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经

【原文】

元年春季,王正月。

三月,夫人[1]孙[2]于齐。

夏,单伯送王姬[3]。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王姬归于齐。

齐师迁纪、郱、鄑、郚。

【注释】

[1]夫人:即文姜,是庄公的母亲。

[2]孙:同“逊”。当时谈及国君或夫人出奔,不称“奔”,而称“逊”,“逊”是“奔”的委婉之辞。

[3]王姬:周王之女的通称。

【译文】

元年春,周历正月。

三月,鲁桓公的夫人出奔到齐国。

夏季,周王的卿士单伯送王姬出嫁。

秋季,在宫外为王姬修筑别馆。

冬季十月乙亥日,陈庄公林去世。

周王派荣叔去鲁国赏赐桓公。

王姬嫁到齐国。

齐国的军队迁移到纪地、郱地、鄑地、郚地。

元年传

【原文】

元年春,不称即位[1],文姜出故也。

三月,夫人孙于齐。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礼也。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为外,礼也。

【注释】

[1]不称即位:没有行即位礼。

【译文】

元年春季,鲁庄公即位没有举办即位典礼,这是因为他的母亲文姜外出没有回国的缘故。

三月,鲁桓公的夫人出奔到齐国。《春秋》只称夫人,不称姜氏,表示断绝了亲属关系,这是合于礼的。

秋季,在宫墙之外为王姬修筑别馆。在外修筑别馆,是因为鲁桓公的丧事还没有完毕,所以采取例外的礼节,这是合于礼的。

二年经

【原文】

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夏,公子庆父[1]帅师伐于余丘。

秋七月,齐王姬卒。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乙酉,宋公[2]冯卒。

【注释】

[1]公子庆父:即鲁桓公的庶子,鲁庄公的庶兄。

[2]宋公:宋庄公。

【译文】

二年春季,周历二月,安葬陈庄公。

夏季,公子庆父率领军队攻打余丘国。

秋季七月,嫁到齐国的王姬去世。

冬季十二月,鲁桓公的夫人姜氏与齐襄公在禚地幽会。

乙酉日,宋庄公冯去世。

二年传

【原文】

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1]。

【注释】

[1]书奸也:记录文姜与齐襄公幽会,证明了文姜与齐襄公之间有奸情。

【译文】

二年冬季,鲁桓公的夫人姜氏和齐襄公在禚地幽会。《春秋》记载这件事,证明了文姜与齐襄公之间有奸情。

三年经

【原文】

三年春,王正月,溺[1]会齐师伐卫。

夏四月,葬宋庄公。

五月,葬桓王。

秋,纪季[2]以酅入于齐。

冬,公次于滑。

【注释】

[1]溺:鲁国的大夫。

[2]纪季:纪侯的弟弟。史例,诸侯的弟弟都以仲、叔、季称之。

【译文】

三年春季,周历正月,鲁国大夫溺会同齐国军队讨伐卫国。

夏季四月,安葬宋庄公。

五月,安葬桓王。

秋季,纪侯的弟弟纪季把酅地并入齐国。

冬季,鲁庄公把军队驻扎在滑地多夜。

三年传

【原文】

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1]也。

夏五月,葬桓王,缓也[2]。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注释】

[1]疾之:因为溺没有请命就私自行动,就去掉他的氏,来表示嫌恶。

[2]缓也:桓王在鲁桓公十五年三月去世,到此时才安葬,所以说葬得迟缓。

【译文】

三年春季,鲁国大夫溺会同齐国的军队讨伐卫国,因为他专命,《春秋》记载时不称他的姓氏,来表示嫌恶。

夏季五月,安葬周桓王,安葬得太迟缓了。

秋季,纪侯的弟弟纪季把酅地并入齐国,纪国从此开始分裂。

冬季,鲁庄公把军队驻扎在滑地多夜,即将会见郑伯,这是要谋划纪国之事的缘故。郑伯以困难为由推辞了。

凡是军队驻扎在一个地方,住宿一夜称为“舍”,住宿两夜称为“信”,超过两夜称为“次”。

四年经

【原文】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1]齐侯于祝丘。

三月,纪伯姬卒。

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纪侯大去其国[2]。

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秋七月。

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注释】

[1]享:诸侯之间设享十分常见,而《春秋》中记载宴享只见于此处,足见夫人宴享齐襄公非常不合于礼。

[2]大去其国:离开国都后不再返回。

【译文】

四年春季,周历二月,夫人姜氏在祝丘设宴款待齐襄公。

三月,纪伯姬去世。

夏季,齐侯、陈侯、郑伯相聚在垂地。

纪侯离开国都,不再返回。

六月乙丑日,齐侯为纪伯姬举办葬礼。

秋季七月。

冬季,鲁庄公与齐人在禚地狩猎。

四年传

【原文】

四年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1],授师孑焉,以伐随。将齐[2],入告夫人邓曼曰:“余心荡[3]。”邓曼叹曰:“王禄尽矣。盈而荡,天之道也。先君其知之矣,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王遂行,卒于樠木[4]之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随人惧,行成[5]。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且请为会于汉汭,而还。济汉而后发丧。

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

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

【注释】

[1]荆尸:楚国陈列军队的方式。

[2]齐:同“斋”,斋戒。

[3]荡:动摇不安。

[4]樠木:古书上说的一种树,形同松木。

[5]行成:商议求和。

【译文】

四年春季,周历三月,楚武王运用新的阵形“荆尸”陈列军阵,把戟颁发给士兵,准备攻打随国。即将斋戒时,入宫对夫人邓曼说:“我的心神动摇不安。”邓曼叹气说:“大王的寿命就要竭尽了。盈满就会动摇,这是自然的道理。楚国的先君大概已经知道了,所以在准备作战,即将发布征伐命令时使大王的心动摇。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大王死于途中,这将是国家的福祉。”楚武王于是出发了,死在樠树之下。令尹斗祁和莫敖屈重修了一条新的道路,架桥梁渡过溠水,率领军队逼近随国。随国人恐惧,商议求和。莫敖就以楚武王的命令进入随国的国都,与随侯订立盟约,并且请随侯在汉汭会盟,这才率领军队返回。等到渡过汉水之后才发布楚武王的死讯,办理丧事。

纪侯不能委屈自己事奉齐国,就把齐国交给弟弟纪季。

夏季,纪侯离开国都,表示不再返回,躲避齐国给予纪国的压迫。

五年经

【原文】

五年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秋,郳[1]犁来[2]来朝。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注释】

[1]郳:国名。鲁国的附庸国。

[2]犁来:郳国国君的名字。

【译文】

五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夫人姜氏前往齐军。

秋季,郳国国君犁来前来朝见。

冬季,鲁庄公会同齐人、宋人、陈人、蔡人攻打卫国。

五年传

【原文】

五年秋,郳犁来来朝,名[1],未王命也。

冬,伐卫,纳惠公也。

【注释】

[1]名:只把他的名字写在竹简上。

【译文】

五年秋季,郳犁来鲁国朝见,因为他没有周王授予的爵命,所以只写他的名字。

冬季,鲁庄公会同齐人、宋人、陈人、蔡人攻打卫国,是为了护送卫惠公回国。

六年经

【原文】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1]子突救卫。

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秋,公至自伐卫。

螟。

冬,齐人来归卫俘。

【注释】

[1]王人:周王室的使臣。

【译文】

六年春季,周历正月,王室的使臣子突率军救援卫国。

夏季六月,卫惠公朔进入卫国国都。

秋季,鲁庄公从自地攻打卫国。

发生虫灾。

冬季,齐国人前来归还卫国的俘虏。

六年传

【原文】

六年春,王人救卫。

夏,卫侯入,放[1]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洩、右公子职,乃即位。

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于本末而后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谋。知本之不枝,弗强。《诗》云:“本枝百世。”

冬,齐人来归卫宝[2],文姜请之也。

楚文王伐申,过邓。邓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子,邓侯弗许。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3]。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人将不食吾余。”对曰:“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血食,而君焉取余?”弗从。还年,楚子伐邓。十六年,楚复伐邓,灭之。

【注释】

[1]放:赦免死刑,驱逐到遥远的国家称为“放”。

[2]卫宝:经作“卫俘”。《穀梁》、《公羊》两传都作“卫宝”。

[3]噬齐:自啮肚脐。由于人不能咬到自己肚脐,比喻后悔不及。齐,通“脐”。

【译文】

六年春季,王人子突率领军队救援卫国。

夏季,卫侯进入国都,把公子黔牟放逐到成周,把宁跪放逐到秦国,杀死左公子洩和右公子职,然后即位。

君子认为左右二公子立黔牟为国君是有欠考虑的。能够巩固地位的人,一定要事先考虑好根本和枝末,然后顺着形势做出适当的处理。不知道他的根本,就立他,就是不懂得谋略。知道他的根本无法支撑他的枝末,就不强大。《诗经》说:“本枝繁盛,繁荣百世。”

冬季,齐国人送来伐卫的珍宝,这是文姜的请求。

楚文王讨伐申国,经过邓国。邓祁侯说:“他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在邓国停顿,设宴招待他。骓甥、聃甥、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死楚文王,邓祁侯没有同意。三位外甥就说:“灭亡邓国的,一定是此人。如果不趁早图谋他,日后您一定后悔莫及。请及时图谋他!图谋他,此时正是时候。”邓侯说:“我如果这样做,旁人将不再吃我所剩余的肉食。”三位外甥说:“如果不听我的话,就连社神和谷神都将得不到祭祀,您将如何得到祭祀剩余的肉食呢?”邓侯仍然不听。等到楚文王攻打申国后回国的这一年,就攻打邓国。鲁庄公十六年,楚国再次攻打邓国,终于把邓国消灭。

七年经

【原文】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秋,大水。无麦苗。

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穀[1]。

【注释】

[1]穀:齐地,姬姓,后为齐国所灭。

【译文】

七年春季,夫人姜氏在防地与齐侯相会。

夏季四月辛卯日夜明,不能看见星宿。半夜的时候,星星陨落如雨。

秋季,发生大水灾。麦苗不能生长。

冬季,夫人姜氏在穀地与齐侯相会。

七年传

【原文】

七年春,文姜会齐侯于防,齐志也。

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秋,无麦苗,不害嘉谷也。

【译文】

七年春季,文姜在防地与齐侯相会,是出于齐侯的意志。

夏季,不能看到星宿,是因为天不够黑的缘故。星星像雨一样陨落,与雨一起落下。

秋季,因为水灾,麦苗没有收获,还可以种黍稷,并不妨害嘉谷的收获。

八年经

【原文】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

甲午,治兵。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

秋,师还。

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1]。

【注释】

[1]诸儿:齐襄公的名。

【译文】

八年春季,周历正月,鲁国的军队驻扎在郎地,来等候陈国人、蔡国人。

甲午日,练习军队的号令。

夏季,鲁国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包围郕国。郕国向齐国军队投降。

秋季,军队返回。

冬季十一月癸未日,齐国人无知杀死国君诸儿。

八年传

【原文】

八年春,治兵于庙,礼也。

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仲庆父请伐齐师。公曰:“不可!我实不德,齐师何罪?罪我之由。《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

秋,师还。君子是以善鲁庄公。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1]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2],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孙无知,有宠于僖公,衣服礼秩如適[3],襄公绌之。二人因之以作乱。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间公。曰:“捷,吾以女[4]为夫人。”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队[5]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于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来奔。

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

【注释】

[1]瓜时:瓜成熟的时候。

[2]期戍:戍守满一年。

[3]適:同“嫡”。

[4]女:同“汝”,你。

[5]队:同“坠”,坠落。

【译文】

八年春季,庄公在太庙前训练军队,这是合乎礼制的。

夏季,鲁国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包围郕国,郕国向齐军投降。鲁国的仲庆父请求攻打齐军。鲁庄公说:“不能这样!我实在没有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夏书》说:‘皋陶努力树立德行,具备了德行,别人自然降服。’我们还是姑且培养德行,等待别人降服的时机。”

秋季,鲁军回国。君子由此而赞美鲁庄公。

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他们是瓜熟时节去的。齐襄公当时说:“到明年瓜熟的时候派人去替换你们。”防守了一年,齐襄公的命令还不见传来。他们请求派人来代替,也未获得批准。所以连称、管至父两人就策划叛乱。

齐僖公的同母兄弟叫夷仲年,生下公孙无知,很得僖公的宠爱,服饰礼仪的等级都如同嫡子。齐襄公即位后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于是连称、管至父二人便利用公孙无知的不满,依靠着他发动叛乱。连称有个堂妹,在齐襄公的后宫,没有得到宠幸,就让她去刺探襄公的情况。公孙无知告诉她说:“事情成功,我就立你为君夫人。”

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在姑棼巡视,并顺便在贝丘打猎。看见一头大野猪,侍从说:“这是公子彭生。”襄公很生气说:“彭生岂敢来见我!”便用箭射它。野猪竟像人一样地站起来号叫。齐襄公感到害怕,从车上摔了下来,伤了脚,丢了鞋。回去以后,向徒人费要鞋。费找不到鞋子,齐襄公就鞭打他,打得流血。费从宫中出来,在宫门口遇上叛贼,叛贼把他劫持并捆了起来。费说:“我刚才被鞭打,怎么会抵抗你们!”解开衣服,让他们看背伤,叛贼相信了他的话。费请求先进宫去,进宫后把齐襄公隐藏了起来,接着便出宫和叛贼搏斗,战死在宫门里。石之纷如死在台阶下。叛贼冲进宫中,在床上杀了襄公的替身孟阳,说:“不是国君,相貌不像。”他们发现齐襄公的脚露在门板下面,就把他杀了。拥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起初,齐襄公当上国君之后,行动没有准则。鲍叔牙说:“国君的行动如不合常理,百姓自然轻慢放纵,祸乱必将发生!”便护卫公子小白逃到莒国。不久祸乱发生,管夷吾、召忽二人便护卫公子纠来到鲁国。

起初,公孙无知对待大夫雍廪十分暴虐。

九年经

【原文】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公及齐大夫盟于蔇。

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

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冬,浚洙。

【译文】

九年春季,齐国人诛杀公孙无知。

庄公与齐国的大夫在蔇地会盟。

夏季,庄公讨伐齐国,护送公子纠回国。齐公子小白进入齐国。

秋季七月丁酉日,安葬齐襄公。

八月庚申日,鲁国军队与齐国军队在干时交战,我国的军队被打败。

九月,齐国人带走公子纠,把他杀了。

冬季,疏浚洙水。

九年传

【原文】

九年春,雍廪杀无知。

公及齐大夫盟于蔇,齐无君也。

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

秋,师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1],传乘而归。秦子、梁子[2]以公旗辟[3]于下道,是以皆止。

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4]之。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乃堂阜而税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注释】

[1]戎路:作战的兵车。

[2]秦子、梁子:秦子是庄公的车夫,梁子是庄公的戎右。

[3]辟:同“避”。

[4]讨:诛杀。

【译文】

九年春季,雍廪杀死公孙无知。

鲁庄公和齐国的大夫在蔇地会盟,这是因为当时齐国没有国君。

夏季,庄公讨伐齐国,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齐桓公从莒国抢先回到齐国。

秋季,我军和齐军在干时交战,我军大败。庄公舍弃他的战车,就乘坐别的车回国。庄公的车夫秦子、戎右梁子拿着庄公的旗帜躲在下道上诱骗齐军,都被齐军抓获。

鲍叔率领军队来鲁国说:“公子纠是我国君的亲人,请您代表齐国诛杀他。管仲、召忽,是我国君的仇人,请把他们交给我国,我国才甘心。”于是就在生窦把公子纠杀死,召忽也自杀了。管仲请求把自己囚禁起来押回齐国,鲍叔接受了他的请求,到了齐国的堂阜就把他释放了。回国后,鲍叔报告齐桓公说:“管仲治国的才能比高傒强,可以让他辅佐您。”齐桓公同意了。

十年经

【原文】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公败宋师于乘丘。

秋,九月,荆[1]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注释】

[1]荆:荆是楚国的本号,鲁庄公时期,经都称荆,到僖公元年开始称楚。

【译文】

十年春季,周历正月,庄公在长勺打败齐国军队。

二月,庄公侵犯宋国。

三月,宋国人迁移到宿地。

夏季六月,齐国军队、宋国军队驻扎在郎地。

庄公在乘丘打败宋国军队。

秋季九月,楚国在莘打败蔡国军队,俘虏了蔡侯献舞回国。

十年传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1]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2],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3],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皋比[4]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

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息妫将归,过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5]。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

【注释】

[1]肉食者:大夫以上之人每日必吃肉,用肉食者比喻位高者。

[2]徧:同“遍”。

[3]孚:借为“覆”,覆盖、遍及的意思。

[4]皋比:虎皮。

[5]弗宾:不以宾客的礼节接待,有轻佻之举。

【译文】

十年春季,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人说:“那些在高位的人在那里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其间!”曹刿说:“在高位的人鄙陋不通,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来作战?”庄公说:“暖衣饱食,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所有人,百姓不会全体服从。”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如实相告。”曹刿回答说:“这种小诚信不能遍及,神明不会降福。”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完全洞察,但必定以情理来推断。”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信爱民的表现,可以凭借这个一战。双方交战,请让我跟着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兵车,与齐军在长勺展开战斗。庄公准备击鼓,曹刿说:“还不行。”齐人敲过三次战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庄公准备追上去,曹刿说:“还不行。”下车仔细观察齐军的车辙,然后登上车前横板远望,说:“行了。”就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全凭勇气。第一通鼓振奋勇气,第二通鼓勇气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他们的勇气没有了,而我们的勇气刚刚振奋,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难以捉摸,恐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已经倒下,所以才追击他们。”

夏季六月,齐国军队和宋国军队驻扎在郎地。公子偃说:“宋军的军容不整齐,可以打败他。宋军败了,齐军一定回国,请您攻击宋军。”庄公不同意。公子偃从雩门私自出击,把马蒙上老虎皮先攻宋军。庄公领兵跟着进击,在乘丘把宋军打得大败。齐军也就回国了。

蔡哀侯在陈国娶妻,息侯也在陈国娶妻。息妫出嫁时路过蔡国。蔡侯说:“她是我的小姨。”把她留下来见面,很不礼敬。息侯听到这件事,很生气,派人对楚文王说:“你来攻打我国,我向蔡国求援,您就趁机攻打它。”楚文王同意了。秋季九月,楚国在莘地打败蔡军,俘虏了蔡侯献舞回国。

齐侯逃亡在外时,经过谭国,谭国不加礼遇。等到他回国,诸侯都去祝贺,谭国又没有去。冬季,齐军消灭了谭国,因为谭国无礼。谭子逃亡到莒国,这是因为两国是同盟国家。

十一年经

【原文】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秋,宋大水。

冬,王姬归于齐。

【译文】

十一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五月戊寅日,庄公在鄑地打败宋国军队。

秋季,宋国发生大水。

冬季,王姬嫁到齐国。

十一年传

【原文】

十一年夏,宋为乘丘之役故,侵我。公御之,宋师未陈而薄之,败诸鄑。

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1],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秋,宋大水。公使吊[2]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3],若之何不吊?”对曰:“孤[4]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5]。”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6]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注释】

[1]得儁:得儁者,战胜其师,获得其军中雄俊将士。儁,同“俊”。

[2]吊:吊慰,以吊礼哀悼灾祸。

[3]粢盛:供祭祀用的黍稷,这里实指百谷。

[4]孤:诸侯与民言一般自称“寡人”,遇凶灾改称“孤”。

[5]拜命之辱:敬语。相当于后世的“承蒙关注,实在不敢当”。

[6]悖:同“勃”,兴起蓬勃的样子。

【译文】

十一年夏季,宋国因为乘丘之役的缘故,侵犯鲁国。庄公率领军队抵御,宋国军队没有陈列好阵势就开始逼近,鲁国军队在鄑地把他们大败。

凡是兵戎相见,敌方还没有陈列好阵势就把他们打败,称为“打败某师”;敌我双方都陈列好阵势,称为“交战”;把敌方打得完全崩溃,称为“败绩”;战胜并获得敌方军中的雄俊将士,称为“克”;战胜并使敌军全部覆灭,称为“取某师”;周王的军队战败,称为“王师败绩于某”。

秋季,宋国发生大水灾。庄公派人去吊慰,说:“上天降下大雨,不利于于百谷,怎能不加以吊慰呢?”宋侯回答说:“我实在不敬重上天,上天因此降下灾祸,又令你忧劳,派人前来吊慰,实在不敢当。”臧文仲说:“宋国将要兴盛起来啊!禹和汤把罪归于自己,他们的兴起多么蓬勃!桀和纣把罪过归于别人,他们的灭亡多么迅速!国家有了凶灾,国君自称为孤,是合于礼的。语言有所戒惧,自称合于礼节,他或许可以兴盛啊!”不久听说这是宋庄公的儿子公子御说的话。臧孙达就说:“他适合当国君,有体恤百姓的心意。”

【原文】

冬,齐侯来逆[1]共姬。

乘丘之役,公之金仆姑[2]射南宫长万,公右歂孙生搏[3]之。宋人请之,宋公靳[4]之,曰:“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病之。

【注释】

[1]逆:迎娶。

[2]金仆姑:箭名。

[3]搏:生擒。

[4]靳:奚落使其忏愧。

【译文】

冬季,齐侯来鲁国迎娶共姬。

在乘丘之役中,庄公用金仆姑射杀南宫长万,庄公的戎右歂生把他生擒回来。宋国人请求把他放回去,宋闵公奚落他,使他感到惭愧,说:“我从前敬重你,如今你是鲁国的囚犯,我不再敬重你了。”南宫长万却不认为是戏言,视为真正的耻辱。

十二年经

【原文】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万[1]弑其君捷[2]及其大夫仇牧。

十月,宋万出奔陈。

【注释】

[1]宋万:即南宫长万。

[2]捷:宋闵公的名字。

【译文】

十二年春季,周历三月,嫁给纪侯的叔姬回到酅地。

夏季四月。

秋季八月甲午日,宋万弑杀他的国君捷与宋国的大夫仇牧。

十月,宋万逃奔陈国。

十二年传

【原文】

十二年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遇仇牧于门,批[1]而杀之。遇大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立子游。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南宫牛[2]、猛获帅师围亳。

冬十月,萧叔大心[3]及戴、武、宣、穆、庄之族以曹师伐之。杀南宫牛于师,杀子游于宋,立桓公。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

【注释】

[1]批:用手击打。

[2]南宫牛:南宫长万的儿子。

[3]萧叔大心:萧邑大夫。叔,是他的排行。大心,是他的名字。

【译文】

十二年秋季,宋万在蒙泽弑杀宋闵公。在城门遇到大夫仇牧,用手击打他,把他杀死。在东宫之西遇到太宰华督,又把他杀了。立子游为国君。其他几位公子逃奔到萧地。公子御说逃奔到亳地。南宫牛、猛获率领军队围攻亳地。

冬季十月,萧地的大夫大心以及宋国戴公、武公、宣公、穆公、庄公的族人借曹国的军队讨伐南宫长万他们。在军队阵前把南宫牛杀死,在宋国国都把子游杀死,立桓公为国君。孟获逃奔到卫国。南宫万逃奔到陈国,南宫万用乘车载着他的母亲,一天就赶到陈国。

【原文】

宋人请猛获于卫,卫人欲勿与,石祁子曰:“不可。天下之恶一也,恶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补?得一夫而失一国,与恶而弃好,非谋也。”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1]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2]之。

【注释】

[1]犀革:犀牛皮。

[2]醢:剁成肉酱。

【译文】

宋国人向卫国索要孟获,卫国人不想交出,大夫石祁子说:“不可以不交出去。天下人所厌恶的是一样的,这个人既然为宋人所厌恶,却要求我国保护,我们保护他有什么补益呢?保全了一个人而失去了一个国家,同恶人来往而弃绝一个国家的友好,不是好计谋。”卫国人于是把孟获送回宋国。宋国人又向陈国索要南宫万,进行贿赂。陈国人派女人陪南宫万饮酒,然后用犀牛皮把他包裹起来。等到到达宋国时,他的手和脚都露出来了。宋国人把孟获和南宫万都剁成了肉酱。

十三年经

【原文】

十有三年春,齐侯[1]、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2]。

夏六月,齐人灭遂[3]。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4]。

【注释】

[1]齐侯:齐桓公。

[2]北杏:齐地,在今山东省东阿县。

[3]遂:国名,嬀姓,在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

[4]柯:齐地,在今山东省阳穀县东北。

【译文】

十三年春季,齐侯与宋国人、陈国人、蔡国人、邾国人在北杏会盟。

夏季六月,齐国人消灭遂国。

秋季七月。

冬季,庄公与齐侯在柯地会盟。

十三年传

【原文】

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

夏,齐人灭遂而戍之。

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

宋人背北杏之会。

【译文】

十三年春季,齐侯与宋国人、陈国人、蔡国人、邾国人在北杏会盟,目的是平定宋国的内乱。遂国没有人到来。

夏季,齐国人消灭了遂国,并且派军队去戍守。

冬季,庄公与齐侯在柯地会盟,鲁国才开始与齐国建立和平关系。

宋国人违背北杏盟会的约定。

十四年经

【原文】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

夏,单伯[1]会伐宋。

秋七月,荆入蔡。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2]、卫侯[3]、郑伯[4]于鄄[5]。

【注释】

[1]单伯:周大夫。

[2]宋公:宋桓公。

[3]卫侯:卫惠公。

[4]郑伯:郑厉公。

[5]鄄:卫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北。

【译文】

十四年春季,齐国人、陈国人、曹国人共同讨伐宋国。

夏季,单伯会同齐国、陈国、曹国讨伐宋国。

秋季七月,楚国攻入蔡国。

冬季,单伯与齐侯、宋公、卫侯、郑伯在鄄地会盟。

十四年传

【原文】

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1]于宋而还。

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我,吾请纳君。”与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2]及其二子而纳厉公。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公闻之,问于申繻曰:“犹有妖乎?”对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3]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厉公入,遂杀傅瑕。使谓原繁曰:“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对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4]。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臣无二心,天之制也。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贰乎?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臣闻命矣。”乃缢而死。

【注释】

[1]取成:使宋国取得和平。

[2]郑子:庄公的儿子子仪。

[3]衅:间隙,裂缝。这里指人有毛病、缺点。

[4]宗祏: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

【译文】

十四年春季,诸侯讨伐宋国,齐国向周王请求军队。夏季,单伯率领军队与诸侯会合,使宋国取得和平后返回。

郑厉公从栎地入侵郑国都城,到了大陵,俘获了郑国大夫傅瑕。傅瑕说:“如果你舍我不杀,我就帮助你回国做国君。”郑厉公同他订立盟约后赦免了他。六月甲子日,傅瑕杀死子仪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接纳郑厉公回国。

起初,郑国南门中间一条城里的蛇与城外的蛇相斗,城里的蛇被咬死。六年之后,郑厉公回国。庄公听闻了这件事,问申繻道:“厉公复位的事与妖孽有关吗?”申繻回答说:“一个人有所畏惧,他的气息所发出的火焰就会引起妖孽,所以妖孽是由人兴起的。人如果没有毛病,妖孽不会自己发生。人离弃了常道,妖孽就会兴起,所以有妖孽存在。”郑厉公进入国都后,就杀死傅瑕。又派人对原繁说:“傅瑕对国君怀有二心,周朝规定了对这样的奸臣的刑罚,如今傅瑕已经得到惩处。帮助我回国而不怀有二心的人,我都允许他们担任上大夫的职位,我愿意同你一起商量。而且从前我离开国都在外,伯父没有告诉我国都的情况;回国以后,你又不亲附我,我对此感到不快。”原繁回答说:“你的先君桓公命令我家世代守护宗庙的石室,国家有君主而自己的心却向着外边,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外心吗?如果主持国家,国内的百姓,有哪一个不是他的臣子呢?臣子不应该有二心,这是上天所确立的制度。子仪处于国君的位置已经十四年了,现在策划召你回国的人,难道不是怀有二心吗?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个,如果他们都用官爵贿赂来劝说别人反叛而又可能取得成功,君王又该怎么办呢?我接受您的命令。”原繁说完就自缢而死。

【原文】

蔡哀侯为莘故,绳[1]息妫,以语楚子。楚子如息,以食入享[2],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

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3],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冬,会于鄄,宋服故也。

【注释】

[1]绳:赞誉,夸奖。

[2]以食入享:设享礼款待。

[3]乡迩:接近。乡,通“向”。

【译文】

蔡哀侯因为莘之役战败被俘的缘故,就在楚文王的面前称赞息妫貌美。楚文王到了息国,设享礼款待息侯,并趁机灭了息国,把息妫带回楚国,息妫在楚国生下堵敖和成王,却从不开口说一句话。楚文王向她询问原因,她回答说:“我一个妇人,却嫁给了两个丈夫,纵然不能赴死明志,又能说什么呢?”楚文王因为听了蔡哀侯的话灭了息国,为了取悦息妫,就讨伐蔡国。秋季七月,楚国攻入蔡国。

君子说:“《商书》所说的‘罪恶之事蔓延时,就像原野上燃起了大火,不可以向它靠近’,说的正是像蔡哀侯这样的人啊!”

冬季,单伯与齐侯、宋公、卫侯、郑伯在鄄地会盟,正是宋国顺服的缘故。

息夫人

息夫人是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后被楚文王强娶。

十五年经

【原文】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

夏,夫人姜氏[1]如齐。

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郑人侵宋。

冬十月。

【注释】

[1]夫人姜氏:齐僖公的女儿文姜。

【译文】

十五年春季,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地会盟。

夏季,夫人姜氏回齐国。

秋季,宋国人、齐国人、邾国人讨伐郳国。郑国侵犯宋国。

冬季十月。

十五年传

【原文】

十五年春,复会焉[1],齐始霸也。

秋,诸侯为宋伐郳。郑人间之而侵宋。

【注释】

[1]复会焉:齐、宋、陈、卫、郑在庄公十四年在鄄地会盟,今年又在该地会盟,所以称“复”。

【译文】

十五年春季,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再次在鄄地会盟,齐国开始称霸。

秋季,诸侯为了宋国攻打郳国。郑国人趁间隙侵犯宋国。

十六年经

【原文】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秋,荆伐郑。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1]、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邾子克[2]卒。

【注释】

[1]许男:许穆公。

[2]邾子克:即邾仪父,名克。

【译文】

十六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宋国人、齐国人、卫国人讨伐郑国。

秋季,楚国讨伐郑国。

冬季十二月,鲁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滑伯、滕子在幽地结成同盟。

邾仪父去世。

十六年传

【原文】

十六年夏,诸侯伐郑,宋故也。

郑伯自栎入[1],缓告于楚。秋,楚伐郑,及栎,为不礼故也。

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2]者。九月,杀公子阏[3],刖[4]强鉏。公父定叔[5]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使以十月入,曰:“良月[6]也,就盈数[7]焉。”

君子谓:“强鉏不能卫其足。”

【注释】

[1]郑伯自栎入:指庄公十四年郑厉公从栎地进入郑国都城一事。

[2]雍纠之乱:事见鲁桓公十五年。

[3]公子阏:或当作“公孙阏”,与下文中的强鉏都是祭仲的党羽。

[4]刖:断足的酷刑。

[5]公父定叔:共叔段的孙子。定为谥号。

[6]良月:古代以奇数之月为忌,以偶数之月为良。

[7]盈数:满数,以十为满,所以称十月为良月。

【译文】

十六年夏季,诸侯讨伐郑国,是因为郑国侵犯宋国的缘故。

郑厉公从栎地回到郑国国都,过了很长时间才通知楚国。秋季,楚国讨伐郑国,一直打到栎地,因为郑国不按礼行事的缘故。

郑厉公又追究参与雍纠之乱的人,九月,诛杀公子阏,把强鉏的脚砍断了。公父定叔逃到卫国。三年以后,郑厉公又让公父定叔返回郑国,说:“不能让共叔在郑国无后。”郑厉公让公父定叔在十月回国,说:“十月是个好月份,是一个满数。”

君子说:“强鉏连自己的脚都保不住。”

【原文】

冬,同盟于幽,郑成[1]也。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2]以一军[3]为晋侯。

初,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4]。蔿国请而免之。既而弗报。故子国[5]作乱,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周公忌父[6]出奔虢。惠王立而复之。

【注释】

[1]成:要求和平。

[2]曲沃伯:曲沃武公、晋武公。完全吞并晋国后,僖王授命他为晋侯。

[3]一军:周制,有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4]夷诡诸:周大夫。

[5]子国:即蔿国。

[6]周公忌父:周王的卿士。

【译文】

冬季,鲁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滑伯、滕子在幽地结成同盟,是因为郑国请求和平。

周僖王派虢公授命曲沃伯设立一军,成为晋国国君。

起初,晋武公讨伐夷地,逮捕周大夫夷诡诸。蔿国替他求情,因此赦免了他。而夷诡诸后来却不回报蔿国的恩情。所以蔿国因此作乱,对晋国人说:“为我去讨伐夷地并夺取他的土地。”于是借晋国的军队去讨伐夷地,杀死夷诡诸。周公忌父为了躲避战乱逃到虢国。后来周惠王即位之后才让他回国复位。

十七年经

【原文】

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

夏,齐人歼于遂。

秋,郑詹[1]自齐逃来。

冬,多麋[2]。

【注释】

[1]郑詹:郑国大夫叔詹,是当时郑国的执政大臣。

[2]麋:麋鹿。麋鹿多则有害庄稼,所以作为灾害现象记载。

【译文】

十七年春季,齐国人逮捕郑国大夫郑詹。

夏季,齐国人把遂国人全部杀光。

秋季,郑詹从齐国逃到鲁国。

冬季,因为麋鹿很多而造成灾害。

十七年传

【原文】

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郑不朝[1]也。

夏,遂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飨[2]齐戍,醉而杀之,齐人歼焉。

【注释】

[1]不朝:指不到齐国朝见。

[2]飨:以酒食宴飨。

【译文】

十七年春季,齐国人抓住郑詹,是因为郑国不到齐国朝见的缘故。

夏季,遂国的因氏、颌氏、工娄氏、须遂氏用就食款待齐国的戍守士兵,把他们灌醉后杀死,齐国人就把遂国人全部杀光了。

十八年经

【原文】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夏,公追戎于济西。

秋,有■(或虫)[1]。

冬十月。

【注释】

[1]■(或虫):吃稻叶的害虫。

【译文】

十八年春季,周历三月,出现日食。

夏季,庄公在济水之西追击戎人。

秋季,发现■(或虫)虫。

冬季十月。

十八年传

【原文】

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1],命之宥,皆赐玉五瑴[2],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3]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

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4]也。

秋,有■(或虫),为灾也。

初,楚武王克权[5],使斗缗[6]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7],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8],阎敖游涌[9]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

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注释】

[1]醴:甜酒。

[2]瑴:双玉称“瑴”。

[3]原庄公:周卿士。

[4]讳之:因为戎袭击鲁国,而鲁国不知,所以讳言其来。

[5]权:国名,子姓,商武丁的后裔,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东南。

[6]斗缗:楚大夫。

[7]那处:楚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

[8]门于楚:攻打楚国的城门。

[9]涌:水名,在湖北省监利县南。

【译文】

十八年春季,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用甜酒设享礼招待他们,并命令他们回敬自己,都赏赐他们玉五对、马三匹,这是不合于礼的。周王策命诸侯,名称、地位各不相同,礼节也应有所差异,不能随意将礼节违例给人。

虢公、晋侯、郑厉公派遣原庄公去陈国迎接王后陈妫。陈妫嫁到京师,就是惠王后。

夏季,庄公在济水之西追击戎人。不记载戎人来袭,是由于戎人来袭而鲁国不知,因此有所避讳。

秋季,发现■(或虫)虫,之所以记载,是因为造成了灾害。

起初,楚武王征服了权国,派大夫斗缗去权地做县尹,治理权地,斗缗却占领权地,背叛楚国,楚国就包围权地,把斗缗杀了,将权地的百姓迁移到那处,并派阎敖去做县尹,治理那处。等到楚文王即位,与巴国人一起攻打申国,楚国军队却惊扰了巴国军队,巴国人背叛楚国,攻打那处,占领了那处,于是攻打楚国的都门,阎敖从涌水游泳逃逸。楚文王杀死阎敖,阎敖的族人就起来作乱。

冬季,巴国人趁这个机会攻打楚国。

十九年经

【原文】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结[1]媵[2]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夫人姜氏如莒。

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3]。

【注释】

[1]公子结:鲁国大夫。

[2]媵:陪嫁。诸侯娶于一国,二国以庶女陪嫁称为“媵”。

[3]西鄙:西方的边境。

【译文】

十九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四月。

秋季,公子结护送给陈国女子做陪嫁的鲁国女子到了鄄地,于是与齐桓公、宋桓公结盟。夫人姜氏前往莒国。

冬季,齐国人、宋国人、陈国人攻打鲁国西边边境。

十九年传

【原文】

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败于津。还,鬻拳[1]弗纳。遂伐黄[2],败黄师于碏陵[3]。还,及湫[4],有疾。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诸夕室[5],亦自杀也,而葬于绖皇[6]。

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鬻拳曰:“吾惧君以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楚人以为大阍[7],谓之大伯,使其后掌之。君子曰:“鬻拳可谓爱君矣,谏以自纳于刑,刑犹不忘纳君于善。”

【注释】

[1]鬻拳:楚国当时把守城门的人。

[2]黄:国名,赢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3]碏陵:黄国地名。

[4]湫:楚国地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北。

[5]夕室:杜注以为地名;后人补注认为楚国君主冢墓所在地称“夕室”。

[6]绖皇:一说,殿前之庭。一说,墓门内庭中的通道道。

[7]阍:守门的官吏。

【译文】

十九年春季,楚文王率领军队抵御,在津地被打得大败。楚文王率领军队回国,鬻拳不肯打开城门接纳他。楚文王就率领军队攻打黄国,在碏陵打败黄国军队。班师回国,走到湫地时,生病了。夏季六月庚申日,楚文王去世,鬻拳把他安葬在夕室,然后自杀了,人们把他葬在楚文王地宫的前庭绖。

起初,鬻拳坚决劝谏阻止楚文王,楚文王不听,鬻拳只好拿着兵器威胁他,楚文王畏惧,只好听从。鬻拳说:“我手持兵器威胁君王,没有比这更大的罪恶了。”于是自己砍断双脚。楚国人让他担任大阍,称呼他为太伯,并让他的后人世代掌管此职。君子说:“鬻拳可以称得上敬爱君王了,因为谏阻君王,就自己砍断双脚,受了刑罚仍然不忘促使君王走上正路。”

【原文】

初,王姚[1]嬖于庄王,生子颓。子颓有宠,蔿国为之师。及惠王即位,取蔿国之圃[2]以为囿[3],边伯[4]之宫近于王宫,王取之。王夺子禽祝跪[5]与詹父田,而收膳夫[6]之秩。故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乱,因苏氏[7]。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苏子奉子颓以奔卫。卫师、燕师伐周。冬,立子颓。

【注释】

[1]王姚:庄王的妾,姚姓。王的妻妾通常以王字与其母家姓连称。

[2]圃:种蔬菜、瓜果的园子。

[3]囿:蓄养禽兽的园子。囿比圃大。

[4]边伯:周大夫。

[5]子禽祝跪:周大夫。

[6]膳夫:管理饮食的官吏。

[7]苏氏:苏忿生家人。隐公十一年,周桓王夺取苏忿生十二邑之田给郑国,苏氏因此不满。

【译文】

起初,周庄王的妾姚氏受到周庄王的宠爱,生下子颓。子颓受到宠爱,派蔿国做子颓的老师。等到周惠王即位,夺取蔿国的菜园子,做自己蓄养禽兽的地方,边伯的房子靠近王宫,周惠王就把边伯的房子夺了过来。周惠王还夺取子禽祝跪与詹父的田地,收回膳夫石速的俸禄。所以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发动叛乱,依靠苏氏。秋季,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位大夫事奉子颓攻打周惠王,没有取胜,逃奔到温地。苏子事奉子颓逃到卫国。卫国的军队和燕国的军队攻打周朝。冬季,立子颓为君王。

二十年经

【原文】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夏,齐大灾[1]。

秋七月。

冬,齐人伐戎。

【注释】

[1]大灾:大火。《春秋》中的“灾”,都指火灾。

【译文】

二十年春季,周历二月,夫人姜氏去莒国。

夏季,齐国发生大火灾。

秋季七月。

冬季,齐国人攻打戎人。

二十年传

【原文】

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1]。执燕仲父[2]。夏,郑伯遂以王归,王处于栎。秋,王及郑伯入于邬[3],遂入成周,取其宝器而还。

冬,王子颓享五大夫,乐及徧舞[4]。郑伯闻之,见虢叔,曰:“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5]行戮,君为之不举[6],而况敢乐祸乎!奸[7]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虢公曰:“寡人之愿也。”

【注释】

[1]不克:不能。这里指调停不果。

[2]燕仲父:南燕君主。

[3]邬:郑地。据隐公十一年传,邬为周王所夺取的郑邑。

[4]乐及徧舞:舞六代之乐。六代之乐指黄帝之《云门》、《大卷》,尧之《大咸》,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周武王之《大武》。

[5]司寇:掌管司法和纠察的官吏。

[6]不举:贬损膳食,撤除音乐。举,盛馔,以乐助食。

[7]奸:同“干”,犯。

【译文】

二十年春季,郑厉公调和周王室内部的争斗,没有成功。抓住燕仲父。夏季,郑厉公就带着周惠王回国,让周惠王住在栎地。秋季,周惠王与郑厉公到了邬地,于是直接进入成周,取得了成周的宝器之后返回。

冬季,王子颓设享礼款待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位大夫,把六代之乐全部舞蹈了一遍。郑厉公听说了这件事,去见虢叔,对他说:“我听说,悲哀和快乐不合于适当的时候,灾殃、祸害一定降临。如今王子颓欣赏歌舞不知疲倦,把祸患视为快乐。司寇执行刑罚杀人,国君为此要贬损膳食,撤除音乐,何况竟敢以祸患为快乐呢!篡夺王位,还有比这更加严重的祸患吗?祸患眼看降临却忘记忧患,忧患一定会到来。为什么不迎接惠王复位呢?”虢公说:“这正是我的愿望。”

二十一年经

【原文】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译文】

二十一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五月辛酉日,郑厉公突然去世。

秋季七月戊戌日,夫人姜氏去世。

冬季十二月,安葬郑厉公。

二十一年传

【原文】

二十一年春,胥命[1]于弭。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2]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3],乐[4]备。王与之武公之略[5],自虎牢以东。原伯[6]曰:“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五月,郑厉公卒。

王巡虢守[7]。虢公为王宫于玤[8],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9]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10]由是始恶于王。

冬,王归自虢。

【注释】

[1]胥命:诸侯相见,约定却不歃血。

[2]圉门:周都城的南门。

[3]阙西辟:双阙之中的西阙。阙,天子诸侯宫门前皆筑台,台上起屋,称为台门,台门两旁再起的比门屋高的屋,称为“双阙”。辟,同“僻”。

[4]乐:指六代之乐,见前注。

[5]略:经略的土地,即周平王给郑武公的地界。

[6]原伯:即原庄公,周大夫。

[7]巡虢守:天子巡视虢国。天子到诸侯的国都称为“巡守”。

[8]玤:虢地,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9]鞶鉴:装饰有铜镜的革带。

[10]郑伯: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

【译文】

二十一年春季,郑厉公与虢叔在弭地相见,商定好计划,却没有歃血。夏季,一起攻打王城。郑厉公带领周惠王从南门进入,虢叔从北门进入,杀死王子颓与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位大夫。郑厉公在王城正门西阙上的宫殿里设享礼款待周惠王,让乐工演奏六代之乐。周惠王赏赐给他当年周平王赏赐给郑武公自虎牢以东的土地。周惠王的大夫原伯说:“郑厉公效仿王子颓演奏六代之乐,一定有灾殃降临。”五月,郑厉公突然去世。

周惠王到虢国巡视。虢公为周惠王在玤地修建行宫,周惠王把酒泉赐给他。在郑厉公设享礼款待周惠王的时候,周惠王赏赐给他鞶鉴。虢公请求赏赐器物,周惠王却赐给他爵。因为爵是礼器,比鞶鉴珍贵,郑厉公的儿子郑文公由此开始和周惠王交恶。

冬即,周惠王从虢国回国。

二十二年经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1]。

癸丑,葬我小君[2]文姜。

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

冬,公如齐纳币[3]。

【注释】

[1]肆大眚:赦免有罪之人。肆,同“赦”。眚,罪过。

[2]小君:因为反哭于寝,完成丧礼,故称。

[3]纳币:即纳聘礼,婚礼的六礼之一。

【译文】

二十二年春季,周历正月,大赦有罪之人。

癸丑日,安葬鲁国先君桓公的夫人文姜。

陈国人杀死陈国公子御寇。

夏季五月。

秋季七月丙申日,鲁国与齐国的卿士高傒在防地结盟。

冬季,庄公到齐国送聘礼。

二十二年传

【原文】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1]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

齐侯使敬仲[2]为卿,辞曰:“羁旅[3]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4]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5]官谤[6]?请以死告。《诗》云:‘翘翘[7]车乘,招我以弓[8],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9]。

【注释】

[1]大子:太子。经称公子,传称大子,御寇确实是太子。

[2]敬仲:即陈公子完。

[3]羁旅:客居在外。

[4]闲:同“娴”,娴熟。

[5]速:招来。

[6]官谤:因为不称职而受到官员的诽谤。

[7]翘翘:遥远的样子。

[8]招我以弓:古代聘士以弓为礼。

[9]工正:管理百工的长官。

【译文】

二十二年春季,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太子御寇。陈公子完和颛孙逃亡到齐国。颛孙又从齐国逃亡到鲁国。

齐桓公想让敬仲做卿,他辞谢说:“寄居在外的人,如果有幸获得宽恕,能在齐国宽厚的政治之下,赦免我不由于熟悉教训而导致的出奔之罪,使我不必背着行礼到处奔走,这是君王的恩惠,我所得的已经很多了。哪里敢再占据高位而很快地招来官员们的诽谤呢?谨冒死上告。《诗》说:‘车子远远地来,带着弓聘请我,难道我不愿意前去?但心中害怕我的朋友讥讽。’”齐桓公就让他担任工正。

【原文】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1]。”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2],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初,懿氏[3]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4],和鸣锵锵。有妫[5]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6]’。”

【注释】

[1]以火继之:点上灯,夜里接着饮酒。

[2]淫:过分。这里指夜饮。

[3]懿氏:陈大夫。

[4]于飞:飞。于,语气助词。

[5]妫:陈为舜后,妫姓。

[6]京:大。

【译文】

敬仲招待齐桓公饮酒,桓公很高兴。天晚了,桓公说:“点上灯火继续喝。”敬仲辞谢说:“臣只知道白天招待您,不知道晚上陪饮,不敢遵命!”君子说:“酒用来完成礼仪,不能饮用无度,这是义;与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不使他过度,这是仁。”

当初,懿氏要把女儿嫁给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说:“吉利。这叫做‘凤凰将飞翔,鸣叫声响亮。有陈国的后人,将生长在齐国。第五代就要昌盛,地位和正卿一样。第八代以后,没有谁比他更大了’。”

【原文】

陈厉公,蔡出[1]也,故蔡人杀五父[2]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ぢ之否お。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3]旅[4]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及陈之初亡[5]也,陈桓子[6]始大于齐。其后亡[7]成,成子[8]得政。

【注释】

[1]蔡出:蔡女所生。

[2]五父:陈佗。在鲁桓公六年被杀。

[3]庭实: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聘问,必将礼物陈列在庭前,称“庭实”。

[4]旅:陈列。

[5]初亡:指昭公八年楚灭陈。

[6]陈桓子:敬仲的五世孙陈无宇宙。

[7]后亡:指哀公十七年楚再灭陈。

[8]成子:陈常,也称田常,敬仲八世孙,在齐国专政。

【译文】

陈厉公是蔡女所生,所以蔡人杀了五父而拥立他,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少的时候,有一个成周的太史带着《周易》去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用筮草占卜敬仲的际遇,占得观卦ぢ变为否卦お。周太史说:“这就叫做‘观仰国家的光辉,能做君王的贵宾’。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享有国家了吧!但不在本国,而在别国,不在本身,而在他的子孙身上。光是从远方照耀而来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风起于天而行于土上,这就是山。有了山上的物产,又有天光照射,这就是居于土地上,因此说‘观光出聘,利于做上宾于君王’。庭中陈列的礼物上百件,另外进贡束帛玉璧,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具备了,因此说‘利于做上宾于君王’。还有等着观看,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后代吧’!风行走最后落在土地上,所以说‘他的昌盛在别国吧’!若在别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姜是太岳的后代。山岳高大,足以与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般大。陈国衰亡,那么他的后代就要昌盛吧!”

等到陈国第一次灭亡,敬仲的五世孙陈桓子才在齐国做大官。后来楚国再次灭亡陈国,陈成子拥有了齐国政权。

二十三年经

【原文】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祭叔[1]来聘。

夏,公如齐观社[2]。

公至自齐。

荆人来聘。

公及齐侯遇于穀。

萧叔[3]朝公。

秋,丹桓宫[4]楹[5]。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6]。

【注释】

[1]祭叔:周大夫。

[2]社:祭祀社神。

[3]萧叔:萧,萧国,是宋国的附属国。叔,是名字。

[4]桓宫:桓公的庙。

[5]楹:柱子。

[6]扈:郑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

【译文】

二十三年春季,庄公从齐国回来。祭叔来鲁国聘问。

夏季,庄公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

庄公从齐国返回。

楚人来鲁国聘问。

庄公与齐桓公在穀地相见。

萧叔朝见庄公。

秋季,用朱漆漆桓公庙的柱子。

冬季十一月,曹庄公射姑去世。

十二月甲寅日,庄公与齐桓公在扈地会盟。

二十三年传

【原文】

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1]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2];朝以正班爵之义,帅[3]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4],王有巡守,以大习之[5]。非是[6],君不举[7]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晋桓、庄[8]之族偪[9],献公患之。士蔿曰:“去富子[10],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公曰:“尔试其事。”士蔿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

秋,丹桓宫之楹。

【注释】

[1]整:整治。

[2]节:多少,标准。

[3]帅:同“率”,遵循。

[4]有王:朝聘于天子。

[5]以大习之:习会朝会的教命。

[6]是:指会、朝、征伐、有王、巡守五者。

[7]举:出行。

[8]桓、庄:恒指恒叔,庄指庄伯,他们是曲沃武公的父亲与祖父。

[9]偪:同“逼”。指晋室强盛而压迫其公室。

[10]富子:指恒、庄之族中多智谋而能为他们谋划的人。

【译文】

二十三年夏季,庄公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这是与礼不合的。曹刿谏阻说:“不能去。礼,是用来整治百姓的。因此诸侯会盟是用来训示上下之间的等级观念,制订节用财赋的标准;朝见是用来申明爵位的排列顺序,爵位相同的就遵循长幼次序;征伐来用来声讨那些对上不尊敬的诸侯;诸侯朝聘天子,天子到各国巡视,以熟悉会见和朝见的礼制。不是以上五种情况,国君是不能出行的。国君出行,史官一定要记载下来,记载下来的事不合于法,怎么给后代子孙做榜样呢?”

晋国的桓叔与庄伯的子孙势力强盛,压迫晋国的公室,晋献公十分忧虑。士蔿说:“先把桓叔、庄伯家族中足智多谋的人除掉,其他公子就有办法对付了。”晋献公说:“你试着去做这件事。”士蔿就在公子们中间污蔑那些足智多谋的人,然后和公子们设法除掉他们。

秋季,庄公用朱漆漆桓公庙的柱子。

二十四年经

【原文】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1]。

葬曹庄公。

夏,公如齐逆女。

秋,公至自齐。

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戊寅,大夫宗妇[2]觌[3],用币[4]。大水。

冬,戎侵曹。

曹羁出奔陈。

赤[5]归于曹。

郭公。

【注释】

[1]桷:椽子。

[2]大夫宗妇:同姓大夫之妇。

[3]觌:相见。

[4]币:玉帛一类的东西。羁:杜注为曹国太子。

[5]赤:曹僖公。

【译文】

二十四年春季,周历三月,在桓公庙的椽子上雕镂。

安葬曹庄公。

夏季,庄公到齐国迎娶夫人。

秋季,庄公从齐国返回。

八月丁丑日,夫人哀姜到了鲁国。

戊寅日,大夫宗妇觐见夫人,以玉帛作为礼物。

发大水。

冬季,戎人进攻曹国。

曹羁逃奔陈国。

赤回到曹国。

郭公。

二十四年传

【原文】

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御孙[1]谏曰:“臣闻之:‘俭,德之共[2]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御孙曰:“男贽[3]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4],以告虔也。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晋士蔿又与群公子谋,使杀游氏之二子。士蔿告晋侯曰:“可矣。不过二年,君必无患。”

【注释】

[1]御孙:鲁大夫。

[2]共:大。

[3]贽:古人相见,手必执物,以表恭敬,所执之物称为“贽”。公、侯、伯、子、男诸侯执玉,诸侯太子及小国国君执帛,卿执羔,大夫执羊,庶人执雉,工商执鸡。

[4]脩:干肉。

【译文】

二十四年春季,庄公又在桓公庙的椽子上雕镂,这种做法同去年在柱上涂红漆一样,都不合于礼。御孙谏阻说:“下臣听说:‘节俭,是德行中的大德;奢侈,是恶行中的大恶。’先君具有大德,而君王却把他放入大恶之中,恐怕不太好吧!”

秋季,庄公的夫人哀姜来到鲁国,庄公令同姓大夫的夫人来见夫人,以玉帛作为礼物,这是不合于礼的。御孙说:“男子相见,地位高的手执玉帛,地位低的手执禽鸟,用所执的东西来表明身份等级。女子相见,不超过榛子、栗子、枣子、干肉,以表示诚敬罢了。如今男女用相同的礼物,这表明男女之间没有区别了。男女有别,是国家的重大礼法;却由于夫人导致混乱,恐怕不太好吧!”

晋国的士蔿又同公子们策划,让他们杀死游氏的两个儿子。士蔿对晋献公说:“可以了。不超过两年,您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二十五年经

【原文】

二十有五年春,陈侯使女叔[1]来聘。

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伯姬[2]归于杞。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冬,公子友[3]如陈。

【注释】

[1]女叔:陈卿士。女是氏,叔是字。

[2]伯姬:鲁庄公的长女。

[3]公子友:即季友,庄公的弟弟。

【译文】

二十五年春季,陈宣公派女叔来鲁国聘问。

夏季五月癸丑日,卫惠公去世。

六月辛未朔日,发生日食,击鼓,用牺牲祭祀社神。

伯姬嫁到杞国。

秋季,发大水。击鼓,用牺牲祭祀社神与城门门神。

冬季,公子友去陈国报聘。

二十五年传

【原文】

二十五年春,陈女叔来聘,始结陈好也。嘉之,故不名。

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1]也。唯正月[2]之朔,慝[3]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亦非常也。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晋士蔿使群公子尽杀游氏之族,乃城聚[4]而处之。

冬,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

【注释】

[1]非常:非礼。

[2]正月:正阳之月,即夏历四月,周历六月。

[3]慝:阴气。

[4]聚:晋邑。在今山东绛县东南。

【译文】

二十五年春季,陈国的卿士女叔来鲁国聘问,鲁国从此开始同陈国交好。《春秋》嘉许此事,因此不记载女叔的名字。

夏季六月辛未朔日,发生了日食。鲁国人击鼓,用牺牲祭祀社神,这么做不合于常礼。只有夏历四月朔日,阴气没有发作,却发生了日食,才用玉帛祭祀社神,并击鼓于朝廷之上。

秋季,发大水。鲁国人又击鼓,并用牺牲祭祀社神和城门门神,同样不合于礼。凡是遇到天灾,祭祀时用玉帛,而不用牺牲。没有发生日食、月蚀,不能击鼓。

晋国的士蔿让公子们杀光了游氏族人,于是在聚地修筑城墙,让公子们住在里面。

冬季,晋献公包围了聚城,把这些公子们全部杀死。

二十六年经

【原文】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曹杀其大夫。

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1]。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注释】

[1]徐:诸侯国名,嬴姓。在今安徽省泗县西北。

【译文】

二十六年春季,庄公攻打戎国。

夏季,庄公攻打戎国后回国。

曹国杀死它的一个大夫。

秋季,庄公会同宋国人、齐国人攻打徐国。

冬季十二月癸亥朔日,发生日食。

二十六年传

【原文】

二十六年春,晋士蔿为大司空。

夏,士蔿城绛[1],以深其宫[2]。

秋,虢人侵晋。

冬,虢人又侵晋。

【注释】

[1]城绛:加固绛城的城墙。降,本为晋国都城,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

[2]宫:墙垣。

【译文】

二十六年春季,晋国的士蔿因功升任大司空。

夏季,士蔿加固晋国国都绛城的城墙,并且加高墙垣。

秋季,虢国人入侵晋国。

冬季,虢国人再次入侵晋国

二十七年经

【原文】

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1]于洮。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冬,杞伯姬来[2]。

莒庆[3]来逆叔姬[4]。

杞伯来朝。

公会齐侯于城濮[5]。

【注释】

[1]杞伯姬:即嫁到杞国的庄公的长女。

[2]来: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3]莒庆:莒国大夫。

[4]叔姬:庄公的女儿。

[5]城濮:卫地。在今山东省范县南。

【译文】

二十七年春季,庄公与杞伯姬在洮地相见。

夏季六月,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在幽地会盟。

秋季,公子友去陈国,参加原仲的葬礼。

冬季,杞伯姬回鲁国探亲。

莒国大夫庆来鲁国迎娶叔姬。

杞惠公来鲁国朝见。

庄公与齐桓公在城濮会面。

二十七年传

【原文】

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1]也。天子非展义[2]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3]。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4]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晋侯将伐虢,士蔿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5]?夫礼乐慈爱,战所畜[6]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7]。”

王使召伯廖[8]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注释】

[1]非事:庄公与女儿相会,与民事无关。

[2]展义:宣扬德义。

[3]竟:同“境”。

[4]出:女子被夫家休弃。

[5]与:跟从。

[6]畜:具备。

[7]饥:此处不是针对肚腹而言,而是指士民没有士气。

[8]召伯廖:周惠王卿士。

【译文】

二十七年春季,庄公在洮地会见他的女儿杞伯姬,这次出行与民事无关。天子不是因为宣扬德义就不外出巡视,诸侯不是因为百姓的事情就不能出行,卿不是因为国君的命令就不能越过国境。

夏季,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在幽地会盟,是因为陈国、郑国都顺服的缘故。

秋季,公子友去陈国参加原仲的葬礼,这么做不合于礼。原仲,只是公子友私下的朋友。

冬季,杞伯姬来鲁国,这是回娘家探亲。凡是诸侯的女儿,回娘家称为“来”,被夫家休弃称为“来归”。本国国君的夫人回娘家称为“去某地”,被休弃称为“归某地”。

晋献公将要攻打虢国,士蔿说:“不行。虢公骄傲,倘若突然同我国交战而得胜,就必然会抛弃他的百姓。他失去百姓了,然后我们再去攻打,即使他想要抵御我们,有谁会跟从他呢?礼、乐、慈、爱,是作战事先应该具备的。百姓谦让、和睦、爱护亲属、哀悼死者,然后才可以使用。如今虢国不具备这些,屡次对外作战,百姓将缺乏士气。”

周惠王派遣召伯廖赐命齐桓公为侯伯,并要求他攻打卫国,因为卫国曾扶立子颓做周天子。

二十八年经

【原文】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

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

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

冬,筑郿。

大无麦、禾。

臧孙辰[1]告籴[2]于齐。

【注释】

[1]臧孙辰:即臧文仲,鲁国大夫。

[2]告籴:请求买粮。籴,买进粮食。

【译文】

二十八年春季,周历三月甲寅日,齐国人攻打卫国。卫国人与齐国人交战,卫国人被打得大败。

夏季四月丁未日,邾子琐去世。

秋季,楚国攻打郑国。庄公会同齐国人、宋国人救援郑国。

冬季,修筑郿邑的城墙。

麦子、稻谷严重歉收。

臧孙辰到齐国请求购买粮食。

二十八年传

【原文】

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

晋献公娶于贾[1],无子。烝[2]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3]生重耳,小戎子[4]生夷吾。晋伐骊戎[5],骊戎男女[6]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7]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8]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9]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10]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11]。”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12],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13]”。

【注释】

[1]贾:国名,姬姓,侯爵,在今山西省临汾市。

[2]烝:以下淫上。这里指纳父之妾。

[3]大戎狐姬:唐叔后代居于戎狄者,姬姓,以狐为氏。

[4]小戎子:晋世家认为大戎狐姬与小戎子为姐妹。杜注认为大戎狐姬与小戎子为两国之女。

[5]骊戎:国名,姬姓,男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6]女:作动词,嫁女。

[7]娣:古代姐妹共嫁一夫,妹为娣,姐为姒。

[8]外嬖:相对于内嬖而言,女宠为内嬖,外嬖则为男宠。

[9]宗:宗邑。曲沃是晋献公的始祖桓叔所封,晋宗庙所在,所以是宗邑。

[10]埸:疆界。

[11]伐:功勋。

[12]鄙:边陲。

[13]二五耦:指梁五、关东嬖五狼狈为奸。古代两人共耕称“耦”。

【译文】

二十八年春季,齐桓公讨伐卫国。同卫国军队交战,打败了卫国军队,用周天子的名义责备卫国,取得了财货后回国。

晋献公娶贾国女子为夫人,没有生下儿子。他就纳了父亲的妾齐姜,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娶了两个戎国娶女子,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晋国攻打骊戎,骊戎君主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回国后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受到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贿赂男宠梁五和东关嬖五,让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边疆重邑,不能没有强大的地方官主管。宗邑缺乏有力的主管,百姓就不懂得畏惧;边疆没有有力的主管,就会使戎狄产生侵犯的念头。戎狄有侵犯的念头,百姓就会不重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如果让太子主管曲沃,又让重耳、夷吾主管蒲地和二屈,就可以使百姓畏惧、戎狄害怕,而且可以表彰君王的功劳。”又让这两个人一起对晋献公说:“狄人广漠的土地,如果归属晋国,可以在那里建立城市。晋国开疆辟土,不也是很好的事吗?”晋献公听了很高兴。夏季,让太子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地,夷吾住在屈地。别的公子也都住在边境上,只有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在绛城。梁五和东关嬖五最终和骊姬诬陷了公子们而立了奚齐为太子,晋国人称他们为“二五耦”。

【原文】

楚令尹子元[1]欲蛊[2]文夫人[3],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4]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5]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6]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7],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8]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

【注释】

[1]子元: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的弟弟。

[2]蛊:蛊惑,诱奸。

[3]文夫人:楚文王夫人息妫。

[4]振《万》:《万》为武舞名,舞时振铎为节拍,故称振《万》。

[5]寻:用。

[6]御人:夫人的侍者。

[7]旆:前军。

[8]县门:闸门。县,同“悬”。

【译文】

楚国的令尹子元企图蛊惑诱奸文王夫人,在她的宫旁造了房舍,在里面边摇铃边跳《万》舞。夫人听到了,哭着说:“先君让人跳这个舞蹈,是用来演习备战的。现在令尹不用于仇敌而用于未亡人的旁边,不令人感到惊异吗!”侍者把这话告诉了子元。子元说:“女人不忘记袭击仇敌,我反倒忘了!”

秋季,子元带领六百辆战车进攻郑国,进入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前军,斗班、王孙游、王孙喜为后军。车队从纯门进去,到达大路上的市场。内城的闸门没有放下。楚国人用楚国方言说了一阵就退出去了,子元说:“郑国有人才。”诸侯救援郑国,楚军就在夜里溜走了。郑国人将要逃往桐丘,间谍报告说:“楚军的帐篷上有乌鸦,说明已无人居住。”于是就停止逃跑。

【原文】

冬,饥。臧孙辰告籴于齐,礼也。

筑郿,非都也。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译文】

冬季,发生饥荒。鲁国的大夫臧孙辰到齐国请求购买粮食,这是合于礼的。

鲁国修筑郿邑的城墙,之所以称“筑”,是因为郿城不是都城。凡是城邑,有宗庙和先君神主的叫做“都”,没有的叫做“邑”。修建邑叫做“筑”,修建都叫做“城”。

二十九年经

【原文】

二十有九年春,新[1]延厩[2]。

夏,郑人侵许。

秋,有蜚。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

城诸[3]及防。

【注释】

[1]新:更造,重建。

[2]延厩:厩,马棚。延是马棚之名。

[3]诸:鲁地。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

【译文】

二十九年春季,重建延厩。

夏季,郑国人侵袭许国。

秋季,发现蜚虫。

冬季十二月,纪叔姬去世。

修筑诸邑与防邑的城墙。

二十九年传

【原文】

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厩。书,不时也。凡马,日中[1]而出,日中而入。

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2]曰袭。

秋,有蜚,为灾也。凡物,不为灾不书。

冬十二月,城诸及防。书,时也。凡土功[3],龙[4]见而毕务[5],戒事[6]也。火[7]见而致用,水[8]昏正而栽[9],日至[10]而毕。

樊皮叛王。

【注释】

[1]日中:春分、秋分。在春分、秋分的那天,白天的长短与夜晚的长短一样,所以称“日中”。

[2]轻:轻装快速攻击。

[3]土功:土木工程。

[4]龙:苍龙七宿的的总称。

[5]毕务:指夏收、秋收都已完毕。

[6]戒事:就土木工程而言,指土木工程准备开工。

[7]火:大火,心宿。夏正十月初出现在东方。

[8]水:大水,定星。十月黄昏出现在南方。

[9]栽:筑土,打夯。

[10]日至:冬至。

【译文】

二十九年春季,新建延厩。《春秋》记载这件事,是因为不合于时令。凡是马,春分时节放牧,秋分时节入厩。

夏季,郑国人侵袭许国。凡是出兵,击鼓撞钟叫做“伐”,不击鼓撞钟叫做“侵”,轻装快速进攻叫做“袭”。

秋季,发现蜚虫,《春秋》记载这件事,是因为造成了灾害。凡是事物没有造成灾害,《春秋》就不加记载。

冬季十二月,修筑诸邑和防邑的城墙。《春秋》记载这件事,是因为合乎时令。凡是土木工程,苍龙星出现,此时农事结束,就要做好开工的准备。大火星出现,就要把全部工具搬到场地上,大水星在黄昏出现在南方,就要夯土筑墙,冬至以后完工。

周大夫樊皮背叛周惠王。

三十年经

【原文】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次于成[1]。

秋七月,齐人降鄣[2]。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3]。

齐人伐山戎。

【注释】

[1]成:鲁地。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2]鄣:纪邑,在今江苏省赣榆县。

[3]鲁济:济水流经鲁地的那段。

【译文】

三十年春季,周历正月。

夏季,鲁国军队驻扎在成地。

秋季七月,齐国人使鄣邑降服。

八月癸亥日,安葬纪叔姬。

九月庚午朔日,发生日食,击鼓,用牺牲祭祀社神。

冬季,庄公与齐桓公在鲁国境内的济水边相遇。

齐国人攻打山戎。

三十年传

【原文】

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讨樊皮。

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执樊仲皮[1],归于京师。

楚公子元归自伐郑,而处王宫。斗射师[2]谏,则执而梏[3]之。

秋,申公[4]斗班杀子元,斗穀於菟[5]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6]楚国之难。

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

【注释】

[1]樊仲皮:即樊皮。皮是名,仲是排行。

[2]斗射师:杜注认为斗射师即斗廉;服虔认为是斗班。

[3]梏:手铐。这里用作动词。

[4]申公:申邑县尹。楚子自称王,称其县尹为公。

[5]斗穀於菟:即令尹子文。

[6]纾:缓和。

【译文】

三十年春季,周惠王命令虢公攻打樊皮。

夏季四月丙辰日,虢公进入樊国,抓住了樊皮,把他带回京师。

楚国的公子元攻打郑国返回,住在王宫里。斗射师劝谏他,就把他抓起来,给他带上手铐。

秋季,申公斗班杀死子元,斗穀於菟做令尹,拿出自己的家财,来缓和楚国的危难。

冬季,庄公与齐桓公在鲁国境内的济水非正式会面,谋划攻打山戎,因为山戎危害北燕的缘故。

三十一年经

【原文】

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

夏四月,薛伯卒。

筑台于薛。

六月,齐侯来献[1]戎捷[2]。

秋,筑台于秦[3]。

冬,不雨。

【注释】

[1]献:致物于人,尊之则称“献”;通行则称“馈”。

[2]捷:战胜而有所获,献其所获称为“献捷”。

[3]秦:在今山东省范县。

【译文】

三十一年春季,在郎地筑太。

夏季四月,薛伯去世。

在薛地筑台。

六月,齐桓公来鲁国献上攻打山戎之所获。

秋季,在秦地筑台。

冬季,没有降雨。

三十一年传

【原文】

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1]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注释】

[1]四夷:对华夏以外四方部落的总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译文】

三十一年夏季六月,齐桓公来鲁国献上讨伐山戎之所获,这是与礼不合的。凡是诸侯讨伐四方夷狄取得胜利,有所俘获,就应该把战利品奉献给周天子,周天子用来警戒四方夷狄。在中原作战就不用献捷。诸侯之间不能相互赠送俘虏。

三十二年经

【原文】

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1]。

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2]。

秋七月癸巳,公子牙[3]卒。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4]。

冬十月己未,子般卒[5]。

公子庆父[6]如齐。

狄伐邢[7]。

【注释】

[1]小穀:即穀地,齐邑,管仲的采邑。

[2]梁丘:宋邑。在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北。

[3]公子牙:庄公的弟弟,即叔牙,一名僖叔。

[4]路寝:诸侯有三寝,一正寝,二燕寝。正寝又名路寝。斋戒或患病时居路寝,平时居于燕寝。

[5]子般卒:庄公太子去世。因为他还没有即位,所以言“卒”而不言“薨”。

[6]公子庆父:庄公长弟。

[7]邢:国名,姬姓。在今河北省邢台市。

【译文】

三十二年春季,修筑小穀的城墙。

夏季,宋桓公、齐桓公在梁丘非正式会面。

秋季七月癸巳日,公子牙去世。

八月癸亥日,庄公在路寝去世。

冬季十月己未日,子般去世。

公子庆父前往齐国。

狄人攻打邢国。

三十二年传

【原文】

三十二年春,城小穀,为管仲也。

齐侯为楚伐郑[1]之故,请会于诸侯。宋公请先见于齐侯。夏,遇于梁丘。

【注释】

[1]楚伐郑:事见庄公二十八年。

【译文】

三十二年春季,齐国修筑小穀的城墙,是为了管仲。

齐桓公由于楚国进攻郑国的缘故,请求和诸侯会面。宋桓公请求和齐桓公先行会面。夏季,在梁丘非正式会面。

【原文】

秋七月,有神降于莘[1]。惠王问诸内史过[2]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3]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4]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5]。”王从之。内史过往,闻虢请命[6],反曰:“虢必亡矣,虐而听于神。”

【注释】

[1]莘:虢地。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

[2]内史过:周大夫。

[3]监:临下视察。

[4]物:祭物,祭服。

[5]其至之日,亦其物也:古代祭神有一定的制度,如果祀典没有记载,则根据神所降临的干支日祭祀,每个日子祭神有相应的祭品。

[6]请命:根据下文,指请神赐土田。

【译文】

秋季七月,有神明降临在莘地。周惠王向内史过询问说:“这是什么缘故?”内史过回答说:“国家将要兴起,神明降临,观察它的德行;将要灭亡,神明也会降临,观察它的邪恶。所以有的国家得到神明而兴起,也有的国家因为得到神明而灭亡。虞、夏、商、周都有过这种情况。”周惠王说:“应该怎么办呢?”内史过回答说:“用相应的物品来祭祀。依他来到的日子,就取那天相应的祭品祭祀。”周惠王便听从了。内史过前去祭祀,听到虢国请求神明赐田,回国后说:“虢国必定要灭亡了,暴虐而服从于神明。”

【原文】

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嚚[1]享焉。神赐之土田。史嚚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2]者也,依人而行[3]。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

初,公筑台,临党氏[4],见孟任,从之。閟[5],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6]盟公。生子般焉。雩[7],讲于梁氏,女公子[8]观之。圉人[9]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公曰:“不如杀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能投盖[10]于稷门。”

【注释】

[1]祝应、宗区、史嚚:分别指名为应的太祝、名为区的宗人、名为嚚的太史。

[2]壹:专一。

[3]依人而行:谓善则赐福,恶则赐祸。

[4]党氏:党家,其女儿叫孟任,因此是任姓。

[5]閟:关门。

[6]割臂:割破手臂,滴血歃盟。

[7]雩:一种求雨的祭祀。

[8]女公子:子般的妹妹。

[9]圉人:掌管养马放牧的官吏。

[10]盖:指稷门的门扇。

【译文】

神明在莘地住了六个月。虢公派遣太祝应、宗人区、太史嚚去设享礼祭祀他。神明答应赐给他疆土田地。史嚚说:“虢国恐怕要灭亡了吧!我听说:国家将要兴起,听从于百姓;将要灭亡,听从于神明。神明,是聪明正直而专一的,按照人的不同来赐福赐祸。虢国多的是虐民之政,又怎么能够得到土田?”

当初,庄公修筑高台,靠近党家,在台上见到孟任,就跟着她走。孟任闭门拒绝,庄公答应立她为夫人,她割破手臂和庄公盟誓。后来就生了子般。一次正当雩祭,事先在梁家演习,庄公的女儿观看演习,圉人荦从墙外调戏她。子般发怒,叫人鞭打荦。庄公说:“不如杀掉他,这个人不能鞭打。他很有力气,可以举起稷门的门扇扔出去。”

【原文】

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1],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2]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鍼巫[3]氏,使鍼季酖[4]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子般即位,次于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5]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成季奔陈。立闵公。

【注释】

[1]季友:即公子友,庄公的弟弟,也称成季。

[2]乡者:以前。乡,通“向”。

[3]鍼巫:鲁大夫鍼季。鍼是姓。巫是职位或名。

[4]酖:同“鸩”。鸟名,它的羽毛有毒,古人用来做毒酒杀人。

[5]共仲:即庆父。

【译文】

庄公得病,向叔牙询问继承人,叔牙回答说:“庆父有才能。”向季友询问,季友回答说:“臣用死来侍奉子般。”庄公说:“刚才叔牙说‘庆父有才能’。”成季就派人以国君的名义让叔牙等待在鍼巫家里,让鍼巫用毒酒毒死叔牙,说:“喝了这酒,你的后代在鲁国还可以享有禄位;不喝的话,你死了,后代就没有禄位了。”叔牙喝了毒酒,回去,走到逵泉就死去了。鲁庄公立他的后代为叔孙氏。

八月癸亥日,庄公死在正寝里。子般即位,住在党氏家里。冬季十月己未日,共仲派圉人荦在党家刺死子般。成季逃跑到陈国。立闵公为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