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署 学校附书院、社学 坊表 仓场 驿铺 关梁

陟巘[1]觏京,先王建国,重其事矣。朝市都鄙区划又何周以详也。延经荒残,极目瓦砾。然有公署焉,有学校焉,坊既毁,仁贤之里犹在。而仓场积贮,亦关军国。诵皇华之诗,驿铺必饬申。月令之政,关梁不遗。志建置。

公 署

延安府

在府城小东门内。明洪武年建,屡经兵燹,兼大水后多圮,时加增修。康熙四十二年,知府吴存礼捐资重修。

左 军粮厅,奉裁。经历司、寅宾馆、土地祠、火器库,今毁。

右 理刑厅,奉裁。照磨所、司狱司,奉裁。

税课司 奉裁。

阴阳、医学 俱在府门外,今毁。

僧纲司 城东万佛寺。

道纪司 在城内城隍庙。

察 院 北街之东。

考 院 旧在北门内街之西巷,今毁。

养济院 城南一里,今毁。

乡约所 在府治前,今毁。

马政院 城南一百步。明正德间,督理马政都御史杨一清,檄行知府王彦奇建。今毁。

鼓 楼 在府城中,大清康熙十八年,知府陈天植捐资重修,雄丽倍昔。

钟 楼 在嘉岭山古塔之处

延安卫 在鼓楼街之东。今毁。

金明驿 旧在南门外,今毁。

肤施县

在府城东门内。明洪武六年建,兵毁。今在城隍庙街。

安塞县

在城东。明洪武二年建,成化年重修。崇祯间,贼陷城毁。大清顺治二年,知县黄瑶略葺后宅三舍,前堂一楹,未及旧址之半。顺治十八年,知县李暲增修。康熙十八年,知县马震重建二堂。

甘泉县

在城内东关。明洪武七年建。正统十二年重修,后残毁无存。大清顺治十一年,知县余明彝入城,辟草蒿构茅檐以居,又二年,立堂旧址上。康熙元年,知县刘汝埴增修。

安定县

在城内正西隅。元大德五年建。明洪武年重修。大清康熙年,知县张洪谟增修,建二堂,知县朱尚义建书房三间。

保安县

在城内正北隅。明洪武癸丑建,万历二十三年重修。崇祯辛未城陷,贼毁。大清顺治九年,知县袁英新建。十六年,知县张嗣贤增修,堂、门、吏、书、皂房,规模少备。

宜川县

在城内近北,即宋丹州治。明洪武九年,知县高以敬重修。其后随时修葺。

延川县

在城内西南。元至治元年,邑令王恪建,明洪武三年重修。万历间,知县刘宗增修。大清顺治七年,知县钱茂秦补修。十六年,知县刘谷又增修。

延长县

在城内西北。明洪武间,知县吴宗梅建。成化间,知县娄鑑重修。崇祯十六年,寇陷城毁。大清顺治二年,移山城上。八年,知县张三异增扩,规模大备。

清涧县

在县内中街之北。明洪武癸丑,知县邹宗彝建。万历甲寅,知县陈汝元重建。崇祯庚午,正堂(失)火,知县牛养蒙增修。

鄜 州

在城东门内道署之西。明洪武四年建。永乐九年重修。崇祯间兵毁。大清顺治十六年,知州顾耿臣增扩修葺。

分巡河西道 在州治东。旧为按察分司。明嘉靖间,副使孙公乐改建。兵燹后,民舍尽毁,惟道署存,门户墙垣倾圮。大清康熙二年,参宪李荣宗、知州顾耿臣缮修一新,又建书房廊室数十间,台上亭子二间。自裁分巡道后,多倾圮。

察 院 旧在州治南,废。大清顺治间,知州江中耀改创于州治西关。知州顾耿臣增建大门、书房并廊房。

西山道署 今改察院。

城守营署 在州治西。旧客使公馆址。大清康熙二年,城守营守备叶呈兰,因址创修为营署。

防御二所 一在南外城,一在北外城。今毁。

洛川县

在城内东南隅。明洪武间,主簿萧复仁建,正德七年毁。嘉靖二年,知县重修。万历间,知县陈维芝又增修。

捕盗厅 在黄龙山城内。

中部县

在城内街南。明洪武间建。弘治间,知县郑源增修。崇祯癸未,城陷贼毁。大清顺治十一年,知县彭圣培新建于山城上,堂庑粗备。康熙三年,知县金九鼎改建。

宜君县

在城西北隅。明洪武间,县丞王文辅建。弘治间,知县李相增修。崇祯辛未,城陷贼毁。大清顺治十二年,知县郑名新建于山城上。康熙十七年,知县贾有福增修。

宜君营:旧无。大清顺治初创建。康熙十五年,参将张光焕大之。

绥德州

在城内疏属山下东北隅。明洪武间,知州张进建。景泰间,知州张轼重修。大清顺治十六年,知州王元士增修。

绥德卫 在城内。明洪武中建。

考 院 在城东南。始建无考。

米脂县

在县东南隅山阜之坡。元泰定四年,县令吕东建。明洪武间,知县王元成复修。崇祯间,城陷稍毁,随时修葺。大清顺治七年,知县张禹谟重修。

葭 州

在城北。明洪武八年,同知崔一思建。弘治间,知州沈理重修。后随时修葺,遭乱独存。大清顺治十五年,知州武弘祖增修。

吴堡县

在城东北。明洪武二年,知县范平仲建。后,知县俞安继增修。

神木县

在城东南。明洪武年,知县任奉先建。正统间,知县彭佐重修。

东路道 同城。

监收厅 同城。

府谷县

在城中隅。明洪武间知县齐翱建。

榆林卫

在城内东北。明成化八年建,内设经历、司镇、抚司。左、右、中、前、后千户所五。

抚 院 在镇城凯歌楼西街。明成化间余子俊建。

总 镇 在镇城抚院之东数步。明正统间王祯建。大清顺治十四年鼎新。

中路道 同城北隅。

城堡同知 同城街南。

靖边所 在城内。

西路道 同城。

监收厅 同城。

察院、佐僚宅、僧道司、阴阳医学、寅宾馆、乡约所、钟鼓楼、养济院、监狱、漏泽园,以上各州县皆有,故不详书。

学 校  附书院、社学

延安府学 在府北关内,金元遗址,有碑。明洪武十一年,知府俞济民复建。弘治八年,知府崔升徙城东,寻圮于水。知府李延寿复因旧址移东向,以背山面水。正德间,知府王彦奇仍改南向。后,科第蝉起,遂定位焉。明末毁。大清顺治六年,知府李肇源、陈培基相继建修。己亥,复大水冲没,知府牛天宿尽为修葺,鼎建启圣祠两庑,名宦、乡贤二祠。康熙九年,知府王廷弼修葺。康熙十八年,知府陈天植重修。

大成殿 五楹,知府李肇源建。两庑各五间,知府牛天宿建。

戟门三间。文庙石坊仍旧。泮池仍旧。

德配天地坊 在东,知府李肇源建。

道贯古今坊 在西,知府李肇源建。

启圣祠 在殿东,知府牛天宿建。

琉璃面屏 正德间,知府王彦奇建。

棂星门坊(未记)

尊经阁 在殿后,太傅赵彦建,今仅存其址。雍正五年,知府吴瑞捐俸重建,前书“尊经阁”,后书“魁星楼”;左额“经文纬武”,右额“天枢师相”。

射圃亭 在东庑之旁,知府李延寿建,后为兵毁,今仅存遗址。

名宦祠 在戟门左,知府牛天宿建。内祀韩琦范仲淹及庞籍、陈(虬)、赵高、庞迪、王彦奇、罗谕、栗登、赵楫、李涵、崔升,俱详《名宦志》。

乡贤祠 在戟门右,知府牛天宿建。内祀刘琦、杨本澄、杨本深、赵仕、杨宗气、白希绣、杨吉、杨兆、赵彦、张惟历、赵应震、孙仲嗣、赵章、赵广印,俱详《人物志》。

康熙四十年,大成殿,两庑,名宦、乡贤祠、明伦堂,欹斜剥落,知府吴存礼重修。大成殿“万世师表”额,雍正四年九月,大雨淋漓,梁塌损额,知府吴瑞捐俸重修。雍正五年,戟门,名宦、乡贤祠,明伦堂,知府吴瑞捐俸重修。

明伦堂 在云梯山下,三间。知府陈培基重建。大清康熙十四年,为贼毁。十六年,知府陈天植重修。

两 斋 左“志道据德”,右“依仁游艺”。

仪 门 三间,又两角门,知府陈培基建。

儒 学 旧址在庙前,今毁。

敬一亭 在明伦堂后,今毁。

景圣兴贤坊 列进士题名。知府王廷弼重修。

青云得路坊 后列举人题名。

嘉岭书院 范文正公建。明弘治十七年,知府王彦奇重建,扩舍延儒以训课。之后百余年,邑人进士张廷玉复建舍于南,以资士子肄业。

龙溪书院 府北门外艳阳谷内。后有渠流,凿石曲引,以入泮池,故名“龙溪”。有“源头活水”四字。其书院仅传遗址。

云梦书院 在北关,有遗址。今石上刊“云梦山”三大字。

云岩书院 在府城梓潼庙内,进士李赋秀建。

杨公书院 在府城西北隅。石岩刊“仙坛在望,云山一览”八大字。太保杨兆建。

赵公书院 在北关瑞芝园右。内有燃藜楼、会经堂、两廊、斋房。门立“义学坊”,太傅赵彦建。今毁。

社 学 府南关。明正德七年,知府王彦奇建。今毁。大清康熙十八年,知府陈天植捐资,延本城学生解文俊训课郡中,后废。康熙四十年,知府吴存礼复立,捐之贫乏子弟,资买义学田六十亩,以为社师廪饩。

育英书院 在府治后西隅。明弘治间,知府王彦奇创建。堂五间,书“育英书院”四大字。又左右置屋数楹,为修业所。公政暇,亲与诸生讲解。今无存。

肤施县学 在府东关内。明洪武间,知县何原华建。弘治八年,知府崔升扩修。国朝知县傅鞠、宋璃仰有声,知府吴存礼、教谕刘御珣继重修。雍正五年,知府吴瑞捐俸重修。

大成殿 五间,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旧毁。大清顺治十六年,教谕万一贯重修。

名宦祠 内祀明知县董汝豫。雍正五年,知府吴瑞捐俸重修。

乡贤祠 内祀明御史董珊封、布政赵一麟、大仆张世烈、殉难教谕冯大纬。雍正五年,知府吴瑞重修。

明伦堂 明弘治间知府李延寿建,后为贼兵毁。雍正元年,知县于永禧重建。

讲堂、两斋 知府李延寿建。又置书舍三十余间。知府王彦奇重修。

腾蛟起凤坊 明正德戊辰,知府王彦奇以学宫近通衢,遂建是坊于学前。今毁。

儒 学 今俱毁。

社 学 二所,俱明弘治间创建,在文庙右。

安塞县学 在县治南。元大德三年,县尹李恪建。明景泰二年重修。

大成殿、两庑 崇祯癸酉后,兵毁无存。大清康熙九年,知县张抱、训导张灏发重修。

戟门、棂星门坊 大清康熙十七年,知县马震重建。

泮池、启圣祠 明崇祯癸酉后兵毁。大清顺治九年,知县郭联,教谕任基田重修。

名宦祠 内祀知县韩震、韩弼、柴国弼、陈炳。

乡贤祠 内祀元孝子王思聪,明参政马茂才。

明伦堂、两斋、儒学、社学(未记)

甘泉县学 在县治西南。明成化间,知县王凤建,弘治二年,知县李世重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两斋、儒学(未记)

保安县学 在县治正中。元延祐三年,县尉冯显建。明永乐四年重修。嘉靖间,邑人学士王大任扩修。崇祯辛未,城陷贼毁。大清顺治十五年,知县张嗣贤重建。

大成殿三楹,两庑各三楹,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儒学。

安定县学 在县治东。元至元四年,知县段允恭建。明宣德间,知县刘整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圣启祠(未记)

名宦祠 内祀元知县李德源,明知县王光祖、刘整、王庆远,县丞柴林,教谕许谦斋(许进)。

乡贤祠 内祀明御史李廷彦,吏科都给事中薛文周。

明伦堂、两斋、儒学、社学(未记)

敬学书院 明万历间知县王光祖建。

宜川县学 在县西。元至元二年,县尹李宥建。至正十二年,县尹刘士泾增修。明洪武九年,知县高以敬重修。嘉靖间改建县治东。万历间,署事府同知石巍增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未记)

启圣祠 三楹,在明伦堂东,毁。王道亨重修。

面 屏 知县赵时雍建,知县王道亨易以砖屏。

名宦祠 内祀丹州推官胡瑗、云岩令张载、明知县张绎、张伦、符仕、张永茂,给事中降县丞岑用宾。

乡贤祠 内祀明同知张启,寺丞刘翥,给事中张琛,知州刘霁,知县刘继增,文林郎刘廷珩,殉难照磨张武,举人刘子诚。

明论堂、两斋 儒学。社学在邑内,知县高以敬建。

正学书院 在七郎山上。久废。

瑞泉书院 在县内西南山阿。旧有达观楼。大清顺治四年,知县陈扆铭凿井于其间,因以瑞泉名。

延川县学 旧址南关街东。宋迁于城内西北隅。元至治元年,知县王恪重建。明洪武间,知县张友先重建。大清顺治间,知县钱茂秦,刘谷相继增修。

先师殿 五楹,两庑各七楹,戟门、棂星门坊、泮池,知县刘谷于大清顺治丁酉创建,有碑记。

启圣祠 (未记)

名宦祠 内祀元王恪、明知县刘宗礼、毛储元。

乡贤祠 内祀明副使高怀敬、知县李表。

明伦堂、敬一亭、儒学

左博文斋,右约礼斋。

社 学 在县治西。明万历乙未,知县王立身建。兵毁。大清顺治十一年,知县刘谷重建。

延长县学 在县治东。宋崇宁初建。明洪武十四年,知县丁杰重修。

大成殿、两庑各七楹,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

名宦祠 内祀明知县孙逢吉、娄鑑、王嘉相、郝弘猷。

乡贤祠 内祀元孝子王旻,明义士张闰,主事赵亨,处士徐方贡,诰赠中宪大夫、副使薛之凤,诰赠中宪大夫、副使、原任通判薛之奇。

明伦堂、尊经阁、儒学、社学(未记)

清涧县学 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六年,知县邹宗彝建。洪熙乙巳,教谕陈致中重修。正德辛未知县马呈图、隆庆己巳知县阮孝、万历甲寅知县陈汝元,相继增修。大清顺治己亥,知县廖元发重修。

先师殿五楹,两庑各五楹。

戟门、棂星门坊三座、泮池、启圣祠,神厨戟门内。省牲所戟门外。

名宦祠 知县廖元发重建,内祀宋威靖公种世衡、指挥使王嵩,明知县焦仕雄、高宣、阮孝。

乡贤祠 知县廖元发重建。内祀宋巡检司李永奇、忠襄公李显忠,明都御史白行顺、运使白行中、同知白惟勤、参政刘镛、御史张进禄、侍郎郝志义、检讨刘兰、少卿刘介、御史刘维禴、通判惠之翰、知州白璧、主事惠承芳、尚书郝名宦、主事郝允曜、举人白曰可。

明伦堂两斋,儒学、社学。

鄜州州学 在城南关之西。明洪武六年,同知金文征建。天顺间,知州冯迪增修。成化七年,知州马杰又修。大清顺治十六年,河西道许瑶重修。

大成殿五楹,两庑各七楹。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尊经阁。

名宦祠 内祀明巡道张允登。

乡贤祠 知州顾耿丞重修。内祀御史张闻、御史宋谊。

明伦堂、两斋、射圃,明成化间知州李瓒建。今废。

西山书院 即西寺。明弘治间,知府王彦奇改寺为书院。

丽泽所 明洪治间,知州戈孜于学左别为垣墙,中建讲堂,又号房二十八间,匾曰“丽泽”,以为士子肄业之地。

社 学 城乡十五处,俱明洪治间知州戈孜建。

洛川县学 在县治西南五十步,元遗址。明洪武六年,知县朱炳重建。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圯。三十八年,副使王崇古重建。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尊经阁(未记)

名宦祠 内祀唐鄜城令陈闰,宋县令杜纯祐、李师中,明知县朱炳、张载、李瓒、苟鹏、古民、郁琛、谯仕雄、陈惟芝。

乡贤祠 内祀明给事中刘琦、布政张文奎、知州张郁、知县陈伦。

明伦堂、敬一亭(未记)

儒 学 在明伦堂左右。

社 学 在学西南。明弘治间知县苟鹏建。

泰征书院 在城南。明崇祯间知县刘三顾建。

中部县学 在县治东南。明洪武间建,成化初知县刘洁重修。弘治间,知县郑源迁教官宅舍于学外,增修号房四十余间。万历元年,知县魏汝霖重修。崇祯三年城陷。五年,知县姚一麟迁建于上城。

大成殿 五楹。知县姚一麟改建,取土获先师像,令子贡画图,因建阁于木主后。两庑各七间,今毁。

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未记)

名宦祠 内祀明知县刘洁、朱新、教谕白金。

乡贤祠 内祀宋学士杨谐,元孝子王克己,明知县寇恕、都督经历宋宾、都御史刘聪、知州刘璋、学正李贤、赠副使刘上用、知县赠佥事刘禋、贡生梁济民、知县张璜。

明伦堂、儒学(未记)

社 学 在学西五步。明洪治间知县时源建。今毁。

运际文明坊 今圮。

宜君县学 在县治北。明洪武八年,知县金声建。天顺知县范宁重修。弘治间知县李相增修。大清顺治初年,知县郑名修葺。康熙五年,知县周之简重修。

大成殿 五楹。

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名宦祠(未记)

乡贤祠 内祀明教谕杨国俊,大清诰封文林郎、御史杨清。

明伦堂、儒学、社学,在学西。明知县范宁建。今毁。

绥德州学 在州治东嵯峨山南一百步。金刺史秦守正建,有碑。明洪武改建。景泰间,知州张轼重修。弘治间,知州王倞增修号房十间,明末全毁。大清顺治十七年,知州王元士重建。

大成殿 五楹。两庑各五楹。戟门、棂星门坊、泮池。

启圣祠 在正殿之东。

名宦祠 内祀汉太守冯野王、冯立,明都宪陈其学,知州张轼、张鸾、王大节、靳东斋、卢琚、卢文竹,州判张永茂。

乡贤祠 内祀明知州雷子坚、文简公马汝骥,都御史孙锦、参政马之升。

明伦堂、儒学(未记)

社 学 旧在州前。因狭隘,明嘉靖间知州靳东斋改于九真观侧。

米脂县学 在县治东。元至元间,主簿冯安国建。明洪武间,知县解彝重修。弘治九年,知县陈奎增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未记)

名宦祠 内祀元知县似庸道、武秘,明知县孙绳武。

乡贤祠 内祀明知府李献明、知县杜知言、教授李茂盛、进士艾郢印。

明伦堂、尊经阁、儒学(未记)

社 学 在城内西隅。

葭州州学 旧在州治南一里,故城内山之阳。明成化间,副使周鼎命知州刘毓改建于山之阴。弘治间,知州沈理增修大备。明末残毁。大清顺治九年,知州戴可进修葺。十六年,知州武弘祖增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未记)

启圣祠 在明伦堂西南隅。

名官祠 祀明知州秦丹、贾熙载、吴养泠。

乡贤祠 内祀明御史董宽,知县马应麟,长史屈惟亨。

明伦堂、儒学 新建。

社 学 在儒学南。明弘治间知州沈理建。

吴堡县学 在县治西南。明洪武十四年,知县范平仲创建。宣德间知县袁礼,成化间知县刘仪相继增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未记)

神木县学 在县治东南九十六步。明洪武十四年,知县任奉先建。正统八年,知县彭佐重修。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未记)

启圣祠 在庙东。

名宦祠 内祀明兵备道李杜、知县董汝豫。

乡贤祠(未记)

明伦堂五间,东西斋六间,中为仪门,左右为义路、礼门。

儒 学 在庙后。

府谷县学 在县治东。明洪武十四年,知县齐翱建。天顺间,知县秦纮重建。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未记)

名宦祠 内祀明御史降知县秦纮。

乡贤祠 内祀明长史李梦柱。

明伦堂(未记)

榆林卫学 在卫治西。明成化八年,巡抚余子俊题建。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未记)

名宦祠 内祀明都御史陈其瑜、户部郎中张伯鲸。

乡贤祠 内祀明教谕史崔镛。

明伦堂、社学(未记)

武 庙 在城内南门之西。原大街游击公署。巡抚涂宗浚改建为庙。正殿三楹,左右庑各三楹,大门三楹,中门一楹。

武教所 一所,今废。

射圃亭(未记)

靖边所学 在城东南。明嘉靖间新建。

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坊、泮池、启圣祠、名宦祠、明宦祠、明伦堂(未记)

陈天植曰:学校之修废,关士风之盛衰。慨自兵荒频仍,学校鞠为茂草,广文无振铎之地,子矜鲜作养之资,士气沮丧。宜乎家弦户诵之风化,而为佻达鄙陋之习也。官其地者,尚其念,菁莪棫朴之盛,而惕然。思所以振兴之实,都人士之望也夫。

坊 表

延安府 肤施县

黄甲开先坊 在东关,为进士王章立。

兄弟进士坊 在城内,为杨吉、杨兆立。

九棘连云坊 在北关学前,为解中建、刘希臬、赵瑶、赵仕、萧文璧、李学易、李学诗、高捷、杨吉立。

都谏坊 在城内,为杨宗气立。

四世一品坊 在城内,为赵养性、赵仕、赵一麟、赵彦立。

进士坊 二,在城内。一为张世烈立,一为张廷玉立。

丛桂坊 在城内,为府庠举人毗聪等八十五人立。

聚奎坊 在东关,为东关举人李森等立。

兄弟同科坊 三,俱在城内。一为赵瑶、赵仕立,一为李赋愚、李赋直立,一为王评、王访立。

莞树猷懋坊 敕建,在城内。为太傅尚书赵彦立。

丹桂坊 在东关,为姚衍中立。

名臣坊 在城内,为杨宗气立。

世科坊 在城内,为李学易、李学诗、李赋愚、李赋直、李赋蒙、李赋秀、李赋敏等立。

祖孙父子兄弟名世坊 在府城内,为御史杨本深、郎中杨本源、少卿杨本澄、参政杨吉、尚书杨兆、锦衣杨汝业、同知杨正荃、杨正菖、监军道杨正苾等立。

总督坊 二,俱在城内。一为杨宗气立,一为杨兆立。

四部元臣坊 在城内。为南京兵、刑,北京兵、工,四部尚书杨兆立。

宫保尚书坊 在城内,为赵彦立。

开府名臣坊 二,一为都御史董珊立,一为都御史白希绣立。

父子经元坊 在府城内,为杨本深、杨吉立。

亚元坊 二,一在东关,为解中建立;一在城内,为刘希臬立。

冬官坊 在东关,为工部员外郎李泰立。

眉寿五封坊 在城内,为封山西左布政赵一麟立。

文武名家坊 二,俱在城内。一为提督萧汉、萧文奎,举人萧文璧,都督萧如蕙、萧如兰、萧如薰,参将萧伸,游击萧佩,锦衣萧偲等立。一为太傅尚书赵彦,光禄寺丞赵章,兵部员外郎赵广印,都督、总兵赵大印,锦衣佥堂赵昌印,游击赵廓印等立。

经筵侍讲坊 在东关。为翰林院检讨刘世芳立。

兄弟三令尹坊 在城内,为陵川知县杨如桂、永宁知县杨如松、温县知县杨如柏立。

陈七儿孝义之门 在南关。明永乐十六年建石坊。

贤孝坊 在南街,为张氏立。

安塞县

节妇坊 为马应龙妻高氏立,奉旨旌表。

恩纶世渥坊 为治中宋之祯立。

纶音三锡坊 为知州宋惟中立。

科第传芳坊 为亚元宋珩立。

河东三令坊 为高秉直、何希义、樊自新立。

奕世名家坊 为马懋才立。

百年名世坊 为马懋才立

甘泉县

开国元卿坊 为尚书开济立。

进士坊 为石莹玉立。

保安县

学士坊 为翰林王大任立。

桂史坊 为御史李光祖立。

进士坊 为王铎、韩炳衡立。

安定县

谏垣坊 为吏科给事中薛文周立。

奎聚坊 为同科白钟灵、南士昌、张开祥立。

宜川县

二贤坊 为宋胡瑗、张载立。

进士坊 为张琛、刘琛、张寿同立。

三桂坊 为刘琰、刘琛、刘玺立。

凤起丹阳坊 为甲子举人、己丑拟元刘子诚立。

恩纶坊 为知州刘子诚父刘廷珩立。

节妇坊 为刘廷珩妻郭氏立。

烈女坊 为刘丁香立。

延川县

宸翰坊 为石可久立。

恩荣坊 为中书加少卿高昌印立。

延长县

解元坊 为樊仪立。

进士坊 为周珩立。

孝子坊 为王旻、王一清立。

节孝双全坊 在朱家湾。为李氏并男焦继兰立。

恩命坊 在干谷驿。二,一为诰赠知府薛之凤立,一为诰赠知府薛之奇立。

清涧县

兄弟秉宪坊 为都御史白行顺、侍御史白行中同立。

重光坊 为成化己丑进士、刑部侍郎郝志义,万历己丑进士、兵部侍郎郝名宦立。

兄弟联芳坊 为同科进士刘兰、刘介立。

父子进士坊 为刘介、刘维禴立。

进士坊 为白惠元立。

节高千古坊 敕建,为王永祚妻白氏立。

鄜 州

都宪坊 为巡抚王邦俊立。

兄弟同科坊 为王建亳、王建屏立。

柏台坊 为御史宋宜立。

进士坊 为郝知征、张闻立。

天官坊 为吏部王建屏立。

劲节凌霄坊 为宋承矩妻刘氏立。

节孝槅天坊 为参政王崇尧妻淑人李氏立。

连桂坊 为举人宋纶、宋纬立。

折桂坊 为举人贺智立。

祖孙父子登庸坊 为宋纶、宋希贤、宋宜、宋承规立。

金紫大夫坊 为王建亳立。

紫诰重荣坊 为任思让立。

鸣时彩凤坊 为任秉乾立。

龙章四锡坊 为王凤翼立。

洛川县

青锁直臣坊 为兵科给事中刘琦立。

进士坊 为王义、田渊立。

方岳坊 为张文奎立。

孝子坊 为张科立。

义门坊 至元中,御史张晓为贠德七世同居立。

中部县

进士坊 为开科韩规立。

都宪坊 为巡抚刘聪立。

父子兄弟进士坊 为刘聪、刘佐、刘仕立。

兄弟同科坊 为刘侃、刘仁立。

聚奎坊 为张举、张玑、张瓒立。

中谏名卿坊 为少卿刘仕立。

贞节坊 为举人刘侃之妻、举人刘芝之母、节妇呼氏立。

京畿太守坊 为奉政大夫刘璋立。

宜君县

都宪坊 为都御史范辉立。

西台坊 为御史王玙立。

烈女泉坊 在哭泉,为孟姜女立。

绥德州

理学名臣坊 为文简公马汝骥立。

都宪坊 为巡抚孙锦立。

进士坊 为蔡麟立。

状元坊 为武状元、挂征西将军印、总兵官安国立。

勋高麟阁坊 为总兵官挂征西将军印、谥忠襄公陈凤,延绥副总兵官、赠洛南伯冯祯立。

谏垣坊 为兵科给事中赵世勋立。

兄弟同科坊 为李时毓、李时馨立。

真御史坊 为李时馨立。

贞节坊 二,一为郝郁妻陈氏立,一为马义妻刘氏立。

贞烈坊 为高俊妻李氏立。

米脂县

方岳坊 为布政常任贤立。

进士坊 为艾郢印立。

桂史坊 为御史李振声立。

葭 州

进士坊 为童宽立。

折桂坊 为柴希高立。

双桂坊 为马腾遥、马应乾立。

节坚金石坊 为马乔遴之妻张氏立。

吴堡县

鲲化坊 为丁禴立。

宸翰坊 为杨勉立。

神木县

折桂坊 为高山斗立。

进士坊 为乔迁立。

经魁坊 为杜凯立。

太保坊 为梁震立。

恩光四代坊 为张凤立。

魁元坊 为刘大纶立。

掇科坊 为贺荣立。

父子元戎坊 为张坚,子张纲立。

龙章宠锡坊 为南京武铨司主事高继元妻安人王氏立。

进士坊 为高继冈立。

府谷县

亚元坊 为冯梦元立。

总督坊 为王继谟立。

丹桂坊 为兰普照、李继志立。

地官大夫坊 为户部员外郎李国瑞立。

榆林卫

都宪坊 为都御史崔镛立。

父子宫保坊 为都督王威、王朴立。

进士坊 为李登立。

榆林志无坊表,姑载一二。

赵廷锡曰:延地叠〈迭〉遭兵火,且癸未伪檄,折毁无存者多矣。详其名,令后人披纪,载而如榱桷在望,以起仪型之思。若但侈扬门第,则江东王谢早成灰烬矣。即勒石树坊,何足云。

仓 场

延安府

延丰仓 府城北。今废。

预备仓 府治南。明成化间知府崔升创建,前房十二间,廒二十座,兵毁。康熙十年,知府王廷弼改建。雍正四年,知府吴瑞重修。

五县新仓 近例安塞、甘泉、宜川、延长、延川,皆输本色于府城,各建仓经收。

肤施县仓 府城城隍庙东。各州、县仓,皆名“预备”。

安塞县仓 县治西。

甘泉县仓 县治西。

安定县仓 县治西。

保安县仓 县南。一预备,一常平,共二处,今毁无存。

宜川县仓 县治西。

延川县仓 县治西。兵变毁。今改建于县堂西。

延长县仓 县东。

清涧县仓 在县仪门外,三十五间,兵毁。知县廖元发重修正庭、廒房四间,南廒房六,门北廒房六间,常平仓廒房一间。

鄜州仓 一名存济,在州治西南二十步。明弘治间知州戈孜修廒二十余座。一名预备,在州治西,亦知州戈孜修廒五座。今俱倾圮。

洛川县仓 县西北。

中部县仓 县旧治北。今圮。

宜君县仓 旧在乡。成化间知县王泽移于县,今圯。

绥德州仓 城南关外。广盈仓,城北山上,明洪武间建。常平仓,州治内,洪武间知州张进建。丰盈仓,系卫仓,在同城。

米脂县仓 共四处,俱明洪武间知县包弘建。

葭州上官仓 州治北。明洪武间知州陈守智建。

下官仓 州治东南。明正统间知州延昌建。

预备仓 旧在四乡,正统间知州张明改建城中。

新 仓 州治东南。弘治间知州沈理建。

吴堡县仓 在县治内。

神木县仓 在县治中。

府谷县仓 在县治东。明洪武间在乡村,天顺间徙于城。

清水仓 在清水营。

广济仓 在孤山堡。

黄甫仓 在东堡。

榆林卫广有仓 卫治内。

演武场 各州县俱设。

牧马草场 共一十六万二千三百三十顷三十亩。演武场各州县俱设。

镇 城 三千七百八十顷。一在城东至常乐堡,一在河西沿边抵响水堡。

响水堡 二千九百一十六顷。

波罗堡 二千九百一十六顷。

怀远堡 二千九百一十六顷。

威武堡 五千四百四十三顷二十亩。

清平堡 五千八百二十二顷。

龙州堡 七百五十六顷。

镇靖堡 五千八百二十二顷。

靖边堡 二千二百四十顷。

宁塞堡 三千四百九十三顷。

把都河堡 六千八百四顷。

永济堡 一万一千六百八十顷。

新安边 八千五百五顷。

旧安边 八千九百九十顷。

新兴堡 一万二千九十六顷。

石涝池 一万九千四百四十顷。

三山堡 一万三千五十顷五十一亩。

饶阳堡 八百一十顷。

定边堡 八千一十九顷。

常乐堡 一千四百九十顷九十亩。

双山堡 三千五百六十四顷。

建安堡 五百六十一顷六十亩。

高家堡 三千二百九十四顷。

柏林堡 三千二十四顷。

大柏油堡 二千一百八十七顷。

神木堡 三千二百四十顷。

永兴堡 一千八百九十顷。

镇羌堡 一千八百九十顷。

孤山堡 五千六百七十顷。

木瓜堡 一千八百一十四顷四十亩。

清水堡 三千一百三十八顷。

黄甫川堡 二千九百六十顷。

归德堡 一千九百四十四顷。

鱼河堡 八十二顷。

驿 铺

延安府 肤施县

金明驿,明弘治间知府崔升建。今建于府治西北。东四十里莲花池铺,南五十里野猪峡铺,北二十里石窑铺。

安塞县

西四十里招安铺,南十里豸渠铺,北四十里龙安铺。

甘泉县

抚安驿,县治西。南四十里温泉铺,北二十里劳山铺。

保安县

园林驿,县治东九十里。东五十里杏子城铺。

宜川县

南四十里县底村铺,西四十里茹平村铺,北四十里垣原铺,八十里云岩铺。

延川县

文安驿,县西三十里,明正统间,知县张辅建。西六十里蒿岔峪铺,北界守铺为清涧县界,南丰年铺去县五里。

延长县

干谷驿,在县西七十里,明洪武间知县刘敬建。天顺间,驿丞张昕修筑。东三十里安沟铺,西四十里黑家铺,北六十里交口铺。

清涧县

奢延驿,在南门外,初名清涧驿。明洪武间,知县邵重宝重修,因改今名。石嘴驿,县北七十里。南三十里营田铺,北四十里骆驼铺,七十里石嘴铺,一百里田庄铺。

鄜 州

鄜城驿,州治东南。明洪武间,同知金文征建;弘治间,知州戈孜改置。张村驿,州治西七十里,明成化间,知州李瓒建。隆益驿,州西一百四十里。三川驿,在州南七十里,有城,旧洛川县协应驿递,今将驿邮移洛川凤栖镇。东二十里交道铺,南四十里下店铺,西六十里曹村铺,北四十里黄甫铺。

洛川县

凤栖驿,西四十里旧设三川,今改于此。东义门铺通澄城,寺前铺通韩城。南十里乐生铺,七十里黄莲铺。西西河铺通鄜州,交口铺通中部。

中部县

翟道驿,城北一里,明洪武间建,今毁。南故驿铺,北四十里隆坊铺。

宜君县

云阳驿,县治东南,明洪武间建,毁。南三十里哭泉铺,四十里赤水铺,北三十里偏桥铺。

绥德州

青阳驿,旧在城北,明洪武年间建,嘉靖中改南关,今改城内。义和驿,城东七十里,明正统间建。东虎儿墕铺,南紫柏铺,北井儿坪铺。

米脂县

银川驿,在县西。

葭 州

南三十里背干铺,西神泉铺,北盐海铺。

吴堡县

河西驿,城北十里,明正统初设,弘治间移于绥德州瓦舍峪,知县王茂修,仍设吴堡县。官菜园站,城南十里。北,马家原铺。

神木县

东杜家铺,南高家铺,西南蛇岩铺。

府谷县

西党家铺、新马铺。

榆林卫

榆阳驿,衙治内。归德驿,榆林南四十里。鱼河驿,榆林南八十里。

关 梁

延安府

芦 关 在安塞县北一百七十里,有东西二城故址。

马头关 在宜川县北一百五十里。

乌仁关 在宜川县北一百六十里。

永宁关 在延川县东七十里,黄河渡口。

延水关 在延川县东南七十里,渡黄河即山西永和县界。

清水关 在延川县东南八十里,渡黄河即山西大宁县界。

老鸦关 在清涧县东一百二十里,通石楼县界。

直罗关 在鄜州西一百二十里,唐直罗县。

紫金关 在洛川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旧在韩城县界紫金山。明嘉靖十八年,移建黄龙堡内,今名鄜州巡检司。

金锁关 在宜君县南六十里,为西延咽喉重地。

银州关 在米脂县西北一百里,上有古城。

桃花关 在葭州东,城下临黄河。

榆林关 唐志胜州,榆林县东。贞观十三年置。

漩涡渡口 在延川县东北六十里,渡黄河即山西隰州界。

马家河渡口 在延川县东南九十里,渡黄河即山西大宁县界。

郭家河渡口 在清涧县东一百里,渡黄河通山西永和县。

清水渡 在延川县东南八十里。

崖头渡 在清涧县东一百一十里,通山西石楼县。

新关渡 在清涧县东一百二十里,即种公致河东之粟处。堤址犹存。

马灰坪关渡 在清涧县东一百五十里,通山西石楼县。

界首渡 在清涧县东二百里,通山西乡宁县。

官菜园渡口 在绥德东一百四十里,黄河西岸吴堡县地。明正统间,建巡检司。

延水桥 在府城东门外,知府王彦奇建石桥。东关门刊“永济桥”三字,有记。后,大水冲没,遂泯其迹。崇祯间,推官顾咸正鸠工砌石,建大桥将成,后兵变未峻,复为水没。每岁冬则架木起小桥,夏初则撤,民苦于涉。知府牛天宿易之以舟,民不习舟,今仍桥。

济民桥 在安定县东南三里,石宫寺之右。

广济桥 在宜川县南五里,龟背寺之东。

通济桥 在延川县南门外,知县贺璎建。

惠民桥 在延川县南关外。

弘济桥 在延川县城西五里,一名乾桥。

永兴桥 在清涧县南二十里。

南天桥 在清涧县南三十里。

龙门桥 在清涧县东六十里。

遇仙桥 在清涧县东八十里。

榆林桥 在鄜州北三十里洛河渡口。

石家庄桥 在洛川县西五十里,路两面悬岩百仞,仅可徒行。乡民王文义出粟百石修筑。今可通车。

北 桥 在中部县北,今圯。

西 桥 在洛川县汉高祖庙西,沟深难行。明嘉靖间,有道士力筑,今为坦道。

无定河桥 在绥德州外,冬架夏废。

大理河桥 在绥德州南城下,冬则徒杠以济,夏废。

葭芦上桥 在葭州西,故城下三里。

葭芦下桥 在葭州南,故城下五里

寺子川桥 在葭州二百二十里。

清河沟桥 吴堡县西三十里。

【注释】

[1]陟巘:音zhì yǎn,登上高峰向远观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