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洵美(1906年6月27日-1968年5月5日),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出版家。原名邵云龙,笔名邵浩文、邵年、荀枚、郭明。浙江余姚人,世居上海。幼年在家塾读中西文字,八岁能联诗对句,十岁前受到良好中国诗教。在上海圣约翰中学毕业后,入路矿学校(交通大学前身)。因爱慕盛佩玉(他的妻子)改名洵美,意取《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的“佩玉将将”、“洵美且都”。1922年开始写诗。散文诗《二月十四日》(商务印书馆《妇女杂志》)是其处女作。他早期诗既有创作,也有英国名诗节译改作。1923年大学毕业即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攻读英国语言文学,接触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印度等国文学名著,对西方浪漫主义及现代诗歌产生兴趣,尝试创造中国新诗格。受英国作家莎茀和史文朋的影响较大。在英国留学期间,与许地山过从甚密,曾到巴黎法国画院学习绘画,并与徐悲鸿结为舍兰。回国后与徐志摩结为好友,来往频繁、切磋诗艺、探讨文学,在上海开办金屋书店,出版《金屋月刊》,并于1927年春与徐志摩、胡适等合股在上海筹设新月书店,翌年3月出版《新月》月刊及《诗刊》、《论语》。他是《新月》社的核心人物之一,并为当时中国笔会成员。1931年末新月书店停办后,开办时代图书公司,出版《时代画报》(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黄文农为编辑)、《时代文学》(储安平为编辑)、《时代漫画》(鲁少飞、王敦庆为编辑)、《时代电影》(包可华、席与群为编辑)、《人言》(邵洵美、顾苍生、周壬林为编辑)、《万象》(张光宇为编辑)、《见闻》(邵洵美自任编辑)、《十日谈》(章克标、邵洵美为编辑)。抗战时期出版抗日宣传月刊《自由谭》。1949年后为上海和北京的出版社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堂与五月》(1927年,上海光华书店)、《一朵朵玫瑰》(上海金屋书店)、《花一般的罪恶》(1928年,上海金屋书店)、《火与肉》(1929年,上海金屋书店)、《诗二十五首》(1936年,上海时代图书公司),散文诗《一个人的谈话》(同上)。《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中选入他的《昨日的园子》、《来吧》、《我是只小羊》,1931年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收入《洵美的梦》等五首。陈梦家评论说:“洵美的诗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的女人。”关于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章有《现代美国诗坛概观》(1934年10月1日《现代》第五卷第六期)、《诗二十五首·自序》、《POETRYCHRONICLE》(《新诗的历程》,1936年10月载英文版《天下》)。他曾组织过“新诗库”,出版方玮德、梁宗岱、陈梦家、金克木、朱湘、罗念生、侯汝华、戴望舒、徐迟等十位诗人的诗集。出版的译作有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密修斯》(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1963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拜伦政治讽刺诗选》(1981年,上诲译文出版社)、雪莱的《麦布女王》(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泰戈尔的《家庭与世界》(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四章书》以及马克·吐温的《汤姆沙亚侦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