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非洲之探险

古人不知非洲 非洲之东北端虽为最古文明发祥之地,而非洲大陆则实为最后探险之区。尼罗河下流及北部沿地中海一带地上古时代之欧洲人已熟知之,而且为罗马帝国之一部分。然尼罗河上流及撒哈拉沙漠以南之地则为上古人所不知,盖其时以为非洲之地最多不过自迦太基(Carthage)南伸五十英里而已。

回教徒征服北部非洲 回教始祖穆罕默德于六三二年死后未几,其教徒即有征服埃及及北部非洲之举。不百年间,昔日罗马帝国之非洲领土全入于回教徒之手。东自瓜达夫伊(Guardafui)角西至绿角(Cape Verde)约长五千英里之地无不受回教与亚拉伯文明之影响。故至今吾人试游突尼斯及摩洛哥诸地之城市,恍若置身于亚拉伯诸城之中。回教徒颇能发达非洲内地之商业,越大沙漠而开辟驼商大道;其商业范围向东岸而南以达于与马达加斯加岛相对之地;制有非洲东岸一带之地图,气候地势记之极详。此种知识当然传入回教领下之西班牙;而十五世纪时葡萄牙人之探险于非洲西岸,其知识殆亦自西班牙之回教徒方面得来者也。

欧人在非洲之发展甚迟 然欧洲人之利用自回教徒方面得来之非洲知识为时甚迟。葡萄牙人虽于一四八六年有环航好望角之事,然因与东印度通商获利较厚之故,故无暇探险或殖民于硗瘠之非洲。非洲之最重要商业莫过于贩卖黑奴,而英国人之从事于此者尤多,因此致富者颇不乏人。其时欧洲人方从事于新世界之经营,不甚注意于非洲之殖民事业。荷兰于一六五二年在好望角所建之商埠并不兴盛,至十九世纪初年仅有人口一万人。法国于十七世纪时在塞内加尔河口建一商埠曰圣路易(St。 Louis),亦复规模甚小;唯此地至十九世纪忽变为法国势力伸张于非洲西北部之根据地。

一八一五年之状况 一八一五年以前欧洲诸国对于非洲之殖民事业并无宏大切实之举动。实则贩卖黑奴之事禁止以后欧洲人在非洲之活动反因之停顿,盖贩奴获利之厚远在黄金、象牙、树胶或其他非洲产品之贸易之上也。

当一八一五年时非洲之状况大概如下:在北部非洲者则埃及与巴巴利(Barbary)诸国、的黎波里、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均为土耳其之属国,摩洛哥则为独立之国家。法国之根据地仍限于塞内加尔河口一带。至于葡萄牙之领土其最重要者在下基尼(Guinea)及东南岸与马达加斯加岛相对之地。英国人在非洲西岸一带略有几处不甚重要之地,当拿破仑战争中并夺海角殖民地于荷兰人之手。非洲内地无人知其究竟;撒哈拉沙漠一带一片荒凉无人过问。至于尼罗河上流则有半开化之回教酋长统治之。

十九世纪后半期英法之经营非洲 维也纳会议后五十年间欧洲人之经营非洲进行极慢。唯英国、法国两国已渐扩充其非洲之势力范围,探非洲内地山河之险者亦正不一其人。法国之征服阿尔及利亚即在此期之中,至一八四八年乃正式合并之。荷兰农民因不满南部非洲英国人之统治向北迁徙,而建脱兰斯瓦尔与奥伦治河殖民地之基。

李温士敦辈之探险 十九世纪后半期为非洲探险时代。其时欧洲之历尽艰辛从事于非洲之探险者不一而足,虽欲列举其姓氏亦几有不可能之势。因英国王家地理学会之提倡,曾有人探索尼罗河源,一八五八年在赤道南发见一湖名之为维多利亚湖(Victoria Nyanza)。一八六四年英国人培克尔(Sir Samuel Baker)又于维多利亚湖之西北发见亚尔伯特湖(Albert Nyanza),并探其与尼罗河之关系。李温士敦(Livingstone)曾于二十年前游历伯楚阿那兰(亦译为贝专纳),并溯赞鼻齐河(Zambezi)而上几抵其源。至一八六六年彼又探诸湖附近一带地以达刚果河之上流。此次探险颇激起世界上文明各国之注意。彼忽失踪,时人以为必被蛮人所拘禁,美国《纽约先驱报》( Herald )乃派探险家史坦利(Henry Stanley)赴非洲以求其踪迹,竟遇之于坦噶尼喀(Tanganyika)湖上。李温士敦本以传教士而兼探险家,故终其身从事于探险事业,至一八七三年去世时为止。

史坦利之发见 二年之后史坦利再有探险之举,此次实为非洲探险史上最重要之事实也。彼既遍历维多利亚湖及坦噶尼喀湖附近之地,乃横行以达于刚果河之源,沿河而下以抵大西洋。同时法国、德国两国之探险家亦与英国人同尽力于探险之事业,增加世人对于非洲之知识不少。

第二节

非洲之瓜分

瓜分非洲之速 史坦利之探险非洲中心颇激起欧洲各国之注意。一八七八年史坦利返马赛。十年之间非洲全部瓜分殆尽,其余亦划分为各国之势力范围。三十年前之非洲地图除沿岸一带外大都皆未定而无稽。至今则非洲之地势大部分皆已确定,而各殖民地间之界线亦复明白规定与欧洲无以异。英国、法国、德国三国人占据非洲之方法前数章中曾略述及之,兹不再赘。

法国属地 非洲西北部自刚果河口起至突尼斯大部分皆属法国。唯吾人须知法国之非洲领土沙漠之地居多绝不生产。在非洲东岸者有法属索马利兰(Somaliland),其商埠及步第(Jibuti)与英属之亚登(Aden)遥遥相对,均属红海之门户。马达加斯加岛亦属法国。法国人之欲侵入摩洛哥为一九一四年欧洲大战远因之一,上已述及。

德国属地 自一八八四年至一八九〇年间德国在非洲所得领地凡四大区,其面积几达一百万方英里之巨。所谓四大区即多哥兰、喀麦隆、德属西南非洲及德属东非洲是也。德国人之经营诸地不遗余力,设学校,筑铁道,种种事业所费甚巨。然因屡与土人战争及商业不甚发达之故,所得实不能偿其所失。欧洲大战以后诸地均为英国法国两国所得矣。

比利时属刚果 介于德属东非洲与法属刚果之间者为比利时属之刚果。其历史实自一八七六年比利时王召集国际公会于布鲁塞尔(Brussels)始。欧洲各国多遣代表与会,其目的为研究开垦刚果及禁止内地回教徒贩卖黑奴之方法。会议结果有国际非洲协会之组织,设总机关于比利时之京城。然此举实比利时王利欧破尔得一人之事业,所有史坦利之探险,商埠之建设及与土酋之缔结条约等事其经费均由比利时王以私财供给之。

柏林公会 非洲社之经营颇引起欧洲各国之猜忌,英国与葡萄牙尤甚,乃有柏林公会之召集。此会于一八八四年十一月开会,欧洲各国除瑞士外均遣代表赴会,美国亦参预其间。公会决议承认非洲协会在刚果河流域一带地方之权利,并宣布其地为刚果自由国,世界各国均得与之自由通商。次年比利时王利欧破尔得宣言彼已握有刚果自由国之统治权,并提议将其地与比利时合并而成为属身之联合。彼于是遣派比利时人前往充任其地之官吏,并建设税线以增收入。

比利时人虐待刚果自由国之土人 二十世纪初年世人盛传比利时人有虐待刚果自由国中土人之事。其时新闻纸上之传述或不免有言过其实之处;然非洲土人之受欧洲人虐待者亦正时有所闻。自比利时王收管荒地之后土人因来往不能自由极为不满。比利时人引入一种所谓“学徒”制者,遂使黑人状况与奴隶无异。土人之生活本极自由,对于铁道垦荒诸工作极为不惯,故工人之雇佣甚难。政府方面乃令各处土酋供给工人若干,如不遵命则每以火焚其村落。政府并令土人每年供给树胶若干,不应命者则重惩之。此种情形宣传于世之后英国、美国两国人纷起抗议,比利时政府不得已于一九〇八年收其地为完全国有,并改称为比利时属刚果。

葡意西之非洲领土 葡萄牙在非洲方面仍领有昔日基尼(Guinea)安哥拉(Angola)及东部非洲诸地。意大利领有红海沿岸之以勒得里亚(Eritrea)殖民地,瓜达夫伊角南之索马利兰,又于一九一二年自土耳其夺得的黎波里。西班牙领有属地二处:一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在基尼湾,仅足以使人生出西班牙昔日殖民帝国盛衰之感慨而已。

第三节

摩洛哥与埃及问题

摩洛哥 摩洛哥名义上虽称独立之邦,而事实上则为欧洲列强欲得而甘心之地,其地之人种包有柏柏人(Berbers)、亚拉伯人及黑人,在过去千年中其文化实无甚进步。土人每反抗其居于费兹(Fez)之土酋。有盗首名累苏利(Raisuli)者于一九〇七年夏间逮英国使臣马克楞(Sir Harry Mclean)拘之数阅月。摩洛哥土酋之不能约束人民与保护外人此不过一例而已。

阿合西勒公会 摩洛哥之东境与法国属地毗连,两方虽有种种困难,而法国人渐与摩洛哥发生关系。法国人多从事于杏仁、树胶及世界著名之摩洛哥羊皮之贸易,并假款于土酋。先是自法绍达事件解决后英国人允法国人得以自由行动于摩洛哥之地。不久法国人竟有干涉摩洛哥内政之举,实行解决摩洛哥问题。德国乃以与摩洛哥亦有利害关系为言提出抗议。其结果乃有一九〇六年开国际公会于西班牙阿合西勒(Algeciras)之举,欧洲诸强国及美国均遣代表与会。议决组织警察队以法国人及西班牙人为军官,并由各国合力建设国家银行。日后法国仍有继续干涉摩洛哥之举,引起德国之第二次抗议,两国间之感情益形恶劣,为欧洲大战原因之一。

在非洲之英国人 英国人在南部非洲建有南非洲之联邦,吾人曾述及之,其重要为欧洲各国在非洲所有殖民地之冠。英国人在非洲东岸亦有属地向内地以达于大湖。然最有兴趣之事实莫过于英国人之伸其势力于埃及。

阿利自立为埃及总督 埃及为非洲最古之文明国,当七世纪时为亚拉伯人所征服。当中古时代后半期埃及一地为一种军人名曼麦琉克(Mameluke)者所统治,至一五一七年为土耳其所灭。土耳其之势力既衰,其地遂再入于曼麦琉克军官(bey)之手;一七九八年拿破仑率军入埃及时即与此辈战争者也。自英国大将纳尔逊战败法国军队及拿破仑返国之后即有阿尔巴尼亚之军官名美赫麦特阿利(Mehemet Ali)者入埃及,以逼土耳其王承认其为埃及之总督,时一八〇五年也。不数年后彼有杀戮曼麦琉克兵之举,并着手于内政之改革,组织海陆军队,其势力不仅普及埃及而已,并远伸于尼罗河上流苏丹之地。彼于一八四九年去世,未卒以前曾要求土耳其王承认其子孙世世为埃及之总督(khedive)。

伊斯迈尔第一负债之巨 自一八五九年苏彝士运河开凿以来埃及之地骤形重要,因地中海方面之塞特(Said)埠及红海方面之苏彝士埠均属埃及故也。其时埃及之总督为伊斯迈尔第一(Ismail Ⅰ)(一八六三年至一八七九年),昏庸而浪费,国库空虚,国债甚巨,乃以贱价售其苏彝士运河股票于英国之政府。英国人在埃及之势力肇基于此。然埃及人之公债为数仍巨,伊斯迈尔第一卒被英国、法国二国所迫允许二国人得监督其财政。此种外国干涉极为埃及人所不喜,一八八二年乃有叛乱之举。法国人不愿与英国人合力平乱,英国人遂独力以平定之。乱事既平英国人乃“暂时”占据其地,并监督其军队及财政。嗣后埃及一地遂永远为英国人“暂时”所占据。迨一九一四年欧洲大战开始时英国政府方宣言埃及脱离土耳其而独立为英国之永远保护国。废其旧督之不肯服从英国人者,另选人以充之,并改称为王(sultan)。

马第及哥登之死 自英国人占据埃及以后苏丹地方叛,穆罕默德阿默德(Mohammed Ahmed)实为首领,彼以先知者自命,党人甚多,群呼之为厄尔马第(El Mahdi),盖即领袖之意。英国大将哥登(Gordon)适统率英国之驻防兵于喀土穆(Khartum)地方。一八八五年叛党围而攻之英国军队力不能支,其地遂不守,死者极众。十二年后苏丹地方于一八九七年至一八九八年年间仍为英国人所征服,喀土穆城亦为英国大将启拆涅(Kitchener)所攻陷。

英人占据埃及之结果 埃及自被英国人占据以来颇有进步。工商诸业均渐发达;公共建筑常常进行;国家财政亦渐复常态。又于尼罗河上亚酸(Assuan)地方造一大闸以防河水之泛滥,而且增加沿河两岸土壤之肥沃。政府中弊窦尽除。然埃及人仍不免有种族与宗教之成见,至今尚为英国之患。

第四节

西班牙殖民帝国之衰亡及 葡萄牙之革命

西班牙殖民地之日促 欧洲诸国中之从事于殖民事业者以西班牙及葡萄牙二国为最早,而其殖民地之衰落在今日亦为欧洲诸国之冠。西班牙昔日殖民地甚广,然自腓力第二在位时代以来其国势已日就衰替。当十九世纪初年西班牙之美洲殖民地有相继叛而独立之举; 至十九世纪末年又有与美国之战争,西班牙之殖民地至是丧失殆尽。

美西战争 美国与西班牙之战争实原于西班牙属之古巴(Cuba)岛常有纷扰之事,因之引起美国人驱逐西班牙人于新世界以外之心。古巴岛人之叛西班牙不止一次,至一八九五年又有乱事,美国人颇表同情于叛党。次年美国两大政党均以援助古巴岛为其党纲之一,马琴力(McKinley)被选为总统后即实行干涉之政策。美国政府要求西班牙召回其驻在古巴岛之总督威勒(Weyler),并要求改良对待俘虏之方法。一八九八年二月美国战舰缅因(Maine)忽在哈瓦那(Havana)港中被人击沉。此事何人主谋虽不可知,而美国政府乃更有所借口,以为古巴岛之纷扰实难再容,遂于四月间向西班牙宣战。

西班牙之丧失殖民地 战衅既开,美国军队到处胜利,古巴与拍托里科(Porto Rico)均为美国人所占。五月间美国海军攻陷马尼剌(Manila)城,斐律宾群岛(Philippine)亦入于美国人之手。八月间两国媾和于巴黎。承认古巴之独立;拍托里科与其附近之微爱克斯(Vieques)及库利勃剌(Culebra)群岛,斐律宾群岛,及拉德伦(Ladrone)群岛中之瓜姆(Guam)岛均割让于美国。次年西班牙又割让喀罗林(Caroline)及拍卢(Pellew)两群岛于德国。西班牙之领土除本国外仅留巴利阿利(Balearic)及加那列(Canary)两群岛与非洲领土数小区而已。

葡萄牙之领土 当西班牙失去南美洲殖民地之日葡萄牙亦失去其最大之殖民地巴西。至今葡萄牙在非洲之领土虽尚广大,然其在亚洲之领土则仅有中国之澳门及印度之果阿(Goa)与二小岛而已。外交方面与英国颇为一致。

卡罗斯之被刺 现代葡萄牙历史上之最重要事实大部分均属于内政方面。葡萄牙王卡罗斯第一(Carlos Ⅰ)颇专制浪费,国人遂抱倾覆王室之意。一九〇八年卡罗斯第一及其王太子均于里斯本城中道上被党人所刺而死。王之幼子年十八岁入即王位,称麦纽尔第二(Manuel Ⅱ),国内多故统治不易。盖国中党争甚烈,财政困难,工人有蠢动之象,新党又有反对教士及修道士之举;新王虽有改革之宣言,而共和党人之势力则日增一日矣。

葡萄牙建设共和 一九一〇年十月葡萄牙京都中忽有叛乱之举。攻击王宫,王遁走英国,唯不承认退位。共和党人乃建设临时政府,驱逐国内之僧尼,并没收其财产。一九一一年五月举行宪法会议之选举。六月开会,乃编订宪法,采两院制之立法机关,一由成年男子选举之,其一则由各市间接选举之。设总统,由国会选举之,任期四年;并规定责任内阁之制。

共和政府之困难 葡萄牙自革命以后党派纷歧。共和政府虽从事调和,然颇为困难。政府予旧教牧师及主教以年金,而若辈则坚不肯受。罗马教皇亦颁发通谕痛论共和政府主张信教自由与反对教士政策之非是;共和政府遂没收教士所有之政府担保品,数达三千万元之巨。国家财政状况仍甚紊乱,而工人亦尝现蠢动之象。唯共和政府日臻巩固,虽有王党之思逞,似不足为葡萄牙之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