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他在北宋败亡后,金军不断南下的情势下,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了大小百余次战斗,充分展现了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深谋远虑的战略筹划能力、灵活多变的作战指挥艺术,以及信赏明罚的治军特色。岳飞没有专门的军事著作传世,但他关于建军、治军及灵活用兵的思想与实践对后世影响很大。
岳飞是坚决抗金的代表人物,他将个人利害置之度外,不顾朝廷内部求和气焰如何高涨,始终坚持抗战,以忠勇笃实的精神把爱国主张付诸实践,用自我付出与牺牲验证了“忠义报国”的坚定追求。岳飞重谋,强调“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又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岳飞用兵求变求新,常能打破常规和定法。他反对教科书式的照搬照抄,强调兵法要能融会贯通,以变制变。他所说的“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成为灵活用兵的千古名句。岳飞治军严格,岳家军的风纪之好,不但居南宋诸军之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是岳家军的真实写照,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明代戚继光就是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成为中国古代军队建设的楷模。
本篇主要选自《宋史· 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 〔1〕 。少负气节,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2〕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 〔3〕 ,弩八石。学射于周同 〔4〕 , 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5〕 。父义之曰 〔6〕 : “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真定宣抚刘 募敢死士〔7〕 ,飞应募。时相有剧贼陶俊、贾进和,飞请百骑灭之。先遣卒伪为商人入贼境,贼掠以充部伍。飞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佯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注释】
〔1〕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安阳。
〔2〕 孙吴兵法:《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
〔3〕 挽:拉。
〔4〕 周同(约1040—1119):也作周侗,字光祖,华州潼关人。北宋末年的武术大师。
〔5〕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
〔6〕 父义之:父亲认为他是一个讲恩义的人。
〔7〕 真定:即今河北正定。宣抚:即宣抚使,是朝廷派出传达皇帝旨意并安抚军民的官员。刘 (gé ,1067—1127):字仲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当时任宣抚使司参谋官。
【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他年少时富有气节抱负,家庭虽然贫困,但读书很刻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岳飞天生拥有神力,不到二十岁,就能张开三百斤的弓,拉八石的劲弩。他曾向周同学习射箭之术,掌握了所有的要领,而且能左右开弓。周同死后,每月的初一、十五,岳飞都要带着祭品到周同的坟上去祭奠。父亲认为他很讲义气,对他说:“如果有一天你能报效国家,你大概能成为为国捐躯的人吧?”真定宣抚使司参谋官刘 招募敢死士,岳飞前去应募。当时相州有一股以陶俊、贾进和为首的土匪为祸甚烈,岳飞请求率领百余骑兵前去消灭。岳飞先派部分士兵假扮商人进入土匪控制地区,一些人被土匪俘虏扩充到他们的部队里。岳飞派遣百人埋伏在山下,亲自率领骑兵数十人逼近土匪营垒。土匪们出垒迎战,岳飞假装作战失利,土匪前来追击,这时埋伏在山下的士兵突然冲出,先前被陶俊掳走的士兵作为内应,拿获了陶俊与贾进和后返回。
尝从刘浩解东京围〔1〕 ,与敌相持于滑南〔2〕 ,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遂大败。迁秉义郎〔3〕 。宗泽见而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4〕 ,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注释】
〔1〕 刘浩:生卒年不详,当时为枢密院官员。东京围: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至此北宋灭亡。
〔2〕 滑南:即滑州(今河南滑县)南。
〔3〕 秉义郎:宋代官阶名。宋代武官分作五十三阶,秉义郎为第四十六阶。
〔4〕 野战:一般指在城池以外进行的作战。
【译文】
岳飞曾跟随刘浩解救东京之围,在与敌军相持于滑州南时,他率领百余骑兵在黄河边操练。一天敌军突然出现,岳飞对部众说:“敌人虽然多,但并不了解我们的情况,应当在他们立足未稳之时迅速将其击垮。”于是抢先疾驰迎战。敌军一名勇将挥刀前来,被岳飞斩杀,敌军大败。岳飞因此被提升为秉义郎。宗泽见过岳飞后觉得他很不一般,对他说:“你有勇有谋,才能和武艺都很出众,即便古来的名将也不能和你比。但你太喜欢野战了,这不是万全之策。”他因此送给岳飞一本阵图。岳飞说:“先布阵,再与敌人作战,这是兵法中常用的作战方式。但阵形运用得巧妙,取决于将领心中的谋划。”宗泽非常同意岳飞的说法。
康王即位 〔1〕 ,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黄潜善、汪伯彦奉车驾日益南 〔2〕 ,恐不足系中原之望 〔3〕 。 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4〕 。诣招讨使张所〔5〕 ,所待以国士。因问曰:“汝能敌几何?”飞曰:“勇不足恃 ,用兵在先定谋。栾枝曳柴以败荆 〔6〕 , 莫敖采樵以致绞〔7〕 ,谋定故也。”所矍然曰 〔8〕 :“君殆非行伍中人。”
【注释】
〔1〕 康王:即宋高宗赵构(1107—1187)。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宣和三年(1121)被封为康王,1127年继位,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
〔2〕 黄潜善(1078—1130):字茂和,邵武(今属福建)人。南宋初年宰相。汪伯彦(1069—1141):字廷俊,徽州祁门(今属安徽)人。南宋初年宰相。奉车驾:服侍着皇帝的车马。
〔3〕 系:维系。
〔4〕 越职:越权。
〔5〕 招讨使:宋代临时性军事官职,常设于招降或讨伐叛乱之时,故名。张所(?—1127):山东青州人。宋代大臣,抗金名将,时任河北招讨使。
〔6〕 栾枝:亦称栾贞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中,栾枝命士兵在战车的尾部绑上柴草,马拉着车向后跑。柴草在地上扬起灰尘,使楚军误以为晋军真的败逃了。楚军来追,被晋军从中截击,最终失败。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7〕 莫敖:指屈瑕(?—前699)。芈姓,熊氏,名瑕。楚武王之子。曾担任楚国最高官职莫敖,故史称“楚莫敖”。在蒲骚之战中,莫敖为骗开绞城依山设防的北门,派士兵假扮采樵人去绞城附近砍柴,引诱绞军出城驱赶,待绞军打开城门出城时,藏于山脚的楚军顺势大败绞军。见《左传》桓公十二年。
〔8〕 矍(jué )然:惊异的样子。
【译文】
康王继承皇位后,岳飞向朝廷上书,洋洋洒洒数千字,大致内容是:“黄潜善、汪伯彦一味服侍着您的车驾向南转移,这样做恐怕辜负了中原百姓的期望。希望陛下您能在金人立足未稳之时,亲自率领六军向北渡河,那样的话将士们的斗志大增,中原收复就有望了。”皇帝看过信后,以越权之罪名免了岳飞的官职。岳飞投奔招讨使张所,张所以国士之礼接待岳飞。张所问岳飞:“你一人能敌多人?”岳飞说:“仅靠勇力不行,用兵的关键在于战前的谋划。栾枝用车后拖柴枝的办法最终迷惑并击败了楚军,而莫敖则将士兵伪装成采樵人,骗得绞军打开城门,最终击败绞军,这都是因为事前谋划得好。”张所很吃惊,对岳飞说:“您真不像行伍出身的人。”
借补武经郞 〔1〕 ,命从王彦渡河击金人 〔2〕 。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 〔3〕 。 诸军见而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 〔4〕 ,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 〔5〕 ,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揣知其不来,竖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引兵益北 〔6〕 ,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7〕 。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驰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 〔8〕 ,敌众败走。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泽卒,杜充代之 〔9〕 。与金人大战汜水关 〔10〕 ,射殪金将 〔11〕 ,大破其众。驻军竹芦渡 〔12〕 ,与敌相持。虑敌不易走,因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各以薪刍交缚两束 〔13〕 。夜半,爇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而溃。
【注释】
〔1〕 借补:以补充缺额的名义授予某种官职。武经郎:宋代低级武官名。为第四十阶。
〔2〕 王彦(1089—1139):字子才,河东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南宋抗金名将,“八字军”首领。
〔3〕 纛(dào ):军中的大旗。
〔4〕 侯兆川:指太行山南麓一小片平原,位于今河南辉县境内。
〔5〕 石门山:位于河南辉县境内。
〔6〕 益北:向北进发。
〔7〕 拓跋耶乌:金军将领。
〔8〕 黑风大王:金军将领。
〔9〕 杜充(?—1141):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两宋之际大臣,官至宰相。
〔10〕 汜水关:又名“虎牢关”,在今河南荥阳。
〔11〕 殪(yì ):杀。
〔12〕 竹芦渡:在今河南荥阳汜水西北。
〔13〕 薪刍(chú ):薪柴和牧草。
【译文】
岳飞补任为武经郎,受命随王彦渡过黄河进击金兵。到达新乡,金兵人多,王彦不敢前进,岳飞独自带领部队与金兵展开大战,夺获金兵大旗并不断挥舞。各部队看到大旗后士气大增,都奋勇争先,很快就攻陷了新乡。第二天,又在侯兆川与金兵大战,又将其击败。晚上军队屯驻石门山下,谣传金兵又会来,全军都很惊骇。但岳飞断定金兵不会再来,所以一直躺在床上不动。金兵终于没有来。粮饷吃光后,岳飞到王彦的营盘乞求拨给军粮,但王彦没有同意。岳飞率兵北进,同金兵战于太行山,擒获金将拓跋耶乌。驻扎几天后,又同金兵遭遇,岳飞独自一人骑马,手持一丈八的铁枪,刺死金将黑风大王,金兵大败而逃。岳飞自知与王彦不和,转而投奔宗泽。宗泽去世后,杜充接任。岳飞与金兵在汜水关大战,射杀金将,大败其众。岳飞率军驻扎竹芦渡时,与金兵相持不下。考虑到敌人不会轻易撤走,岳飞于是选精锐部队三百人埋伏于山下,命令每人把两束薪草捆扎起来,等到深夜时,点燃四端并将其举起,金兵见到以为宋朝的援军赶到了,大惊而溃散。
三年〔1〕 ,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2〕 。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大败之。杜充将还建康〔3〕 ,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也,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师次铁路步〔4〕 ,遇贼张用〔5〕 ,至六合遇贼李成〔6〕 ,与战,皆败之。成奔江西。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窥乌江〔7〕 ,充闭门不出,飞泣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8〕 ,充遣飞等迎战。诸将皆溃,飞独力战。会充降金,诸将多行剽掠〔9〕 ,惟飞军秋毫无犯。
【注释】
〔1〕 三年:建炎三年(1129)。建炎,宋高宗年号,1127—1130年。
〔2〕 薄:接近。南薰门:开封外城的一个城门。
〔3〕 建康:今江苏南京。
〔4〕 铁路步:不详。
〔5〕 张用:相州人。初为盗寇,后被岳飞招降。
〔6〕 六(lù )合:今属江苏南京。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今河北雄县)人。初为盗寇,后降金国,再被岳飞招降。
〔7〕 乌江:今属江苏南京浦口。
〔8〕 马家渡:在今江苏南京江宁境内。
〔9〕 剽(piāo )掠:抢夺。
【译文】
建炎三年,盗寇王善、曹成、孔彦舟等人纠集五十万人,进攻开封南薰门。当时岳飞的部队仅有八百人,众人担心寡不敌众。岳飞说:“看我是怎么给大家击溃敌人的。”他左手持弓,右手使矛,冲入敌阵,大败敌军。杜充准备率军南撤建康,岳飞说:“中原之地一尺一寸都不能丢。今天一旦离开,此地就不再为我们所有了。以后想再收复该地,非得动用数十万大军不可。”然而杜充不听,岳飞不得已随军南归。军队驻扎在铁路步,与盗寇张用相遇,至六合又遇到盗寇李成,与这些人作战,岳飞军队都取得了胜利。李成逃往江西。这时朝廷命令杜充守卫建康,金兵与李成合军进攻乌江,杜充却闭门不出。岳飞哭谏杜充,请求他视察军队,但杜充仍然闭门不出。金兵于是由马家渡渡江,杜充派岳飞等迎战。其他将领都溃败了,只有岳飞一人独自苦战。恰逢杜充叛变投降金国,其他将领怂恿部队大肆抢掠,只有岳飞的军队秋毫无犯。
兀术趋杭州〔1〕 ,飞邀击至广德境中〔2〕 ,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签军首领四十余〔3〕 。察其可用者,结以恩遣还。令夜斫营纵火,飞乘乱纵击,大破之。金所籍兵相谓曰〔4〕 :“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兀术趋建康,飞设伏牛首山待之〔5〕 ,又令百人黑衣混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击。兀术次龙湾〔6〕 ,飞以骑三百,步二千驰至新城〔7〕 ,大破之。兀术奔淮西〔8〕 ,遂复建康。飞因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帝嘉纳。兀术归,飞邀击于静安〔9〕 ,又败之。
【注释】
〔1〕 兀术(wù zhú ,?—1148):即完颜宗弼。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国名将。
〔2〕 邀击:截击。广德:今属安徽。
〔3〕 签军:金人强行抽调汉人壮丁当兵,所组成的军队称为“签军”。
〔4〕 所籍兵:按户征调的签军。
〔5〕 牛首山:位于今江苏南京江宁。
〔6〕 龙湾:位于今江苏南京江宁。
〔7〕 新城:即新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雨花台,依山为城垒,是军事要地。
〔8〕 淮西:宋在苏北和江淮地区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西路亦被称为淮西。
〔9〕 静安:一作“靖安”,在今江苏南京鼓楼。
【译文】
金国大将兀术进军杭州,岳飞率所部在广德境内截击,六战全胜,擒获金将王权,俘虏签军首领四十多位。岳飞考察其中可用之人,用恩惠结交并将他们遣送回金兵大营。岳飞命令他们夜间进攻金兵大营并纵火焚烧,岳飞则乘乱直击,大败金兵。金兵中的汉族士兵相互转告:“这是岳爷爷的军队。”于是争相投降归附。兀术又进攻建康,岳飞在牛首山埋伏待敌,又命令百余士兵身着黑衣混入金兵大营进行袭扰,金兵惊慌失措,自相残杀。兀术驻扎龙湾,岳飞率领骑兵三百人,步兵两千人赶到新城,大破金兵。兀术只得逃奔到淮西,于是建康得以收复。岳飞上奏说:“建康是要害之地,应当选派军队固守,还必须增兵守卫淮河,以拱卫心腹之区。”这个建议被皇帝嘉许并采纳。兀术率军北撤,岳飞与他大战于静安,再次将其击败。
绍兴元年〔1〕 ,张俊请飞同讨李成〔2〕 。时成将马进犯洪州〔3〕 ,连营西山〔4〕 。飞曰:“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5〕 ,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因自为先锋,重铠跃马〔6〕 ,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7〕 。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以红罗为帜〔8〕 ,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而前。贼易其少〔9〕 ,薄之〔10〕 。伏发,贼败走。飞使人呼曰:“不从贼者坐,吾不杀汝。”坐而降者八万余人。成闻进败,自引兵十余万来,遇于楼子庄〔11〕 。飞与战,又败而追之,进、成走蕲州〔12〕 ,降伪齐〔13〕 。张用寇江西,用亦相人〔14〕 。飞以书谕之曰:“吾与汝同里,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悉。今吾在此,欲战则出,不战则降。”用得书曰:“果吾父也。”遂降,江淮平。
【注释】
〔1〕 绍兴:宋高宗时期年号,1131—1162年。
〔2〕 张俊(1086—1154):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南宋著名将领。
〔3〕 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4〕 西山:在今江西南昌新建西部。
〔5〕 生米渡:在今江西南昌新建境内。
〔6〕 跃马:策马奔驰。
〔7〕 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
〔8〕 红罗:红色丝织物。帜:旗帜。
〔9〕 易:看轻。
〔10〕 薄:轻视。
〔11〕 楼子庄:今江西奉新甘坊。
〔12〕 蕲(qí )州:治所在今湖北蕲春。《宋史· 岳飞传》为:“飞与遇于楼子庄,大破成军,追斩进。成走蕲州,降伪齐。”马进在此战中被杀,而非与李成一道逃往蕲州。
〔13〕 伪齐:是北宋济南知府刘豫在金国扶植下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齐。
〔14〕 相:即相州。
【译文】
绍兴元年,张俊邀请岳飞一同讨伐李成。当时李成部将马进进犯洪州,在西山一带连营结寨。岳飞说:“贼军贪功而不顾后路,如果用骑兵从上游生米渡过江,能够造成出其不意的效果,他们必败。”于是请求自任先锋,身披重甲策马而进,悄然出现在贼军右翼,突入敌阵,部下跟随着他进击。结果马进大败,向筠州逃走。岳飞追击至城东,贼军已在城外布阵,长约十五里。岳飞设置伏兵,用红绸当作旗帜,上面绣上“岳”字,挑选两百名骑兵随着旗帜前进。敌人以为岳飞的兵力很少,完全不当回事,向岳飞发动进攻。这时伏兵四起,贼军大败而逃。岳飞派人对逃跑的贼军大喊:“不愿追随贼军的坐下,我们不杀你们。”于是坐下投降的贼军有八万多人。李成听说马进失败后,亲自率十万人赶来,两军在楼子庄遭遇。岳飞率军与贼军交战,再次将他们击败并展开追击。马进和李成逃往蕲州,最终投降了伪齐。张用进犯江西,他也是相州人。岳飞写信劝他:“我与你是同乡,以前的南薰门、铁路步之战,你都是知道的。现在我在这里,你要与我战就出来,不战就请降。”张用接到书信后说:“果真是我的再生父母。”于是投降。江淮地区得以平定。
二年,贼曹成拥众十余万〔1〕 ,据道、贺二州〔2〕 。诏付飞金字牌、黄旗〔3〕 ,命招成。成闻飞将至,惊曰:“岳家军来。”即分道而遁。飞至茶陵〔4〕 ,知成遁不从招,因上奏曰:“比年多命招安,故为盗者,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上许之。飞入贺州境,得成谍者,缚之帐下。飞出帐,调兵食,吏曰:“食尽矣,奈何?”飞佯曰:“姑反茶陵。”已而顾谍,若失意状,顿足而入,阴令逸之。谍归告成,成大喜,期翌日来追。飞命士蓐食,潜趋绕岭〔5〕 ,未明,已至太平场,破其寨。成据险拒飞,飞挥兵掩击,贼大溃而成走。飞因谓张宪曰〔6〕 :“成党散去,追而杀之,则胁从者可悯,纵之则复聚为盗。今遣汝等诛其魁而抚其众,慎勿妄杀,累主上保民之仁。”于是宪自贺、连沿道招降二万余人〔7〕 。进兵追成,成走宣抚司降〔8〕 ,岭表平〔9〕 。
【注释】
〔1〕 曹成(1113—?):汝阴(今安徽阜阳颍州)人。
〔2〕 道、贺:即道州(今属湖南)和贺州(今属广西)。
〔3〕 金字牌: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递送公文的急脚递所悬挂的木牌。因为牌上漆有金字,故名。宋代的驿传分为三等,步递、马递和急脚递,急脚递每日行四百里。黄旗:由皇帝亲授的军旗。
〔4〕 茶陵:今属湖南。
〔5〕 岭:当指蓬头岭。
〔6〕 张宪(?—1142):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
〔7〕 贺、连:即贺州、连州(今属广东)。
〔8〕 宣抚司: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
〔9〕 岭表:岭南。一般指五岭以南地区。
【译文】
绍兴二年,贼寇曹成拥兵十余万人,占据道州、贺州。朝廷下诏,授予岳飞金字牌和黄旗,命令他招安曹成。曹成听说岳飞要来,惊呼道:“岳家军来了。”立刻分路逃跑。岳飞到达茶陵,知道曹成逃走,不接受招安,于是上奏道:“近年来多次下令招安,所以这些贼寇,力量强大时便恣行暴虐,力量不足时就接受招安,如果不花些气力加以剿灭铲除,等到遍地都是贼寇时,再想消灭就没那么容易了。”皇帝很赞同岳飞的意见。岳飞率军进入贺州,抓获一名曹成的间谍,捆绑着带到大帐下。岳飞正走出营帐分配粮草,一名官吏说道:“粮食吃光了,该怎么办?”岳飞假装说:“暂时返回茶陵吧。”然后又看着间谍,做出无奈的表情,跺脚进了营帐,暗中下令将间谍放走。间谍逃回后将情况告诉曹成,曹成大喜,约定第二天追击岳军。岳飞下令部队早早起来吃饭,然后悄悄绕岭急行,天还未亮,部队已到达太平场,攻破了曹成的营寨。曹成依托险阻拒守,岳飞指挥军队冲击,贼众溃败,曹成逃走。岳飞对张宪说:“曹成的同伙已溃散,继续追杀他们,则胁从者让人怜悯,如果放走他们,他们又可能重新聚拢成为盗贼。现在我派遣你去杀掉他们的首领,同时招抚他们的部众。要特别小心,不要妄加杀戮,使皇上爱护百姓的仁德之声受到损害。”随后张宪从贺州、连州沿途招降两万余人。进兵追击曹成,曹成逃到宣抚司投降,岭南地区得以平定。
时虔、吉盗连兵寇掠〔1〕 ,帝命飞平之。飞至虔,贼彭友跃马迎战〔2〕 ,飞麾兵即马上擒之,贼众惊呼丐命〔3〕 。飞令勿杀,受其降。帝有密旨,令飞屠虔城,飞请诛首恶而赦胁从,帝因曲赦之〔4〕 。人感飞德,绘像祠之〔5〕 。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自制旗以赐之。
【注释】
〔1〕 虔、吉:即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2〕 彭友(?—1133):虔州人,南宋江西农民起义军首领。
〔3〕 丐命:请求饶命。
〔4〕 曲:勉强。
〔5〕 祠:祭祀,供奉。
【译文】
当时虔州、吉州的贼寇合兵进犯抢掠,皇帝命岳飞前去平定。岳飞到达虔州后,贼首彭友策马迎战,岳飞指挥士兵在马上将其擒获,贼众大惊,高呼饶命。岳飞下令不杀,接受投降。皇帝送来密旨,命令岳飞屠杀虔州城中民众,岳飞请求仅杀掉贼首而赦免胁从。最终皇帝勉强同意赦免。城中百姓感激岳飞的恩德,绘制了岳飞像供奉起来。岳飞秋天朝见皇帝,皇帝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制成旗子赐给他。
先是李成挟金人入侵,又亲趋两浙与杨么会〔1〕 。飞因上奏:“襄阳六郡为恢复中原基本〔2〕 ,今当先取六郡,使李成远遁,然后加兵湖湘〔3〕 ,以殄群盗。”因渡江,顾中流而誓曰〔4〕 :“不擒贼不涉此江。”既至襄阳,李成迎战,左临襄江,飞笑曰:“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成左列骑江岸,右列卒平地,虽众十万何能为?”举鞭指王贵曰〔5〕 :“尔以长枪步卒击其骑兵。”指牛皋曰〔6〕 :“尔以骑兵击其步卒。”既合战,马应枪毙,后骑皆入江,步卒死者无数。成夜遁,遂复襄阳。既而又复邓州。帝闻之喜,曰:“吾但知岳飞行军有纪律,不知其能破敌如此。”
【注释】
〔1〕 杨么(yāo ,1108—1135):即杨幺,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南宋农民起义军首领。
〔2〕 襄阳六郡:包括襄阳(今属湖北)、邓州(今属河南)、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今属河南)、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属湖北)。
〔3〕 湖湘:指宋荆湖北路及南路,相当于今湖北、湖南。
〔4〕 中流:江心或江中。
〔5〕 王贵(?—1153):相州汤阴人。抗金名将,与张宪同为岳飞的左右手。
〔6〕 牛皋(1087—1147):字伯远,汝州鲁山(今属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
【译文】
先是李成依仗金人入侵,后又亲自率军直趋两浙与杨么会合。于是岳飞上奏道:“襄阳六郡是恢复中原故地的根本所在,现在应当先夺取六郡,迫使李成远遁,然后再增兵湖湘地区,最终消灭所有盗寇。”岳飞率军渡江,在江中岳飞发誓:“不拿获这些贼寇,再不过此江。”到襄阳后,李成迎战岳飞,他的左翼靠近襄江,岳飞笑着说:“步兵适宜在险阻地形上作战,骑兵则适宜在平原旷野上作战,李成左翼骑兵排列在江岸,右翼步兵排列在平地,拥有十万之众又能有什么用呢?”他举起马鞭指着王贵说:“你率长枪步兵进攻李成的骑兵。”又指着牛皋说:“你率骑兵攻击李成的步兵。”两军交战后,李成军的战马应枪倒毙,后面的骑兵都被挤入水中,步兵死亡的不计其数。李成连夜逃走,襄阳得以克复。不久又收复了邓州。皇帝知道消息后特别高兴,说:“我知道岳飞行军纪律严明,没想到他如此善于攻战破敌。”
飞又复唐州,襄汉平〔1〕 。又击走刘豫、兀术〔2〕 ,而庐州平〔3〕 。因命招捕杨么。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贼党黄佐降〔4〕 。飞表授佐武义大夫〔5〕 ,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顺逆者。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
【注释】
〔1〕 襄汉:此处指襄阳地区。襄,襄江。汉,汉水。
〔2〕 刘豫(1073—1143或1146):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今属河北)人。金朝扶植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
〔3〕 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
〔4〕 黄佐:湖南人。先从钟相、杨幺起义,后归降岳飞。
〔5〕 武义大夫:宋代中级武官名。为第三十阶武官。
【译文】
岳飞又收复了唐州,平定了襄汉地区。后又赶走了刘豫、兀术,使庐州得以平定。又受命招捕杨么。岳飞所部都是西北人,不习惯水上作战,但岳飞却说:“用兵岂有常规,只看你如何运用罢了。”他先派人前去招谕杨么,使贼党黄佐投降。岳飞上奏请授黄佐武义大夫,自己单人独骑巡视黄佐的部队,拍着黄佐的背说:“您是明白是非的人。如果以后有了战功,封侯又岂在话下?我打算派您至洞庭湖,杨么军中有可以制服的就擒获他,有能够劝降的就招降他,如何?”黄佐感激涕零,发誓要以死报效。
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1〕 ,参政席益与浚语〔2〕 ,疑飞玩寇〔3〕 ,欲以闻。浚曰:“岳侯忠孝人也,且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黄佐既受飞命,因袭周伦寨〔4〕 ,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飞上其功,迁武功大夫〔5〕 。会诏浚还防秋,飞袖小图示浚,浚欲俟来年议之。飞曰:“已有定画,都督能少留,不八日可破贼。”浚曰:“何言之易?”飞曰:“王四厢以王师攻水寇则难〔6〕 ,飞以水寇攻水寇则易。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之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贼。”浚许之。飞遂如鼎州〔7〕 ,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勇,既降,贼腹心溃矣。”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钦又说余端、刘诜等来降,又复入湖,夜掩贼营,降其众数万。
【注释】
〔1〕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抗金将领,曾任宰相。潭:即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
〔2〕 参政:即“参知政事”的简称。席益:字大光,洛阳人。
〔3〕 玩寇:指作战消极。
〔4〕 周伦:杨幺手下大将。
〔5〕 武功大夫:宋散武官第二十八阶。
〔6〕 王四厢:即王𤫉 (xiè )。秦州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因任四厢都指挥使,故称作王四厢。曾派水军与杨幺水军激战,失败。
〔7〕 鼎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译文】
当时张浚以都督军事的身份到达潭州,参政席益对张浚讲,他怀疑岳飞作战消极,放纵贼寇,要把这些情况上报朝廷。张浚说:“岳飞是个忠孝之人,用兵很有韬略,怎么可以随便发这样的议论呢?”席益惭愧而止。黄佐接受了岳飞的命令,袭击了周伦的营寨,杀死周伦,擒获其统制陈贵等人。岳飞上报黄佐的功绩,升黄佐为武功大夫。正赶上朝廷召张浚还朝部署防备金兵秋季入侵,岳飞从袖中拿出一幅小图给张浚看,张浚想等到来年再商议破杨么事宜。岳飞说:“已经有了确定的计划,都督如能稍作停留,用不了八天就可以彻底剿平贼寇。”张浚说:“为什么说得如此容易?”岳飞说:“王四厢用官军攻打水寇当然很困难,而我用水寇攻打水寇自然就会容易。水上作战对敌人来说是长处,对我们来说则是短处,用我们的短处攻打敌人的长处,当然很困难。如果用敌将带领敌兵,同时阻断敌军之间的援应,离间敌军将领对贼寇腹心的支撑,使敌人陷于孤立,然后官军乘机进攻,八天之内,必然能俘虏诸贼。”张浚同意了这个计划。岳飞于是前往鼎州,黄佐招杨钦前来投降,岳飞高兴地说:“杨钦骁勇善战,他来归降,说明贼寇的腹心已开始崩溃了。”岳飞上奏朝廷授予杨钦武义大夫,给予他很隆重的礼遇。杨钦又说服余端、刘诜等来归降。又命杨钦率军进入洞庭湖,当天夜里,岳飞指挥军队突袭敌营,收降杨么部众数万人。
么仍负固不服〔1〕 。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飞伐君山木为巨筏〔2〕 ,塞诸沟汊,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贼怒来追,则草木壅积,舟轮碍难行。飞亟遣兵击之,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舟尽坏。么投水,牛皋擒斩之。飞入贼垒,余贼惊曰:“何神也!”俱降。飞亲行诸寨慰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浚叹曰:“岳侯神算也。”初贼恃其险,曰:“欲犯我者,除是飞来。”至是,人以其言为谶〔3〕 。
【注释】
〔1〕 负固:凭借险固。
〔2〕 君山:在今洞庭湖中。
〔3〕 谶(chèn ):预示未来之事的言论或征兆。
【译文】
杨么依恃险固的地势不肯投降。他们在湖中驾船,用船轮击水,船行快捷如飞。船侧装有撞竿,官军的船迎上去便被撞得粉碎。岳飞命令砍伐君山上的树木制成巨型木筏,堵塞各湖汊港湾,又用腐木乱草投放在上游,使其顺流而下,然后在水浅的地方,派遣善于叫骂的士兵对敌军进行挑战,边走边骂。贼寇被激怒来追,因为腐木乱草堵塞水道,船轮受阻无法前进。岳飞迅速派兵出击,贼寇奔逃到港湾中,又被木筏拦阻。官军乘着木筏,张开皮革以阻挡飞箭和石块,又用巨木撞击敌船,敌船被全部撞坏。杨么掉入水中,被牛皋捉住杀掉。岳飞进入敌军营垒,剩下的贼寇惊呼道:“怎么会如此神妙?”于是全部投降。岳飞亲自到营垒中巡查,并安抚慰问降兵。他安排其中的老弱病残回家,将年轻体壮的编入军队,果然只用了八天贼寇就被平定。张浚感叹道:“岳侯真是神机妙算啊!”当初,贼众因有险阻凭借,就说:“想要进犯我们,除非飞来。”到这时,说过的话成了真的。
未几,居母忧 〔1〕 ,降制起复 〔2〕 。飞扶榇还庐山 〔3〕 ,连表乞终丧,不许,屡诏趋起 〔4〕 ,乃就军。既而从幸建康,诏以王德、郦琼兵隶于飞 〔5〕 ,且谕德等:“听飞号令,如朕亲行。”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帝答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6〕 。” 又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注释】
〔1〕 母忧:为母亲办丧事并在原籍守孝,时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
〔2〕 降制:即降诏。
〔3〕 榇(chèn ):棺材。
〔4〕 趋(cù ):催促。
〔5〕 王德(?—1155):字子华,通远军熟羊寨(今甘肃陇西)人。南宋抗金名将,是淮西军刘光世的部下。郦琼(1104—1153):字国宝,相州临漳(今河北邯郸)人。南宋抗金将领,后投靠伪齐政权。
〔6〕 制:干预。
【译文】
不久,因母亲去世岳飞在家中守丧,皇帝降诏令岳飞在守丧期未满时应召复职。岳飞护送着母亲的灵柩回到庐山,接连上奏请求守满丧期,皇帝不许,数次下诏催促岳飞复职,岳飞终于回到军中。后又去建康觐见皇帝,皇帝下诏将王德、郦琼的部队隶属于岳飞,且晓谕王德等人:“听到岳飞的号令,就如同听到我的命令一样。”岳飞多次觐见皇帝,谈论恢复中原的方略。皇帝说:“有你这样的大臣,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何时进退,全由你来掌握,我不从中干预。”又把岳飞叫到寝宫中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托付给你了。”
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1〕 ,遂不以德、琼兵隶于飞。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督府参谋领之〔2〕 ,如何?”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3〕 ,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宣抚如何〔4〕 ?”飞曰:“暴而寡谋〔5〕 ,尤琼所不服。”浚曰:“然则杨沂中尔〔6〕 ?”飞曰:“沂中视德等耳,岂能驭此军。”浚艴然曰〔7〕 :“浚固知非太尉不可〔8〕 。”飞曰:“都督以正问飞,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制,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
【注释】
〔1〕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2〕 吕祉(?—1137):字安老,建州建阳(今福建南平)人。南宋将领,在淮西军变中被杀。
〔3〕 揠(yà ):拔起。此处为提拔之意。
〔4〕 张宣抚:指张宗元,曾任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
〔5〕 暴:暴躁。
〔6〕 杨沂中(1102—1166):又名杨存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南宋将领。
〔7〕 艴(fú ):恼怒的样子。
〔8〕 太尉:武散官最高阶。此处指岳飞。
【译文】
岳飞正计划大举北伐之时,恰逢秦桧主持和议,于是没有让王德、郦琼的部队隶属岳飞。朝廷诏令岳飞到都督府与张浚议事,张浚对岳飞说:“淮西军敬服王德,我想任王德为都统,而让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率领这支部队,你认为怎么样?”岳飞说:“王德与郦琼向来不和,一旦王德的位子在郦琼之上,那二人必然发生争执。吕祉不懂军旅之事,恐怕难以服众。”张浚又问:“张宣抚这个人怎么样?”岳飞回答说:“他为人暴虐又没有谋略,郦琼更不会服他。”张浚又问:“那杨沂中呢?”岳飞回答:“杨沂中与王德差不多,怎么能驾驭这支部队呢?”张浚不高兴地说:“我知道非你不可。”岳飞说:“都督以国家大事征求我的意见,我不敢不把我的想法说出来,怎么会觊觎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呢?”当日便上奏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以便服满丧期,让张宪代理指挥军队,自己则步行归乡,在母亲墓旁搭建小屋居住。
帝累诏趋飞还职,飞力辞。又诏幕属造庐以死请〔1〕 ,凡六日,飞始还朝待罪,帝慰遣之〔2〕 。未几郦琼叛,浚始悔。飞复奏愿进屯淮甸〔3〕 ,伺便击琼,不许。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4〕 ,因思刘豫可以间而动。会军中得兀术谍者,飞佯责之曰:“汝非吾军人张斌耶?吾向遣汝至齐,约诱致四太子〔5〕 ,汝往不复来。吾继遣人问,齐已许我,今冬各以会合寇江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6〕 。汝所持书竟不至,何背我耶?”谍冀缓死,即诡服。乃作蜡书〔7〕 ,言与刘豫同谋兀术事。因谓谍曰:“吾今贷汝〔8〕 。”复遣至齐,问举兵期,刲股纳书〔9〕 ,戒勿泄。谍归,以书示兀术,兀术大惊,驰白其主,遂废豫。飞复请:“乘废豫之际,捣其不备,长驱以取中原。”不报。
【注释】
〔1〕 造:造访。
〔2〕 遣:送走。
〔3〕 淮甸:淮河流域。
〔4〕 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宋史 · 岳飞传》此处为:“飞知刘豫结粘罕,而兀术恶刘豫。”粘罕(1080—1137),即完颜宗翰,金朝名将。
〔5〕 四太子:即兀术。
〔6〕 清河:当在河南境内。
〔7〕 蜡书:封在蜡丸中的书信。
〔8〕 贷:赦免,宽恕。
〔9〕 刲(kuī )股:割开大腿上的肉。
【译文】
皇帝多次下诏催促岳飞返回军中复职,岳飞极力推辞。又下诏让岳飞的幕僚前往岳飞守丧之地,以死逼他回来。过了六天,岳飞赶回朝廷等待治罪,皇帝安慰后,派他回到部队。不久郦琼反叛,张浚这才后悔没有听从岳飞的建议。岳飞又上奏表示愿意屯驻淮河流域,以便伺机进攻郦琼,皇帝没有答应。岳飞侦知刘豫结好粘罕,而与兀术关系恶劣,因此考虑离间他们而后采取行动。正好军中抓到兀术的一个间谍,岳飞假装责备他:“你不是我军中的张斌吗?我之前派遣你到齐国去,约定把四太子兀术诱惑过来,但你去后就再没回来。我又派人去查问,齐国已答应我,今年冬天以联合进犯长江为借口,把四太子诱到清河。你所拿的书信竟没有收到,为什么要背叛我?”间谍不希望被杀,就假装服罪。岳飞于是写了一封书信藏于蜡丸中,说明与刘豫合谋诛杀兀术的事情。他对间谍说:“我今天放了你。”岳飞又把这个间谍派到齐国,让他去询问发兵的日期。然后割开间谍的大腿把蜡丸信藏进去,警告他不得把消息泄露出去。间谍回去后,将蜡丸信交给兀术,兀术大惊,立即报告金朝皇帝,金朝于是废掉了刘豫。岳飞上奏请示:“应当乘金朝废掉刘豫的时机,攻其不备,长驱直入收复中原。”但未得到朝廷的答复。
十年〔1〕 ,金人攻亳〔2〕 ,刘锜告急〔3〕 ,命飞驰援。因赐札曰〔4〕 :“设施之方〔5〕 ,一以委卿,朕不遥度。”飞先遣张宪、姚政驰赴之〔6〕 ,后乃遣王贵、牛皋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诸郡〔7〕 。又命梁兴渡河〔8〕 ,纠合忠义社河东、北州县〔9〕 。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10〕 ,自以其军长驱以瞰中原。未几所遣诸将相继奏捷。大军在颍昌〔11〕 ,诸将分道出战,飞自以轻骑驻郾城〔12〕 ,兵势甚锐。兀术大惧,会龙虎大王曰〔13〕 :“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欲诱致其师,并力一战。中外闻之,俱大惧,诏飞审处自固。飞曰:“金人伎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14〕 。飞遣其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15〕 ,戒之曰:“不胜,先斩汝!”云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注释】
〔1〕 十年:即绍兴十年(1140)。
〔2〕 亳:即亳州(今属安徽)。
〔3〕 刘锜(1098—1162):字信叔,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
〔4〕 因赐札曰:《宋史· 岳飞传》中为“帝赐札曰”。
〔5〕 设施:措置,筹划。
〔6〕 姚政:生卒年不详,相州汤阴人。岳飞手下大将。
〔7〕 西京:洛阳。汝、郑:即汝州(今属河南)和郑州(今属河南)。
〔8〕 梁兴(?—1148):宋朝红巾军抗金将领,组建农民抗金武装“忠义社”。
〔9〕 纠合忠义社河东、北州县:《宋史· 岳飞传》此处为:“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
〔10〕 郭浩(1087—1145):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将领。
〔11〕 颍昌:今河南许昌。
〔12〕 郾城:今属河南漯河。
〔13〕 龙虎大王:即完颜突合速,金朝宗室。
〔14〕 盖天大王:即完颜宗贤,金朝宗室。韩常(?—1151):字元吉,金朝将领。
〔15〕 贯:直穿。
【译文】
绍兴十年,金兵进攻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岳飞前去增援。皇帝在写给岳飞的信中说:“所有筹划方略,全权交给你来处理,我不会遥控干预。”岳飞派张宪、姚政赶赴增援,后又派王贵、牛皋等人分路攻取西京、汝州、郑州诸郡。又命梁兴渡过黄河,联络忠义社,攻取河东、河北各州县。又派兵东去援助刘锜,西去援助郭浩,自己率领主力长驱北进以虎视中原。不久,岳飞派出的各路将领先后传来捷报。大军进至颍昌,各位将领分路出兵作战,岳飞亲自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军队气势旺盛。兀术很害怕,与龙虎大王商量对策,说:“其他将领倒好对付,唯独岳飞难以抵挡。”他们准备引诱岳飞军队前来,集中力量决一死战。朝廷内外听说这一消息,十分恐慌,下诏命岳飞审慎处置,优先要使自身强固。岳飞说:“金兵的伎俩已经用光了。”于是天天派兵出去挑战,并咒骂金兵。兀术大怒,汇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的部队进逼郾城。岳飞派他的儿子岳云率骑兵直穿金兵军阵,并告诫他说:“如果不取胜,先斩你!”岳云大战数十回合,金兵尸体遍野。
初,兀术有劲军〔1〕 ,皆重铠,贯以韦索〔2〕 ,三人为联,号“拐子马”〔3〕 ,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扎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兀术大恸曰〔4〕 :“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果至,云复大败之。兀术遁去,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等,亦屡战皆捷,中原大震。飞因进军朱仙镇〔5〕 ,距汴梁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6〕 ,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注释】
〔1〕 劲军:精锐部队。
〔2〕 贯:连接。韦索:皮绳。
〔3〕 拐子马:南宋对女真一种骑兵的称呼。属于轻型或中型骑兵,常布置于两翼,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和较强的冲击力。此处当指金军的重铠骑兵,名为“铁浮图”,而非拐子马。另据邓广铭先生的研究,无论“铁浮图”或“拐子马”均不可能三人为联,这是后人望文生意之谈(见《邓广铭学术文化随笔》)。
〔4〕 恸:悲痛。
〔5〕 朱仙镇:在今河南开封祥符。
〔6〕 背嵬(wéi ):即背嵬军,南宋韩世忠、岳飞军中勇健的亲随军。燕北人称酒瓶为“嵬”,大将出征,酒瓶必由最亲信的人背负,因而将亲军称为“背嵬军”。
【译文】
当初,兀术有一支精锐部队,皆身着重铠,用皮绳连接,三人为一组,号称“拐子马”,官军不能抵挡。这次战役,兀术出动一万五千名骑兵前来,岳飞告诫步兵,用麻扎刀冲入敌骑兵阵中,不要抬头,只砍马足。拐子马因为用皮绳相互连结,所以一旦一马倒下,其他两马也便不能行动。官军奋力冲击,大败金兵。兀术大哭道:“自从海上起兵以来,都是用拐子马取得战斗的胜利,现在却不起作用了。”当时郾之战再次获胜,岳飞对岳云说:“金兵作战屡次失败,一定会回军进攻颍昌,你应当迅速率军增援王贵。”不久,兀术果然率军进逼颍昌,岳云率军又大败之。兀术逃走,梁兴会合太行忠义民兵和两河地区的英雄豪杰等,也每战都能获胜,中原地区大受震动。岳飞进军朱仙镇,距离汴梁四十五里,与兀术部对垒布阵,派遣骁勇战将率领背嵬骑兵五百名奋勇冲击,大破金兵,兀术逃回汴京。
是时磁、相等境 〔1〕 ,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字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 〔2〕 ,顶盆焚香迎候者 〔3〕 ,充满道路。自燕以南 〔4〕 ,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5〕 。”金帅乌陵思谋及崔庆等 〔6〕 ,皆次第来降,将军韩常亦欲以五万众内附〔7〕 。 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8〕 ,与诸君痛饮耳!”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欲画淮以北弃之,遂降诏班师。飞奏:“金人锐气丧尽矣,弃辎重疾走渡河,豪杰向风〔9〕 ,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一日奉十二金字牌,诏飞班师。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注释】
〔1〕 磁、相:即磁州(今河北磁县)、相州。
〔2〕 糗(qiǔ )粮:干粮。
〔3〕 顶盆焚香:表示以最高礼节对待。
〔4〕 燕:指燕京。
〔5〕 衄(nǜ ):挫败。
〔6〕 乌陵思谋:金朝将领。崔庆:金朝将领。
〔7〕 内附:归附。
〔8〕 黄龙府:位于今吉林长春农安境内,是金朝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
〔9〕 向风:闻风响应。
【译文】
当时磁州、相州等地,都约定日期同时起兵,与官军会合。他们所举的旗帜以“岳”字为号。父老百姓争相拉车牵牛,载着粮草送给义军,顶盆烧香迎候官军的人群,挤满了道路。自燕京以南,金朝的号令无法通行,兀术想以签军抗拒岳飞,整个河北没有一人响应。兀术于是悲叹道:“从我朝北方起兵以来,从没遭遇到今天这样的失败。”金朝元帅乌陵思谋及崔庆等,也陆续前来投降,将军韩常也想以五万人归附朝廷。岳飞很高兴,对其手下人说:“长驱直入黄龙府,我与诸位一起开怀痛饮!”正当岳飞渡过黄河北进指日可待时,秦桧却企图放弃淮河以北地区,于是下诏命令岳飞的军队回朝。岳飞上奏道:“金兵的士气已丧失殆尽,他们抛弃辎重慌忙渡河北逃,而两河地区的豪杰闻风响应,我们的士兵也都拼死效命,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难得的机会不应轻易放弃。”秦桧知道岳飞北伐的意志坚定,难以扭转,于是在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军队班师。岳飞因愤慨惋惜而落泪,他面朝东方拜了两次,说:“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
飞班师,民遮道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1〕 。”飞亦悲泣,取诏示之,“吾不得擅留。”因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又亟奏以汉上田处之〔2〕 ,方发。方兀术弃汴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书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
【注释】
〔1〕 噍(jiào )类:指活着的人。
〔2〕 汉上田处之:以汉水上游的田地安置他们。
【译文】
岳飞班师回朝,民众在道路上拦住他痛哭,诉说道:“我们头顶香盆,运送粮草以迎候官军,金兵全都知道。相公一走,我们这些人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岳飞也悲伤痛哭,取出诏书给他们看:“我不能擅自留下来。”于是岳飞多停留了五天以便百姓迁移,跟随着大军迁移到南方去的百姓多如赶集。岳飞又急忙上奏请求以汉水上游的田地安置这些人,然后大军动身。此时兀术正准备放弃汴京北逃,有个书生拉住他的马缰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要退兵了。”兀术说:“岳少保以五百骑兵破掉我十万大军,汴京的百姓日夜都盼望他前来,怎么说我可以留守呢?”书生说:“自古以来没有权臣在朝廷内把持朝政,而大将能在外建立功勋的。岳少保连自身的祸患都不能免除,何谈建立功业?”兀术恍然大悟,于是留居汴京。岳飞大军既已撤回,原来收复的州县又全都丧失了。
飞力请解兵柄,不许。既而金兵分道渡淮,帝趋飞应援。飞师至庐州,金兵望风而遁。兀术破濠州〔1〕 ,杨沂中遇伏而败。帝命飞救之,金人闻飞至又遁。兀术乃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乃使万俟卨、何铸、罗汝楫〔2〕 ,交章弹论飞〔3〕 ,又谕张俊令劫王贵〔4〕 ,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鞠之〔5〕 ,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6〕 ,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卨。卨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言其书已焚。飞系狱两月〔7〕 ,无可证者。又逼孙革等诬飞受诏逗遛,命元龟年取行军时日杂定之〔8〕 ,傅会成狱〔9〕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资,徙岭南。
【注释】
〔1〕 濠州:治所在今安徽凤阳。
〔2〕 万俟卨(mò qí xiè ,1083—1157):字元中,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南宋初年宰相。何铸(1088—1152):字伯寿,浙江余杭(今属浙江)人。时任御史中丞。罗汝楫(1089—1158):字彦济,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时任殿中侍御史。
〔3〕 弹论:弹劾。
〔4〕 劫:逼迫。
〔5〕 鞠(jū ):审问。
〔6〕 左验:证人或证据。
〔7〕 系(xì )狱:囚禁于监狱。
〔8〕 元龟年:时任大理寺评事。
〔9〕 傅会:附会。
【译文】
岳飞极力请求解除自己的兵权,皇帝没有同意。不久金兵分兵渡过淮河,皇帝命岳飞赶去救援。岳飞的军队刚一到庐州,金兵即望风而逃。兀术击破濠州,杨沂中遭遇伏兵而战败。皇帝命岳飞救援,金兵听说岳飞来了又逃掉了。兀术于是写信给秦桧说:“你们天天都在请求和议,但岳飞正在图谋进攻河北,必须除掉岳飞,然后才能议和。”秦桧也觉得如果岳飞不死,终究会阻碍和议,自己也一定会遭殃,所以开始大力图谋除掉岳飞。秦桧命万俟卨、何铸、罗汝楫不断上奏弹劾岳飞,又谕令张俊下令威逼王贵,引诱王俊诬告张宪谋划迫使朝廷把兵权交还岳飞。秦桧又派人逮捕岳飞父子核实张宪之事。派去的人到后,岳飞笑着说:“皇天后土,可以表明我的心迹。”秦桧先是命何铸审问岳飞,岳飞撕开衣服露出脊背给何铸看,上面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字迹深入皮肤里。不久因察无实据,何铸证明岳飞是无辜的。又改命万俟卨。万俟卨诬告岳飞曾写信给张宪,让张宪谎报敌情以使朝廷震动,并说这些书信均已焚毁。岳飞被关押了两个月,没有证据证明他有罪。又逼迫孙革等人诬陷岳飞受领诏书后有意逗留不进,命元龟年把岳飞行军日程杂乱排定,用来附会岳飞案子。年末,这件案子还是无法成立,秦桧就亲自手书一张小纸条交给监狱,随即报告岳飞死亡,时年三十九岁。岳云被斩首弃于闹市,家产被没收,全家被迁往岭南。
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称之,闻其死,酌酒相贺。飞至孝,母死,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 〔1〕 ,愿与交欢 〔2〕 ,饰名姝遗之 〔3〕 , 飞曰:“主上宵旰 〔4〕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 〔5〕 。帝欲为飞营第 〔6〕 ,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要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孝宗诏复飞官〔7〕 ,以礼改葬,追封鄂王。
【注释】
〔1〕 吴玠(10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
〔2〕 交欢:结交。
〔3〕 姝(shū ):美女。
〔4〕 宵旰(gàn ):“宵衣旰食”的省文,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此喻勤于政事。
〔5〕 却:推辞。
〔6〕 营第:营造府第。
〔7〕 孝宗:即宋孝宗赵昚(shèn )。南宋第二位皇帝。
【译文】
金人所惧怕的只有岳飞,以至将其称为父亲。他们听到岳飞已死,饮酒以庆贺。岳飞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三天滴水未进。家中没有姬妾侍奉。吴玠一向敬佩岳飞,希望同他结交,妆扮了一个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皇上早起晚睡,日夜忧虑,现在岂能是大将享乐的时候?”拒不接受。皇帝要为他营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消灭,怎么能为家庭筹划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等到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孝宗诏令追认岳飞官职,以相应的礼仪改葬,追封他为鄂王。
断曰:岳侯忠勇,贯绝古今〔1〕 。虽好野战,妙在一心。贼五十万,八百立勋。中原浪弃,兀术南侵。牛首败走,新城又奔。李成之讨,自洪至筠。不从者坐,招降贼人。分道而遁,盖见岳军。么湖中破,彭马上擒。既而北伐,中原直临。刀斩马足,拐子败群。贼尸布野,积如兽禽。兀术大恸,欲遁还金。书生点破,内有权臣。死且不免,功又何论。其言果应,遗恨至今。
【注释】
〔1〕 贯绝:亦作“冠绝”,意谓高出一切。
【译文】
断语:岳武侯忠诚勇敢,古今第一。虽善野战,但能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面对贼人五十万,仅用八百人建立功勋。中原被轻易放弃,使金人兀术南侵。在牛首山迫使敌人败走,在新城又使敌人奔逃。对李成的讨伐,从洪州一直打到筠州。不跟随的坐下,用此办法招降贼人。敌人分道而逃,是因为见到了岳家军。击破杨么在湖中,擒获彭友于马上。随后北伐,直接挺进中原。刀斩马足,大败金兵拐子马。贼人的尸首遍野,堆积如禽兽一样。兀术大哭,准备逃回金朝。书生一语道破天机,还是因为朝中有奸臣。连身死都不能免除,何谈建立功勋。所说的果然应验,遗恨一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