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鄜(fū)州〕今陕西鄜县。
〔闺中〕原意是内室,用来指妻。
〔香雾二句〕想象他的妻在鄜州望月的情景。“云鬟”“雾鬟”通常用来指妇女的头发。清辉指月光。
〔虚幌〕“幌”,帷。“虚幌”,通明的薄帷。
〔双照〕月光照着两人在一起。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
七五六年(天宝十五载)五月,杜甫带领一家人从奉先到白水。六月,潼关失守,白水陷入混乱状态,他们流亡北行,最后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七月,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县)。杜甫单人出来,想出芦子关到灵武去,途中为安禄山部队所俘,带到长安。幸而因为他官职卑小,未被囚禁,他就在长安隐避一时。这首诗是他在秋天月夜想念他的妻子所写。
哀王孙
〔头白乌〕白头的老鸦。白头乌飞集城楼上和在人家屋顶上夜叫,照那时的迷信说法,这是预告不祥的。
〔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有便桥渡渭水,往咸阳大道。
〔达官〕大官。
〔金鞭句〕“九马”,九匹骏马,这里指皇帝御用的马。此句极言玄宗马上加鞭,逃奔得慌急。
〔骨肉〕指王孙,他是李家的骨肉。“王孙”,某帝、某王的后代,泛指李姓宗室贵族。
〔玦(jué)〕玉佩,如环而有缺口的一种。
〔隆准〕高鼻。《史记》上说汉高祖刘邦的相貌:“隆准而龙颜。”“准”,音拙。这里是借汉喻唐。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龙在野〕指唐玄宗在蜀,肃宗在灵武,均不在帝都。
〔长语〕“长”,读去声,同“多”字的意义。多说话。〔交衢〕交通的大路。
〔斯须〕一会儿。
〔橐(tuó)驼〕同骆驼。〔旧都〕当时玄宗在成都,肃宗在灵武即位,因而称长安为旧都。〔东来句〕当时胡人在长安劫掠财宝,用橐驼载往范阳,络绎不绝。
〔朔方健儿〕指哥舒翰所带领守潼关的朔方军。
〔传位〕玄宗在马嵬(wěi)驿时有传位给太子的意旨,未实行;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为群臣所拥戴,即位称帝。
〔南单于〕后汉光武帝中兴,匈奴分裂为二,南单于服从汉朝。这里借用来指和肃宗结好的回纥(hé)王。
〔花门〕指回纥。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今借来称呼回纥人。〔剺(lí)面〕“剺”,割。古匈奴俗割面流血,表示忠诚信义。
〔狙(jū)〕猕猴之类;常伺伏攫食,因而借作“伺伏”意。暗中侦视。〔慎勿句〕杜甫把外面好消息告知王孙,叮嘱他勿多说,以免遭人暗算。当时降贼诸人,方为贼耳目,告发邀功。
〔五陵〕长安有五个汉朝陵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俗称“五陵”。这里借来称唐代先帝的陵墓;因为玄宗以前,李姓恰恰有五帝,即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说五陵有“佳气”,暗示唐室尚有中兴希望。“佳气”借望气家、堪舆家(即看风水的)的说法。
〔十郡良家子〕朔方军、陇右军的旧部队,在潼关一役,断送殆尽。这时反攻安禄山的官军主要是在西北几郡里新招集的人民义军。
长安城头头白乌 ,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 ,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 ,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高帝子孙尽隆准 ,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 ,王孙善保千金躯。不敢长语临交衢 ,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 ,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 ,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 ,五陵佳气无时无 。
七五六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杨国忠怂恿玄宗作出奔西蜀之计,命陈玄礼点调军马,假传要御驾亲征。十三日黎明,玄宗同少数亲贵出延秋门西去。长安大乱。连许多皇亲国戚,事前也并不知道,来不及跟随御驾。安禄山部将孙孝哲(契丹人)占领长安后,开始搜捕百官,杀戮宗室。前后杀戮皇孙、公主、驸马以下百余人,甚至刳心击脑,情形很惨。王孙们隐匿逃窜,十分狼狈。此诗当作于七五六年九月间。
悲陈陶
〔血洗箭〕用血水洗箭,承上“血作陈陶泽中水”来。一本作“雪洗箭”。〔群胡、胡歌〕安禄山本人是胡人,部下多用蕃将,整个是胡化的部队。
〔太白窟〕太白山在武功、盩厔的西南。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诗,“窟”指泉水、水塘。
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七五六年(至德元载)十月,肃宗从灵武进至彭原(今甘肃省宁县)。宰相房琯自己请求带兵讨贼,谋复两京,肃宗允许了他。房琯分兵三路:命杨希文将南军,从宜寿(即盩厔〔zhōu zhì〕县)进兵;刘贵哲将中军,从武功进兵;李光进将北军,从奉天(今陕西省乾县)进兵。十月二十一日,中军、北军与敌将安守忠遭遇,战于咸阳之陈涛斜。房琯是书生,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妄用古代车战法,被敌人纵火焚烧,兵阵大乱。结果惨败,士卒死亡四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时杜甫在长安,哀伤官军的惨败,愤怒群胡的得意放纵,作此诗。〔陈陶〕即陈涛斜,地名,一名陈陶泽,在咸阳东。
悲青坂
〔黄头奚〕安禄山部下多奚人。奚是东夷的一个部族。黄头奚是奚的一个部落。
〔五城〕朔方节度所领的五城:定远、丰安、三受降城,都在黄河北。定远在今宁夏平罗县东南。丰安在今宁夏中卫县境。三受降城:中城、西城、东城,都在今内蒙古境内。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 ,数骑弯弓敢驰突。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是骨。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春莫仓卒。
青坂是房琯的官军驻扎之地,不知确定地点,当在武功、盩厔之东,咸阳的西南。陈涛斜败后,房琯持重不进,有中官(即监军的宦官)促之,率领南军再战,又败。杜甫认为官军受创伤极重,不宜仓猝再战,应该等待到明春,再作反攻。
塞芦子
〔思明〕史思明,突厥人,本名窣(sū)干,玄宗命他改名思明。史思明与安禄山同乡里,禄山反,使他攻占河北。〔割怀、卫〕怀州(今河南沁阳)、卫州(今河南汲县),唐时皆属河北道。割弃怀、卫,移兵北向,攻取太原。
〔秀岩〕高秀岩,本哥舒翰将,降贼后,为伪河东节度使。这时他从大同引兵与史思明、蔡希德合攻太原。
〔回略大荒〕史思明等攻取太原,他们的意图是长驱西进,争取朔方、陇右之地,对关中包围。朔方边军既用于东征,那边是空虚的。
〔崤函句〕“崤”是崤山,在河南陕县。“函”是函谷,从崤山到潼津,通名函谷;战国时秦国设有关,名函谷关。“崤函之固”是成语,言秦国地势险要,不易攻进;指从东方仰攻而言。假如掠取河套,则包围关中,“崤函之固”是虚话了。
〔延州〕今陕西延安。
〔塞〕堵塞。
〔岐〕即扶风。〔薛大夫〕薛景仙。当玄宗西奔时,薛景仙为陈仓令。虢国夫人和她的儿子、合杨国忠的家属都从马嵬驿逃亡,是为薛景仙所追捕诛杀的。扶风失陷,也是他反攻克复的。此人甚得人民好感,豪杰归附。肃宗即位,命他做扶风太守,兼防御使。他遏止胡贼西进,使江淮和灵武的交通线始终不断,起极大作用。杜甫在这诗里赞美他。
〔昆戎〕昆夷、犬戎,古胡族名。这里即指胡人。
〔叫帝阍(hūn)〕急忙奏知皇上。
〔胡行句〕说胡兵狡狯,行军迅速。
〔感时句〕因为感伤国事,见到春日花开烂漫,反而使人流泪。
五城何迢迢 ,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思明割怀卫 ,秀岩西未已 。回略大荒来 ,崤函盖虚尔 。延州秦北户 ,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 。岐有薛大夫 ,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 ,为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能叫帝阍 ,胡行速如鬼 !
当是七五七年(至德二载)春天的作品。芦子关在唐延州境内,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塞芦子”的意思是说要派兵防守芦子关。七五七年正月,史思明、高秀岩、蔡希德合兵十万,围攻太原,想要长驱西进。芦子关是陕北的军防要地,需要调兵扼守。杜甫虽陷在长安贼中,对于军事,尽心谋虑,见于这首诗。
春望
〔恨别句〕和家人们离隔很久,听到春鸟和鸣,反而使人惊心。
〔连三月〕指正月、二月、三月。这三个月中,史思明、蔡希德等围攻太原,受到了李光弼的抵御;郭子仪引兵从鄜州出击崔乾祐于河东;安守忠等从长安出兵西寇武功。各方战事紧张,杜甫家在鄜州,音信稀少。
〔浑欲句〕“浑”,简直。“簪”,连发于冠所用物。头发日见其稀疏脱落,简直要穿插不上簪子了。
〔少陵野老〕杜甫曾在少陵北、杜陵西的一个地点居住,所以自称“少陵野老”。参看前《醉时歌》注。时杜甫年四十六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七五七年三月,在长安作。
哀江头
〔曲江〕在长安东南,都人游览胜地,参看《乐游园歌》注。那边有玄宗的行宫。
〔霓旌〕仪仗中的一种旌旗,缀着五色的羽毛,望如虹霓。〔南苑〕即芙蓉苑,在曲江南部。
〔昭阳殿〕汉成帝时宫殿名。〔第一人〕指汉成帝的美人赵飞燕,这里用来比拟杨贵妃。
〔辇(liǎn)〕皇帝御坐的大车。〔才人〕宫中女官名。
〔啮〕咬。
〔双飞翼〕双飞鸟。
〔明眸皓齿〕形容美人,指杨贵妃。
〔血污游魂〕指杨贵妃缢死马嵬驿事。玄宗从长安出奔,准备入蜀,经过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军士们先要求杀杨国忠,随后要求除掉杨贵妃。贵妃缢死马嵬驿佛堂梨树前。
〔清渭〕马嵬驿南滨渭水。〔剑阁〕玄宗入蜀经由之地。
〔去住句〕贵妃与玄宗一死一生永无消息。
〔泪沾臆〕说杜甫自己因感情激动而流泪,“臆”,胸膛。
〔江水句〕见到江头水流花开,风景依然,难道长安便这样永久沦陷了吗?“岂终极”有《离骚》“余焉能忍与此终古”的意思。
〔胡骑〕指安禄山的部队。
〔忘南北〕心乱目迷,不辨南北。杜甫住在长安城南。一本作“望城北”,一本作“忘城北”。
〔西忆二句〕说西望凤翔,无消息。“岐阳”即凤翔,因在岐山之南,故称岐阳。“遂却回”,大概是说到那边去成而带回头信来的。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忘南北 。
七五七年春天,杜甫偷偷地在曲江闲走,面对着一片荒芜冷落的景象,追想当时玄宗和杨贵妃在南苑游猎的盛况,写作此诗。从帝、妃们往日的欢乐说到马嵬驿血污游魂的悲剧结果和长安城遭胡骑蹂躏的惨景,此诗寄寓着深刻的和悲痛的教训意义。
喜达行在所三首
〔当落日〕望着西方。
〔茂树二句〕杜甫几乎绝望以后,又决心西行。这二句描写身在道中。
〔所亲二句〕描写到达凤翔以后,见到熟人。
〔愁思二句〕到达凤翔后,回想长安情况。“汉苑”,指长安的禁苑。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 ,心死着寒灰。茂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
〔间道〕穿行间隙小路。〔暂时人〕形容随时有生命危险。
〔司隶二句〕说到凤翔后看见有中兴希望的气象,把后汉光武帝刘秀来比拟唐肃宗。更始帝刘玄以刘秀为司隶校尉,刘秀入洛阳,使官属制度,恢复汉朝规章。洛阳人说:“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刘秀,南阳人,起兵舂陵(今湖北枣阳)。有望气术士苏伯阿,受王莽的派遣,到南阳,遥望见舂陵,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武功〕今陕西咸阳武功县。太白山在武功南。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千官〕“古者天子千官”(见《荀子》),这里说肃宗的朝廷上人才不少,官制整肃。
〔心苏〕心里宁静喜悦。〔七校〕汉武帝增设七校,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言七校。这里指说武官整齐。
〔中兴〕“中”,这里读去声。
〔慜〕同“愍”,哀怜。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 ,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
七五七年二月,肃宗从彭原进至凤翔(即扶风郡所改名,今陕西凤翔县)。杜甫在四月中从长安出金光门,冒着极大的危险,从小路走到凤翔。此诗原有注云:“自京窜至凤翔。”其时郭子仪与安守忠在长安西对垒,官军溃,子仪退保武功。〔行在所〕皇帝临时驻在之地。
述怀
〔拾遗〕杜甫在此年五月间在肃宗朝受左拾遗官职。左拾遗是从八品的谏官,得参与廷议,上疏言事。
〔三川〕鄜州三川县,在今陕西省鄜县南。
〔比〕读去声。近来。
〔摧颓二句〕想象村落荒凉和新死者之多。
〔尽室句〕全家哪能侥幸齐全无恙。杜甫忧虑着家中人恐有死亡。
〔嵚岑(qīn cén)〕山高貌。
〔欢会〕指以前和家人团聚。
〔回〕屈曲回绕。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 ,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 ,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 ,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 ,杀戮到鸡狗。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 ,地冷骨未朽。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 ,郁结回我首。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沉思欢会处 ,恐作穷独叟。
杜甫到凤翔后,因为鄜州一带遭过兵乱,久不得家人消息,极为忧念。他刚受左拾遗官职,未便即请求回家,于苦闷中作此诗。写在七五七年五六月间。按杜甫写此诗后,到七八月间,即得家信,知道家人齐全无恙,有《得家书》诗。
玉华宫
〔遗构〕留下来的建筑。〔绝壁〕指山的峭壁。
〔坏道〕年久失修、已经毁坏的道。〔哀湍〕“湍”,急流的溪水。“哀”,形容水声幽咽。
〔万籁〕一切自然的音响(出《庄子·齐物论》)。〔笙竽〕两种管乐名。把自然音响比拟于器乐。
〔萧洒〕同“潇洒”,原意是自由无拘碍,这里形容秋天的景色,有“萧疏”“爽朗”的意思。
〔美人句〕玉华宫是皇帝避暑行宫,想象当年有宫中美人,陪辇游住,今已化为黄土了。这是见古迹而兴起感叹的话。一说,或有宫中美人殁而葬于此者,因而有这样的话。
〔粉黛〕妇女修饰容貌之物。“黛”,画眉用的青黑色的颜料。
〔金舆〕御用的车、轿。
〔藉草〕垫着草。
〔冉冉〕行貌。《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冉冉”,行而渐进之意。
〔长年者〕长寿、长生的人。
〔峥嵘〕山高耸貌,这里形容赤云。
溪回松风长 ,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 ,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 ,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 ,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 ,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 ,谁是长年者 ?
七五七年闰八月,杜甫离开凤翔,往鄜州去探望家属,路过玉华宫,作此诗。玉华宫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年)所建,在宜君县西北,地极清幽,后靠山岩,旁引涧水,建筑朴素,正殿覆瓦,余皆葺茅。太宗曾经在那边住过,作为清凉避暑之所。到唐高宗时,六五一年,即废宫为佛寺,称玉华寺。杜甫在一百多年后见到它,已经荒废不堪了。
羌村三首
〔日脚〕太阳由云隙中射下来的光线。
〔归客〕指杜甫自己。
〔妻孥〕妻和子女。〔怪我在〕“怪”,疑怪。几乎不相信我还活着。
〔遂〕如愿。
〔歔欷(xū xī)〕气咽而抽泣。
〔夜阑〕夜将尽,即深夜之意。
〔晚岁〕晚年。时杜甫年才四十六岁。杜甫未老先衰,自己认为已到晚年。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娇儿二句〕描摹小孩对父亲又亲热又害怕的情景。“却去”,退去,躲开。
〔好追凉〕喜欢乘凉。上回杜甫在家时正值夏季。
〔故〕常常。
〔抚事〕“抚”有“按”字义,细按自己的经历。想着一切事情。
〔糟床〕榨酒的器具。
〔斟酌〕筛酒,用来指喝酒。
〔柴荆〕柴门。
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
〔问〕慰问,慰劳。
〔榼(kē)〕盛酒器。〔浊复清〕浊酒与清酒。
〔莫辞四句〕父老们的话。“兵革”是兵器和衣甲,作为“战争”的代用词。“儿童”,犹言孩子们。
〔艰难〕在这艰苦困难的年代。
〔皇帝二载〕肃宗(李亨)至德二载。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羌村在鄜州郊外,杜甫家所在。这三首诗描写他初到家时情况。七五七年作。
北征
七五七年八月,杜甫从凤翔回到鄜州。这首长诗是他回家以后所写。鄜州在凤翔东北,因而题名为“北征”。〔征〕旅行。此诗题下原有注云:“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杜甫到凤翔后,任左拾遗职,因为上疏替房琯说话,触忤肃宗,幸得宰相张镐替他辩解,方得无罪。不久,得旨意,他可以回鄜州去走一趟。
〔初吉〕月初。“吉”是好日子。
〔苍茫〕匆匆忙忙。〔问家室〕回家看望妻和子女。“问”,探望。
〔维〕发语辞。〔艰虞〕艰苦、危难。
〔朝野〕做官的和不做官的。
〔顾惭〕自己觉得很惭愧。〔恩私被〕蒙皇上私恩照顾。
〔蓬荜〕蓬户荜门,形容草屋,贫贱者之居。一般用来作为对自己的家屋的谦称。
〔阙〕宫前门楼。〔诣阙下〕指叩见皇帝。“诣”,去,到。
〔怵惕〕惶惶恐恐,警惕畏惧。
〔谏诤姿〕谏诤的品质和风度。“姿”原指体态和风度,这里主要同“资”字的意义,指资质、品质,包括品德和才能。“谏诤”,臣子对国君提意见,规劝他的错失。“谏”是下对上的规劝;“诤”,直言争论。〔虽乏句〕自谦的话。
〔恐君句〕怕皇上有些看不到的错失。杜甫做着左拾遗的官职,管对朝政提意见的。
〔中兴主〕经过危难后复兴的君主。
〔经纬〕纺织工作上纵线叫经,横线叫纬,用来比拟有条理、有组织地处理事务。这里指处理国家大事。〔密勿〕劳心勉力。特用于机要事务。
〔东胡〕指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七五七年正月,他把安禄山杀了,仍僭号称帝。
〔切〕迫切。〔愤所切〕切心痛愤。
〔涕〕眼泪。
〔恍惚〕心神不安貌。
〔疮痍〕创伤。〔乾坤句〕“乾坤”犹言天地,极言其大。天地间有了这样大的创伤,就是说人民遭受灾难的广大。
〔靡靡〕行道迟迟貌。〔阡陌〕田野间的道路;南北曰阡,东西为陌。
皇帝二载秋 ,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 ,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 ,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 ,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 ,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 ,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 ,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 ,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 ,忧虞何时毕!
以上一段叙说得假回家,辞别肃宗,忧切国事的情怀。
〔渺〕远。〔萧瑟〕萧条,冷落。
〔饮马窟〕古乐府诗有“饮马长城窟”句,这里指山间多军马经行之迹。
〔邠(bīn)郊句〕唐邠州在今陕西邠县。泾水从州北流过,形成盆地。邠郊地低,从高岗下行,故曰“入地底”。
〔荡潏(yù)〕水流波动貌。
〔戴〕一本作“带”,意同。
〔橡栗〕果实名,也叫作橡子,是栎树的果实,其仁如老莲肉,可吃。
〔濡〕沾湿。
〔缅思〕远想。作悠远的念头。〔桃源〕即桃花源。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述一个和外界隔离而享有自由农村生活的乐土叫作桃花源。
〔拙〕拙笨。
〔坡陀〕地势高低不平。〔鄜畤(zhì)〕即指鄜州。“畤”,祭祀天神的祭坛。春秋时秦国祭祀白帝的地点在鄜,设有畤,因而鄜州有“鄜畤”的别称。
〔木末〕树木的末梢。〔我仆句〕形容仆人尚在高地上行走。
〔潼关二句〕安禄山反,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扼守潼关,杨国忠促其出战,不得已出关迎敌,为安禄山部将崔乾祐所诱,战于灵宝,惨败,士卒死亡、溃散,全军覆没。这是七五六年六月的事。“往者”,指说过去时间的副词。“卒”,仓猝,快速。“百万”是文学上的夸饰,实是二十万。
〔秦民〕关中老百姓。
〔异物〕死亡者,鬼。
〔堕胡尘〕去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出发,想到灵武去,途中被安禄山部下逮住,送往长安。
靡靡逾阡陌 ,人烟渺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 ,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 ,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 ,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 ,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 ,残害为异物 !
以上一段叙说从凤翔到鄜州一路上的经历和感想。
〔华发〕头发花白。
〔经年〕隔年。杜甫从去年秋天离家,到今年秋天回来,恰恰经过一个年头。〔茅屋〕指杜甫的家。
〔骄〕宠爱。一本作“娇”。
〔补绽句〕衣裳打着补绽,还是很短,足见贫居缺乏布帛。
〔海图二句〕旧的绣货利用来修补衣服,把海面波涛的图案给拆散了,形容东拼西凑的样子。
〔天吴〕神话中的水神,虎身人面,有八首、八足、八尾,背黄青色。这也是在刺绣的图案里的。
〔裋(shù)褐〕小孩穿的粗布短衣。“裋”一本作“短”。
〔苞〕同“包”。一本作“包”。包裹。指杜甫从凤翔带回来的东西。
〔移时〕久时。花了好些时间。〔朱铅〕丹粉。
〔狼籍〕散乱貌。乱七八糟。
〔嗔(chēn)喝〕怒而呵责。
〔翻思〕回想。
〔聒(guō)〕吵闹。
〔生理〕生活的路子。
〔至尊〕指皇帝。〔蒙尘〕奔走在外。
况我堕胡尘 ,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 ,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骄儿 ,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 ,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苞 ,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 ,狼籍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 ,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
以上一段叙说久别回家,看到妻室和小孩,十分欢喜的情况。
〔练卒〕精练士兵。“休练卒”,指战争停止。
〔妖氛〕妖气,指不正常的天变等。
〔惨澹〕同“惨淡”。惨暗无色。〔回纥〕部族名,亦国名。处在唐帝国的正北,在今蒙古国的土地。后来在唐朝末年,往西方迁移,入今新疆境内。
〔其王句〕回纥王葛勒可汗派他的儿子叶护带领四千多精兵到凤翔,表示愿意帮助唐皇收复两京。肃宗很高兴,使叶护帮助他的儿子李俶(chù),李俶和叶护结为兄弟。
〔少为贵〕少而精悍;虽少胜多。
〔勇决〕“决”有急、捷的意义。
〔虚伫〕虚心期待。当时肃宗心里很依赖回纥的援助。
〔时议句〕当时朝臣的意见有不赞成多借助外力的,但形势已经造成,不便多议。
〔伊洛〕二水名,这里即指东京洛阳之地。
〔不足拔〕极易收复。
〔青徐〕青州、徐州,今山东省及江苏北部。
〔恒碣〕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境内。
〔昊(hào)天〕同“颢天”,秋天。秋季配合五行为金,有肃杀之气。
〔狼狈〕指潼关失守及玄宗奔蜀事。
至尊尚蒙尘 ,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 。其王愿助顺 ,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 ,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 ,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 ,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此举开青徐 ,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 ,正气有肃杀。
以上至“皇纲未宜绝”为一段,谈论大局。杜甫殷切盼望即为收复两京,再请以官军为主力,一举而扫平敌人在东方和北方的各个据点。
〔奸臣〕指杨国忠。〔菹醢(zǔ hǎi)〕砍作肉酱。国忠在马嵬坡被杀时,军人屠割他的肢体,揭首驿门。
〔同恶〕主要指杨氏姊妹们。〔荡析〕“荡”,飘荡;“析”,离析,拆散。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同在马嵬驿被杀;虢国夫人逃到陈仓县,被捕下狱处死。
〔夏殷衰〕夏、殷的衰世;夏朝、商朝的末代。旧史记载:夏桀为宠幸妺喜而亡国,商纣为宠幸妲己而亡国。〔褒妲〕“妲”即妲己,“褒”是褒姒。旧史记载:周幽王宠幸褒姒,不修朝政,惹起犬戎之祸。〔不闻二句〕说玄宗能顺民意,诛戮贵妃,毕竟与桀、纣、周幽王不同,还不是亡国之君,因而唐朝还有中兴希望。一本把“褒妲”改为“妺妲”,求与“夏殷”相应;一本云“夏殷”应为“殷周”;实则杜甫举“夏殷”以概括周,举“褒妲”以概括妺喜,参错用三朝史事,不必改。杜甫主要以褒姒比拟杨妃,以犬戎之祸比拟安禄山的叛变,所以“褒妲”胜于“妺妲”;同时下文就有“周汉”,因而上文不能不用“夏殷”。
〔宣光〕周宣王、汉光武帝刘秀,皆中兴之主,杜甫以之期望于肃宗。
〔桓桓〕威武貌。〔陈将军〕陈玄礼。在马嵬驿,他代表士兵和人民的要求,请诛戮国忠、贵妃等祸国殃民的罪首。
〔微尔〕没有你。“微”,没有。
〔大同殿〕在长安南内兴庆宫勤政楼北,玄宗常时朝见群臣的地方。
〔白兽闼(tà)〕即白兽门,唐宫中宫门名。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皇帝旗以翠羽为饰。
〔园陵〕指太宗等陵墓。
〔数〕礼数。
〔尽室〕合家人。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忆昔狼狈初 ,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 ,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 ,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 ,于今国犹活!凄凉大同殿 ,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 ,佳气向金阙。园陵固有神 ,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以上一段说唐朝有中兴希望。
彭衙行
〔谷鸟吟〕一本作“谷鸟鸣”,意同。
〔强解事〕不懂事而自信。
〔故索句〕常常去采摘道边李树果实来吃,其实味苦难吃。“故”,常常。
〔契阔〕劳苦。
〔糇(hóu)粮〕干粮。
〔卑枝句〕躲在树下过夜。
〔同家洼〕当在彭衙、鄜州间。疑在三川县境内。
〔芦子关〕见前《塞芦子》注,在延安北。杜甫向北流亡,不知去处,还想一直北行。
〔孙宰〕孙姓,称“宰”,当是曾任县令者。
〔薄曾云〕形容高。“薄”,逼近。“曾”同“层”。
〔曛(xūn)黑〕昏黑。
〔剪纸句〕剪些白纸条儿贴在门外给行人招魂,大概是那时当地的风俗,因为行人在一路上受了许多惊恐之故。两句中的“我”字未必单指杜甫,包括杜甫家人。
〔出妻孥〕孙、杜各使女眷、小孩们相见。
〔阑干〕纵横貌。
〔众雏〕儿童们。
〔沾盘餐〕吃剩余的饭菜。
〔夫子〕对孙宰的尊称。
〔胡羯(jié)〕同羯胡,指安庆绪。羯胡本中亚月支种,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构患〕作乱。“患”,读平声。
〔何当二句〕愿化身为鸟,飞往孙宰处。极言想念之殷。
〔欲尽〕花将落完。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 ,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 ,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 ,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 ,竟日数里间。野果充糇粮 ,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少留同家洼 ,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 ,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 ,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 ,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熳睡 ,唤起沾盘餐 。誓将与夫子 ,永结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
七五七年作。杜甫在上一年从白水县,同家眷避难北走,经过彭衙,一路很狼狈;到达同家洼,得到朋友孙宰的招待,稍稍安定。以后他把家眷就安顿在鄜(fū)州。这诗是回忆当日情况,热忱感谢孙宰的友谊,寄赠给他的。〔彭衙〕在白水县东北六十里,本汉朝彭衙县故地。
曲江二首
〔伤多〕多所感伤。
〔翡翠〕鸟名,属鸣禽类,羽毛美丽。
〔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高冢〕指贵人的坟墓。〔麒麟〕指墓道上的石麒麟。〔江上二句〕小堂无主,翡翠为巢;高冢无人祭扫,石麟倒卧;说人事兴衰。
〔推〕推寻。〔物理〕万物生灭变化之理。其实就是终归虚无之理。
〔朝回〕上朝回来。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身?
〔行处〕到处。
〔蛱蝶〕鳞翅类昆虫,蝶类的总名,即蝴蝶。
〔款款〕缓缓。
〔偪(bī)侧句〕摹仿民歌语气。“偪侧”即逼近的意思。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七五七年九月,郭子仪等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肃宗及上皇先后还京都。杜甫在十一月中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职。七五八年(肃宗乾元元年)暮春三月,作这两首诗。两首都是七言律诗体。〔曲江〕见《乐游园歌》《哀江头》注。
偪侧行赠毕曜
〔自从句〕因为战争未息,官家多征马用,节省分配,杜甫官卑职小,所以没有骑乘了。
〔无乘〕没有私家的马乘。
〔徒步句〕因为有官职,却又不便徒步自由往来。
〔炯炯〕明亮。同“耿耿”意。
〔颠〕同“癫”,癫狂。
〔钟鼓〕钟鼓楼的钟鼓声。官员们要听钟鼓报时,起来入朝。
〔蹇(jiǎn)驴〕蹩脚驴子。
〔请急〕请假。〔会〕语气词,“当应”之意。〔通籍〕登记在簿籍上。
〔男儿〕这里指杜甫自己。
〔焉能句〕“焉能”,哪能。“拳拳”,忠谨钦佩。全句说常时钦念不已,很想见面,对毕曜而言。
〔凛然〕形容有精神。
〔辛夷〕植物名,木兰科,落叶乔木,高二三丈,开六瓣大花,白色,有红晕。花初出时,苞长半寸而尖锐,像笔头,因而俗名木笔花。二月间开花。
〔方外〕道教的用语,犹言“世外”。世俗礼教羁绊之外。
〔恰有句〕三百钱约合长安斗酒之价。
〔骼〕骨头。特别指禽兽的骨。〔硉(lù)兀〕石头似的坚硬。
偪侧何偪侧 ,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怜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自从官马送还官 ,行路难行涩如棘。我贫无乘非无足 ,昔者相过今不得。不是爱微躯,非关足无力。徒步翻愁官长怒 ,此心炯炯君应识 。晓来急雨春风颠 ,睡美不闻钟鼓传 。东家蹇驴许借我 ,泥滑不敢骑朝天。已令请急会通籍 ,男儿性命绝可怜 。焉能终日心拳拳 ,忆君诵诗神凛然 。辛夷始花又已落 ,况我与子非壮年。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
七五八年春天作。毕曜和杜甫同在长安,居处极相近,可是也不常见到,这诗是约他同出去喝酒的。毕曜亦能诗,年纪同杜甫差不多,当时也做着小官。
瘦马行
〔腾骧〕奔腾。
〔六印〕唐朝内厩的马都打着官印,此马的左右颊、髀、髆,共打着六处官印。
〔骅骝句〕“骅骝”是良马,这里泛指马。“不惯”言调习未惯,即没有训练好的意思。“不得将”即不能用到战场上。
〔士卒句〕因此,出征将士们多骑着内厩调习好的良马。
〔乘黄〕千里马的一种。古代神话:“白民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乘之寿二千岁。”(见《山海经》)
〔当时句〕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如历块”,说千里马奔过几个城市好比跳跃过几个土丘。“蹶”,跳跃义。“蹶”字另有挫跌义。这里用“误一蹶”,谓一个跳跃中有了挫跌。
〔委弃〕被抛弃无人收养。〔汝〕指马。
〔错莫〕犹言落寞,无精神貌。
〔恣〕快意。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 ,众道三军遗路旁。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去岁奔波逐余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 ,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 ,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淡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大约七五八年在长安作。
义鹘行
〔黄口〕初生小孩。这里指小鹰。
〔其父〕指雄鹰。
〔长烟〕高空的云雾。
〔痛愤句〕说苍鹰把自己所要宣泄的痛愤寄托希望在健鹘身上。鹰诉冤于鹘,使鹘替他报仇。
〔斗上〕陡然飞上,指鹘。〔捩〕拗转。
〔噭哮(jiào xiào)〕厉声长鸣。
〔修鳞〕指蛇身。
〔颡(sǎng)〕额头。指蛇头。〔拆老拳〕为鹘翮下劲骨所击破。
〔蹭蹬〕翻跌下来。
〔短草句〕“辞”,辞谢。“蜿蜒”,蛇行走貌。说蛇被击落草地上,已不能行动。
〔折尾句〕折断的尾巴只能动弹一下。
〔垂千年〕对蛇嘲笑的话。说它也因此结束了生命。
〔兹〕指鹘。
〔急难〕急人之难。《诗经》:“兄弟急难。”说鹘对鹰有兄弟般的友谊。〔炯然〕光明貌。
〔功成二句〕鹘击蛇后,在长空中消逝。《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把鹘比拟义士仁人,功成不居。
〔潏水〕在长安杜陵附近。〔湄〕水边。
〔飘萧二句〕“飘萧”,稀疏貌。发上冲冠,极言感情激动。指杜甫自己。
〔人生二句〕“许与”,相许诺。“分”,情分。“顾盼间”,目前。说人生应该见义勇为。
〔聊为二句〕鹘的举动好比一位壮士,有肝胆,能急人之急,聊作此诗,用来激励人们的义气。
〔中兴二句〕洛阳收复后,安庆绪出走河北,退守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还据有七郡六十余城。七五八年九月,肃宗命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合兵讨之。十月,郭子仪从杏园渡黄河,破安太清,克复卫州(今河南汲县),势如破竹。十一月,崔光远克复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其余各处皆有捷报。“山东”,这里指河北,古称华山以东为山东。
阴崖二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 ,翻身入长烟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 ,噭哮来九天 。修鳞脱远枝 ,巨颡拆老拳 。高空得蹭蹬 ,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 ,饱肠皆已穿。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 。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兹实鸷鸟最 ,急难心炯然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 !近经潏水湄 ,此事樵夫传。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 。
大约七五八年在长安作。听潏(yú)水边樵夫讲说鹘(hú)击蛇的故事,为作此篇。〔鹘〕鹰类猛禽,又名隼。
洗兵马
〔河广句〕说官军渡河之易。《诗经·卫风》:“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苇”,草名。“一苇”比喻一只小船。
〔破竹〕破竹之势,言官军克敌之易。
〔只残句〕“只残”,只剩。其时九节度兵已包围邺城。
〔朔方〕指郭子仪,郭为朔方军节度使。
〔京师句〕“汗血马”见前《高都护骢马行》注,中亚所产千里马。两京收复后,回纥王子叶护回国,说到北方再取马来助战。七五八年八月,回纥又派骁骑三千来助讨安庆绪。因此京师多回纥良马。
〔回纥句〕“葡萄宫”,汉元帝时,单于来朝,居住在上林苑葡萄宫,这里借来指回纥人在长安的住所。“喂肉”,即“饱肉”意。杜甫《留花门》诗:“饱肉气勇决”,亦指回纥人。此句说回纥人在长安受厚待。
〔海岱〕东海及泰山,指今山东省地。
〔常思句〕“常思”,这里是回想的意思。“仙仗”,皇帝的仪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境。回想当初肃宗最初在灵武即位时的艰苦危难。
〔三年句〕说士兵们三年来从征之苦。“关山月”,汉横吹曲名,戍兵伤离别、怀念家乡的曲调。
〔万国句〕说各方遭战乱的惊扰。“万国”即万方。“草木风”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意(用淝水之战的故事)。
〔成王〕肃宗太子广平王李俶,七五八年二月封成王。〔心转小〕小心谨慎之意。
〔郭相〕即郭子仪,时郭子仪加中书令。
〔司徒〕官名。指李光弼。时李光弼加检校司徒。〔鉴〕识见。〔明镜〕比喻清鉴。
〔尚书〕官名,指王思礼。〔气〕气度。〔秋天杳〕形容明朗高远。
〔济时〕救济时危。〔了〕完毕。
〔东走二句〕说离乡的人民皆得还乡,定居安乐。晋朝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因秋风起,想吃家乡的莼羹、鲈鱼,便辞官东归。古诗:“越鸟巢南枝。”又,曹操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意说想东归的人便可东归,不必老念着鲈鱼滋味了;想南归的人便可南归,再没有无枝可依的嗟怨了。
〔青春二句〕“冕”,古时候大夫以上的礼帽。“紫禁”,皇宫。“耐”,相称,配合着。二句说百官上朝,皇宫的新气象与明媚的春光相称。
〔鹤驾二句〕“鹤驾”,太子的车。周朝王子晋乘白鹤仙去,故后世称太子之驾为鹤驾。一本作“鹤禁”,“鹤禁”指太子之居。“凤辇”,皇帝的车。“鸡鸣”,五更时候。“问寝”,问候起居。“龙楼”,皇帝所居。二句述宫内的情况,谓肃宗迎太上皇回宫后,复修儿子对父亲的礼节。
〔攀龙二句〕指李辅国等一个官僚集团,靠着当初在灵武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势飞扬,肃宗对他们进官极滥。
〔汝等句〕说你们贪天之功。
〔时〕时运。
〔萧丞相〕汉朝萧何。未知所指。有指房琯、杜鸿渐、萧华三说。
〔张子房〕汉朝张良。这里指张镐。
〔江海客〕说张镐向来没有做官。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天宝十四载,张镐自布衣召拜左拾遗。〔风云会〕风云际会。《易经》:“云从龙,风从虎。”动乱时期贤臣与明主的遇合叫作“风云际会”。
〔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两京收复都在张镐做宰相的时候。
〔青袍句〕说叛乱即将平灭。把安禄山之乱比梁朝侯景之乱。侯景作乱,乘白马,衣青袍,想要应合当时童谣谶语。
〔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比唐。
〔白环〕宝物。神话传说:虞舜时,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银瓮(wèng)〕宝物。神话传说: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
〔隐士句〕说隐士们都应该出来。《紫芝曲》,西汉初年隐士商山四皓所作歌。
〔河清颂〕歌颂太平的诗文。黄河水本混浊,古时候以黄河清为太平的象征。
〔布谷〕鸟名,即鸤鸠,鸣声如呼布谷。
〔淇〕淇水,在河北卫州,与邺城相近。〔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兵士。〔归莫懒〕望其早归。
〔思妇〕指出征者的妻子。
〔天河〕天上的银河。
〔洗甲兵〕古史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 ,胡危命在破竹中 。只残邺城不日得 ,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 ,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 ,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 ,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 ,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 ,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 ,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 ,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 ,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 ,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 ,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 ,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 ,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长不用!
此诗原有注云:“收京后作。”两京收复在七五七年九月及十月,此诗内容述及诸将在山东的捷报,实为七五八年冬天的事。杜甫于七五八年六月贬官出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此年冬末,曾赴洛阳。此诗是他在华州或在洛阳所作。题名《洗兵马》,说胡乱即平,将净洗兵甲不用,见诗末结句。
赠卫八处士
〔动〕动辄,往往。〔参(shēn)与商〕两星名。参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参宿(相当于猎户星座),商星即心宿(相当于天蝎星座),东西相对,在天体上的距离约有一百八十度,当此宿上升地面,彼宿即下沉地平线下,故曰不相见。
〔父执〕父亲的朋友。
〔间黄粱〕掺着黄粱。黄粱粗于白粱,但味香可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卫八处士未详其名,是杜甫的一个老朋友。“八”,兄弟排行的次第。“处士”是读书人而不曾应举,从未出仕者,亦即是隐士。杜甫在七五八年六月贬官出任华州司功参军,此年冬,赴洛阳。七五九年(肃宗乾元二年)春从洛阳回华州。卫处士所居或在洛阳,或在杜甫所经过之旅途中。此诗是七五九年春天作。
新安吏
〔客〕杜甫自称。
〔借问四句〕客问新安吏,下面三句都是吏的答词。“中男”,未成丁者。天宝初兵役制度:十八岁以上为中男,二十三岁以上成丁。
〔中男二句〕客感叹的话。“王城”,指洛阳。
〔肥男四句〕描写当时情景。“伶俜”,孤零貌。
〔莫自句〕从这句以下至诗末是杜甫对被征者和送行者要说的一篇同情和宽慰的话。
〔相州〕即邺城。
〔归军句〕九节度师围攻邺城,久不下,史思明引兵救援安庆绪,不时抄掠官军。官军久亦乏食,与思明决战。忽起大风,吹沙拔木,天地昏黑,不辨方向,官军与贼军各自溃散。“归军”指官军后退。“星散”说溃退时军营的散乱。
〔就粮〕收兵以就后方的存粮。〔故垒〕旧阵地。
〔练卒〕操练士兵。〔旧京〕指东都洛阳。
〔掘壕二句〕说被征者的工役不太重,宽慰中男的话。
〔仆射〕官名,职位等于宰相。这里是指郭子仪。〔如父兄〕说他待士兵们厚,能够体恤他们。这也是宽慰的话。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
七五九年三月,围攻邺城的九节度使官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杜甫从洛阳到华州途中,经过新安县(在今河南省)见到征丁役的事,写作这首诗。这首《新安吏》同后面的《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一共六首,成为一组,是同时写作的。后人称它们为“三吏”“三别”。同《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一样,它们都是新的现实内容的乐府诗,也是在杜甫诗集里表现高度人道主义的名篇。
潼关吏
〔草草〕形容劳苦。《诗经》:“劳人草草。”
〔铁不如〕形容坚固。
〔借问二句〕客问潼关吏,下句是吏的答词。
〔要〕平声,同“邀”字意。
〔连云句〕这句以下至“万古用一夫”句只是潼关吏指点杜甫看潼关形势时所发的议论。“战格”即战栅,用以防御敌人进攻。
〔西都〕指长安。
〔丈人〕对长者的尊称。吏对杜甫的称谓。〔要处〕险要的地方。
〔用一夫〕即俗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
〔哀哉句〕此下四句是杜甫看了潼关形势以后,对吏所发的感慨和议论。灵宝以西至潼关一带皆称桃林塞。潼关本来利于坚守,七五六年六月,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关迎敌,与崔乾祐军战于灵宝,大败,丧师二十万。
〔百万句〕哥舒翰溃兵坠黄河死者无数。
士卒何草草 ,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 ,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 ,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邺城败后,恐洛阳失守,潼关又修筑防事,以备万一。
石壕吏
〔看门〕一本作“门看”。
〔三男句〕三个儿子都在围攻邺城的队伍里。从这句以下到“犹得备晨炊”是老妇对吏诉说的话。
〔长已矣〕感叹词。永久完了。
〔乳下孙〕正在吃乳的孙儿。
〔母〕小孩的妈。老妇人指自己的媳妇。
〔河阳役〕到河阳兵营中去服役。河阳在黄河北,洛阳的对面,即孟津,在今河南孟县。
〔独与句〕表明那天夜里老妇人竟然被吏捉去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石壕,陕州陕县的石壕镇,在今河南省陕县东。杜甫经过那里,向农民家中借宿,见到县吏在村中拉夫役的事。
新婚别
〔兔丝二句〕“兔丝”即菟丝子,蔓生植物,多缠络在别的植物上生长。古人用以比喻出嫁的女子。菟丝附着于蓬麻,自然蔓不能长,比喻不得好依靠。这两句是“比兴”的作法,兴起下二句。
〔无乃〕疑问语气,岂不是。
〔未分明〕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名分始定。现在结婚刚一天,婚礼尚未分明。
〔姑嫜(zhāng)〕丈夫的父母,即公婆。“嫜”亦写作“章”。
〔藏〕古礼:闺女不出外乱走。
〔归〕女子出嫁曰归。
〔鸡狗句〕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意。“将”是跟随同行之意。
〔苍黄〕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
〔戎行〕军队。
〔妇人二句〕妇女不宜在军队里,怕士兵作战不勇。“不扬”,不振作。用《汉书·李陵传》典故。
〔久致句〕“致”,备办。“襦”短衣。说娘家贫穷,出嫁的衣服是好久才置办齐全的。
〔施〕穿着的意思。
〔错迕〕不如意。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写一个新婚的人在结婚的第二天便被征去河阳守防。全篇作为新妇别丈夫的话。
垂老别
〔焉用〕何用?哪用?
〔介胄〕甲胄,军服。“胄”即是头盔。
〔土门〕当在河阳附近。
〔杏园〕镇名,在河南省汲县东南。〔度亦难〕杏园逼近黄河,有渡口,称杏园渡。说敌人要从杏园渡河也不容易。
〔势异句〕说这次是我们防守,与邺城之战取攻势,劳逸不同。
〔纵死句〕说目前还不至于死。
〔人生二句〕说人生不免有离合悲欢,哪管在壮年与老年呢?“盛”,盛年,即壮年。一本“衰盛”作“衰老”。
〔迟回〕徘徊。
〔盘桓〕留恋不肯行的意思。
〔塌然〕崩坏貌。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 ,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 ,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
写一个被征调去当兵的老人。全篇作为老人的自述。〔垂老〕临老。
无家别
〔贱子〕老兵自称。〔阵败〕指邺城之败。
〔旧蹊〕旧路。亦即是他的家乡旧里。
〔日瘦〕日色无光。
〔安辞〕我哪敢辞去?
〔灌畦〕灌溉田亩。习惯用于种蔬菜的田亩。
〔习鼓鞞(pí)〕练习做军中鼓手,亦即再征入伍之意。“鞞”同“鼙”,骑鼓。
〔内顾句〕说他一无所有。
〔终转迷〕迷不辨方向。
〔远近句〕“齐”,等同。原已无家,去近去远,没有什么分别。
〔五年句〕母亲已经死了五年不得好好安葬。“委”,委弃。
〔两酸嘶〕母子二人终身挨着痛楚。
〔蒸黎〕“蒸”,众。“黎”,平民。即老百姓。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 ,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
写一个刚从战场上回来又被征去的人。全篇作为本人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