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65]。

三年枕上吴中路[66],遣黄耳[67]、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68],莫惊鸥鹭。四桥尽是[69],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70],常记高人右丞句[71]。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72]。

【注释】

[65]贺方回:北宋词人贺铸,字方回。伯固:苏坚字。苏州人,曾与东坡同宦杭州,二人唱和之作不少。吴中:江苏吴县。

[66]“三年”句: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孝臧案:伯固于己巳年从公杭州,至壬申三年未归,故首句云然。”枕上吴中路,梦中回故乡吴中之路。

[67]黄耳:犬名,能千里致书。《晋书·陆机传》载:机有犬名黄耳,机在洛时,曾命黄耳送书信至松江家中,并取得回信还洛。

[68]松江:即吴淞江。

[69]四桥:松江有四桥。

[70]《辋川图》:王维家于陕西蓝田辋川,尝画《辋川图》以记之。

[71]高人:指品行高尚之人或在野的隐君子。右丞句:或指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维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72]“春衫”三句:春衫是小蛮亲手缝成,被西湖的雨淋湿过。小蛮,白居易的歌妓。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上三句未为甚艳。“曾湿西湖雨”,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坡公天仙化人,此等语犹非其至者,后学已未易模仿其万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因送友归吴,忆及松江四桥,并忆及西湖,重抚春衫,联想及小蛮针线,盖因西湖陈迹,常在念中,故触处兴怀,结句尤蕴藉多情。

【赏析】

此词章法奇横,送别之旨,只用“黄耳”等六字带过,即折入对去地——吴中松江的怀念。“莫惊鸥鹭”,取神虚处,把一腔珍重之情,写到了极处。“天许归期”以下,指苏坚,并非自指。身上的春衫还留着意中人的针线和西湖的雨痕,难道你能不牵心吗?这真教人心旌摇曳、去留两难了。这种构思,可谓出人意表,妙到毫端。此词亦曰姚晋、蒋灿所作。然此等天才绝唱,恐非凡手所能措笔。

李之仪 一首

李之仪(1040—1120?),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任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为范纯仁遗表,作行状,编管太平州,遂居姑孰。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词多次韵,小令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构思巧妙,风格朴实。有《姑溪居士文集》,存词八十余首。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日已[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2]。

【注释】

[1]已:消除、完结。

[2]“只愿”二句:顾夐《诉衷情》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此处化用其意。

【集评】

毛晋《姑溪词跋》:姑溪词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至若“我住长江头”云云,直是古乐府俊语矣。

陈廷焯《词则·别调集》:清雅,得古乐府遗意,但不善学之必流于滑易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因长江以写真情,意新语妙,直类古乐府。起言相隔之远,次言相思之深。换头,仍扣定长江,言水无休时,恨无已时。末句,言两情不负,实本顾太尉语。

【赏析】

明人胡应麟《诗薮》云:“汉乐府歌谣,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而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此词正有着乐府民歌语言鲜活、发诸本心、率口而道的特点。一结自顾夐词化出,然更真醇质朴,不事雕镂。挚情深意,全以浅语白话出之,故能振奇千古。

王观 一首

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以填应制词,亵渎神宗被贬。自号逐客。元丰二年(1079),以枉法受财,编管永州。词多用口语,时杂诙谐。集名《冠柳》,可见出他对柳永的保留态度。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1]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2]。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3]。

【注释】

[1]鲍浩然:作者友人,生平不详。之:往,到。

[2]盈盈:佳美貌。

[3]和:与,同。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

吴照衡《莲子居词话》:山谷云:“春归何处”;通叟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碧山云:“君行到处,便快折河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三词同一意,山谷失之笨,通叟失之俗,碧山差胜,终不若元梁贡父云“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为洒脱有致。

【赏析】

眼横秋水,眉展春山,以清嘉山水形容美人之顾盼,是大家所熟知的。这里反用,以眉眼喻山水,便觉格外亲切。一切如在目前,好像缩短了距离。语言亦明白家常,打点匀净,有浓重的民歌意味。

张舜民 一首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邠州(今陕西邠县)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元丰四年(1081),供职军中,作诗有“白骨似沙沙似雪”之句,谪监郴州(今属湖南)酒税。元祐元年(1086)召试,授秘阁校理。二年(1087),任监察御史。徽宗朝,为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坐元祐党,贬商州,卒。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有《画墁集》,今传本从《永乐大典》辑出。

卖花声

题岳阳楼[1]

木叶下君山[2],空水漫漫[3]。十分斟酒敛芳颜[4]。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5]。  醉袖抚危栏[6],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7]?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

[1]岳阳楼:楼名,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上,面对洞庭湖。唐张说守此时建。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为作《岳阳楼记》,文中云:“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2]“木叶”句:谓三秋季节,洞庭湖中的君山已经是西风落叶。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君山,在洞庭湖心,四面环水,一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居此,一说秦始皇南巡泊此,故名君山。

[3]“空水”句:长空与湖水,无边无际。漫漫(mánmán),无涯际之貌。

[4]“十分”句:歌女把酒斟满杯中,收敛起笑容,表情严肃。十分,充足圆满。

[5]“不是”二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张舜民自谓贬谪湖南,不似元二之使安西。阳关,后人根据王维诗中的“阳关”,谱成乐曲《阳关三叠》,乃送别之曲。

[6]“醉袖”句:酒醉后以手抚拍着高处的阑干。

[7]“何人”句:什么人能活着从贬谪的地方归来呢?此路,当指贬窜的边远地方。

【集评】

费衮《梁溪漫志》:张芸叟词云:“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人喜诵之。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阳红处近长安。”盖芸叟用此换骨也。

李佳《左庵词话》:晏叔原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张芸叟词:“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皆佳。

陈廷焯《云韶集》:“下”字好。通首语极悲壮,意极悲郁。名作也。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麦丈云:声可裂石。

【赏析】

词因登览而寄迁谪之意,忠厚缠绵,怨而不怒。起二句,以登楼所见之景兴起,发语悲壮有力。以下三句,则谓楼中歌女为我斟酒既满,却恐我心情不快,故敛芳颜。我则安然自若,反又对歌女道:我之谪于湖南,不如元二使安西,无故人相伴,又何必唱一曲《阳关》,凄然感怆?其人之豁达豪迈,居然可想。过片仍是即景兴起,天淡云闲,则其人非挂怀于一己之穷通得失,既可知矣。而又承以“何人”一句,看似悲语,实则豪宕。结二句转为忠悃缠绵,意谓:我所眷眷不忍去者,不是权势利禄,而是如《岳阳楼记》所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者也。

魏夫人 二首

魏夫人,生卒年不详,名玩,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以能文著称,与李清照齐名。存词十四首。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1],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2],离人犹未归。

【注释】

[1]掩映:隐约映照着。

[2]柳绵:柳絮。

【集评】

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六引《雅编》:魏夫人,曾子宣丞相内子。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则有《菩萨蛮》云:“溪山掩映斜阳里……”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赏析】

这是闺中忆远之词。鸳鸯作对,溪山如画,柳絮已三度飘绵,望穿秋水,却不见远人的踪迹,寄深情于芳景,措语蕴藉,风致谐婉,小令中佳制。“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为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本,而境界迥别,可见出诗词之不同。

菩萨蛮

红楼斜倚连溪曲[3],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4]。波上暝烟低[5],菱歌月下归[6]。

【注释】

[3]“红楼”句:红色的小楼斜临在曲折的溪水滨。溪曲,溪流曲折处。

[4]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汊口。

[5]暝烟低:暝色低垂。

[6]菱歌:采菱之歌。

【集评】

陈廷焯《别调集》:笔意超迈。朱晦庵谓:宋代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与李易安二人而已。

【赏析】

上片写主人公所居之处的静谧脱俗,“凝寒玉”谓溪水凝寒,莹如碧玉,一个“凝”字写出个人内心的幽娴贞静。但春光不可辜负,佳人也和女伴一起,在溪面之上,荡漾起木兰船,感受着青春年少的美好。过片盖谓采菱女伴,脸庞与荷花争奇斗艳,欢笑着把船划进鸳鸯游弋的水汊。当暮色四垂之时,唱着采菱歌,沐着月色归来。全词情感欢快,记录青春,礼赞生活,婉丽雅正,令人神往。

王诜 一首

王诜,生卒年不详,字晋卿,太原人。徙居开封。熙宁二年(1069),娶英宗女蜀国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为利州防御使。元丰二年(1079),坐罪落驸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能诗善画,词作不多,而清丽可喜。今有赵万里辑《王晋卿词》。

忆故人

烛影摇红向夜阑[1],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2],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注释】

[1]夜阑:夜尽。

[2]尊:酒盏。

【集评】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王都尉有《忆故人》词云:“烛影摇红……”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婉转为恨。遂令大晟别撰腔。周美成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

陈廷焯《云韶集》:按此词绝佳。美成迫于诏命,强为增益,真如续凫为鹤,反不及原词多矣。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两宋人词间亦有用衬字者。王晋卿云:“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向”字、“乍”字是衬字。

【赏析】

这是王诜的自度曲,调咏本意,表现了对远方情人的怀念,声容姣好,情致缠绵,深受徽宗激赏。令周邦彦略加增损,别称《烛影摇红》。“凭阑干、东风泪眼”,七字连用五平声,而以上去作结。故作拗句而谐协美听,非精于审音者难到。煞拍三句,以景结情,有言尽意深、陇断云连之妙。

黄庭坚 五首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平(1067)进士。因苏轼荐而知名。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念奴娇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步自永安城楼[1],过张宽夫园待月[2]。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3],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4],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5],驾此一轮玉[6]。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7]。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8]。

【注释】

[1]永安城:四川宜宾古称戎州,有永安城。元符元年(1098),庭坚在戎州贬所作词。

[2]张宽夫:庭坚友人张仲吉之子,名溥,字宽夫,从庭坚问学。庭坚时过其家张园游赏。

[3]孙彦立:坐中客名,善吹笛,词中以孙郎称之。

[4]断虹:残虹。霁雨:雨停了。

[5]姮娥:嫦娥。

[6]一轮玉:形容月轮如玉。

[7]醽醁:酒的美称。

[8]声喷霜竹:笛声自竹中喷出。

【集评】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鲁直在戎州,作乐府曰:“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予在蜀见其稿,今俗本改“笛”作“曲”以协韵,非也……泸、戎间谓“笛”为“独”,故鲁直得借用,亦因以戏之也。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

陈廷焯《云韶集》:起笔如画,笔力精紧,锋棱尽露。风流豪宕,气压千人。笔力亦复横绝。

【赏析】

此词成于席间,一气呵成,文不加点,而状物述情精妙如此,真一片天机,令人叹服。作者远窜蛮荒,而毫无馁色。“老子平生,江南江北……坐来声喷霜竹”,是何等磊落伟岸气象。罗愿《新安志》云:“及谪黔中,有道访之,鲁直为书帖云:‘凡士大夫胸中,不时时以古今浇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观此可知学养道心发于笔端,乃有此神奇也。

水调歌头

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9]。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10]。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11]。谪仙何处[12]?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9]武陵溪:指世外的桃源仙境。见陶渊明《桃花源记》。

[10]虹霓:彩虹壮美,此指胸襟气象壮阔辉煌。

[11]金徽:金饰的琴徽。

[12]谪仙:李白。

【集评】

姚范《援鹑堂笔记》:涪翁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倔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

薛砺若《宋词通论》:一种幽旷豪逸、超脱尘寰的胸襟,直凌纸背,为确有境界之作,非泛泛写几句纪游遣兴的字句所可比拟。

【赏析】

这是一首隽雅绝伦的游仙之作。其写作年代不详,然玩味文意,词中提到谪仙何处,既指李白,亦自指其谪宦生涯,当是两面关锁的手法。此词借笔底灵境,一泄其胸中块垒。上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瑶草青青、白云冉冉、莺花无数的桃源仙境,以至胸中浩气直接天上的虹霓了,气象是何等辉煌。下片则以比兴手法,用玉枕、金徽比喻志行芳洁,以谪仙难觅以形其孤寂之情,然后点明此行不为寻觅仙姝,亦不作长啸寄傲的隐士,而只想采得延年的仙草,作个醉舞明月的自在闲人。其遣词、造境通体光明,仙气姗姗,一尘不染。东坡评云:“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可谓当之无愧。

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13]

万里黔中一漏天[14],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15]。  莫笑老翁犹气岸[16],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17]?戏马台南追两谢[18],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

[13]高左藏:高羽,绍圣四年(1097)出任黔中知州。于重阳日大宴宾客。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14]黔中:郡名,唐置,宋为绍庆府。治所在今四川彭水。漏天:连雨不止,像天漏了一样。

[15]鬼门关:即石门关,在奉节东。蜀江:指流经四川彭水境内的乌江,亦称蜀江。

[16]气岸:指气度傲岸,精神抖擞。

[17]“几人”句:有几个人会像我这样,把黄菊花插满在花白的头发上。华颠,花白的头顶。

[18]戏马台:项羽所筑,在今江苏徐州铜山南。东晋时刘裕北征,九日会群僚于戏马台。两谢:指谢瞻、谢灵运。作有《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集评】

《晓川词话》:山谷此词作于黔州贬所,而毫无一丝萎靡之色。头二句写黔中多雨,屋居似在船中,已妙绝天下。末二句“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竟将贬谪之身与刘寄奴同诸名士阅兵之盛举,等量齐观。此种豪情异响,真是一空千古了。

【赏析】

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为蔡卞、章惇所陷,谪为漳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作于贬所。写得气象雄阔,跳荡有力,身处逆境而不衰飒。“驰射”与“催醉”挽合呼应,真有千钧笔力。“风流犹拍古人肩”,一结颖妙,读来口有余香。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19]。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归来同住[20]。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21],因风飞过蔷薇[22]。

【注释】

[19]无行路:没有留下回去的行踪。

[20]唤起归来:唤了回来。

[21]百啭:鸟鸣声宛转,形容鸣声美妙。

[22]因风:随风。“飞”,《汲古阁本》作“吹”。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赶上”“和春住”,“唤起归来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

【赏析】

通体精譬,意境清逸。结语暗喻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

虞美人

至当涂,呈郭功甫[23]

平生本爱江湖住,鸥鹭无人处。江南江北水云连,莫笑醯鸡歌舞瓮中天[24]。  当涂舣棹蒹葭外[25],赖有宾朋在。此身无路入修门[26],惭愧诗翁清些与《招魂》[27]。

【注释】

[23]郭功甫:名祥正,当涂人。进士出身,元祐初,官至朝请大夫。此词作于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知太平州时。

[24]醯(xī)鸡:酒瓮内的小飞虫,比喻不知天地广阔之意。

[25]舣(yǐ)棹:船靠岸曰舣。棹(zhào),船桨。

[26]修门:楚国郢都城门。此指宋朝京城开封。

[27]清些(suò):即楚些,本指《楚辞·招魂》,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因《招魂》每句句尾皆有“些”字作为语气词。这里泛指诗词。

【集评】

李之仪《跋黄山谷词》:(鲁直既到太平)九日而罢,又数日乃去。其章句字画,所能不多,而天下固已交口传诵。欲到其地,想见其真迹,及其所及之人物,皆以不得为不足。

【赏析】

此词作于当涂。崇宁元年(1102),黄山谷奉命知太平州事。到任九天,即被罢官。词作于此时。上片言性爱江湖,本无大志,愿做个与鸥鹭为侣的散淡之人。就像小虫飞舞酒瓮之中,亦不以为窘。下片说此次停船当涂,幸而有您这样的高朋为伴。我是不会入朝为官的,得到您的赐诗为我招魂安慰,内心就十分感激与惭愧了。身处逆境,备受打击,而坦夷自若,无一丝气馁之意。品格之高岸,心态之冲融,古今罕见。

李元膺 一首

李元膺,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人。徽宗时,官南京(今河南商丘)教官。因讥讽蔡京,终身不得召用。

洞仙歌

一年春物,唯梅柳间意味最深[1],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2]。

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3]。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4]。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5]。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6]。

【注释】

[1]梅柳间:梅花乍放,柳叶初生的早春时候。

[2]后时之悔:失去时机的懊悔。

[3]“杨柳”句:柳叶初生,如睡眼乍启,叫作柳眼。青眼,喜盈盈的目光。阮籍对俗士以白眼,遇佳士乃为青眼。

[4]颦轻笑浅:即轻颦浅笑。此谓柳叶如弯眉,梅花如笑眼。

[5]小艳疏香:指梅花。许浑《早梅诗》:“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6]醉红:花下醉游。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三:“杨柳于人便青眼”,以人喻物,生动。“不在浓芳”,在“疏香小艳”,独识春光之微。至“已失春风一半”句,谁不猛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赏春须早……日中则昃,操刀必割,凡事争天下之先,不仅赏春也。

【赏析】

赞美春光,不讴歌莺花烂漫的秾艳芳菲,而着意刻画报春的梅柳。疏秀清妍,表现了对新生事物的敏锐观察,格调很高。“已失春风一半”,用南唐潘佑“桃李不须夸烂漫,已失了春风一半”语意,隐含着对国事的隐忧,有先机之识。

秦观 八首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因苏轼荐,迁太常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以元祐党籍通判杭州,贬监处州酒税,南徙郴州、横州、雷州。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召还。卒于藤州(今属广西)。有《淮海居士长短句》。格调和雅,意蕴含蓄,情韵兼胜,为婉约派重要代表。

望海潮

梅英疏淡[1],冰澌溶泄[2],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3],铜驼巷陌[4],新晴细履平沙[5]。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6]。柳下桃蹊[7],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8]。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9]。兰苑未空[10],行人渐老[11],重来是事堪嗟[12]。烟暝酒旗斜[13]。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1]梅英:梅花。

[2]冰澌:渐渐融化的冰块。

[3]金谷:金谷园,在洛阳。西晋石崇所建,以豪奢著称。

[4]铜驼:洛阳皇宫之南,有铜驼街。

[5]细履:慢步。

[6]芳思(sì):芳馨的情思。

[7]桃蹊:开着桃花的小径。

[8]西园:泛指名园。曹植《公燕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9]“华灯”二句:美丽的灯火让月光失色,飞驰的车马遮住了花丛。盖,车篷。

[10]兰苑:花园。

[11]行人:出门在外的人,作者自指。

[12]是事:事事。

[13]烟暝:夜色迷茫。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借桃花缀梅花,风光百媚。停杯骋望,有无限归思隐约在先。

周济《宋四家词选》: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

谭献《谭评词辨》:“长记误随车”句,顿宕。“柳下桃蹊”二句,旋断仍连。后半阕若陈、隋小赋缩本,填词家不以唐人为止境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词最深厚,最沉着。如“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思路幽绝,其妙令人不可思议。

【赏析】

绍圣元年,秦观自国史院编修南贬杭州通判,重过洛阳,昔日的欢悰,犹在念中,而时移世换,再也无复当年的兴致了。本词的结构,是以今昔交错的形式展开。前三句述今,点缀眼前景物。“东风”句暗示人事的变迁,拖曳有神。“金谷”以下,直至“飞盖妨花”十一句,记冶游的往事,打破了上下分片的界限,是跨句之格。“兰苑”以下,再折到目前,以昔衬今,便格外凄断,令人不堪回首了。词中名句甚多,如“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思致幽渺,一“乱”字,尤能传出姹紫嫣红的蓬勃生机。

八六子

倚危亭[14],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15]。念柳外青骢别后[16],水边红袂分时[17],怆然暗惊[18]。  无端天与娉婷[19]。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20]。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21],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22]。正销凝[23]。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

[14]危亭:高处的亭子。

[15]“恨如芳草”二句:离恨像芳草那样,铲尽了还生出来。李煜《清平乐》词:“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刬(chǎn),铲除。

[16]骢:青白杂色的马。

[17]红袂(mèi):红袖,代指美女。

[18]怆(chuàng)然:愁凄。《楚辞·远游》:“心愁凄而增悲。”注:“怆然感结,涕沾怀也。”

[19]“无端”句:没来由命运给予我一个美女。无端,没来由,无理由。娉婷,美女。

[20]“夜月”二句:写恋情。在一帘明月的夜晚同作幽梦,欢情犹如春风那样温柔。

[21]“怎奈向”三句:写别后情景,聚首的欢乐随水而去,琴瑟也不弹了,翠绡上的薰香也减退了。怎奈向,即怎奈。向,语助词,无实义。素弦,白色的琴瑟弦索。翠绡,绿色的丝绢,女人服饰。

[22]“那堪”二句:面对晚间落花与蒙蒙残雨,真受不了。那(nuó)堪,哪里受得了。飞花弄晚,黄昏时落花飞舞。弄,含嬉戏、玩耍意。残雨笼晴,剩余的零星小雨被晴朗天空笼罩着。

[23]销凝:销魂凝神。

【集评】

《容斋四笔》:秦少游《八六子》词云:“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语句清峭,为名流推激。予家旧有建本《兰畹曲集》,载杜牧之一词,但记其末句云:“正销凝,梧桐又移翠阴。”秦公盖效之,似差不及也。

张炎《词源》: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陈霆《渚山堂词话》:少游《八六子》尾阕云“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唐杜牧之一词,其末云“正销凝,梧桐又移翠阴”,秦词全用杜格。然秦首句云:“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二句妙甚,故非杜可及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恨如刬草还生,愁如春絮相接,言愁,愁不可断;言恨,恨不可已。又云:长短句偏入四六,《何满子》之外,复见此。

先著、程洪《词洁》:周美成词“愁如春后絮,来相接”,与“恨如芳草,刬尽还生”,可谓极善形容。

周济《宋四家词选》:起处神来之笔。

黄苏《蓼园词选》:寄托耶?怀人耶?词旨缠绵,音调凄婉如此。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句清婉,乃少游本色。首三句独用重笔,便能振起全篇。

【赏析】

此词记情人别后、抚今追昔之慨。起首三句,用直抒胸臆的重拙之笔,为全词定下基调。“念”字是一字领,领起两句对仗的六言句子。当日柳外水边,青骢红袖,依依怅别,至今思之,唯有怆然心惊而已。过片三句,谓情不知所起,缘不知所生,与伊人之遭遇,殆由天数。“夜月”二句,凄美之至。“怎奈向”领起“欢娱”以下三句,仍是重拙之笔,不嫌说破。因“那堪”二句,魂逐景而销,情因景而怆,故能有言外之神味。结二句乃豹尾振起之笔,盖谓当其销魂、凝神之际,黄鹂的啼声,提醒词人又是春暮了。词至此戛然而止,而无限怅惘不甘之情,却如流水不绝。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24],画角声断谯门[25]。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26],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27]。  销魂[28]。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29]。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30]。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24]粘:宋本作“连”,此据毛晋《汲古阁本》。

[25]画角:饰以彩绘的号角。谯门:城楼,其下设门以通行人,上建楼以望敌情。

[26]蓬莱旧事:指对某歌女的恋情。绍兴有蓬莱阁,秦观曾来此冶游。

[27]“寒鸦”两句:从隋炀帝“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化出。

[28]销魂: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29]“香囊”二句:是说情人互赠信物,以结深情。香囊,盛放香料的锦囊。罗带,系腰的丝带。

[30]谩:空。青楼:指歌舞欢场、妓女居处。薄幸:薄情、负心人。

【集评】

曾季狸《艇斋诗话》:少游词“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用欧阳詹诗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叶梦得《避暑录话》:秦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本隋炀帝诗也,少游取以为《满庭芳》辞,而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尤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赏,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尝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也。

黄昇《花庵词选》: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评《复斋漫录》:少游如寒景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苕溪渔隐曰:其褒之如此,盖不曾见炀帝诗耳。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粘”字工,且有出处。赵文鼎“玉关芳草粘天碧”、刘叔安“暮烟细草粘天远”、叶梦得“浪粘天,葡萄涨绿”皆用之。又云:人之情,至少游而极。结句“已”字,情波几叠。

陈克《大年流水绕孤村图》:少游一觉扬州梦,自作清歌自写成。流水寒鸦总堪画,细看疑有断肠声。

陈廷焯《云韶集》:起势炼字炼句,画所不到。秦学士尽有独步处,情辞双绝,东坡、耆卿皆不能及。

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谭献《谭评词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下阕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钝所能藉口。

【赏析】

这首惜别之作,据《避暑录话》,元丰间就已盛行于淮、楚了。其时作者不过三十岁左右,写得缠绵悱恻,表现出对自己的情人——一个会稽歌妓的深情眷恋。上片写景:微云、衰草、流水、寒鸦,色调凄婉,正与离情相合。过片后,纯乎写情:“销魂”四句,真把小女子轻怜轻惜、难解难分的深情写到了十分。“谩赢得”一句,是无可奈何的痛惜之语,并不是轻薄口吻。歇拍两句,以景结情,既蕴婉又凄断,令人难以为怀。词中“抹”字、“粘”字,工致入微。“寒鸦”、“流水”点化成句,自然凑泊,一如己出,被传为千古绝唱。

鹊桥仙[31]

纤云弄巧[32],飞星传恨[33],银汉迢迢暗度[34]。金风玉露一相逢[35],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3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31]鹊桥仙:七七之夕,牛郎织女渡鹊桥相会是民间流行的爱情故事,词咏调名本意。

[32]纤云弄巧:纤细的流云,像织女在表现编织云锦的技巧。

[33]飞星传恨:夜空中的流星,像在传递他们的相思苦恨。

[34]银汉:银河。

[35]金风:秋风。玉露:晶莹的露珠。

[36]忍顾:怎忍回顾。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卷二: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

陈廷焯《云韶集》:笔下亦翩翩有仙气,情致语却说得秀绝。

黄苏《蓼园词选》:凡咏古题,须独出心裁,此固一定之论。少游以坐党籍被谪,思君臣际会之难,因托双星以写意,而慕君之念,婉恻缠绵,令人意远矣。

【赏析】

七夕会双星,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爱情神话。此词过人之处,在于它表现了高卓的思想境界:只要真诚相爱,虽一年一度,也远胜寻常的柴米夫妻,又何必非得日夕相守呢?沈际飞云“化腐朽为神奇”,可谓知言。前面用“忍顾”一句跌宕,更增加了后语反趯的力度,尤能见出笔法之妙。

踏莎行

郴州旅舍[37]

雾失楼台[38],月迷津渡[39],桃源望断无寻处[40]。可堪孤馆闭春寒[41],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42],鱼传尺素[43],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44],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

[37]郴州:今属湖南,临近广东。

[38]雾失楼台:浓雾遮住了楼台。

[39]月迷津渡:夜月迷蒙,看不清渡口。津,渡口。

[40]桃源:武陵(今湖南常德)有桃花源,秦观南贬时路过此地,曾作《点绛唇》,表示对仙境的向往。

[41]可堪:哪堪。

[42]驿寄梅花:陆凯曾寄梅与范晔,附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43]鱼传尺素:指远方来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古以素绢为信笺,长约一尺,故名。

[44]幸自:本自,本来。

【集评】

周《清波杂志》:秦少游发郴州,反顾有所属,其词曰(本词略)。山谷云:“语意极似刘梦得楚、蜀间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冷斋夜话》:少游到郴州作长短句云:“雾失楼台……”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王世贞《艺苑卮言》:“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少游坐党籍,安置郴州,谓郴江与山相守,而不能不流,自喻最凄切。

王士祯《花草蒙拾》:“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千古绝唱。秦殁后,坡公尝书此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高山流水之悲,千载而下,令人腹痛。

徐《词苑丛谈》:秦少游《踏莎行》云(本词略)。东坡绝爱尾二句。余谓不如“杜鹃声里斜阳暮”,尤堪断肠。

陈廷焯《云韶集》:结二语,情文双绝,笔力既高,风韵亦胜,我莫名其妙。此词骨高、韵高,少游独有千古。

黄苏《蓼园词选》:按少游坐党籍,安置郴州。首一阕是写在郴州望想玉堂天上,如桃源不可寻,而自己意绪无聊也。次阕言书难达意,自己同郴水自绕郴山,不能下潇湘以向北流也。语意凄切,亦自蕴藉,玩味不尽。“雾失”“月迷”,总是被谗写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句,犹为皮相。

【赏析】

绍圣三年(1096),秦观从处州监税南贬郴州,岁暮抵郴,此词作于次年春日。正是迭遭打击的忧患余生,故刻画羁愁,特为凄苦。遣词命意,极见工力。如“失”字、“迷”字都是使动用法,这对表现怅惘迷茫的情绪最为有力。“可堪”两句,重笔渲染,词境一变而为凄厉。一个“闭”字最能传出谪居者的孤寂心境。“郴江”两句,无理而妙,突出了逐臣游子依恋故土的深心,因此博得苏轼的激赏。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45],晓阴无赖似穷秋[46]。淡烟流水画屏幽[47]。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45]漠漠:寥廓之意。

[46]无赖:不可心,同无可奈何。穷秋:晚秋。

[47]“淡烟”句:指屏风上的景物。

【集评】

陈廷焯《词则·大雅》卷二:宛转幽怨,温、韦嫡派。又《云韶集》:婉约。“上”字好。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清婉而有余韵,是其擅长处。此调凡五首,此首最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两对句,写花轻语细,境更微妙。“宝帘”一句,唤醒全篇。盖有此一句,则帘外之愁境及帘内之愁人,皆分明矣。

【赏析】

俨然一幅落花微雨图卷,恼人的春愁,都从笔底自然流出。“漠漠”句,言薄寒自远来到楼中,与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技法相似,仍指自然,不是指人,但却反衬出楼中人孤坐之久。“自在”两句,以飞花比梦、丝雨比愁,卓人月以为“夺席南唐,深得李煜神味”,可谓有识。

点绛唇

桃源[48]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49]。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释】

[48]桃源:此词咏刘晨、阮肇误入桃源仙境故事。

[49]信流:随流,不刻意而来到花深之处。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卷一:如画。

俞陛云:此词擅胜处,在笔轻而韵秀,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

【赏析】

此词演绎刘、阮天台遇仙女成亲事。半年后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后复去天台,已迷不得路,不知所终。“尘缘”二句,指难忘人间情缘而复归,以至不能久住桃花仙境。下片写再度来寻,眼前唯有茫茫烟水,暮山无数,乱红如雨,已寻不到前番道路了。一结凄丽,令人怅悒无端,洵为传情之极笔。

好事近

梦中作[50]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51]。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释】

[50]梦中作:此词作于绍圣二年(1095),时在处州(今浙江丽水)贬所。秦观学佛以自遣,故语多旷达。

[51]夭矫:联锦词,屈伸自如之貌。

【集评】

晁补之《嵩山文集》卷八:《山行微雨对花,觉秦少游“山路雨添花”之语为佳,因有感于斯人》:今日山行花畔语,故人佳句雨添花。

陈廷焯《词则》:笔势飞舞,少游后至藤州,醉卧光华亭而卒,此为词谶矣。

【赏析】

在以婉约为特色的《淮海词》中,此作骨鲠铮铮,思致雄杰,洵为别调奇作。上片一二句,“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一个“动”字写足了衮衮天机,而又补之以“有黄鹂千百”,更增异彩奇情,有声有色。下片幻出飞云,夭矫空际,力度之大,动感之强,能令人神观耸动。而末二句,笔势一变,醉卧藤阴,顿入南北不知的空寂的禅境,可谓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美学佳例。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檃括一生,结语遂作藤州之谶。造语奇警,不似少游寻常手笔。”这种分析是很有深度的。

赵令畤 二首

赵令畤(1051—1134),本名景贶,苏轼为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燕王德昭(太祖次子)玄孙。元祐间,签书颍州公事。苏轼荐之于朝,轼贬,被罚金,废置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同知大宗正事。有《侯鲭录》传世。词风清拔,与二晏相近。

菩萨蛮

春风试手先梅蕊[1],姿冷艳明沙水[2]。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3]。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4],人间第一枝。

【注释】

[1]先梅蕊:言春风首先吹开梅花。

[2](pīng)姿:美丽的姿容。明沙水:照映着沙滩水滨,显得后者也明艳起来。

[3]月与期:言只该由月亮为伴。

[4]燕:通“宴”。瑶池:传为西王母所居仙境。

【集评】

艾治平《唐宋词鉴赏词典》:词论家说词起结最难……“试手”而先……句法峭劲,旋折有力。

【赏析】

“春风试手先梅蕊”,“试手”二字,写出了造化之神通,极具气象。“不受”句一抑,“端须”句一扬,文气振起,格调高绝。下片就梅花与人两面言之。笔墨奇幻,一片化机,洵咏梅词中极品。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5]。  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6]。飞燕又将归信误[7],小屏风上西江路[8]。

【注释】

[5]“啼痕”:犹然残存的红杏雨痕,好像人在啼哭。这是拟人化的手法。

[6]恼破:恼尽。

[7]归信误:犹言捎信的燕子耽误了书信。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女子唐绍兰,其夫经商湘中,绍兰写诗系燕足,托其送与丈夫。其夫见诗,感动归来。

[8]西江:即郁水,由广西流经广东入海。这里指屏风上的风景。

【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托杏写兴,托燕传情,怀春几许衷肠。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开口淡冶松秀。又云:末路情景,若近若远,低佪不能去。

陈廷焯《云韶集》:清丽婉约,晏、欧之嗣音也。深深曲曲,笔致凄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段以闲淡之笔,写怀人心事。结处风华掩映,含蓄不尽。德麟为安定郡王,天水氏固多才子也。

【赏析】

“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写闺中人岑寂孤独,能于言外得意。“小屏风上西江路”,点出念远,与之关合。残花、归燕,盘旋映带,益增凄苦之感。赵令畤因与苏轼有牵,迭遭打击,故词中托意闺帏,以自述其哀衷。而笔致含蓄,语婉而意深,可见其词风。

贺铸 四首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宋太祖后贺氏族孙,本以武职供奉朝班。元祐间,苏轼等荐改文职,为承事郎。历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以承议郎致仕。退居吴中,筑企鸿居,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卒于常州僧舍。有《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也能出清刚于秾艳,寓韶秀于雄豪,自成一家。

思越人[1]

重过阊门万事非[2],同来何事不同归[3]?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4]。旧栖新垄两依依[5]。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1]思越人:词牌名,即《鹧鸪天》,贺铸词集中又作《半死桐》,为悼亡之曲。

[2]阊门:苏州城西门,吴国时名为“阊门”。

[3]不同归:作者夫人卒于苏州,不获同归故里。

[4]晞:晒干。

[5]新垄:新坟。

【集评】

陈廷焯《云韶集》:此词最有骨,最耐人玩味。又《词则·别调集》卷一:悲惋于直截处见之,当是悼亡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下阕从“新垄”“旧栖”见意。“原上草”二句,悲“新垄”也;“空床”二句,悲“旧栖”也。郭频伽词“挑灯影里,还见那人无睡”,宜其抚寒衣而陨涕矣。

【赏析】

此为血泪写成的悼亡文字。贺铸于大观三年以承仕郎致仕,卜居苏、常,词当作于此时。“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真刻骨铭心之至情文字。空床听夜雨,挑灯补旧衣,皆贬斥中之穷愁苦况。所谓涸辙枯鱼,相濡以沫也。较之东坡《江城子》之作,正相伯仲,堪称悼亡词中之双璧。

踏莎行[6]

杨柳回塘[7],鸳鸯别浦[8]。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9]。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10],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6]此词贺铸《东山词》中以有“红衣脱尽芳心苦”之语,亦名《芳心苦》。

[7]回塘:迂回曲折的池塘。

[8]别浦:小水流入大水的汊口叫别浦。

[9]红衣:红莲的花瓣。

[10]不肯嫁春风:指荷花不在春天开花。张先《一丛花令》有“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这里反用其意。

【集评】

陈廷焯《云韶集》:此词必有所指,特借荷寓言耳。通首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有多少惋惜,有多少慨叹,淋漓顿挫,一唱三叹,真能压倒今古。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表面系咏荷花,实则以荷花自比。此又在托闺词以抒情之外别立一格,古所谓“索物言情也”。

【赏析】

这首咏荷之作,托物比兴,是以荷花自况,通过描绘花的幽独高洁的形象,表现出词人的孤高襟抱。“当年”两句,流露出怀才不遇、自伤老大的苦恨。清虚骚雅,深得屈子以美人、香草陶写怀抱的遗意。

青玉案[11]

凌波不过横塘路[12]。但目送、芳尘去[13]。锦瑟华年谁与度[14]?月桥花院,琐窗珠户[15],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16]。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

[11]青玉案:又名《横塘路》,以词中有“凌波不过横塘路”而得名。

[12]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横塘:苏州地名,在盘门之南十余里。

[13]芳尘:美人身后的尘土,借指美人身影。

[14]锦瑟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语出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谁与度:即“与谁同度”之倒装。

[15]琐窗:镂花的窗户。

[16]冉冉:缓缓流动。蘅皋: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蘅,杜蘅。

【集评】

旧题苏轼作《东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黄庭坚《寄方回》诗: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罗大经《鹤林玉露》: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有以水喻愁者……贺方回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刘熙载《艺概》: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或以方回有“贺梅子”之称,专赏此句,误矣。

沈谦《填词杂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

先著、程洪《词洁》: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泊。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

陈廷焯《云韶集》:起笔超逸,是贺公本色,较秦少游“春随人意”更来得妙。“唯有春知处”句,笔态翩翩,遣词精秀,宜为当时所重。

黄苏《蓼园词选》:所居横塘断无宓妃到,然波光清幽,亦常目送芳尘,第孤寂自守,无与为欢,唯有春风相慰藉而已。后段言幽居肠断,不尽穷愁,唯见烟草风絮,梅雨如雾,共此旦晚耳,无非写其境之郁勃岑寂也。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

【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上片所写皆自一个行路女子的倩影生出。一缕遐思,变幻空际,见出文心之巧。下片转写怅悒之情怀。“试问”宕开一笔,然后连用烟草、风絮、梅子三个排句作结。以眼前的、具体的景物,表现抽象的、难以形迹的情绪,便格外显得鲜明、饱满、强烈感人了。“梅子”一句化裁口语,以俗为雅,尤为奇警空灵,因此博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行路人的匆匆一瞥,何以会生发出偌大的感慨呢?其实不过借为发端,以写其坎坷的境遇和索居的枯寂吧。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17]。肝胆洞,毛发耸[18]。立谈中,死生同[19]。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20]。轻盖拥,联飞鞚[21]。斗城东[22]。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23]。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24]。狡穴俄空[25],乐匆匆。  似黄粱梦[26],辞丹凤[27]。明月共,漾孤篷[28]。官冗从,怀倥偬[29]。落尘笼,簿书丛[30]。鹖弁如云众[31]。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32],《思悲翁》[33]。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34]。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35]。

【注释】

[17]五都:汉都长安,另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此指当时大都会。

[18]肝胆洞:洞见肝胆,形容性格直爽。毛发耸:怒发冲冠之意。

[19]立谈中,死生同:片言投合,可共生死。

[20]推翘勇:公认的健者。翘,特出。矜豪纵:以豪放不羁自诩。

[21]轻盖拥:乘着快车。轻盖,车篷。联飞鞚:并驾飞驰。鞚,马的络头。

[22]斗城东:斗城,地名,在陈留县境。

[23]吸海垂虹:形容豪饮。“饮如长鲸吸百川”,见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句。

[24]白羽:箭名。

[25]狡穴:狡兔三穴,这里指兽穴。

[26]黄粱梦:一场美梦。黄粱未熟而美梦已醒,见沈既济《枕中记》。

[27]丹凤:京城。

[28]漾孤篷:漂泊孤舟中。

[29]冗从:闲散的小官吏。倥偬:苦闷不安。

[30]尘笼:被俗务缠身。簿书:公文书牍。

[31]鹖弁(hé biàn):插着鹖毛的军帽。

[32]笳鼓动:军鼓擂响,战争开打了。《渔阳弄》:即《渔阳掺》,战争之鼓曲名。

[33]《思悲翁》:乐府曲名,也有自伤老大、报国无由之意。

[34]请长缨:请缨杀敌。长缨,长绳,用以捆绑敌囚。天骄种:本指匈奴,此指入侵的敌人。

[35]“手寄”二句:手弹七弦琴,目送归雁。化用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七弦桐:七弦琴。桐,琴以桐木为之,故以桐代琴。归鸿:归雁。

【集评】

王灼《碧鸡漫志》:贺《六州歌头》《望湘人》《吴音子》诸曲……最奇崛,或谓深劲之韵。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与《小梅花》调皆雄健激昂,为集中稀有之作。上阕“酒垆”以下七句,下阕“长缨”以下六句,尤为警拔。

夏敬观《手批东山词》:与《小梅花》三曲同样工力,雄姿壮采,不可一世。

龙榆生《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全阕声情激壮,读之觉方回整个性格,跃然于楮墨间。即以稼轩拟之,似犹逊其豪爽。

【赏析】

这首自叙之作,是《东山词》中最激昂悲壮的作品。前片写少年豪纵之状:英气勃勃,须发毕张,真把“侠气盖一座”的性格活画出来了。后片写近况之潦倒:冗从小官,琐务猥积。请缨报国,徒成空想。声情也变得悲咽。全词三十九句,韵脚即多达三十三个。其中平声十六、仄声十七,用韵之密、变化之多为词中第一。作者当是以急促、错杂的声口,以写其激越悲壮之心的。

僧仲殊 二首

仲殊,生卒年不详,北宋著名诗僧,号师利,安州(今湖北安陆)人。俗姓张,名挥。举进士,游荡不羁。因妻投毒,食蜜而愈。遂出家,人号蜜殊。居杭州宝月寺。有《宝月词》传世。王灼以为“贺方回、周美成、晏叔原、僧仲殊,各尽才力,自成一家”(《碧鸡漫志》)。

南柯子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节、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堤畔闹荷花[1]。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2]。

【注释】

[1]闹荷花:江南民俗有观赏荷花之习俗,曰“闹红”。此取意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词意,用以烘托天涯孤旅之凄凉。

[2]年时:去年。沽酒:买酒。

【集评】

李攀龙《渚山堂词话》卷二:追思远人,追忆往事,委婉真切,堪当一《悲秋赋》。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白露”两句,初唐律诗。“沽酒那人家”,情思都在“那”里面。

【赏析】

上片写清秋孤旅的凄凉心态,以山鸟的悲啼声唤起岁华已换的悲感。下片追忆往事,同样晚霞酷暑的光景,前番此处观赏荷花的闹红之乐,以及买醉酒楼的欣悦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以眼前的孤苦反衬往事的欢快,便能倍增哀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