车之参预竞争者凡五,而斯蒂芬孙所造之洛克脱(Rocket)得选,此路于一八三〇年正式开通。此有名之机车重约七吨,每小时平均行十三英里,与今日重百吨每小时行五十英里之机车相较,相去远矣。此后十五年间,利物浦、曼彻斯特、北明翰,与伦敦之间均通铁道。至十九世纪末年大不列颠岛中已有铁道二万二千英里,每年平均载客一千万人以上。

德法之铁道 法国之有铁道始于一八二八年;德国则始于一八三五年,然因其时国内四分五裂之故不甚发达。至于今日则欧洲一处已共有铁道二十余万英里。

铁道政策 非亚二洲铁道之建筑进行亦甚迅速,为输入西方制造品及矿产之机关。横断欧亚二洲大陆之西伯利亚铁道吾人已述及之。俄罗斯亦并向南建筑铁道以达波斯与阿富汗;英属印度约有铁道三万五千英里。即非洲内陆之森林与平原之中在十九世纪中欧洲人足迹所未到者至今亦复铁道纵横以千里计。此种铁道极为重要,盖主有铁道者每有监督铁道所经地方之经济与政治生活之权也。故欧洲各国对于铁道尚未发达之国莫不争先恐后以投资兴筑。如中国与土耳其之铁道极为重要,欧洲各国互相竞争,为欧洲大战争原因之一。

便士邮费 与世界商业有密切关系者除铁道、轮船外,尚有邮政、电话、电报与海底电线等。英国之便士邮费至今视为平常,若在腓特烈大王时代之人眼中观之宁非怪事。英国当一八三九年以前短距离间之邮费每函需一仙令,路途较远者则邮费亦较多。至一八三九年喜尔(Rowland Hill)有改良邮费之主张,大不列颠岛上信札邮费遂一律改为一便士,国人无不惊异。互相通信之机会乃大为增加。邮费既减昔日闭关自守之习遂破,人民生活日益开明。其他欧洲各国群仿英国之模范减少邮费。至今全世界已有每函一律减收邮费美金二分之趋向。至今中国与美国间通信所需之时间较初行“便士邮费”时代已减少甚多矣。

电报与电话 电报与电话之发达亦殊为可惊。前者发明于一八三七年,后者发明于一八七六年。非亚诸洲之内地遂得与欧洲接近。中国国内巨城均通电报,同时并可与巴黎直接通电。一九〇七年十月马可尼(Marconi)建设无线电报以通欧美两洲之消息。至今则无线电话已可自美京华盛顿(Washington)以达于法国之巴黎,将来或能倍远亦未可知。

第二节

商业上之竞争帝国主义传道教士

外国市场之竞争 自实业革命以来欧洲之生产力日大;自运输便利以后货物之分配日便。凡此诸端合而产出国外市场之激烈竞争。亚非二洲人民之无力自卫者其领土几皆为欧洲各国所占领。而欧洲之商业观念亦遂流入中国与日本,轮船往来铁道建筑正与欧洲无异。同时欧美两洲之资本家每投资于退化之国家,以兴筑其铁道与发展其矿产,殖民与传播文化之事业益为促进。仅英国一国投资于外国者已约有二十万万元之巨;俄罗斯实业上之资本属外国者得五分之一;中国之铁道亦多用外国之资本造成。至于南美洲巴西,倍诺斯爱勒与法尔巴来索(Valparaiso)之银行多有德国之资本,足以激起实业之振兴与铁道之建筑。

帝国主义 欧洲诸强国之外交及商业政策类皆以二种大力为根据,即工厂之要求市场与资本之要求投资机会是也。欧洲各国之盛行“帝国主义”(imperialism)其原因亦在于此。所谓帝国主义为一种增加领地之政策,其目的在于监督其地之出产,垄断其商业,并投资其地以发展其天产。有时此种主义取一种武力合并之形式,如美国之强占夏威夷(Hawaii)群岛与德国之强占多哥兰(Togoland)即其著例。有时亦取一种划分“势力范围”之形式,为将来实行占领之预备。有时所谓帝国主义者在于获得弱国之租借地,如欧洲人之在中国,与美国人之在墨西哥是也。

传教事业为帝国主义之实行者 帝国主义之实行基督教之传道教士每为其先驱。基督教徒中颇有服从《圣经》中之言者:“尔其入于世界,布福音于万物。”欧洲人一旦知有新地,传道教士每与商民及军士连袂以趋之。当美洲及东航之道发见以后芳济与多明我两派之托钵僧冒险以赴之,以传道为事。至一五四〇年间并有耶稣会中人传道甚力。

旧教徒之传道事业 一六二二年罗马旧教教会有组织规模宏大之传道机关之举,其机关至今尚存,名曰信仰宣传部(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其总部设在罗马城中,内有红衣主教二十九人。设有专门学校以训练传道教士及学习各种应需之语言文字。土耳其、波斯、亚拉伯、印度、暹罗、安南、马来半岛、中国、高丽、日本、非洲,及太平洋中之坡里内西亚(Polynesia)诸地,旧教信徒以百万计也。

新教徒之传道事业 宗教改革以后新教徒对于传道事业并不热心。荷兰人于一六〇二年始实行传道于南洋群岛;英国人亦曾注意及此。新教徒所组织之传道机关以一六九五年英国教会所创设之“提倡基督教知识社”(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Christian Knowledge)为最早。至十八世纪监理会与浸礼会二派之教徒有合力传道之举。美国传道国外之事业始于一八一〇年。是年有“美洲外国传道部”(American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之组织。不久美国各派教徒各有传道部之组织,其传道事业之盛及其力量之厚竟能与欧洲相埒。圣经会亦专心于翻译基督教之《圣经》为各国文,传布甚广。

传道事业与文化 传道教士不但将基督教宣传于世,亦能并将科学观念与近世发明远播他国。向无文字之民族教士每发明字母以启发之。破除迷信,消灭食人之习,并有功于女子地位之提高。同时亦有建设医院及学校者。教士之探险及调查大足以增加吾人对于世界及其居民之知识。所制地图及科学报告亦颇有精美者。

传道事业与欧洲势力之扩充 然传道教士中亦每有绝不明了各国之文明者,对于中国、日本、印度每痛骂其习惯之不良与成见之非是。攻击太过,反激起不信基督教者之仇恨。教士之被虐及被杀者时有所闻,非无因也。

仇杀结果每引起各国政府之武力干涉,而各国政府亦每假保护教士之名以实行其侵略土地之实,中国之租借地与势力范围即其最著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