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解民于倒悬”的赞语。在易家眼里,解卦就意味着苦难的解除、束缚的解脱、人民的解放,是动而脱险的卦象。解卦下位为坎,是大水、暴雨、深陷、危险之象,上位为震,是鸣雷、躁动、草木万物破土穿壳而出,欣欣向荣之象,坎下震上,其寓意正是天地交合、雷鸣雨降,人民得救于水火之中的欢欣景象。《序卦传》则认为,万物不可以始终都受到阻难,所以接着蹇卦的,正是解决困难的解卦。解决就是缓解困难的意思。应该说,在古代等级森严,刑法苛厉,下层百姓动辄获咎,惨遭刑罚囚禁的黑暗岁月,易家注重解时,提倡解德,使众多被判有罪者得到解脱释放,重获人身自由的主张,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以古鉴今,按照先哲关于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解放的远大理想,如果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法规条律时,宽严结合,恩威并重,对敌对阵营的俘虏,对违法的初犯者、误犯者、偶犯者等一切情有可原者,惩教结合,软硬兼施,予以宽大处理;对确实悔改者、将功赎罪者则予以解押释放,以儆后尤,那么想必是颇合古人易道与解德之旨的。

解[1] 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2]吉。

【注释】

[1]解:卦名。卦义:解开,解下来,剖开,解剖,解脱,解除,缓解等。

[2]夙:早。

【译文】

解卦象征解除困难,西南方有利,没有事情就不必前往,回到原地安居可获吉祥。出现危难当迅速前往,及早行动,可获吉祥。

《彖》曰:解,险以动[1],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2]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3],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4]。解之时大矣哉。

【注释】

[1]险以动:解卦,下坎上震,坎“陷”、震“动”。

[2]乃得中:坎居上,其主爻居五正中之位。

[3]作:发作,兴起。

[4]甲坼:种子萌芽外壳裂开。

【译文】

《彖传》说:解卦象征身陷险境而努力行动,行动而能脱离危险,这就是解除困难。“解除困难利于往西南方走”,前往必得民众之拥戴。“回到原地安居可获吉祥”,因为修养中正之德。“出现危难当迅速前往,及早行动可获吉祥”,说明前往解难可以建功。天地解脱危机于是雷行雨降,雷行雨降而万种物种破壳而出萌发新芽。解除困难的因时制宜的意义太伟大了。

《象》曰:雷雨作[1],解。君子以赦[2]过宥[3]罪。

【注释】

[1]雷雨作:解卦,上震为雷,下坎为雨,天上打雷下雨,地上流水成河,因而说“雷雨作”。作,兴起。

[2]赦:免除刑罚。

[3]宥:宽恕。

【译文】

《象传》说:雷行雨降,象征“解除困难”。君子当效法于此,多施恩泽,赦免过失,宽恕有罪之人。

初六 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1],义[2]“无咎”也。

【注释】

[1]刚柔之际:即刚柔相接,这是以初六的爻位爻象为说的。初六为阴爻,上面九二是阳爻,阴阳相依,即刚柔相接,所以说“刚柔之际”。

[2]义:通“宜”,应该。

【译文】

初六,没有灾难。

《象传》说:初六与上卦的九四阴阳相应,就解除困难的道理看必然没有灾难。

九二 田[1]获三狐,得黄矢[2]。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注释】

[1]田:狩猎。

[2]黄矢:黄色的箭头,指铜箭头。

【译文】

九二,田猎获得多只狐狸,并得到黄铜箭头,坚守贞正品德是吉祥的。

《象传》说:九二坚守贞正品德是吉祥的,是因为居守中正不伪之道。

六三 负[1]且乘[2],致寇至,贞吝[3]。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4]也。自我“致”戎[5],又谁咎[6]也?

【注释】

[1]负:背负。

[2]乘:乘车。

[3]吝:困难,麻烦。

[4]可丑:背东西的人身份低贱,却要去乘坐身份较高的人才能坐的马车,所以说“可丑”。

[5]戎:兵事。

[6]咎:过失。

【译文】

六三,背负重物而乘坐大车,将招致匪盗的劫掠,卜问必有灾祸之象。

《象传》说:“背负重物而乘坐大车”,这本身是很丑恶的。自己招来的匪盗,又会是谁的过失呢?

九四 解[1]而[2]拇[3],朋至斯[4]孚[5]。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6]也。

【注释】

[1]解:解开,切断。

[2]而:你的。

[3]拇:拇指,这里喻指卑微的小人。

[4]斯:于是。

[5]孚:诚信。

[6]未当位:这是以九四的爻位爻象为说的。九四以阳爻居于阴位,所以说“未当位”。

【译文】

九四,解除与小人的关系,朋友们将前来,彼此间心诚相应。

《象传》说:“解除与小人的关系”,说明自己居处的位置不适当。

六五 君子维[1]有解,吉,有孚[2]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注释】

[1]维:通“唯”,语助词。

[2]孚:诚信,这里作验证讲。有孚于小人,就是从小人那里得到验证。

【译文】

六五,君子被纠附的险难解除,吉祥,以诚信之德感化小人。

《象传》说:君子能够解除险难,因为小人畏服退缩了。

上六 公[1]用射隼[2]于高墉[3]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4]也。

【注释】

[1]公:王公,贵族。

[2]隼:猛禽,鹰类。

[3]墉:高墙。

[4]悖:强暴。

【译文】

上六,王公射杀高墙上的恶隼,一举射获并捕获了它,没有什么不利。

《象传》说:“王公射杀高墙上的恶隼”,说明是在解除悖乱的险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