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是西晋名将,也是位儒将。他马上和射箭的功夫都很糟糕,自认“武非其功”(《晋书》),但因为在军事谋略和用兵上的出众才华,深得晋武帝的赏识和器重。凡国家有重大军事活动,他都是主要的谋划者和参与者。他处事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能立足现实,亦能关照长远,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善施巧力,使复杂问题迎刃而解。伐吴前,他紧紧盯住西陵这个关键点,派部队偷袭驻防西陵的吴军名将张政,使其受挫,然后布告天下,施以离间之计,诱使生性多疑的吴主孙皓将张政撤换。这一简单的举动严重削弱了吴在西陵地区的防御力量,使后来伐吴之战中,晋军水师得以很快突破西陵,顺流而下,为最终灭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战场环境。在江陵之战中,他以奇兵袭取乐乡,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杜预不仅在军事谋划上表现杰出,在民防建设上也有突出贡献。他开凿杨口,这是居安思危的长远之举,开一口而收数功,既使漕运航道得以连通,又使长江水涝之患得以疏解,造福了几代人。

值得注意的是杜预对《左传》的痴迷。实际上,武将热衷读《左传》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杜预的前任羊祜、东汉名将冯异,东汉末年的关羽,南北朝时期的王僧辩,宋时的狄青、岳飞,都是《左传》的痴迷者。他们常将《左传》视作战例的汇集,与《孙子兵法》参照阅读,使高屋建瓴的兵学思想能够通过战例在头脑中落地生根。

本篇主要选自《晋书· 羊祜杜预传》。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1〕 。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2〕 ,常言:“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3〕 。”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4〕 ,言其无所不有也。

【注释】

〔1〕 京兆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京兆,京师所在的地区。

〔2〕 兴废之道: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

〔3〕 立功立言:建立功勋,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学说。庶几:差不多。

〔4〕 武库:贮藏器物的仓库。

【译文】

杜预,字元凯,是京兆杜陵人。杜预知识广博,精通很多学问,尤其通晓国家盛衰兴亡之道,常说:“立德我是做不到的,但立功立言差不多是可以做到的。”朝野上下都对他交口称赞,称他是“杜武库”,是说没有他不知道的。

时帝欲伐吴 〔1〕 , 以预代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2〕 。预至镇,缮兵甲〔3〕 ,耀威武,简精锐,袭吴西陵督张政 〔4〕 , 破之。政吴之名将,据要害之地,耻以无备取败,不以所丧之实告于孙皓〔5〕 。预欲离间之,乃表还其所获之众于皓。皓果召政,别遣刘宪代之〔6〕 ,遂成倾败之势。预处分既定〔7〕 ,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大举,预复上表言:“讨贼之形已露,恐孙皓知而生计。”表至,适张华与帝围棋 〔8〕 , 华推枰敛手力赞〔9〕 ,帝乃许之。

【注释】

〔1〕 帝:指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

〔2〕 羊祜(hù ,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名将。

〔3〕 缮兵甲:《晋书· 羊祜杜预传》此处为“缮甲兵”。指修缮武器装备。

〔4〕 西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督:即都督,三国时期的军政长官,魏、蜀、吴均有设立。张政:吴国后期大将,接替陆抗为西陵督。

〔5〕 孙皓(242—284):字元宗。孙权之孙,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6〕 刘宪:当时任武昌监。

〔7〕 处分:处理,安排。

〔8〕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时为中书令。

〔9〕 枰(píng ):棋盘。

【译文】

当时武帝准备讨伐吴国,以杜预取代羊祜总督荆州军事。杜预到任后,修缮武器装备,有意展现部队威武的作风,选拔一支精锐部队,袭击吴西陵都督张政,大败张政军。张政是吴国的名将,占据要害地区,因无防备而失败感到耻辱,便没将受损的实情告诉吴主孙皓。杜预想离间吴主与边将的关系,便向吴上表,将俘获的吴军归还给了孙皓。孙皓了解到实情后,果然将张政召回,而另派刘宪代替他,使形势急转直下。杜预安排妥当后,就请示伐吴的日期。武帝答复明年大举伐吴,杜预上表道:“讨伐吴国的形迹已显露,恐怕孙皓知道后一定会筹划应对之策。”杜预的表到后,正逢张华与武帝下棋,张华推开棋盘称赞杜预的计划周密,武帝于是同意了杜预的征吴计划。

预乃陈兵于江陵〔1〕 ,而别遣周旨、伍巢率奇兵八百〔2〕 ,泛舟夜渡,袭乐乡 〔3〕 ,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敌心。吴都督孙歆震恐 〔4〕 , 曰:“晋军飞渡江也。”旨、巢等伏兵乐乡城外,孙歆出拒王濬〔5〕 ,大败而还。旨、巢等发伏兵随从军而入,歆不觉,直至帐下,虏歆而还。预于是进逼江陵,吴督将伍延伪请降 〔6〕 ,而列兵登陴〔7〕 ,预攻克之。既平上流 〔8〕 ,于是沅、湘以南 〔9〕 ,至于交、广 〔10〕 , 皆望风归命。预仗节称诏而绥抚之。王濬先列上孙歆头〔11〕 ,预后生送歆,洛中以为大笑。

【注释】

〔1〕 江陵:即今湖北荆州。

〔2〕 周旨、伍巢:当时均为牙门将军。

〔3〕 乐乡:即乐乡城,吴国陆抗为防御晋国而修筑的城池。故址位于湖北松滋东。

〔4〕 孙歆(?—280):时为乐乡督。

〔5〕 王濬(206—286):字士治,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名将。

〔6〕 伍延:时为车骑将军。

〔7〕 陴(pí ):城上的短墙。

〔8〕 上流:上游。

〔9〕 沅、湘:即沅江与湘江的并称。

〔10〕 交、广:即交州和广州。岭南诸郡以今广西合浦为界,以南为交州,下辖交阯、九真、日南;以北为广州,下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

〔11〕 上:上表。

【译文】

杜预在江陵排兵布阵,同时派周旨、伍巢率领奇兵八百人,乘船连夜渡过长江,袭击乐乡,多竖旗帜,在巴山点燃战火,然后出击要害之地,来震慑敌军的心理。吴国都督孙歆非常恐慌,说:“晋军飞过长江了。”周旨、伍巢等在乐乡城外设置伏兵,孙歆出城迎战王濬,大败而回。周旨、伍巢等率领伏兵随着孙歆的败军入城,孙歆没有发觉。伏兵一直冲到孙歆营帐下,将孙歆俘虏后返回。杜预于是进逼江陵,吴国督将伍延假装投降,但在城墙上设兵把守,杜预未被迷惑,直接攻取了江陵。平定了长江上游,于是从沅水、湘水以南,到交州、广州,吴国的州郡均望风归顺。杜预手持符节宣读皇帝的诏书以绥靖安抚归降之地。王濬上书说得到了孙歆的人头,接着杜预将活着的孙歆送到京师,洛中人把这件事当成大笑话。

时众议皆以天暑,水潦方降〔1〕 ,疾疫将起,欲俟冬更举。预曰:“兵威已震,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示群帅,径造秣陵〔2〕 。所过城邑,莫不束手。孙皓既平,振旅凯还。巴邱、沅、湘之间〔3〕 ,表里山川〔4〕 ,实为险固,荆蛮所恃也〔5〕 。预乃开杨口〔6〕 ,起夏水达巴陵千余里〔7〕 ,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陵、桂之漕〔8〕 。南土歌之曰:“后日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注释】

〔1〕 水潦(lǎo ):雨大成灾。

〔2〕 径造:直奔。造,到达。秣陵:当时为吴国的国都,今江苏南京。

〔3〕 巴邱:又称“青草湖”,在湖南岳阳西南,与洞庭湖相连。《晋书· 羊祜杜预传》作“巴丘湖”。

〔4〕 表里:内外。

〔5〕 荆蛮:对荆州地区土著的称呼。

〔6〕 杨口:一称“中夏口”或“夏口”,在今湖北潜江北、汉水南岸。

〔7〕 夏水:即今长夏河。巴陵:即今湖南岳阳。

〔8〕 陵、桂:《晋书· 羊祜杜预传》此处为“零、桂”。零、桂,即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和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郴州)。

【译文】

当人们在商议灭吴之事时,都说天气炎热,大雨之后将是水涝,瘟疫也会发生,不如等到冬天再发兵。杜预说:“军队的威力一旦产生,就像劈开竹子的一端,后面的数节,会迎着刃锋自动破开一样,不需再用什么力量。”于是指示各路将领,兵锋直指秣陵。所有晋军经过的城邑,没有不束手归顺的。平定孙皓后,杜预率军凯旋。巴邱和沅水、湘水之间,还有内外的山川,实在是天然的险固,也是荆蛮的主要依靠。杜预开凿杨口,从夏水一直到巴陵长千余里,将长江之水引入,疏解了长江的水危,又使零陵和桂阳的漕运河道相连通。南方的民歌有这样的歌词:“今后国家没有叛乱要归功于杜翁,谁能领会这其中的谋略与胆量。”

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身不跨马,射不穿札 〔1〕 ,居将帅之列。交接有礼,数遗馈洛中贵要 〔2〕 ,或问其故,预曰:“吾恐为害,不求益也。”时王济解相马 〔3〕 ,和峤颇聚敛 〔4〕 , 预尝称:“济有马癖〔5〕 ,峤有钱癖。”武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立功后,从容无事,惟耽思经籍。寻病卒。

【注释】

〔1〕 札:铠甲的叶片,多用皮草或金属制成。

〔2〕 遗馈:赠送。

〔3〕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晋武帝司马炎之婿。

〔4〕 和峤(?—292):字长舆,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曾任中书令。

〔5〕 癖:对某事物特出的爱好。

【译文】

杜预对公家之事,凡所知道的没有不尽力的。凡是他主持兴造的工程,必进行周密的考察测量,有始有终。杜预并不擅长驾驭,射箭之术也不高明,却总是位居将帅之列。待人接物恭敬有礼,数次派人给洛中显要人物送礼,问他为什么,杜预说:“不求得到好处,但求不受坑害。”当时王济懂得相马,和峤喜欢聚敛钱财,杜预曾说:“王济有相马癖,和峤有钱癖。”晋武帝听说后问杜预:“你有什么癖?”杜预回答说:“我有《左传》癖。”杜预打仗立功之后,闲暇无事,即沉溺于经籍。不久后病死。

断曰:杜预立言,号称“武库”。代督荆州,西陵先据。政讳丧师,表还逐去。既克西陵,杀机已露。陈兵江陵,自不复顾。暗遣奇兵,泛舟夜渡。旗帜多张,贼心惊惧。孙歆计穷,遣军出拒。败不提防,遭擒于误。伍延伪降,预攻如故。既平上流,余俱风怖。破竹功成,千秋羡慕。

【译文】

断语:杜预立言,被称为“杜武库”。代任荆州都督,先占据西陵。张政讳言失败,等杜预上表退还俘虏后即被吴帝解职。攻克了西陵,剿灭吴国的形迹已经显露。在江陵摆开阵势,没有再想过回头。暗中派遣奇兵,连夜乘舟渡河。遍插旗帜,让敌人心惊恐慌。孙歆计穷,仓皇派军出城拒敌。兵败却不加防备,被生擒皆是因为自己的失误。伍延诈降,杜预却未受欺骗,照攻不误。上游既已平定,其余的地区闻风恐慌。成功势如破竹,历代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