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1780年-1851年),字益庭,号瘦吟,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生于江苏吴县,是清代医家薛雪之侄孙,兼具儒医风范与文学才华,吴江人李显若和王猷合编的《闻湖诗续抄》称其 “瘦吟治疾疏方,雄谈惊座” ,桐乡人陆以湉在《冷庐医话》也赞他 “能诗精医理”。嘉庆末年,薛福前往王江泾悬壶济世,行医十余年,因医术未获广泛认可,境况不佳,后又移寓东禅寺及禾城行医。然而,又过去十余年,其生活境况愈发窘迫,最终于道光末年定居在王江泾镇西陶家浜,直至咸丰元年(1851年)冬月离世,享年七十一岁。在医学成就上,薛福习医时,叶天士的温热病学说盛行。他不仅深入钻研秦汉古典医籍,精读《内经》《难经》《伤寒论》,还探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作,尤其对治温理论与法则颇为认同。他结合江南地域特点,提出江南真伤寒少、温热病多的观点,主张对外感疾病用药要详察六淫感受,避免妄用辛热伤津之药,临证治疗以辛散、宣化为主,旨在拨动气机,使三焦通利,促使邪气分解。他撰写的《瘦吟医赘》成书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全书上下两卷,57页,两万余字,涵盖医论、临床治疗体会、有效验方等丰富内容,如治膨方、拔管方等,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