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义弟四十三 郑目录云:‘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此於别录属吉事。’正义:‘世本云“黄帝造旒冕”,是冕起於黄帝。但黄帝以前则以羽皮为冠,黄帝以後,乃用布帛。其冠之年,天子诸侯十二而冠。故襄九年左传云:“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又云:“一星终也。”十二年岁星一终。其士则二十而冠也。曲礼云:“二十曰弱,冠。”是也。’○冠,古乱反。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注:‘言人为礼,以此三者为始。’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注:‘言三始既备,乃可求以三行也。’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注:‘立,犹成也。’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注:‘言服未备者,未可求以三始也。童子之服采衣紒。’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五经要义:‘冠,嘉礼也。冠者,首服既加而後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注:‘国以礼为本。’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注:‘阼,谓主人之北也。适子冠於阼。若不醴则醮用酒於客位,敬而成之也。户西为客位。庶子冠於房户外,又因醮焉,不代父也。冠者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字所以相尊也。’正义:‘阼是主人接宾之处,今适子冠於阼阶,所以著明代父之义也。适子则以醴礼之,庶子则以酒醮之。醮者,醮尽之义。故郑注士冠礼云:“酌而无酬酢曰醮。”是也。此记士冠礼之事,故三加也。若大夫亦同。若诸侯则有冠礼,故左传云:“公冠用祼享之礼行之,金石之乐节之,其加则四而有玄冕。”故大戴礼公冠四加也。诸侯尚四加,则天子五加衮冕也。未冠则以名别之,既冠又改以字,人二十有为人父之道,不可复言其名,故冠而加字之也。’○长,丁丈反。阼,才故反。醮,子笑反。
见於母,母拜之; 郑注士冠礼曰:‘妇人於丈夫,虽其子犹侠拜。’见於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於君,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注:‘乡先生,同乡老而致仕者。服玄冠玄端,異於朝也。’正义:‘玄端,上士则玄裳,中士则黄裳,下士则杂裳。以其初成人,故著玄端,異於朝服也。若朝服则素裳。奠挚,奠之於君也。以挚,谓以雉也。士相见礼:“冬用雉,夏用腒。”乡大夫,谓在朝之乡大夫也。’刘氏台拱曰:‘陆氏释文:“乡大夫,音香。”案士冠礼及冠义皆当作“卿大夫”,作乡 也。卿大夫,谓见为卿大夫者。乡先生,谓己为卿大夫而致仕者。徧见卿大夫,如国语“赵文子冠,徧见六卿”,是也。孔疏云:“见於卿大夫,谓在朝之卿大夫也。”孔以在朝对致仕,文义甚明,而今本正义亦並改作乡。’彬按:卫氏集说作‘卿大夫,在朝之卿大夫。’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於人,其礼可不重与! 注:‘言责人以大礼者,己接之不可以苟。’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庙,行之於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注:‘嘉事,嘉礼也。宗伯掌五礼,有吉礼,有凶礼,有宾礼,有军礼,有嘉礼。而冠属嘉礼,周礼曰“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也。’正义:‘冠,责以成人之事,若成人事立,可以治人也。是冠者为治之本,故行之於庙。士冠礼注:“庙,谓祢庙。”此云尊先祖者,尊祢即尊先祖之义,且下士祖祢共庙。诸侯则冠於太祖之庙,故左传云:“先君之祧以处之。”聘礼云:“不腆先君之祧。”郑注以为始祖之庙。则天子当冠於始祖庙也。’○行,下孟反。擅,市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