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 一首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高宗即位,权户部员外郎,两入为相,立朝敢言。反对和议,再赞亲征,皆能取胜。因秦桧构陷,谪贬漳州、潮州,移吉阳军。又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悲愤绝食而卒。临终前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天下闻而悲之。有《得全居士词》,清奇劲峭,如其为人。

花心动

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夜酒阑[1],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2],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3]。  西北欃枪未灭[4]。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5],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6]。

【注释】

[1]酒阑:酒宴将尽。

[2]绿琴:即绿绮琴。《白帖》:司马相如有绿绮之琴。朱弦:即朱弦瑟。《礼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意谓高贵的乐器已无,暗喻贤臣被逐。

[3]断编遗册:即残编断简,古之遗文。

[4]欃枪(chán chēng):彗星名,主兵象,此指金兵占据北部中国。

[5]疏篷:简陋的船篷。

[6]枕流漱石:归隐之意。晋孙楚欲隐居,对王济说:“当枕流漱石。”且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见《世说新语·排调》。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赵忠简词……清刚沉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国之思,流溢行间句里。

汪东《唐宋词选评语》:忠愤之情,以蕴藉出之。李慈铭曰:得全居士词,最为艳发,似晏元献。

【赏析】

绍兴八年(1138)冬,赵鼎为秦桧所陷,罢相,提举醴泉观使。李纲、张浚亦前此相继贬逐,朝政遂为秦桧所把持。此词作于其自泉州归杭提举洞霄宫时。他痛感和议之误国,独唱之寡和,故托兴冬日萧条景物,以抒志士穷途之悲。上片前六句以冷月悲风、夜阑残火,刻画逐臣的心境。“绿琴”以下四句,叹息贤者去位,曲高和寡,只好孤独地与断残篇简,打发残年岁月了。下片远望乡关,为金人占领,只能从吴越做着回乡之梦,有负少年报国之志。“老来”以下,写自己遭到秦桧的迫害,过着看人颜面、朝不保夕的日子。要想归隐山林,又怎能实现呢?忠愤之情,流溢行间,令人不忍卒读。

向子 二首

向子(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军清江(今属江西)人。宰相向敏中玄孙。元符末,以恩荫补官。宣和末,为京畿转运副使。南渡初,统兵勤王,力拒金兵。高宗朝,历官至知广州、徽猷阁待制、户部侍郎。绍兴八年(1138),知平江府,因拒金使人入境议和,忤秦桧。寻致仕,归老所居清江芗林。所作《江南新词》一变《江北旧词》风格,是所谓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表现了很深的河山之恸。词集名《酒边集》。

鹧鸪天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1]。

紫禁烟花一万重[2],鳌山宫阙倚晴空[3]。玉皇端拱彤云上[4],人物嬉游陆海中[5]。  星转斗,驾回龙[6]。五侯池馆醉春风[7]。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注释】

[1]京师:指汴京开封。此词作于清江芗林,与韩、王、曾诸同僚宴会中作。

[2]紫禁:指汴京皇宫。烟花一万重,形容春色浓郁。杜甫《伤春诗》“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为其所本。

[3]鳌山:灯山。《乾淳岁时记》:元夕二鼓,上(皇帝)乘小辇,幸宣德门观鳌山……。山灯凡千数百种,极其新巧。

[4]玉皇:指宋徽宗赵佶,时称道君。端拱:端坐拱手,喻天下太平无事。彤云:红色祥云。

[5]陆海:高平富饶之地,如大海无所不出,故曰陆海。

[6]“星转斗”二句:星回斗转,龙驾返宫之倒装。

[7]五侯:后汉桓帝赏诛梁冀功臣,一日封单超等五个宦官为侯。

【集评】

胡寅《斐然集》卷七十六《向芗林酒边集后序》:芗林居士步趋苏堂而哜其胾者也。观其退江北所作于后,而进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而弃其醇味,非染而不色,安能及此。

【赏析】

此词共九句,而以七句写汴京上元盛况:华灯烟火,春满皇都;车水马龙,高乐何极。最后以“白发”“寒灯”一对作结,如怒马收缰,词情突变,前者是宾,后者是主。一经铺垫对比,顿深家国兴亡之恸了。

浣溪沙

政和壬辰正月豫章龟潭作[8],时徐师川、洪驹父、汪彦章[9]携酒来作别。

璧月光中玉漏清[10],小梅疏影水边明。似梅人醉月西倾。  梅欲黄时朝暮雨,月重圆处短长亭[11]。旧愁新恨若为情。

【注释】

[8]豫章:南昌,为豫章郡治所在,龟潭为南昌风景地。

[9]徐师川:徐俯字师川。洪驹父:名刍。徐、洪两人皆黄山谷外甥。汪彦章,名藻,著名诗人,与向子同为豫章诗社成员。

[10]璧月:圆月。时当政和二年(1112)正月十五。 玉漏:古代计时器。

[11]短长亭:古代驿道于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以为歇憩之所。

【集评】

汪东《唐宋词选评》:伸道与向伯恭同官,屡有酬赠。芗林稍近豪放,苦少凝练之工;友古颇为婉约,终乏沉深之致。要之,其才约略相等。

【赏析】

这是一首别词。政和二年正月,向子结束了在镇南军节度使推官的任期,于此与文友作别。上片写酒宴的环境,璧月澄辉,梅边水畔,名士们饮到月色西倾,这是何等清美雅致。下片串入别情:梅欲黄时与月重圆处作对,工致灵妙之景,用来表现“短长亭”的离情,便格外令人难以为怀了。将一段名士风致,写得如此生动感人,不愧高手。

蒋兴祖女 一首

蒋兴祖女,生卒年不详。其父蒋兴祖,浙西人,靖康间曾任武阳令。金人侵宋,兴祖死之。女为金人掳掠而去。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1]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2],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释】

[1]雄州驿:在今河北雄县一带。

[2]燕山:指金人的中都燕京。

【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当戎马流离之际,不难于慷慨,而难于从容。偶然揽景兴怀,非平日学养醇至不办。兴祖以一官一邑,成仁取义,得力于义方之训深矣。

陈廷焯《云韶集》:写兵燹后村落如画,情词凄绝,令人堕泪,不忍责其不死也。

【赏析】

字字呜咽,字字泣血,文字似弱不胜衣者,而风骨内蕴。“朝云”二句,语极平淡,又极惊心动魄。车声如水,喻去路之无穷,车声如流水之无断绝耳。“白草”二句,不止哀矜一己之苦难,更是对金人洗劫后惨象的描述。过片以“飞鸿过也”起兴,以下纯用赋笔。鸿,代表着自由,代表着重返故乡的希望。主人公承受着无法自主的命运,却仍葆有一份向往自由的心。

蔡伸 一首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之孙。政和五年(1115),以上舍及第。宣和间,出知北海县。南渡后,历知徐州、和州,浙东安抚司参谋,提举台州崇道观。与向子##曾同官彭城,时相唱酬。词风雄爽近苏轼。有《友古词》一卷。

水调歌头

时居莆田

亭皋木叶下[1],原隰菊花黄[2]。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3],千骑云屯平野[4],高宴古球场[5]。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6]。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7]。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8]。

【注释】

[1]亭皋木叶下:此为梁朝柳恽《捣衣诗》成句。亭皋,亭前坡地。木叶下,树叶飘落。

[2]原隰:原野。低洼之地曰隰。

[3]彭门:彭城,即徐州。

[4]千骑云屯:形容众多兵马,屯驻在一地。

[5]球场:踢鞠的场地。球,即鞠丸,类似今之足球。

[6]“看剑”句:一边喝酒,一边抚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语出杜甫《夜宴左氏庄》。

[7]重(zhòng)凄凉:太凄凉。

[8]清觞:指酒。觞,酒杯。

【集评】

周必大《中大夫赠特进蔡公神道碑》:喜为歌诗,字画得家法。性通音律,每与宾客酒酣慷慨,浩歌长啸,遂至于老。

【赏析】

此为词人晚年之作,上阕回忆青年时期的军旅生活。宣和九年(1124),作者以徐州通判率兵北援燕山,过了一段戎马生涯,故写得英气勃勃,豪情满怀。“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以下,是对靖康国变、山河改色的沉痛的追忆。“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表达了烈士暮年的悲慨。苍凉抑郁,令人不忍卒读。

李重元 一首

李重元,生平未详。活动于宣和年间。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李重元《忆王孙》分咏春、夏、秋、冬四首,盛传于世。

忆王孙

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1],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释】

[1]忆王孙: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以表达对远人的怀念。

【集评】

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因楼高曰空,因闭门曰深,极有斟酌。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一句一思。因楼高曰空,因闭门曰深。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虽浓丽而乏趣味者,以其但知作情景两分语,不知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语耳。“雨打梨花深闭门”“落红万点愁如海”,皆情景双绘,故称好句,而趣味无穷。

【赏析】

这首春闺怀远之作,寓情于景,宛转生情,令人凄断。起句就蕴涵丰富,萋萋芳草既喻指夫君的去路,又暗示女性的绿色罗裙,将怀远与自怜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接着写上高楼以眺远方,空旷旷的楼馆格外难以为怀,乃有心魂欲断之感。接着又用“不如归去”的杜宇啼声加以烘托,再刷上怀人最是黄昏后的色彩,其凄苦之情,又该如何排遣呢?最后推出“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凄厉结局,牢牢地关闭重门,把一切恼人的景物排摒干净,回到深闺独自来抚慰心灵的伤痛了。只用五句三十一字,就将这段伤春的况味,表现得如此刻骨萦心,令人叹服。

吴淑姬 一首

吴淑姬,北宋人,年里不详。今存词三首。

小重山

春愁

谢了荼蘼春事休[1]。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著许多愁。

【注释】

[1]“谢了”句:荼蘼花谢了以后,春天也就结束了。荼蘼,花名,又名酴釄,因花色似酴釄酒,故名。

【集评】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易安。

沈雄《古今词话》引严次山:如怨如诉,自起自倒,诵之有难以为情者,匪直深于意态也。

卓人月《古今词统》眉批:竹浪、柳浪、麦浪与草浪而四。

【赏析】

寻常伤春之作,胜在体物浏亮,婉丽中见巧思。“莺虽老”二句,或有自伤老大、嫁不及时之叹。“一川”二句,气象宏大,隐指女词人对闺中樊笼生活之不满,与对烟草空阔、浮云悠悠的天地之向往。

顾淡云 一首

顾淡云,生卒年不详。南宋初曾题《水调歌头》于吴江长桥。《中吴纪闻》谓不题姓氏,吴熊和据《烬余录》定为顾淡云,兹从之。

水调歌头[1]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2],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3],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4],净洗胡尘千里[5],不用挽天河[6]。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注释】

[1]水调歌头:《独醒杂志》卷六:“绍兴中,有于吴江长桥上题《水调歌头》……不题姓氏。后其词传入禁中,上命寻访其人甚力,秦丞相乃请降黄榜招之,其人竟不至。”

[2]银艾:银印绿绶,官员所佩之印信。

[3]脍:薄肉片。

[4]泻:冲洗。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

[5]胡尘:此指金兵入侵的烟尘。

[6]“不用”句: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

【集评】

龚明之《中吴纪闻》:有题《水调歌头》于吴江者,不知其姓名,意极悲壮。

【赏析】

这首题于吴江长桥(垂虹桥)上的词,是感乱伤时的名作。南宋初年,金兵数度南侵,锦绣江南,疮痍满目,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词人对此乃有“愁比水云多”之感,乃至欲放下长剑与官印,避乱山林,去当个渔翁算了。乱离人不如太平犬,这种低沉的心态,就是当时普遍的悲情。下片三句,用饮酒悲歌换头,情绪为之一变,弹出了忠义愤发的激昂音响。词人意欲掀起三江雪浪,涤尽腥膻的胡尘,再造太平岁月。回望浩浩青天,不禁老泪浪浪,洒遍江波了。壮怀悲感,令人难以为怀。

李弥逊 一首

李弥逊(1089—1153),字似之,号筠溪,连江(今属福建)人,居于吴县。大观三年,上舍第一。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任户部侍郎。以争和议,忤秦桧,乞归。事迹具《宋史》本传。晚年隐于连江。有《筠溪集》。

蝶恋花

福州横山阁

百叠青山江一缕。十里人家,路绕南台去。榕叶满川飞白鹭,疏帘半卷黄昏雨。  楼阁峥嵘天尺五[1]。荷芰风清,习习消袢暑[2]。老子人间无著处[3],一尊来作横山主[4]。

【注释】

[1]天尺五:“去天尺五”的简称,极言其高。

[2]袢(pàn)暑:溽暑,炎暑。

[3]老子:老夫。

[4]尊:酒樽。

【集评】

陈廷焯《云韶集》:字字警炼,句句精秀。结二语颇似黄山谷、辛稼轩手笔。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赵兴勤评析:本词的上、下片,分别写登横山阁之所见所感。“见”与“感”巧相连接,密合无痕。由“见”触发思机,引起所感;“感”则发之于“见”,以抒情作结,深化了词的内容。粗粗看去,本词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为不经意的吟咏山水的即兴之作。其实,它是借托对山川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身世的感慨和对南宋统治集团排斥异己、推行投降政策的不满。激愤之情,以快语出之,愈见深沉痛切,正所谓“愈质愈厚”。

【赏析】

登览之作,逸兴遄飞,甚见境界。上片写登山远眺清丽的景致,“疏帘”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珠帘暮卷西山雨”,浑然天成,不嫌蹈袭。下片抒其终隐之志,只于“人间无著处”五字微露出处之际,胸次高卓。

陈与义 二首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本蜀人,后徙居河南叶县。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绍兴中,历中书舍人,拜翰林学士,寻参知政事。以病乞祠,提举洞霄宫。其诗于有宋一代卓然大家,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有《无住词》。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1],天涯节序匆匆[2]。榴花不似舞裙红[3]。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4]。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5]。

【注释】

[1]午日:端午节,五月初五日。

[2]节序:节令。

[3]“榴花”句:石榴花不如石榴红裙的舞女可爱,这是对太平歌舞的怀念。“芙蓉为带石榴裙”,梁元帝《乌栖曲》中句。

[4]戎葵:蜀葵。

[5]湘中:湖南中部。

【集评】

元好问《自题乐府引》: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桥下饮……”又云“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唯具眼者乃能赏之。

刘辰翁《须溪评点简斋诗集》:婉约纶至,诗人之词也。

黄昇《花庵词选》: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下片大气包举,劲气直达。“万事”两句,沉痛。“酒杯”三句,怀念之意。

【赏析】

此其流寓邵州(今湖南邵阳)时作,时为建炎四年(1130)。避乱天南,再逢佳节,追忆中州盛日,不免凄然以悲。“无人”两句,以淡笔写深心。“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尤觉思远意长。婉曲沉挚,并有其妙。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6]

忆昔午桥桥上饮[7],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6]洛中旧游:洛阳的老朋友。

[7]午桥:地名,在洛阳,是唐、宋时的游赏胜地。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清婉奇丽,简斋唯此词为最优。

张炎《词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功业则歉,文章自优。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天帝无情吾辈老,江山有恨古人休”,亦吊古伤今之意。

许昂霄《词综偶评》:神到之作,无容拾袭,渔隐称为清婉奇丽,玉田称为自然而然,不虚也。

刘熙载《艺概·词概》:“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

陈廷焯《云韶集》:“长沟流月”七字警绝。“杏花”二语自然流出,若不关人力者。“古今”二语有多少感慨,情景兼到,骨韵苍深。下字亦警绝。又《白雨斋词话》:笔意超旷,逼近大苏。

彭孙遹《金粟词话》: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使语意淡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彩者渐近天然,则乎绝唱矣。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

黄苏《蓼园词选》:按“长沟流月”,即“月涌大江流”之意,言自去滔滔,而兴会不歇。首一阕是忆旧,至第二阕则感怀也。

【赏析】

此词笔意超旷,豪宕自然。当其乾坤板荡,漂泊天南,偶念洛中旧游,却无丝毫衰飒之气,而是直面苦难人生,奏出一曲豪放沉雄的绝唱。词的上片借忆旧切入,英伟之气,溢于言表。“长沟”一句,雄浑之境。“杏花”二句,见出座中豪英的疏狂风雅。然乐不可极,欢不能久,长沟既流月而去,吹笛终见天明,遂有怅悒之气,流行其中,亦下启抚今之感伤。旧游已矣,二十余年中,词人迭经迁谪与南渡后的流离,一己之穷通颠沛,只以“如一梦”三字总括,笔力极沉雄,襟抱极高卓。“闲登”以下,尤深感慨。面对日蹙的国运,壮志难酬的词人不由想到历史的无情,在三更天的渔歌声中,茫然若失。作者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这首词也是以诗笔为词,故能成其大者。

胡仔 一首

胡仔(1110—1170),字元任,绩溪(今属安徽)人。以父荫为迪功郎、两湖转运使干办公事、知常州晋陵县。后卜居吴兴苕溪,自号苕溪渔隐。工诗词。有《苕溪渔隐丛话》百卷,择抉精审,论列详明,有功词学甚巨。

满江红

泛宅浮家[1],何处好、苕溪清境[2]。占云山万叠,烟波千顷。茶灶笔床浑不用[3],雪蓑月笛偏相称。争不教、二纪赋归来[4],甘幽屏。  红尘事,谁能省。青霞志,方高引。任家风舴艋[5],生涯笭箵[6]。三尺鲈鱼真好脍[7],一瓢春酒宜闲饮。问此时、怀抱向谁论,惟箕颍[8]。

【注释】

[1]泛宅浮家:以舟楫为家,浪迹江湖。

[2]苕溪:一名苕水,源出天目山,北至吴兴,与霅溪合,注入太湖。

[3]茶灶:茶炉。笔床:笔架。

[4]二纪:十二年为一纪,胡仔中年守父母之丧,闲居二十年,故云。

[5]舴艋:小舟。

[6]笭箵(líng xīng):装鱼的竹笼。

[7]“鲈鱼”句:西晋张翰为齐王掾,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鲈鱼羹,辞官归隐。

[8]箕颍:传说许由隐于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见皇甫谧《高士传》。

【集评】

《晓川词话》:起得散淡闲适,结得高古。胡震亨评王维诗云:“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态。”恰似此词神味。

【赏析】

词写其隐居苕溪的渔父生涯。“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是张志和西塞山浪游生活的写照。胡仔隐居苕溪,以前贤张志和的生活为榜样,欣赏云山万叠,烟波千顷的清境。不用茶灶笔床,只有雪蓑月笛,二十年幽居此地,可谓自甘淡泊了。下片言志:写他厌弃尘累,向往烟霞,一叶小舟,打鱼自遣。末句说自己的这种襟抱,只能向许由这样的高士倾诉。通体高古,而无一点烟火气。

张元幹 三首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长乐(今属福建)人。向子之甥。政和初,为太学生。宣和七年,为太学上舍生。宣和末,为陈留县丞。金人围汴,任李纲行营属官。历朝奉郞,仕至将作少监。四十一岁即致仕家居。绍兴中,以赠词胡铨为秦桧所忌,除名。晚年居福州。有《芦川词》。韶秀雄杰,兼有其胜,是南宋初期词坛上重要作家。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1]

曳杖危楼去[2]。斗垂天[3]、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4],正人间、鼻息鸣鼍鼓[5]。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6]。要斩楼兰三尺剑[7],遗恨琵琶旧语[8]。谩暗涩铜华尘土[9]。唤取谪仙平章看[10],过苕溪、尚许垂纶否[11]?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1]李伯纪:李纲之字,南宋初宰相,抗金名将。

[2]曳杖:拖着拐杖。危楼:高楼。

[3]斗垂天:天上星斗垂影波中。

[4]吊影:形影相吊,孤独的样子。

[5]鼍鼓:鼍皮蒙的鼓。鼍,鳄鱼。

[6]骄虏:本指匈奴,此指金兵。

[7]要斩:斩杀。要,同腰。楼兰: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平定了叛乱。

[8]琵琶旧语:指王昭君和亲之事,作者认为和亲失计,批评与金议和之非。

[9]暗涩铜华:指剑鞘上的铜花已经锈蚀。

[10]谪仙:本指李白,此借指李纲。平章:评议。

[11]苕溪:浙江水名。李纲“尝欲治书室湖上……往来苕霅间”。垂纶:垂钓。

【集评】

《四库全书简目提要》:元幹以作词送胡铨除名,此集即冠以是篇,而次以寄李纲一篇,并慷慨悲歌,声动简外。

叶申芗《本事词》:张元幹仲宗,善词翰,以送胡邦衡、赠李伯纪两词除名。其刚风劲节,人所共仰。

【赏析】

此词大致作于绍兴五年。前此朱胜非等主和派相继罢相。四年八月赵鼎入相,五年二月张浚入相,主战派同主枢政,形势有了转机。张元幹寄词李纲,希望他从退隐之地出来,共谋恢复抗金大业。这就是歇拍“风浩荡,欲飞举”的含意之所在。此词起得雄阔,笼罩全篇。词中用了许多象征手法,抒发政见。如“风不定”,指朝政徘徊;“人间鼻息”,批评当政者浑浑噩噩。过片以后,愈唱愈高。“要斩楼兰”和“遗恨琵琶”,是从正反两方面阐发主张,力斥和议之非。最后归结到敦促李纲复出这一中心议题上来。写得忠义奋发,慷慨激昂,不愧名作。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12]

梦绕神州路[13]。怅秋风、连营画角[14],故宫离黍[15]。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16]。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17]。更南浦,送君去[18]。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19]?举大白,听《金缕》[20]。

【注释】

[12]胡邦衡待制: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宋高宗朝任枢密院编修官。他坚决反对南宋与金议和,上书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以谢天下,获谴贬谪至福建、广东、海南岛等地。胡铨于乾道七年(1171)除宝谟阁待制,所以称待制。另本无“待制”二字。

[13]“梦绕”句:魂牵梦绕着中原沦陷区。神州,一般指中国、中原,此处指中原。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14]连营画角:军营中号角声连成一片。画角,饰有彩绘的号角。

[15]故宫离黍: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大夫经过西周的故都,见宗庙宫室都长满了禾黍,作诗吊之。第一句就是“彼黍离离”,故以“黍离”名篇。见《诗·王风·黍离》。后人用这个典故表示对故国故土的怀念。黍,谷子。离离,茂盛的样子。

[16]“底事”二句:《神异经》:“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水经·河水注》:“砥柱,山名也。”砥柱,即今三门峡。这里合用昆仑的天柱和黄河的砥柱,砥柱倾折,比喻北宋王朝的覆亡。底事,何事、为什么?九地,九州。

[17]“天意”二句:化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天意,朝廷的意旨。

[18]“更南浦”二句: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之如何。”

[19]“肯儿曹”句:哪能像儿辈那样讲私人恩怨呢。肯,那肯。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20]举大白,听《金缕》:举起大杯,听唱我的这首《金缕曲》词。

【集评】

黄昇《中兴词话》:二公虽见抑于一时,而流芳百世,视秦桧犹苏合香之于蜣蜋丸也。

杨慎《词品》:此词虽不工,亦当传,况工致悲愤如此,宜表出之。

刘熙载《词概》:词莫要于有关系……坐是除名,然身虽黜而义不可没也。……然则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

陈廷焯《云韶集》:笔力高绝,超势销魂。情见乎词,即悠悠苍天之意。流连感慨,字字是血。又《白雨斋词话》:此类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张德瀛《词徵》:……张仲宗《贺新郎》:“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皆所谓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者。

【赏析】

悲愤激越,气壮山河。虽非词体本色佳制,而如银潢倾倒,群星乱泻,自足千古。起笔“梦绕神州路”五字,如书家之擘窠书,神完气足。“怅秋风”三句,是一提;“底事”二句,是一顿,兔起鹘落,笔笔有力。千村万落,狐兔纵横,盖谓金兵也。承以“天意”五句,则变慷慨,成悲凉,譬犹枯淡之墨,亦自有致。过片“凉生”句又一重顿,“耿斜河”三句,笔致忽然转折。“万里”四句,见交谊之厚。“目尽”二句,谓二人自反而缩,终不稍屈志焉。结以“举大白”六字,则又以重顿藏锋收笔。读此词,如对绝代之名帖,不自觉神魂激荡矣。

念奴娇

题徐明叔《海月吟笛图》[21]

秋风万里,湛银潢清影[22],冰轮寒色。八月灵槎乘兴去[23],织女机边为客。山拥鸡林,江澄鸭绿[24],四顾沧溟窄。醉来横吹,数声悲愤谁测。  飘荡贝阙珠宫[25],群龙惊睡起,冯夷波激[26]。云气苍茫吟啸处,鼍吼鲸奔天黑[27]。回首当时,蓬莱方丈[28],好个归消息。而今图画,谩教千古传得。

【注释】

[21]徐明叔:徐兢,字明叔,安徽和县人。徐铉之裔。十八岁入太学,工书画,以其父徐宏中荫任将士郎。宣和初,为书学博士。宣和六年,受聘往高丽讲授书法,任出使高丽国信所提辖官。归国后以所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奏上,徽宗大悦,赐同进士出身,提举大宗正丞事。此书中记述了指南浮针,以及妈祖显灵并受到褒封之事。“吟笛”:李弥逊《筠溪文集》作“吹笛”,是。

[22]银潢:银河。

[23]灵槎:仙筏。

[24]“山拥”二句:鸡林,此指新罗,唐龙朔三年置新罗为鸡林州。鸭绿,指鸭绿江。

[25]贝阙珠宫:龙宫水府。

[26]冯夷:黄河神名。

[27]鼍:鼍龙,鳄鱼,又名猪婆龙。

[28]蓬莱方丈:海上仙山名。

【集评】

李弥逊《筠溪文集》卷十七《题明叔郎中海月吹笛图》:天上星郎骑省孙,兴随孤月到无垠。浮槎夜入鱼龙宅,横竹秋生海岳云。控鲤丹成终独往,骑鲸仙去杳难群。纷纷世上知君少,画笔犹能续异闻。

【赏析】

张元幹的这首《念奴娇·题徐明叔〈海月吹笛图〉》畅写了海上航行的壮浪雄奇的伟观以及鼍吼鲸奔、生死一发的凶险。正如上片所云:秋风万里,银潢清影,山拥鸡林,江澄鸭绿,四顾沧溟窄。海上壮观,宏伟神奇。同时在下片着重记录了如何与台风搏斗、生死一线的凶恶情境,并且还为妈祖显灵的故事,提供了艺术背景。“贝阙珠宫,群龙惊睡起,冯夷波激。云气苍茫吟啸处,鼍吼鲸奔天黑。回首当时,蓬莱方丈,好个归消息。而今图画,谩教千古传得。”写的正是海中历险的真实经历,其《图经三十九卷》云:“比者使事之行,第二舟至黄水洋中,三舵并折,而臣适其中。”“臣与同舟之人,断发哀恳,祥光示现。然福州波神亦前期显异”。“以一叶之舟,泛重溟之险,唯恃宗社之福,当使波神效顺以济”。详尽地记录了福州波神效顺之事。因此乃有“莆田神女祠,徽宗宣和五年赐号顺济”之诏。楼钥《攻媿集》卷三十四有:“居白湖而镇鲸海之滨,服朱衣而护鸡林之使”的制文。宣和年间这样一次充满神话色彩的邦交活动,竟在张元幹的词中留下了如此精彩神奇的记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吕渭老 一首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年间即有诗名,南渡时尚存。有《圣求词》,婉媚深窈,佳处颇近美成、耆卿。

选冠子

雨湿花房,风斜燕子,池阁昼长春晚。檀盘战象[1],宝局铺棋[2],筹画未分还懒。谁念少年,齿怯梅酸,病疏霞盏[3]。正青钱遮路[4],绿丝明水[5],倦寻歌扇。  空记得、小阁题名,红笺青制[6],灯火夜深裁剪。明眸似水,妙语如弦,不觉晓霜鸡唤[7]。闻道近来,筝谱慵看,金铺长掩[8]。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远。

【注释】

[1]檀盘战象:在檀木的棋盘上下象棋。

[2]宝局铺棋:在华美的弈局(围棋盘)上下棋布子。

[3]霞盏:紫霞酒杯。

[4]青钱:榆叶。

[5]绿丝:青青的柳丝。

[6]红笺:红色的彩笺。青制:华美的词章。杜甫《八哀·赠李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青制。”

[7]晓霜鸡唤:指早行。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8]金铺:镶嵌着金属饰物的大门。

【集评】

杨慎《词品》:圣求在宋人不甚著名,而词甚工。如《醉蓬莱》《扑蝴蝶近》《惜分钗》《薄幸》《选冠子》……佳处不减秦少游。

冯煦《蒿庵论词》:千里和清真,亦趋亦步,可谓严谨。然貌合神离,且有袭迹,非真清真也。……赵师岌序吕滨老《圣求词》,谓其婉媚深窈,视美成、耆卿伯仲,实只其《扑胡蝶》近之……此外佳构,亦不过《小重山》《南歌子》数篇。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之作。上片铺叙慵情倦态,棋懒举、酒懒斟、弦懒听,所有这一切,究竟是为谁而发呢?这就是后片“空记得”以下所描写的温情脉脉的情事了。“小阁”六句写柔情蜜意,无限缠绵。“瘦一枝梅影”,借物写人,点出了对方因相思而消瘦了的倩影,是以少概多的妙笔。

《选冠子》,一名《苏武慢》,音律拍度,非常严格。如“谁念少年”与“闻道近来”等两片相对处,平仄对仗,丝丝入扣。皆作平去去平,一点不容假借。读来口吻调利,声容婉转,非当行老手不能见工。

岳飞 二首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从军抗金,屡建战功。历官清远军节度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绍兴十年(1140),大败金兵于郾城。后因朝廷主和,被褫兵权,改任枢密副使。继而被诬下狱,以“莫须有”之罪被害。孝宗时平反,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武穆集》十卷已不传。今传《岳武穆遗文》为明人徐阶所编。

满江红

写怀[1]

怒发冲冠[2],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3];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5]。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6]。

【注释】

[1]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此词不见于岳珂之《鄂王家书》,而始出于明人徐阶之《岳武穆遗文》。虽忠义奋发,足励后人,洵为一流佳作,而著作权则不无可疑。夏承焘、邓广铭各有考辨文章,互持一说,可资参考。

[2]怒发冲冠:愤怒时头发直竖,上冲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3]“靖康耻”二句:指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掳走徽、钦二帝,中原沦丧。北宋亡国的奇耻大辱尚未湔雪。 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雪,洗去,除去。

[4]贺兰山:亦名阿拉善山,在今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这里是泛指边塞关山。

[5]胡虏、匈奴:均泛指敌人。

[6]朝天阙:朝见皇帝。一本作“朝金阙”。天阙,天子宫殿前的楼观。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词有与古诗同义者,“潇潇雨歇”,易水之歌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胆量、意见、文章悉无今古,有此愿力,是大圣贤、大菩萨。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词乃作者直抒其痛愤国耻,期于复仇之志,情辞慷慨,至为明切。“三十”二句,盖言年已三十,功名未就,直同尘土之无价值,但空经过八千里路之云月,言远征无成也。“壮志”二句,正见其痛恨侵略者之深刻,故言之不觉激烈如此。

【赏析】

这是一首情溢于辞、悲壮激烈的千古名篇,词有可能是作于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第一次北伐前。这一年岳飞三十二岁,他亲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词中感慨自己年过三十,功名未立,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只是遣怀写愤之作,更是许身报国的庄严誓词。词中激荡着掀天揭地的伟力,饱蕴着昂扬不屈的斗志,近代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反抗外侮、保家卫国。此词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夏先生在《满江红考辨》中指出,此词始见于明嘉靖中,而不见录于《鄂王家集》;“踏破贺兰山”与直捣黄龙府,方向相反,提出存疑。但对词中表现的爱国精神与历史影响,则予充分肯定。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7],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8]。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

[7]寒蛩:深秋的蟋蟀。

[8]月胧明:月色朦胧微明。

【集评】

徐《词苑丛谈》引《尧山堂外纪》:岳武穆送张紫阳北伐诗,有“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之句。又有《小重山》词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又谁听。”盖指主和议者多也。

王奕清《历代词话》:岳侯,忠孝人也,其《小重山》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

陈廷焯《云韶集》:写情写景,俱见骨韵。苍凉悲壮中,风流儒雅。寓意深长,情味愈出。

詹安泰《词学讲义》:岳鹏举《满江红》词一阕,非不慷慨激昂,可歌可泣,顾其耐人寻味之程度,殊不若其《小重山》也。故从词之本身论,则以《小重山》为高格。

【赏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兴也。“惊回”以下五句,赋也。“白首”三句,入情之语。“欲将”以下,比也。千里寒梦惊回,忧患之情,溢于词表;绕阶望月,见其眷眷国事忠悃之怀;归程既阻,则身既许国,早已忘家;心事托诸瑶琴,见其孤往之志焉。全词蕴藉哀凉,气息沉厚,味在咸酸之外。

孙道绚 一首

孙道绚,生卒年不详,南宋前期人。黄铢(1131—1199)之母,号冲虚居士。少聪颖,能文章。年三十,丧夫,抱贞节以终。善为词,皆脍炙人口。

滴滴金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1],度庭竹[2]。夜半江城击柝声[3],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4],恨惊回难续。

【注释】

[1]策策:象声词。

[2]度:吹过。

[3]击柝:巡夜敲击梆子。

[4]夷门:汴京城的东门。

【集评】

魏庆之《诗人玉屑》:偲城(黄铢别号)母孙氏道绚,极有词藻……其小词云:“月光飞入林前屋……只有江梅伴幽独”……使易安当世,且有愧容矣。

【赏析】

此词咏梅,最为高格。如云:月光朗照林屋,击柝声惊动了梅梢上的栖禽。自己身已老迈,只有江畔的梅花伴我幽居。做梦都想念汴京的旧居,只是残梦难续了,如此等等。年老之叹,家国之恨,人花一并写出,令人悲感无尽。

李石 一首

李石(1108—1181),字知己,号方舟,资州盘石(今属四川)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历太学录、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都官郎中等职。学识渊博,文采彬焕。有《方舟诗余》。

如梦令

桥上水光浮雪[1],桥下柳阴遮月。梦里去寻香,露冷五更时节。胡蝶,胡蝶,飞过闲红千叶。

【注释】

[1]浮雪:夜月反照水面,俨若雪光浮现。

【集评】

杨慎《词品》:文章盛传,有《续博物志》。词亦风致。

陈造《江湖长翁集·题方舟集》:予来房州,制置袁公以《方舟集》见寄,始得盥诵熟阅之。如拱侍文翁而承东坡謦欬,而瞠乎挥扫时,伟矣盛哉。……二公同时之人,熏灼目前而寂寥身后。或者羞道之,则天之意重此轻彼,决也。

【赏析】

此词写破晓时分园林光景,真能独开生面。词人从桥上走到桥下,泛舟观景。水面上浮起雪白潋滟的月光,桥下的月亮在柳荫中约隐约现,带着朦胧的睡意穿过花丛,惊起了蝴蝶一片,飞过千红万紫的花木而去。将破晓时分,如洗月光的静态美,与惊起的蝴蝶,飞过花丛的勃勃生机,相映成趣,展现出词人的灵机与妙想。此境词中少见。

康与之 二首

康与之,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宋室南渡前后。字伯可,号顺庵,滑州(今河南滑县)人。尝受学于晁以道。建炎初,上《中兴十策》,名震一时。后附秦桧以求进,为十客之一。与之工于词曲,多应制之作。王性之云:“伯可乐章,非近代所及。”其推重如此。

丑奴儿令

促养直赴雪夜溪堂之约[1]

冯夷剪碎澄溪练[2],飞下同云[3]。着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  山阴此夜明如昼[4],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5]。

【注释】

[1]养直:宋诗人苏庠,字养直。少工诗,东坡厚爱之。绍兴间,朝廷下诏召之,不赴,隐居太湖马迹山以终。

[2]冯夷:黄河神名。

[3]同云:云成一色,是下雪的前兆。

[4]山阴:今浙江绍兴。

[5]乘兴人:东晋王徽之雪夜乘舟至剡溪访戴逵。乘兴而去,及门不入,兴尽而归。见《世说新语·任诞》。

【集评】

黄苏《蓼园词选》:第一阕是咏雪夜。第二阕(按当指下阕),点明“夜”字,是承上。以下俱促养直赴约之意。

【赏析】

“冯夷”句犹云:河神剪碎如练的澄溪,把它化作纷扬的白雪。构思险谲,饶有力度。后两句“着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一变而为柔腻欣喜之境。纵放收束,极见工力。下片以古喻今,比之为徽之剡溪访戴。陈义高雅,名士风流,令人向往。

诉衷情令

长安怀古

阿房废址汉荒丘[6],狐兔又群游。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释】

[6]阿房(páng):阿房宫,秦国所建,覆压三百余里。故址在今西安西南阿房村。项羽入关付之一炬,火三月不绝。

【集评】

王奕清《历代词话》引王性之语:康与之长安怀古,《诉衷情》云云。如此等词,居然不俗。今有晏叔原,亦不得独擅。

陈廷焯《云韶集》:怀古苍茫,情景兼胜,苍凉悲壮,何等魄力,直逼唐人。

【赏析】

“阿房废址汉荒丘”,起句七字直指奔心,语严而意重,直贯古今。然后用狐兔群游,加以补足兴亡之感,可谓一气赶下,力透纸背。下片“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三句,排比而出,将一段衰飒之怀古悲情,表现到了极致。节短韵长,令人感慨无尽。

曾觌 二首

曾觌(1109—1180),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以父任补官。高宗绍兴中,为建王(孝宗王号)内知客。孝宗即位,以近侍骤贵,累迁开府仪同三司,颇为清议所讥。然才华富艳,作为诗词,实有可观。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称其“词多感慨……凄然有黍离之悲”,风格与康与之为近。有《海野词》传世。

柳梢青

侍宴禁中和张知应制作[1]

梅粉轻匀,和风布暖,香径无尘。凤阁凌虚[2],龙池澄碧[3],芳意鳞鳞[4]。  清时酒圣花神[5]。对内苑、风光又新。一部仙《韶》[6],九重鸾仗[7],天上长春。

【注释】

[1]张知:即张抡,绍圣间官至马步军副都统,迁知门事。屡次出使金朝。历任贵州、文州刺史。孝宗朝再知门事。工于辞章。

[2]凤阁:指中书省。

[3]龙池:南宋后宫之池沼。

[4]鳞鳞:多貌。

[5]酒圣花神:言品酒与赏花,与时节有关。清和之日,花与酒皆格外显得神奇可爱。

[6]仙《韶》:天乐,指宫中音乐,美如韶乐。《韶》,舜乐名,孔子誉为“尽善尽美”,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

[7]九重鸾仗:皇宫的仪仗。

【集评】

周密《武林旧事》卷七:既登舟,张知抡进《柳梢青》……曾觌和进云:“梅粉轻匀……”各有宣赐。

【赏析】

上片写眼前景物之芳美:梅匀轻粉,和风吹拂,池水鳞鳞,一派融和气象。下片归结到内苑嬉春之乐:有仙韵迭奏、仪仗纷呈之天家气象。最妙在“清时酒圣花神”一句,花酒也因清平时候,御驾亲临而倍增神采。立意既高,用词又妙,皆前人不到之句。曾觌另有《蓦山溪》赋照水梅花词云:“玉楼十二,寒怯珠衣挂。曾是绿华仙,眷余情,新词如画。花随人圣,须信世无双,腾凤吹,驻銮舆,堪与瑶池亚。”强调赏花因人与时之不同而会获得不同层次的美感享受。黄秋岳以“花随人圣庵摭忆”名其书,全用此意,而大得好评,堪称曾觌之异代知己。

浪淘沙

观潮作

一线海门来[8],雪喷云开。昆山移玉下瑶台[9]。卷地西风吹不断,直到蓬莱[10]。  羯鼓噪春雷[11],鼍舞蛟回。歌楼鼓吹夕阳催。今古清愁流不尽,都一樽罍[12]。

【注释】

[8]海门:即鳖子门,在浙江萧山,与海宁赭山对峙,海潮为山所束,激为巨涛。

[9]瑶台:即瑶池。传说中西王母居所,在昆仑阆风苑中。

[10]蓬莱:仙山名,这里指帝王宫苑。

[11]羯鼓:羯族乐器,两头俱击,亦曰两杖鼓,其声如雷。

[12]樽罍:酒具,形如酒壶而大。

【集评】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词能精稳入格,冲融合雅,出色当行,第稍乏神韵耳。

【赏析】

从“瑶台”“蓬莱”诸典,可知是陪驾观潮之作。应制词章,却写得大笔振迅,有声有色。如“雪喷云开”“昆山移玉下瑶台”等,皆穷形极象、前无古人之作。“今古清愁流不尽”,并可见出伤时之感慨,性情俱在,与一般应制之作不同。

黄公度 二首

黄公度(1109一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除秘书省正字。秦桧当国,坐讥讪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又因诗忤秦桧,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桧死,召为员外郎。词风清丽轩爽。有《知稼翁集》二卷。

菩萨蛮[1]

高楼目断南来翼,玉人依旧无消息。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  萋萋天外草,何处春归早。无语凭阑干,竹声生暮寒。

【注释】

[1]菩萨蛮:其子黄沃注云:公时在泉幕,有怀汪彦章(汪藻)而作。以当路多忌,故托玉人以见意。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黄思宪《知稼翁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余最爱其《菩萨蛮》云云。

【赏析】

此为怀人之词。绍兴十二年(1112),汪藻出守泉南,而公度为幕宾。因见嫉于秦桧,汪藻移守宣城,作《点绛唇》,有“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之句。公度和词则云:“凤池归后,无路陪尊酒。”《菩萨蛮》则别后追忆之作,托意美人香草,以写其悃挚深情,俨然楚骚风味。“无语凭阑干,竹声生暮寒”,皆寄情言外,最为蕴藉。

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2]

一枝雪里冷光浮,空自许清流[3]。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昔年曾共孤芳醉,争插玉钗头。天涯幸有,惜花人在,杯酒相酬。

【注释】

[2]傅参议:傅雱参议寓居五羊,曾以梅词相示,公度和之。谗者附会其说,以为乃赠赵鼎者。秦桧怒之,遂贬岭南恶地。

[3]清流:以梅高洁,喻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情见乎词,而措语未尝不忠厚。

【赏析】

这首词以梅花自喻,尽管自己有梅花节操,以清流自任,却被贬谪南荒,憔悴得无人理睬。多亏还有共赏孤芳的老友,杯酒相酬,以慰岑寂。黄公度因与力主抗金的赵鼎友好,而招致秦桧的一再打击,贬到南荒之地,受尽折磨。但仍不负初心,安之若素。情见乎词,而不作忿怼之语,所以陈廷焯认为“措语未尝不忠厚”云云。

韩元吉 一首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开封(今属河南)人,晚居信州(今江西上饶)。韩维四世孙。少以荫为龙泉主簿,历建安知县,权礼部尚书,使金贺生辰。还奏当养威蓄力,待机图金,以谋匡复。与范成大、陆游、张孝祥、辛弃疾友善,时相唱和。政事文章,为一代冠冕。尤工词,其《霜天晓角》,人以为“未能有继之者”。

好事近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1]

凝碧旧池头[2],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注释】

[1]汴京赐宴:据《宋史》,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韩元吉奉使燕京,祝贺完颜雍生辰万春节(三月初三)。次年春至汴京,设教坛乐鼓款待。

[2]凝碧旧池头:唐天宝末,安禄山大会凝碧池奏乐取乐。梨园子弟泣下不止,雷海青掷琵琶大恸,被杀于殿下。

【集评】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麦丈云:“赋体如此,高于比兴。”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起言地,继言人,地是旧时地,人是旧人,故一听管弦,即怀当年,凄动于中。下片不言人生悲哀,但以杏花生愁,御沟呜咽,反衬人悲哀。用笔空灵,意亦沉痛。

【赏析】

“凝碧”句,借古以喻今,可谓入手擒题之法。“多少”二句,以梨园乐曲,与华发对举写出,烘托黍离之悲,益深亡国之恸。下片谓开在野烟杂草中的杏花,也带愁容,与御沟流水同声呜咽,都作拟人化的处理,与老杜“感时花溅泪”之悲怆,约略同之。

朱淑真 一首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南宋前期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幼聪慧,工诗文。嫁非其偶,郁郁以终。所作多幽怨之语。有《断肠词》。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1]。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注释】

[1]迟迟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传》:“迟迟:舒缓也。”

【集评】

陈廷焯《云韶集》:婉丽之句,自是闺阁中声,字字绮丽风流。

陈从周《说园》:“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引向仰观。

【赏析】

先曰春日迟迟,花径暗香浮动,著一“流”字,便觉春意盎然。但九十韶光容易逝,清明过后,便当暮春时节,风雨频来。旧情已泯,坠欢难觅,便如春光之一去不回,故曰“不堪回首”。而“云锁朱楼”四字,正见出纵使屋宇精洁,生活富足,心情仍是抑郁无名。过片暗用金昌绪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莺声不住,是在哪处为春愁吟唱?结三句答曰:在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以兴象作结,情致缠绵,不言愁而愁无处不在矣。与贺梅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其沆瀣。真和婉本色之佳制。

侯置 一首

侯置,生卒年不详,字彦用,晁谦之甥,东城(今山东诸城)人。南渡居长沙,曾官耒阳令。绍兴中,以直学士知建康。卒于孝宗时。有《懒窟词》,娴雅清婉,别具风致。

四犯令[1]

月破轻云天淡注[2],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3]。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酴醿开独步[4]。能著意、留春住。

【注释】

[1]四犯令:又名《四和香》,是合四调犯声而成的新曲。

[2]淡注:形容月色融和,如脂粉之轻敷淡抹。

[3]阳关:即《阳关曲》,别宴上演唱的离歌。

[4]酴醿:开于暮春,一名独步春。见《清异录》。

【集评】

《四库总目》:置为晁氏之甥,犹有元祐旧家流风余韵,故交游皆胜流,其词亦婉约娴雅,无酒楼歌馆簪舃狼藉之态,是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诸家之中,要不能不推为作者。

陈廷焯《云韶集》:洒落有致。“逐”字妙。想境甚妙。

【赏析】

此为晚春送人之作。“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以沉醉遣离愁,颓唐处皆有深情,见出性情之厚。下片以芳草之逐人远去,与酴醿之独步留春,两相对举,深挚地表现了词人惜别留春之心意。“不似”二字,轻嗔轻怨,自然名隽。

王千秋 一首

王千秋,生卒年不详,字锡老,号审斋,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流寓金陵,晚年转徙湖湘间,与韩元吉、姚宏等交密。存《审斋词》一卷。导源花间,出入东坡门径,词格秀拔,疏荡可喜。

鹧鸪天

蒸茧[1]

比屋烧灯作好春[2],先须歌舞赛蚕神[3]。便将簇上如霜样,来饷尊前似玉人[4]。  丝馅细,粉肌匀,从它犀箸破花纹[5]。殷勤又作梅羹送[6],酒力消除笑语新。

【注释】

[1]蒸茧:唐、宋时正月十五有吃面茧的风俗。面茧是将肉馅或素馅塞入面中,做成有馅的馒头,面茧有卜吉之意。南宋杨万里有诗,题为《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蚕丝,书吉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祸福,谓之蚕卜,因戏作长句》,中有“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无灯惟有雨。隔溪丛祠稍箫鼓,不知还有游人否?儿女炊玉作蚕丝,中藏吉语默有祈。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云云。

[2]“比屋”句:一家挨一家燃点花灯,好过元宵佳节。

[3]赛蚕神:江南旧俗正月十五日赛祭蚕神,以祈丰收。传说菀窳妇人与马头娘为蚕神。

[4]“便将”二句:于是就将象征着蚕茧的面茧,来供酒筵前佳人享用。簇上如霜样,本指蚕山上洁白的蚕茧,此指面茧。簇,蚕簇,供蚕作茧的草簇,俗呼蚕山。饷,使享受。

[5]“丝馅”三句:此三句写面茧的馅剁得很细,外皮像女子粉白的肌肤一样匀净。犀箸,犀角筷子,此处为美称。花纹,指面茧的外皮。

[6]“殷勤”句:频繁地作为梅羹汤的佐食。梅羹,汤名。“阿鼋之羹,剂以兰梅”,见桓麟《七说》。送,即“”,进餐时的小菜或佐食。

【集评】

《百家词》引梁文恭《读审斋先生乐府》:审斋先生世稀有,曾使金陵一耆旧。万卷胸中星斗文,百篇笔下龙蛇走……倚马常摧鏖战场,脱腕难供扫愁帚。中州文献儒一门,异乡萍逢家百口。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元宵农村民情、民俗的词。写一群活泼的少女,正月十五载歌载舞地祭蚕神、蒸面茧和聚餐饮,声情语态,惟妙惟肖,极富生活气息。如此反映民间生活的作品,宋词里十分罕见。“便将”二句用流水对,尤增流美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