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韩派诗人,就是几个平日与韩愈唱和的朋友或门下士,作风固不见个个与韩愈相同,但其吟苦思深,不肯作一平常习见语,则都不谋而合,可算诗界一群探险的志士。
第一个我们所要介绍的是孟郊,生于天宝十年(七五一),卒于元和九年(八一四),比韩长十七岁,可以说是韩的一个前辈。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亦少谐合,年四十六始登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我们的诗人遂终日来往,坐水旁徘徊赋诗,公事多废。县令没法,只好告府以假尉代他,分其半俸。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他为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元兴,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
韩愈平生于朋友少有许可,独一见孟郊便引为忘形交,几于拜倒。其《荐士》(荐孟郊于郑余庆)历叙汉魏诗人至唐,李、杜之下便说“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醉留东野》:“我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又《双鸟诗》喻自己与东野一鸣而万物皆不敢出声。赵翼说:“昌黎本好为奇崛矞皇,而东野盘空硬语,妥帖排奡,趣尚略同,才力又相等,一旦相遇,遂不觉胶之投漆,相得无间。”又说韩与孟“实有资其相长之功”。(《瓯北诗话》)这话很可信。
谈到孟郊平生境遇,甚为坎坷。进士落第二次,年四十六始登一榜。家贫官小,暮年又失其三子。所以他的诗充满一片穷愁贫病的字眼,后人“郊寒”之说即因此而起。我们且看他的诗: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续暮愁!(《卧病》)
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有时吐向床,枕席不解听。斗蚁甚微细,病闻亦清泠,小大不自识,自然天性灵。(《老恨》)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夜感自遣》)
还有“至亲唯有诗,抱心死有归”“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老骨惧秋月,秋月刀剑棱”,都可以表现他“寒”的特色。
他的诗也有奇险一路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送草书献上人归芦山》)。“堕魄抱空月,出没难自裁,齑粉一闪间,春涛百丈雷!……呀彼无底吮,待此不测灾。”(《峡哀》之一)“三峡一线天,三峡万绳泉,上仄碎日月,下掣狂漪涟。破魂一两点,凝幽数百年。”(《峡哀》之三)“峡螭老解语,百丈潭底闻,毒波为计校,饮血养子孙。”(《峡哀》之五)“峡棱剸日月,日月多摧辉,物皆斜仄生,鸟亦斜仄飞。潜石齿相锁,沉魂招莫归!”(《峡哀》之七)语虽如韩,但变化没有韩多,气魄不如韩大。
韩愈替他做的《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掏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苦吟态度可想。
他因为被韩愈推许,所以诗名也与韩并,甚至时人有“孟诗韩笔”之说。他自己《戏赠无本》有“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之句,赵翼说他想与韩旗鼓相当,不复谦让。但后人则皆抑孟伸韩。苏轼《读孟郊诗》:“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又似煮彭,竟日持空螯,要当斗僧清(指贾岛),未足当韩豪。”元好问《论诗绝句》:“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唯《岘佣说诗》能为持平之论,其言曰:“孟东野奇杰之笔万不及韩,而坚瘦特甚,譬之偪阳之城,小而愈固,不易攻破也。”
贾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名无本,韩愈劝之返俗,举进士,屡不第。文宗时为长江县主簿,会昌初以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而卒。《唐书·本传》说他寿五十六(七八五至八四一)。但郑振铎《中国文学史》、陆侃如《中国诗史》都说他六十五岁,不知何所根据。
他做和尚时便与孟郊、韩愈认识,两人集都有赠他的诗。孟郊《戏赠无本》有“文章杳无底,斸掘谁能根?梦灵仿佛到,对我方与论。拾月鲸口边,何人免为吞?燕僧(指贾岛)摆造化,万有随手奔!”等语,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有“蛟龙弄角牙,造次欲手揽。众鬼囚大幽,下觑袭玄窞,天阳熙四海,注视首不颔。鲸鹏相摩窣,两举快一啖。……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等语,可见他作诗时冥搜苦索的认真态度了。不过二人以雄怪许他,实为溢美。他的诗只是寒酸枯槁一路,与孟郊合称为“郊寒岛瘦”倒很相宜。他最得意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自注其旁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其实并不见得怎样出色。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则颇佳。唐张为撰《诗人主客图》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清李怀民别撰《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则以这名义归之贾岛。但他的诗与孟郊相比正如孟浩然之于王维,《岘佣说诗》道:“孟郊、贾岛并称,……然贾万不及孟,孟坚贾脆,孟深贾浅故也。”《野鸿诗的》:“阆仙得名,偶为退之一吹奖耳,考其平生所作,何足流传?”
今更引其《朝饥》一首: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还有个以奇涩著名的樊宗师,平生作文数百篇,诗七百六十九篇,今仅存文二、诗一。韩愈最佩服他,曾为文荐之,又替他做墓志,有“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又说:“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答刘正夫书》和《进学解》,揭橥“师其意,不师其辞”“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恐怕是受樊宗师的影响。
樊氏的《绛守居园池记》(载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宋王晟、刘忱、赵仁举尝为解释,元陶宗仪、清孙之又为之句读,但我们还是难得明了。看他记园池门上画图一段:“西南有门曰虎豹:左画虎搏立,万力千气底发,彘匿地,努肩脑,口牙怏抗。雹火雷风,黑山震将合。右胡人鬅,黄㠾累珠丹碧锦袄,身刀,囊靴,绦,白豹玄斑,饫距,掌胛,意相得。”又写园景一段:“樵途坞径幽委,虫鸟声,无人,风日灯火之。昼夜漏刻,诡姽绚化,大小亭饾池渠间。”(旧句读尚多不合,今略改)《蜀绵州越王楼诗序》“蹇蹇予始登,谓日月昏晓,可窥其背,雷电合,风云遇,霜辛露酸,星辰介行,鬼神变化,草木显绣”,以一串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短峭的句法,倒有些像现在西洋未来派或感兴派的体制。他之诗之生涩奇奥,想比韩愈还甚几倍。
由险怪而走入魔道的是卢仝、马异、刘叉、皇甫湜几个人。
卢仝,范阳人,自号玉川子,征谏议不起。后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八三五)。他寄居洛阳时,韩愈为河南县令(八一〇),因与其认识。所谓“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的赠诗就是那时作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月蚀诗》,说者谓为讥元和逆党,诗长一千八百余字,句法长短不等,用了许多很有趣的譬喻,说了许多怪话。今引其写月食光景一段如下:
《喜逢郑三游山》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宪宗元和五年,八一〇),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万物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朣胧,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轮如壮士斧斫坏,桂似雪山风拉摧。百炼镜,照见胆,平地埋寒灰。火龙珠,飞出脑,却入蚌蛤胎。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谋炲。磨踪灭迹须臾间,便似万古不可开。不料至神物,有此大狼狈!星如撒沙出,争头事光大,奴婢炷暗灯,掩菼如玳瑁,今夜吐焰长如虹,孔隙千道射户外。
这虽“信口开河”,还算有点结构,至于《与马异结交诗》便想入非非,不知所云了。古人嘲他的诗如乞儿唱莲花落,一搭一搭,只是随口瞎诌,元好问也不以他为然,《论诗绝句》:“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但他的诗也算一种空前的创格,宋欧阳修曾仿之作《鬼车诗》,明刘基又作《二鬼诗》,清袁枚也作《为王寿峰题问天图仿玉川体》,可见他对后代诗人并非毫无影响。
马异,河南人。诗仅存四首。《答卢仝结交诗》中有“此诗峭绝天边格,力与文星色相射,长河拔作数条丝,太华磨成一拳石”。又“喙长三尺不得语”等句,可见诗风之一斑。
刘叉,少任侠,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闻韩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雪车》《冰柱》二诗。他与孟郊、卢仝相识(集中有赠诗)想在此际。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说道:“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归齐鲁,不知所终。
他的《偶书》:“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又《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烈士咏》:“烈士或爱金,爱金不为贫,义死天亦许,利生鬼亦嗔。”都可表现他的性格。《自问》:“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后五字可说险怪派的总评。
韩愈门下的诗人尚有张籍、皇甫湜、李翱等。张籍的诗以清真雅正为主,与韩之险怪异趣;李翱存诗不多,亦无特色,故只说皇甫湜。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进士第,仕至工部郎中。他性情狂躁,除了替裴度做修福先寺碑文一字三缣的报酬尚不满意的故事外,还有可笑逸事:《唐书·本传》说他尝为蜂螫指,购小儿敛蜂捣取其汁。命子录诗,一字误,诟跃呼杖,杖未至,啮其臂血流。他的《出世篇》合卢仝、韩愈为一手,而语意之狂放则显露自己特性。像那“生当为大丈夫,断羁罗,出泥涂,四散号呶,俶扰无隅。埋之深渊,飘然上浮,骑龙披青云,泛览游八区;经太山、绝大海,一长吁。西摩月镜,东弄日珠,上括天之门,直指帝所居”,是用韩散文作法。又如“旦旦狎玉皇,夜夜御天姝,当御者几人,百千为番,宛宛舒舒。忽不自知,支消体化膏露明,湛然无色茵席濡!俄而散漫,裴然虚无;翕然复抟,抟久而苏。精神如太阳,霍然照清都。四肢为琅玕,五脏为璠玙,颜如芙蓉,顶为醍醐。与天地相终始,浩漫为欢娱。下顾人间,溷粪蝇蛆”,则又乱逞狂言,走入魔道,如卢仝了。
《岸花》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