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论述道德修养的内容为主,还有几章为劝学之语。孔子以勤奋、诚恳的态度对待学业和事业,并渴望参与政事,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9.1子罕[1]言利与命与仁。

[1]罕:稀少,鲜有。

【译文】

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和天命和仁德。

【原文】

9.2达巷党[1]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3]?执御[4]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达巷党:地名,所在地不可考。

[2]博学而无所成名:意思是说,孔子虽然博学,却没有可以让自己成名的专长。

[3]执:指选择某一项。

[4]御:驾车。

【译文】

达巷党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啊!学识广博,却没有可以让自己成就美名的专长。”孔子听说了这句话,对门下弟子说:“我该选择哪一项呢?驾车吗?射箭吗?我选择驾车好了。”

【原文】

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1],俭。吾从众。拜下[2],礼也;今拜乎上,泰[3]也。虽违众,吾从下。”

[1]纯:黑色的丝。

[2]拜下:臣子见君主,要先在堂下跪拜。

[3]泰:态度傲慢。

【译文】

孔子说:“用麻制作冕,符合礼制;现在用黑色的丝,比较节省。我遵从大众的做法。在堂下跪拜,符合礼制;现在直接到堂上跪拜,有些傲慢。即使违反了大众的做法,我也要遵从在堂下跪拜的古礼。”

【原文】

9.4子绝[1]四:毋意[2],毋必[3],毋固[4],毋我[5]。

[1]绝:杜绝,戒绝。

[2]意:同“臆”,猜测,主观臆断。

[3]必:全盘肯定。

[4]固:固执己见。

[5]我:自以为是。

【译文】

孔子戒绝四项事情:不主观臆测,不全盘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原文】

9.5子畏[1]于匡[2]。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1]畏:拘谨,围困。

[2]匡:地名,位于卫国和陈国之间,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3]兹:此,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指孔子自己。前面说“文王既没”,所以孔子与周文王相比,是“后死者”。

【译文】

孔子被困在匡地。他说:“文王死后,古代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上天将要灭亡这些文化,就不会把它交给后死的我了;上天没有灭亡这些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

【原文】

9.6大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2]。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3]曰:“子云:‘吾不试[4],故艺。’”

[1]大宰:即太宰,又称大冢宰,掌管典籍并辅佐君主治理国家,职能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春秋以后地位不及西周时期。此处未提及国名和姓名,不知所指何人。

[2]鄙事:小技艺。

[3]牢:郑玄注说:“牢,弟子子牢也。”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此人。一说为琴张,名牢,字子张,卫国人。

[4]试:用,这里指被任用,做官。

【译文】

太宰问子贡道:“你们的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子贡说:“当然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了,又给了他这么多技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的时候穷苦卑贱,所以能够掌握很多谋生的小技巧。君子应该掌握这么多的才艺吗?不应该。”牢说:“老师说:‘我不被任用,所以有很多才艺。’”

【原文】

9.7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2]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鄙夫:郊野之人。

[2]空空:有两种解释,一是孔子自言无知,二是称鄙夫无知。由于前文孔子已经说自己无知,因此采用第一种解释。

【译文】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请教,我却像内心空白一样。我试着从问题的两个方面来探究,尽可能地回答他。”

【原文】

9.8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1],吾已矣夫!”

[1]河不出图:黄河出现图画是一种祥瑞,象征着天下太平。河图大概是石头、鱼、龟的花纹,古人认为这些花纹能够指示人间运势。

【译文】

孔子说:“凤凰不来,黄河不出图画,我的命运恐怕就这样了吧!”

【原文】

9.9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者[3],见之,虽少必作[4];过之,必趋[5]。

[1]齐衰:用麻制成的丧服。

[2]冕衣裳者:大夫以上的贵族。

[3]瞽者:盲人。

[4]作:起身以示敬意。

[5]趋:快步走。

【译文】

孔子见到穿丧服的人、大夫以上的贵族和盲人,见到这样的人,即使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起身致敬;经过他们身边,一定加快脚步。

【原文】

9.10颜渊喟然[1]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2]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3],虽欲从之,末[4]由[5]也已。”

[1]喟然:叹息的样子。

[2]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3]卓尔:高高矗立的样子。

[4]末:无,没有。

[5]由:途径,方法。

【译文】

颜渊叹息着说:“夫子的学说越是仰视越觉得高,越是钻研越觉得难;看到它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夫子循序渐进而善于诱导人,使我学到广博的文献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我已经竭尽所能了,夫子的学说却好像还矗立在那里,即使我想追随过去,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原文】

9.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闲[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3]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4]不得大葬[5],予死于道路乎?”

[1]臣:家臣,负责治丧。

[2]病闲:病情好转。

[3]无宁:也作“毋宁”,宁可,不如。“无”字为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4]纵:纵然,即使。

[5]大葬:厚葬。

【译文】

孔子病重,子路让弟子们做家臣负责治丧。孔子病情好转后,说:“由做这种欺诈之事太长时间了!我没有家臣却为我安排家臣。我在欺骗谁呢?在欺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手里,比不上死在你们这些弟子手里吗?况且我即使不能被厚葬,难道会死在路边吗?”

【原文】

9.12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1]椟[2]而藏诸?求善贾[3]而沽[4]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韫:收藏。

[2]椟:木匣。

[3]善贾:出价合适的商人。

[4]沽:卖。

【译文】

子贡问:“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放在匣子里收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出价合适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了吧!卖了吧!我等着这位商人。”

【原文】

9.13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九夷:指淮夷,是春秋时散居在淮水、泗水之间的少数民族。

[2]陋:简陋,引申为闭塞落后。

【译文】

孔子想到淮夷地区去居住,有人说:“太粗陋了,去那里怎么能行呢?”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粗陋的呢!”

【原文】

9.14子曰:“吾自卫反[1]鲁,然后乐正[2],雅、颂各得其所。”

[1]反:同“返”,返回。

[2]乐正:乐章得到校正。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此之后乐章就得到了校正,《雅》、《颂》各篇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

【原文】

9.15子曰:“出则事公卿[1],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2],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1]公卿:指诸侯和大夫。

[2]勉:尽力。

【译文】

孔子说:“出外就事奉公卿,在家就服侍父兄,办丧事不敢不尽力,不要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有何难呢?”

【原文】

9.16子在川上,曰:“逝者[1]如斯夫!不舍[2]昼夜。”

[1]逝者:指时光。

[2]舍:停留。

【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啊!日夜不停歇。”

【原文】

9.17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1]者也。”

[1]色:美色。

【译文】

孔子说:“我还没见过注重德行如同喜好美色的人。”

【原文】

9.18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3]一篑,进[4],吾往也。”

[1]为山:用土堆山。

[2]篑:盛土的竹器,土筐。

[3]覆:覆盖,倒,这里指倒土。

[4]进:继续做下去。

【译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一座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能完成,停下来,也是我自己停的。比如在平地上堆积土山,即使仅倒了一筐土,继续做,也是我自己做的。”

【原文】

9.19子曰:“语[1]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1]语:告诉。

【译文】

孔子说:“讲给他道理而且不懈怠的人,大概就是颜回吧!”

【原文】

9.20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1]也,未见其止也。”

[1]进:进步,前进。

【译文】

孔子谈论颜渊,说:“可惜啊!我见到他在不断前进,从没见过他停下脚步。”

【原文】

9.21子曰:“苗[1]而不秀[2]者有矣夫!秀而不实[3]者有矣夫!”

[1]苗:禾苗。

[2]秀:庄稼吐穗、开花。

[3]实:结果实。

【译文】

孔子说:“庄稼长出苗却不吐穗的情况有吧!吐穗却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吧!”

【原文】

9.22子曰:“后生可畏[1],焉[2]知来者[3]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4]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后生可畏: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

[2]焉:怎么,哪里。

[3]来者:后来人,即后生。

[4]闻:名声,借指道德、学问修养。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哪能知道后来者就比不上现在这些人呢!四五十岁还没什么好名声,这也就不足以令人畏惧了。”

【原文】

9.23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乎?绎[3]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4]如之何也已矣。”

[1]法语之言:符合道义的言语。

[2]巽与之言:恭敬顺从的言语。

[3]绎:分析事理。

[4]末:无,没有。

【译文】

孔子说:“符合道义的言语,能不听从吗?改正错误最可贵。恭敬顺从的言语,能不喜悦吗?分析事理最可贵。只顾着喜悦却不分析事理,只知道听从却不改正错误,我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了。”

【原文】

9.24子曰:“主忠信,毋[1]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毋:不要。

【译文】

孔子说:“做事情要以忠诚和信用为原则。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人。犯了错误就别怕改正。”

【原文】

9.25子曰:“三军可夺帅[1]也,匹夫[2]不可夺志[3]也。”

[1]夺帅:撤换、俘虏元帅。

[2]匹夫:普通人。

[3]夺志:强迫放弃志向。

【译文】

孔子说:“统帅三军的主帅之位可以被夺取,但人的志向却不是可以轻易被改变的。”

【原文】

9.26子曰:“衣敝缊袍[1],与衣狐貉[2]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3]不求[4],何用不臧[5]?’”子路终身诵之[6]。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1]敝缊袍:破旧的衣服。

[2]狐貉:狐狸裘皮。

[3]忮:嫉妒。

[4]求:贪心。

[5]臧:善,好。

[6]诵之:指诵读“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这句话出自《诗经·邶风·雄雉》。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衣服,与穿着狐狸裘皮的人站在一起,却不觉得羞耻,大概是由吧?《诗》中说:‘不嫉妒也不贪心,何愁善事做不成?’”子路一直诵读这句诗。孔子说:“只是这样做,又怎么能做成善事呢?”

【原文】

9.2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1]也。”

[1]雕:同“凋”,凋零,凋谢。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原文】

9.28子曰:“知者不惑[1],仁者不忧[2],勇者不惧。”

[1]惑:疑惑。

[2]忧:忧愁。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心无疑惑,仁德的人乐观无忧,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原文】

9.29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1]适道:得道,实现理想。

[2]立:安身立命,建功立业。

[3]权:权衡轻重,随机应变。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实现理想。可以一起实现理想的人,未必能一起安身立命。可以一起安身立命的人,未必能一起通权达变。”

【原文】

9.30“唐棣[1]之华[2],偏[3]其反[4]而。岂不尔思[5]?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唐棣:也作“棠棣”,蔷薇科植物,果实像李子,花多为白色、粉红色。

[2]华:同“花”。

[3]偏:通“翩”,飘扬。

[4]反:翻转。

[5]尔思:“思尔”的倒装。

【译文】

“唐棣有花朵,翩翩又翻转。难道不想你?只是家太远。”孔子说:“还是不想,不然家远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