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是西汉名将,在西汉中期抗击匈奴侵扰,为稳定西汉北部边疆做出过突出贡献。不过本篇对于卫青的军事功绩只是一笔带过,着墨的重点落在了卫青对败军之将苏建的处置问题上。对于孤身逃回的苏建,杀之以儆众,纵之以示宽大,均合情合理。但卫青的认识层次更高,他是从维护君主权威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他反对为“明将军之威”而擅杀部将,而强调“为人臣不敢专权”,所以最终将苏建解归朝廷,由皇帝亲自发落,实际上是将对将领的处置权交还到皇帝手中,以此来维护皇帝的权威。处理的最终结果正如本篇断语中所说“恩出天子,威仍在吾”,既维护了皇帝的权威,也让自己在部将中的威严得到提升。
本篇主要选自《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
卫青 〔1〕 ,字仲卿,尝从人至甘泉 〔2〕 ,有一钳徒相青曰 〔3〕 :“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 〔4〕 , 得免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元光六年〔5〕 ,以椒房戚拜为车骑将军〔6〕 。击匈奴,斩首虏数百骑,赐爵关内侯〔7〕 。是后凡匈奴犯边,皆有斩获。又略定边地甚广,遂拜青为大将军,益封青八千七百户,三子皆侯。
【注释】
〔1〕 卫青(?—前106):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2〕 甘泉:即甘泉宫,是汉代皇帝避暑之地,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3〕 钳徒:被施以钳刑的犯人。钳刑即“以铁束颈”。
〔4〕 人奴之生:家奴的一生。
〔5〕 元光六年:前129年。元光,汉武帝时期年号,前134—前129年。
〔6〕 椒房:亦称“椒室”,是西汉未央宫内皇后所居的殿名。
〔7〕 关内侯:汉代二十等爵位中第十九等。
【译文】
卫青,字仲卿,曾与人一道去甘泉宫,有一个受了钳刑的犯人给卫青相面,对他说:“你是贵人呀,以后一定会封侯的。”卫青笑着说:“家奴的一生,能够不被打骂就已经很满足了,怎么可能有封侯这种事呢?”元光六年,卫青因为姐姐是皇后,被封为车骑将军。他率军进击匈奴,斩杀并俘获数百骑兵,被封为关内侯。以后凡有匈奴侵扰边疆,卫青每战都有斩获。又因为开拓安定边疆广大地区,而被授予大将军称号,提升封邑至八千七百户,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了侯。
后匈奴入代〔1〕 ,杀都尉〔2〕 ,大将军统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出击之〔3〕 ,各斩获有功,独建以三千骑与匈奴数万骑战,败,尽亡其军,独以身归。青问:“建罪当如何?”周霸曰〔4〕 :“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5〕 :“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6〕 ’。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皆不敢有二心〔7〕 。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8〕 。”青曰:“青幸得以胏附待罪行间〔9〕 ,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专诛于境外,其归天子自裁之,于以风为人臣不敢专权〔10〕 ,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遂囚建诣行在〔11〕 。上弗诛,赎为庶人。
【注释】
〔1〕 代:即代郡,秦汉时期治所在河北蔚县西南。
〔2〕 都尉:即郡尉,是郡太守的佐官,次于将军的军官。
〔3〕 公孙敖(?—前96):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宁县)人。公孙贺(?—前92):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赵信:生卒年不详,匈奴人。前131年降汉,赐姓赵。被封为翕侯。苏建:生卒年不详,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李广(?—前119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李沮:生卒年不详,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人。
〔4〕 周霸:当时任议郎,掌顾问应对。
〔5〕 闳:当时任军正,掌军法。安:即任安,荥阳人。当时任长史,为一般幕僚官。
〔6〕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语出《孙子兵法· 谋攻篇》。意谓弱小的军队坚持强打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7〕 士皆不敢有二心:《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与《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此处记载不同,《史记》为:“士尽,不敢有二心。”《汉书》为:“士皆不敢有二心。”语意略有差别。
〔8〕 反:后多作“返”。
〔9〕 胏(zǐ )附:指帝王的亲戚。
〔10〕 风:通“讽”,劝告。
〔11〕 行在:指皇帝所在或所去的地方。
【译文】
后来匈奴侵扰代郡,杀掉了郡尉,大将军卫青统率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等出击匈奴,其他人都有斩获,唯独苏建以三千骑兵与匈奴数万人交战,最终战败,全军覆没,苏建孤身一人逃回。卫青问手下:“苏建应当如何处置?”周霸说:“自大将军出征以来,还没有斩过部将,今天苏建抛下自己的军队,正好可以杀掉他来显示将军的威严。”闳、安说:“不能这样。兵法上说‘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苏建以数千人对单于的数万人,还能抵抗一天多时间,所有士兵不敢有二心。如果苏建自行逃回请罪反而被杀,这实际上是在告诉后来者,如果作战失利了就别回来了。”卫青说:“我因为是皇帝的亲戚所以有机会在军队里任职,我从不担心有没有威严,而周霸劝我要树立威严,这样做不符合为臣的要旨。假使我的职位使我有权斩杀有罪之人,也不能因为受皇帝宠信就不经皇帝同意而在境外杀掉某人,应当由天子自己来裁定,以表明臣子不敢专权,这不是很好吗?”军官们都说:“这个办法好。”于是将苏建关押起来送到皇帝所在的地方。皇帝没有杀苏建,苏建最终交了赎金,成了庶人。
断曰:青之少贱〔1〕 ,无异凡奴。何期慧眼,乃在钳徒。后果封侯,威詟单于〔2〕 。裨将苏建,将兵击胡。以千敌万,苦战日余。寡不敌众,一军皆殂〔3〕 。仅以身免,逃归伏辜〔4〕 。佥曰可杀〔5〕 ,毋玷简书〔6〕 。青独曰否,是不宜诛。明威易耳,仁实难孚。以寡敌众,不为贼俘。归死司败〔7〕 ,不畏罪逋。其忠其勇,皆大丈夫。概杀无赦,何以劝乎?表上其事,以俟庙谟。恩出天子,威仍在吾。果许赎罪,以示优殊。其子苏武,牧羊海隅。孤忠苦节,千秋所无。盖愆自赎〔8〕 ,收之桑榆。实青恩惠,固结不渝。明德之远,其如此夫。
【注释】
〔1〕 青之少贱:卫青之母是女仆,卫青自己则是私生子。
〔2〕 詟(zhé ):恐惧,丧胆。
〔3〕 殂(cú ):死亡。
〔4〕 伏辜:承担罪责。
〔5〕 佥(qiān ):全,都。
〔6〕 简书:指上奏的公文。
〔7〕 归死:回来接受死刑。司败:即司寇,为司法部门的别称。
〔8〕 愆(qiān ):罪过,过失。
【译文】
断语:卫青出身低贱,与奴隶无异。没想到有人竟长着一双慧眼,而且是受了钳刑的犯人。卫青后来果然封侯,声威让单于闻之丧胆。部将苏建,率军进击匈奴。以千人抵挡敌军万人,苦战一天多。终于寡不敌众,全军覆没。苏建仅自己一人脱身,逃回营盘接受惩处。众人都说应当杀掉他,不要因为他的战败玷污了上奏的文告。只有卫青认为不可,轻易杀掉部将并不适宜。宣示威严很容易,但没有仁厚之心是不可能服众的。以寡击众,没有被敌人俘虏。回来后接受惩处,没有畏罪逃走。不论忠心还是勇气,都可以称得上大丈夫。只要战败就一律杀掉,还能靠什么劝勉其他将领呢?卫青上书奏明此事,以待皇帝的裁决。天子可以施恩于有罪之人,但并不损害将领的威严。皇帝果然允许苏建交罚金赎罪,以显示宽大和优容。败将之子是苏武,在海边放羊。那种忠心与气节,古今都罕有。有了过错然后想法弥补,会失之东隅,而收之桑榆。这是因为卫青的恩典,是他与部将深厚感情的结果。美德达到极致,大概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