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汤归自夏,至于大坰[1],仲虺作诰[2]。

【注释】

[1]大坰:地名,大概在夏都至商都的途中,所在地已不可考。

[2]仲虺:商汤的贤臣。

书序:汤从夏返回,来到大坰,仲虺于是作这篇诰。

成汤放桀于南巢[1],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2]。”

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3],有夏昏德,民坠涂炭[4],天乃锡王勇智[5],表正万邦[6],缵禹旧服[7]。兹率厥典,奉若天命。

【注释】

[1]南巢:地名,所在地不可考,一说即巢国,在今安徽巢湖一带。

[2]台:我。口实:经常议论的话题。

[3]时:这。乂:治理。

[4]涂炭:泥沼和炭灰,比喻困苦的境遇。

[5]锡:通“赐”,赐予。

[6]表正:作为表率。

[7]缵:继承。旧服:原有的领地。

【译文】

成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想到自己德行不足而有愧于心。他说:“我担心后世会以我的做法为经常议论的话题。”

仲虺于是作这篇诰,写道:“唉!上天生养的民众都有私欲,没有君主治理就会天下大乱,只有上天降下的耳聪目明之人能够治理这种局面,夏王昏庸背德,让人民陷入苦难,上天于是赐给我王勇气与智慧,作为万国的表率,继承大禹原有的领地。只要遵循典章,就是顺应天命。

【原文】

“夏王有罪,矫诬上天[1],以布命于下。帝用不臧[2],式商受命[3],用爽厥师[4]。简贤附势[5],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6],若苗之有莠[7],若粟之有秕[8]。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矧予之德[9],言足听闻。

【注释】

[1]矫诬上天:假借上天之名进行欺诈。

[2]用:因为。臧:善。

[3]式:用。

[4]爽:明,照。师:众人。

[5]简:轻慢。

[6]肇:开始。

[7]莠:田间的杂草。

[8]秕:不饱满的谷实。

[9]矧:何况。

【译文】

“夏王有罪,假借上天之名进行欺诈,向臣下发号施令。上帝因为他德行不善,让商接受天命,来照耀天下的民众。轻慢贤人,依附权贵,这种人确实为数众多。自从我国在夏王的土地上建立开始,他们就像禾苗间的杂草,就像谷粒中的瘪壳。我们全国上下都战战兢兢,没有不担心无辜遭难的。何况我们的德行,言辞值得一听。

【原文】

“惟王不迩声色[1],不殖货利。德懋懋官[2],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3]。克宽克仁,彰信兆民。乃葛伯仇饷[4],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5],室家相庆,曰:‘徯予后[6],后来其苏[7]。’民之戴商[8],厥惟旧哉!

【注释】

[1]迩:近。

[2]德懋懋官:德行高尚的用官职勉励他。第一个“懋”意思是盛大,第二个“懋”意思是勉力。“功懋懋赏”句式与此相同。

[3]吝:可惜。

[4]葛伯仇饷:葛伯见有人给田里劳作的人送饭,命人杀送饭的人,夺走饭食。商汤以此暴行为讨伐葛国的理由。葛伯,葛国的国君。饷,给田里劳作的人送饭。

[5]攸:所。徂:往。

[6]徯:等待。

[7]苏:复苏,死而复生。

[8]戴:爱戴。

【译文】

“只有我王不亲近女色,不贪图财货。德行高尚的用官职勉励他,功劳盛大的用奖赏勉励他。任用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信任,改正错误毫不吝惜。能够宽厚仁爱,向万民彰显诚信。于是葛伯杀害为农夫送饭的人,我王就首先征讨葛国,向东征讨时西方部族怨恨,向南征讨时北方部族怨恨,都说:‘为什么单独把我国留在最后?’所到之处的民众,举家欢庆,说:‘等待我们的君主,君主来了我们就死而复生了。’民众拥戴商,想来已经很久了啊!

【原文】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1],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2]。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4],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注释】

[1]遂:举用。

[2]垂裕:把基业或德教传给后人。裕,财富,这里指基业或德教。后昆:后代。

[3]莫己若:莫若己,不如自己。

[4]殖:树立,扶植。

【译文】

“护佑贤能的人,辅佐德高的人,显扬忠贞的人,举用善良的人,兼并弱小的国家,攻打昏庸的君主,夺取混乱的国家,轻慢危亡的君主,推翻垂死的政权,巩固存留的政权,国家就能昌盛。德行日益完善,万国心系;内心骄傲自满,九族离散。我王努力彰显伟大的仁德,在民众中建立中正之道,用道义裁决政事,用礼仪控制人心,把伟业传给后代。我听说:‘能自己找到老师的人能称王,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喜欢向人请教就富足,自行其是就渺小。’唉!谨慎对待结果,只有从一开始做起。扶植礼仪之邦,颠覆昏暴之国。恭敬地奉行天道,永远保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