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是空间的转换,心态的放宽,生命的迁移,是动物为谋求更好的生存方式而进行的时空运动。把“旅”列为易学范畴,在《序卦传》中用“极其丰盛壮大的必然会失掉自己的居所,所以丰卦之后是旅卦”来解释人生之旅,既是易家对生命体如何调整主体,以适应外界环境的研究心得,也是易家发现旅行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后,重视旅行以及旅游文化,主张旅德修养,增益人生的表现。可以说,《易经》的旅卦,是世界最早的人生旅游学。

明白了“行”即“旅”,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空间转移,对人生质量的提高,对生存环境以至命运的改变的重要性,就可以进一步探讨旅卦六爻对旅行研究的心得,明白其强调旅德,即在人生之途修养高尚品德的苦心了。 【题解后】

旅[1] 小亨。旅[2]贞吉。

【注释】

[1]旅:卦名。卦义:旅行,次旅,旅途,羁旅,行旅,居不定等。

[2]旅:旅行。

【译文】

旅卦象征旅行,小有亨通顺利,旅行能坚守正道就会吉祥。

《彖》曰:“旅,小亨[1]”,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2],止而丽乎明[3],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注释】

[1]亨:通达,顺利。

[2]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此句和下句都是以旅卦的卦象为说的。旅卦的六五是以阴爻而居于上卦的中位,上卦又称为外卦,所以说是“柔得中乎外”;又因为六五居于上九之下,上九是阳爻,所以又说是“顺乎刚”。

[3]止而丽乎明:旅卦是下艮上离,艮表止,离表明,所以说是“止而丽乎明”,丽是附着的意思,这里指下卦附着于上卦,以上两句中的“乎”都是“于”的意思。

【译文】

《彖传》说:“旅行,小有亨通顺利”,谦柔者品德中正,并顺从刚强者,适可而止又能附丽于光明,所以说“小有亨通顺利,旅行能坚守正道就会吉祥”。旅行的时代意义是多么宏大啊!

《象》曰:山上有火[1],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2]狱[3]。

【注释】

[1]山上有火:旅卦,上离为火,下艮为山,因而说“山上有火”。

[2]留:滞留。

[3]狱:狱讼事务。

【译文】

《象传》说:山上火在燃烧,象征旅行。君子体察此种现象,明智慎重地施用刑罚,而不积留狱案。

初六 旅琐琐[1],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2]“灾”也。

【注释】

[1]琐琐:细小。

[2]穷:尽,少。

【译文】

初六,旅途之初事务繁琐导致进退犹豫,离开住所而为自己招来灾祸。

《象传》说:“旅途之初事务繁琐导致进退犹豫”,说明旅人志向穷短,所以有灾难。

六二 旅即[1]次[2],怀其资[3],得童仆[4],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注释】

[1]即:就,住下。

[2]次:旅舍,临时的住所。

[3]资:财物。

[4]童仆:奴仆。

【译文】

六二,旅行中投宿客栈,携带资财,得到童仆,这是正确的。

《象传》说:“得到童仆,这是正确的”,说明六三最终没有灾祸。

九三 旅焚其次,丧[1]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2],其义“丧”也。

【注释】

[1]丧:失。

[2]以旅与下:以对待旅客的态度对待下人。

【译文】

九三,旅行中客栈被火焚烧,丧失了童仆,坚守正道以防危险。

《象传》说:“旅行中客栈被火焚烧”,这是很悲惨的事。以对待旅客的态度对待下人,丧失了道义。

九四 旅于处[1],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注释】

[1]处:居住的处所。

【译文】

九四,旅途中暂停栖处,得到支持,心中仍然不甚愉快。

《象传》说:“旅途中暂停栖处”,说明没能真正地安身立命。“得到支持”,心中未必畅快。

六五 射雉[1],一矢亡[2],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3]也。

【注释】

[1]雉:野鸡。

[2]亡:遗失。

[3]逮:及。

【译文】

六五,旅途中射野鸡,丢失了一支箭,最后仍然得到荣誉和爵命。

《象传》曰:“最后仍然得到荣誉和爵命”,说明与上层很接近。

上九 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1]咷,丧牛于易[2],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注释】

[1]号咷:大哭。

[2]易:通“埸”,田界。

【译文】

上九,鸟巢被焚烧,旅行者开始时欣喜欢笑,后来又号啕大哭,就像在田畔丢失了牛,有凶险。

《象传》说:作为一名旅行者却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当然会导致被焚毁的灾祸。在田畔丧失了牛,说明上九羁旅遭祸终将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