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赋详注

进三大礼赋表

朱注:唐祀南郊,即祠太清宫、太庙,谓之三大礼。 钱笺:吕汲公《年谱》、吕东莱注三赋并据《新书》本传云,献赋在十三载。黄鹤曰:《旧书·玄宗纪》:十载正月乙酉朔,壬辰,朝献太清宫。癸巳,朝享太庙。甲午,有事于南郊。《朝享太庙赋》曰:“壬辰,既格于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于九室。”《有事于南郊赋》曰:“二之日,朝庙之礼既毕。”与《旧书》甲子俱合,则为十载献赋明矣。赵子栎《年谱》考《明皇纪》十三载二月,癸酉朝献太清宫,甲戌亲享太庙,未尝有事南郊,当以《旧书》为正。朱注:诸书载十三载献赋,并承《新书》本传之误。然献赋自在大礼告成之后。黄鹤谓九载预献,则非也。 鳌按:丘濬谓古者有事于郊,必先告祖庙以配天享侑之意。盖行告祭之礼,非大享也。唐时太清、太庙、南郊三大礼并行,盖非古矣。

臣甫言:臣生长 子两切陛下淳朴之俗,行四十载 上声矣 (1) 。与麋鹿同群而处 上声,浪迹于 从吴本,别本无于字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 去声之年矣 (2) 。岂九州牧伯,不岁贡豪俊于外 (3) ;岂陛下明诏,不仄席思贤于中哉 (4) ?臣之愚顽,静无所取,以此知分 音问,沉埋盛时,不敢依违,不敢激讦 一作诉,默 一无默字以渔樵之乐 音洛自遣而已。顷者,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5) , 从吴本。窃慕尧翁击壤之讴,适遇国家郊庙之礼,不觉手足蹈舞,形于篇章。漱吮甘液,游泳和气,声韵寖广,卷轴斯存,抑亦古诗之流 (6) ,希乎述者之意 (7) 。然词理野质,终不足以拂天听之崇高,配史籍以永久,恐倏先狗马,遗恨九原 (8) 。臣谨稽首,投延恩匦,献纳上 上声表 (9) 。进明主《朝 音潮献太清宫》、《朝享太庙》、《有事于南郊》等三赋以闻。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1) 公生于先天元年,至天宝十载为四十岁。

(2) 开元十年,公方二十岁,是年北游晋地,南游吴越,故曰浪迹。

(3) 《唐·选举志》: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贡之尚书省。

(4) 天宝六年,诏天下有一艺诣辇下。 《讲德论》:屡下明诏举贤良。 《后汉·逸民传》: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5) 天宝中,公旅食于京华。 《神仙传》:韩康伯休卖药洛阳市中,口不贰价。 《孔丛子》:臣学行不敏,寄食于赵。

(6) 《西都赋序》:今之赋者,古诗之流。

(7) 《礼记·乐记》:述者之谓明。

(8) 《列女传》:梁寡高行曰:“妾夫早死,先犬马填沟壑。”

(9) 《旧书》:则天临朝,欲收人望,垂拱初,令镕铜为匦,四面置门,各依方色,共为一室。东面名曰延恩,上赋颂及许求官爵者封表投之。

朝献太清宫赋

《太真经》:三清之间,各有正位,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太清有太极宫殿。 《唐会要》:太清宫荐享圣祖玄元皇帝,奏混成紫极之乐。 《通鉴》:天宝八载五月,太白山人李浑等上言,见神人言金仙洞有玉板石记,圣主福寿之征。命御史王珙入仙游谷,求而获之。九月,谒太清宫。九载十月,太白山人王玄翼上言,见玄元皇帝言宝仙洞有妙宝真符,命刑部尚书张均等往求得之。时上崇道教,慕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日。十载春正月壬辰,上朝献太清宫。癸巳,朝享太庙。甲午,合祭天地于南郊。

冬十有 去声一月,天子既纳处 上声士之议 (1) ,承汉继周 (2) ,革弊用古 (3) ,勒崇扬休 (4) 。明年孟诹 (5) ,将摅大礼以相籍 当作藉 (6) ,越彝伦而莫俦 (7) 。历良辰而戒吉 (8) ,分祀事而孔修 (9) 。营室主夫 音扶,下同宗庙 (10) ,乘 去声舆备乎冕裘 (11) 。甲子王以昧爽 (12) ,春寒薄而清浮 (13) 。虚阊阖 (14) ,逗蚩尤 (15) ,张猛马 (16) ,出腾虬 (17) ,捎荧惑 (18) ,堕旄头 (19) ,风伯扶道 (20) ,雷公挟辀 (21) 。通天台之双阙 (22) ,警溟涨之十洲 (23) 。浩劫礨砢 (24) ,万仙飕飗 (25) 。欻臻于长乐 音洛之舍 (26) ,嵬入乎昆仑之丘 (27) 。 此叙往朝献时,路次仪卫之盛。 先述旧冬事,乃追原肇祀之由。革弊,罢周隋之后。用古,访周汉之裔。阊阖,殿门也。蚩尤,旗帜也。猛马,后骑也。腾虬,御马也。捎荧惑,向南行。堕旄头,肃前驱。扶道、挟辀,扈跸多人。双阙、十洲,遥望庙景。浩劫,谓阶级。万仙,指从官。长乐、昆仑,比太清宫也。

(1) 东方朔《设难》:今之处士。

(2) 《通鉴》:天宝九载八月,处士崔昌上言,国家宜承周汉,以土代火,周隋皆闰位,不当以其子孙为二王后。事下公卿集议,集贤殿学士卫包言,集议之夜,四星聚于尾,天意昭然。上乃命求殷、周、汉后为三恪,废韩、介、酅公。注:韩,元魏后。介,周后。酅,隋后。《论语》:其或继周者。

(3) 嵇绍疏:革往弊者则政不爽。

(4) 相如《河东赋》:勒崇垂鸿。 《诗》:对扬王休。

(5) 梁元帝《纂要》:正月为孟陬。《记·月令注》:孟春者,日月会于陬訾,斗建寅之辰。

(6) 摅,舒也。 《记》:大礼与天地同节。 藉,乃蹈藉之藉。

(7) 《书》:彝伦攸叙。此谓亲行祭礼也。斯礼最大,故曰莫俦。

(8) 《楚辞》:吉日兮良辰。

(9) 《诗》:祀事孔明。

(10) 《尔雅》:营室谓之定。《诗笺》:定昏中而正,于是可以营建宫室,故谓之营室。定昏中而正,谓小雪时。《史·天官书》:营室谓清庙岁星。

(11) 蔡邕《独断》: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于乘舆也。《东都赋》:损乘舆之服御。 《周礼》: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谢朓诗:裘冕类禋郊。

(12) 《书》:甲子昧爽。

(13) 《汉·成帝纪》:阳朔元年二月,春寒。 陈琳书:凌厉清浮。《抱朴子》:清玄剖而上浮。

(14) 《楚辞》:倚阊阖而望余。注:天门也。

(15) 《韩非子》:黄帝驾象车,异方并毂,蚩尤居前。《羽猎赋》:蚩尤并毂。按:星有蚩尤旗,故借用之。

(16) 刘义恭《白马赋》:气猛声烈。

(17) 曹毗《马射赋》:状若腾虬而登紫霄。

(18) 《春秋纬文耀钩》:荧惑位南方,礼失则罚出。《羽猎赋》:荧惑司命,天弧发射。

(19) 《晋·天文志》:昴七星,天之耳目也。又为旄头。昴毕间为天街。天子出,旄头 罼前驱,此其义也。

(20) 《韩非子》:黄帝合鬼神于太山之上,风伯进扫,雨师洒道。《楚辞注》:飞廉,风伯也。

(21) 《吴越春秋》:欧冶子作剑,雷公击橐,蛟龙捧炉。 《左传》:颖考叔挟辀以走。注:辀,车辕也。

(22) 《天台赋》:双阙云竦以夹路。

(23) 谢灵运诗:溟涨无端倪。 隋虞茂和诗:十洲云雾起,三山波浪高。东方朔有《十洲记》。

(24) 《度人经》:惟有元始浩劫之家,部制我界。《广韵》:浩劫,宫殿大阶级也。杜田云:俗谓塔级为劫。 《说文》:礨砢,众石貌。《上林赋》:水玉磊砢。《集韵》:磊或作礌,又作礨。

(25) 《酉阳杂俎》:仙官二万四千。 《吴都赋》:与风 扬, 浏飕飗。

(26) 欻,忽也。 《汉武故事》:上起建章、未央、长乐三宫,皆辇道相属,悬栋飞阁,不由径路。

(27) 《穆天子传》: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

太一奉引 (1) ,庖牺在 从《文粹》,一作左右 (2) ,尧步舜趋,禹驰汤骤 (3) 。郁閟宫之嵂 音律崒 音萃 (4) ,拆 一作坼元气以经构 (5) 。断紫云而竦墙 (6) ,抚流沙而承霤 (7) 。纷隳珠而陷碧 恐当作璧 (8) , 音酷波锦而浪绣 (9) 。森青冥而欲雨 (10) ,赩 兴逆切光炯而初昼 (11) 。 此记将朝献时,入庙肃雍之象。 太乙,导车者。庖牺,视牲也。步趋驰骤,升降合节。閟宫、经构,庙制尊严也。紫云、流沙,想圣祖遗迹。珠碧锦绣,见陈设辉煌。青冥,言宫庭深邃。光炯,言庙宇轩昂。

(1) 《汉·郊祀志》:天神贵者曰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崔骃《东巡赋》:驾太一之象车。 《前汉·郊祀志》:礼月之夕,奉引复迷。韦昭注:奉引,前导引车。《汉官仪》:大驾则公卿奉引。注:奉引,谓引道者。

(2) 《律历志》:庖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庖牺氏。

(3) 《后汉书》:三五步骤,优劣殊轨。注引纬书云:三皇步,五帝骤,三王驰,五霸蹶,七雄僵。

(4) 《诗》:閟宫有侐。 相如《子虚赋》:隆崇嵂崒。

(5) 《鲁灵光殿赋》:含元气之烟煴。

(6) 《史记》: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有紫气。《汉武故事》:宣帝祠甘泉,紫云从西北来,散于殿前。《通鉴》:天宝十三载正月,太清宫奏,学士李琪见玄元皇帝乘紫云,告以国祚延昌。 《后汉·李固传》:舜食则见尧于羹,坐则见尧于墙。竦墙本此。

(7) 《列仙传》:老子为关令尹喜著书,与俱之流沙之西。 《说文》:霤屋,水流也。

(8) 束皙集语:采素璧于层山,探圆珠于重泉。

(9) 《西都赋》:若摛锦而布绣。

(10) 青冥,见《楚辞》。

(11) 《景福殿赋》:菡萏赩翕。注:赩,大赤色也。江淹《神女赋》:日炯炯而舒光。

于是翠蕤俄的 (1) ,藻借舒就 (2) 。祝融掷火以焚香 (3) ,溪女捧盘而盥漱 (4) 。群有司之望幸 (5) ,辩名物之难究 (6) 。琼浆自閒 去声于粢盛 平声 (7) ,羽客先来于介胄 (8) 。 此记在庙时,执事备物之虔。翠蕤二句,天子初临。祝融以下,官司夙给也。

(1) 《南都赋》:望翠华兮葳蕤。 《说文》:的,明也。徐锴曰:其光的然也。

(2) 《周礼·典瑞》:王搢大圭,执镇圭,缫借五采五就以朝日。注:缫有五采文,所以借玉。缫读为藻率之藻。五就,五匝也,一匝为一就。《记·杂义》:藻三采六等。注:荐玉者以朱白苍画之再行。《左传注》:藻率以韦为之,所以借玉。

(3) 《左传》: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注:犁,明貌,火正也。吕注:祝融,社稷五祀之官。

(4) 李贺《绿章封事》:溪女浣花乘白云。冯班曰:道书有十二溪女,即十二阴神。朱注:道教《灵验记》陵州天师井有十二玉女,乃地下阴神。岂玉女即溪女耶?今按:吴均《续齐谐记》有青溪神女事。《记》:鸡初鸣,咸盥漱。

(5) 《史记》: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6) 《周礼·小宗伯》:毛六牲,辩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 《神女赋》:难以测究。

(7) 《楚辞》: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左传》:洁粢丰盛。

(8) 羽客,即《楚辞》羽人。齐袁彖《游仙》诗:羽客宴瑶宫,旌盖乍舒设。 《月令》:介胄有不可犯之色。

烁圣祖之储祉 (1) ,敬云孙而及此 (2) 。诏轩辕使合符 (3) ,敕王乔以祝履 (4) 。积昭感于嗣续 (5) ,棐 一作匪正辞于祝史 (6) 。若肸蠁而有凭 (7) ,肃风飙而乍起 (8) 。扬流苏于浮柱 (9) ,金英霏而披靡 (10) 。拟杂佩于曾 音层巅 (11) ,芝 《文粹》作芝,一作孔盖攲以飒纚 音史 (12) 。中漎漎以回复 (13) ,外萧萧而未已 (14) 。 此乃颙望神灵,有洋洋如在之意。 合符视履,盼其至也。昭感正辞,达帝诚也。肸蠁以下,求诸上下前后,冀神之我享也。用一若字,作如许摩拟不尽之词。

(1) 吕注:《唐·玄宗纪》:天宝二年,加号玄元皇帝曰大圣祖,改西京玄元宫曰太清宫。八载,朝谒太清宫,加玄元皇帝号曰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后汉边让《章华斌》:承圣祖之洪泽。 《封禅文》: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成。

(2) 《尔雅》: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敬云孙,言云孙致敬也。

(3) 《帝王世纪》: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4) 王乔飞舄以朝,尚方诊视其履,见诗注。

(5) 后汉梁皇后诏:深思嗣续之福。

(6) 《书》:天棐忱辞。《左传》:祝史正辞,信也。

(7) 《子虚斌》:肸蠁布舄。《蜀都赋》:景福肸蠁之兴作。注:肸蠁,湿生虫蚊类,言大福之兴,如此虫群飞而多也。

(8) 《北征赋》:风飙发以漂遥兮。《楚辞》:冲飙起兮水扬波。孙英曰:回风自下而上曰猋。

(9) 《东京赋》:飞流苏之骚杀。注:流苏,五彩毛杂之以为马饰而垂之。《续汉书》:驸马赤珥流苏。挚虞《决疑要注》:凡下垂为苏。《海录》:流苏即盘线绘绣之毬。又:析羽为苏。 《甘泉赋》:抗浮柱之飞榱。

(10) 《抱朴子》:咀吸金英。《学道录》:夏禹撰真灵之玄要,集天宫之宝书。封以金英之函,检以玉都之印。 《南都赋》:风靡云披。《上林赋》:应风披靡。

(11) 《诗》:杂佩以赠之。 谢灵运诗:筑观基曾巅。

(12) 《西京赋》:骊驾四鹿,芝盖九葩。注:以芝为盖也。阮籍《清思赋》:折丹木以蔽阳,竦芝盖之三重。《楚辞》:孔盖兮翠旌。注:司命以孔雀之翅为车盖,翡翠之羽为旌旗。 《西都赋》:奋长袖之飒纚。《正字通》:飒纚,言舞袖轻扬也。

(13) 《甘泉赋》:风漎漎而扶辖兮。 《西京赋》:乃返旆而回复。汉乐歌:玄精之气,回复此都。

(14) 《别赋》:风萧萧而异响。 《啸赋》:遗馀玩而未已。

上穆然 (1) ,注道为 去声身,觉天倾耳 (2) ,陈僭号于五代 (3) ,复战国于千祀 (4) 。曰:呜呼!昔苍生缠孟德之祸,为仲达所愚 (5) 。凿齿其俗,窫窳其孤 (6) 。赤乌高飞,不肯止其屋 (7) ;黄龙哮吼,不肯负其图 (8) 。伊神器臬兀 (9) ,而小人呴喻 云俱切 (10) 。历纪大破 (11) ,创痍未苏 (12) ,尚攫挐 乃遐切于吴蜀 (13) ,又颠踬 陟利切,一作蹶于羯胡 (14) 。纵群雄之发愤 一作 (15) ,谁一统于亨衢 (16) ?在拓拔与宇文 (17) ,岂风尘之不殊 一作杂 (18) 。比 必意切聪廆及坚特 (19) ,浑貔豹而齐驱 (20) 。愁阴鬼啸 (21) ,落日枭呼 (22) ,各拥兵甲 (23) ,俱称国都 (24) 。且耕且战 (25) ,何有何无 (26) 。 此下两段,代为玄宗陈意,盖据祝辞而敷畅之也。此言列朝之乱,祸极生民,见望洽之已久。 五代,谓宋、齐、梁、陈、隋。战国,比南北朝侵伐。自魏晋以诈力取国,故吴蜀方平,五胡竞起,十六国纷争,而四百馀年之杀运炽矣。

(1) 《甘泉赋》:天子穆然。

(2) 《记》:倾耳而听之。

(3) 《汉书·扬雄传赞》: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

(4) 《孔丛子》: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 谢瞻诗:惠心奋千祀。

(5) 孟德,曹操字。仲达,司马懿字。

(6) 《长杨赋》:昔有强秦,封豕其土,窫窳其民,凿齿之徒,相与磨牙而争之。李善曰:《淮南子注》:尧之时,窫窳、封豕、凿齿皆为人害。窫窳,类貙虎爪,食人。凿齿,齿长五尺似凿,亦食人。

(7) 《史·周纪》:武王渡河,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注: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乌有孝名,武王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色。

(8) 孙氏《瑞应图》:黄帝巡省过洛河,龙负图出赤文绿字以授帝。帝尧即位,坐河渚之滨,神龙赤色负图而至。 《归藏》:黄帝作鼓之曲,八曰熊罢哮吼。

(9)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易》:困于葛藟,于臲卼。

(10) 王褒颂:是以呴喻受之。应劭曰:呴喻,和悦貌。

(11) 《前汉·兒宽传》:历纪坏废。

(12) 《季布传》:创痍未瘳。

(13) 扬雄《解嘲》:攫挐者亡,默默者存。《鲁灵光殿赋》:奔虎攫挐以梁倚。李注:攫挐,相抟持也。 干宝《晋纪论》:夷吴蜀之垒垣。

(14) 《抱朴子》:虑中道之颠踬。《齐国策》:颠蹶之请。 石勒,羯种,并氐、羗、匈奴、鲜卑为五胡。

(15) 《辩亡论》:群雄蜂骇。 《东都赋》:赫然发愤。

(16) 汉武帝诏:今中外一统。《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易》:何天之衢,亨。

(17) 《北史》:后魏拓跋氏,祚传十六主,分而为东西魏。后周宇文氏,祚传五主,禅位于隋。

(18) 《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

(19) 《晋·载记》:刘聪,字元明,以永嘉四年僭即皇帝位。前燕慕容廆,封燕王,在位四十九年,及雋僭号,伪谥武宣皇帝。前秦苻坚,字永固,以升平元年僭称大秦天王。蜀李特,字元休,起流人,据蜀,其子雄僭位,追谥景皇帝。

(20) 《上林赋》:生貔豹,搏豺狼。

(21) 卢羲诗:瀚海愁阴生。 《芜城赋》:木魅山鬼,风号雨啸。

(22) 《抱朴子》:狐鸣枭呼,世忌其多。

(23) 《前汉·杨仆传》:将军拥精兵。

(24) 《洛阳伽蓝记》:隐士赵逸云:自永嘉以来二百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皆游其都邑,目击其事。杜预疏:空其国都。

(25) 《吴越春秋》:外修耕战之备。 魏正始四年,邓艾令屯田淮南淮北,且田且守。

(26) 《诗》:何有何无。

唯累 上声圣之徽典 (1) ,恭淑慎以允缉 (2) 。兹火土之相生 (3) ,非符谶之备及 (4) 。炀帝终暴,叔宝初袭,编简尚新,义旗爰入 (5) ,既清国难 去声 (6) ,方睹家给 (7) 。窃以为数子自诬,敢正 一作贞,一作负乎五行攸执 (8) 。而观者潜晤 晤与悟通,或喜至于泣 《文粹》有矧字。鳞介以之鸣虡 (9) ,昆蚑 音岐以之振蛰 (10) 。感而遂通 (11) ,罔不具集 (12) ,仡神光而 音酣閜 许下切 (13) ,罗诡异以戢孴 音习 (14) 。地轴倾而融洩 一作曳 (15) ,洞官俨以嶷 音逆岌 音及 (16) 。九天之云下垂 (17) ,四海之水皆立 (18) 。凤凰威迟而不去 (19) ,鲸鱼屈矫以相吸 (20) 。扫太始之含灵 (21) ,卷殊形而可挹 (22) 。 此言唐兴致治,毕集祯符,见神灵之宜降。 徽典,谓开创美政。允缉,谓继起诸君。唐以土德继火,取其相生,不取相胜,此符谶家所未及言者。乃陈隋以淫暴而亡,唐能以仁义而兴,彼符谶又安足信乎?自邹衍倡始终五德之说,厥后张苍、贾谊、刘向诸子,各执五行同异以自诬。今一旦起而矫正之,如修大衍历,定开元礼,而观者喜见太平矣。且又制为雅乐,象鳞介于钟簴,效雷奋以振蛰,一时和气所感,神光见象而异物频生,推之天地山川,飞潜灵异,无不昭应,凡向之含灵未洩者,至此则殊形已叠见也。

(1) 北魏段承根诗:累塑叠曜。 《书》:慎徽五典。

(2) 《诗》:淑慎其仪。

(3) 《历代纪运图》:隋以火德王,唐以土德王。

(4) 《后汉·光武纪》:帝以赤伏符即位,由是信用谶文。曹魏李伏上表:当合符谶,以应天人之位。

(5) 陈后主名叔宝,袭位未久,而隋文伐之。斯时编简尚新,乃炀帝暴虐,唐高又起而伐之矣。 《光武纪》注:策书,编简也,称皇帝以命诸侯王王公。刘峻书:青简尚新。 《唐本纪》:高祖起兵太原,传檄诸郡,号为义兵。骆宾王檄文:爰举义旗。

(6) 国难,指建成、元吉之事。《忠经》:忠而能勇,则国难清。

(7) 《前汉·礼乐志》:四夷宾服,百姓家给。唐太宗尝曰:“使天下乂安,家给人足。”

(8) 《前汉书》赞:张苍据水德,公孙臣、贾谊更以为土德,兒宽、司马迁从之,谓五德之传,从所不胜,秦水德,故汉据土而克之。刘向父子谓以母传子,终而复始,自神农、黄帝下历唐、虞、三代,而汉得火焉。按:此可证数子自诬之说。 《左传》:魏献子曰:“五行之官。”《史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9) 《记》:鳞介之属。 《说文》:虡,钟鼓之拊,饰为猛兽,亦作簴。《考工记》:臝者、羽者、鳞者,以为笱簴。

(10) 《说文》:蚑,无足虫也。《史·匈奴传》:蚑行喙息。张载《七命》:昆蚑感惠。 《记》:仲春之月,蛰虫咸动。 朱注:《周礼》: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再变而致臝物,三变而致鳞物,四变而致毛物,五变而致介物,六变而致象物。此故云鸣簴、振蛰也。

(11) 《易·大传》:寂然不勤,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12) 《东都赋》:罔不具集。

(13) 《汉·宣帝纪》:荐鬯之夕,神光交错。 《上林赋》:“ 呀豁閕。”閕与閜同。《广韵》:閜,大裂也。

(14) 《西京赋》:闬庭诡异。繁钦笺:佥曰诡异。注:诡,变也。 《鲁灵光殿赋》:芝栭攒罗以戢孴。善曰:《苍颉篇》:戢孴,众貌。《韵会》:《诗》:螽斯羽,揖揖兮。《增韵》:或作孴,义与集同。

(15) 《江赋》:地轴挺拔以争回。 《景福殿赋》:绵蛮黮 ,随云融泄。薛综曰:融泄,动貌。泄、洩通。

(16) 《真诰》:厚载之中,有洞天三十六所,八海中诸山,亦有洞宫,或方千里五百里,五岳名山皆有洞宫,或三十里并三千里。 《鲁灵光殿赋》:岑崟崰嶷。《西京赋》:状巍峨以岌嶪。嶷岌,高峻貌。

(17) 《楚辞》:指九天以为正。注:八方中央为九天。 《庄子》:其大若垂天之云。

(18) 水立,谓潮水拱向。班固《终南山赋》:立泉落落。 此言水立更奇。

(19) 颜延之诗:行路正威迟。毛苌《诗传》:倭迟,历远貌。此处言凤威迟,乃从容回翔之意。

(20) 《异物志》:鲸鱼大者数十里,小者数十丈。雄曰鲸,雌曰鲵。 《河东赋》:万骑屈矫。颜注:屈矫,壮健貌。

(21) 《记》:扫而更之。 《列子》:太始者,形之始。 《春秋元命苞》:含灵壮盛。《头陀寺碑》:含灵万族。

(22) 班固《西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则有虹蜺为钩带者 (1) ,入自于东 (2) ,揭莽苍 (3) ,履崆峒 (4) 。素发漠漠 (5) ,至精浓浓 (6) 。条弛张于巨细 (7) ,觊披写于心胸 (8) 。盖修竿无隙 (9) ,而仄席已容 (10) 。裂手中之黑簿 (11) ,睨堂下之金钟 (12) 。得非拟斯人于寿域 (13) ,明返朴于玄踪 (14) 。忽翳日而翻万象 (15) ,却浮云 《文粹》作空而留六龙 (16) 。咸詟跖而壮兹应 (17) ,终苍黄而昧所从 (18) 。上犹色若不足 (19) ,处 上声之弥恭 (20) 。 此言神祖来格,有忾闻僾见之状。 蜺带,驾蜺而来。自东,初春之令。莽苍,天上。崆峒,仙界。漠漠,神容。浓浓,神意。张弛,陈治道。披写,传心法。修竿,神乘气。仄席,神依位。裂簿,思度人。睨钟,将警世。寿域、玄踪,见圣心仁爱。翳日、却云,言仙迹卷舒。詟跖、苍黄,从官惕息。容色弥恭,天子致敬也。

(1) 《羽猎赋》:虹蜺为环。 钩带,圆曲之状。阮籍诗:子母相钩带。

(2) 《诗》:我来自东。

(3) 《庄子》: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4) 又:黄帝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

(5) 薛道衡《老氏碑》:龙德在躬,鹤发垂首。潘岳《秋兴赋》:素发飒以垂领。 谢朓诗:漠漠轻云晚。

(6) 《道德经》: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庄子》:至精无形。 《诗》:零露浓浓。

(7) 《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左思《吴都赋》:共世而论巨细。

(8) 桓玄书:披写事实。 《天台赋》:疏烦想于心胸。

(9) 相如《大人赋》:建格泽之修竿兮。张揖曰:建此气为长竿也。详见《西岳赋》。

(10) 《吴越春秋》:侧席而坐,安心无容。

(11) 《酉阳杂俎》:罪簿有黑绿白簿,赤丹编简。《真仙通鉴》:老君授张道陵以玉函素书三卷,题曰:三八谢罪灭黑簿,超度玄祖章真人。再拜受之。《葛仙公传》有七品斋法,一曰八节斋。谢玄祖及己身之罪,灭黑簿之法也。

(12) 张衡《西京赋》:迁延邪睨。 《书》:下管鼗鼓,笙镛以间。注:下,堂下之乐。镛,大钟也。

(13) 董仲舒策: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

(14) 《淮南子》:既雕既琢,还返于朴。 《天台赋》:蹑二老之玄踪。

(15) 王粲《浮淮赋》:旌麾翳日。 《天台赋》:浑万象以冥观。

(16) 息夫躬词:浮云为我阴。 嵇康诗:乘云驾六龙。

(17) 扬雄《河东赋》:秦神下詟,跖魂负沴。师古曰:跖,蹈也。沴,渚也。言此神怖詟,下入水中,自蹈其魂,而负沴渚,戚惧之甚也。

(18) 《前汉·郊祀志》:或如虹气苍黄。

(19) 《庄子》:盛德若不足。

(20) 汉献帝诏:守之以弥恭。

天师张道陵等 (1) ,洎左玄君者 (2) ,前千二百官吏,谒而进曰:今王巨唐 (3) ,帝之苗裔 (4) ,坤之纪纲 (5) 。土 一作上配君服 (6) ,官尊臣商 (7) 。起数 一作数起得统 (8) ,特立中央 (9) 。且大乐在悬 (10) ,黄钟冠 去声八音之首 (11) ,太昊斯启 (12) ,青陆献千春之祥 (13) 。旷哉勤力耳目 (14) ,宜乎大带斧裳 (15) 。故风后孔甲充其佐,山稽岐伯翼其旁 (16) 。至于易制取法,足以朝登五帝,夕宿三皇 (17) 。信周武之多幸,存汉祖之自强 (18) 。且近朝 音潮之滥吹 (19) ,仍改卜乎祠堂 (20) 。初降 朱音户郎切,吕音绛素车,终勤恤其后;有客白马,固漂沦不忘 (21) 。伊庶人得议 (22) ,实邦家之光 (23) 。臣道陵等,试本之于青简 (24) ,探之于缥囊 (25) 。列圣有差 音雌 (26) ,夫子闻斯于老氏 (27) ;好 上声问自久 (28) ,宰我同科于季康 (29) 。取 一作敢拨乱反正 (30) 乃此其所长 (31) 。 此设为道官答颂之辞,嘉帝能釐止祀典也。 天师、玄君,指法官道士。大乐,感以声。太昊,祭以时。旷哉四句,言与祭诸臣,不愧古人。周汉以下,言二王之后,得来助祭。夫子闻老氏,见圣祖当尊。宰我问帝德,见历代宜辩。拨乱反正,指祭祀之礼言,即所云易制取法也。

(1) 《真诰》: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人,学长生之道,得九鼎丹经,闻蜀中多名山,乃入鸣鹄山,著道书二十篇,仙去。《正一经》:陵学道于鹤鸣山,感太上老君降,授正一明威法,始分人鬼,置二十四治,有戒鬼坛见在。

(2) 《云笈七签》:朝真仪:左玄真人在左,右玄真人在右。

(3) 《海赋》:昔在帝妫巨唐之代。

(4) 帝,指玄元皇帝。 班彪《王命论》:帝尧之苗裔。

(5) 《淮南子》:纪纲八极。

(6) 《汉·律历志》: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

(7) 《史·乐书》: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8) 《律历志》:数从统首日起算,又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

(9) 《鲁灵光殿赋》:屹然特立。 《律历志》: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

(10) 《记》:大乐与天地同和。

(11) 《史·律书》: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索隐》曰:黄钟为历之首,宫为五音之长,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则声得其正。《律历志》:十一月,乾之初九,阳伏地,故黄钟为天统。

(12) 《前汉·魏相传》:太昊乘震,执规司春。张协《杂诗》:太昊启东节。

(13) 《律历志》:日行东陆谓之春。春为青阳,故曰青陆。 谢朓《酬德赋》:度千春之可并。

(14) 江淹诗:旷哉宇宙惠。 《史记》:劳勤心力耳目。

(15) 《周礼疏》:大带,大夫以上用素,士用练,即绅也。革带,所以佩玉带剑。《左传注》:鞶,绅带也,一曰大带。 《书·顾命》:王麻冕黼裳。注:古黼斧通。斧裳,裳绣斧形,取其断。

(16) 吕注:《逸史》:风后孔甲充其位,山稽岐伯翼其傍。《抱朴子》:黄帝精推步则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岐雷。《帝王世纪》:力牧、常先、封胡、孔甲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七略》:盘盂书者,其传言孔甲为之。孔甲,黄帝之史也。《淮南子》:黄帝治天下,力牧、太山稽辅之。《世纪》: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为难经,教制九针。

(17) 《羽猎赋》:历五帝之寥廓,涉三皇之登闳。

(18) 《唐书》:玄宗下诏,以唐承汉,黜隋以前帝王,废介、酅公,尊周汉二王后,京城起周武王、汉光武庙。 《左传》:民之多幸。 《西征赋》:观夫汉祖之兴也。 又云:勖自强而不息。

(19) 《韩非子》:韩昭侯曰:“吹竽者众,吾无以知其善者。”田严对曰:“一一听之,乃知滥也。”江淹诗:滥吹乖名实。

(20) 《左传》:改卜牛。 《前汉·循吏传》: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21) 初降四句,吕注引《郊特牲》:素车之乘,尊其朴也,所以交于神明也。又引《周颂》:有客有客,亦白其马。序以为微子来见祖庙之诗。朱注引《秦本纪》:子婴白马素车降轵道旁。隋恭帝传位于唐,故用子婴事。今按:初降素车,用子婴降汉以比隋后。有客白马,用微子入周以比周汉之后。如此方与上文改卜祠堂意相合。 《通鉴》:天宝十二载夏五月,复以魏、周、隋后为三恪。 《国语》:祭公谋父曰:“勤恤民隐,而除其患也。” 阮籍诗:精魂自漂沦。

(22) 庶人得议,谓处士崔昌。《论语》:庶人不议。

(23) 《诗》: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24) 《后汉·吴祐传》:杀青简以写书。

(25) 昭明太子序:词人才子,名溢于缥囊。

(26) 《魏都赋》:列圣之遗尘。 《越绝书》:大小有差。

(27) 《记·曾子问》:孔子曰:“袷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吾闻诸老聃云。” 《归田赋》:感老氏之遗诫。

(28) 《书》:好问则裕。

(29) 《史·仲尼弟子列传》: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家语》: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汉成帝诏:令与兄弟同科。

(30) 《公羊传》: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

(31) 《国策》:子思谓卫侯曰:“取其所长。”

万神开 (1) ,八骏回 (2) ,旗掩月 (3) ,车奋雷 (4) ,骞七曜 (5) ,烛九垓 (6) 。能事颖脱 (7) ,清光大来 (8) 。或曰:今太平之人 (9) ,莫不优游以自得 (10) 。况是蹴魏踏晋、批 音披周抶 朱作抶,耻栗切。一作抉隋之后 (11) ,与夫 一作乎更 音庚始者哉 (12) ! 末言唐之世德,流庆弘长,不必求之远代也。 神散銮回,祭祀已毕,神其降祥矣。“或曰”以下,另作转语,言当此太平之世,民皆食福,况乎开创继起,贤圣代兴,则吉祥亦人主所自致耳,非关神降也。 颖脱,谓精诚上通。大来,谓嘉祥洊至。蹴魏句,高祖、太宗之功。更始句,帝平韦后之乱。玩后字与字,便见分别。

(1) 成公绥《天地赋》:奉万神于五帝。

(2) 八骏,周穆王所乘马。

(3) 《释名》:九旗日月为常,尽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

(4) 相如《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兮。象君之车音。 《易》:雷出地奋。

(5) 《何承天集》有既往七曜历。《通志》:日、月、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也。

(6) 《尔雅》:九天之外,次曰九垓。

(7) 刘孝威诗:能事毕春官。 《史记》:毛遂曰:“使遂得早处囊中,直脱颖而出耳。”

(8) 《海赋》:三光既清,天地融朗。 《易》:吉大来也。

(9) 董仲舒策:此太平之致也。

(10) 何晏《景福殿赋》:莫不优游以自得。

(11) 蹴,足蹙物也。《记》:以足蹴路马芻,有诛。 踏,践也。古乐府有《踏歌行》。 批,手击物也。《左传》:宋万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 《埤苍》:抶,笞击也。《左传》:一抶女庸何伤。《羽猎赋》:神抶电击。

(12) 《史记》:武王修周政,与天下更始。

鳌按:当时尊奉道祖,帝号崇祀,本属不经。此赋,前言戡乱致治,而不及神仙杳冥之事;后言釐正祀典,而不及符应报锡之文;末复推美于更始,见帝能上承祖德,则庆祥皆其自致也。讽谕隐然,盖赋体之有典则者。

严有翼《艺苑雌黄》云:秦少游尝言,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也。余比观《西清诗话》,乃不然其说。杜少陵文自古奥,所举数语,出《朝享太清宫赋》,诚磊落惊人,此不谓之有韵之作,可乎?窃意少游所谓无韵不可读者,不过《伐木诗序》之类而已。

洪迈《容斋随笔》曰:东坡《有美堂会客》诗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读者疑海不能立,黄鲁直曰:此本老杜《朝享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二者皆句语雄峻,前无古人。坡又《和陶停云》诗有“云屯九河,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

朝享太庙赋

初高祖太宗之栉风沐雨 (1) ,劳身焦思 去声 (2) ,用黄钺白旗 《文粹》作旄者五年 (3) ,而天下始 一叶固利切。历三朝 音潮而戮力 (4) ,今庶绩之大备 (5) ,上方采厖俗之谣 (6) ,稽正统之类 (7) ,盖王者盛事 (8) 。臣闻之于里曰:昔武德已前 (9) ,黔黎萧条 (10) ,无复 扶又切生意 (11) ,遭鲸鲵之荡汩 音聿,水傍从曰,与汨不同,汨从日音骨 (12) 。荒岁月而沸渭 (13) ,衮服纷纷 (14) ,朝廷多闰者 (15) ,仍亘乎晋魏。臣窃以自赤精之衰歇 (16) ,旷千岁而无真人 (17) ,及黄图之经纶 (18) ,息五行而归厚地 (19) ,则知至数不可以久缺 (20) ,凡材不可以长寄 (21) 。故高下相形 (22) ,而尊卑各 一作必异,惟神断 丁乱切系之于是 (23) ,本先帝取之以义 (24) 。 首叙祖功宗德,为朝享之本。 魏晋以来,国皆闰位,惟唐继汉,得统斯正。神断义取,指伐隋之举。

(1) 《淮南子》:禹沐淫雨,栉疾风。

(2) 《吴越春秋》:禹劳心焦思以行。

(3) 《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史记》:武王持太白旗以麾诸侯。 《前汉·异姓王表》:五载而成帝业。

(4) 三朝,指高宗、中宗、睿宗。 《书》:聿求元圣,与之戮力。

(5) 又:庶续其凝。

(6) 《左传》:民生敦厖。厖,厚也

(7) 班固《典引》:膺当天之正统。

(8) 魏文帝《典论》:不朽之盛事。

(9) 武德,唐高祖年号。

(10) 《西征赋》:愿黔黎其谁听。 《西都赋》:原野萧条。

(11) 《枯树赋》:生意尽矣。

(12) 《左传》: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注:鲸鲵,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 陈子昂诗:海云终荡潏。与荡汩同义。

(13) 《长杨赋》:乃命骠卫,汾沄沸渭。

(14) 《东都赋》:修衮龙之法服。

(15) 《王莽传赞》:馀分闰位。注云:莽不得正王之位,如岁月之馀分为闰也。

(16) 《王命论》:唐据火德而汉绍之,故曰赤精。《鲁灵光殿赋》:绍伊唐之炎精。

(17) 《南都赋》:真人革命之秋。注:真人,光武也。《光武纪》:王莽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

(18) 江总赋:览黄图之栋宇。 《易》:君子以经纶。

(19) 《书·洪范》:初一曰五行。息,生息也。 唐以土德王,故云归厚地。《诗》:谓地盖厚。

(20) 《东方朔传》:非至数也。

(21) 《世说》:桓温曰:“万石挠弱凡才。”

(22) 曹植表:高下相悬。

(23) 干宝《晋论》:神略独断。

(24) 昔澹台灭明渡江投璧曰:“君子可以义取。”

壬辰,既格于道祖 (1) ,乘 去声舆即以是日致斋于九室 (2) ,所以昭达孝之诚 (3) ,所以明继天之质 (4) 。具礼有素,六官咸秩 (5) 。大辂每出 (6) ,或黎元不知 (7) ;丰年则多 (8) ,而筐筥甚实 (9) 。既而太尉参乘 (10) ,司仆扈跸 (11) ,望重 平声闉以肃恭 (12) ,顺法驾之徐疾 (13) 。公卿淳古,士卒精一。黕 耽上声,黑貌宗庙之愈深 (14) ,抵职司之所密 (15) 。宿翠华于外户 (16) ,曙黄屋于通术 (17) 。气凄凄于前旒 (18) 。光靡靡于嘉栗 (19) 。阶有宾阼 (20) ,帐有甲乙 (21) 。升降之际 (22) ,见玉柱生芝 (23) ;击拊之初 (24) ,觉钧天合律 (25) 。 此言銮舆初出,虔宿斋官也。 达孝、继天,享亲享帝,一理也。太尉,指丞相。司仆,主车驾者。公卿、士卒,文武从官,即下文玄甲鸣佩者。庙深,殿宇森严。职密,执事诚恪,仪仗外停,徐步而入也。气凄、光靡,望之如在也。玉柱生芝,前此昭感。钧天合律,声乐始奏也。

(1) 唐祖玄元皇帝,故称道祖,又称玄祖。

(2) 《记》:致斋于内。 《大戴礼·盛德篇》:明堂九室,室有四户八窗。

(3) 达孝,见《中庸》。

(4) 《穀梁传》:继天者,君也。

(5) 汉哀帝诏:礼官具礼仪。 《周礼》有六官。 《书》:咸秩无文。王肃曰:秩,序也。

(6) 《记》:大辂者,天子之车也。《汉书》颜注:太辂,玉辂之车。

(7) 前汉谷永疏:每奉其礼,助者欢悦。大路所历,黎元不知。

(8) 《诗》:丰年多黍多稌。

(9) 又:筐之筥之。

(10) 《前汉·百官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汉文帝纪》:令宋昌骖乘。颜注:乘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法驾三中,又有一人处车之右,以备倾侧。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名义耳。

(11) 上官仪诗:扈跸颂王游。

(12) 《说文》:闉,城阙重门也。杨炯《浑天赋》:启闾阖之重闉。 《周书》:肃恭神人。

(13) 《汉旧仪》:祀天地于甘泉宫,备大驾;祀天,法驾;祀地、五郊、明堂、宗庙,小驾。《小学绀珠》:汉大驾八十一乘,法驾三十六乘,小驾十二乘。《上林赋》:袭朝服,乘法驾。 《东都赋》:匪疾匪徐。

(14) 魏文帝《愁霖赋》:玄云黕其四塞。潘岳《籍田赋》:翠幕黕以云布。

(15) 傅亮表:职司既备。

(16) 《上林赋》:建翠华之旗。 《记》:外户而不闭。

(17) 《汉·高帝纪》:乘王车黄屋左纛。《后汉·舆服志》:黄屋大纛,所以辅其德。李斐《汉书音义》:黄屋之盖,天子之仪,以黄为里。 《记》:审端经术。注:经音径,术音遂。《周礼》:径上有遂。《说文》:术,邑中道。

(18) 湛方生诗:风凄凄兮薄暮。 《家语》:天子冕而前旒。

(19) 虞骞诗:靡靡露方垂。 《左传》:嘉栗旨酒。服虔曰:谷初熟为栗。

(20) 《周书》: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

(21) 《汉·西域传赞》:武帝作通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

(22) 《籍田赋》:挈壶掌升降之节。

(23) 《汉书》:武帝大兴祠祀。元封六年,甘泉宫中产芝,九茎连叶,作《芝房之歌》。《旧唐书》:天宝七载三月,大同殿柱产玉芝。八载六月,又产玉芝。

(24) 《书》:击石拊石。

(25) 《史记》:赵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感人心。”苟勖议乐奏:讲肄弹击,必合律吕。

簨簴 音巨仡 鱼乞切以碣磍 音辖 (1) ,干戚宛而婆娑 (2) 。鞉鼓埙箎为之主,钟磬竽瑟以之和 (3) 。《云门》《咸池》取之至 (4) ,空桑孤竹贵之多 (5) 。八音循 一作修,非通 (6) ,既比乎旭日升而氛埃灭 (7) ;万舞凌乱 (8) ,又似乎春风壮而江海波 (9) 。鸟不敢飞,而亥甲 呼交切嵺 音聊以岳峙 (10) ;象不敢去 (11) ,而鸣佩剡 以冉切爚 音药以星罗 (12) 。 此言奏假庙中,荐乐殷盛也。 簨簴,张乐器。干戚,陈乐舞。鞉鼓以下,见众音并宣。八音以下,见声容大备。岳峙、星罗,言扈从班联,整肃不懈。

(1) 《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注:横曰簨,直曰簴,所以悬钟磬者。 《甘泉赋》:金人仡其承钟簴兮。济曰:仡,壮勇貌。  《羽猎赋》:建碣磍之簴。孟康注:碣磍之簴,刻猛兽为之,故其形碣磍而盛怒也。

(2) 《乐记》:朱干玉戚。注:戚,斧也。 《诗》:市也婆娑。注:婆娑,舞貌。

(3) 《记》:圣人作为鞉、鼓、椌、楬、壎、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翟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也。注:六者,皆质素之声,故云德音既用,质素为本,然后用钟磬竽瑟四者华美之音,以赞其和。

(4) 《周礼》:大司乐以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注:黄帝曰《云门》,尧曰《咸池》,舜曰《大韶》,禹曰《大夏》,汤曰《大濩》,武王曰《大武》。

(5) 又《大司乐》: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 《记·礼器》:礼有以多为贵者。

(6) 《书》:八音克谐。 《尚书大传》:八风循通。

(7) 《诗》:旭日始旦。 《马融传》:清氛埃。

(8) 《诗》:公庭万舞。 鲍照《舞鹤赋》:轻迹凌乱。

(9) 颜延之诗:春江壮风涛。《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

(10) 班固《燕山铭》:玄甲曜日。《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  嵺,当即硣磟,今字书无 嵺二字。《正字通》:硣磟,本作宯寥。潘岳《虎牢赋》:幽谷豁以宯寥。注:开明貌。何逊诗:硣磟上夸险,岞愕下相崩。 《晋书·隐逸传》:玉辉冰洁,川渟岳峙。

(11) 《晋诸公赞》:晋时南越致驯象,帝行则以象车导引。

(12) 《记》:君子行则鸣佩玉。 剡爚,光耀貌。《楚辞》:皇剡剡其扬灵。《西都赋》:震震瀹爚,雷奔电激。 《西都赋》:星罗云布。

已而上 上声乾 音干豆以《登歌》,美《成休》之既享 (1) 。璧玉储精以稠叠 (2) ,门阑洞豁而森爽 (3) 。黑帝归寒而激昂 (4) ,苍灵戒晓而来往 (5) 。熙事莽而充塞 先则切 (6) ,群心噳 音语,一作麌以振荡 上声 (7) 。桐花未吐 (8) ,孙枝之鸾凤相鲜 (9) ;云气何多 (10) ,宫井之蛟龙乱上 上声 (11) 。  此言备物以享,兼写庙中时景。 冬令退而犹寒,故曰激昂。春令新而主事,故曰来往。熙事充塞,百司趋跄。群心振荡,千官悚惕。孙枝鸾凤,谓竹树交映。宫井蛟龙,谓井轳高峙。

(1) 《汉·礼乐志》: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筦弦乱人声,犹古《清庙》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注:乾豆,脯羞之属。《休成》,叔孙通所奏乐。

(2) 《通鉴》:太清宫太庙,上所用牲璧,皆侔天地。汉乐歌:璧玉精,垂华光。 《甘泉赋》:惟天所以澄心清魄,储精垂思。 谢灵运诗:严峭岭稠叠。

(3) 《续汉志》:门阑部署,街里走卒,各有程品。 《西征赋》:胸中豁其洞开。

(4) 《月令》: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注:此黑精之君,水官之臣。又: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勾芒。注:此苍精之君,木官之臣。 黑帝谓颛顼,苍灵谓太曍。 《前汉·王章传》:不自激昂。

(5) 颜延之《曲水诗序》:春官联事,苍灵奉涂。 陈琳《武库车赋》:启明戒旦。

(6) 《汉书》:《房中歌》:熙事备成。

(7) 《诗》:麀鹿噳噳。注:噳噳,口相聚也。 《洛神赋》:心振荡而不怡。

(8) 沈约《桐赋》:喧密叶于凤晨,宿高枝于鸾暮。薛道衡诗:集凤桐花散。

(9) 孙枝,本言竹。张衡《应问》曰:可剖其孙枝。郑玄《周礼注》:孙竹,枝根之未生者。白玉蟾诗:“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皆言竹也。独嵇康《琴赋》云“乃斫孙枝,准量所任”,则桐亦可称孙枝矣。

(10) 郭璞诗:容色更相鲜。 《大人赋》:载云气而上浮。

(11) 戴延之《西征记》:太极殿前有金井栏、金博山、金辕轳,蛟龙负山于井上。

若夫 音扶生弘佐命之道 (1) ,死配贵神之列 (2) ,则殷刘房魏之勋 (3) ,是可以中摩伊吕,上冠 去声夔卨 (4) 契同,代天之工 (5) ,为人之杰 (6) ,丹青满地 (7) ,松竹高节 (8) 。自唐兴以来,若此时哲 (9) ,皆朝有数四 (10) ,名垂卓绝 (11) 。向不遇反正拨乱之主 (12) ,君臣父子之别 音必 (13) ,奕叶文武之雄 (14) ,注意生灵之切 (15) ,虽前辈之温良宽大 (16) ,豪杰果决 (17) ,曾 音层何 朱本有足字以措其筋力与韬钤 (18) ,载其刀笔与喉舌 (19) ,使祭则与 去声、食则血 (20) ,若斯之盛而已。 此言配享功臣,见崇报之远。卓绝以上,言臣能佐主。不遇以下,言君能任人。 佐命,辅真主。贵神,为列星。戡祸乱,比伊吕。兴文洽,比夔卨。丹青,谓凌烟图画。松竹,指阁前景物。拨乱反正,言济世之才。君臣父子,言皇纲之振。奕叶文武,两朝开创之劳。注意生灵,伐暴救民之志。前辈,即指殷、刘、房、魏。

(1) 李陵《答苏武书》:佐命立功之士。 《后汉书》论: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2) 《家语》:生为上公,死为贵神。《汉·郊祀志》: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 《周礼·司勋》: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祭于大蒸,司勋诏之。丘濬曰:生则书于王旌,死则祭于王烝。

(3) 《唐书》:殷开山、刘文静、房玄龄、魏征,皆配享太宗庙廷。

(4) 齐王俭诗: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

(5) 《书》:天工人其代之。

(6) 《汉书》:高帝曰:“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7) 《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

(8) 袁闳《三国名臣赞》: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吴都赋》:高节之所兴。

(9) 鲍照诗:岿然觏时哲。

(10) 《后汉》二十八将论:分土不过大县数四。

(11) 班固《典引》:冠德卓绝者,莫崇于陶唐。

(12) 《汉书》:高祖拨乱世反之正。

(13) 《记》:领君臣父子之节。班固《东都赋》:建武之元,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

(14) 曹植《诔王粲文》:伊昔显考,奕叶佐时。 《书》:允文允武。

(15) 《汉书》:陆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晋卫瓘疏:肇自生灵,则有后辟。刘颂疏:毒流生灵。

(16) 《汉书》:兒宽为人温良。 宣帝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

(17) 汉高帝诏:豪杰有功者。 《西征赋》:健子婴之果决。

(18) 曹植诗:思一效筋力,糜躯以报国。 张说诗: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注:太公兵法有《玄女六韬》及《玉钤篇》。

(19) 《前汉书》赞:萧何、曹参,皆起刀笔吏。 《诗》:出纳王命,王之喉舌。

(20) 《史记·封禅书》: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 《汉书》颜注: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

尔乃直于主,索 音色于祊 (1) ,警幽全之物,散纯道之精 (2) 。盖我后常用,惟时克贞,膋以萧合 (3) ,酌以茅明 (4) ,嘏以慈告,祝以孝成 (5) 。故天意张皇 (6) ,不敢殄其瑞,神奸妥帖 (7) ,不敢秘其情 旧作精,韵重 (8) ,而抚 一作无绝轨 (9) ,享鸿名者矣 (10) 。 此言祭极其诚,致神灵咸格。 上文乾豆璧玉,已叙进献之仪,此则备举其始终只事也。不殄瑞,叠见嘉祥。不秘情,无所变幻矣。

(1) 《记·郊特牲》: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注:直,正也,谓荐熟之时也,以熟为正。索,求神也,祭于庙门曰祊。

(2) 又: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

(3) 又:取膟膋燔燎升首,报阳也。注:膋,肠间脂也,与萧合烧之。又: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萧合羶芗。

(4) 又:缩酒用茅,明酌也。

(5) 《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6) 董仲舒策: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书》:张皇六师。

(7) 《左传》:王孙满谓楚子曰:“昔夏铸鼎象物,使人知神奸。” 陆机《文赋》:或妥帖而易施。

(8) 《易传》: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9) 《天台赋》:追羲农之绝轨。

(10) 司马相如《封禅文》:永保鸿名。

于以奏《永安》 (1) ,于以奏《王夏》 (2) 。福穰穰于绛阙 (3) ,芳菲菲于玉斚 (4) 。沛枯骨而破聋盲 (5) ,施 去声夭胎而逮鳏寡 (6) 。园陵动色 (7) ,跃在藻之泉鱼 (8) ;弓剑皆鸣 (9) ,汗铸金之风马 (10) 。霜露堪吸 (11) ,祯祥可把 (12) 。曾 同层宫歔欷 (13) ,阴事俨雅 (14) 。薄清辉于鼎湖之山 一作上 (15) ,静馀响于苍梧之野 一作下 (16) 。 此言祭毕推恩,而感及人物。 绛阙,望祯符。芳斚,饮福酒。枯骨以下,恩施遍逮也。泉鱼、金马,诚能动物。清辉、馀响,神归陵寝。鼎湖、苍野,皆属借言。

(1) 《汉·礼乐志》: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皇帝就东厢坐定,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

(2) 《周礼·大司乐》: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注:三夏,皆乐章名。

(3) 《诗》:钟鼓鍠鍠,磬管锵锵,降福穰穰。 傅玄《西都赋》:巍巍绛阙。

(4) 《楚辞》:芳菲菲兮满堂。 王元长诗:玉斚挹泉珠。《说文》:斚,玉爵也。 一曰斚受六升。《明堂位》:夏后氏以琖,殷以斚,周以爵。

(5) 刘向《新序》:周文王作灵台,掘地得死人骨,王曰:“更葬之。”天下曰:“文王贤矣,泽及枯骨,况于人乎?” 《庄子》:聋者不能自闻,盲者不能自见。又:无中道夭于聋盲。

(6) 《汉·礼乐志》:众庶熙熙,施及夭胎。注:少长曰夭,在孕曰胎。 《书》:惠鲜鳏寡。

(7) 杜佑《通典》:秦始皇起寝殿于墓侧,汉因之,上陵皆有园寝。汉元帝诏:以奉园陵。 班固《典引》:君臣动色。

(8) 《诗》: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褒《讲德论》:泉鱼奋跃。

(9) 《汉·郊祀志》: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帝骑龙上天,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髯拔弓堕。百姓仰望,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列仙传》:黄帝葬桥山,山崩柩空,惟剑舄在焉。

(10) 《后汉书》:武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诏立马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门曰金马门。 郭璞《南郊赋》:风马桂林,抗旌琳圃。

(11) 《记》:霜露既降。

(12) 汉宣帝诏:祯祥咸受。

(13) 相如《哀二世赋》:坌层宫之嵯峨。 《楚辞》:曾歔欷余郁悒兮。

(14) 崔驷《达旨》:阴事终而水宿藏。《冠礼》:妇顺不修,阴事不得。此赋则以祭事为阴事也。 《鲁灵光殿赋》:俨雅跽而相对。张载注:言敬恭也。善曰:俨雅,跽貌。跽,长跪也。

(15) 谢灵运诗:清晖能娱人。

(16) 嵇康《琴赋》:飘馀响于太素。 《记》:舜葬于苍梧之野。

上 一本无上字窅然漠漠 (1) ,惕然兢兢 (2) ,纷益所慕,若不自胜 平声。瞰牙旗而独立 (3) ,吟翠驳 伯各切而未乘 (4) 。五老侍祠而精骇 (5) ,千官逖听以 一作而思凝 (6) 。于是二丞相 去声进曰 (7) :陛下应道而作 (8) ,惟天与能 (9) 。浇讹散,淳朴登 (10) ,尚犹日慎业业 (11) ,孝思烝烝 (12) ,恐一物之失所 (13) ,惧先王之咎征 (14) 。如此之勤恤匪懈 (15) ,是百姓何以报夫元首,在臣等何以充其股肱 (16) !且如周宣之教亲不暇 (17) ,孝武之淫祀相仍 (18) ,诸侯敢于迫胁 (19) ,方士奋其威棱 (20) 。一则以微弱内侮 从《英华》,《文粹》作微言劝内 (21) ,一则以轻举虚凭 (22) 。又非陛下恢廓绪业 (23) ,其琐细亦曷足称? 此言孝治天下,非前代可方。 代丞相陈词,颂中有规。应道以下,能法祖勤政。周宣以下,当鉴古御今。内侮,如败绩姜戎之类。虚凭,谓信奉神仙之说。

(1) 《庄子》:夫道窅然难言之矣。注:窅然,杳深貌。 《甘泉赋》:神莫莫而扶倾。

(2) 嵇康诗:惕然不喜。 《诗》:战战兢兢。

(3) 《东京赋》:牙旗缤纷。注: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4) 相如《封禅文》:招翠黄。扬雄《河东赋》:乘翠龙。皆指马言。杜诗所谓翠驳,又谓翠麟,皆异名而同意。至于驳之为物,又当有辨。《易传》所云驳马,即《尔雅翼》所云六驳如马,自身黑尾,一角、锯牙、虎爪,其音如鼓,喜食虎豹者。盖驳毛物既可观,又似马,故马之色相类者以驳名之。《子虚赋》“楚王乃驾驯骏之驷”是也。

(5) 《论语谶》:仲尼曰:“吾闻尧率舜等游首山、观河渚,有五老飞为流星,上入昴。” 《风俗通》:侍祠,班诏劝农。

(6) 《荀子》:天子千官。 《封禅书》:逖听者风声。 《芜城赋》:凝思寂听。

(7) 朱注:二丞相,时陈希烈、李林甫为左右丞相。

(8) 《汉·律历志》:顺其时气以应天道。

(9) 齐高帝《告天文》:仰协归运,景属与能。

(10) 《亢仓子》:政省则人淳朴。

(11) 《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12) 《诗》:孝思不匮。 《书》:蒸蒸乂不格奸。

(13) 后汉鲁恭疏:一物不得其所,则天气为之舛错。薛道衡《隋文帝颂》:惧一物之失所。

(14) 《书》: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15) 又:上下勤恤。 《诗》:夙夜匪懈。

(16) 《书》: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17) 吕注:《诗序》:《黄鸟》,刺宣王也。注:刺其以阴礼教亲而不至,联兄弟而不固。

(18) 《曲礼》:非其所祭而祭之曰淫祀。《史》本纪:武帝作通天之台,置祠具其下,招徕神仙之属。 仍,频也。陆机诗:玄云互相仍。

(19) 《记》:大夫强,诸侯胁。 《庄子》:迫胁而栖。

(20) 《前汉·郊祀志》:燕齐海上之方士。 汉武帝《报李广书》:威棱憺乎邻国。

(21) 《汉·地理志》: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 《南史·刘裕纪》:阻兵内侮。 《汉·艺文志》: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 劝纳,谓劝之纳贡,如遣使求金之类。

(22) 汉谷永疏:诸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遥兴轻举,登遐倒影,皆奸人惑众,欺罔世主。《龙虎经》:万象凭虚生。

(23) 《后汉·马援传》:帝恢廓大度,同符高祖。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人绪业。

丞相 去声退,上局天蹐地 (1) ,授绥登车 (2) 。伊澒 一作鸿洞枪櫐,先出为储胥 (3) 。本枝根株乎万代 (4) ,睿想经纬乎六虚 (5) 。甲午,方 有事于采一作彩坛绀席 (6) ,宿夫行所 一作在如初 (7) 。 末言旋跸之后,有事于郊坛也。 澒洞,空旷之地。枪櫐,植木为栅。储胥,坛外藩卫也。万代,谓内祀祖先。六虚,欲外飨天地。

(1) 《诗》: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2) 《曲礼》: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 《庄子》:王子搜援绥登车。

(3) 《淮南子》:蒙鸿澒洞。 《长杨赋》:木拥枪櫐,以为储胥。善曰:木拥栅其外,又以竹枪櫐为外储胥也。韦昭曰:储胥,藩落之类。济曰:拥禽兽使不得出。汉武帝元封二年,因秦林光宫,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则储胥乃别宫也。

(4) 《诗》:本支百世。 《参同契》:正在根株,不失其素。 《东都赋》:数期而创万代。

(5) 隋柳 诗:睿想良非一。 汉乐歌:经纬天地。又。清思聈聈,经纬冥冥。 六虚即六合。《易》:周流六虚。

(6) 《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汉·郊祀志》:紫坛有文章采缕黼黻之饰。 《汉旧仪》:黄帝自行,群臣从,斋皆百日,紫坛帐幄。高皇帝配天,居堂下,西向,绀幄纣席。

(7) 《汉·郊祀志》:诣行在所。《西都赋》:行所朝夕。 《舜典》:至于西岳如初。

张溍曰:此赋骈丽繁富中有朴茂之致,胜宋人多矣。 按是时,林甫当国,公进此赋,须关白宰臣,故篇中兼及丞相,然不肯谬作谀词。上言生佐命而死配神,见名臣可法也。下言报元首而充股肱,见尸位可忧也。且云诸侯迫胁,方士威棱,见大权不可旁落,君心不宜蛊惑也。既箴于君,又讽其臣,文章品格,卓然千古矣。

少陵作赋,队伍谨严,词华典赡,不待言矣。中间如“向不遇拨乱反正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奕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十句,只作一气旋转。又如“八音循通,比乎旭日升而氛埃灭;万舞凌乱,似乎春风壮而江海波”四句,全在空际回翔,得长句以疏其气,参逸语以韵其神,殆兼子安、退之之所长矣。

有事于南郊赋

《唐书》:玄宗定《开元礼》。天宝元年,遂合祭天地于南郊。

盖主上兆于南郊 (1) ,聿怀多福者旧矣 (2) 。今兹练时日 (3) ,就阳位之美,又所以厚祖考 (4) ,通神明而已 (5) 。职在宗伯,首崇禋祀 (6) 。先是,春官修 一作条颂祇 音祈之书 (7) ,献祭天之纪 (8) ,令泰龟而不昧 (9) ,俟万事之将履 (10) ,掌次阅氊邸之则 (11) ,封人考壝官之旨 (12) ,司门转致乎牲牢之系 (13) ,小胥专达乎悬位之使 (14) 。 此叙先期戒饬,执事者恪勤。 是时用天地合祭,故礼官先条陈而进献。掌次,伏下宿设帷宫。封人,伏下驰道长薄。司门,伏下膟膋柴燔。小胥,伏下声音节奏。

(1) 《郊特牲》:兆于南郊,就阳位也。

(2) 《诗》:聿怀多福。

(3) 汉郊祀歌十九章,一曰《练时日》。

(4) 《易》: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记》: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

(5) 《孝经》:孝弟之至,通于神明。《汉·礼乐志》:乐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

(6)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7) 《甘泉赋》:集乎礼神之囿,登乎颂祇之堂。晋灼曰:后土歌祭之处也,为歌颂以祭地祇。

(8) 《周礼》:冬至祭天于圜丘。

(9) 又:龟人,凡有祭祀,则奉龟以往。《曲礼》:为日,假尔泰龟有常。

(10) 《东方朔传》:正其本,万事理。 《汉·律历志》: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

(11) 《周礼》: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张事,王大旅上帝,则张氊案,设皇邸。

(12) 又:封人,掌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13) 又: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 汉明帝诏:牲牢兼于一奠。

(14) 《周礼》:小胥,正悬乐之位,王官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辩其声。

二之日 (1) ,朝 音潮庙之礼既毕,天子苍然视于无形 (2) ,澹然若有所听 平声 (3) 。又斋心于宿设 (4) ,将旰食而匪宁 (5) 。旌门坡陀以前骛 (6) ,彀骑反覆 方服切以相经 (7) 。顿曾 同层城之轧轧 乙黠切 (8) ,轶万户之荧荧 (9) 。驰道端而如砥 (10) ,浴日上 上声而如萍 (11) 。掣 一作制翠旄于华盖之角,彗黄屋于钩陈之星 (12) 。神仙 一作山,非戌削以落羽 (13) ,魍魉 一作鬼魅幽忧以固扃 (14) 。战岐栗华 去声,摆渭掉泾 (15) 。地回回而风淅淅 (16) ,天泱泱而气清清 一作青青 (17) 。甲胄乘陵 (18) ,转迅雷于荆门巫峡 (19) ;玉帛清迥 (20) ,霁夕雨于潇湘洞庭 (21) 。 此叙天子斋宿,仪卫之整严。 二之日,前两祭也。斋心、旰食,天子致诚。旌门、彀骑,行在扈从也。轧轧,车声。荧荧,火光。临驰道而日上,来自太庙,尚属黎明也。掣去翠旄,彗除黄屋,停仪仗于外也。落羽,羽衣下降。固扃,鬼魅藏迹。战岐二句,言山川震悚。地回二句,言天地豫顺。转雷,象甲士之行声。霁雨,比玉帛之精彩。

(1) 二之日,借用《豳风》语。

(2) 谢朓诗:平楚正苍然。 《曲礼》:视于无形。

(3) 《庄子》:澹然无为。 《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4) 《列子》:黄帝闲居三月,斋心服形。 《魏都赋》:置酒文昌,高张宿设。句中有高张二字,故注引《周礼》凡乐宿悬。此云“斋心于宿设”,谓斋宿之处设供也。玩下句“旰食靡宁”,意自明矣。庾信《皇夏歌》:司坛宿设。唐制:诸郡燕犒将士,谓之旬设。然则经宿者谓宿设,经旬者乃旬设也。

(5) 《左传》:伍奢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6) 《周礼·掌舍》:为帷官设旌门。注:王行昼止食息,张帷为宫,则树旌以表门也。颜延之序:旌门洞立,延帷接枑。《楚辞》:文异豹饰,侍坡陀些。注:坡陀,长陛也。

(7) 《史·冯唐传》:彀骑万三千。注:彀骑,张弓之骑。

(8) 《淮南子》:掘昆仑墟以下,地下有层城九重。《世说》:顾长康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贺道庆回文:抽词轧轧。轧轧,难进也。

(9) 《鲁灵光殿赋》:千门相似,万户如一。 宋玉赋:煌煌荧荧,夺人目精。《说文》:荧,屋下灯烛光。

(10) 贾山《至言》: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 《诗》:“周道如砥。”底、砥古通。

(11) 《淮南子》:日出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家语》: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

(12) 翠旄,见下文翠旌注。 《晋·天文志》: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覆庇大帝之座也。紫宫中六星曰钩陈,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帝。服虔曰:紫宫外营,钩陈星也,王者亦法之。《甘泉赋》:伏钩陈使当兵。《西都赋》:周以钩陈之位。

(13) 《子虚赋》:衯衯裶裶,扬衪戌削。颜曰:扬,举也。衪,曳也。或举或曳,则戌削然,见其降杀之美也。李白乐府:巉岩容仪,戌削风骨。 《水经注》:上谷王次仲,变苍颉旧文为今隶书,始皇三征不至,令槛车送之。次仲变为大鸟,落翮于居庸山中。张华《游猎赋》:何落羽之翻翻。

(14) 《左传注》:魍魉,川泽之神。《淮南子》:状如三岁小儿,赤黑色,赤目、长耳、美发。 《甘泉赋》:鬼魅不能自逮兮。《庄子》:予适有幽忧之病。 《芜城赋》:观基扃之固护。《说文》:扃,外闭之关也。

(15) 《河东赋》:簸丘荡峦,踊渭跃泾。

(16) 张衡《思玄赋》:焱回回其扬灵。 谢惠连诗:析析振条风。

(17) 潘岳《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葛洪诗:风佩清清。

(18) 《书》:惟甲胄起戎。又:善谷乃甲胄。 《风赋》:乘凌高城。

(19) 《东京赋》:若疾霆转雷。 陆机诗:迅雷中宵激。

(20) 《周礼》:肆师之职,凡大祀用玉帛牲栓。 《舞鹤赋》:抱清迥之明心。

(21)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霁兮。 荆门巫峡,川峻急而有声。潇湘洞庭,水澄碧而生色。荆巫在夔州,湘洞在湖南。

于是乘舆霈然乃作,翳夫鸾凤将至 (1) ,以冲融寥廓 (2) ,不可乎 一作以弥度 音铎 (3) 。声明通乎纯粹 (4) ,溟涬 户顶切为之垠堮 (5) 。驷苍螭而蜿蜒 (6) ,若无骨以柔顺 (7) ;奔乌获之 从《文粹》。一作攫而黝 音幽,当作蚴,乙久切蟉 音求 (8) ,徒有势于杀缚 (9) 。朱轮竟野而杳冥 (10) ,金鑁 朱注:鑁当作鎫,古与 同,亡犯切成阴以结络 (11) 。吹堪舆以轩 一作轾 (12) 。抢寒暑以前却 (13) 。中营密拥乎太阳 (14) ,宸眷眇临乎长薄 (15) 。熊罴弭 一作弥耳以相舐 (16) ,虎豹高跳以虚攫 (17) 。上方将降帷宫之綝缡 音离 (18) ,屏 音丙玉軑 音代,一作轶以蠖 于镬切。从《英华》,旧作蠼,非略 (19) 。人门行马 (20) ,以供乎合沓之场 (21) ;皮弁大裘 (22) ,始进乎穹崇之幕 (23) 。冲牙铿锵以将集 (24) ,周卫 緺以 朱作以。一作而咸若 (25) 。月窟黑而扶桑寒 (26) ,田烛稠而晓星 《英华》作河落 (27) 。 此叙往赴郊坛时所历之景事。 乘鸾凤而来,神灵非可遥度,惟此声明所通,故能无远不达。苍螭,春驾苍龙也。乌获,御皆勇士也。朱轮,御辇。金 ,御马。 一轩一轾而堪舆若吹,或前或却而寒暑可抢,言其驰骤迅速也。太阳,指天子。长薄,经御苑也。熊虎,即苑中物。降帷、屏轪,步行而前。历门马,服弁裘,时将祭献矣。冲牙,侍祠者。周卫,武卫军。月黑二句,记昧爽之候。

(1) 翳,发语词。 《甘泉赋》:鸾凤纷其衔蕤。

(2) 《海赋》:冲融滉漾。 《楚辞》:上寥廓而无天。

(3) 《甘泉赋》:直峣蛲以造天兮,厥高庆而不可乎弥度。

(4) 《左传》: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易·文言》:纯粹,精也。

(5) 《淮南子》:四海溟涬。 又:出于无垠锷之间。许慎曰:垠锷,端崖也。《西京赋》:在彼灵囿之中,前后无有垠锷。

(6) 《高唐赋》:乘玉舆兮驷苍螭。 张衡《七辩》:螭虹蜿蜒。

(7) 《西征赋》:若四体之无骨。 《易》:柔顺利贞。

(8) 《史记》:秦武王有力士乌获、孟说。《西都赋》:乌获扛鼎。 朱注:乌攫字虽见《汉书》,然此处用之不伦,当以《文粹》本为正。盖获攫字相近而讹耳。黝蟉宜作蚴蟉、龙行貌。《上林赋》:青龙蚴蟉于东厢。

(9) 《前汉·义纵传》:以斩杀缚束为务。

(10) 《东都赋》:跃马叠迹,朱轮絫毂。 《羽猎赋》:张竟野之罘。《东都赋》:元戎竟野。宋玉《对楚王》:翱翔乎杳冥之上。《西都赋》:云雾杳冥。

(11) 《东京赋》:龙辀华轙,金 镂锡。蔡邕《独断》:金 者,马冠也,高广各五寸,上如玉华形,在马髦前。 《齐国策》:连袂成阴。 《江赋》:龙鳞结络。

(12) 《甘泉赋》:属堪舆以壁垒兮。《说文》:堪,天道。舆,地道。《淮南子》:堪舆行雄以知雌。 《诗》:如轾如轩。

(13) 朱注:抢,争取也。《舞赋》:抢捍凌越。 《易大传》:一寒一暑。 《江赋》:碧沙瀢 而往来,巨石硉矶以前却。

(14) 《甘泉赋》:屯万骑于中营兮。注:中营,天子营也。 《说文》:日者,宾也,太阳之精。

(15) 任昉诗:物色动宸眷。 《说文》:薄,林薄也。虞世基诗:七萃萦长薄。

(16) 《文苑辩证》云:弥与弭同。《周礼·小祝》:弥灾兵。今按《淮南子》: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耳。《六韬》: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可见弥弭为通用矣。

(17) 《西京赋》:熊虎升而拏攫。《四子讲德论》:狼鸷虎攫。

(18) 《周礼·掌舍》:为帷宫设旌门。 张衡《思玄赋》:佩綝纚其煇煌。注:綝纚,盛貌。《集韵》:纚, 也,通作缡。

(19) 《楚辞》:齐玉軑而并驰。《甘泉赋》:肆玉軑而下驰。晋灼曰:軑,车辖也。 《英华辩证》:《甘泉赋》“蠖略蕤绥”,正言车马之状。集作蠼略,非。

(20) 《周礼·掌舍》:无宫则共人门。注:谓王行有所逢遇,若住游观,陈列周卫,则立长大之人以表门。 又《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注:杜子春曰:梐枑,行马也。或曰:行马,绕舍交木以御众。《汉官仪》:光禄勋门外,特施行马以旌别之。后世人臣得用行马始此。

(21) 贾谊《旱云赋》:遂积聚而合沓兮。《洞箫赋》:薄索合沓。谢灵运诗:峦陇有合沓。

(22) 《郊特性》: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 《周礼》:王祀吴天上帝,则大裘而冕。注:大裘,黑羔裘。

(23) 《鲁灵光殿赋》:岿 穹崇。

(24) 《玉藻》:凡带必有佩玉,佩玉必有冲牙。《大戴礼》:佩玉上有双衡,下有双璜,冲牙玭珠,以纳其间。汉明帝《三礼图》曰:璜中横以冲牙,以苍珠为瑀。 《西征赋》:想佩声之遗响,若铿锵之在耳。

(25) 司马迁书:出入周卫之中。《西都赋》: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鲁灵光殿赋》:洞 緺乎,其无垠也。 咸若,本《虞书》注。若,顺也。

(26) 《长杨赋》:西压月窟。 《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27) 《郊特牲》:祭之日,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氾扫反道,乡为田烛。注:田首为烛,郊道之民为之也。 谢朓诗:晓星正寥落。

肃定位以告潔 一作絜,《韵会》:絜通作潔 (1) ,蔼严上而清超 (2) 。云菡萏以张盖 (3) ,春葳蕤以建杓 (4) 。簪裾斐斐 (5) ,樽俎萧萧 (6) 。方面 一作回曲折 (7) ,周旋寂寥 (8) 。必本于天,王宫与夜明相射 音石 (9) ;动而之地,山林与川谷俱标 (10) 。 此言天地并祭,而享及百神。 定位,郊坛神位。严上,严敬于神。云盖,神将降。建杓,春夜星。簪裾,从官。樽俎,祭品。曲折,升降有度。寂寥,奏假无言。日月配天,山川配地,各从其类也。

(1) 《礼运》: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周礼》: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谷永疏:天地位皆南向同席,地在东,共牢而食。 《左传》:奉粢盛以告曰:潔粢丰盛。

(2) 《记》:所以严上也。

(3) 《鲁灵光殿赋》:菡萏披敷。 《史·武帝纪》:天子至中山,晏温,有黄云盖焉。《魏志》:文帝生时,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周王褒诗:俯观云似盖,低望月如弓。

(4) 《蜀都赋》:敷蕊葳蕤。 《说文》:杓,斗柄也。斗柄东而天下皆春。

(5) 孔鱼诗:吾子盛簪裾。 谢惠连诗:斐斐气冪岫。

(6) 樽俎,祭器。《庄子》:庖人虽不洽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

(7) 《周书》:为坛于南方,北面。《周礼》:正方之位审曲面势。又注:方泽之形,四面曲折。

(8) 《记》:周旋中规。 《上林赋》:寂寥无声。

(9) 《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 《礼运》: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

(10) 汉谷永疏:祀天则天文从,祀地则地理从,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 《祭法》: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于是官有御,事有职 (1) ,所以敬鬼神 (2) ,所以勤稼穑 (3) ,所以报本反始 (4) ,所以度 音铎长立极 (5) 。玄酒明水之上,越 音活席疏布之侧 一作列 (6) 。必取先于稻秫曲蘖之勤 (7) ,必取著于纷纯文绣之饰 (8) 。虽三牲八簋 (9) ,丰备以相沿 (10) ;而苍璧黄琮 (11) ,实归乎正色 (12) 。 此言郊祀之重,故备物以享。 叠用四所以,乃推原致祭之故。明水、越席,古礼甚朴。曲蘗、文绣,后世增华矣。相沿,见近代之弥文。正色,见复古之本意。

(1) 《记》: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2) 《史·封禅书》:今天子初立,尤敬鬼神之祀。

(3) 《左传》: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东京赋》:勤稼穑于陆原。

(4) 《郊特牲》: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5) 冬至日初长,建立表极以测度之也。《东都赋》:土圭测景。郑玄曰:圭长一尺五寸,夏至之日,竖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常中也。若影长于圭,则太近北;圭长于影,则太近南。近北多寒,近南多暑。《前汉·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北至东井,去极近;南至牵牛,去极远。夏至至于东井,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影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影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6) 《郊特牲》: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槁鞂之尚,明之也。注:蒲越槁鞂,借神之席也。《左传》: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

(7) 《记》:秫稻必齐。 《书》:用汝作曲蘖。

(8) 《周礼》:大朝觐,王设黼衣,设玄席纷纯,次席黼纯。注:纷纯,谓以组为缘也。

(9) 《记·祭统》: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

(10) 《记》:礼不相沿。

(11) 《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12) 《庄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先王之丕业继起,信可以永其昭配 (1) ;群望之遍祭在斯 (2) ,示有以明其翼戴 (3) 。由是播其声音以陈列 (4) ,从乎节奏以进退 (5) 。《韶》《夏》《濩》《武》 (6) ,采之于训谟 (7) ;钟石陶匏 (8) ,具之于梗概 (9) 。变方 《文粹》作万形于动植 (10) ,听宫徵 音止于砰 普萌切礚 苦盖切 (11) 。英华发外 (12) ,非因乎簨簴之高 (13) ;和顺积中,不在乎雷鼓 一作霆之大 (14) 。 此言祭时奏乐之盛。 昭配,唐开创之帝。遍祭,合日月诸神。《韶》《夏》,兼历代。钟石,具八音。英华、和顺,言诚意在作乐之先。

(1) 《前汉·律历志》:昭配天地。

(2) 《书·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3) 《左传》:叔向谓宣子曰:“文之霸也,翼戴天子。”

(4) 《记》: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 《楚辞》:愿陈列而无正。

(5) 《记》:节奏合以成文。 又:进退有度。

(6) 《韶》、《夏》、《濩》、《武》,舜、禹、汤、武之乐。《周礼·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7) 训谟,谓三谟、《伊训》诸书。

(8) 《前汉·礼乐志》: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管弦。《汉书》:石曰磬,金曰钟。 《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9) 《东京赋》:其梗概如此。

(10) 《淮南子》:奉天地之和,形万类之体。 宋均《元命苞注》:动发于外,形四方之风。魏文帝《答繁钦书》:下变庶物,即所谓变万形也。 《周礼》:动物,宜毛物也。植物,宜阜物也。李善《西都赋注》:动物,禽兽。植物,草木。

(11) 《周礼》七律注: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蕤宾为变徵。嵇康《琴赋》:角羽俱起,宫徵相证。 《西京赋》:砰礚象乎天威。《羽猎赋》:上下砰礚,声若雷霆。

(12) 《记》:和顺积中,英华发外。《春秋元命苞》:乐者和盈于内,动发于外。

(13) 《考工记》:梓人为筍簴。《借田赋》:筍簴嶷以轩翥。薛综《西京赋注》:悬钟,格曰筍,植曰簴。

(14) 《周礼》:鼓人掌教六鼓。注: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也。《东京赋》:雷鼓鼝鼝。

既而膟 音律,一作脔膋 音聊胿 音圭罥 音畎 (1) ,柴燎窟块 (2) , 砉 俱霍国切擘赫 《文粹》作 擘砉赫 (3) ,葩斜晦溃 一作渍,电缠风升,雪飒星碎,拂勿 音惮,一作侹濙 音荧,一作 ,眇溟蓰淬 (4) 。 蓰音竦,淬音翠。朱注作漎萃。圣虑岑寂 (5) ,玄黄增霈 (6) ,苍生颙昂 (7) ,毛发清籁 (8) 。雷公河伯 (9) ,咸 音彼鶒 音巳以修耸 (10) ,霜女江妃 (11) ,乍纷纶而暗暧 (12) 。 此言祭时荐牲之礼。 胿罥,谓纳膟膋于牲腹而罥结之也。柴燎以达气,窟块以埋牲。 砉擘赫,燔烈之声。葩斜晦溃,香气斜散也。电风,其气直上。雪星,其气旁落。拂勿侹 ,近而萦绕。眇溟蓰淬,远而布濩也。岑寂,穆然致敬。增霈,雨泽将施。颙昂,仰望意浓。清籁,神降而风生也。雷公、霜女,指天神。河伯、江妃,指地祇。 鶒,行貌。修耸,立貌。纷纶,蹁跹之象。暗暧,幽深之状。

(1) 《祭义》:取膟膋乃退。注:膟膋,肠间脂,祭则合萧爇之,使臭达墙屋。 腣胿,腹大貌。腣,音帝。

(2) 《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郑司农曰: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燎而生烟,以报阳也。《记》:燔柴于太坛,祭天也。瘗薶于太圻,祭地也。《尔雅》: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闲居赋》:天子有事于柴燎。

(3) 《庄子》:砉然向然,奏刀 然。注:砉,皮骨相离声。 ,声大于砉也。沈佺期《霹雳引》:始戛羽以 砉,终叩宫而砰駖。

(4) 朱注: ,大也。濙,水回旋貌。蓰淬,未详,疑当作漎萃。《吴都赋》:纻衣絺服,杂沓漎萃。注云:皆纷扰貌。此或传刻者误以草旁水旁,倒书之耳。

(5) 晋刘颂疏:知政之事,得参圣虑。 《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

(6) 《易》:天玄而地黄。

(7) 《诗》:颙颙昂昂。

(8) 毛发清籁,言风飒然而吹发也。

(9) 雷公,注见前赋。 《庄子》:河伯欣然自喜。

(10) 《文选注》:《韩诗》: 鶒鶒。薛君《章句》:趋曰 ,行曰鶒。

(11) 《淮南子》:青女出以降霜。注:青女,天神也。 张华《博物志》:舜死,二妃泪下,染竹即斑。妃死为湘水神,故曰湘妃,又曰江妃。《江赋》:江妃含嚬而矊眇。

(12) 相如《封禅文》:纷纶葳蕤。 《鲁灵光殿赋》:霄蔼蔼而暗暧。

执籥 朱作籥。旧作绂,当是帗字之讹秉翟 (1) ,朱干玉戚 (2) 。鼓瑟吹笙 (3) ,金支翠旌 (4) 。神光倏敛,祀事虚明 (5) 。于是涾 乎涣汗 (6) ,纡馀乎经营 (7) 。浸朱崖而洒朔漠 (8) ,汹旸谷而濡若英 (9) 。耆艾涕 一作悌而童子儛 (10) ,丛棘坼而狴犴 一作牢倾 (11) 。是率土之滨 (12) ,覃酺 音蒲醵 音渠以涵泳 (13) ;非奉郊之县 (14) ,独宴慰以纵 平声横 (15) 。玄泽澹泞乎无极 (16) ,殷荐绸缪乎至精 (17) 。稽古之时 (18) ,屡应符而合契 (19) ;圣人有作 (20) ,不逆寡而雄成 (21) 。 此言祭毕覃恩之事。 执籥四句,告成之乐。神光忽敛,返归太虚矣。涣汗,言恩泽汪濊。经营,言睿虑周详。朱崖二句,言普及四方。耆艾句,言周及老幼。业棘句,言赦及囚徒。率土四句,总承上文。玄泽二句,归功祭祀。应符合契,见钟灵在帝。不逆不雄,见善协人情。

(1) 诸本多作执绂。按:乐舞不见有绂。《周礼·地官》:舞师,掌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郑玄注:帗,析五采缯,今灵星舞子持之是也。《周礼》又云: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祭祀则鼓羽籥之舞。朱长孺依《诗》作执籥秉翟,较为见成。 《诗》: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2) 《记》:朱干玉戚。

(3) 《诗》:鼓瑟吹笙。

(4) 《汉志》:《房中歌》:金支秀华,庶旄翠旌。注:乐上众饰,有流翅羽葆,以黄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庶旄翠旌,谓析五采注翠旄之首而为旌也。

(5) 《诗》: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6) 《海赋》:长波涾 ,迤延八裔。注:涾 ,延长貌。 《易·涣》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7) 《上林赋》:纡馀逶迤。 《河东赋》:聊浮游以经营。

(8) 《海赋》:南澰朱崖,北洒天墟。 《后汉书》:袁安议:今朔漠既定。

(9) 《书》:宅嵎夷曰旸谷。 《九歌》:华采衣兮若英。谢庄《月赋》:嗣若英于西溟。李善曰:若木之英也。《山海经》:灰野之山有赤桐青叶,名曰若木,日所入处。

(10) 《诗》:俾尔耆而艾。

(11) 《易·坎》上九:系用徽缠,寘于丛棘。注:言众议于九棘之下也。 扬雄《吾子篇》:狴犴使人多礼乎?注:牢狱也。

(12) 《诗》: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13) 覃,布也。 《说文》:酺,王德布大饮酒也。醵,合钱饮。《周礼注》:有祭酺合醵之饮。《唐纪》:开元十一年十一月,有事于南郊,赐奉祠官勋阶,天下酺三日,京城五日,天宝十载正月,有事于南郊,大赦,赐侍老粟帛,酺三日。《吴都赋》:涵泳乎其中。

(14) 汉成帝诏:赦奉郊县长安长陵。应劭注:天郊在长安城南,地郊在长安城北。长陵界中二县,有奉郊之勤,故一切并赦之。

(15) 鲍照诗:宴慰及私辰。 《高唐赋》:纵横相追。

(16) 应贞诗:玄泽滂敷,仁风潜扇。 《海赋》:泱漭澹泞,腾波赴势。注:澹泞,澄深也。 《甘泉赋》:长无极兮。

(17) 殷荐,见前赋。 《琴赋》:何弦歌之绸缪。 《洞箫赋》:吸至精之纯熙兮。

(18) 《景福殿赋》:崇稽古之弘道。

(19) 《剧秦美新论》:天剖神符,地合灵契。邓耽《郊祀赋》:应符蹈运。班固《荐谢夷吾表》:与神合契。

(20) 《易·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

(21) 《庄子》:古之至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謩士。郭象注:不雄成,不恃成而虚物先。

尔乃孤卿侯伯 (1) ,杂群儒三老 (2) ,俨而绝皮轩 (3) 。趋帐殿 (4) ,稽 音启首曰:臣闻燧人氏已往 (5) ,法度难知 一作和 (6) 。文质未变 (7) 。太昊氏继天而王 去声 (8) ,根启闭于厥初 (9) ;以木传子,摅终始而可见 (10) 。洎虞夏殷周 (11) ,兹焕炳蔥茜 (12) 。秦失之于狼贪蚕食 (13) ,汉缀之以蛇断 音短龙战 (14) 。中莽茫 一作莽茫茫夫 音扶何从 (15) ,圣蓄缩曾 音层不 一作不下眷 (16) 。 此上推历数,见唐统之正。 绝弁,释祭服。趋帐,退斋宫也。前有五帝,太昊居首,后有三王,至周而终,皆五德迭旺者。嬴秦闰位,两汉征诛,此以土克水也。魏晋以下无统,故曰莽茫。数代不生真主,故曰蓄缩。乱极而治,天意将在唐矣。

(1) 天子有三孤、九卿、五侯、九伯。

(2) 班固《典引》:屡访群儒,咨俞故老。 蔡邕《独断》:天子事三老,使者安车輭轮,迎而至家。

(3) 《上林赋》:前皮轩,后道斿。蔡邕《独断》:前驱有九斿云 、凤凰闟戟、皮轩銮旌。

(4) 天子行在之所,以帐为殿。庾肩吾诗:回川入帐殿。

(5) 《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继之而王。

(6) 刘歆《移太常书》:法度无所因袭。

(7) 《春秋元命苞》:文质再而复。

(8) 《汉·律历志》:庖牺氏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又神农氏以火承木,故为炎帝。

(9) 《左传》:分至启闭。 《诗》:厥初生民。

(10) 《郊祀志》:自齐威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11) 《孔丛子》:虞夏殷周之常制也。

(12) 《尚害璇玑钤》:帝尧焕炳,隆兴可观。《东京赋》:灿烂炳焕。 江淹诗:丹巘被蔥茜。

(13) 《项羽传》:贪如狼,狠如羊。 《韩非子》:诸侯可蚕食而尽。

(14) 《汉书》赞: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尚赤。 《易》:龙战于野。《光武纪》:四七之际龙斗野。

(15) 《楚辞》:莽茫茫之无涯。

(16) 《前汉·息夫躬传》:王嘉健而蓄缩。师古曰:蓄缩,谓 于事也。

伏惟道祖,视生灵之磔裂 (1) ,丑害马之蹄啮 (2) ,呵五精之息肩 (3) 。考正气之无辙 (4) 。协夫 音扶贻孙以降 (5) ,使之造命更挈,累 上声圣昭洗 (6) ,中祚触蹶 (7) 。气惨 当作 黩乎脂夜之妖 (8) ,势回薄乎龙蛇之孽 (9) 。 此追原圣祖为发祥之本。 磔裂,指六朝之乱。害马,指殃民之主。呵五精而考正气,从此诞毓圣王也。造命,指高祖、太宗。累圣,指高宗、中、睿。触蹶,指武、韦两后。脂夜、龙蛇,皆女妖也。

(1) 《长杨赋》:分剺单于,磔裂属国。

(2) 《庄子》:为天下何以异于牧马者哉,去其害马者而已。郭注:马以过分为害。 《周礼·夏官·庾人》:攻驹,騬其蹄啮者闲之。

(3) 《东京赋》:帅五精而来摧。注:五精,五方星也。 《左传》: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杜注:以负担喻也。

(4) 《淮南子》:君子行正气。《春秋孔演图》:正气为帝,间气为臣,秀气为人。 《庄子》:善行无辙迹。

(5) 《诗》:贻厥孙谋。

(6) 谢朓诗:轻生幸昭洒。洒与洗通。

(7) 《西都赋》:狂兕触蹶。

(8) 陆机《高祖功臣赞》:芒芒宇宙,上 下黩。庾信《枯树赋》:风霜惨黩。 《汉五行志》:传曰:思心之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霿,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有脂夜之妖。一曰有脂物而夜为妖,若脂水夜污人衣,淫之象也。

(9) 贾谊《鸂鸟赋》: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汉·五行志》: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龙蛇之孽。

伏惟陛下,勃然愤激之际 (1) ,天关 一作阙不敢旅拒 (2) ,鬼神为之呜咽 音乙 (3) 。高衢腾尘 (4) ,长剑吼血 (5) 。尊卑配,宇县刷 (6) 。插紫极之将颓 (7) ,拾清芳于已缺 (8) 。炉之以仁义 (9) ,锻之以贤哲 (10) 。联祖宗之耿光 (11) 。卷戎狄之彯撇 匹列切 (12) 。盖九五之后 (13) 。人人自以遭唐虞;四十年来,家家自以为稷卨 (14) 。王纲近古而不轨 (15) 。天听贞观 去声以高揭 (16) 。蠢尔差僭 (17) ,灿然优劣 (18) 。宜其课密于空积忽微 (19) ,刊定于兴废继绝 (20) 。而后睹数统从首 (21) ,八音六律而维新 (22) ;日起算外 (23) ,一字千金而不灭 (24) 。 此归功玄宗,能振兴唐祚。 愤激,恶韦后乱宫。天关不拒,直入宫禁。鬼神呜咽,庙谋不测也。腾尘、吼血,谓拥兵戮罪。再定君臣,故尊卑配。廓清畿甸,故宇县刷。仁义,谓开元善政。贤哲,谓姚宋名臣。联祖,修内治。卷戎,攘外患。唐虞、稷卨,君明臣良也。近古不轨,陈述弗拘。贞观高揭,天眷久属也。差僭优劣,谓历敷舛讹。课密,谨造历之事。刊定,垂洽历之书。八音六律,历律相通也。 一字千金,信今传后矣。

(1) 《琴赋》:愤激于今贱。

(2) 《南都赋》:关门反距。《天官星占》:北辰一名天关。《长杨赋》:顺斗极运天关。

(3) 蔡琰诗:行路亦呜咽。《韩诗章句》:鸣,叹词。毛苌《诗传》:咽,忧不能息也。

(4) 潘岳《闲居赋》:步先哲之高衢。

(5) 《楚辞》:竦长剑兮拥幼艾。

(6) 《秦之罘山石铭》: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7) 《汉·李寻传》:紫官极枢,通位帝纪。注:紫宫,天之北宫也。极,北极星也。南齐四厢乐歌:诞受休祯,龙飞紫极。

(8) 陆云诗:肇扬清芳。

(9) 《东方朔传》:以仁义为准。

(10) 《剧秦美新论》:命贤哲作帝典。

(11) 《书》:以觐文王之耿光。

(12) 《诗》:戎狄是膺。 王褒《洞箫赋》:联绵漂撇。《海赋》:彯沙礐石。

(13) 《易》爻以九五为君位。《乾》九五:飞龙在天。

(14) 《扬雄传》:家家自以为稷契,人人自以为咎繇。

(15) 《剧秦美新论》:王纲弛者已张。 《东都赋》:治近古之所务。

(16) 《周书·秦誓》:天听自我民听。 《史记》:子韦谓宋景公曰:“天高听卑。” 《易·系辞》传: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17) 《诗》:蠢尔蛮荆。 《汉·食货志》:僭差亡极。

(18) 《孝经钩命诀》:俱在隆平,优劣殊迹。

(19) 《汉·律历志》: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非黄钟而他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不得其正。此黄钟至尊,无与并也。孟康曰:空积,若郑氏分一寸为数千。忽微,若有若无,细于发者也。

(20) 杨修笺:猥受顾锡,教使刊定。 朱注:《唐书》:王勃历数尤精,尝谓王者乘土王,世五十,数尽千年;乘金王,世四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王复归唐,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魏晋以降非真主正统,皆五行沴气。遂作《唐家千岁历》。此云刊定于兴废继绝,盖主子安之说。 《西都赋》: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李善注:言能发起遗文,以光赞大业也。杜赋正用其语。旧引《论语》“兴灭继绝”以证玄宗诏求周汉之后,于上下文不贯。

(21) 《汉·律历志》:数从统首日起算。又曰:数者,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本起于黄钟之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数备矣。

(22) 《书》: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

(23) 《律历志》:洛下闳运算转历,以律起历。

(24) 《史记》:吕不韦集论,号曰《吕氏春秋》,悬千金于市,能增损一字者与之。 朱注:《唐书》:开元中僧一行精诸家历法,言麟德历行用既久,晷纬渐差,玄宗召见,令造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张说与历官等次成之。课密以下,盖指此而言也。

上曰:吁 (1) !昊天有成命,惟五圣以受。我其夙夜匪遑 (2) ,实用素朴以守 (3) 。吁嗟乎麟凤,胡为乎郊薮 (4) ?岂上帝之降鉴及兹 (5) ,玄元之垂裕于后 (6) ?夫圣以百年为鹑鷇 口豆切 (7) ,道以万物为芻狗 (8) 。今何以茫茫临乎八极 (9) ,眇眇托乎群后 (10) ,端策拂龟于周汉之馀 (11) 。缓步阔视 一作缓视阔步于魏晋之首 (12) ?斯上古成法 (13) ,盖其人已朽 (14) ,不足道 叶此苟切也 (15) 。 此言崇尚朴素,可以凝命而降祥。 初曰吁,叹天命难膺也。再曰吁嗟,羡祥符可致也。圣道以下,代作转语。言上古之世,身同鹑鷇,则贵贱可以一视;物等芻狗,则生死可以达观。今既抚有天下,将何以并周汉而驾魏晋乎?盖必有格天迓休之大道焉。若上古成法,世远人亡,亦不足道矣。 何以二字,起下默然徐思。曰素朴,讽天宝之奢侈。曰人朽,见老庄之虚无也。 或指周汉为上古之法,当时贤圣代作,岂可云人朽莫道乎?

(1) 《虞书》:帝曰:“吁!”

(2) 《诗》: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序》: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 又: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五圣,自高祖至于睿宗。

(3) 《道德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4) 《诗》:吁嗟乎驺虞。 又:胡为乎中路。 《记》:圣王所以顺,故凤凰麒麟皆在郊薮。

(5) 《诗》:天命降鉴。

(6) 《唐史会要》:乾符三年,追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 《书》:垂裕后昆。

(7) 《庄子》: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昌,无道则修德就闲。

(8)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芻狗。《庄子》:芻狗未陈,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焚之而已。按:束芻为狗,所以送葬。

(9) 《左传》:茫茫九土。孙绰诗:茫茫太极。 《列子》:挥斥八极。

(10) 汉文帝诏:以眇眇之身,托乎天下君王之上。 《书》:群后四朝。

(11) 屈原《卜居》:郑詹尹乃端策拂龟。

(12) 《列子》:子华子之门徒,皆世族也,缟衣乘轩,缓步阔视。

(13) 《两都赋序》:稽之上古则如彼。 《前汉·儒林传》:致至治之成法也。

(14) 《史记》:老聃曰:“人存而骨已朽矣。”

(15) 《子虚赋》:又乌足道乎?

于是天子默然而徐思 (1) ,终将固之又固之 (2) ,意不在抑 从朱作仰殊方之贡 (3) ,亦不必广无用之祠 (4) 。金马碧鸡 (5) ,非理人之术;珊瑚翡翠 (6) ,此一物何疑。奉郊庙以为宝 (7) ,增怵惕以孜孜 (8) 。况大庭氏之时 (9) ,六龙飞御之归 (10) 。 末言敬事天祖,异于淫祀祈福者。 上文设为帝词,此又代摹帝意。固之又固,坚守素朴也。不广无用之祠,淫祀非可治人也。不仰殊方之贡,玩物却之无疑也。惟郊庙怵惕,为享帝享亲之正理。况当此至治之时,乘龙御天,正当仁孝兼尽,以仰答乎天祖。此二条盖为当时奉仙求瑞而发欤?

(1) 扬子《解嘲》:默然独守吾太玄。

(2) 《道德经》曰: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是固之也。是致虚守静,以养其神,即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也。又曰: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是又固之也。是得一守毋以立其命,即所谓“常有欲以观其窍也”。全部丹经,尽于一句中矣。 固之又固,句法本于损之又损。

(3) 《西京杂记》:扬子云尝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以为裨补 轩。

(4) 汉武帝诏:无用之事或多与?

(5) 《汉·郊祀志》:宣帝时,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之。于是遣王褒持节求焉。注: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6) 《晋·舆服志》:过江服章多缺,而冕饰以珊瑚翡翠。

(7) 颜钰曰:郊庙,应无用之祠。为宝,应殊方之贡。 《羽猎赋》:财足以奉郊庙。 《记》:仁亲以为宝。

(8) 又: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 《鲁灵光殿赋》:孜孜靡忒。

(9) 《庄子》:昔容成氏、大庭氏结网而用之,若此时则至治也。赋引大庭,即指玄宗。

(10) 《易》:飞龙在天。又:时乘六龙以御天。

陈子龙曰:三大礼赋,辞气壮伟,非唐初馀子所能及。 朱鹤龄曰:玄宗崇祀玄元,方士争言符瑞,又信崔昌之议,欲比隆周汉,不知淫祀矫诬,惭德多矣。三赋之卒章,皆寓规于颂,即子云风羽猎甘泉意也。公诗云“赋料扬雄敌”,岂虚语哉。

刘克庄《后村诗话》云:前人谓杜诗冠古今,而无韵者不可读,又谓太白律诗殊少。此论施之小家数可也。余观杜集无韵者,唯夔州《课伐木》诗题数行,颇艰涩,容有误字脱简,如大礼三赋,沉着痛快,非钩章棘句者所及。太白七言近体如《凤凰台》,五言如《忆贺监》、《哭纪叟》之作,皆高妙。未尝细考,而轻为议论,此学者之通患。韩退之尝云: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则物之浮者小大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此论最亲切。李杜是甚气魄岂但工于有韵及古体乎?

按历代赋体,如班马之《两都》、《子虚》,乃古赋也。若贾扬之《吊屈》、《甘泉》,乃骚赋也。唐带骈耦之句,变为律赋。宋参议论成章,又变为文赋。少陵廓清汉人之堆垛,开辟宋世之空灵,盖词意兼优,而虚实并运,是以超前轶后矣。陈氏称其词气雄伟,非唐初馀子所及,尚恐未尽耳。

公作赋时,正当平世盛年,忽云“荆门巫峡,潇湘洞庭”,厥后奔走蜀楚,暮景穷途之兆,先见于此语。诗文各有谶,在作者亦不自知其然也。

进封西岳赋表

《旧唐书》:天宝九载正月,群臣奏封西岳,从之。二月,西岳庙灾,时久旱,制停封西岳,玄宗御制西岳碑。十有一载,孟冬之月,停銮庙下,久勤报德之愿,未暇崇封之礼。 朱注:据表云年过四十,又云笃生司空,为十二载冬所上无疑。盖先以庙灾及早停封,至是公始进赋以请也。

臣甫言:臣本杜陵诸生,年过 平声四十,经术浅陋,进无补于明时,退尝困于衣食,盖长安一匹夫耳。顷岁,国家有事于郊庙,幸得奏赋,待罪于集贤,委学官试文章,再降恩泽,仍猥以臣名实相副,送隶有司,参列选 去声序。然臣之本分 音问,甘弃置永休,望不及此。岂意头白之后,竟以短篇只字。遂曾 音层闻彻宸极,一动人主,是臣无负于少 去声小多病,贫穷好 去声学者已。在臣光荣,虽死万足,至于仕进,非敢望也。日夜忧迫,复 扶又切未知何以上 上声答圣慈,明臣子之效。况臣常有肺气之疾,恐忽复 扶又切先草露,涂粪土,而所怀冥寞,孤负皇恩。敢摅竭愤懑。领略丕则,作《封西岳赋》一首以劝,所觊明主览而留意焉。先是御制岳碑文之卒章曰:“待余安人治国,然后徐思其事。”此盖陛下之至谦也。今兹人安是已,今兹国富是已,况符瑞翕集,福应交至,何翠华之默默 朱作默默,旧作脉脉乎?维岳,固陛下本命,以永嗣业,维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斯又不可寝已。伏惟天子,霈然留意焉。春将披图视典,冬乃展采错事,日尚浩阔,人匪劳止,庶可试哉。微臣不任区区恳到之极,谨诣延恩匦献纳,奉表进赋以闻。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玄宗《西岳碑》:予小子之生也,岁丙戌,月仲秋,膺少皥之盛德,协太华之本命。故常寤寐灵岳,肸蠁神文。 《旧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二月,右相杨国忠守司空受册,天雨黄土,沾于朝服。 《唐会要》:临轩册三公,自神龙以来,册礼久废,惟天宝末册杨国忠为司空。 《穆天子传》:河伯乃与天子披图视典,以观天子之宝器。 《封禅文》:使获曜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

封西岳赋并序

张溍曰:此序逼真汉人,宜公每以相如、枚乘自命。

上既封泰山之后、三十年间,车辙马迹至于太原,还于长安。 《玄宗纪》:开元十三年十月,如兖州。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辛卯,禅于梁父。壬辰,大赦,免所过一岁、兖州二岁租。 《通鉴》:开元十一年己巳,车驾自东都北巡。辛卯,至并州,置北都,以并州为太原府,刺史为尹。三月庚午,车驾至京师。二十年冬十月壬午,上发东都。辛丑,至北都。十二月辛未,还西京。时或谒太庙,祭南郊,每岁孟冬,巡幸温泉而已。圣主以为王者之体,告厥成功,止于岱宗可矣。故不肯到崆峒,访具茨,驱八骏于昆仑,亲射 音石蛟于江水,始为天子之能事壮观焉尔。 崆峒具茨,用黄帝事。八骏昆仑,用周穆王事。射蛟江水,用汉武帝事。况行在,供给萧然,烦费或至,作歌有惭于从 去声官,诛求坐杀于长 子两切吏,甚非主上执玄祖醇 之道,端拱御苍生之意。大哉圣哲,垂万代则,盖上古之君,皆用此也。然臣甫愚,窃以古者疆场有常处,赞见贤 遍切有常仪,则备乎玉帛而财不匮乏矣;动乎车舆而人不愁痛矣。虽东岱五岳之长 子两切,足以勒崇垂鸿,与山石无极, 《河东赋》:因以勒崇垂鸿。伊太华 去声最为难上 上声,至于封禅之事,独轩辕氏得之。夫 音扶七十二君,罕能兼之矣。 《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二君。其馀或蹶踣风云,碑版祠庙,终么麽不足追数 色主切。今圣主,功格轩辕氏,业纂七十二君,风雨所及,日月所照,莫不砥砺。华 去声近甸也,其可恧乎?比岁,鸿生巨儒之徒,诵古史,引时义云:国家土德,与黄帝合,主上本命,与金天合。而守阙者亦百数。天子寝不报,盖谦如也。顷或诏厥郡国,扫除曾 音层巅,虽翠盖可薄乎苍穹,而银字未藏于金气。 《白虎通》:封禅金泥银绳。或云:石泥金绳,封以金印。《吴越春秋》:宛委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臣甫诚薄劣,不胜 平声区区吟咏之极,故作《封西岳赋》以劝。赋之义,预述上将展礼焚柴者,实觊圣意,因有感动焉。 《文粹》有为字,朱本去之。其词曰:

惟时孟冬 (1) ,乃休百工 (2) 。 叶音光。旧作百工乃休。上将陟西岳,览八荒 (3) ,御白帝之都 (4) ,见金天之王 (5) ,既刊石乎岱宗 (6) ,又合符乎轩皇 (7) 。兹事体大 (8) ,越不可载已 (9) 。 首叙封岳之意。 岱宗,前此曾封泰山也。合符,祥瑞同于黄帝也。

(1) 《封禅文》:孟冬十月,君徂郊祀。

(2) 《月令》:霜始降,则百工休。谢瞻诗:霜降休百工。

(3) 扬雄《河东赋》:陟西岳以望八荒。《淮南子》:四海之外曰八泽,八泽之外曰八埏,八埏之外曰八荒。

(4) 《洞天记》:华山,太极总仙之天,即少昊为白帝,治西岳。

(5) 《旧唐书》:玄宗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封华岳神为金天王。《传信记》:车驾次华阴,上见岳神数里迎谒,至庙,见神朱发紫衣,囊鞬,俯伏庭东南大柏树下,上加敬礼,仍自书所制碑文以宠异之。

(6) 《书》:东巡狩至于岱宗。《前汉·兒宽传》:登告岱宗。

(7) 《汉·郊祀志》: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 轩皇,轩辕氏黄帝也。

(8) 相如《难蜀父老文》:斯礼体大,固非观者之所睹也。扬雄《羽猎赋》:大哉体乎!

(9) 《河东赋》: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注:越,曰也。其事甚大,不可尽载。

先是,礼官草具其仪 (1) ,各有典司 (2) ,俯叶吉日,钦若神祇 (3) 。而千乘 去声万骑 去声,已蠖略佁 丑吏切儗 音拟 (4) ,屈矫陆离 (5) ,惟君所之。然后拭翠凤之驾 (6) ,开日月之旗 (7) 。撞鸿 一作鸣钟 (8) ,发雷辎 (9) 。辩格泽之修竿 (10) ,决河汉之淋漓 (11) 。 天狼之威弧 (12) ,坠魍魉之霏霏 (13) 。赤松前驱 (14) ,彭祖后驰 (15) 。方明夹毂 (16) ,昌 宇同侍衣 (17) 。山灵秉钺而踉 (18) ,海若护跸而参 初金切差 初宜切 (19) 。风驭 御同冉以纵 息勇切 (20) ,云螭縒 音雌而迟跜 一作蚭 (21) 。地轴轧轧,殷 音隐以下折,原隰草木 (22) ,俨而东飞。岐梁闪倏 (23) ,泾渭反覆 音福 (24) ,而天府载万侯之玉 (25) ,上方具左纛黄屋 (26) ,已焜 乎本切煌于山足矣 (27) 。 次叙仪卫之盛。 千乘万骑,扈从者众。凰驾四句,銮舆出而车旗拥也。格泽四句,天象垂而山妖伏也。赤松四句,比当时从官。山灵四句,言百灵呵护。地轴下折,状车骑之多。草木东飞,言顺风相向。岐梁泾渭,言经历山川。万侯,觐岳之礼。左纛,仪仗所用者。

(1) 《贾谊传》:乃草具其仪法。

(2) 《西都赋》:陛戟百重,各有典司。

(3) 《书》:钦若昊天。 汉哀帝曰:奉顺神祇。

(4) 蠖略,见前赋。

(5) 《河东赋》:千乘霆乱,万骑屈矫。屈,其勿切。矫,其召切。颜注:屈矫,壮健貌。 相如《大人赋》:沛艾 螑,仡以佁儗兮。张揖曰:佁儗,不前也。 《上林赋》:先后陆离。

(6) 李斯书:建翠凤之旗。《河东赋》:乃抚翠凰之驾,六先景之乘。师古曰:天子所乘车为凤形,饰以翠羽。

(7) 班固《南巡赋》: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旌旃。

(8) 《东都赋》:撞洪钟,伐灵鼓。

(9) 《河东赋》:奋电鞭,骖雷辎。班固《燕然山铭》:雷辎蔽野。

(10) 《汉·天文志》:格泽星如炎火状,黄白起地而上,下大上锐。其见也不种而获,不有土功,必有大客。《大人赋》:建格泽之修竿兮。

(11) 《西征赋》:浩如河汉。《河图括地象》:河精上为天汉,亦曰银汉。 嵇康赋:纷淋浪以流漓。注:淋漓也。

(12) 《河东赋》:彏天狼之威弧。晋灼曰:有狼弧之星。

(13) 王延寿《梦赋》:捎魍魉,拂诸渠。 《寡妇赋》:雷霏霏以骤落兮。

(14) 《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 《诗》:为王前驱。

(15) 《列仙传》:彭祖姓 名铿,陆终氏之仲子,历夏至殷末,八百馀岁,善导引行气。历阳有彭祖仙室,祷风雨辄应。

(16) 《汉·律历志》:商太甲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也。孟康曰:方明者,神明之象也,以木为之,方四尺,画六采,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上玄、下黄。 《洛神赋》:鲸鲵涌而夹毂。

(17) 《庄子》: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 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四中位有宁封、方明、力牧、昌 。

(18) 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 《诗》:有虔秉钺。 《射雉赋》:已踉 而徐来。

(19) 《西京赋》:海若游于玄渚。薛综曰:海若,海神。 颜延之《赭白马赋》:扶护警跸。 《思玄赋》:长余佩之参差。

(20) 北周祀圜丘歌:风为驭,雷为车。 《甘泉赋》:凌高衍之嵱嵷。《韵会》:嵷或作 。字书: ,山耸貌。

(21) 谢朓《三日侍宴应诏》:筵浮水豹,席绕云螭。 《甘泉赋》:徘徊招摇,灵迉 兮。迉音栖, ,又夷切。《文选注》:躨跜,虬龙动貌。

(22) 《西都赋》:原隰龙鳞。《尔雅》:高平曰原,下湿曰隰。

(23) 杜笃《论都赋》:衍陈于岐梁。

(24) 又:带以泾渭。 班固《西都赋》:山渊反覆。

(25) 《娄敬传》:此所谓天府。 《史记》: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而朝者万国。

(26) 《后汉·百官志》:尚方令一人,掌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前汉·董贤传》:武库禁兵,上方珍宝。是尚与上通。又上方、下方,见《翼奉传》孟康注。上方谓北与东,下方谓南与西。此赋用上方,盖本《董贤传》也。 《汉·高帝纪》:纪信乘黄屋左纛。注:天子车以黄缯为盖裹。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注之。

(27) 《舞赋》:铺首炳以焜煌。相如《封禅文》:炳焕煇煌。焜与煇同。 《穀梁传注》:麓,山足也。陆机《大暮赋》:屯送客于山足。

乘 去声舆尚鸣鸾和 一作舆 (1) ,储精澹虑 (2) ,华盖之大角低回 (3) ,北斗之七星皆去 (4) 。届苍山而信宿 (5) ,屯 音豚绝壁之清曙 (6) 。既臻夫 音扶阴宫 (7) ,犀象硉兀 (8) ,戈 窸 息七切窣 苏骨切 (9) ,飘飘萧萧 (10) ,汹汹如也 (11) 。 此记至岳而御宿也。 鸾和,驾行从容。储澹,敛神澄思。盖低徊,言御盖尚留。七星去谓旌旗屏去也。阴宫,斋宿之地。硉兀,巨兽之状。窸窣,甲仗之声。

(1) 《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相如《难蜀父老文》:鸣和鸾,扬乐颂。郑玄《周礼注》:鸾和,皆以金为铃。应劭《汉书注》:鸾在轼,和在衡。

(2) 《甘泉赋》:储精垂思。 《淮南子》:澹然无虑。

(3) 《汉·天文志》:大角者,天王帝座庭。 《史记》: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4) 《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

(5) 扬雄《蜀都赋》:苍山隐天。 《诗》:于汝信宿。

(6) 陶弘景《水仙赋》:绝壁飞流。 杨素诗:甘泉侍清曙。

(7) 《河东赋》:遂臻阴宫,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蜀都赋》:犀象竞驰。

(8) 《江赋》:巨石硉兀以前却。

(9) 班固《东都赋》:元戎竟野,戈 彗云。

(10) 《楚辞》:东风飘飘兮神灵雨。又:秋风浏浏以萧萧。

(11) 又:飘风来之汹汹。宋玉《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兮。

于是太一抱式 (1) ,玄冥司直 (2) 。天子乃宿祓斋 (3) ,就登陟 (4) ,骈素虬 (5) ,超崱屴 音疾力 (6) 。天语秘而不可知 (7) ,代欲闻而不可得 (8) 。柴燎上 上声达,神光充塞 先革切 (9) 。泥金乎菡萏之南 (10) ,刻石乎青冥之北 (11) 。 此记登岳而封禅也。 太乙,神坛之位。玄冥,冬令所司。素虬,御马。崱屴,山峻也。天语,祝神之策。神光,山灵来享。岳有莲花峰,故曰菡萏。山上多古树,故云青冥。

(1) 《唐·艺文志》有《太乙式经》。 抱式,指太乙下行九宫图式。

(2) 《记》: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司直,汉官名,唐亦有之。此言司令也。

(3) 《河图挺辅佐》:黄帝乃斋祓七日,至于翠妫之川。

(4) 《天台赋》:举世罕能登陟。

(5) 《甘泉赋》:驷苍螭兮六素虬。

(6) 《鲁灵光殿赋》:崱屴嵫釐。注:高大峻险貌。

(7) 徐陵《孝义寺碑》:高弁苍苍,遥闻天语。

(8) 《汉·郊祀志》:封太山下东方,如郊祀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太山,亦有封。其事皆禁。又: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又:始皇禅于梁父,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9) 汉宣帝诏:斋戒之暮,神光显著。 《汉·兒宽传》:光辉充塞。

(10) 《论语考比谶》:金泥玉检封盛书。 《诗》:有蒲菡萏。毛苌传:菡萏,荷华也。

(11) 《孝经钩命诀》:封禅,刻石纪号也。张衡《南都赋》:攒立丛骈,青冥 暝。注: 瞑,即芊眠。

上意由是茫然,延降天老 (1) ,与之相识。问太微之所居 (2) ,稽上帝之遗则。飒弭节以徘徊 (3) ,抚八纮而黬 乙减切黑 (4) 。忽风翻而景倒 (5) ,澹殊状而异色 (6) 。冏 一作炯若褰袪开帷 (7) ,下辩宸极者 (8) 。久之,云气蓊以回复 (9) ,山嘑 呼同嶪而未息 (10) 。祀事孔明 (11) ,有严有翼 (12) 。神保是格 (13) ,时万时亿 (14) 。 此记祭毕时景。 天老指宰相。太微二句,言山灵陟天。弭节六句,空中景象,恍惚如见也。云气六句,灵爽若存,嘉祥是锡矣。

(1) 《帝王世纪》: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

(2) 《史·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庭。崔骃《东巡赋》:开太微于禁庭。《正义》:太微宫垣十星,天子之宫庭。

(3) 《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上林赋》:于是乘舆弭节徘徊,翱翔往来。司马彪曰:弭,犹低也。

(4) 《淮南子》:九州之外有八夤,八夤之外有八纮。

(5) 《甘泉赋》:历倒景而绝飞梁兮。

(6) 丘迟诗:崭绝峰殊状。 《蜀都赋》:异色同荣。

(7) 《诗》:执子之祛。徐铉曰:袪,今之衣袖口也。 梁简文诗:董案或开帷。

(8) 宋主刘裕《告天文》:宸极不可以暂旷。贾逵曰:宸,室之奥者,后人指帝居曰宸。

(9) 《庄子》:云气不待族而雨。《汉·郊祀志》:上封禅泰山,昼有白云出封中。 曹植《车渠椀赋》:郁蓊云蒸。 《射雉赋》:周环回复。

(10) 《汉·武纪》: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翼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 嶪,山高貌。《上林赋》:嵯峨 嶪。

(11) 《诗》: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12) 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13) 又:神保是格,报以介福。

(14) 又: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尔乃驻飞龙之秋秋 (1) ,诏王属以中休 (2) 。觐群后于高掌之下,张大乐于洪河之洲 (4) 。芬树羽林 (5) ,莽不可收。千人舞,万人讴 (6) 。麒麟 一作骐驎踆踆而在郊 (7) ,凤凰蔚跂 从朱注,旧作跋而来游 (8) 。雷公伐鼓而挥汗 (9) ,地祇被震而悲愁 (10) 。乐师拊石而具发 (11) ,激越乎遐陬 (12) 。群山为之相 初两切 (13) ,万穴为之倒流 (14) 。又不可得载已。 此言朝群后而作乐也。 王属,侍从之官。群后,王公毕集。高掌,华山之岩。洪河,黄河回绕也。张乐以下,言能感人物而动山川。

(1) 《汉志》:《房中歌》:飞龙秋游上天。注:秋,飞貌。《荀子》:凤凰秋秋。注:犹跄跄。《羽猎赋》:秋秋跄跄,入西园,切神光。

(2) 《穆天子传》:天子北至犬戎,北风雨雪,命王属休。

《水经注》: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在华岩。《西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蹠。

(4) 《庄子》: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西都赋》: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5) 汉房中歌:芬树羽林,云景杳冥。注:所树羽葆,其盛若林。

(6) 《子虚赋》:千人倡,万人和。

(7) 《帝王世纪》:黄帝时,麒麟游于郊薮。 张衡《西京赋》:大雀踆踆。

(8) 《书》: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朱注:或云跋疑作跂。 《舞剑器行序》:壮其蔚跂。

(9) 《诗》:钲人伐鼓。 《齐国策》:挥汗成雨。

(10) 《周礼·大司乐》:若乐八变,地祇皆出。 《鲁灵光殿赋》:状若悲愁于危处。

(11) 《周礼》: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月令》: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书》:击石拊石。

(12) 《西都赋》:震乎激越。

(13) 《海赋》:群山既略。 又:飞涝相 。

(14) 又:万穴俱流。 梁元帝《檄侯景文》:按剑而叱,江水为之倒流。

久而景 同影移乐阕 (1) ,上悠然垂思 去声曰:嗟乎!余昔岁封泰山,禅梁父 音甫 (2) ,以为王者成功,已纂终古 (3) ,当鉴前史 (4) ,至于周穆汉武,豫游寥阔 (5) ,亦所不取 叶音楚,惟此西岳,作镇三辅 (6) ,非无意乎?顷者,犹恐百姓不足 (7) ,人所疾苦 (8) ,未暇瘗斯玉帛,考乃钟鼓 (9) 。是以视岳于诸侯 (10) ,锡神以茅土 (11) 。岂惟壮设险于甸服 (12) ,报西成之农扈 (13) ,亦所以感一念之精灵 (14) ,答应时之风雨 叶王古切者矣 (15) 。 此言祀岳所以报功德。 既封泰山,则西岳不可独缺矣。作镇三辅,功在社稷。西成农扈,功在五谷。应时风雨,功在生民。此皆不可不封者。周穆汉武,能鉴于前人。百姓疾苦,能恤乎民隐。

(1) 潘岳《笙赋》:乐阕日移。

(2) 《唐书》:玄宗开元十三年,封东岳为天齐王。《白虎通》:封者,增高也。禅者,广厚也。增泰山之高,以示报天。禅梁父之阯,以示报地。梁父,太山旁小山。 《前汉·兒宽传》:封禅告成。

(3) 《楚辞》:去终古之所居兮。

(4) 《后汉》皇后论:前史载之详矣。

(5) 夏谚:一游一豫。 《西京赋》:作镇于近。

(6) 京兆、冯翊、扶风,汉之三辅也。《东方朔传》:三辅之地。

(7) 百姓不足,用《论语》。

(8) 汉宣帝诏: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

(9) 《诗》: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10) 《记》: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11) 《书传》:王者建诸侯,各剖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土取王者覆四方,盖封山时亦用此法也。

(12) 《易》: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淮南王安书:古者封内甸服。注:甸服主治王田,以供祭祀。

(13) 《书》:平秩西成。 《左传》:少皥氏以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

(14) 夏侯湛《东方朔像赞》:精灵永职。

(15) 《赵国策》:甘露降,风雨时。

今兹冢宰庶尹 (1) ,醇儒硕生 (2) ,佥曰:黄帝颛顼 (3) ,乘龙游乎四海,发轫匝乎六合 (4) ,竹帛有云 (5) ,得非古之圣君 (6) ,而太华 去声最为难上 上声,故封禅之事,郁没罕闻 (7) 。以予在位,发祥隤祉者 (8) ,焉 音烟可胜 平声纪 (9) ,而不得已,遂建翠华之旗,用塞 先则切云台之议 (10) 。矧乎殊方奔走 (11) ,万国皆至 (12) ,玄元从助,清庙歔欷 去声也 (13) 。 此言从众议而举封禅。 自上段至此,皆代拟玄宗之词。 黄帝、颛顼,有东禅而无西封,此举乃旷古所未行者。况祥符洊至,方国归心,则登封适会其时矣。云台议,即冢宰辈所言者。玄元,指太清之献。清庙,指太庙之享。

(1) 《周礼》:天官冢宰。 《书》:庶尹允谐。颜注:庶尹,庶官之长。

(2) 《汉书》:贾山不得为醇儒。 《剧秦美新论》:老儒硕生。

(3) 《汉·郊祀志》:黄帝封太山,禅亭亭。颛顼封太山,禅云云。

(4) 《楚辞》:朝发轫兮天津,夕余至乎西极。 《庄子》:六合为巨。

(5) 东方朔《答客难》:著于竹帛。

(6) 《忠经》:圣君以圣德监于万邦。

(7) 《封禅文》:首恶郁没。

(8) 《河东赋》:发祥隤阯。注:隤,降也。祉,福也。

(9) 《答客难》:百家之言,不可胜记。

(10) 《东观汉记》:桓谭为议郎,韶令议云台。江淹书:高议云台之上。

(11) 董仲舒策:殊方万里。 《东都赋》:奔走而来宾。

(12) 又:膺万国之贡珍。

(13) 《诗》:于穆清庙。 《楚辞》:泣歔欷而沾衿。王逸注:歔欷,啼貌。

臣甫舞手蹈足曰:大哉铄乎 (1) !真天子之表 (2) ,奉天为子者矣。不然,何数千万载 声上,独继轩辕氏之美。彼七十二君 (3) ,又畴能臻此。盖知明主圣罔不克正 叶平声 (4) ,功罔不克成 (5) ,放百灵 (6) ,归华 去声清 (7) 。 此归美帝德,以颂扬作结。 奉天为子,见应运而兴。独继轩辕,言度越百王。灵归华清,帝将游幸骊山汤池矣。

(1) 铄,盛也。《诗》:于铄王师。

(2) 《春秋繁露》:天祐而子之,故称天子。

(3) 《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郊祀志》:封禅七十二王,惟黄帝得上泰山封。

(4) 吴质《答魏太子书》:效质明主。 《书》: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5) 又:民主冈与成厥功。

(6) 《东都赋》:礼神祇,怀百灵。

(7) 华清,宫名。

古者天子巡方,有祭岳而无封禅。自管子创为其说,始皇遂起而行之。善乎唐太宗之言曰:“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可谓识高千古矣。当时魏征与诸臣议礼,不能明决其非。故高宗复举而行之。迨明皇时,群臣纷纷导谀,少陵亦作赋以劝上,其亦司马长卿之馀习欤。唐世力辟封禅之谬,唯柳宗元一人而已。

进鵰音雕 赋表

朱注:表云“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与前《进三赋表》云“生长陛下淳朴之俗,行四十载矣”,其语意相类,疑是同时所上者。今按:表中云“自七岁缀笔,向四十年”,其年次又在进三大礼赋后,应是天宝十三载所作。黄鹤以为九载者,未合。 颜师古曰:雕,大鸷鸟也,一名鹫,黑色,翮可箭羽。张尔恭《正字通》云:雕,胡地鸷鸟,似鹰而大,土黄色,毛长翅短,俗呼皂雕。盘旋空中,搏击鸿鹄食之,草中有雕毛,众鸟必自落。雕之俊曰东海青。梵书名揭罗闍。杜少陵《进雕赋表》:“雕者,鸷之殊特,搏击而不可当。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公盖以自况云。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 陵夷属上句,或连次句者非。公侯之贵磨灭, 磨灭属次句,或连下句者非。鼎铭之勋不复炤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馀篇。今贾马之徒,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尝寄食于人,奔走不暇,祇 一作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明主 《文粹》作明主,一作天子哀怜之 一有明主二字。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一有而字,扬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刘歆《求方言书》:子云澹雅之才,沉郁之思。陆机《思归赋》:伊我思之沉郁,怆感物而增悲。 又《遂志赋》:抑扬顿挫,怨之徒也。《诗品》:谢朓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伏惟明主哀怜之,无令役役,便至于衰老也。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 一无臣字以为雕者,鸷鸟之殊特,搏击而不可当,岂但壮观于旌门,发狂于原隰。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臣窃重其有英雄之姿,故作此赋,实望以此达于圣聪耳 一作矣。不揆芜浅,谨投延恩匦进表献上 一作赋以闻,谨言。 张溍曰:此表,古茂雅令,逼真汉文,至其立言有致,千载之下,想其风流。

雕赋

当九秋之凄清 朱本误作凉 (1) ,见一鹗之直上 上声 (2) 。以雄材为己任 (3) ,横 去声杀气而独往 (4) 。梢梢劲翮 (5) ,肃肃逸响 (6) 。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彼何乡之性命 (7) ,碎今日之指掌 (8) 。伊鸷鸟之累 上声百 (9) ,敢同年而争长 子两切 (10) 。此雕之大略也 (11) 。 此叙雕之俊异,先举其大概。 劲翮,飞状。逸响,飞声。不可追,去之疾。无留赏,攫物神也。

(1)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 庾信诗:凄清临晚景。

(2) 《北山移文》:干云霄而直上。

(3) 《魏志·常林传》:雄材奋用之秋。

(4) 《记》:仲秋之月,杀气浸至。 《庄子》:独往独来。

(5) 谢朓诗:梢梢枝早劲。 陈琳书:挥劲翮。

(6) 《诗》:肃肃鸨羽。孙楚《鹰赋》:振肃肃之轻羽。《诗传》:肃肃,羽声也。古诗:弹筝奋逸响。

(7) 汉元帝诏:不得永终性命。

(8) 《羽猎赋》:逢之则碎,近之则破。 陆机《鳖赋》:取具于指掌。

(9) 邹阳书: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10) 《过秦论》:不可同年而语矣。 《吴都赋》:鲁争长于潢池。

(11) 《庄子》:吾为汝言其大略。

若乃虞人之所得也 (1) ,必以气禀冬 一作玄冥 (2) ,阴乘甲子,河海荡潏 (3) ,风云乱起 (4) ,雪沍山阴 (5) ,冰缠树死,迷向背于八极 (6) ,绝飞走于万里 (7) ,朝无以充肠 (8) ,夕违其所止 (9) ,颇愁呼而蹭蹬 (10) ,信求食而依倚 (11) 。用此时而椓杙 (12) ,待尤者而纲纪 (13) ,表狎 《英华》作神羽而潜窥 (14) ,顺雄姿之所拟 (15) 。欻捷来于森木 (16) ,固先击 一作系于利觜 (17) ,解腾攫而竦神 (18) ,开网罗而有喜 (19) ,献禽 从《文粹》、《英华》,诸本作令,误之课 (20) ,数备而已 (21) 。 此言虞人取雕之法。 取士于困顿之中,犹获雕于饥寒之际。 椓杙以系网,表禽以为饵。方心拟而忽来,饥不择食矣。尤者,雄姿,指雕鸟。潜窥竦喜指虞人。狎羽,狎熟之家禽。数备,以雕备异数而后已也。

(1) 《鹦鹉赋》:命虞人于陇坻。

(2) 冬神玄冥,故曰冬冥。

(3) 《海赋》:“荡 岛滨。” 亦作潏。

(4) 沈约诗:乱起未成行。

(5) 《左传》:涸阴沍寒。

(6) 《淮南子》: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7) 鲍照诗:飞步游春宫。

(8) 梁元帝书:适口充肠,无索弗获。

(9) 《大学》:于止知其所止。

(10) 《海赋》:蹭蹬穷波。

(11) 《庄子》:丰狐文豹,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 《汉·宣帝纪》: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

(12) 毛苌《诗传》:丁丁,椓杙声也。李巡曰:杙,橛也。橛,其月反。

(13) 《左传注》:尤,异也。相如《封禅书》:殊尤绝迹。《春秋传》:引其纪,万目起;引其纲,万目张。凡书传中言纲纪者,皆借网为喻;言张弛者,皆借弓为喻耳。

(14) 荀卿《兵要》:窥敌观变,欲潜以深。

(15) 傅玄《鹰赋》:雄姿邈世,逸气横生。

(16) 《蜀都赋》:弹言鸟于森木。

(17) 《东京赋》: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18) 解,见也。腾攫,腾跃而攫搏也。陈琳檄:鸷鸟之击,先高攫。 《射雉赋》:愈情骇而神悚。

(19) 陈琳檄:曹操举手挂网罗。

(20) 《记》:凡献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馀。注:加,多也。晋《夏苗歌》:献禽享祠。

(21) 《记》:告备于王。《前汉·礼乐志》:岁时以备数。

及乎闽 从《英华》。一作司,一作闲隶受之也 (1) ,则择其清质 (2) ,列在周垣 (3) ,挥拘挛之掣曳 (4) ,挫豪梗之飞翻 (5) ,识畋游之所使 (6) ,登马上而孤骞。然后缀以珠 《英华》作殊饰 (7) ,呈于至尊,抟风枪櫐 (8) ,用壮旌门 (9) 。乘 去声舆或幸别馆 (10) ,猎平原 (11) ,寒芜空阔,霜仗喧繁。观其夹翠华而上 上声下 去声,卷 上声毛血之崩奔 (12) ,随意气而电落 (13) ,引尘沙而昼昏 (14) ,豁堵墙之荣观 (15) ,弃功效而不论 平声 (16) ,斯亦足重也。 此言畜雕以供校猎。 士必养而后有用,犹鹏先习而后可试。 周垣,御苑。掣曳,调习之。挫梗,驯服之也。枪櫐、旌门,田猎之场。上下、奔崩,言飞腾而搏击。电落昼昏,言倏忽而杳冥。

(1) 《周礼》:闽隶,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掌子则取隶焉。

(2) 《月赋》:升清质之悠悠。

(3) 《西都赋》:缭以周墙。《西京赋》:缭垣绵联。

(4) 《西征赋》:陋吾人之拘挛。

(5) 王粲诗:苟非鸿雕,孰能飞翻。

(6) 《书》:不敢盘于游畋。

(7) 《史记》:楚春申君刀剑室,皆以珠饰之。

(8) 《庄子》:抟扶摇羊角而上。 李峤诗:树宿抟风鸟,池潜纵壑鱼。

(9) 《易》:君子用壮。 枪櫐、旌门,见前赋。

(10) 《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11) 《子虚赋》:平原广泽,游猎之地。 《西都赋》:上下翩翻。 《西都赋》:风毛雨血。

(12) 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

(13) 《李广传》:意气自如。

(14) 蔡琰《胡笳曲》:疾风千里吹尘沙。 《前汉·中山靖王胜传》:云蒸列布,杳冥昼昏。

(15) 《记》:观者如堵墙。《世说》:卫玢至都下,观者如堵墙。 《老子》:燕处荣观。

(16) 《东观汉记》:窦林欲以为功效。

至如千年孽狐 (1) ,三窟狡兔 (2) ,恃古冢之荆棘 (3) ,饱荒城之霜露 (4) ,回惑我往来 (5) ,趦趄我场圃 (6) 。虽青骹带角 (7) ,白鼻如瓠 (8) ,蹙奔蹄而俯临,飞迅翼以 一作而遐寓 (9) ,而料全于果,见迫宁遽,屡揽之而颖脱 (10) ,便有若于神助。是以哓哮其音 (11) ,飒爽其虑,续下 去声韝而缭绕 (12) ,尚投迹而容与 (13) 。奋威逐北 (14) ,施巧无据 (15) ,方蹉跎而就擒 (16) ,亦造 七到切次而难去 (17) 。一奇卒获 (18) ,百胜昭著 (19) ,宿 一作夙昔多端 (20) ,萧条何处 (21) ,斯又足称也。 此言雕之效能,胜于鹰隼。国家巨猾,非大才不克剪除,犹狐兔宿妖,必大力方能剿灭。 青骹、白鼻之鹰,但能料物而不能追取,以狐兔之脱走如神耳。哓哮以下,见雕能制胜出奇。

(1) 《庄子》: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隐其躯,而孽狐为之祥。

(2) 《战国策》:狡兔有三穴,仅得免其死。魏文帝《长歌行》:久城育狐兔。

(3) 谢惠连文:东府掘城得古冢。 桓谭《新论》:雍门周见孟尝君曰:“坟墓生荆棘,狐兔穴其中。”

(4) 庾信诗:日晚荒城上。 江淹诗:霜露一何紧。

(5) 《齐书·谢朓传》:江祏末更回惑。

(6) 《易》:其行趦趄。 《诗》:九月筑场圃。

(7) 《蜀都赋》:鹰则青骹素羽。

(8) 王延寿《王孙赋》:或爪悬而瓠垂。《前汉·张苍传》:肥白如瓠。

(9) 《思玄赋》:翼迅风以扬声。

(10) 颖脱,注见前赋。

(11) 《诗》:予惟音哓哓。

(12) 王粲《羽猎赋》:下转穷緤。薛综《西京赋注》:韝臂衣鹰,下韝而击。 《射雉赋》:缭绕盘辟。

(13) 《庄子》:投迹者众。 《神女赋》:时容与以微动兮。

(14) 《史记·田单传》:齐人追亡逐北。

(15) 王褒《洞箫赋》:班匠施巧。

(16) 《楚辞》:骥垂两耳,中坂蹉跎。

(17) 沈约《弹奏》:造次以之。

(18) 扬雄《解嘲》:画一奇,出一策。 《诗》:笑语卒获。

(19) 《孙子》:百战百胜。

(20) 古诗:夙昔梦见之。 《东方朔传》:上知朔多端。

(21) 《楚辞》:山萧条而无兽。

尔其鸧 音仓鸹 音括 同鸨,音保 音逆之伦 (1) ,莫益于物,空生此身,联拳拾穗 (2) ,长大如人 (3) ,肉多奚有,味不足 一作乃不珍 (4) ,轻鹰隼而自若 (5) ,托鸿鹄而为邻 (6) 。彼壮夫之慷慨 (7) ,假强敌而逡巡 (8) ,拉先鸣之异者 (9) ,及将起而遄 从《文粹》。一作复臻。忽隔天路 (10) ,终辞水滨 (11) ,宁掩群而尽取 (12) ,且快 《文粹》作決意而惊新 (13) ,此又一时之俊也 (14) 。 此言雕能蓄威,不击凡鸟。 庸才碌碌,君子不与争能,犹鸧鸹蠢蠢,雕鹗不与斗捷。鸧鸹之轻鹰隼、托鸿鹄,本以长大自命,然望雕却步,如对强敌而逡巡矣。斯时雕鸟见其先鸣,将欲起而拉之,彼遂远去以避其锋,此虽未尝滥击多取,亦足以惊新示异矣。

(1) 《西都赋》:鸧鸹鸨 。《尔雅》:鸧,麋鸹。郭璞曰:即鸧鸹也。《正字通》云:大如鹤,青苍色,亦有灰色者,长颈高脚,顶无丹,两颊红,关东呼鸹鹿,山东呼鸧鸹,讹为错落,南人呼为鸧鸡,江人呼为麦鸡。鸨似雁,班文,无后趾。陆佃曰:毛有豹文,一名独豹,亦名鸿豹。《易林》:文山鸿豹,肥腯多脂。孔颖达曰:鸨性不树止。《急就章》:鹰鸡 鸹。乃俗讹耳。《左传注》: ,水鸟也。《正字通》:水鸟,高飞似雁,苍白色,雌雄相视则孕。《庄子》:白 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

(2) 《列子》:林类拾穗行歌。

(3) 《庄子》:美髯长大。

(4) 《鹪鹩赋》:肉弗登于俎味。

(5) 《月令》:鹰隼蚤鸷。

(6) 丘迟书:慕鸿鹄以高翔。

(7) 《羽猎赋》:壮士慷慨。

(8) 贾谊策:不猎强敌而猎田彘。 《东都赋》:逡巡降阶。

(9) 《尸子》:战如斗鸡,胜者先鸣。

(10) 枚乘诗:天路隔无期。

(11) 《左传》:君其问诸水滨。

(12) 《记》:诸侯不掩群。 《西京赋》:蚳蝝尽取。

(13) 曹植《与吴质书》:虽不得肉,亦且快意。

(14) 魏文帝《与吴质书》:自一时之隽也。

夫 音扶其降精于金 (1) ,立骨如铁 (2) ,目通于脑 (3) ,筋入于节 (4) 。架轩楹之上 (5) ,纯漆光芒 (6) ;掣梁栋之间 (7) ,寒风凛冽 (8) 。虽趾蹻千变 (9) ,林岭万穴 (10) ,击丛薄之不开 (11) ,突杈丫而皆折 (12) ,又有触邪之义也 (13) 。 此言生质气概之特雄。 雕以劲力而触邪,犹士以正气而斥奸。 降精四句,摹其状貌。架轩四句,拟其神采。趾跷四句,称其魄力。

(1) 傅玄《鹰赋》:含炎离之猛气兮,受金刚之纯精。

(2) 魏彦深《鹰赋》:身重若金,爪刚似铁。

(3) 孙楚《鹰赋》:深目蛾眉。

(4) 魏彦深《鹰赋》:长筋粗胫。

(5) 《说文》:楹,柱也。

(6) 魏文帝书:譬如纯漆。 刘孝仪启:剑匿光芒。

(7) 谢灵运诗:寂寥梁栋响。

(8) 鲍照诗:孟冬寒风起。

(9) 《羽猎赋》:蹻足抗首。注:蹻,举也。《正字通》:蹻,与跷通。 《列子》: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10) 王肃之诗:味存林岭。 《海赋》:万穴俱流。

(11) 《楚辞》: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注:薄,草木交也。

(12) 《鲁灵光殿赋》:枝撑权丫而斜据。

(13) 《神异经》:獬廌性忠,而邪则触之。张揖《上林赋注》:獬廌一角,主触不直者。束皙《玄居释》: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久而服勤 (1) ,是可吁畏 (2) 。必使乌攫之党 (3) ,罢钞盗而潜飞 (4) ;枭怪之群 (5) ,想英灵而遽 从《文粹》、《英华》,诸本作虚,误坠 (6) 。岂比乎 从《文粹》、《英华》,诸本作岂非,误虚陈其力,叨窃其位 (7) ,等摩天而自安 (8) ,与枪榆而无事者矣 (9) 。 此言其得食而能报称。 雕鹗飞而乌枭匿形,犹正人用而佥壬屏迹。陈力窃位,明刺当时素餐尸位之流。

(1) 陶潜诗:服勤尽岁月。

(2) 《鲁灵光殿赋》:吁可畏乎。

(3) 《汉·黄霸传》:吏出食于道旁,乌攫其肉。他日吏还谒,霸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4) 后汉马融疏:杂种诸羌,转相钞盗。

(5) 贾谊《鸂赋》:鸂似鸮,不祥鸟也。又云: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6) 刘孝威诗:江汉英灵信已衰。

(7) 陈力窃位,用《论语》。

(8) 古乐府:黄鹄摩天极高飞。

(9) 《庄子》:决起而飞枪榆枋。

故其不见用也,则晨飞绝壑 (1) ,暮起长汀 (2) ,来虽自负,去若无形。置巢嶻 音截 五结切 (3) ,养子青冥。倏尔年岁 (4) ,茫然阙廷 (5) ,莫试钩爪 (6) ,空回斗星 (7) 。众雏倘割鲜于金殿 (8) ,此鸟已将老于岩扃 (9) 。 末言不用而潜身,有合用舍行藏之义。 绝壑、长汀,遁迹水滨。嶻 杳冥,托足山林。茫然阙庭,不复呈于至尊。莫试、空回,惜其负才终弃。众雏,比当时仕宦者。岩扃,自喻身老退闲也。

(1) 骆宾王诗:薄烟横绝壑。

(2) 卢思道诗:薄暮隐长汀。

(3) 《南都赋》:坂坻嶻 而成甗。 与 同音。

(4) 《答宾戏》:縆以年岁。

(5) 《东京赋》:阙庭神丽。曹植表:未奉阙庭。

(6) 《淮南子》:钩爪锯牙,于是挚矣。傅玄《鹰赋》:钩爪悬芒。

(7) 《春秋元命苞》:瑶光星散为鹰。

(8) 《鹦鹉赋》:慜众雏之无知。 《西都赋》:割鲜野食。 《三辅黄图》:汉有金华殿、大玉堂殿。

(9) 宋之问诗:待月咏岩扃。

公三上赋而朝廷不用,故复托雕鸟以寄意。其一种慷慨激昂之气,虽百折而不回。全篇俱属比喻,有悲壮之音,无乞怜之态。三复遗文,亦当横秋气而厉风霜矣。

前幅布置,效袁淑《驴山公文》。

天狗赋并序

序言天宝中,其年次先后不可考矣。今以类相附,故编在《雕赋》之后。《山海经》:阴山有兽焉,其状如貍,白首,其名天狗。 《辛氏三秦记》:白鹿原上,秦襄公时有天狗来下,其上有贼,天狗吠而护之。 天狗星主兵象,当时御狗以此命名,兵戈之兆见矣。赋言月窟、流沙,此物盖自西域来也。

天宝中,上冬幸华 去声清宫,甫因至兽坊,怪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胡人云:此其兽猛健 一作捷无与比者。甫壮而赋之,尚恨其与凡兽相近。

澹华 去声清之莘莘漠漠 (1) ,而山殿戌削 (2) ,缥焉 从《英华》,一作与天风 (3) ,崛 渠勿切乎回薄 (4) 。上扬云旓兮 (5) ,下列 一作刻猛兽 (6) 。夫 音扶,后并同何天狗嶙峋兮 (7) ,气独神秀 (8) 。色似狻猊 (9) ,小如猿狖 音佑 (10) 。忽不乐 音洛,虽万夫不敢前兮 (11) ,非胡人焉 於虔切能知其去就 (12) 。向若铁柱 一作树攲而金锁断兮 (13) ,事未可救 (14) 。瞥流沙而归月窟兮 (15) ,斯岂逾昼。日食君之鲜肥兮 (16) ,性刚简而清瘦 (17) 。敏于一掷 (18) ,威解两斗 (19) 。终无自私 (20) ,必不虚透 (21) 。 首叙华清兽房,得观猛健之状。 神秀异于群兽,故狗院在诸坊之上。脱锁而出,便欲瞬息西归,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食肥身瘦,形之异。一掷解斗,才之雄。无私,即下文不爱力。不虚,即下文破要害。

(1) 《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李奇注:澹,犹动也。起句突用澹字,本此。言望华清景象,莘莘漠漠,有似澹然摇动也。 《魏都赋》:莘莘蒸徒。注:莘莘,众多貌。 汉四皓歌:树木漠漠。注:漠漠,浓盛貌。

(2) 山殿,即华清宫。庾肩吾诗:山殿下穹窿。戌削,见《子虚赋》。张揖注:裁制貌。《上林赋》:眇阎易以卹削。郭璞注:阎易,衣长大貌。易音曳。卹削,言如刻画作之也。然则戌削与卹削,盖音同义合。

(3) 《长门赋》:天飘飘而疾风。

(4) 《正字通》:崛,拔起貌。陆倕《石阙铭》:郁崛重轩,穹窿仄宇。 《鹖冠子》:精神回薄,震荡相转。

(5) 《河东赋》:扬左纛,被云梢。颜注:梢,与旓同。旓者,旌旗之旒,以云为旓也。《西京赋》:栖鸣鸢,曳云梢。李善注:谓旌旗之旒,飞如云也。

(6) 《高唐赋》:猛兽惊以跳骇兮。

(7) 《西京赋》:柢锷嶙峋。《埤苍》曰:嶙峋,山崖之貌。

(8) 《天台赋》:山岳之神秀。

(9) 《尔雅》:狻猊,如虦貓,食虎豹。郭璞曰:即师子也。

(10) 《西京赋》:猿狖超而高悬。顾野王曰:狖,黑猿也。

(11) 《淮南子》:万夫莫向。

(12) 《吴都赋》:失其所以去就。

(13) 《易林》:铜人铁柱,暴露劳苦。 《洛阳伽蓝记》:魏得波斯国千里马,以银为槽,金为 环。魏贾岱宗《狗赋》:闻林兽之群争,欻断 而龁石。

(14) 《西京赋》:卒不能救。

(15) 瞥,疾走貌。 傅玄《走狗赋》:济卢泉,涉流沙。

(16) 《列女传》:食人之肥鲜。

(17) 《三国名臣赞》:玄伯刚简。

(18) 《南史》:刘裕一掷百万。

(19) 《赵国策》:两虎共斗。又:相斗两罢。

(20) 《列子》:小智自私。

(21) 透,乃透脱之透。王延寿《王孙赋》:或群跳而电透。

尝观乎副君暇豫 (1) ,奉命于畋 (2) ,则蚩尤之伦 (3) ,已脚渭戟泾,提挈丘陵 (4) ,与南山周旋 (5) ,而慢围者戮,实禽有所穿。伊鹰隼之不制兮 (6) ,呵犬豹以相躔 (7) 。蹙乾坤之翕习兮 (8) ,望麋鹿而飘然 (9) 。由是天狗捷来,发自于左 去声,顿六军之苍黄兮 (10) ,劈万马以超过。材官未及唱 (11) ,野虞未及和 去声 (12) 。冏 虚交切,与髇同矢与流星兮 (13) ,围要害而俱破 (14) 。洎千蹄之迸 《英华》作并集兮,始拗怒以相贺 (15) 。真雄姿之自异兮 (16) ,已历块而高卧 (17) 。不爱力以许人兮 (18) ,能绝甘 《英华》作等以为大 唐佐切 (19) 。既而群有噉 徒览切咋 音责 (20) ,势争割据 (21) 。垂小亡而大伤兮,翻投迹以来预 (22) 。划雷殷 上声而有声兮 (23) ,纷胆破而何遽 (24) 。似爪牙之便秃兮 (25) ,无魂魄以自助 (26) 。各弭耳低回 (27) ,闭目而去。 次言有事田猎,得骋攫噬之才。 副君,谓东宫。蚩尤,指将士。禽穿鹿走,鹰犬之技穷矣。捷来八句,极言天狗之迅厉勇悍。千蹄六句,言群兽见贺,而此不居功。群有十句,言诸兽争食,而愤叱以散。 拗怒,各知愧恨也。绝甘,不急于取食。小者亡走,大者被伤,讥其无功而就食也。

(1) 前汉疏广疏:太子国储副君。 《国语》:优施曰:“我教暇豫之事君。”

(2) 《西京赋》:奉命当御。 《诗》:叔于田。

(3) 《甘泉赋》:蚩尤之伦,带干将而秉玉戚兮,飞蒙茸而定陆梁。

(4) 《鹪鹩赋》:提挈万里。 《东都赋》:丘陵为之摇震。

(5) 《左传》:太史克曰:“奉以周旋。”

(6) 《汉书·孙宝传》:鹰隼始击,当顺天气。

(7) 犬豹,犬之似豹者。《瑞应图》:匈奴献豹犬,锥口赤身,高四尺。

(8) 《鹪鹩赋》:飞不飘扬,翔不翕习。注:翕习,盛貌。

(9) 《庄子》:麋鹿见之决骤。

(10) 庾亮表:出总六军。

(11) 《汉书》:材官蹶张。应劭注;材官,有材力者。

(12) 《记》:野虞教道之。

(13) 《正字通》:髇,鸣镝也。通作嗃。《庄子》:焉知仁义之不为桀蹻嗃矢。注:矢之鸣者,俗谓响箭。 傅玄《走狗赋》:漂流星而景属兮,逾窈冥而腾起。孙楚《与孙皓书》:羽檄烛目,旌旗流星。

(14) 《前汉·晁错传》:要害之地。

(15) 班固《西都赋》:乃拗怒而少息。

(16) 贾岱宗《狗赋》:雄姿猛相,兀然高八九尺。

(17) 王褒颂:过都越国,蹶若历块。 谢朓诗:高卧犹在兹。

(18) 枣祇《船赋》:不爱力而欲轻。 《史记·聂政传》:未敢以身许人。

(19) 《庄子》:苦体绝甘。

(20) 曹植《鹞雀赋》:君欲相噉,实不足饱。《正字通》:噉,与啖、啗同。《汉·王吉传》:吉妇取枣啖吉。《韩非子》:孔子先饭黍而后啗桃。咋,啖也,啮也。东方朔《答客难》:犹孤豚之咋虎。

(21) 陆机《辩亡论》:割据山川。

(22) 扬雄《解嘲》:拟足而投迹。

(23) 《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

(24) 贾谊策:胆破而不敢谋。

(25) 陈琳檄文: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26) 《羽猎赋》:怖魂亡魄。

(27) 虞世南《师子贼》:弭耳宛足。 《寡妇赋》:嗟低徊而不忍。

每岁,天子骑白日 (1) ,御东山,百兽踿跄以皆从兮 (2) ,肆 从《英华》,一作四猛仡铦锐乎其间 (3) 。夫 音扶灵物固不合多兮 (4) ,胡 一作故役役随此辈而往还 (5) ?惟昔西域之远致兮 (6) ,圣人为之豁迎风,虚露寒 (7) ,体苍虬 一作螭 (8) ,轧金盘 (9) 。初一顾而雄才称 去声是兮 (10) ,召群公与之俱观 (11) 。宜其立阊阖而吼紫微兮 (12) ,却妖孽而不得上 上声干 (13) 。时驻君之玉辇兮 (14) ,近奉君之渥欢 (15) 。 此言异材得近君前,幸之也。 东山在骊山之地。猛健灵物,乃徒与众兽为伍,似失所矣,然来自远方,得邀君王之顾盼,吼紫微而却群妖,此正遭逢吐气时也。

(1) 骑,乘也。

(2) 《西都赋》:百兽骇殚。 《羽猎赋》:啾啾跄跄。

(3) 肆,恣肆也。 猛仡,言气力。铦锐,言爪牙。《韩非子》: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4) 《赭白马赋》:灵物咸秩。

(5) 《庄子》:万物役役。 《抱朴子》:此辈以伪乱真。 《江赋》: 鮆顺时而往还。

(6) 《易》:引重致远。

(7) 《汉书》: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

(8) 《九叹》:佩苍龙之蚴虬兮。

(9) 古诗:金盘鲙鲤鱼。

(10) 曹植诗:一顾千金重。 称是,足以称君之顾盼也。

(11) 《书》:群公既皆听命。

(12) 《甘泉赋》:驰阊阖而入凌竞。 《春秋合诚图》:北辰,其星七,在紫微中。《西京赋》:思比象于紫微。李注:紫微,星名,王宫象之。

(13) 《汉·刑法志》:妖孽息伏。 王粲《鹦鹉赋》:登衡干以上干。

(14) 《借田赋》: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

(15) 《楚辞》:常被君之渥洽。《洞箫赋》:蒙圣主之渥恩。

使狊 扃阒切,或作臭处 上声而谁何兮 (1) ,备周垣而辛酸 (2) 。彼用事之意然兮 (3) ,匪至尊之赏阑 (4) 。仰千门之崚 一作峻嶒兮 (5) ,觉行路之艰难 (6) 。惧精爽之衰落兮 (7) ,惊岁月之忽殚 (8) 。顾同侪之甚少兮 (9) ,混非类以摧残 (10) 。偶快意于校猎兮 (11) ,尤见疑于跷捷 (12) 。此乃独步受之于天兮 (13) ,孰知群材之所不接 (14) 。且置 一作致身之暴 蒲卜切露兮 (15) ,遭纵观之稠叠 (16) 。俗眼空多 (17) ,生涯未惬。吾君倘忆耳尖之有长毛兮 (18) ,宁久被斯人终日驯狎已 (19) 。 此恐雄姿老于空院,惜之也。 谁何,无与奖拔者。周垣,隔以院墙也。自当事者有沮抑之意,至尊虽欲识赏而无由矣。从此君门万里,岁华虚掷,孤立摧残,良可伤已。快意以下,又代摹其意。群材疑其跷捷,既见猜于诸兽,纵观无益生涯,空受怜于众人,惟望君王记忆,以免世人之轻狎耳。士伸于知己而屈于不知己,亦犹是也。

(1) 朱注:《说文》:狊,犬视貌,从犬目声。他本作臭处,误也。今按:若作臭处,亦有所本。嵇康诗:嚣尘臭处。

(2) 周垣,见前赋。 潘岳《笙赋》:凄泪辛酸。

(3) 《史记》:用事居多。

(4) 《丧服传》:天子至尊。 赏阑,犹酒阑之阑,意兴尽也。

(5) 何逊诗:绝壁驾崚嶒。

(6) 赵景真书:斯亦行路之艰难。

(7) 《左传》:乐祁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8) 刘桢诗:岁月忽欲殚。

(9) 《左传》:晋郑同侪。张华诗:结恋慕同侪。

(10) 《左传》:非其族类。 《西京赋》:扑丛为之摧残。

(11) 李斯书:快意当前。 《上林赋》:背冬涉春,天子校猎。

(12) 《史记》:信而见疑。 《赭白马赋》:军驸趫迅。 《诗》:四牡有跷。毛苌传:跷,壮貌。

(13) 曹植书:仲宣独步于汉南。 宋玉《登徒子赋》:所受于天也。

(14) 不接,不能接踵而驰也。任昉为王俭集序:楚赵群才。又:耳目之所不接。

(15) 《汉·赵充国传》:甚苦暴露。

(16) 庾自直诗:纵观此何事。 谢灵运诗:岩峭岭稠叠。

(17) 庾信诗:对君俗人眼。

(18) 耳边长毛,即当时所见之犬形。《广志》:犣牛髀膝尾间,皆有长毛。

(19) 《梁书·马枢传》:白鷰巢其庭树,驯狎櫩庑。

昔者旅獒贡周,君臣动色诰诫。唐之兽坊,远方诸畜,无不充牣其中,在当时竟视为故常矣。赋中不作庄语讽刺,盖别取一义以寄慨耳。

咏物题作赋,若徒然绘影描神,虽写真曲肖,终觉拘而未畅。惟含寓言于正意,感慨淋漓,神气勃然,斯为绝构。阅《雕》、《狗》二赋,觉《鹦鹉》、《鹪鹩》诸作,不能专美于前矣。

此骚赋格也,篇中画然四大段,或叙或断,有开有阖,与集内五古诸诗,局势相似。

自燕台注杜后尚馀六赋,袖手不敢措笔者五年。戊寅秋杪,南游岭外,旅疟呻吟,惟把玩赋辞,以当药石。仲冬,从英水重过韶城,孤舟无事,力疾注此,其大礼三篇,旧得吕东莱先生注本,兼采朱长孺辑注,尚嫌脱略未详也。若《西岳》一赋,朱注亦从简略。《雕》、《狗》两赋,各家又概阙如。一时考核增纂,聊竟宿心而已。岁暮,舟渡端溪,遇前辈潘耒次耕,谓荒邸空笥,仓猝注赋,良云难事。愚不揣固陋,附于诗卷之末。《南郊赋》中,犹存数语,未究渊源,尚俟博雅君子,起前之不逮云耳。

画马赞

韩干,公同时人,此必天宝乾元间作。今以韵语类编,故缀于赋后。

韩干画马,毫端有神。骅骝老大 (1) ,騕袅清新 (2) 。鱼目瘦脑,龙文长身 (3) 。雪垂白肉 (4) ,风蹙兰筋 (5) 。逸态萧疏 (6) ,高骧纵恣 (7) 。四蹄雷雹 (8) ,一日天地 (9) 。御者闲敏 (10) ,云 从《英华》,一作去何难易 音曳。愚夫乘骑,动必颠踬。瞻彼骏骨 (11) ,实惟龙媒 (12) 。汉歌燕市,已矣茫 一作亡哉。但见驽骀 (13) ,纷然往来。良工惆怅 (14) ,落笔雄才。 篇中凡三转韵,初言马相之特殊,次言名马必须善驭,末伤骏才少而凡马多,语中皆含感慨。画马本意,在首尾点明。

(1) 《穆天子传》:天子之八骏,有骅骝、騄耳。

(2) 《瑞应图》:騕袅者,神马也,与飞兔同以明君有德则至。《汉书音义》:騕袅者,神马也,赤喙黑身。

(3) 《汉·西域赞》:孝武之世,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四骏马名。

(4) 《白帖》: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

(5) 《相马经》:兰筋坚者,千里马。一筋从玄中出,谓之兰筋。玄中者,目上痕如井字。《抱朴子》:骋兰筋以陟六方。

(6) 《七命》:天骥之骏,逸态超越。 谢惠连诗:萧疏野趣生。

(8) 晋傅玄《马赋》:延首高骧,擢足轩跱。 《后汉书》:纵恣而傲诞。

(8) 《金石录》:唐太宗六马,其三曰白蹄乌,纯黑色,四蹄俱白,平薛仁杲时所乘。颜延之《赭白马赋》:经玄蹄而雹散。

(9) 《孙卿子》:骐骥一日千里。

(10) 闲敏,谓闲习敏捷也。

(11) 孔融书: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12) 汉《天马歌》: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13) 《七谏》: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14) 刘孝威诗:良工送玉鞍。 《楚辞》:惆怅兮而私自怜。

《王直方诗话》:苏子瞻诗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今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余每诵数过,殆以为法。

杜公之父名闲,诗集中闲字凡两见,注家曲为避讳,如“留欢卜夜闲”改为“上夜关”,“翩翩戏蝶过闲幔”改为“过开幔”。若《画马赞》有“御者闲敏”,却未尝避。李东阳《麓堂诗话》谓“闲敏”可改作“开敏”,按《易》爻“良马逐,日闲舆卫”,此“闲”字所本,若作“开敏”便非,考诸古礼,临文原不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