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收录了孔子与弟子评述尧、舜、禹、周武王、周公等古代圣贤的言辞,并借此阐发了德治理念。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本篇也多有涉及。除此之外,篇中还有几章记载了曾子的言行,从中不难看出孔子对其道德思想的影响。

8.1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2]让,民无得而称焉[3]。”

[1]泰伯:也作“太伯”,周太王长子、周文王伯父,相传为吴国(一说为虞国)的始祖。

[2]天下:泰伯之时,周只是一个部落国家。由于周人后来得天下,因此孔子称泰伯让君位就是让天下。

[3]无得而称焉:找不出更好的言辞来称赞。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他的仁德已经到极致了!多次把天下让给贤者,民众都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称赞他了。”

【原文】

8.2子曰:“恭[1]而无礼则劳[2],慎而无礼则葸[3],勇而无礼则乱[4],直而无礼则绞[5]。君子笃[6]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7]。”

[1]恭:恭敬,这里指表面一味恭顺。

[2]劳:劳忧不安。

[3]葸:胆小,害怕,畏缩。

[4]乱:以下犯上。

[5]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6]笃:忠诚、感情深厚。

[7]偷:薄,这里指感情淡薄。

【译文】

孔子说:“注重态度的恭敬庄重但却不懂礼,就会劳忧不安;只知谨慎处世但却不知礼,便会畏葸多惧;只靠敢作敢为的胆量但却不知礼,就会犯上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酸刻薄。君子若能厚待他的亲戚,民众就会在仁德中兴作。君子若能不遗弃老部下,民众就不会变得薄情寡义。”

【原文】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1]予足!启予手!诗[2]云:‘战战兢兢[3],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4]夫!小子[5]!”

[1]启:看。

[2]诗:指《诗经·小雅·小旻》。

[3]战战兢兢:谨慎而心怀畏惧的样子。

[4]免:指免于违礼而带来的灾祸。

[5]小子:孩子,指学生、晚辈。

【译文】

曾子生病了,召集门下弟子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上说:‘心怀敬畏又谨慎,好像临近深渊旁,好像走在薄冰上。’从今往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灾祸了!孩子们啊!”

【原文】

8.4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2]慢[3]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4]倍[5]矣。笾豆[6]之事,则有司存。”

[1]孟敬子:姬姓,孟氏,名捷,孟懿子之孙、孟武伯之子,鲁国大夫。

[2]暴:粗暴。

[3]慢:怠慢。

[4]鄙:鄙陋。

[5]倍:通“背”,违背常理,错误。

[6]笾豆:形似碗和盘的器皿,有高脚,“笾”为竹器,“豆”为木器而有盖,后来也有陶制的,常用于盛放祭品。

【译文】

曾子生病了,孟敬子来慰问他。曾子对他说:“鸟快要死去的时候,它的鸣叫满是哀伤;人即将死去的时候,他的言语怀着善意。君子所看重的处世方法有三种:改变自己的容貌,这样就能远离粗暴和怠慢了;端正自己的脸色,这样就能接近诚信了;注意自己的谈吐声调,这样就能远离鄙陋和错误了。至于祭祀的事情,自有主管此事的部门。”

【原文】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1],实若虚,犯而不校[2],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1]有若无:有学问像没有学问一样。此句的“有”、“无”指学识而言,下句的“虚”、“实”与此意思相近。

[2]校:计较。

【译文】

曾子说:“才能出众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匮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学识扎实却像学识不足一样,被别人冒犯也不计较,过去我的一个朋友就曾这样做了。”

【原文】

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2]之命,临大节[3]而不可夺[4]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六尺之孤:六尺相当于一百三十八厘米,身高六尺的人尚未成年,这里指年幼的君主。

[2]百里:方圆百里的国家。

[3]大节:关键时刻,即国家的存亡关头。

[4]夺:《子罕》篇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章,可见此处的“夺”指的是“夺志”,即改变志向。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未成年的君主交给他辅佐,可以把方圆百里的国家交给他治理,面对国家的存亡关头而不会改变志向。这种人是君子吗?一定是君子了。”

【原文】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2],不亦远乎?”

[1]弘毅:强毅,即胸襟宽广,意志坚定。

[2]已:停止。

【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能不坚定强毅,他们任务艰巨而道路遥远。把弘扬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艰巨的吗?直到死去才停下脚步,不也是遥远的吗?”

【原文】

8.8子曰:“兴[1]于诗,立[2]于礼。成[3]于乐。”

[1]兴:兴起,振奋情绪。

[2]立:在社会上立足,与“三十而立”的“立”同义。

[3]成:指学业的完成。

【译文】

孔子说:“《诗》让我情绪振奋,礼让我立足于社会,乐让我成就学业。”

【原文】

8.9子曰:“民可使由之[1],不可使知之[2]。”

[1]由之:使他们按照指示做事。

[2]知之:使他们知道其中的道理。

【译文】

孔子说:“对于民众,可以让他们按照我的引导行事,不必让他们明白其中的用意。”

【原文】

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1]已甚,乱也。”

[1]疾之:指痛恨不仁之人,带有歧视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喜好勇敢却痛恨贫穷,有可能会作乱。做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歧视他们太过分,也有可能会作乱。”

【原文】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1]也已。”

[1]不足观:不值得一看,不值得称道。

【译文】

孔子说:“如果具备了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却让他兼具骄横和吝啬的品质,其他的美德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原文】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1]于谷[2],不易得也。”

[1]至:想到。

[2]谷:谷物,粮食,这里引申为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经过多年的学习,还没有产生做官的念头,这是相当难得的。”

【原文】

8.13子曰:“笃信[1]好学,守死善道[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3],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笃信:坚定地相信,这里指坚信圣人之道。

[2]守死善道:誓死坚守良善之道。

[3]见:同“现”,出现,这里指出来做官。

【译文】

孔子说:“坚信圣人之道并愿意学习,誓死坚守良善之道。垂危的国家不要进入,动荡的国家不要居住。天下政治清明有道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无道就辞官隐退。国家有道,却生活贫困,而且地位卑贱,是一种耻辱。国家无道,却生活富裕,而且地位尊贵,也是一种耻辱。”

【原文】

8.14子曰:“不在其位[1],不谋[2]其政。”

[1]位:职位。

[2]谋:谋划,考虑。

【译文】

孔子说:“不处在这个职位上,就不应该谋划这个职位应该处理的事务。”

【原文】

8.15子曰:“师挚[1]之始,关雎[2]之乱[3],洋洋[4]乎!盈耳哉!”

[1]师挚:名叫挚的乐师。

[2]关雎:古乐名。

[3]乱:乐曲的结尾部分。古乐结尾通常有乐器合奏、歌者合唱,称为“乱”。

[4]洋洋:盛大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师挚演奏乐曲的开始部分,《关雎》的结尾部分,多么盛大啊!乐曲充塞了双耳啊!”

【原文】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1]而不愿[2],悾悾[3]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侗:幼稚,无知。

[2]愿:谨慎,老实。

[3]悾悾:憨厚,诚恳。

【译文】

孔子说:“貌似狂妄却不直率,貌似幼稚却不老实,貌似憨厚却无诚信,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人了。”

【原文】

8.17子曰:“学如不及[1],犹[2]恐失之。”

[1]不及:赶不上。

[2]犹:还。

【译文】

孔子说:“学习要怀有一种好像追赶不上一样的心理状态,还特别怕失去它。”

【原文】

8.18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下也,而不与[3]焉。”

[1]巍巍:高大的样子。

[2]禹:相传为上古时代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夏朝的始祖。

[3]与:参与,主动求取。

【译文】

孔子说:“多么伟大啊!舜禹得天下,却不是主动求取的。”

【原文】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1]。荡荡[2]乎!民无能名[3]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4]乎!其有文章。”

[1]则之:以之为则,即效法上天,遵从天道。

[2]荡荡:广阔的样子。

[3]名:说,这里指民众对尧的赞美。

[4]焕:光辉显赫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尧真是个伟大的君主啊!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是最大的,尧以天为法则。多么广阔啊!民众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赞美他。多么崇高啊!他有成事之功。多么光辉啊!他创制了典章。”

【原文】

8.20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2]十人。”孔子曰:“才难[3],不其然乎?唐[4]虞[5]之际,于斯[6]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1]五人:孔安国注为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人。

[2]乱臣:治世之臣。马融注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九人,妇人为周文王之妃文母。

[3]才难:人才难得。

[4]唐:尧为陶唐氏部落的首领,又称唐尧。

[5]虞:舜为有虞氏部落的首领,又称虞舜。

[6]斯:代指人才。

【译文】

舜有五名能臣,从而使天下安定太平。武王说:“我有治世之臣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尧舜之时,人才济济。武王的十名能臣中有一个是妇人,其实只有九人罢了。在得到了天下的三分之二时,仍然臣服于殷商。周的德运,可以说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

【原文】

8.21子曰:“禹,吾无间[1]然矣。菲[2]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3]冕[4];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5]。禹,吾无间然矣。”

[1]间:挑拨,这里引申为非议,批评。

[2]菲:薄。

[3]黻:礼服上青黑相间的条纹,这里代指礼服。

[4]冕:古时候大夫以上等级在参加重要典礼时戴的帽子,用簪固定在发髻上,顶端有长方形的板,前后按照等级不同点缀有数量不等的玉珠串。

[5]沟洫:沟渠,这里代指治水工程。

【译文】

孔子说:“禹,我没有可非议的了。他吃着粗糙的饮食,却虔诚地敬奉鬼神;穿着破旧的衣服,却制作华美的祭服;住着简陋的房屋,却竭尽全力修治水利。禹,我没有可非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