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锦官城〕成都城的别称。〔柏森森〕诸葛亮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手植。
〔黄鹂〕鸟名。就是黄莺。
〔三顾〕“顾”,访问。诸葛亮隐居隆中(在今湖北襄阳县西)时,刘备曾经三次访问他,商量天下大事。〔频烦〕屡次劳烦。
〔两朝〕诸葛亮经历刘备(先主)、刘禅(后主)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大业、匡济时危的意思。
〔出师句〕二三四年,诸葛亮伐魏,病死在五丈原(在今陕西郿县西南)军中。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约在七六〇年(上元元年)的春天,杜甫曾往访在成都城西北的诸葛亮祠堂,因写了这首诗。〔蜀相〕指诸葛亮。
堂成
〔荫白茅〕用白茅盖覆。
〔江〕指锦江。锦江是岷江的支流,自四川郫县流经成都城西南。杜甫的草堂临近锦江。
〔桤(qī)〕木名。成都最多。这木很容易长大,三年便能成荫。
〔笼竹〕蜀人称大竹为“笼竹”。
〔将〕带领。
〔扬雄宅〕在成都少城西南,亦称“草玄堂”。
〔解嘲〕是扬雄作的一篇文章。在汉哀帝时候,扬雄闭门草《太玄经》,有人嘲笑他,他因作了那篇《解嘲》。
背郭堂成荫白茅 ,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 ,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 ,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 ,懒惰无心作解嘲 。
七六〇年春天,杜甫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定居下来。这首诗是草堂落成时所作。
江村
〔须〕需要。
〔微躯〕微贱的身体。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 ,微躯此外更何求 ?
这首诗是杜甫居住成都草堂时写的。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适〕往。
〔怜〕爱。
〔骅骝〕骏马名。
〔欻(xū)〕忽然。
〔龁(hé)〕咬。
〔坐看句〕将要看见画中的马落地远跑。
〔人〕指马的主人。
韦侯别我有所适 ,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 ,欻见骐 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 ,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
这诗题一本作《题壁画马歌》。韦偃,唐代的名画家,京兆(长安)人,流寓在蜀中。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能事〕擅长的技能。
〔昆仑、方壶〕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山,这里用来比方王宰画里的山水。
〔巴陵〕山名,在今湖南岳阳县境,下临洞庭湖。〔日本东〕指日本东面的海。
〔赤岸〕泛指江海的岸。郭璞《江赋》:“鼓洪涛于赤岸。”
〔浦溆(xù)〕水边。
〔山木句〕“亚”与“压”同。树木都被挟带着波涛的大风吹得低压下来。
〔咫尺〕极近的距离。周尺八寸叫作咫。
〔焉得二句〕用晋索靖故事:索靖看见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十分欣赏地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纹练归去。”“并州”,今山西太原,以出剪刀著称。“松江”,即吴淞江,在今江苏省境。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 ,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 ,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 ,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 ,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
王宰,蜀人,一说流寓在蜀中。他是杜甫同时代的山水画家,喜描绘蜀中山水。“宰”未必是其名,当是王姓而曾做县令者。参看前《彭衙行》诗孙宰注。
恨别
〔洛城句〕“洛城”,指洛阳。杜甫于七五九年的春天别了洛阳,辗转到成都,约四千里。
〔胡骑句〕指安、史之乱。
〔剑外〕剑门以南称剑外。蜀地在剑门南,所以用剑外作为蜀地的代称。
〔闻道句〕这年三月,李光弼击破安太清于怀州(今河南沁阳县);四月,又击破史思明于河阳(今河南孟县)。
〔司徒〕官名。这里指李光弼。至德二载(七五七年),加李光弼检校司徒。〔幽燕〕指河北安、史根据地。“燕”,读平声。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 。
七六〇年秋天,杜甫在成都作。
后游
〔怜〕爱。
〔之〕往。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
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春天,杜甫两次游新津县(在成都西南)的修觉寺,此诗是他重游时写的。在此诗前面曾有一篇《游修觉寺》诗,所以这里题为“后游”。
春夜喜雨
〔花重〕花因着雨而加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这首诗大约是七六一年的春天,杜甫居成都时所作。
春水生二绝(选一首)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莫漫喜[1],吾与汝曹俱眼明[2]。
约作于七六一年。〔绝〕绝句,是唐代近体诗的一种。杜甫到成都以后,很欢喜写绝句,并且欢喜用口语来写。
[1] 〔鸬鹚、(xī chì)〕皆水鸟名。似鸳鸯,毛羽紫色,极美丽。
[2] 〔汝曹〕你们。这里是指鸬鹚。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漫与〕犹言随便对付。
〔槛〕窗下的木栏。
〔故〕旧。〔浮槎〕浮在水上的木筏。
〔陶、谢〕指晋代诗人陶渊明和宋代诗人谢灵运。
〔令渠〕叫他们。〔述作〕写作。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 ,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 ,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 ,令渠述作与同游 。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江〕指锦江。
水槛遣心二首(选一首)
〔去郭〕意思说这里离城郭很远。〔轩楹〕廊柱。这里泛指轩廊。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水槛(jiàn)〕指草堂水亭之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选五首)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
〔恼〕撩拨。〔不彻〕不尽。
〔酒伴〕句下有原注云:“斛斯融吾酒徒。”斛斯融在成都以卖文为生。杜甫曾有《闻斛斯六官未归》一诗。
江上被花恼不彻 ,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 ,经旬出饮独空床。
〔少城〕在成都西。
〔百花楼〕一说少城酒楼名,一说在百花潭上。〔可怜〕可爱。
东望少城花满烟 ,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大概是僧墓。蜀人称僧为“师”,称僧的葬所为“塔”(见陆游《老学庵笔记》)。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蹊〕小路。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进艇
〔南京〕指成都。七五六年,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到了成都,因称成都为南京。玄宗在成都停留过一年多。
〔北望〕北望中原。
〔芙蓉〕荷花的别称,不是木本芙蓉。
〔茗饮〕就是茶。
〔罂(yīng)〕小口大肚的瓶。即指盛“茗饮”“蔗浆”之器。〔无谢〕犹言不让。〔玉为缸〕富贵人家常用玉做缸。〔瓷罂句〕意思是说,瓷罂并没有比玉缸差。
南京久客耕南亩 ,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 ,瓷罂无谢玉为缸 。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卷〕卷起。
〔洒〕散落。
〔罥(juàn)〕挂的意思。
〔塘坳〕积水之地。
〔能〕如此,这样。
〔唇焦句〕呼喊得唇焦口燥也制止他们不住。
〔俄顷〕极短的时间,犹言一霎时。
〔衾〕大被。
〔恶卧〕睡态很恶。〔里〕布衾的里。
〔丧乱〕指安禄山、史思明之乱。
〔彻〕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突兀〕高耸貌。〔见〕同“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茅屋〕指成都草堂。
石笋行
〔益州〕就是成都。成都为汉代益州旧治。
〔海眼〕蜀人从来有这样传说:石笋是镇着海眼的,动则洪水泛滥。
〔瑟瑟〕碧珠。传说石笋所在地,雨后常有小珠。
〔恍惚〕不真实貌。
〔政化〕政治、教化。〔迕〕违逆。
〔倾危受厚恩〕倾侧危害国家,反而受恩宠。承上“小臣”而言。杜甫暗有所指,指斥肃宗朝廷上弄权的宦官李辅国一类人。
〔骏奔〕快跑。此形容惑于传说而来看石笋的人。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蚀尽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错迕失大体 ,坐看倾危受厚恩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使人不疑见本根。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成都西门外有两株石笋,一南一北。北笋长一丈六尺,围九尺五寸;南笋长一丈三尺,围一丈二尺。
石犀行
〔厌胜〕“厌”同“压”。用咒诅厌伏他人叫作“厌胜”。是古时一种迷信巫术。
〔蜀人句〕蜀人从来相信石犀可以镇压江水的说法。
〔张仪楼〕传说张仪筑成都城,后人因称城西南楼为张仪楼。
〔灌口〕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北。
〔不经济〕犹言不能有利民生。
〔缺讹〕石犀本有五个,后来失去其二,故云缺;又移故处,故云讹。
〔恣凋瘵(zhài)〕肆为灾患。
〔提天纲〕掌握国家的纲领。
〔奔茫〕犹言逃之夭夭。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 ,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 ,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 ,此事或恐为神羞。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先王作法皆正道,诡怪何得参人谋。嗟尔五犀不经济 ,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安得壮士提天纲 ,再平水土犀奔茫 !
七六一年的秋天,成都附近发生水灾,杜甫有感于土人之迷信,因写了这首诗。〔石犀〕传说秦孝文王用李冰做蜀太守,冰做石犀五头来镇压江水。
百忧集行
〔犊〕小牛。
〔主人〕指杜甫所依赖的一位地方官。
〔老妻句〕夫妻俩都有憔悴的颜色。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 ,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当作于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时杜甫年五十。
戏作花卿歌
〔鹘(hú)〕猛禽。羽翮甚健。〔风火生〕用南北朝曹景宗故事:曹景宗说自己骑快马,觉耳后风生,鼻端火出。
〔绵州副使〕指段子璋。时子璋以梓州刺史兼领绵州副使。〔着柘黄〕“柘黄”,柘木所染的颜色。从前封建时代的帝王穿黄色衣服。这里的“着柘黄”是指段子璋僭号称王。
〔崔大夫〕指崔光远。时光远为成都尹。
〔李侯句〕“李侯”指东川节度使李奂。奂因段子璋乱逃往成都,及子璋乱平,奂复镇守东川,所以这里说“李侯重有此节度”。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用如快鹘风火生 ,见贼惟多身始轻。绵州副使着柘黄 ,我卿扫除即日平。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 ,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七六一年四月,梓州(四川三台)刺史段子璋赶走绵州(四川绵阳)的东川节度使李奂,自称梁王,改元黄龙,以绵州为黄龙府。五月,成都尹崔光远率西川牙将花敬定攻克绵州,斩段子璋。事后,敬定的部下恃功大掠东川,崔光远不能制,因而得罪罢任,敬定亦遂不见重用于国家。这首《戏作花卿歌》乃是杜甫有感于其事而作的。〔花卿〕指花敬定。“卿”这里作男子的称呼词。
赠花卿
〔锦城〕就是成都。〔丝管〕弦乐、管乐的统称。
〔此曲二句〕极言音乐歌曲的美妙,如天上仙乐一般。这是普通的意义。“天上曲”的特殊意义是指皇帝宫禁中的乐曲。玄宗曾到过成都,所以梨园法曲、长安教坊大曲等在成都必定有流传的。在花卿饮宴席上,很有可能蜀伎歌奏此类乐曲。杜甫从长安流寓在蜀地,听到这类乐曲,很有感叹。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这首诗亦是写给花敬定的,大概是在花卿饮宴席上闻音乐而作。
病橘
〔棠梨〕亦名白棠、甘棠,俗称野梨。味甘酸。
〔爽〕失。
〔玄冬〕“玄”,黑色。古时阴阳五行家的说法,以黑色配北方,以北方配冬。所以这里称冬天为“玄冬”。
〔回风〕就是旋风。
〔蓬莱殿〕汉时宫殿名。唐时亦有蓬莱殿。皆在长安。
〔潇湘姿〕“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境。潇湘一带向来以产橘著称。
〔稔〕熟,丰收。
〔玉食〕就是美食。《尚书》:“惟辟(天子诸侯通称)玉食。”后来因称皇帝之食为“玉食”。
〔凭陵〕纵横猖獗的意思。
〔减膳〕从前封建皇帝遇着国家有灾患,照例减膳撤乐。用这虚伪的方式表示自责。
〔汝〕指橘。
〔罪〕责。〔有司〕官吏。〔吾愁句〕愁怕朝廷责望官吏贡橘,害及人民。
〔忆昔四句〕“南海”,唐时属岭南道,今广州。“耆旧”,老辈。汉和帝时,南海献龙眼荔枝,用快马驰送,死者满路(见《后汉书·和帝纪》)。这里借讽唐玄宗时事。玄宗为了杨贵妃爱吃鲜荔枝,命南海和涪州(今四川涪陵县)每年按时进贡鲜荔枝,也用飞骑送长安,人马死者无数。
群橘少生意,虽多亦奚为。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剖之尽蠹虫,采掇爽其宜 。纷然不适口,岂只存其皮。萧萧半死叶,未忍别故枝。玄冬霜雪积 ,况乃回风吹 。尝闻蓬莱殿 ,罗列潇湘姿 。此物岁不稔 ,玉食失光辉 。寇盗尚凭陵 ,当君减膳时 。汝病是天意 ,吾愁罪有司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
枯棕
〔棕榈〕植物名。通称棕,也名栟榈。是常绿乔木,高三丈余,有雄株、雌株之分。叶基部有毛,包在茎上,称棕毛,宜于制绳、帚等物。
〔皮〕指棕毛。
〔蒲柳〕就是水杨,亦名蒲杨,生在水边的落叶乔木,易生易衰。古人常用它来比喻人早衰。
〔军乏〕军用缺乏。
〔江汉〕“汉”,指西汉水,就是嘉陵江。这里用“江汉”作为蜀中的代称。
〔啾啾〕形容众声相杂。〔啅(zhuó)〕与啄同。
〔走〕形容蓬飞。
〔念尔二句〕“尔”,指棕。用棕作比方,极言民不聊生。
蜀门多棕榈 ,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 ,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 ,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 ,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啅 ,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
大约作于七六一年。
不见
〔佯狂〕假装疯癫。商朝末年的贤人箕子曾经“被发佯狂”。
〔匡山〕就是庐山。庐山亦称匡庐。在今江西省境。李白在从永王璘以前,曾经居住庐山。他的诗集中有《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诗。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诗题下有原注:“近无李白消息。”七五八年(乾元元年),李白以从永王璘事被长流夜郎。第二年,在流放途中遇赦而还。此后往来岳阳、江夏(今武昌)、浔阳(今九江)、金陵(今南京)一带。七六二年,往依当涂(今安徽省内)县令族人李阳冰,就死在他那里。这首诗是杜甫在蜀中写的,约在李白流夜郎之后。
野望
〔西山〕亦称雪岭,为岷山主峰,在今四川松潘县南。这里或泛指岷山。〔三城戍〕“三城”,就是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今四川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戍”,防守。当时蜀边屡受吐蕃侵扰,所以在松、维、保一带驻军防守。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今四川华阳县境。
〔迟暮〕犹言老年。
〔涓埃〕比喻微末。“涓”是水的细流。“埃”是轻微的尘土。〔圣朝〕见前《乐游园》注。〔未有句〕言自己对国家没有尽一分力量。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唯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这首诗当是七六二年(宝应元年)冬天,杜甫从梓州回成都时所作。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屟(xiè)〕草鞋。
〔逼〕近。〔社〕指春社。古时有春、秋二社,是农人欢乐的节日。
〔夸〕夸说。〔新尹〕指严武。
〔畜眼〕具有眼睛。〔畜眼句〕述田父的话,意思是说:从来未见过这样的好府尹。
〔渠〕他。
〔飞骑〕唐代军队名。弓弩手属于飞骑。
〔长番〕“番”,唐代兵役名词,士兵分番以次更代。“长番”,长无更代的兵役。
〔放营农〕从军队里放回来种田。这是新尹的德政。
〔衰朽〕田父自称。
〔差科二句〕“差科”,杂色差役在长番以外的。田父说对新尹很感激,他家里的人愿受差役,死不逃避。
〔作社〕“社”,春社。
〔拾遗〕田父称杜甫。杜甫曾做左拾遗的官。
〔气扬扬〕指田父的意气扬扬,豪爽高兴。
〔风化〕风教。〔首〕首要。
〔邻叟〕指田父。
〔时被肘〕“时”,时常。“被肘”,被他(田父)捉肘邀留。
〔遮〕遮拦。〔嗔〕怒貌。〔升斗〕酒具。〔月出二句〕晚上月已出来了,田父还不肯放我回去,还要他的家人拿大斗小升的酒来。
步屟随春风 ,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 ,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 ,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 ,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 ,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 ,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 ,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
当作于七六二年春天。〔严中丞〕指严武。严武与杜甫交情非常密切,严武的父亲严挺之,是杜甫的旧友,在政治上都属于房琯一派。七六一年十二月,严武以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出为成都尹,他对杜甫生活很照顾。七六二年七月,严武被召还京,杜甫送他一直到绵州才分手。〔田父〕对老农的称呼。〔泥饮〕强之饮酒。〔美〕赞美。指田父赞美严武。
戏为六绝句
〔庾信〕南北朝时诗人及辞赋家,见前《春日忆李白》注。〔老更成〕到了晚年更有成就。
〔凌云〕形容高超。
〔嗤点〕嗤笑、指点别人的毛病。〔流传赋〕流传下来的辞赋,指庾信的作品。
〔前贤〕指庾信。〔后生〕指嗤点者。
庾信文章老更成 ,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 ,不觉前贤畏后生 。
〔王杨卢骆〕王勃(六四七—六七五)、杨炯(六五〇—六九五?)、卢照邻(六五〇?—六八九?)、骆宾王(?—六八四?),都是初唐时期的诗人和文章家,称“四杰”。〔体〕文章的体制。
〔轻薄句〕“哂”,就是嗤笑。后生们对王、杨、卢、骆不断地加以轻薄的批评。
〔尔曹〕你们,指“轻薄为文”的人。
〔不废句〕说王、杨、卢、骆自有他们的地位,不能抹煞。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来比方历代文学的不朽的传统。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
〔操翰墨〕“操”,持。“翰墨”,笔墨。指文艺写作。
〔劣〕不如,不及。〔风骚〕举《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来概括《诗经》和《楚辞》。〔劣于句〕不及汉魏时期的作品之接近风骚。
〔龙文虎脊〕指千里马。千里马中有龙文、虎脊。〔君〕这里泛指御马者。〔龙文句〕说王、杨、卢、骆有超越的才能,他们的文学作品是伟丽的,好比善御者驾着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在文坛上驰骋。
〔历块过都〕“历块”,经历土堆儿。“过都”,越过大城市。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跳跃貌)若历块”,形容善御者驾驭着良马,跑得飞快,追风逐电,跨过几个城池,好比跳跃过几个土堆儿。〔历块句〕意思说你们不要光是批评,也请驰骋一下试试看,比之卢、王等怕要望尘莫及了吧!杜甫着重创作实践,把文学创作的艺术比之于驭马。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
〔跨〕超越。〔数公〕指上面说的庾信和王、杨、卢、骆。
〔或看句〕“翡翠”,鸟名,羽毛美丽。“兰苕”,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这里用来比喻当时一些文人所作的秾丽纤巧的诗,好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上一样。
〔未掣句〕“掣”,曳取。此说当时文艺界的创作还没有像掣取鲸鱼于碧海那样雄健的才力和阔大的气魄的。杜甫有隐然自命之意;亦有指示方向使作家们共同策励的用意。
才力应难跨数公 ,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 ,未掣鲸鱼碧海中 。
〔薄〕轻视。〔不薄句〕对今人、古人的成就都应该尊重。
〔清词句〕“邻”,接近的意思。论到清词丽句,今人与古人应该是相接近的。
〔窃攀〕私自追攀。“窃”,包含有自谦的意思。〔屈宋〕屈原、宋玉。〔方驾〕并驾,即并驾齐驱。
〔后尘〕行在后面。〔恐与句〕恐怕落在齐梁文学的后面。
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
〔递〕接替。〔祖述〕继承前人而有所述作。〔先谁〕以谁为先?
〔别裁〕区别和裁汰。〔伪体〕指专事形式摹拟而没有真实内容的作品。〔亲〕接近。〔风雅〕《国风》和大、小《雅》。也概括指《诗经》。
〔转益句〕说后生们应该多向前人学习,不局限于一家,务使眼界广阔,以求大成。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
大约作于七六二年。杜甫在这六首绝句里,表示自己对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意见,主要在于反对当时某些文人轻率地对待前代文学遗产的倾向,并且指出了虚心学习文学遗产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