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能够成功,主客观条件都得天独厚。他是皇亲贵戚,很受皇帝器重,十八岁即被委以大任。他的士兵多为选锋,战斗力很强,装备与马匹也较其他部队优越。他的性格沉着冷静、富有冒险精神,所以作战总是身先士卒,敢于深入。他对骑兵战术的理解很透彻,运用起来挥洒自如,常能以少胜多。还有一点,他的运气很好,常得“天幸”,未尝经历过困绝。他与卫青一起,通过对匈奴的四次大战,终于迫使“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 匈奴传》),彻底扭转了西汉对匈奴的长期劣势,在较长时间内保证了西汉北方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对于兵法,霍去病有他自己的理解。他是战将,而非谋臣,强在冲锋陷阵,而不以谋略运筹见长,他专注于作战中的临机处置,而不是关乎长远的战略谋划,因此,才会说出“不至学古兵法”这样的话。从这里也能看出,霍去病是战术大师,而非战略大师。
本篇主要选自《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个别文字略有出入。
霍去病者〔1〕 ,大将军卫青姊子也,年十八,善骑射,从大将军为票姚校尉〔2〕 。尝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3〕 ,斩获首虏过当〔4〕 ,封为冠军侯。后率兵征胡,以张骞前使大夏〔5〕 ,留胡地久,知善水草处,用为导军,故军得无饥渴。去病为骠骑将军〔6〕 ,与公孙敖、李广、张骞等,分道击虏兵,去病涉钧耆〔7〕 ,济居延〔8〕 ,遂臻小月氏〔9〕 ,斩获甚众。诸宿将士马皆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10〕 ,然亦敢深入,常以壮骑先去大军。军亦有天幸〔11〕 ,未尝困绝。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12〕 。
【注释】
〔1〕 霍去病(前140—前117):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
〔2〕 票姚校尉:汉代武官名号。票姚,勇猛迅捷的样子。
〔3〕 直弃:甩下。赴利:寻找有利战机。
〔4〕 过当:杀伤敌人的数量超过自己损失的数量。
〔5〕 张骞(前164—前114):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属陕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前139—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大夏:西域古国名。其首都蓝市城,在今阿富汗斯坦巴尔赫附近。
〔6〕 骠(piào )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设置,以霍去病为之,地位与三公相同。
〔7〕 钧耆:水名。今山丹河下游。
〔8〕 济:以舟渡过。居延:泽名。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
〔9〕 臻:至。小月氏(ròu zhī ):秦汉之际游牧于甘肃走廊的月氏部族的一支。
〔10〕 常选:素常选拔的骁锐。
〔11〕 天幸:指运气好。
〔12〕 比:等同。
【译文】
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儿子,擅长骑射,十八岁时跟随大将军出征而被任命为票姚校尉。他曾率领八百名轻捷勇敢的骑兵,为寻找有利的战机甩开大部队几百里,最终擒斩敌人的数量远超自己的损失,而被封为冠军侯。后又率军讨伐北方匈奴,张骞随同出征。因张骞曾出使过大夏,留在西域很长时间,熟知那里哪些地方水草丰茂,所以霍去病用他为向导,使军队免于饥困。霍去病升为骠骑将军后,又与公孙敖、李广、张骞等分道进击匈奴,他越过钧耆,渡过居延,到达小月氏,斩获很多。他所以有这么多战功,是因为所率兵士和马匹比老将们的强很多。霍去病率领的士兵都是从部队中挑选出来最优秀的,而且他敢于深入敌境作战,常率领壮健的骑兵跑在队伍最前面。而且他的部队运气也很好,从未遭遇绝境。所以他的地位越来越显贵,与大将军卫青相当。
其后浑邪王欲降汉〔1〕 ,使人驰传以闻〔2〕 。上恐其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3〕 ,与浑邪众相望。浑邪王裨将多不愿降,欲遁去。去病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十人〔4〕 ,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然后将其降者号十万人渡河归。上封浑邪王为漯阴侯。嘉去病之功,曰:“骠骑将军〔5〕 。”后匈奴入右北平、定襄〔6〕 ,杀略汉千余人。上与诸将议曰:“翕侯赵信为匈奴画策,常以汉兵不能度漠轻留〔7〕 。今大发卒,其势必得所欲。”乃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将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8〕 ,出定襄、代郡,转战,遂追至窴颜山赵信城〔9〕 ,得敌人积粟,悉烧其城。既还论功,上曰:“去病约轻赍〔10〕 ,绝大漠〔11〕 ,封狼居胥〔12〕 ,禅于姑衍〔13〕 ,登临瀚海〔14〕 。执讯获丑〔15〕 ,取食于敌,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赏赐甚多。
【注释】
〔1〕 浑邪(yé )王(?—前116):匈奴人。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归降汉朝。
〔2〕 传(zhuàn ):驿传。
〔3〕 河:黄河。
〔4〕 八十:《史记》《汉书》此处均为“八千”。
〔5〕 骠骑将军:《汉书· 卫青霍去病传》此处为:“于是上嘉去病之功,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征匈奴,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奔于率,以军粮接食,并将控弦万有余人,诛 悍,捷首虏八千余级,降异国之王三十二。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毕怀集服。’”
〔6〕 右北平、定襄:即右北平郡和定襄郡。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刚城(今内蒙古宁城甸子镇黑城古城)。定襄郡治所在成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
〔7〕 轻留:轻易滞留。
〔8〕 转者:转运军需物资的人。踵:脚后跟。此处指跟随其后。
〔9〕 窴(tián )颜山:古山名。也称“阗颜山”,今蒙古高原杭爱山南面的一支。
〔10〕 约轻赍:带着少量物资。约,捆扎。赍,通“资”。
〔11〕 绝大漠:穿过沙漠。《史记》《汉书》此处均为“绝大幕”。绝,越过。
〔12〕 封:在山上筑坛祭天的仪式。狼居胥: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
〔13〕 禅(shàn ):一种祭地仪式。姑衍:山名。在今蒙古肯特山以北。
〔14〕 瀚海:亦作“翰海”,即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15〕 执讯获丑:语出《诗· 小雅· 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意谓押着俘虏去审讯。
【译文】
后来浑邪王想要归附汉朝,派人通过驿传给汉朝传信。皇帝担心这是浑邪王诈降,以便突袭边境,就命令霍去病带兵前往接降。霍去病渡过黄河,一直前进到可与浑邪王的部队远远望见的地方。浑邪王手下将领多数不愿意投降,正准备逃走。这时霍去病策马奔入敌军,同浑邪王打过照面后,斩杀了想逃走的八十人,于是让浑邪王乘坐传车,先到皇帝所在的地方,然后率领着浑邪王号称十万人的军队渡过黄河返回。皇帝封浑邪王为漯阴侯。表彰霍去病的功绩,称他为:“骠骑将军。”后来匈奴攻入右北平、定襄等地,杀掠汉人一千多人。皇帝与诸将商议:“翕侯赵信替匈奴单于出谋划策,认为汉朝军队不能越过沙漠,不敢轻易滞留。现在我们派出大军,势必能实现愿望。”于是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自率领五万骑兵,数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部队紧随其后,越过定襄、代郡,不断与匈奴大战,终于追至窴颜山赵信城,夺获敌人积存的粮食,并烧掉了这座城。回来后论功行赏,皇帝说:“霍去病携带少量物资,越过大沙漠,然后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在姑衍山上祭地,并且站到了瀚海的岸边。作战取得大胜利,抓获了大量俘虏,粮食取自敌人,而且没有断绝。”划定五千八百户加封骠骑将军,赏赐的东西非常多。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 〔1〕 ,有气敢往 〔2〕 。上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去病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 〔3〕 ,对曰:“敌人未灭,何以家为。” 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4〕 ,贵不省士〔5〕 ,余弃粱肉〔6〕 ,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7〕 。事多类此。
【注释】
〔1〕 少言不泄:少言寡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
〔2〕 有气敢往:有勇气,敢作敢为。
〔3〕 第:府第。
〔4〕 侍中:在宫中侍候皇帝。
〔5〕 贵不省士:身份显贵,但不体恤士卒。省,体恤。
〔6〕 粱肉:泛指粮食。
〔7〕 穿域:画定区域。蹋(tà ):踢。鞠(jū ):皮制的球。
【译文】
霍去病为人少言寡语,从不泄露别人的谈话内容,有气魄,敢作敢为。皇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子兵法,他回答说:“作战只看临机应变的策略,不必学习古兵法。”皇帝为他修盖府第,他说:“敌人还没消灭干净,哪有心思考虑私家的事情。”因为这些,皇帝更加喜欢他。但是他从小在宫中长大,身份显贵,不懂得体恤士卒。每次出征回来辎重车上总有剩下的粮食,但士卒里却有挨饿的。在塞外打仗时,有些士兵因缺粮几乎站不起来,而他自己却还在画定的区域里玩球。他做的事多半如此。
断曰:骠骑将军,名曰去病。出塞远征,常徼天幸〔1〕 。浑邪欲降,众尚未应。去病往迎,执为成命。欲亡斩之,请王入境。上教学兵,方略自胜。上为治家,志在平定。为将若斯,忠勇可敬。不惜士饥,是其一病。
【注释】
〔1〕 徼(jiǎo ):通“侥”。
【译文】
断语:骠骑将军,名叫去病。出塞远征,常常得到上天的垂青。浑邪王想归降,手下众人并不响应。去病前往迎接,执行君王的命令。斩杀想要逃亡的人,带着浑邪王返回国境。皇帝让他学习兵法,他说能临机应变自然取胜。皇帝要为他安排家室,而他的志向却在平定边疆。一个将领能做到这样,忠心和勇气实在让人敬佩。不体恤士兵,是他的一大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