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齐、梁至陈,文学作风都是一线相传的。在隋代虽有几个政治人物想提倡古朴而没甚效果(见下章),但隋代却产生了几个白话诗人,一个是王绩,一个是王梵志。因为他们对于当代文坛并没有多大影响,所以他们的时代虽比四杰、沈、宋较前,我却要将他们排在这章来讲。
王绩的诗名在初唐固不能与四杰、沈、宋相竞,但元人杨士弘编了一部《唐音》,把他刊为“正音”第一人。王梵志则唐时几无人知道,宋时始渐有称之者。近胡适著《白话文学史》将他大大表彰一番,他才在文学史上占一地位。
王绩(约五八九至六四四),字无功,绛州龙门人,为王通之弟,性简放嗜酒。《唐书·隐逸传》本传载其有趣逸事甚多,读之令人想见其风度。他有时入仕途,却是为了美酒,性情大似陶潜,所以作风也天然似陶了。其诗之佳者为白话化的田家歌颂和山居杂兴,而小诗更有风味。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夜还东溪》)
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山中别李处士》)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初春》)
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醉后》)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独酌》)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秋夜喜遇王处士》)
五绝在六朝时本已发达,但因为它是从《子夜》《欢闻》《阿子》《懊侬》……吴语文学变化而来,所以文人拟作,也不脱艳情本色,如梁武帝《子夜四时歌》《团扇歌》、陈后主《自君之出矣》。这与宋初小令体词专纪恋爱的形况相似。其后用之咏物,如《咏舞》《咏歌》《七夕穿针》《咏灯》,也大半带着艳情色彩。若说自由抒写情感,或描画自然风景,则一部六朝诗集很难寻出几个例子。至于将陶潜田园诗风趣,表现之于寥寥二十字之中,王绩还算是第一个。后来他侄孙王勃的《山扉夜坐》《春园》,都是感染他的作风而写的。而王维、裴迪的《辋川杂诗》,怕也是仿他呢。
《夜还东溪》王绩
王梵志的事迹,最早见于唐人冯翊的《桂苑丛谈》(《唐代丛书初集》),其后《太平广记》也有差不多的记载。他生于隋文帝时,相传是从林擒树的瘿里长出来的。其诗集据胡适的搜罗,共有四种本子。现引其为人所称的诗数首: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这类诗用白话写成,易于通俗,所以民间流传甚盛。但思想则并不超卓,所表现的都是中国传统的乐天知命的人生观,而且还是庸俗化了的。像“他人骑大马”,后来衍为“他人骑马我骑驴”,正是使中国民族停滞不进的下劣思想。不过王梵志有几首诗,陆氏谓为“贫而乐”的作品,却也别有风味。
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歌。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草屋足风尘,床无破毡卧。客来且唤入,地铺稿荐坐。家里元无炭,柳麻且吹火。白酒瓦钵藏,铛子两脚破。鹿脯三四条,石盐五六课。看客只宁馨,从你痛笑我。
寒山子和他的道侣丰干、拾得事迹之神秘,差不多和王梵志一样。寒山诗的后序,说他是贞观初的人。《太平广记·寒山子》一条又说他是大历中人。时代一下子由七世纪初搬到八世纪初了。近来胡适考证他为八世纪人。第一,以他的诗曾受王梵志影响,知其生于梵志之后;第二,根据《太平广记》的记载。至于丰干、拾得,胡氏认为是后人逐渐附丽上去的,其诗皆后人仿作。(《白话文学史》第二四二至二五二页)
寒山子有人说他是个道士,有人说他是和尚,但据寒山诗集看来,他的诗有“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及“妇摇机轧轧,儿弄口㗻㗻”,可见他不过是个挈家隐居之士。他的思想忽儒忽佛忽道,见解也不是怎样高尚超脱,正是民众诗人本色。
东家一老婆,富来三五年。昔日贫于我,今笑我无钱。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相笑傥不止,东边复西边。
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黄泉无晓日,青草有时春。行到伤心处,松风愁杀人。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老翁娶少妇,发白妇不耐。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老翁娶老婆,一一无弃背。少妇嫁少夫,两两相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