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夔州作
〔伏枕〕就是病卧床上的意思。
〔白帝城〕见前《桃竹杖引》注。古城在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下临大江。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称帝时,就鱼复县增筑此城,因而有白帝城之号。这里借指夔州,作为夔州的别称。
〔春知句〕见到柳色放青,知道春天的到来,同时杜甫即想离开云安,故而有柳色催别的感觉。
〔江与句〕“与”,给。在春天放船启程,长江给人们以清明美好的风景。
〔农事〕农民春耕的情况。
〔禹功〕据传说,三峡之首广溪峡是夏禹所疏凿。〔饶断石〕“饶”,多。“断石”,断崖、裂壁。指云安到夔州水路所见。
〔土微平〕稍稍平坦的土地。指夔州。
伏枕云安县 ,迁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别 ,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 ,山光见鸟情。禹功饶断石 ,且就土微平 。
七六六年(大历元年)春天,杜甫从云安迁住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这诗记述移居的事。
漫成一首
〔联拳〕形容鹭鸟群聚的样子。
〔拨剌〕形容鱼跳跃的声音。“拨”,一本作“泼”。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
从云安到夔州船上所作。
八阵图
〔功盖句〕说诸葛亮有盖世的功业,他辅助刘备,创立蜀、魏、吴三国鼎立的局势。
〔江流句〕八阵图的石,受江水冲激,数百年来,屹然不移。
〔遗恨句〕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后来刘备急于报关羽之仇,发兵征吴,大败于猇亭(在今湖北宜都县北),就在永安宫病故,蜀国从此削弱。刘备急于要吞并东吴是失计的。以后诸葛亮伐魏无功,蜀二世而亡,这是莫大的遗恨。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
杜甫初到夔州时所作。〔八阵图〕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聚石成堆,纵横棋布,夏时水没不见,冬时水退仍然出现,相传是三国时诸葛亮所作的八阵图遗迹。
古柏行
这首诗咏夔州诸葛亮庙的古柏树,当作于七六六年。
〔霜皮溜雨〕树皮作白色而润泽。〔四十围〕四十个人合抱。极言树大。
〔黛色〕青黑色。形容树叶的颜色。〔二千尺〕极言树高。
〔巫峡〕在夔州东。〔雪山〕在四川松潘县南,为岷山主峰。这里泛指绵亘在四川西部的岷山。〔云来二句〕形容柏树高大的气象,近接巫峡,远通雪山。另本此二句移在“君臣”二句上。
〔锦亭〕就是锦江亭。在成都。
〔崔嵬枝干〕指成都武侯庙前的柏树。即《蜀相》诗中所谓“锦官城外柏森森”,因这里的古柏而联想及之。
〔落落〕独立貌。
〔万牛句〕极言木重没法运载。万只牛都拉不动而回过头来。
〔不露文章〕柏树没有花叶之美,所以说“不露文章”。这里把树比拟人,语气双关。
〔未辞剪伐〕不避砍斫。〔未辞句〕说这古柏本是栋梁之材,可惜没有人采用它。这里杜甫也有自伤不见用于世的意思。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 ,先主武侯同 宫[1]。崔嵬枝干郊原古 ,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 ,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 ,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这首诗分为三段:从开始到“雪山白”咏夔州诸葛庙中的古柏;从“忆昨”到“造化功”转到成都诸葛祠前的柏树;从“大厦”到诗末是由咏柏而寄寓诗人自己的感慨。
[1] 〔 (bì)宫〕神庙。“ ”,有深闭的意思。〔先主句〕成都的武侯庙祔于先主(刘备)庙。
负薪行
〔不售〕卖不出去。这里借指女子不得及时出嫁。
〔土风〕乡土风俗。〔坐男使女立〕即下句所谓“男当门户女出入”的意思。
〔登危〕攀登高处。
〔死生射利〕冒险去谋利。〔兼盐井〕兼卖私盐。四川有盐井。
〔巫山〕在四川巫山县。这里泛指三峡。
〔此〕一本作“北”。〔昭君村〕王昭君,名嫱,以美著称,汉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公元前三三年),被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参看后《咏怀古迹五首》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有昭君村,相传是王昭君出生的地方。村与巫峡接连。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 ,一生抱恨长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 ,男当门户女出入。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筋力登危集市门 ,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若道巫山女粗丑 ,何得此有昭君村 ?
这首诗当是七六六年杜甫在夔州所作。
最能行
〔峡中〕“峡”,指瞿塘峡。夔州在瞿塘峡畔。〔绝〕最。
〔舸(kē)〕江南人称大船为“舸”。
〔取给〕靠赚钱维持生活。〔艓(dié)子〕小船。
〔结束〕装扮。
〔柁〕与“舵”同。
〔白帝、江陵〕“白帝”,夔州的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城东山上。“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两地相距约千余里。
〔目击〕亲眼看见。
〔瞿唐〕瞿塘峡。〔虎须〕滩名,在夔州附近江中。
〔归州〕今湖北秭归县。〔长年〕蜀中称行船的人为“长年”,犹言“艄工”。〔行最能〕行船最有本领。
〔误竞南风〕“误”,错。“竞”,逐。“南风”,借指南方。〔误竞句〕意思说他们有一种狭隘的地方观念,只招待南方人而怠慢北方人。
〔土〕一本作“士”。
〔屈原宅〕相传屈原宅在归州。
峡中丈夫绝轻死 ,少在公门多在水。富豪有钱驾大舸 ,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 ,大儿结束随商旅 。欹帆侧柁入波涛 ,撇漩捎 无险阻[1]。朝发白帝暮江陵 ,顷来目击信有征 。瞿唐漫天虎须怒 ,归州长年行最能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若道土无英俊才 ,何得山有屈原宅 ?
此诗当与《负薪行》同时作。
[1] 〔撇漩捎 (fèn)〕行船敏捷的技术。“撇”,撇开。“漩”,漩涡。“捎”,捎避,掠过。“ ”,涌起的高浪。
夔州歌十绝句(选四首)
〔中巴〕今四川东部之地。三国时刘璋据蜀,始分三巴:有中巴、东巴、西巴。〔巴东〕指夔州。夔州在中巴之东,唐时属巴东郡。
〔白帝句〕“三峡”,从来说法很多,一般的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白帝城旧为巴东郡治所在地,因称“三峡镇”。
〔百牢关〕在今陕西沔县西南。相传是诸葛亮所建,为入蜀要道。
中巴之东巴东山 ,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唐险过百牢关 。
〔赤甲、白盐〕都是山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隔江相对,崖壁高耸。
〔闾阎〕原是乡里中的门,这里泛指民房。
赤甲白盐俱刺天 ,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东屯〕原为汉时公孙述屯兵之地,距白帝城五里。〔畦〕田垄。〔顷〕旧制一百亩为一顷。
〔青苗〕陂名。在瞿塘峡东。
〔狎鸥〕“狎”,亲近的样子。“鸥”,水鸟。此鸟不甚畏人,故称“狎鸥”。
〔神女〕宋玉《高唐赋》说巫山有神女,能行云行雨(参看后《咏怀古迹五首》注)。
东屯稻畦一百顷 ,北有涧水通青苗 。晴浴狎鸥分处处 ,雨随神女下朝朝 。
〔蜀麻、吴盐〕蜀地以出纻麻著称。吴地滨海产盐。
〔万斛(hú)〕古时十斗为斛。“万斛”,极言船容量之大。
〔长年、三老〕都是蜀地人对行船人的称呼。
〔摊钱〕赌博的一种。
蜀麻吴盐自古通 ,万斛之舟行若风 。长年三老长歌里 ,白昼摊钱高浪中 。
大约作于七六六年。
白帝
〔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古白帝城。杜甫《夔州歌十绝句》有云:“白帝夔州各异城”,夔州城则指夔州府城。
〔戎马〕一本作“去马”。
〔诛求〕横征暴敛。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首诗当是七六六年秋天杜甫在夔州作。
宿江边阁
〔延〕展开。
〔次〕靠近。
〔静〕一本作“尽”。
〔正〕整顿。〔乾坤〕即天地。
暝色延山径 ,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 ,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
此诗当亦作于七六六年。杜甫到夔州以后,曾经一度住在江边阁。〔江边阁〕亦称“草阁”。一说就是“西阁”。
听杨氏歌
〔下〕读去声。〔清虚〕天空。
〔玉杯句〕此句说杜甫久不喝酒。
〔宫徵(zhǐ)〕音调的名称。我国古代音谱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五个基本音阶)。〔金管句〕“金管”指箫、笛等管乐器。此句说听箫管美妙的伴奏,迷不辨宫徵。
〔岂待〕一本作“岂特”。
〔秦青〕传说中的一位古代歌唱家,他的歌声能振动林木,遏止行云。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江城带素月,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 ,金管迷宫徵 。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 ?吾闻昔秦青 ,倾侧天下耳。
大约是七六六年,杜甫在夔州所作。
诸将五首
〔汉朝陵墓〕汉朝诸帝王陵墓,在长安,正对终南山。
〔千秋〕千年。〔胡虏句〕自汉以来,长安屡遭寇乱,陵墓都被发掘。这里有借汉喻唐的意思。七五六年(天宝十五载)、七六三年(广德元年),安禄山、吐蕃先后攻陷长安,焚烧劫掠,祸及陵墓。
〔玉鱼、金盌(wǎn)〕皆帝王殉葬之物。〔蒙〕被掩覆。〔玉鱼二句〕承上文说,帝王陵墓被发掘。此亦借汉喻唐。
〔见愁句〕“见”,同“现”。“汗马”,即战马。战时马疾驰出汗,故云“汗马”。“西戎”,指吐蕃。七六五年(永泰元年)九月,吐蕃与回纥连兵入寇,京师震恐。
〔曾闪句〕“殷”,殷红,赤黑色。闪烁的朱旗曾经使北斗变成了殷红色。古代的天文占星家以围绕北极三十度内一圈作为紫微垣,比拟皇宫,内有帝、后、太子各星。北斗七星在紫微垣南,紧靠着紫微垣。北斗呈殷红色,比喻长安遭兵乱。此追说七六三年吐蕃攻陷长安时的情景,以示警诫之意。
〔材官〕有材力的将官。即指诸将。〔多少二句〕七六五年九月,郭子仪屯兵泾阳(在长安北),李忠臣屯兵东渭桥(在长安东北,接近临潼县境),李光进屯兵云阳(在今陕西泾阳县北),马璘、郝庭玉屯兵便桥(即西渭桥,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李抱玉屯兵凤翔,李日越屯兵盩厔,以防吐蕃。泾渭本属京畿之内,今设防在泾渭,可见寇患已深。这里杜甫讽劝诸将对当前的严重国难应该及时警惕。
汉朝陵墓对南山 ,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盌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 ,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
大约是七六六年(大历元年)秋,寓居夔州时所作。杜甫在这五首诗里,表示他对祖国的热切关怀和政治上的意见。
因吐蕃内侵,讽诸将尽心报国。
〔韩公〕指张仁愿。张仁愿封韩国公。〔三城〕即三受降城。七〇七年(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都在今内蒙古境内。已见《塞芦子》诗注。〔天骄〕古称胡人为天之骄子。见前《留花门》注。〔韩公二句〕张仁愿当日筑三受降城的本意,是为了防御胡人(突厥),阻绝他们入侵的道路。
〔岂谓〕岂料。〔翻然〕反而,反是。〔朔方兵〕朔方军。〔岂谓二句〕唐置朔方军,节度使大都督府设在灵州(即灵武),原是防御突厥的。其后突厥衰亡,回纥崛起。安禄山叛乱,肃宗在灵武即位,朔方军兵力不足,反而请回纥救援,收复两京。
〔胡来句〕“胡”指安禄山。“不觉潼关隘”,潼关失去了它的险要。指安禄山攻陷潼关事。
〔龙起句〕追念唐开国情况。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晋水”,出山西太原西南,东流入汾水。
〔至尊〕指代宗(李豫)。原是肃宗长子广平王李俶,后改名豫。〔社稷〕犹言国家。〔诸君〕指诸将。〔独使二句〕意思说吐蕃、回纥连年入寇,祸患比过去益发加深了,诸将守土有责,将如何报答国家对你们的期望?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 ,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
因回纥入境,回忆往事,并指责诸将要尽守土的责任。
〔化为烽〕被焚烧。〔秦关〕指潼关。〔百二重〕《史记:汉高祖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百二”,犹言两倍。说关中兵百万足当二百万人。)这里的“百二重”,极言城池的险固。“重”,读平声。〔洛阳二句〕回忆安、史乱时,洛阳曾遭焚劫,潼关曾被攻破。
〔沧海〕指唐河北、河南两道东部地区,今河北省、山东省东部。〔禹贡〕相传夏禹定九州及职贡制度。《尚书》有《禹贡》篇。〔蓟门〕见《后出塞》注。这里指河北北部地区。〔尧封〕周封帝尧之后于蓟,故云“尧封”。〔沧海二句〕安、史之乱平后,河北诸州节度使如薛嵩、田承嗣、李怀仙等原属史朝义部下,降顺朝廷的,朝廷便宜授予镇节;他们拥兵自制,自署将吏,不供贡赋,依旧是割据的局面。他们足以威胁中央,为国家隐忧。
〔衮职〕指三公,大臣。〔预〕参与。〔朝廷句〕当时朝廷大臣多兼军事重任,诸道节度争加内职高衔,将相不分。
〔军储〕即军粮。〔天下句〕唐代的府兵制,屯戍的兵卒兼开垦营田,供给自己的军粮。今府兵制败坏,军粮皆要农民供给,所以说“军储不自供”。
〔临边王相国〕“王相国”,指王缙。七六四年(广德二年),王缙以同平章事都统河南、淮西等节度行营事,兼领东京留守,后又迁河南副元帅。王缙出镇河南,防止河北诸降将反覆,所以说“临边”。
〔肯销句〕王缙休息士卒,使他们从事春耕,减少兵费。杜甫赞美他的举动以劝励诸将效法。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 ,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 ,肯销金甲事春农 。
说东北尚未完全归顺朝廷,乱后民生凋敝,而军需益急,盼诸将能行营田之制,养兵于农。
〔扶桑〕原指东海以外地,这里借指南海以外。〔铜柱〕后汉时,马援征交趾(今越南的北部),建立铜柱,为汉极南界的标志。〔氛祲(jìn)〕灾祸。〔回首二句〕言南方边境常有不安。例如七六三年,广州市舶使宦官吕太一逐广南节度使张休,拥兵作乱。
〔越裳〕古南方国名。唐为越裳县。其地约在今越南的南境。〔南海〕指南海郡,在今广东省境。〔越裳二句〕说南方边郡亦已不通贡赋。翡翠、明珠代表南国的贡品。
〔殊锡〕特殊宠赐。〔大司马〕掌军政的官。〔总戎〕总兵。即元帅。〔侍中〕侍奉皇帝左右的官。据《汉官仪》:侍中以蝉及貂尾饰冠。〔殊锡二句〕说朝廷都用宠臣掌握军政大权。如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都是宦官,先后得特殊宠任。李辅国曾任元帅行军司马,掌禁兵;又为兵部尚书。鱼朝恩曾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程元振曾为骠骑大将军。
〔炎风朔雪〕指极南极北的地区。〔炎风二句〕说朝廷如用忠良,南北荒远之地,也会顺附,不须征伐。“翊”,辅翼,帮助。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良翊圣朝 。
说南境不靖,兼论朝廷不当使宦官出掌军权。
〔锦江句〕忆想成都旧游。
〔巫峡句〕说自己现在客居夔州,触景生哀。
〔严仆射〕即指严武。严武死后追赠尚书左仆射。〔中使〕皇帝左右的使人。〔望乡台〕在成都北。〔正忆二句〕杜甫回忆起当日与严武共同到望乡台迎接皇帝派遣来的使臣。
〔三持节〕严武初以御史中丞出为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再拜成都尹,后又以黄门侍郎任剑南节度使,所以说“三持节”。〔主恩句〕意思说朝廷对严武很倚重。
〔数〕屡次。〔军令句〕赞美严武镇蜀时纪律严明,又能从容不迫,与同僚举杯相乐。
〔西蜀二句〕言蜀地险要,它的安和危,有关于整个国家,必得有出群之才像严武一样的人,方能担负起重任。其时杜鸿渐镇蜀,怯懦没有远略。崔旰、柏茂琳等互相攻伐,而鸿渐不能制,却奏请朝廷以节度让崔旰、柏茂琳等,使各罢兵。杜甫在这里深致其感慨。
锦江春色逐人来 ,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 ,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
因蜀中将帅不得其人,追思当日严武镇蜀的军事才略。
壮游
〔翰墨场〕就是文场。
〔崔魏〕这句下有原注云:“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崔尚、魏启心都是当时名进士。
〔业〕既,原来。
〔脱略〕超脱不拘束,忽略,不在意。
〔老苍〕年龄大的,老成的人。
〔八极〕八方极远之处。
〔俗物〕俗人,俗事。
〔姑苏台〕相传是春秋时吴王阖庐所建,遗址在今江苏省苏州。
〔扶桑〕古时传说海外的日出处有扶桑国。我国亦称日本为“扶桑”。
〔王谢〕东晋两大士族。著名的人物是王导、谢安。
〔阖庐〕吴王阖庐,即公子光。墓在苏州虎丘。
〔剑池〕在苏州虎丘。相传是吴王阖庐铸剑处。〔仄〕倾侧。
〔长洲〕苑名。遗址在今苏州西南。
〔阊门〕苏州城门名。
〔清庙〕指吴太伯庙,在阊门外。
〔吴太伯〕周文王的伯父,为了让王位给弟弟季历(文王父),逃到南方,自号“勾吴”。墓在今苏州梅里聚。
〔勾践〕越王勾践。越为吴所破,勾践卧薪尝胆,后来灭掉吴国。
〔秦皇〕秦始皇。他曾经到过浙江。
〔蒸鱼、匕首〕“匕首”,短剑。公子光遣专诸将匕首藏在蒸熟的鱼腹内,进食时刺杀吴王僚,夺得王位。
〔除道句〕“除道”,古时郡县以上的官出来,都先使人民清除道路。“哂”,笑。“要章”,“要”与“腰”同。古时做官人的印章常携带在身边,故云“腰章”。汉会稽朱买臣贫贱时,很被人轻视,后来他做了会稽太守,故意穿着旧日的衣服回来,人们看见他挂在腰间的太守印章,都惊惶失措,会稽郡治(今江苏吴县)立刻发动民夫除道迎接。买臣的故妻,过去因买臣贫穷硬要离婚,这时也和她的后夫一同在除道,并被买臣请进官舍里去,因羞愧自杀。
〔越〕指今浙江绍兴一带地方。
〔鉴湖〕在浙江绍兴县南。亦名镜湖。
〔剡(shàn)溪〕曹娥江的上游,在浙江嵊县城南。
〔天姥〕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与天台山相接。〔归帆句〕杜甫这次游吴越名胜,曾乘船沿着剡溪一直到了天姥山下才回来。
〔中岁句〕“贡”,贡举。古时被县府保送参加考试叫作贡举。杜甫于七三五年(开元二十三年)回到巩县故乡,得县府保送,参加进士考试。时杜甫二十四岁。
〔劘(mó)〕迫近的意思。〔屈贾〕指屈原、贾谊。〔垒〕营垒。这里用武事来比方文事。〔气劘句〕意思说自己的写作要与屈、贾相对敌。
〔曹刘〕指曹植、刘桢,皆建安诗人。〔目短句〕意思说没有把曹、刘放在眼里。
〔忤〕不顺。〔考功〕唐初贡举,由考功员外郎主试。〔第〕等第,即考进士榜上的名次。落选叫作下第。〔京尹〕京兆尹,掌京都方千里以内之地。〔忤下二句〕说这次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被录取。
〔齐赵〕今山东省与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东部。
〔丛台〕战国时赵王故台,在今河北邯郸县。
〔青丘〕地名。相传是春秋时齐景公畋猎处,约在今山东益都、高苑一带。
〔皂枥林、云雪冈〕“皂”,黑色。“枥”,栎树。或云,此是两地名,当在山东。
〔纵鞚(kòng)〕放辔疾驰。
〔引臂〕开弓。
〔苏侯〕这句下有原注云:“监门胄曹苏预。”苏预,字源明,武功人。这时他在徐州、兖州一带作客,常常与杜甫一同出游打猎。
〔葛强〕晋山简的爱将,常与山简同游。这里杜甫用来自比。
〔八九年〕七三七年到七四五年之间。
〔咸阳〕这里指长安。
〔许与〕赞许。〔词伯〕犹言文坛前辈。指岑参、郑虔等。
〔贤王〕指汝阳王李琎。
〔曳裾〕“曳”,拖。“裾”,衣大襟。行走时拖着衣襟。古时文人服饰如此。〔置醴〕“醴”,美酒。用美酒敬重宾客。古代诸侯设醴酒以延请文士。〔曳裾句〕说自己曾参与爱好文士的贵人们的宴会。
〔奏赋〕指献三大礼赋。〔明光〕汉殿名。此借喻唐朝宫殿。
〔轩裳〕车服。
〔脱身句〕杜甫献赋后,待制集贤院,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年),被任为河西尉,没有就职。“受”,一本作“爱”。
〔行藏〕“行”,指出来做官。“藏”,指退而隐居。
〔黑貂句〕战国时苏秦到秦国去求官,所穿的黑貂裘都破了,还求不到官。此处杜甫用来比喻自己生活困难。
〔斑鬓〕头发花白。〔兀称觞〕端坐举杯。
〔杜曲〕地名,在长安南,是杜甫故居。〔换〕一本作“晚”,一本作“挽”。
〔白杨〕古时坟墓上多种植白杨。
〔乡党〕乡里。〔坐深二句〕意思是说在长安日久,老辈渐多死亡,自己竟被人看作老一辈的人了。
〔赤族〕诛杀连族。玄宗晚年,权贵争权倾轧,往往杀戮惨酷。
〔国马〕唐玄宗养有舞马,衣文采,饲以粟、豆。
〔官鸡〕玄宗喜斗鸡,设立鸡坊,使人民输纳稻粱以养鸡。
〔举隅〕举一隅为例。〔烦费〕浪费烦多。
〔引古〕读历史引证古事。
〔河朔风尘〕七五五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河北)起兵反叛。
〔岷山行幸〕岷山,在四川省。皇帝出游叫作“行幸”。此指唐玄宗逃往蜀中。
〔两宫〕指玄宗、肃宗父子。时肃宗即位灵武。〔警跸(bì)〕皇帝所到的地方,即行戒严,遮断行人,叫作“警跸”。
〔崆峒〕山名,在甘肃。此泛指西方。〔少海〕古时称东方为“少海”。〔崆峒二句〕言东方、西方皆有战事。
〔禹功句〕夏禹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启。此用来比喻玄宗传位给太子肃宗。
〔涿鹿句〕“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相传皇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此用来比喻肃宗亲征。
〔翠华〕见前《北征》注。〔吴岳〕在凤翔。一说在陇州。“吴”一本作“英”。〔翠华句〕指肃宗自灵武移驻凤翔。
〔爪牙句〕指房琯陈陶斜之败。肃宗派房琯率兵收复两京,七五六年(至德元载)十月,房琯在陈陶斜(咸阳东)与安守忠交战,一天内全军覆没。“中”,读去声。全句说击其爪牙,可惜一击不中。
〔陆梁〕猖狂。
〔大军句〕“载”,语助词。“草草”,劳顿貌。指唐兵调动频繁。
〔凋瘵(zhài)句〕意思说民力困疲,国家病根已深。“瘵”,痨病。
〔备员〕忝列官员之内。指七五七年(至德二载),杜甫任左拾遗事。〔窃〕自谦语气词。〔补衮〕古时成语。补救皇帝的缺失。
〔九庙〕皇室的宗庙。
〔伏青蒲〕借用汉史丹伏青蒲上谏元帝的历史典故,比拟自己敢于进谏。“青蒲”,汉元帝卧室地上的蒲席。
〔赫怒句〕指救房琯得罪事。七五七年,房琯被贬官,杜甫上疏救他,肃宗大怒,令三司审问杜甫,赖宰相张镐营救,方得免罪。
〔圣哲〕犹言圣明、圣智。古时臣子称皇帝之词。
〔宇县〕犹言天下。〔宇县句〕是指七五七年长安洛阳先后收复。
〔朝未央〕“朝”,朝见。“未央”,汉宫名。此借指唐长安宫殿。七五七年十月,肃宗回长安,杜甫也从鄜州回长安。
〔小臣〕指杜甫自己。
〔殊方〕异地。
〔羽翮句〕“困低昂”,犹言不能奋飞。这里借喻自己。
〔碧蕙句〕“蕙”,香草。秋时开花。“捐”,弃。一本作“损”。这里杜甫用香草自比。
〔之推〕介之推,春秋时人。他从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后来文公回国即位,他避不受赏。
〔渔父〕屈原曾作《渔父》篇,篇末有渔父唱的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荣华二句〕如果荣华胜于勋业,必有危机。这里用“严霜”作为危机的比喻。即使勋业相当,宁可勿恋富贵。
〔鸱夷子〕指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范蠡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他知道勾践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因弃官泛游江湖,自号“鸱夷子”。*以上借介之推、渔父、范蠡等聊以慰藉自己,也暗寓在政治上失意的感叹。
〔侧伫句〕“侧”,侧身。“伫”,等待。说自己很希望有英俊之士出来,替国家攘除祸乱。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 ,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 ,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 ,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 ,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 ,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 ,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 ,长洲芰荷香 。嵯峨阊门北 ,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 ,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 ,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 ,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 ,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 ,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 ,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 ,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 ,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 ,引臂落鹙鸧 。苏侯据鞍喜 ,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 ,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 ,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 ,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脱身无所受 ,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 ,斑鬓兀称觞 。杜曲换耆旧 ,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 ,官鸡输稻粱 。举隅见烦费 ,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 ,岷山行幸长 。两宫各警跸 ,万里遥相望。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 ,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吴岳 ,螭虎啖豺狼[1]。爪牙一不中 ,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 ,凋瘵满膏肓 。备员窃补衮 ,忧愤心飞扬。上感九庙焚 ,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 ,廷诤守御床。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圣哲体仁恕 ,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 ,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 ,渔父濯沧浪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 ,才格出寻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
这是杜甫一首比较完整的自叙诗。当作于七六六年秋,在夔州客居的时候。
[1] 〔螭虎〕“螭”,龙属。“螭虎”,比喻唐朝军队。“螭”一本作“ ”。〔豺狼〕比喻安禄山军队。
遣怀
〔宋中〕河南东部,古宋国地。七四四年秋天,杜甫和高适、李白二人曾游历梁(即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即宋州,今河南商丘)等地。
〔梁孝王都〕汉梁孝王自大梁(开封)徙都睢阳,睢阳即唐代的宋州。
〔名〕名声。〔陈留〕为汉唐以来著名的商业城市,今河南陈留县。〔亚〕次等。〔剧〕烦剧,嘈杂。〔贝魏〕贝州,今河北清河县;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名今二句〕说宋州的繁荣仅次于陈留而与贝州、魏州相等。
〔照〕照映。
〔舟车句〕极言宋中交通便利,四方的舟车都辏集。
〔仇〕仇杀。〔白刃四句〕说宋中多豪侠。
〔高李〕高适、李白。
〔藻思〕做文章的才思。“思”,读去声。
〔敷腴〕欢悦。
〔酣〕盛满。〔吹台〕梁孝王所筑,古迹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
〔芒砀云〕“芒、砀”,二山名。在江苏徐州之西。汉高祖微贱时,曾逃匿芒、砀山间。当时有这样附会的传说:高祖所在地,其上常有云气。
〔先帝〕指唐玄宗。〔好武〕喜用武力。
〔寰海〕指大地,包括水陆而言。
〔收西域〕大概指七四六至七四九年间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先后征讨吐蕃、吐谷浑、小勃律等战役。
〔长戟〕兵器。〔破林胡〕大概指七三四年张守珪大破契丹的战役。契丹所在,即战国时林胡地。
〔献捷句〕说当时主将蒙蔽朝廷,只报胜而不报败。
〔组练〕组甲、练袍,军队的服装。
〔尺土句〕争一尺土地要牺牲百人的性命。
〔元和〕犹言和平气象。〔大炉〕指天地。〔元和句〕天地间失却和平气象。此指天宝末年的大乱。
〔合沓〕连续。〔徂〕过去。
〔存殁句〕指李白、高适先后死亡。李白死在七六二年,高适死在七六五年。
〔乘黄〕骏马名。此借喻高、李。
〔颜鲍〕颜延之(三八四—四五六)、鲍照(四一五?—四六五?),二人都是南北朝时诗人。此亦借喻高、李。
〔荆巫〕荆州、巫峡。
〔吐更食〕临食不能下咽,但仍勉强进食。
〔抚孤〕抚育高、李的子女。
昔我游宋中 ,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 ,主客多欢娱。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 ,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 ,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 ,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 ,雁鹜空相呼。先帝正好武 ,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 ,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 ,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乘黄已去矣 ,凡马徒区区。不复见颜鲍 ,系舟卧荆巫 。临飧吐更食 ,常恐违抚孤 。
当亦是七六六年的作品。杜甫寓居夔州时,为了对故友李白、高适的哀念和梁、宋旧游的回忆,写这首诗。
解闷十二首
这十二首诗当亦是七六六年杜甫在夔州作。随笔所写,以解闷怀,题材不一,总名《解闷》。
〔草阁〕大概即指“江边阁”。
〔哺〕喂饲。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从夔州景物叙起。
〔商胡〕即胡商。在中国经商的胡人。当时夔州一带常有胡商经过。〔扬州〕即今江苏扬州。
〔西陵〕在今浙江萧山县西。旧有驿楼,亦名古驿台。七三一年至七三四年期间,杜甫游吴越,曾登西陵驿楼。
〔淮南〕唐淮南道,今湖北东北部及江苏、安徽一带皆其地。故治在扬州。
商胡离别下扬州 ,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 ,老夫乘兴欲东游。
说准备去蜀游吴。
〔故丘〕故山,犹言故乡。
〔南湖〕约在今湖北江陵县南,郑审谪居江陵时,曾构亭其上。
〔郑瓜州〕即指郑审。据旧说,郑审故居在瓜州村,瓜州村大概在长安附近。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 ,何人为觅郑瓜州 ?
怀念友人郑审。这诗有原注云:“今郑秘监审。”郑审,荥阳(今河南郑州)人,郑虔的侄儿。
〔沈范〕沈约(四四一—五一三)、范云,二人都是南北朝时的作家。〔何水部〕指何逊。何逊是沈、范同时代的作家,官做到水部郎,沈、范二人都非常赞美他的文章。〔沈范句〕意思是说薛据同何逊一样官做到水部,但何有人赏识他而薛却没有同调的人。
〔曹、刘〕指建安诗人曹植、刘桢。〔薛郎中〕即指薛据。〔曹刘句〕说薛据可惜不与曹、刘同时。
〔省署〕指尚书省。薛据为尚书省水部郎中。〔文苑〕文人聚集的地方。
〔沧浪〕水名,汉水之别流,在荆州。《楚辞·渔父篇》有《沧浪歌》。这时薛据在江陵。
沈范早知何水部 ,曹刘不待薛郎中 。独当省署开文苑 ,兼泛沧浪学钓翁 。
怀念友人孟云卿。这诗有原注云:“校书郎云卿。”孟云卿,河南人,这时也在江陵。
〔李陵、苏武〕汉武帝时人。梁萧统的《文选》里选有他们互相赠别的诗,向来认为是五言诗之祖。但是也有人怀疑不是苏、李两人的真作,而是后人的拟作。
〔孟子〕即指孟云卿。云卿对于诗歌主张质朴有内容,反对齐、梁宫体作风。
〔数篇句〕说云卿的诗有汉、魏时代古诗的风格。
李陵苏武是吾师 ,孟子论文更不疑 。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
怀念友人薛据。这诗有原注云:“水部郎中薛据。”杜甫在长安时,曾同他登慈恩寺塔赋诗。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六八九—七四〇)。隐居襄阳鹿门山,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无新语〕时孟浩然已死。说襄阳老辈更无新诗。
〔漫钓〕空钓。〔槎头缩项鳊〕“槎”,同“查”,砍断的木头。“项”,一本作“颈”。“鳊”,鱼名,头尾均短小,味很肥美,产汉水中。汉水边的人取鱼,常用砍断的木头拦水。孟浩然诗:“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复忆襄阳孟浩然 ,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 ,漫钓槎头缩项鳊 。
怀念友人孟浩然。
〔陶冶〕造瓦器叫作陶,铸金叫作冶。这里比喻艺术创造。〔性灵〕性情与灵感。〔存〕一本作“在”,意同。〔底物〕俗语。犹言这个东西。指诗。
〔孰〕同“熟”。〔二谢〕谢灵运(三八五—四三三)、谢朓(四六四—四九九),皆南北朝时诗人。〔将〕与,共。〔能事〕能艺。擅长的事。〔孰知句〕意思说自己精熟于二谢的诗,能和他们同有熟练的技巧。
〔阴何〕阴铿、何逊,皆南北朝时诗人。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将能事 ,颇学阴何苦用心 。
自叙诗歌创作。
〔王右丞〕王维(七〇一—七六一),唐代诗人兼画家。他官做到尚书右丞。
〔蓝田〕今陕西蓝田县。王维有别墅在蓝田,称辋川别墅,风景极美。〔漫〕空。一本作“蔓”。其时王维亦已死。
〔寰区〕犹言天下。
〔相国〕句下原有注云:“右丞弟今相国缙。”王缙,代宗朝的宰相,亦能诗。
不见高人王右丞 ,蓝田丘壑漫寒藤 。最传秀句寰区满 ,未绝风流相国能 。
怀念友人王维。
〔先帝〕指玄宗。
〔炎方〕南方。〔朱樱〕就是樱桃。宫中荐献樱桃,取于内园,在夏季。
〔玉座〕御座。〔白露团〕形容寂寞凄凉。末句应首句玄宗、贵妃俱已死亡而言。
先帝贵妃今寂寞 ,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 ,玉座应悲白露团 。
以下四首皆为唐玄宗征贡鲜荔枝而发。这首叹玄宗、贵妃已死亡而进贡荔枝的旧例还未免除。
〔泸戎〕泸州(今四川泸县)、戎州(今四川宜宾县),产荔枝著称。七六五年,杜甫离成都东下时曾经过其地。《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诗有“轻红劈荔枝”之句。
〔无颜色〕指进贡的荔枝已变色。
〔只自知〕只有吃荔枝的人自己知道。
忆过泸戎摘荔枝 ,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 ,红颗酸甜只自知 。
说蜀中荔枝鲜美,远道进贡到长安,究竟已变了色味。
〔甃(zhòu)〕用砖砌井叫作甃。此指井。
〔成〕成熟。
〔可怜句〕意思说翠瓜、碧李、赤梨、葡萄,原来与荔枝同属枝蔓所生的果实。
〔此物〕指荔枝。〔娟娟〕美好貌。〔远生〕生在远方。
翠瓜碧李沉玉甃 ,赤梨葡萄寒露成 。可怜先不异枝蔓 ,此物娟娟长远生 。
说荔枝因为产在远方,故被珍视。
〔江蒲〕戎僰语称田亩曰“蒲”。一本“蒲”作“浦”,水岸。
〔不熟丹宫〕荔枝本不生长成熟在宫中。
〔鲐(tái)背〕“鲐”,即河豚。年老的人,背皮如鲐鱼。〔云壑句〕布衣之士老死在丘壑也没有人理睬。
〔劳人害马〕指进贡鲜荔枝而言。〔翠眉〕美人的眉。这里指杨贵妃。〔须〕需要。
侧生野岸及江蒲 ,不熟丹宫满玉壶 。云壑布衣鲐背死 ,劳人害马翠眉须 。
叹布衣之士不如荔枝被人重视。
咏怀古迹五首
当是七六六年,在夔州作。“古迹”指江陵、归州、夔州的宋玉宅、庾信故居、明妃村、永安宫 、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而追怀古人,每首分咏。
〔支离〕流荡分散。〔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
〔漂泊句〕说入蜀后居无定处。
〔淹〕久留。
〔羯胡〕指安禄山,参看《彭衙行》注。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词客〕指杜甫自己,兼指庾信。〔且〕尚。
〔庾信二句〕庾信自梁使魏,后在北周做官,被留不得回来。晚年常有故国乡关之思,作《哀江南赋》,最有名。
〔江关〕这里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庾信未入北周时也住在江陵,其所居相传是宋玉的故宅。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1]。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
自叙客中忧时伤乱的心情,兼怀庾信。
〔摇落〕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
〔异代不同时〕说自己和宋玉隔开几个朝代。
〔故宅〕江陵与归州(今湖北秭归县)皆有宋玉故宅。〔空文藻〕空留文采。
〔云雨句〕宋玉《高唐赋》故事: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她说自己是巫山神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在四川巫山县,上有阳云台遗址。今湖北汉川县南亦有阳台山。这里是说宋玉作《高唐赋》,不是完全说梦,可能有讽谏的意思。
〔舟人句〕说行船的人至今指点楚宫和高唐观的古迹,但无可凭信。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
追怀宋玉。
〔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
〔明妃〕即王昭君。见前《负薪行》注。昭君村在归州。
〔紫台〕即紫宫,皇帝所居。〔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青冢〕王昭君墓,在今绥远归绥县南。传说塞外草白,独王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名“青冢”。
〔画图句〕“省”,即省约,省略的意思。“省识”,约略地看识。“春风面”,形容青春美貌。传说汉元帝命画师画宫女容貌,宫女多贿赂画师,王昭君貌美,因为不肯行贿,画师故意把她画坏,因此不得选拔,元帝从来没有见过她。直到她被遣嫁匈奴时召见,元帝见她容光焕发,美丽为后宫第一,大为惊讶。元帝始知为画师所欺,命斩画师。此句说昭君既远嫁匈奴,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识她的青春美貌。
〔环佩句〕“环佩”,佩玉,女性装饰品;借指昭君。此句说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汉;只有她的魂在月夜归来。
〔琵琶、胡语〕琵琶原是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把公主遣嫁乌孙王,公主悲郁,胡人于马上作琵琶乐以娱乐她。琵琶配合着胡语歌曲。这段情节在民间传说中也同样点缀于昭君故事上,并且说昭君善于弹琵琶以纾忧郁。
〔曲中论〕传说昭君在匈奴中作有怨思的歌曲。今琵琶曲与琴曲中都有《昭君怨》乐曲。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咏王昭君。
〔蜀主〕指刘备。〔窥吴〕二二二年,刘备率兵攻东吴。〔幸〕临幸。恭维皇帝的话。犹言“驾到”。
〔永安宫〕在夔州。刘备伐吴败回,死于永安宫。
〔翠华〕皇帝行仗。见前《北征》注。
〔玉殿句〕句下原有注云:“殿今为寺庙,在宫东。”
〔岁时句〕说村民按季节前往祭祀。“伏腊”,古代祭名。伏在夏六月,腊在冬十二月。
〔武侯祠屋〕诸葛亮曾封武乡侯。诸葛武侯祠在先主庙西。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因夔州永安宫古迹及先主庙,咏刘备。
〔宗臣〕为大众所仰望的大臣、重臣。
〔纡筹策〕曲折规划策略。
〔云霄一羽毛〕好比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伯仲之间〕犹言不相上下。“伯仲”,兄弟。〔伊吕〕伊尹、吕尚。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文、武王,皆建立王业。
〔若定〕胸有成算,从容不迫。〔失萧曹〕萧何、曹参是辅佐汉高祖的谋臣。“失”,失色。说诸葛亮的谋略足使萧、曹失色,实出萧、曹二人之上,而在伊、吕之间。
〔祚〕帝位。
〔志决身歼〕立志坚定,以身殉职。用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意。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
因夔州武侯祠,追怀诸葛亮。
[1] 〔五溪衣服〕“五溪”,即雄溪、 溪、酉溪、 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古为溪族所居地区。溪人衣服与唐人不同。〔五溪句〕意思说夔州一带有溪人杂处。
秋兴八首
七六六年秋天,在夔州作。“兴”,读去声,即“感兴”“遣兴”的意思。这八首诗以身居夔州,北望长安为主题。
〔玉露〕白露。
〔丛菊二句〕“他日”犹言“前日”。杜甫离开成都,原想从水路东归,棹孤舟而出峡。但是在云安及夔州耽留,不觉已经两秋,见到“丛菊两开”。时序催人,回忆过去,颇多伤感,所以说“他日泪”。“系”,系住。系着孤舟,滞留峡中,约束不住向往故园的心情。
〔寒衣句〕人们已在急迫制作准备过冬的衣服。
〔暮砧〕“砧”,捣衣石。秋天晚上的捣衣声和歌声最容易引起游子思乡的情绪。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写长江秋景和自己羁旅思归的愁闷。
〔夔府〕即夔州。贞观十四年(六四〇年),夔州设都督府,所以亦称“夔府”。
〔每依句〕“京华”,指长安。长安在夔州北,所以杜甫常依北斗星所在的方向而望长安,以寄其故国之思。
〔听猿句〕巴东渔人歌(《水经注》引)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听猿堕泪,身历其境者真能体会,所以说“实下”。
〔奉使句〕据民间传说,汉张骞奉使西域,寻找河源,曾乘槎到了天河。另一故事,有海边居民,见年年八月海上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此人乘槎去,泛至天河牵牛宿,又随槎回海边。详见《秦州杂诗》注。杜甫合用这两个故事,说自己很想回到长安,可是久滞峡中,徒然成了虚愿。
〔画省句〕据《汉官仪》:尚书省都用胡粉涂壁,画古列士像。故称“画省”。尚书郎入直(即入侍),有侍女史二人执香炉烧香从入。杜甫此时官检校工部员外郎,属尚书省。此句说自己客中卧病伏枕,不曾入侍朝廷。
〔山楼粉堞〕指“夔府孤城”而言。“堞”,城上的矮墙。
〔请看二句〕承首句“日落”,这时已是月上光景。“藤萝”和“芦荻”皆是秋天景物。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
写夔州的晚景和自己想望长安的心情。
〔朝晖〕早晨的阳光。
〔坐翠微〕“翠微”,山青缥色。山绕楼前,所以坐对翠微。
〔信宿〕再宿。
〔故〕还,仍。
〔匡衡〕汉时人。元帝初,衡数上奏疏论议时事,升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疏〕读去声。〔薄〕减损。〔匡衡句〕杜甫自比匡衡,他任左拾遗时,也曾抗疏直谏,但是没有建立功名,反被疏远,故云“功名薄”。
〔刘向〕亦汉时人。宣帝初,讲论“五经”于石渠阁。成帝即位,命向领校内府秘书。〔刘向句〕刘向历事汉两帝,亦曾上疏言事,不见重用,但是还能在秘府校书,传授经学。杜甫老病漂泊,要自比刘向,也不如心愿,所以说“心事违”。
〔五陵〕长安、咸阳间有五陵: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是汉代帝王的陵墓。已见前《哀王孙》《遣兴五首》注。汉时经营帝王陵墓,又使豪杰名家迁住其地,因而五陵多豪侠少年,传为典故。〔同学二句〕说少年同学现在多置身显贵。含有嘲讽语气。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
写夔州朝景和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
〔似弈棋〕说局面变化很多,好比弈棋的黑白胜负反覆不定。
〔皆新主〕都换了新主人。
〔直北二句〕其时北方回纥,西方吐蕃,并党项羌、浑、奴剌等诸部族,时来寇掠,战事不息。
〔鱼龙句〕转到夔州江边秋景。秋日鱼龙潜蛰,所以说“寂寞”。
〔故国〕可以泛指故乡而言,也特指自己的国都。这里指长安。〔平居〕平时居处。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
忧叹长安时事。
〔蓬莱〕汉宫殿名。唐大明宫极北最高处亦有蓬莱殿。〔宫阙〕一本作“仙阙”。〔南山〕终南山。
〔承露金茎〕“承露”是仙人承露铜盘,“金茎”是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相信神仙家言,建金茎承露盘,在建章宫西。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唐宫里并不实有承露金茎,这是借汉宫的建筑来比拟唐宫。
〔瑶池、王母〕“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汉武内传》:七月七日,西王母下降汉殿,与武帝会见。〔紫气、函关〕“函关”即函谷关。《列仙传》:老子(李耳)西游,至函谷关,关尹喜(守关的官吏名喜)望见有紫气自东而来,知道真人(仙人)当过此。〔西望二句〕夸说蓬莱宫阙之高,东西瞻望所及。用神仙家典故,借汉喻唐。唐玄宗亦相信神仙及道教。
〔云移雉尾〕据《唐会要》:唐玄宗开元年代,因萧嵩的奏疏,建议皇帝在每月朔、望日,受朝于宣政殿,皇帝初上时,当用羽扇障合,待坐定后始开扇。从此,便定为朝仪。“雉尾”即指羽毛障扇。“云移”形容扇移开时光彩波动貌。〔龙鳞〕皇帝衮衣上绣着龙。指绣龙的鳞纹。〔云移二句〕描写唐宫中皇帝朝见群臣的仪式。
〔一卧沧江〕指现在卧病峡中。〔惊岁晚〕说时光匆匆,惊讶于一年又将过去。
〔青琐〕汉未央宫中宫门名。门窗上刻镂作连环文饰而以青色涂之,叫作“青琐”。这里泛指宫门而言。〔几回句〕杜甫在肃宗收复长安后仍任左拾遗官职,曾参与班列,入唐宫中朝见;现在病卧沧江,虽带着工部员外郎职衔,未曾入朝。这句是回忆及想望的话。“点”,传点;传呼点名,挨次入朝。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
想望长安宫阙。
〔瞿唐二句〕瞿塘峡是三峡之一,在夔州附近。曲江在长安南。瞿塘与曲江,虽相隔万里,而秋天的风烟是相连接的。这是身在夔州,北望长安的想象的话。
〔花萼夹城〕“花萼”,楼名,在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唐玄宗常居兴庆宫内。从兴庆宫到曲江芙蓉园筑有复道,称“夹城”。
〔芙蓉苑〕即芙蓉园,在曲江,已见《乐游园歌》注。〔入边愁〕“边愁”,指安禄山在东北边疆上的叛乱。玄宗、贵妃们常时到曲江游玩享乐,不久有“边愁”侵入了。
〔珠帘绣柱〕指曲江旁的行宫别院,富丽的楼亭建筑。〔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仙人所乘。〔锦缆牙樯〕彩丝的船索和象牙做的桅杆,形容漂亮的、贵族的游船。〔珠帘二句〕说曲江宫院之多,建筑繁密围簇,中有仙鹄翱翔。曲江游船极盛,往往使白鸥惊起。另一解:这两句承上文“入边愁”而来,说曲江昔盛今衰。昔日珠帘绣柱之地,现在楼空无人,只有黄鹄高飞;昔日锦缆牙樯,游船极多,现在只见白鸥飞起。
〔秦中句〕“秦中”,指关中。说秦中从古以来为帝王建都之地。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
想望长安曲江。
〔昆明池〕在长安西二十里,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一二〇年)所凿。为了想征伐滇国、南越,训练水战,曾大造楼船,高十余丈,加旗帜其上。
〔在眼中〕可以想见。说想见汉武帝时楼船旌旗之盛。此亦借汉喻唐,唐玄宗好大喜功,曾发兵攻伐南诏。
〔织女、石鲸〕昆明池有织女、牵牛两石像,东西相望。又有玉石刻作鲸鱼像。〔虚夜月、动秋风〕借织女、石鲸想象昆明池冷落的秋景。
〔菰(gū)米〕“菰”,禾本科植物,多年生,生浅水中,梗高五六尺,叶像蒲苇。春时,中心生嫩芽像笋,可吃,叫作茭白。秋天结实像米,可以作饭,叫作菰米,亦称雕胡米。〔沉云黑〕形容菰米多,一望黯黯然像沉云似的。〔莲房〕就是莲蓬。〔波漂二句〕亦是想象昆明池的清秋景物。
〔关塞句〕从三峡远望秦中,但见连天关塞,只有飞鸟能度的道路。
〔江湖句〕说自己像一个渔翁似的漂泊在江湖中。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
想望长安昆明池。
〔昆吾御宿〕二地名,在长安东南,入蓝田县境。汉武帝上林苑所包括的地区。〔逶迤(wēi yí)〕路曲折貌。
〔紫阁峰〕终南山的山峰。〔渼陂〕在今陕西省鄠县西五里。水源出终南山。唐时为长安城西南的胜景。〔紫阁句〕说紫阁峰北半面的倒影浸入渼陂。杜甫《渼陂行》诗有“半陂以南纯浸山”之句。
〔香稻二句〕香稻是鹦鹉啄余的粒,碧梧是凤凰栖老之枝。意思说这里的香稻是曾经用来喂鹦鹉的,这里的梧桐树曾经栖宿过凤凰。从昆吾、御宿到渼陂,东西百余里都属汉时上林苑的故址,所以这样说。“余”,一本作“残”。
〔佳人句〕说游春的士女很盛。“拾翠”,采拾花草。“春相问”,游春相见,互相问好。
〔仙侣〕指游春的伴侣,轻松愉快,飘飘欲仙。〔晚更移〕天色已晚,还移棹他游,乐而忘返。
〔彩笔〕五彩的笔。〔干〕凌,干动。〔气象〕指山川气象,自然造化的精神。〔彩笔句〕说当年自己的诗笔曾经刻画了长安山川的气象。
〔白头句〕说现在吟诗苦望。不及壮年时的健笔凌云。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
想望长安渼陂等风景。
阁夜
〔阴阳〕指日月。〔短景〕“景”,犹言光阴。
〔霁〕止,消散。
〔星河〕星及银河。
〔战伐〕蜀中从七六五年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互相残杀,到这时尚未完全平息。
〔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公孙述。诸葛亮躬耕南阳,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卧龙也。”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称帝,甲兵数十万。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夔州有诸葛、公孙二人的遗迹及祠庙。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此诗是七六六年冬天,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愁
〔泠泠〕流水声。
〔盘涡〕漩涡。〔底〕什么。
〔万国〕即万方。
〔异域宾客〕杜甫说自己作客他乡。〔孤城〕指夔州。
〔渭水秦山〕指长安。
〔罢〕同“疲”。〔虎纵横〕借喻苛政。时颁行第五琦新税法,征敛更重。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 ,独树花发自分明。十年戎马暗万国 ,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 ?人今罢病虎纵横 。
此诗当是七六七年(大历二年),杜甫在夔州作。诗题下有原注云:“强戏为吴体。”“强”,勉强。“吴体”,名称的来源未详。可能是采用江东吴歌俗曲中的声调而变化成为一种拗体律诗。皮日休、陆龟蒙集中也有所谓“吴体”诗,同样是拗体律诗。
即事
〔皛(xiǎo)皛〕光明貌。
〔百和香〕香名。汉武帝时,月支国进百和香。“和”,读去声。
〔飞阁〕极言楼阁之高,好像架空建筑似的。
〔虚无句〕“虚无”,空旷平远的意思。因巫峡狭隘,所以想到空旷平远的潇湘。杜甫有出峡下泛潇湘的意念。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2)。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 ,虚无只少对潇湘 。
此诗当亦是七六七年春,作于夔州。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选四首)
此诗大约是七六七年春,寓居夔州时所作。河北诸节度,原是降将,名义归顺,朝廷实不能制。今闻入朝,喜而作此诗。〔口号〕随口吟咏。“号”,读平声。
〔禄山、思明〕安禄山于七五七年被其子庆绪所杀;史思明于七六一年被其子朝义所杀。
〔汹汹〕动乱声。〔人寰〕犹言世间。
〔须〕求。
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 。汹汹人寰犹不定 ,时时战斗欲何须 ?
说河北寇患已除,并以战争相戒。
〔好童谣〕一本作“多歌谣”。歌唱着入朝的事。
〔江汉〕夔州临长江,这里并举汉水,因江水而连类及之。〔客魂销〕意思说自己回忆往事,感触极深。
喧喧道路好童谣 ,河北将军尽入朝。自是乾坤王室正,却教江汉客魂销 。
写自己听到河北诸镇入朝的消息的欢悦心情。
〔渔阳〕即蓟州。在河北。〔突骑〕冲突敌阵之骑。〔邯郸儿〕邯郸的健儿。“邯郸”在河北。
〔双阙〕“阙”,宫阙,天子所居。这里即指朝廷。
〔五陵〕见《秋兴》第三首注。〔雄豪句〕使五陵年少也知道突骑、健儿们的雄豪。
渔阳突骑邯郸儿 ,酒酣并辔金鞭垂。意气即归双阙舞 ,雄豪复遣五陵知 。
设想河北诸镇的士兵入朝后的欢乐情形。
〔十二年〕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年)至大历二年(七六七年),其间经历讨安、史,击吐蕃、回纥等许多战役。
〔天威〕帝王的严威。此指戡乱。
〔汉代中兴主〕用汉光武比代宗。
〔汾阳〕指郭子仪。平安、史等战役,郭子仪皆与有功。他于七六二年进封汾阳郡王。
十二年来多战场 ,天威已息阵堂堂 。神灵汉代中兴主 ,功业汾阳异姓王 。
歌颂国家战乱平息,并归功于郭子仪。
复愁十二首(选四首)
七六七年春三月,杜甫迁居夔州之瀼西。《复愁十二首》当作于这年的秋天。十二首的题材不一,这里选录四首。
〔鹘(hú)〕猛禽名。〔窥草〕意在觅食。
〔上〕读上声。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 ,村船逆上溪 。
写瀼西野景。
〔万国句〕其时吐蕃入寇邠州(今陕西邠县)、灵州(今宁夏灵武县),京师戒严。
〔故园〕指洛阳故居。
〔昔归〕七五八年,杜甫曾自华州回洛阳。〔相识少〕遇见旧日的故交戚友已经不多。
万国尚防寇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胡虏〕这里指吐蕃。
〔闾阎〕乡里。〔小子〕年轻人。指乐有战乱以邀取功名者。
胡虏何曾盛 ?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 ,谈笑觅封侯。
指斥贪功生事好开边衅的人。
〔贞观〕唐太宗年号(六二七年至六四九年)。“观”,读去声。〔铜牙弩〕弩弓的一种。“弩”是利用机械来射箭的弓。“牙”是弩上发箭的机栝。
〔开元〕唐玄宗年号(七一三年至七四一年)。〔锦兽张〕大概亦是弩弓的一种。
〔花门二句〕“花门”,回纥的别称。因为回纥的小箭便利,中国的劲弩遂弃而不用。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国家依赖回纥兵收复失地,不再重视自己的武力。此时吐蕃又入寇,杜甫深为忧叹。
贞观铜牙弩 ,开元锦兽张 。花门小箭好,此物弃沙场 。
登高
〔渚〕水中小洲。
〔百年〕犹言一生。
〔苦恨〕甚恨。〔繁霜鬓〕“繁霜”,形容白发之多。
〔新停浊酒杯〕时杜甫因肺病戒酒。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大约是七六七年秋,作于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