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下弟二 正义:‘郑目录云:“义与前篇同,简策重多,分为上下。”’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 注:‘高下之节。’正义:‘带有二处,朝服之带高於心,深衣之带下於胁。今云提者当带,谓深衣之带。古人恒著深衣。’○奉,本亦作‘捧’,芳勇反。
执天子之器则上衡, 注:‘谓高於心,弥敬也。此衡,谓与心平。’正义:‘执,持也。上,犹高也。衡,平也。天子至尊,器不宜下,故臣为擎奉,皆高於心,弥敬也。’国君则平衡, 正义:‘平,谓人之拱手,正当心平,故谓心为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 注:‘绥,读曰妥。妥之,谓下於心。’○上,时掌反。绥,依注音妥,汤果反。
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 注:‘重慎之也。主,君也。克,胜也。’正义:‘论语云:“孔子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聘礼曰:“上介执圭如重。”是也。’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 注:‘重慎也。尚左手,尊左也。车轮,谓行不绝地。’正义:‘曳,拽也。踵,脚後也。若执器行时,不得举足,但起前拽後,使踵如车轮曳地而行。’○操,七刀反。曳,以制反。踵,支勇反。
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正义:‘此明授受时礼也。佩,谓玉佩也。带佩於两边,臣则身宜偻折如磬之背,所著之佩从两边出县垂於前也。倚,犹附也。君若直立,佩倚於身,则臣宜曲折,佩不得倚,故县垂於前。君若折身而佩垂,则臣弥曲,故佩垂委於地。然必待君偻而後方曲者,亦授立不跪之义也。’○倚,於绮反。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注:‘藉,藻也。裼、袭,文质相变耳。有藻为文,裼见美亦文。无藻为质,袭充美亦质。圭璋特而袭,璧琮加束帛而裼,亦是也。’正义:‘熊氏以为上明宾介二人为裼袭,圭璋特以下又明宾主各自为裼袭。谓朝时用圭璋特,宾主俱袭;行享时用璧琮加束帛,宾主俱裼。裼所以異於袭者,凡衣近体有袍襗之属,其外有裘。夏月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之属。掩而不开,则谓之为袭。若开此皮弁及中衣左袒,出其裼衣,谓之为裼。故郑注聘礼云“裼者,左袒也。”’江氏永曰:‘按聘礼聘君以圭,聘夫人以璋,皆特达,无束帛以藉,其时使者袭,而君受玉亦袭。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皆束帛藉之,其时使者裼,而君受玉亦裼。此经所谓有藉无藉者,本谓此。又按:裼衣外之袭衣,疏家有两说。孔氏此疏谓裼衣外有袭衣,袭衣外有常著之服;至檀弓、丧大记疏则裼衣即为上服,前後违異。贾氏聘礼疏亦谓裼衣外[一]有上服,当以此疏为正。盖不袒即谓之袭,非别有袭衣。其中衣则在裘之内也。’○藉,在夜反,下同。裼,星历反。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大夫不名世臣、姪娣,士不名家相、长妾。 注:‘虽贵於其国家,犹有所尊也。卿老,上卿也。世臣,父时老臣。’正义:‘世妇,两媵也。次於夫人而贵於诸妾也。姪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从妻来为妾也。王制云:“大夫不世爵。”此有世臣者,子贤袭父爵者也。家相,谓助知家事者也。长妾,妾之有子者也。熊氏云:“士有一妻二妾。言长妾者,当谓娣也。”故郑注昏礼云:“娣尊姪卑,义或然也。”’○姪,大节反,字林丈一反。娣,大计反。相,息亮反。长,丁丈反。
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 注:‘辟天子之子,未除丧之名。君大夫,天子大夫有土地者。’正义:‘此以下,明孝子在丧,摈者接对宾客之辞也。’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 注:‘亦辟其君之子,未除丧之名。’不敢与世子同名。 注:‘辟僭傚也。其先之生,则亦不改。世,或为“大”。’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注:‘射者所以观德,唯有疾可以辞也。使士射,谓以备耦也。’正义:‘案大射君与宾耦,卿大夫自相耦。又有士御於大夫,又司射誓耦,卑者与尊者为耦不異侯,是言士得备预为耦。负,担也。薪,樵也。忧,劳也。言己有担樵之馀劳,不堪射也。庶人子云能负薪,今云士负薪者,亦谦辞。’
侍於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注:‘礼尚谦也。不顾望,若子路率尔而对。’应子和曰:‘顾望者,从容详审察言观色之意。言不轻发,必当其可,非但谦逊而已。’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注:‘求,犹务也。不务变其故俗,重本也。谓去先祖之国,居他国。其法,谓其先祖之制度,若夏殷。’王氏念孙曰:‘修,当为“循”,字之 也。谨循其法,正承如其国之故而言,谓君子谨遵故法,非谓於故法有所损益,亦非谓故法已废而君子修之也。’
去国三世,爵禄有列於朝,出入有诏於国, 注:‘三世,自祖至孙。踰久可以忘故俗而犹不变者。爵禄有列於朝,谓君不绝其祖祀,复立其族,若臧纥奔邾,立臧为矣。诏,告也。谓与卿大夫吉凶往来相赴告。’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於宗後。 注:‘反告,亦谓吉凶也。宗後,宗子也。’
去国三世,爵禄无列於朝,出入无诏於国,唯兴之日,从新国之法。 注:‘以故国与己无恩。兴,谓起为卿大夫。’江氏永曰:‘按此经互文见义。兄弟宗族犹存而反告於宗後,於有列有诏者言之;则无列无诏而兄弟宗族犹存者,亦当反告可知矣。唯兴之日,从新国之法,於无列无诏者言之;则有列有诏而未兴者,不忍从新国之法可知矣。’○朝,直遥反,下皆同。
君子已孤不更名。 注:‘亦重本。’正义:‘名是父之所作,父今已死,若其更名,似遗棄其父。’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 注:‘子事父,无贵贱。’正义:‘谥者,列平生德行而为作美号。若父贱无谥,己今暴贵,升为诸侯,不得为父作谥。所以尔者,似鄙薄父贱,不宜为贵人之父也。或举武王为难,郑荅赵商曰:“周道之基,隆於二王,功德由之,王迹兴焉。凡为人父,岂能贤乎!若夏禹,殷汤则不然矣。”’○为,于伪反。谥,音示。
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 注:‘为礼各於其时。’正义:‘丧礼,谓朝夕奠,下室朔望奠,殡宫及葬等礼也。祭礼,虞、卒哭、祔、小祥、大祥之礼也。复常,谓大祥除服之後也。乐章,乐书之篇章,谓诗也。禫而後吉祭,故知禫後宜读之。’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注:‘非其时也。’
振书端书於君前,有诛。倒筴侧龟於君前,有诛。 注:‘臣不豫事,不敬也。振,去尘也。端,正也。倒,颠倒也。侧,反侧也。皆谓甫省视之。’正义:‘书,簿领也。诛,责也。’
龟筴,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门, 注:‘龟筴,嫌问国家吉凶。几杖,嫌自长老。席盖,载丧车也。杂记曰:“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重素,衣裳皆素,丧服也。袗,单也。孔子曰:“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为其形亵。’正义:‘臣有死於公宫,可许将柩出门,不得将丧车凶物入也。絺綌,葛也。上无衣表,则肉露见,为不敬。不入公门者,并结上诸事。若尸乘以几至庙门,及八十杖於朝,则几杖得入公门也。’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 注:‘此皆凶服也。苞,藨也。齐衰藨蒯之菲也。问丧曰:“亲始死,扱上衽。”厌,犹伏也。丧冠厌伏。苞,或为“菲”。’释文:‘苞,草也。’正义:‘熊氏云:“父之丧,唯扱上衽不入公门,冠絰衰屦皆得入也。杖齐衰则屦不得入,不杖齐衰衰又不得入,其大功絰又不得入,小功以下,冠又不得入。此厌冠者,谓小功以下之冠。”’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注:‘此谓丧在内,不得不入,当先告君耳。方,版也。士丧礼下篇曰:“书赗於方,若九若七若五。”凶器,明器也。’正义:‘臣在公宫而死,君许其在内殡及将葬之礼,故有明器书方,须告乃入。’○重,直龙反。袗,之忍反。苞,白表反。扱,初洽反。衽,而审反。厌,於涉反。
公事不私议。 注:‘嫌若姦也。’吳幼清曰:‘公朝之事,当与同列议于公朝,不可议之私家。’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廏库为次,居室为後。 注:‘重先祖及国之用。’凡家造,祭器为先,犧赋为次,养器为後。 注:‘大夫称家。谓家始造事。犧赋,以税出牲。’正义:‘诸侯大夫少牢,此言犧谓牛,即是天子之大夫,祭祀赋敛邑民,供出牲牢,故曰犧赋。养器,供养人之饮食器也。自赡为私,宜後造。’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注:‘祭器可假,祭服宜自有。’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於丘木。 注:‘广敬鬼神也。粥,卖也。丘,垄也。’吕与叔曰:‘丘木,所以庇其宅,兆为宫室而斩之,是慢其先而济吾私也。’○廏,九又反。养,羊尚反。粥,音育。衣,於既反。
大夫士去国,祭器不踰竟,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 注:‘此用君禄所作,取以出竟,恐辱亲也。寓,寄也。与得用者言寄,觊己复还。’○寓,鱼具反。
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彻缘,鞮屦,素簚,乘髦马,不蚤鬋,不祭食,不说人以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注:‘言以丧礼自处也。臣无君,犹无天也。坛位,除地为位也。彻,犹去也。鞮屦,无絇之菲也。簚,覆笭也。髦马,不鬄落也。蚤,读为“爪”。鬋,鬋鬚也。不自说於人以无罪,嫌恶其君也。御,接见也。三月,一时,天气变,可以遂去也。簚,或为“幕”。’说文:‘缘,衣纯也。’正义:‘大夫待放三年,听於君命,与环则还,与玦便去。坛者,除地而为坛。去父母之邦,有桑梓之恋,故为坛,乡国而哭,以丧礼自处也。衣裳冠皆素,为凶饰也。缘,中衣缘也。吉时中衣用采缘,今既凶丧,故彻缘而纯素。屦以絇为饰,凶故无絇也。素簚者,素白狗皮也。簚,车覆阑也。大夫鹿幦豹犆,今此丧礼,故用白狗皮也。乘髦马者,吉则翦剔马毛为饰,凶则不翦而乘之也。蚤,治手足爪也。鬋,剔治鬚髮也。吉则治翦为饰,凶故不翦也。祭,祭先也。食盛馔则祭食之先,丧凶故不祭也。善则称君,过则称己,今虽放逐,犹不得嚮人道己无罪而君恶也。’○坛,徐音善。乡,许亮反。缘,悦绢反。鞮,都兮反。簚,本又作‘幭’,莫历反。髦,音毛。鬋,子浅反。
大夫士见於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 注:‘谓见君既拜矣,而後见劳也。聘礼曰,君劳使者及介,君皆荅拜。’正义:‘谓大夫士出聘他国君之礼。劳,慰劳也。还辟,逡巡也。初至,行聘享、私觌礼毕,而主君又别慰劳己道路之勤,故己逡巡而退,辟君之荅己也。’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荅拜。 注:‘嫌与君亢宾主之礼。迎拜,谓君迎而先拜之。聘礼曰,大夫入门再拜,君拜其辱。’正义:‘此主君迎拜者,谓聘宾初至主国大门外,主君迎而拜之。故聘礼云:“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辟不荅拜。”是也。’○劳,力报反。辟,婢亦反。
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 注:‘尊贤。’正义:‘惟贤是敬,不计宾主贵贱。’
凡非弔丧、非见国君,无不荅拜者。 注:‘礼尚往来。丧宾不荅拜,不自宾客也。国君见士,不荅其拜,士贱。’正义:‘聘礼士介四人,君皆荅拜者,以其他国之士故也。’○见,贤遍反。下同。
大夫见於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於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 注:‘自外来而拜,拜见也。自内来而拜,拜辱也。’正义:‘聘礼云公在门左拜,是拜其辱也。大夫拜其辱者,谓平常相荅拜,非加敬也。故聘礼宾朝服问卿,卿迎於庙门外再拜,是主人必拜辱也。’
君於士不荅拜也,非其臣则荅拜之。 注:‘不臣人之臣。’正义:‘君於己士,以其贱,故不荅拜。然聘礼云聘使还,士介四人,君旅荅拜者,敬其奉使而还。士相见礼士见国君,君荅拜者,以其初为士,敬之故也。’大夫於其臣,虽贱必荅拜之。 注:‘辟正君。’
男女相荅拜也。 注:‘嫌远别不相荅拜,故以明之。’正义:‘男女宜别。或嫌其不相荅,故明虽别必宜荅也。’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 注:‘生乳之时,重伤其类。’正义:‘春时万物产孕,不欲多伤杀,故不合围绕取也。羣,谓禽兽共聚也。羣聚则多,不可掩取。麛,鹿子。凡兽子亦得通名也。卵,鸟卵也。春方乳长,故不得取也。’○麛,音迷。卵,力管反。
岁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穀,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注:‘登,成也。皆为自贬损,忧民也。礼食杀牲则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则不杀也。天子食日少牢,朔月大牢;诸侯食日特牲,朔月少牢。除,治也。不治道,为妨民取蔬食也。县,乐器,钟磬之属也。粱,加食也。不乐,去琴瑟。’正义:‘驰道,正道,是君驰走车马之处。不治,谓不除草莱也。乐有县钟磬,因曰县。凶年虽祭而不作乐也。大夫食黍稷,以粱为加,凶年去之。公食大夫礼设正馔之後乃设稻粱,是加也。’○县,音玄[二]。
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注:‘忧乐不相干也。故,谓災患丧病。’正义:‘君子於玉比德,故恒佩玉。彻,亦去也。不彻琴瑟者,不命之士;若命士,则特县也。’
士有献於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对。 注:‘起敬也。’正义:‘不即问而待他日者,士有贡献,自致於外,不敢见,恐君荅己拜,故别日乃见君,君得问之也。’
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告。 注:‘臣不敢自专也。私行,谓以己事也。士言告者,不必有其献也,告反而已。’正义:‘大夫无外交,而此有私行出界,或是新来大夫,姻娅犹在本国,故有私行往来,但不得执交於外耳。’君劳之则拜,问其行,拜而后对。 注:‘亦起敬也。问其行,谓问道中不恙及所经过。’○疆,居良反,下同。
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 注:‘皆臣民殷勤之言。’正义:‘奈何,犹言如何。大夫无社稷,故云宗庙。士亦有庙,辟大夫言坟墓,亦与大夫互也。’
国君死社稷, 注:‘死其所受於天子也,谓见侵伐也。春秋传曰:“国灭君死之,正也。”’大夫死众,士死制。 注:‘死其所受於君。众,谓君师。制,谓君教令所使为之。’正义:‘国君体国,以社稷为主,若有寇难,则以死卫之。大夫职主领众,故有寇难,必率众禦之,以死为度。士虽不得率师,若君命使之,则唯致死。熊氏云:“宗庙、坟墓,己私有之。大夫士为臣事君,不可为私事而死。君言死社稷,则宗庙坟墓亦死可知也。但社稷受於天子,故特举焉。”’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注:‘皆摈者辞也。天下,谓外及四海也。觐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正义:‘白虎通云:“王自谓一人者,谦也。”论语云:“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分,方云反。予,音馀。
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注:‘皆祝辞也。唯宗庙称孝。天地社稷,祭之郊内,而曰嗣王,不敢同外内。’正义:‘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宗庙是事亲,事亲宜言孝。外事,郊社也。天地尊远,不敢同亲,故云嗣王某,言此王继嗣前王而立也。若凡山川岳渎之神,祭之在外之例而辞称嗣,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临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 注:‘畛,致也。祝告致於鬼神辞也。曰有天王某甫,某甫,且字也。不名者,不亲往也。周礼大会同,过山川,则大祝用事焉。鬼神,谓百辟卿士也。畛,或为“祇”。’正义:‘天子巡守,徧於方岳,临视诸侯,故曰临诸侯也。郑云:“以尊适卑曰临。”’○畛,之忍反。
崩曰天王崩, 注:‘史书策辞。’复曰天子复矣。 注:‘始死时呼魄辞也。不呼名,臣不名君也。诸侯呼字。’
告丧曰天王登假。措之庙,立之主曰帝。 注:‘告,赴也。登,上也。假,已也。上已者,若僊去云耳。春秋传曰:“凡君卒哭而祔,祔而作主。”’正义:‘白虎通云:“所以有主者,神无依据,孝子以继心也。”郑云:“周以栗。”汉书:“前方後圆。”五经異义云:“主状正方,穿中央达四方。天子长尺二寸,诸侯长一尺。”崔灵恩云:“古者帝王生死同称,生称帝者,死亦称帝;生称王者,死亦称王。今云立之主曰帝者,盖为记时有主入庙称帝之义,记者录以为法也。”’○假,音遐。
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注:‘谦,未敢称一人。春秋传曰:“以诸侯之踰年即位,亦知天子之踰年即位。以天子三年然後称王,亦知诸侯於其封内,三年称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注:‘生名之曰小子王,死亦曰小子王也。晉有小子侯,是僭取於天子号也。’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注:‘妻,八十一御妻,周礼谓之女御,以其御序於王之燕寝。妾,贱者。’正义:‘后,後也。言其後於天子。夫,扶也。言扶持於王也。妇,服也。言其进以服事君子也。以其犹贵,故加以世言之,亦广世胤也。嫔,妇人之美称,可宾敬也。郑注内则云:“妻之言齐也,妾之言接也。”’吕与叔曰:‘后以配天子,夫人视三公,其名与诸侯之妃同。世妇视大夫,其名与大夫之妻同。九嫔视九卿,位在世妇上。妻即御妻,视元士,名与士之妻同。妾则昏义所无,盖贱者,视庶人。’○嫔,音频。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注:‘典,法也。此盖殷时制也。周则大宰为天官,大宗为宗伯,宗伯为春官,大史以下属焉。大士,以神仕者。’正义:‘上典是守典,下典是典则之典。言立此六官,以守主六事之法。’吕与叔曰:‘殷人尊神先鬼,大宗以下,皆事鬼神奉天时之官,故总谓之天官。大宰者,佐王代天工以治。大宗,掌事鬼神。大史,掌正岁年及颁朔。大祝,所以接神。士,即周司巫,所以降神。大卜,主问龟,所以求神。六者皆天事也。’王氏引之曰:‘谨案:春官序官“凡以神士者无数”,其职甚微,不足以当大士之称。今案晏子春秋谏篇“吾为夫妇狱讼之不正乎,则泰士子牛存矣。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子游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矣。大士正狱讼,盖若秋官士师察狱讼之辞。又说苑臣术篇齐成侯卿云:“忌举北郭刁[三]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是大士亦掌亲九族,富万民也。’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注:‘众,谓羣臣也。此亦殷时制也。周则司士属司马。大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六官。’正义:‘嚮立六官,以法天之六气。此又置五官,以象地之五行也。不云建,从天官也。’王氏懋竑曰:‘五官以周礼言之,则司士当为宗伯之职。案此本郯子所言,司士本作司事,事祭祀之事也。’
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殷时制也。周则皆属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也。司货, 人也。’正义:‘立此六官,使各主其所掌职也。’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注:‘此亦殷时制也。周则皆属司空。土工,陶、旊也。金工,筑、冶、凫、栗、段、桃也。石工,玉人、磬人也。木工,轮、舆、弓、庐、匠、车、梓也。兽工,函、鲍、 、韦、裘也。唯草工职亡,盖谓作萑苇之器。’正义:‘前既有六府之物,宜立六工以作之为器物。材,谓材物。立此六工,使典制六府之材物。’五官致贡曰享。 注:‘贡,功也。享,献也。致其岁终之功於王,谓之献也。周礼大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享,许两反。
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 注:‘谓为三公者。周礼“九命作伯”。职,主也。是伯分主东西者。春秋传曰:“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正义:‘长者,谓三公,无职,故不在五官之中。’其摈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注:‘摈者辞也。春秋传曰“王命委之三吏”,谓三公也。’正义:‘摈,谓天子接宾之人,若摈者传辞於天子,则称此二伯为天子之吏也。’天子同姓谓之伯父,異姓谓之伯舅。自称於诸侯曰天子之老,於外曰公,於其国曰君。 注:‘称之以父与舅,亲亲之辞也。外,自其私土之外,天子畿内。’正义:‘外者,其采地之外,犹在王畿之内,如周公食邑於周,嚮国外之人自称曰公也。其国,采地内也。若与采地内臣民言,则自称曰君。’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注:‘每一州之中,天子选诸侯之贤者以为之牧也。周礼曰:“乃施典於邦国而建其牧。”’正义:‘据周礼也。牧,养也。言其养一州之人,故周礼“八命作牧”是也。’天子同姓谓之叔父,異姓谓之叔舅。於外曰侯,於其国曰君。 注:‘牧尊於大国之君,而谓之叔父,辟二伯也。亦以此为尊。礼或损之而益,谓此类也。外,自其国之外。九州之中曰侯者,本爵也。二王之後不为牧。’○长,丁丈反。摈,本又作‘傧’,必刃反。
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注:‘谓九州之外长也。天子亦选其诸侯之贤者以为之子。子犹牧也。入天子之国曰子,天子亦谓之子。虽有侯伯之地,本爵亦无过子,是以同名曰子。’於内自称曰不穀, 注:‘与民言之谦称。穀,善也。’於外自称曰王老。 注:‘威远国也。外,亦其戎狄之中。’正义:‘崔云:“方伯牧称天子之老,四夷之长称曰王老。方伯之职带三公之任,犹谓之内臣,化同天子,无有归往之义,故云天子之老。四夷之君去王远,由有归往之义,贤始得为长,故以王老为称也。”’
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於外曰子,自称曰孤。 注:‘谓戎狄子男君也。男者於外亦曰男,举尊言之。’正义:‘庶,众也。小侯[四]谓四夷之君,非为牧者也。以其贱,故曰众方也。入王国自称曰某人,若牟人、介人也。孤者,特立无德能也。’
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注:‘诸侯春见曰朝,受挚於朝,受享於庙,生气,文也。秋见曰觐,一受之於庙,杀气,质也。朝者位於内朝而序进,觐者位於庙门外而序入,王南面立於依宁而受焉。夏宗依春,冬遇依秋。春秋时,齐侯唁鲁昭公,以遇礼相见,取易略也。’正义:‘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繡为斧文也。亦曰斧依。尔雅云:“户牖之间谓之扆。”郭注云:“窗东户西也。”天子见诸侯则依而立,负之而南面,以对诸侯。凡诸侯朝王,一年四时,案宗伯“春曰朝,夏曰宗,秋曰觐,冬曰遇。”若通而言之悉曰朝。宁者,尔雅云:“门屏之间谓之宁。”李巡曰:“正门内两塾间曰宁。”谓天子受朝於路门外,宁立以待诸侯之至,故云当宁而立也。凡天子三朝,其一在路门内,谓之燕朝,大仆掌之,故大仆云:“王眡燕朝则正其位。”此则王与宗人图其嘉事,及王退俟大夫之朝也。其二是路门外之朝,谓之治朝,司士掌之。此是每日视朝之位。其三是皋门之内、库门之外,谓之外朝,朝士掌之。此是询众庶之朝也。’○依,本又作‘扆’,同於岂反。觐,其靳反。宁,徐珍吕反。
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於郤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於诸侯曰聘。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注:‘及,至也。郤,閒也。涖,临也。坎用牲,临而读其盟书。’说文:‘ ,周礼曰国有疑则盟。诸侯再相与会,十二岁一 ,北面诏天之司慎司命。 ,杀牲歃血,朱盘玉敦,以立牛耳。’释名:‘盟,明也。告事於神明也。誓,制也。以约制之也。大事曰 ,小事曰誓。’三仓:‘歃血誓。’正义:‘未至所期之日,及非所期之地,而忽相见,则並用遇礼相接。会者,既及期,又至所期之地,则其礼閒暇。聘,问也。谓遣大夫往相存问。誓者,诸侯事也。用言相约束以相见,则用誓礼,故曰誓。盟者,杀牲歃血,誓於神也。然天下太平之时,诸侯不得擅相与盟。至於五霸,有事而会,不协而盟。盟牲所用,许慎据韩诗,天子诸侯以牛豕,大夫以犬,庶人以雞。毛诗说,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雞。又左传云:“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诅射颍考叔者。”又云:“卫伯姬盟孔悝以豭。”又“孟武伯问於高柴云,诸侯盟,谁执牛耳?”然则人君以牛,伯姬以豭,下人君也。’○郤,邱逆反。涖,音利。
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 注:‘谓啬夫承命告天子辞也。其为州牧,则曰天子之老臣某侯某奉圭请觐。’正义:‘谓五等诸侯见天子而摈者将命之辞也。某侯某者,若言齐侯、卫侯,下某是名。若伯子男,则云曹伯、许男某也。’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注:‘谦也。於臣亦然。’其在凶服曰适子孤。 注:‘凶服,亦谓未除丧。’○适,音的。
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某。 注:‘称国者,远辟天子。’荀爽曰:‘天子诸侯事曾祖已上皆称曾孙。’正义:‘外事,谓社稷山川在封内者也。天子外事言嗣王某,诸侯无德,不继嗣为侯,故不云嗣。’
死曰薨, 注:‘亦史书策辞。’复曰某甫复矣。 注:‘某甫,且字。’
既葬,见天子曰类见。 注:‘代父受国。类,犹象也。执皮帛,象诸侯之礼见也。’正义:‘此诸侯世子父死葬毕,而见於天子礼也。言葬後未执玉,而执皮帛以象诸侯见,故曰类见。然春秋之义,三年除丧之後乃见。今云既葬者,谓天子巡守至竟,故得见也。若未葬,未正君臣,故虽天子巡守,亦不见也。’言谥曰类。 注:‘使大夫行,象聘问之礼也。言谥者,序其行及谥所宜。’正义:‘谓将葬就君请谥也。何胤云:“类其德而称之,如经天纬地曰文也。”’
诸侯使人使於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 注:‘繫於君以为尊也。此谓诸侯之卿上大夫。’正义:‘若於己君,则玉藻云“下臣某”。’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注:‘皆行容止之貌也。聘礼曰“宾入门皇”,又曰“皇且行”,又曰“众介北面跄焉”。凡行容,尊者体盘,卑者体蹙。’释训:‘济济,止也。’郭注:‘皆贤士盛多之容。’‘跄跄,动也。’郭注:‘皆恐动趋步。’正义:‘穆穆,威仪多也。郑注聘礼云:“皇,自庄盛也。”济济,徐行有节。跄跄,郑注聘礼云:“容貌舒扬也。”僬僬者,卑尽之貌也。庶人卑贱,都无容仪,並自直行而已。崔云:“凡形容,下不得兼上,上得兼下,故诗有济济辟王,穆穆鲁侯者,诗人颂美举盛以言。”’○济,子礼反。跄,本又作‘鶬’,或作‘锵’,同七良反。僬,子妙反。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注:‘后之言`後也,夫之言扶,孺之言属,妇之言服,妻之言齐。’释名:‘天子之妃曰后,后,後也。言在後不以副言也。诸侯之妃曰夫人,夫,扶也。扶助其君也。卿之妃曰内子,子,女子也。在闺门之内治家也。大夫之妃曰命妇,妇,服也。服家事也。夫受命於朝,妻受命於家也。士庶人曰妻,妻,齐也。夫贱不足以尊称,故齐等言也。天子妾有嫔,嫔,宾也。诸妾之中见宾敬也。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正义:‘妇号亦上下通名。春秋“逆妇姜於齐”,是诸侯亦呼妇也。穀梁传云:“言妇,有姑之辞。”言服事舅姑,知通名也。’○孺,而树反。
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注:‘贬於天子也。无后与嫔,去上中。’正义:‘言公侯,举其上者。既下於天子不得立后,故以敌体一人正者为夫人。世妇者,谓夫人之姪娣。故公羊云,夫人无子,立姪娣子也。质家先立姪之子,文家先立娣之子。有妻者,谓二媵及姪娣也。凡六人。有妾者,谓九女之外别有妾。’
夫人自称於天子曰老妇。 注:‘自称於天子,谓畿内诸侯之夫人助祭,若时事见。’自称於诸侯曰寡小君。 注:‘谓飨来朝诸侯之时。’正义:‘此诸侯,谓他国君也。’自称於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 注:‘小童,若云未成人也。婢之言卑也。於其君称此,以接见体敌,嫌其当。’正义:‘春秋晉怀嬴谓公曰“寡君使婢子侍执巾栉”是也。’
子於父母则自名也。 注:‘名,父母所为也。言子者,通男女。’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 注:‘亦谓诸侯之卿也。三命以下,於天子为士。曰某士者,如晉韩起聘于周,摈者曰晉士起。陪,重也。’正义:‘其君已为王臣,今又为己君之臣,故自称重臣,若襄二十一年晉栾盈辞於行人曰“天子陪臣盈”是也。’
於外曰子,於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 注:‘子,有德之称。鲁春秋曰:“齐高子来盟。”使,谓使人於诸侯也。某,名也。’正义:‘亦摈者辞。外,谓在他国时也。其国,自国中也。君与民言,自称曰寡人,故卿自称曰寡君之老。若为使在他国,与彼君语则称名也。’王氏念孙曰:‘释文作“使自称”是也。注“使谓使人於诸侯”,则使下本无者字。正义释注玉藻“以私事使称名”,此文使自称曰某称名,与彼相当,故知使谓使人於诸侯。是孔所见本亦无者字。通典职官十八亦作“使自称曰某”。’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 注:‘天子之言出,诸侯之生名,皆有大恶,君子所远,出、名以绝之。春秋传曰“天王出居于郑”“卫侯朔入於卫”是也。’正义:‘僖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公羊云:“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不能乎母也。”庄六年“卫侯朔入於卫”,公羊曰:“朔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犯命也。”郑亦用公羊义也。’
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注:‘绝之。’正义:‘春秋庄十年“荆败蔡师於莘,以蔡侯献舞归”,公羊云“何以名?绝。曷为绝之?获也。”此失地名也。僖二十五年“卫侯燬灭邢”,公羊云:“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此灭同姓名也。’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注:‘为夺美也。显,明也。谓明言其君恶,不几微。逃,去也。君臣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注:‘至亲无去志,在感动之。’正义:‘冀有悟而改也。’○号,户刀反。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注:‘尝,度其所堪。’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注:‘慎物齐也。’正义:‘择其父子相承至三世也。’
儗人必於其伦。 注:‘儗,犹比也。伦,犹类也。比大夫当於大夫,比士当於士,不以其类,则有所亵。’○儗,鱼起反。
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 注:‘既不敢言年,又不敢斥至尊所能。’正义:‘礼齿路马有诛,至尊体贵,臣不可轻言君年及形长短才技所堪,故但云闻之,谦不敢言见也。古者谓数为若干,故仪礼乡射、大射数射算云若干纯、若干奇,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曰:“若干,且设数之言也。干,箇也。”’问国君之年,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社稷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 注:‘皆言其能,则长幼可知。谒,请也。谓能摈赞出入,以事请告也。’正义:‘天子诸侯,继世象贤,其年不定,故问其年。大夫五十乃爵,故不问大夫而问其子。举其所能,则长幼可知也。庶人,谓府史之属。熊氏曰:“庶人年无长幼亦问其子者,顺大夫士而言之。”’陈用之曰:‘社稷之事,德也。御,才也。典谒,事也。负薪,力也。上下之势然也。’陈可大曰:‘御,谓御车也。御者,六艺之一。幼则未能。’
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注:‘皆在其所制以多少对。宰,邑士也。食力,谓民之赋税。’正义:‘不问天子者,率土之物,莫非王有,故不须问。数地以对,数土地广狭对之也。山泽之所出,鱼盐蜃蛤金银锡石之属。有宰,明有采地。衣服,祭服也。四命大夫得自造祭器衣服,故云不假。上士三命得赐车马,副车随命。中士乘栈车,无副车也。畜,谓雞豚之属。’惠氏栋曰:‘食力,力当为“加”,坏字也。晉语“庶人食力,官宰食加”。周礼司勳“加田无国征。”’王氏念孙曰:‘邑宰谓之宰,家宰亦谓之宰,但云有宰,无以见其为邑士。且大夫之富,富於所食之邑,非富於治邑之宰也。宰,当读为“采”,谓有采地也。礼运曰:“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采地之租税,民力所共,而有采者食之,故曰有采食力。与上文数地以对,义相近也。古字采与宰通,尔雅:“尸,寀也。”即主宰之宰。“寀,官也。”即官宰之宰。寀,亦采也。’○数,食主反。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徧。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徧。大夫祭五祀,岁徧。士祭其先。 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於四郊也。勾芒在东,祝融、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在北。诗云:“来方禋祀”。方祀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已。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此盖殷时制。祭法曰:“天子立七祀,诸侯立五祀,大夫立三祀,士立二祀。”谓周制也。’正义:‘天地有覆载大功,天子主[五]有四海,故得总祭天地以报其功。方祀者,诸侯既不得祭天地,又不得总祭五方之神,唯祀当方,故云方祀。祭山川者,王制云,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是也。大夫不得方祀及山川,直祭五祀而已。士不云岁徧,以士祭先祖,岁有四时,更无馀神故也。’○徧,音遍,本亦作‘遍’,下同。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注:‘为其渎神也。废,举,谓若殷废农祀棄,後不可复废棄祀农也。後有德者继之,不嫌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注:‘妄祭神不飨。’吕与叔曰:‘废之莫敢举,如已毁之宗庙,已变置之社稷,不可复祀也。举之莫敢废,如已修之坛墠而辄毁,已正之昭穆而辄变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如法不得祭与不当祭而祭之者也。鲁立武宫、立煬宫,是举其废也。跻僖公,是废其举也。鲁之郊禘与祀文王、祀爰居,祭非其所祭也。淫,过也。以过事神,神弗享也,故无福。福者,百顺之名也。’
天子以犧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注:‘犧,纯毛也。肥,养於涤也。索,求得而用之。’正义:‘大夫士,天子大夫士也。若诸侯大夫即用少牢,士则用特牲。案楚语观射父云:“大者牛羊,必在涤三月;小者犬豕,不过十日。”此大夫索牛,士羊豕,既不在涤三月,当十日以上,但不知其日数耳。’
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注:‘不敢自专,谓宗子有故,支子当摄而祭者也。五宗皆然。’正义:‘支子,庶子也。祖祢庙在适子之家,庶子贱,不敢辄祭之也。’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槀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鹹鹺,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注:‘号牲物者,異於人用也。元,头也。武,迹也。腯,亦肥也。春秋传作“腯”。腯,充貌也。翰,长也。尹,正也。商,犹量也。脡,直也。萁,辞也。嘉,善也。稻,菰蔬之属也。丰,茂也。大鹹曰鹺。今河东云:币,帛也。’说文:‘腯,牛羊曰肥,豕曰腯。’段氏玉裁曰:‘案人曰肥,兽曰腯,此人物之大辨也。又析言之,则牛羊得称肥,豕独称腯。’又:‘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段氏玉裁曰:‘羹之言良也。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引伸为凡荐进之称。’又:‘盐,鹹也。古者夙沙初作煑海盐。’‘ ,鹹也。河内谓之 ,沛人言若 。’‘鹹,衔也。北方味也。’正义:‘牛若肥则脚大。豕肥则毛鬣刚大。羊肥则毛细而柔弱。王云:“柔毛,言肥泽也。”雞肥则鸣声长也。雉肥则两足开张,趾相去疏也。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尹祭者,裁截方正而用之祭。槀,乾也。祭用乾鱼,量度燥溼得中而用之。鲜鱼煑熟则脡直。酌,斟酌也。言此酒甚清澈。穀秫者曰黍,秫既软而气息又香,故曰芗合。粱,谓白粱、黄粱也。萁,语助也。稷,粟也。尔雅:“粢,稷也。”’江氏永曰:‘春官司尊彝云:“凡酒修酌。”修读为涤。郑注云:“凡酒谓三酒,涤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齐人命浩酒曰涤。”然则水曰清涤,谓其清而可以和酒也。’王氏念孙曰:‘豚曰腯肥,本作“豚曰腞肥”。注文本作“腞,亦肥也。春秋传作腯”。释文本作“腞肥,徒忽反,注同。本或作腯”。此释正文注文之腞字也。下又云:“作腯,徒忽反。”此释注文之春秋传作“腯”也。集韻:“腯,肥也。或作腞。”方言:“腯,晠也。”郭璞曰:“腯,腯肥,充也。亦作腞,音突。”此皆腯腞同字之明证也。盾声与彖声相近,故字亦相通。’正义曰:‘隋祕书监王劭勘晉宋古本,皆无“稷曰明粢”一句。’彬谓:郑司农注大祝引曲礼‘黍曰芗合,粱曰芗萁,稻曰嘉疏’,则四字为古本所无,決矣。○鬣,力辄反。豚,徒门反。腯,徒忽反。羹,古衡反。槀,苦老反。脡,他顶反。芗,音香。鹺,才何反。量,音亮,又音良。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注:‘異死名者,为人亵其无知,若犹不同然也。自上颠坏曰崩。薨,颠坏之声。卒,终也。不禄,不终其禄。死之言澌也,精神澌尽也。’正义:‘薨者,崩之馀声也。’说文:‘ ,大夫死曰 。’段氏玉裁曰:‘曲礼作“卒”,於说文为假借。’
在牀曰尸, 注:‘尸,陈也。言形体在。’正义:‘白虎通云“失气亡神,形体独陈”是也。’在棺曰柩。 注:‘柩之言究也。’正义:‘三日不生,敛之在棺,死事究竟於此也。白虎通云:“柩,究也,久也。”’○柩,音旧。
羽鸟曰降, 注:‘異於人也。降,落也。’正义:‘羽鸟,飞翔之物,今云降落,是知死也。’四足曰渍。 注:‘渍,谓相瀸汙而死也。春秋传曰:“大災者何?大渍也。”’正义:‘牛马之属,若一箇死,则馀者更相染渍而死。’○降,户江反,又音绛。渍,辞赐反。
死寇曰兵。 注:‘異於凡人,当飨禄其後。’正义:‘言人能为国家捍难禦侮为寇所杀者,谓为兵。兵,器仗之名。言其为器仗之用也,故君恒禄恤其子孙,春飨孤子是也。’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注:‘更设称号,尊神異於人也。皇,君也。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於考也。辟,法也。妻所取法也。’○妣,必履反。辟,婢亦反。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注:‘嫔,妇人有法度者之称也。周礼九嫔掌妇学之法,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注:‘谓有德行任为大夫士而不为者。老而死,从大夫之称。少而死,从士之称。’
天子视不上於袷,不下於带, 注:‘袷,交领也。天子至尊,臣视之,目不过此。’国君绥视, 注:‘视国君弥高也。绥,读为“妥”。妥视,谓视上於袷。’正义:‘庾氏曰:“妥,穨下之貌。前执器以心为平,故以下为妥。此视以面为平,故妥下於面则上於袷也。”’大夫衡视,士视五步。 注:‘视大夫又弥高也。衡,平也。平视,谓视面也。士视得旁游目五步之中也。视大夫以上,上下游目不得旁。’○袷,音劫。绥,依注音妥,他果反。
凡视,上於面则敖,下於带则忧,倾则姦。 注:‘敖则仰。忧则低。辟头旁视,心不正也。倾,或为“侧”。’正义:‘此解所以观视有节限之义也。视人过高,则是傲慢。定十五年“邾子执玉高,其容仰”。高、仰,骄也。若视过下,则似有忧。定十五年“鲁公受玉卑,其容俯”。卑、俯,替也。又昭十一年“会于厥憗,单子视不登带”,是也。倾,攲侧也。若视尊者而攲侧旁视,流目东西,则似有姦恶之意也。’
君命,大夫与士肄, 注:‘肄,习也。君有命,大夫则与士展习其事,谓欲有所发为也。’正义:‘大夫则与士先习学所为之事,备拟君之所使。’○肄,本又作‘肆’,同以二反。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注:‘唯君命所在,就展习之也。官,谓版图文书之处。府,谓宝藏货贿之处也。库,谓车马兵甲之处也。朝,谓君臣谋政事之处也。’
朝言不及犬马。 注:‘非公议也。’正义:‘朝是谋於政教之处,不宜私亵辩论,以及犬马也。’
辍朝而顾,不有異事,必有異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 注:‘心不正,志不在君。辍,犹止也。固,谓不达於礼也。’正义:‘臣於朝,矜庄俨恪,视不流目。若忽止朝而迴顾,若非见異事,则心有異虑也。’○辍,丁列反。
在朝言礼,问礼,对以礼。 注:‘於朝廷言,无所不用礼。’
大飨不问卜,不饶富。 注:‘祭五帝於明堂,莫适卜也。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於礼也。’吕与叔曰:‘冬至祀天,夏至祀地,日月素定,故不问卜。若他,则问卜。如郊用辛,及大宰祀五帝,帅执事而卜日,是也。’王氏引之曰:‘饶,当读为“侥”。富,当读为“福”。侥之言要也,求也。吕氏春秋顺民篇高注曰:“徼,求也。”侥福者,徼福也。僖四年左传“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文十二年传“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杜注曰:“徼,要也。”是也。不侥福者,谓祝辞但求神飨,不求降之以福也。’
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鴈,士雉,庶人之挚匹。 注:‘挚之言至也。天子无客礼,以鬯为挚者,所以唯用告神为至也。说者以匹为鹜。’尔雅:‘舒凫,鹜。’郭璞曰:‘鸭也。’李巡曰:‘野曰凫,家曰鹜。’正义:‘鬯者,酿黑黍为酒,其气芬芳调畅,故因谓为鬯也。天子无客礼,必用鬯为挚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既至诸侯祖庙,仍以鬯礼於庙神,以表天子之至。圭,谓公侯伯也。子男用璧。此不言璧者,略可知也。羔,小羊。白虎通云:“羔取其羣而不党。”郑注宗伯云:“鴈取其候时而行也。”白虎通云:“鴈取飞有行列也。”郑注宗伯云:“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也。”白虎通云:“雉取其不可诱之以食,挠之以威,死不可畜也。”匹,鹜也。不能飞腾,如庶人但守耕稼而已。郑注宗伯云:“鹜取其不飞迁。”象庶人安土重迁,是也。’成伯璵外传:‘诸侯太子非天子所命者,有列会之事,则以皮帛继子男之下。工商执雞,庶人执鹜。’○挚,音至。鬯,勅亮反。匹,依注作‘鹜’,音木。
童子委挚而退。 注:‘不与成人为礼也。’正义:‘童子之挚,悉用束脩也。’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 注:‘非为礼之处,用时物相礼而已。缨,马繁缨也。拾,谓射韝。’正义:‘触类而长之,若土地无正币,则时物皆可也。’
妇人之挚,椇、榛、脯、脩、枣、栗。 注:‘妇人无外事,见以羞物也。椇、榛,木名。椇,枳也。有实。今邳、郯之东食之。榛,实似栗而小。’庄公二十四年何注公羊传:‘礼,妇人见舅姑,以枣栗为挚,见女姑以腶脩为挚。’正义:‘妇人唯初嫁用挚以见舅姑。椇,即今之白石李也。形如珊瑚,味甜美。脯,搏肉无骨而曝之。脩,取肉锻治而加薑桂,乾之如脯。所以用此六物者,椇训法也。榛训至也。脯,始也。脩,治也。枣,早也。栗,肃也。后、夫人以下,皆以枣栗为挚,取其早起战栗自正也。必知以名为义者,庄二十四年左传云:“女挚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明诸物皆取名为义。案昏礼妇见舅以枣栗,见姑以腶脩,其榛、椇所用无文。’○椇,俱羽反。榛,侧巾反,古本又作‘亲’,音壮巾反。
纳女於天子曰备百姓,於国君曰备酒浆,於大夫曰备埽洒。 注:‘纳女,犹致女也。壻不亲迎,则女之家遣人致之,此其辞也。姓之言生也。天子,皇后以下百二十人,广子姓也。酒浆、埽洒,贱妇人之职。’惠氏栋曰:‘吳语越行成于吳,曰:“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韦昭曰:“晐,备也。姓,庶姓也。”时越以王礼尊吳,故云晐姓。’赵氏良 曰:‘纳女与致女不同。致女者,女嫁三月,使大夫聘问以成妇礼。季孙行父如宋致女,妻辞也。纳女,则如晏子请继室于晉,妾媵之辞也。勾践行成于吳,曰:“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即此备百姓之说。’○埽,悉报反。洒,所买反。
校勘记
[一]有上原脱‘外’字,据礼记训义择言补。
[二]原 ‘悬’,据经典释文改。
[三]原 ‘刀’,据说苑改。
[四]谓上原脱‘小侯’二字,据礼记正义补。
[五]原 ‘王’,据礼记正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