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是《周易·下经》的首卦,其本义重心在卦中,不是指全、皆、都、普遍或盐味,而是指“感”。咸加心为感,感是两物间互相受到对方影响而产生的反应,如感应、感觉、感动、感情、感触,等等。易家将咸卦与恒卦作为《周易·下经》首卦,是有深意的。《系辞传》指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两卦不仅代表天地,而且代表男女,天地男女对世界万物有创始意义。从人类的文明史看,礼仪等制度文化、精神文明的建立,与社会上下分工的等级制有关,而社会等级的建立又与父子夫妇的伦理关系的确认有关,而夫妇间建立在男女感应基础之上的稳定和谐的性关系,则又与婚姻的制度化有关。这也就是说,两性关系的法律化,是现代文明的家庭关系、财产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其稳定性是社会稳定和正常运作的基础。咸德时代是上下相应、男欢女爱、万事亨通的时代,而咸德的要义,就是修养咸德、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灵感应的基础上,建立起稳定而持久的和平世界。从六爻的爻辞看,这种感应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表现了易家对事物的精深观察和以针灸见长的中医学知识。

䷞  咸[1] 亨,利贞。取[2]女,吉。

【注释】

[1]咸:卦名。卦义:接触,触动,牵动,感,无心之感,交感,感触,相互感应等。

[2]取:通“娶”,娶妻。

【译文】

咸卦象征交感,亨通顺利,有利于坚守正道,娶妻,吉祥。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1],二气感应以相与[2],止而说[3],男下女[4],是以“亨,利贞[5],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注释】

[1]柔上而刚下:咸卦,上兑阴卦为柔,下艮阳卦为刚,故说“柔上而刚下”。

[2]相与:相处。

[3]止而说:艮为止,兑为悦。说,同“悦”。

[4]男下女:阳(艮)气已经下来,阴(兑)气已经上去,有男就女之象。

[5]亨,利贞:亨通、有利而纯正。

【译文】

《彖传》说:咸的意思是交感。阴柔居上位而阳刚处下位,阴阳二气交相感应,二相亲和,阴阳感应止于此而又相互爱慕,就像男子以礼下求女子,所以“亨通顺利,有利于坚守正道,娶妻,吉祥”。天地交相感应,因而万物变化生成,圣人感化人心带来天下和平昌顺。观察这一感应的法则,就可以发现天地万物的真情。

《象》曰:山上有泽[1],咸。君子以虚受人。

【注释】

[1]山上有泽:咸卦,上兑为泽,下艮为山,因而说“山上有泽”。

【译文】

《象传》说:山上有湖泊,水土相互滋润,此为咸卦。君子效法此精神,虚怀若谷,容纳感化众人。

初六 咸[1]其拇[2]。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注释】

[1]咸:感应,有所感而动。这里和以下几个爻辞中的“咸”都是指男女之间感情交流、亲昵求欢的动作。

[2]拇:拇指,这里指脚趾。

【译文】

初六,感应发生于脚拇指。

《象传》说:“感应发生于脚拇指”,是因为志向是往外发展。

六二 咸其腓[1],凶。居[2],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注释】

[1]腓:小腿后部的肌肉,俗称腿肚。

[2]居:安居。

【译文】

六二,感应于小腿肚,有凶险,安居静修可获得吉祥。

《象传》说:虽然有凶险,但安居静修便可获得吉祥,说明六二顺从事物发展趋势,才不会招致祸害。

九三 咸其股[1],执[2]其随[3],往[4],吝[5]。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6]也。志在“随”人,所执下[7]也。

【注释】

[1]股:大腿。

[2]执:牵制,控制。

[3]随:跟随,追求。

[4]往:前进。

[5]吝:困难,麻烦。

[6]处:停止。

[7]执下:采取了不高雅的行动。

【译文】

九三,感应发生于大腿,执意盲从跟随他人,将会在行动中受挫。

《象传》说:“感应发生于大腿”,说明不可能再停下来了。“心志在盲从跟随他人”,说明它追求得非常卑下。

九四 贞吉,悔[1]亡[2]。憧憧[3]往来,朋[4]从尔[5]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注释】

[1]悔:怨恨。

[2]亡:没有,消失。

[3]憧憧:心神不定的样子。

[4]朋:朋友。

[5]尔:你。

【译文】

九四,走正道可获吉祥,没有悔恨。来来往往心意不定,朋友们最终将理解你的想法。

《象传》说:“走正道吉祥,没有悔恨”,说明九四还没有因感应不正遭灾。“来来往往心意不定”,说明它的交感之道有待发扬光大。

九五 咸其脢[1],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注释】

[1]脢:脊肉,背。

【译文】

九五,感应于背脊肉上,没有悔恨。

《象传》说:“感应于背脊肉上”,说明九五的志向太小了。

上六 咸其辅[1]、颊[2]、舌。

《象》:“咸其辅、颊、舌”,滕口[3]说[4]也。

【注释】

[1]辅:鄂。

[2]颊:脸的两旁。

[3]滕口:张口。

[4]说:通“脱”,脱落。

【译文】

上六,感应于鄂、脸颊、舌头。

《象传》说:“感应于鄂、脸颊、舌头”,说明上六不过是玩弄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