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剥”,从易理卦序看,是因为“贲”卦多方修饰达到了美饰要求后,再过多文饰就不会通达了,所以接下来的是剥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剥”就是剥去事物的表层、表象、表皮或伪饰,暴露其本质,显示其真相,从而掌握制衡它的规律,或确认其真正的价值。这就如同考古学家寻得了一块包裹着珍贵猿人头骨的化石,细心地凿去头骨表层的附着物,以显露其真容,获得对其在人类进化史上的考古意义的了解一样。所谓剥德,即剥伪存真显美之德,它与“贲德”强调的文饰美,是文明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没有必要的文饰,人类就会粗野无文,缺少美感,而不剥去过时的、虚假的、有害的繁文缛礼、多余修饰,人类又会丧失天真活泼的本性,变得僵化而虚伪。而紧接贲德之后,强调修养剥德的积极意义,正在于此。也正是从剥的反面意义上,易家主张君子要不甘于被小人剥蚀,被恶俗腐蚀,要积极奋起,反其道而用之,剥上益下,剥外实内,剥阴壮阳,脱胎换骨,进入天然去雕饰,真美更风流的美德境界。

䷖  剥[1] 不利有攸往[2]。

【注释】

[1]剥:卦名。卦义:割掉,剥落,剥皮,剥离,剥削,剥夺等。

[2]有攸往:有所往,有所动作。

【译文】

剥卦象征剥落,不利于有所前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1]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2]也。顺而止之[3],观象也。君子尚[4]消息[5]盈虚,天行[6]也。

【注释】

[1]柔变刚:坤卦六爻皆柔,上爻变阳成剥卦,因而说“柔变刚”。

[2]长:增长。

[3]顺而止之:剥卦,下坤为顺,上艮为止,因而说“顺而止之”。

[4]尚:重视。

[5]消息:阳增阴减称作“息”,阴增阳减称作“消”。十二月卦,复、临、泰、大壮、夬、乾为六阳息卦;姤、遯、否、观、剥、坤为六阴消卦,像一年四季循环运行。

[6]天行:天道,自然规律。

【译文】

《彖传》说:剥,就是剥落衰败,阴柔增进,侵蚀改变阳刚的性质。不利于有所前往,说明小人的势力增长。君子这时应当顺应时势,停止行动,从观察卦象可知此理。君子崇尚事物消亡生息、盈盛亏虚的变化,这是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

《象》曰:山附于地[1],剥。上以厚下安宅[2]。

【注释】

[1]山附于地:剥卦,上艮为山,下坤为地,因而说“山附于地”。

[2]安宅:安居。

【译文】

《象传》说:高山侵蚀颓落附着于地面,象征剥落。在上者应效法此精神,敦厚地对待下民,以此使其安居稳定。

初六 剥[1]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注释】

[1]剥:剥开。

【译文】

初六,寝床剥蚀起自床脚,床足蚀灭,预示着凶险。

《象传》说:“寝床剥蚀起自床脚”,是说蚀灭都是从基础开始。

六二 剥床以辨[1],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2]也。

【注释】

[1]辨:床足与床身分辨之处。

[2]与:帮助。

【译文】

六二,寝床剥蚀已达床头,床头蚀灭,预示着凶险。

《象传》说:“寝床剥蚀已达床头”,说明没有得到扶助。

六三 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1]。

【注释】

[1]失上下也:这是以六三的爻位为说的。六三虽是阴爻,但与上卦相应的是上九,是阳爻,阴阳得以相应,这在剥卦的五个阴爻中是与众不同的,也就与其他四个阴爻的作用不同,独立其间,所以说是“失上下也”。

【译文】

六三,剥蚀没有灾祸。

《象传》说:“剥蚀,没有灾祸”,说明与上下没有牵连。

六四 剥床以肤[1],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2]灾也。

【注释】

[1]肤:通“胪”,腹部。

[2]切近:接近。

【译文】

六四,寝床剥蚀已达床面,有凶险。

《象传》说:“寝床剥蚀已达床面”,说明六四已迫近灾祸。

六五 贯鱼[1],以[2]宫人[3]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4]也。

【注释】

[1]贯鱼:把鱼一条一条串起来。

[2]以:用。

[3]宫人:君王宫中的嫔妃。

[4]尤:过失。

【译文】

六五,像串鱼一样引领嫔妃承宠于君王,没有什么不利。

《象传》说:“引领嫔妃承宠于君王”,说明终究没有过失。

上九 硕[1]果不食,君子[2]得舆[3],小人剥庐[4]。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注释】

[1]硕:大。

[2]君子:这里与小人相对,指当时的统治阶级。

[3]舆:马车。

[4]庐:房舍。

【译文】

上九,硕大的果实没有被摘食,君子得之能驱车济世,小人得之则剥蚀万家。

《象传》说:“君子得之能驱车济世”,是因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小人得之则剥蚀万家”,说明小人终究不可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