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早年经历**:
沈醉出生于地主兼资产阶级家庭。七岁入湘潭县第一小学,后转至长沙修业小学,学业成绩优异。1926年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曾带同学到家里对着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1932年初,在长沙文艺中学读书时因闹学潮被开除,随后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
**军统生涯**:
1932年,经余乐醒介绍加入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担任交通联络员。1933年5月,被戴笠提拔为上海特区法租界情报组组长,对外称湖南湘光通讯社驻沪办事处记者,化名陈仓。在此期间,参与了恐吓、迫害宋庆龄等活动。1935年初,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少校行动组组长。抗日战争时期,指挥部下进行对日侦察、刺探、指示轰炸目标及其他破坏、暗杀工作。1938年,中华民族复兴社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沈醉服务于军统局,深得副局长戴笠信任。此后他担任过“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行动术”中校教官、常桃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上校处长等职。1942年冬,被提拔为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1947年,出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等职。1949年,蒋介石派徐远举到昆明与沈醉等组成“整肃”指挥部,沈醉作为行动组长,负责搜捕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仅一天一夜就逮捕400多人。之后还奉命落实刺杀卢汉的准备工作,并指挥实施“应变计划”和“游击计划”,11月20日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与游击总司令,晋升为中将。
**起义与改造**:
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沈醉被软禁。次日,他书面号召在云南的部属服从卢汉命令,停止特务活动,交出武器和通讯器材。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后,卢汉把沈醉等当作要犯移交给昆明军管会。1960年,沈醉被列为第二批特赦人员,于11月28日获得释放,成为前两期特赦人员中唯一的军统要员,后任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67年11月6日,被“四人帮”逮捕,1972年11月29日回到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1980年,经审定被认定为起义将领,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
**晚年生活**:
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定,被认定属原国民党起义人员,撤销1960年特赦通知书。晚年的沈醉勤于著述,著有《我所知道的戴笠》《我的特务生涯》等作品。1996年3月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沈醉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四大金刚,与周养浩、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他的一生充满了复杂与传奇色彩,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