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
〔蛮夷〕徐知道叛乱时曾援引西南的少数民族入侵。
〔大将二句〕“大将”,指严武。七六二年七月,严武被召还京,徐知道遂叛乱。
〔中宵二句〕古时杀白马以作盟誓。立盟约的人,用牲口的血涂口旁,表示不反悔,叫作“歃血”。
〔邛南〕“邛”,邛州。今四川邛崃县。邛南一带,唐时为内附羌彝所居之地。
〔专城居〕为一城的长官,如州牧和太守。此指当时伪官而言。
〔其势二句〕“蕃”,指羌彝。“汉”,指徐知道所统率的兵。蕃、汉不合而内讧。
〔西卒〕即指羌兵。
〔贼臣句〕七六二年八月,徐知道为其部下李忠厚所杀。
〔肘腋祸〕祸在肘腋之下。用肘腋比喻切近。
〔枭獍(xiāo jìng)〕“枭”,相传是会吃母的恶鸟。“獍”,一名破镜。相传是会吃父的恶兽。在古典诗文中,常用枭獍来比喻狠恶忘恩的人。这里指叛乱的魁首们。
〔纪纲〕国家的法纪、政纲。
〔一国三公〕用《左传》成语,意思说政权不统一。
〔为鱼〕亦用《左传》“微禹,吾其鱼乎”(没有大禹,我们都变成鱼了)语意。这里是说人民遭受涂炭。
〔威福〕“威”,指任意杀戮。“福”,指穷奢极欲。
〔杻械〕刑具,即脚镣手铐。
〔笙竽〕乐器。“竽”,大笙,三十六管。
〔用钺〕指杀人。“钺”,大斧。
〔鬼妾、鬼马〕杀了人而占夺来的妻妾、马匹,叫“鬼妾、鬼马”。
〔色悲句〕指被占夺的妇女脸上带着悲哀供乱贼的享乐。
〔贱子〕杜甫自指。
〔三年〕指在外奔走,跨着三年。〔望东吴〕很想去蜀东游。
〔弧矢〕弓箭。
〔五湖〕指江苏太湖。
〔薙(tì)〕芟除。〔榛芜〕草木丛杂。说草堂无主的情况。
〔骑(jì)〕读去声。指骑马的人。
〔隘村墟〕极言宾客之多。“隘”,阻塞。
〔健儿〕指士兵。
〔疣(yóu)赘〕肿瘤。这里杜甫借喻自己于世没有用处。
〔薇〕野草,嫩时可食,贫人常采来充饥。〔食薇句〕意思说自己甘于清苦生活。“不敢余”犹“不愿余”(参看《积草岭》注)。知足于采薇而食的生活,不敢求有多余。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 ,北断剑阁隅。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 ,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 ,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 ,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 ,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 ,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 ,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 ,色悲充尔娱 。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贱子且奔走 ,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 ,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薙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屧万竹疏。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飖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 ,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余 。
杜甫于七六二年秋天,避徐知道乱去梓州,七六四年春天,回到成都草堂。此诗前半篇追叙徐知道乱时的情况,后半篇写归返旧庐的喜悦。
四松
〔离立〕并立。《礼记·曲礼》:“离坐离立。”
〔根不拔〕生根已牢固。
〔昂藏〕轩昂,气概不凡。
〔得愧〕岂得不愧。“愧”一本作“恡”,同“吝”。〔千叶黄〕指松叶不免有枯黄的。
〔敢〕在这里是自谦之词,犹言哪敢。
〔黎庶〕人民。
〔兹〕今。
〔足为句〕意思说将凭借松树娱悦晚年。
〔偃盖〕停立的伞盖。此比拟松树伸张的枝叶。
〔无根蒂〕行踪无定,像草木没有根蒂。
〔尔〕指松。
〔矜〕夸耀。
〔惨澹〕形容松树颜色的苍老。〔穹苍〕天空。
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 ,莫计枝凋伤。幽色幸秀发,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隄防。终然 拨损[1],得愧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 ,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足为送老资 ,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蒂 ,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勿矜千载后 ,惨澹蟠穹苍 。
此诗题咏成都草堂的四棵松树。七六四年所作。
[1] 〔 拨〕碰撞。
题桃树
〔旧不斜〕小径升堂,原本不斜,因桃树五株遮满庭前,人行避树,曲折径斜。
〔从遮〕任凭桃树遮住了路。
〔实〕桃树的果实。
〔乳燕〕雏燕。
〔信〕任意。〔慈鸦〕母鸦。
〔寡妻群盗〕“寡妻”,寡妇。“群盗”指寇乱。因为寇乱,使丈夫在战争中死亡,遂多寡妇。〔车书一家〕《礼记》:“车同轨,书同文”(车的轨辙相同,书的文字相同),指天下一统而言。〔寡妻二句〕说今天已不是寡妻群盗之日,正是车书同一的时期了。蜀将多拥兵自恣,互相攻杀;此指蜀乱已平,严武再镇蜀,王命已通于蜀,可望太平。
小径升堂旧不斜 ,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馈贫人实 ,来岁还舒满眼花。帘户每宜通乳燕 ,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
这诗与前首题咏四松当是同时的作品。其时桃花已开过。
水槛
〔飙(biāo)〕暴风。
〔驾巨浪〕形容水槛下临江水。
〔高岸句〕用《诗经·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语意。高岸尚且崩陷变为深谷。
〔浮柱〕指水槛的柱子。
〔扶颠句〕“扶颠”,扶持歪倒。《论语》:“颠而不扶。”
〔恐贻句〕言颠而不扶,不免为人嗤笑。
〔既殊句〕“殊”,不同。水槛欹斜,并不是像大厦的倒坏难以修治。
〔临川四句〕说水槛原可有可无,但因旧时所经营,看见它这样欹坏,为感情所不忍,不能不稍加修治。
苍江多风飙 ,云雨昼夜飞。茅轩驾巨浪 ,焉得不低垂。游子久在外,门户无人持。高岸尚为谷 ,何伤浮柱欹 !扶颠有劝诫 ,恐贻识者嗤 。既殊大厦倾 ,可以一木支。临川视万里 ,何必栏槛为?人生感故物,慷慨有余悲。
草堂水槛,因主人出游,已欹坏,需要略加修治;此诗记修治水槛事而作。
登楼
〔锦江〕见《堂成》注。
〔玉垒〕山名。见《警急》注。
〔北极〕就是北极星。一名北辰。这里比喻当时的皇朝。〔终不改〕北极星在天空里是不移动的。比喻皇朝兀然无恙。此指郭子仪收复长安,唐又转危为安。
〔西山寇盗〕指吐蕃。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这里大概借后主暗讽代宗。代宗任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致招“蒙尘”之祸,与后主任用黄皓以致亡国很相像。〔还祠庙〕“还”,还有。后主祠在成都城外。〔梁甫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甫吟》。杜甫登楼咏诗,自比于诸葛亮的《梁甫吟》。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大约是七六四年杜甫在成都作。
绝句四首(选一首)
〔西岭〕泛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冬夏积雪。参看前《西山三首》注。
〔门泊句〕蜀江东下,在成都城外上船,可以直达吴地。杜甫这时很想去蜀游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绝句四首,当作于七六四年。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庶〕庶人,即老百姓。〔清门〕清白的门第,也是平民的意思。
〔英雄割据〕指曹操。
〔卫夫人〕卫铄,字茂猗,晋时有名的女书法家。相传王羲之曾经从她学字。
〔王右军〕王羲之(三二一—三七九),字逸少,曾为右军将军。大书法家。
〔丹青二句〕说曹霸笃好绘画,专心不已,看轻富贵。
〔引见〕被带领着去见皇帝。
〔南薰殿〕唐时长安南内兴庆宫的内殿。
〔凌烟功臣〕唐贞观(太宗年号)十七年(六四三年)画功臣像于凌烟阁,凡二十四人。
〔将军句〕言曹霸重画“凌烟功臣”像。
〔进贤冠〕古时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原为儒者所戴,唐时百官都戴它。
〔褒公鄂公〕段志玄封褒国公,尉迟敬德封鄂国公,都属“凌烟功臣”。
〔飒爽〕豪迈飞动貌。
〔先帝〕指唐玄宗。〔天马〕一本作“御马”。〔玉花骢〕骏马名。“骢”,马青白色。
〔貌〕描写。下同。
〔赤墀(chī)〕宫廷内的红色阶台。
〔阊阖(chāng hé)〕本是神话传说的天门,这里指皇帝宫门。
〔诏〕皇帝的命令。
〔意匠〕用意像工匠的构思。
〔九重〕指宫廷。《楚辞》:“君之门以九重”,所以后来用“九重”作为宫廷的代称。〔真龙〕指名马。古人称名马每用龙来比方。
〔榻上庭前〕榻上画里的马与庭前的真马。
〔圉(yù)人〕养马叫作圉。“圉人”,是给皇帝掌养马刍牧的官吏。〔太仆〕掌皇帝车马的官吏。〔惆怅〕叹息。
〔韩幹〕亦以画人物画马著名。初以曹霸为师,后来注重写生,独创一派。〔入室〕古来称最得师传的学生为“入室弟子”。
〔反遭俗眼白〕反被庸俗的人瞧不起。
将军魏武之子孙 ,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 ,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 ,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 ,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 ,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 ,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 ,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 ,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 ,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 ,亦能画马穷殊相。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即今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 ,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 缠其身[1]。
这首诗大约作于七六四年。〔曹霸〕当时名画家。曹操的后人。在开元、天宝时,以画人物画马著称。官做到左武卫将军。〔丹青〕就是绘画。
[1] 〔坎 (lǎn)〕失意。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此诗亦当作于七六四年左右。〔太子张舍人〕太子舍人是侍从太子的官。张是他的姓。
〔遗〕赠送。〔织成〕丝织品,用杂色丝织成,有鸟兽人物、草木云气种种图案,可做衣帽、帷帐、坐褥等,同后世“缂丝”一类东西。亦有丝毛夹织品,作奇异景物图案,是西方波斯、罗马等国传来的手工艺品。
〔缄〕封。
〔掉尾鲸〕这织成褥的图案是一条大鲸鱼。
〔承〕奉承。〔终宴〕宴会自始至终。
〔魑魅走〕“魑魅”,妖怪。妖怪看了都惊走,极言图案制作的生动活现。
〔施〕陈设。〔混柴荆〕“柴荆”,柴门。这里指草屋。言与草屋不配。“混”,混淆,不调和。
〔程〕法度。
〔珠宫〕神话传说中的龙宫。
〔婴〕触犯。
〔李鼎句〕唐肃宗上元二年(七六一年),以李鼎为凤翔尹。“岐阳”,岐山之阳,即指凤翔。李鼎之死,史书上没有记载。
〔来瑱(zhèn)〕唐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年),来瑱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广德元年(七六三年)赐死。
〔阻兵〕“阻”,依恃。说来瑱依恃兵力。
〔悔吝〕见《寄题江外草堂》注。
〔田舍翁〕杜甫自指。
〔贶(kuàng)〕赠。
〔振〕抖落。
〔茹〕吃。〔藜羹〕用藜草做羹汤,贫苦的人所食。
客从西北来,遗我翠织成 。开缄风涛涌 ,中有掉尾鲸 。逶迤罗水族,琐细不足名。客云充君褥,承君终宴荣 。空堂魑魅走 ,高枕形神清。领客珍重意,顾我非公卿。留之惧不祥,施之混柴荆 。服饰定尊卑,大哉万古程 。今我一贱老,短褐更无营。煌煌珠宫物 ,寝处祸所婴 。叹息当路子,干戈尚纵横。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李鼎死岐阳 ,实以骄贵盈。来瑱赐自尽 ,气豪直阻兵 。皆闻黄金多,坐见悔吝生 。奈何田舍翁 ,受此厚贶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振我粗席尘 ,愧客茹藜羹 。
杜甫不肯接受织成褥段,甚至举出李鼎、来瑱杀身之祸作为鉴戒,他的深意在借以规讽当局忘形奢侈的达官们。
忆昔二首
〔先皇〕指肃宗。〔巡朔方〕指肃宗在灵武(故城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北)即位。灵武原为朔方节度使治所。
〔入咸阳〕指肃宗还京。这里的咸阳借喻长安。
〔阴山二句〕指回纥助唐讨安庆绪。“阴山”,回纥所在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骄子”,见《留花门》注。“东胡”,指安庆绪。
〔邺城反覆〕安庆绪被围于邺城(今河南安阳县),史思明引兵来救,官军溃败。
〔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李辅国本是马厩小儿(唐时在宫禁执贱役者都称小儿),后来做了宦官,得到肃宗的信任,专权用事。
〔张后〕肃宗的皇后,与李辅国勾结弄权。〔上为忙〕“上”,指肃宗。张后不乐,皇上便仓皇失措。
〔今上〕指代宗。
〔近侍〕肃宗初年,杜甫曾任左拾遗,拾遗供奉内廷,故云“近侍”。
〔为〕因为。〔未央〕汉宫名。这里比方唐宫殿。〔岐雍〕指凤翔一带。“岐”,岐州。“雍”,为岐州故治。都在今陕西凤翔县境。〔西羌〕指吐蕃。〔为留二句〕意思是讽刺代宗,代宗不能重用郭子仪,反解除他的兵权,把他留在长安,致有吐蕃入寇之祸,凤翔以西都陷入吐蕃。
〔犬戎〕古西戎种族名。此指吐蕃。〔跣(xiǎn)足〕光着脚。〔天王〕指代宗。〔犬戎二句〕指吐蕃入长安,代宗奔陕州。
〔傅介子〕汉北地人。昭帝时,奉命出使楼兰,斩了楼兰王,有功封义阳侯。已见《秦州杂诗》注。〔老儒〕杜甫自指。〔尚书郎〕这年(广德二年)六月,杜甫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愿见二句〕但希望朝廷能任用像傅介子一样的人,为国家洗雪耻辱,我这样的老儒尽可以不做官。
忆昔先皇巡朔方 ,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 ,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今今上犹拨乱 ,劳身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
〔远行句〕出门到远方去不用挑选好日子。言天下很太平。
〔齐纨鲁缟〕出于山东一带的丝织精品。〔班班〕众多貌。
〔圣人〕封建时代的臣子常尊称皇帝为“圣人”。〔云门〕古舞乐名。相传是黄帝的乐。
〔叔孙、萧何〕“叔孙”,叔孙通。汉高祖平定天下,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里借喻开元全盛时期,尚不失贞观以来的政治措施。
〔直〕同“值”。
〔记识〕记忆。一本作“记忆”。〔蒙禄秩〕“禄”,俸禄。“秩”,官职。“蒙禄秩”,指授检校工部员外郎。
〔洒血〕一本作“洒泪”。〔江汉〕见前《枯棕》注。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 ,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
这两首诗当是七六四年杜甫在成都作。诗里写出自己对于肃宗、玄宗两朝旧事的回忆,以及对于广德元年(七六三年)吐蕃陷长安代宗逃往陕州这一事变的痛伤和感叹。
宿府
〔蜡炬〕蜡烛。
〔角声〕“角”,军队中的吹乐器,即号角,亦名“画角”。它的声音很悲凉激厉。
〔荏苒(rěn rǎn)〕时间推移渐进的意思。
〔伶俜〕辛苦貌。〔十年〕从安禄山始乱(七五五年)至这年恰是十年。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七六四年,严武再来镇蜀,荐杜甫为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这诗是在严武幕府中写的。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
〔岷岭〕就是岷山,在今四川省西部。〔南蛮〕古时住居南方的种族都称蛮。这里的南蛮,大概是指当时居在今四川西南部及云南一带地区的所谓“南诏蛮”。
〔徐关〕在山东淄川县西。
〔万行〕万行泪。
〔高枕〕高枕而卧。
〔杖藜〕拄着藜杖。“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可做杖。这里泛指杖。
岷岭南蛮北 ,徐关东海西 。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 。绝域惟高枕 ,清风独杖藜 。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
〔一柱观〕台名。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相传是宋临川王义庆镇江陵时所建。“观”,读去声。
〔望乡台〕在成都。隋蜀王秀所建。
〔齐州句〕虽长望东北,不见齐州,言道路遥远。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 ,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
〔诸姑〕据杜甫所作《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他有姑母五人。
〔两弟〕杜甫有弟四人:颖、观、丰、占,杜颖、杜占,这时都在成都,这里的“两弟”当指杜观、杜丰。
〔短衣〕武人的装束。
〔碣石鸿〕《淮南子·览冥训》:“遇归鸿于碣石”。“碣石”,山名。约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东。“鸿”,大的雁。这里杜甫用来譬喻兄弟。
诸姑今海畔 ,两弟亦山东 。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短衣防战地 ,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
这三首诗当作于七六四年的秋天。杜甫的弟弟杜颖在这年曾到过成都看杜甫,不久便去山东。〔齐州〕今山东济南境。
春日江村五首(选一首)
〔时序〕一年四时运行的次序。〔百年〕指人的一生。人生不过百年。
〔桃源〕就是桃花源。见《北征》注。
〔昧生理〕犹言拙于生计。
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艰难昧生理 ,飘泊到如今。
此诗当是七六五年(永泰元年)春天,杜甫自严武幕府归浣花溪上所作。
莫相疑行
〔三赋〕杜甫于七五一年(天宝十载)献三大礼赋,即《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蓬莱宫〕神话传说的仙宫。这里借喻唐宫殿。
〔一日声辉赫〕“辉赫”,形容名声盛大,一本作“煊赫”。杜甫献三大礼赋,玄宗十分赞赏,叫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
〔集贤〕殿名,是唐代学士们办公的地方。〔堵墙〕众人围观,好像筑成一道墙。
〔中书堂〕唐代宰相办公的地方。
〔末契〕很浅的交情。
〔不争〕俗语。这里是“不论”的意思。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忆献三赋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辉赫 。集贤学士如堵墙 ,观我落笔中书堂 。往时文采动人主,此日饥寒趋路旁。晚将末契托年少 ,当面输心背面笑。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
此诗当作于七六五年。杜甫对于幕府生活,很不习惯,同时又遭受同僚的猜疑嫉妒,因写了这首诗。
去蜀
〔五载句〕杜甫客居成都的时间,是七六〇年(上元元年)、七六一年(上元二年)、七六二年(宝应元年)、七六四年(广德二年)和七六五年(永泰元年),前后约五年。
〔一年句〕杜甫在七六三年(广德元年)居梓州。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内。这里泛指湖南。
〔黄发〕老年人的头发由白转变为黄。此极言自己衰老。
五载客蜀郡 ,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 ,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七六五年四月,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死了,杜甫觉得成都再不能住下去了,因决定出峡东下。这首诗是他临行时所作。
旅夜书怀
〔危樯〕高的桅杆。
〔大江〕指长江。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七六五年五月,杜甫率领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九月,到了云安县(今四川云阳县),暂住下来。这首诗大约是他舟经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一带时写的。
三绝句(选二首)
〔惟残〕只剩。〔骆谷〕即骆谷道。在今陕西盩厔(zhōu zhì)县西南至洋县北,由秦入蜀之道。“出骆谷”即入蜀。
〔啮臂〕以齿咬臂,表示亲切,是古人诀别时的一种惯俗。这里指二女被丢弃时的诀别。
〔秦云〕指关中而言。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 ,回头却向秦云哭 。
〔殿前兵马〕皇帝的禁卫军。当时代宗任命宦官率禁卫军平乱。
〔羌浑〕党项羌和吐谷浑。这里举羌、浑也包括吐蕃、回纥。
〔汉水〕源出陕西(近四川边境)宁强(羌)县北的嶓冢山,东南流至湖北汉阳县入长江。
〔官军〕即指禁卫军。
殿前兵马虽骁雄 ,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 ,妇女多在官军中 。
自从七六五年四月严武死后,他的部下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互相残杀,蜀中大乱。在同年,陇右和关内一带,因党项羌、吐谷浑、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人民又大批逃难入蜀,而屯驻在汉水上的官军,却残酷地凌虐人民。这诗大约是七六五年冬,杜甫在云安(今四川云阳县)听到了这种情况写下来的。
十二月一日三首(选一首)
〔负盐出井〕云安有盐井,妇女多以贩盐为生。
〔打鼓发船〕川江多曲折,水势湍急,两船相触不及避,所以在船启行前,多打鼓为号。前船鼓声已远,后船方发。
〔茂陵〕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消渴〕即糖尿病。〔茂陵句〕司马相如有消渴病,家居茂陵著书。这里杜甫用来比喻自己因病停留在云安。
〔楚客〕杜甫自称。云安一带,古为南楚之地,故自称“楚客”。〔棹相将〕棹声相应。〔春花二句〕意思说春天就快要到来,只恐怕自己还不能出峡。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 ,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1],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
七六五年秋,杜甫到了云安,因肺疾和风痹发作,不能继续前进,便逗留在云安过冬。这诗是他在这时写的。
[1] 〔新亭句〕“新亭”,在今江苏江宁县境。晋时北方避难到江南的名士,常到新亭宴饮。当时周 在新亭一次宴会上这样慨叹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这里杜甫用来作为自己对国事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