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
竹垞先生松霭山房六咏(祗园房藏墨迹卷原倡前志已收不重录)
(右竹垞先生六诗老简远句外有味山房之胜趣备矣此庵本名祗园又名紫竹林竹垞读梅昌言灵隐诗有松篁发春霭旬遂易今名昔柳柳州尝云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之佳非遇右军则湍修竹焉知不芜於空山信乎松霭之待朱老而标也乾隆二年重九前二日倪君敬堂招同人再宿于此汉昭禅兄出此卷求续题余以为诗不贵多若力构而强缀之是何异污银屏而施点规竹枝而加斤耶至诗之不逮竹垞姑且无论乃相与阁笔而识数语於轴尾并属汉昭异时勿遽索和)
(杭州後学汪惟宪书)
四松径(和作)
梁同书
微径缘秋豪 入门四松在 苍涛欎飞翻 侧身下烟霭
山茶院
杂蕋红相对 山花已自开 童童状车盖 却倚莲花台
籁居
石乱上云气 山光见鸟情 秋窗犹曙色 虚阁自松声
西磵
急雨捎溪足 茅堂石笋西 山家叶正锄 日暮还灌畦
栗园
树密当山径 风吹细细香 山家蒸栗暖 野果充餱[饥-几+量]
竹笕
野水日泠泠 风雨飒长夏 竹竿接嵌窦 山头到山下
(先外舅水莲先生记而不题以为诗不在多且嘱主僧无遽索和余小子乃於五十年後忽犯污屏规竹之戒耶姑以山僧再三之请集少陵句如数应之他日以为口实当自余始慙愧慙愧罪过罪过)
(乾隆戊申中秋後三日频罗庵主不翁同书并识)
四松径(见频罗庵集改本四首)
入门四松在 风为我起 高入浮云端 响下浮云里
山茶院
红稠屋角花 春色浮山外 却倚莲花台 童童状车葢
西磵
涧水空山道 未尽乔木西 畦丁负笼至 洗药浣沙溪
竹笕
竹竿接嵌窦 嵌窦潜泄濑 山头到山下 通流与厨会
(余二首同前自戊申至今越七年偶於小年孝廉斋头复见此卷因别录二纸附致山房主人不敢重污卷尾也)
(时甲寅三月十五日同书又记)
四松径(和作)
丁敬
偶坐松下石 爱此石上松 轻鼬忽窥人 露滴声重重
山茶院
谁以赤玉盌 满注黄金芽 闍黎供佛久 两树山茶花
籁居
淡然溪上居 月好树先得 老僧断声闻 一任风起灭
西磵
西涧云林西 曲折递隐见 流出冷泉亭 闲浸云一片
栗园
霜饱栗房开 风劲栗叶堕 锦里先生园 味甯是过
竹笕
泉脚袅袅 筠筒与之俱 客来热恼捐 冰液满香厨
松霭山房
厉鹗(樊榭)
垂萝绝壁明画灯 我来亭午无炎蒸 上方佛面如满月 平地松影疑层冰
八分门牓百金直(松霭二字匾朱竹垞太史八分书) 六时茶板诸天称
白公有语吾语 他生愿作此山僧
夜宿松霭山房
闲房驶雨过 林杪挂星汉 凉深欲添衣 不但残暑逭
蔬盂供细食 花巾奉盥 相偕静者流 共待疏钟断
夜阑空山黑 月吐翠微半 澄辉漾庭 秋影互凌乱
露虫鸣始急 坐觉岁时换 人生非学佛 讵免迟暮叹
感此不能眠 裵回以申旦
姚比部远翿招游灵隐华严阁晚眺
杭世骏(堇甫)
杰阁奇天半 招擕同跻攀 静释城中恋 饱看门外山
众绿堆蓊蔚 枫柏插其间 微霜为渲染 着色黄朱斑
妙趣非独领 伟观不众悭 颇疑钱屏列 巧与高阁环
万象敛冥色 一鸟投空闲 梵惊夜课 华鲸催客还
踊踣喜前猛 窘步嗟来艰 俄延林月黑 岫幌乃不关(见道古堂集)
灵隐寺月夜
厉鹗
夜寒香界白 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 泉流乱叶中
一灯羣动息 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 况闻岩下风
借秋阁藏贝叶经并序
丁敬(龙泓)
(庚辰重阳奉香天竺入云林寺与佛基上人登寺右借秋阁林容艳爽茶话颇久阁主出贝叶经见示奇古尊重开筴肃然绨几徐繙恍游忍士但媿懵昧梵字未辨摄自何藏耳因赋长歌以俟彦琮元奘其人且幸吾生斯缘之非偶)
蔡侯造纸精思独 海内方知捣麻榖 敝缣败网尽入用 未成十寸逾千幅
印埽典籍散天下 倭澨蛮陬皆易畜
箧穿谁谓鼠无牙 厨扃多付蟫充腹 遣一难逢从事贤 在片翻资奸相毒
藤糜竹烂石臼穿 应使嗷嗷鬼腾哭
何如天竺古先生 惟用本来面目 多罗力义质蠲异 产自建耶补罗国
形模简尺翦刀裁 书写灵文备恭肃
不涴人间造孽尘 能使苍生罪还福
云林禅房颇幽旷 上九风光媚梧竹 借秋阁上一来看 惭愧闍黎为开椟
稽首皈依四悉檀 斋心冀代三熏沐
展舒郑重妙香中 泼眼山光浮几绿 横才半肘纵三指 颜色浑同截蒲箨
次第流观卌四番 梵字㫄行往而复
緜联髣髴队行蚁 匀整依希布元粟 起左迄右书反覆 载字虽多用材缩
细探笔法转奇妙 气势盘拏森纵伏
横牵逆拂合顿挫 侧点斜飞存蹙衂
缅想西天尊者闲 林下徐调墨瓶墨 毛锥未合拣鵞翎 松液县知炼鸡足
洗手聊为谢客繙 弹舌惭工阮咸读
恍共涪翁观宝轩 失却人间垢坌黩 中央环束贯弱绺 上下平齐夹轻木
纽以绀文昔代钱 马奔阴缦铜姿活
横书进岁记咸平 赵宋官家旧曾瞩 瑶岛香飘供养严 鼎湖云合升遐速
世易还同佛爪飞 物存亦似龙髯脱
雾黄灰黑任尘寰 鬼护神呵自幽谷
疑是分来榆欓中 供出摩腾法兰袱 求经昔者闻显永 元奘遐踪实私淑
白羽虽能轸客心 黑狮未畏饕人肉
鳄齿骄河波浪劲 羊肠澁径峰峦矗 䭈餈济馁口频 噤楖栗支疲手常瘃
林纡野迥万由延 国异城荒几重复
开士从来悲愿洪 誓将大地迷云霩 筴启齐裁讵偶然 书亲半满休匆促
宝光旧秘载南都 溥山往赐传西蜀
三叶僧夸开福专 闽人姚旅犹登录
伊予所觏况圆成 湛湛摩尼动盈掬 一卷还闻贮国 慈光我浙瞻双烛
佛语文遭遇难 何啻灵山亲付嘱
老夫贪佛能自信 饱却平生净欲 再观粘纸字分明 弹铗後人知不俗
芸槴荃囊获弆藏 信渠古佛因缘宿
舍到香龛定几时 得无避起龙蛇陆 怀古摩挲意转长 不觉頺阳闪林麓
日月无端祗促人 难驻景光当眼新
一穿薄叶千年在 谁识禅枝劫外春
(贝叶计四十四番两面皆有梵字弟八十七面无梵字小楷横书咸平三年九月十七日进十字粘纸注护经木面之腹粘笺纸一条上左书贝叶经三字下右书古佛弟子冯武敬藏下扣冯武私印字立陵两雌字印气韵妍雅是明季人也)
(贝多出摩伽陁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一曰婆)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一曰娑)力叉贝多三者部婆(一曰娑)力叉多罗梨(一曰多梨贝多)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汉翻为叶贝多婆(一曰娑)力叉者汉言树叶也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嵩山记称嵩高寺中有思惟树贝多也(仝前书)释氏有贝多树下思惟经顾徽广州记称贝多叶似枇杷并谬(仝前书)交趾近出贝多枝弹材中第一(仝前书)右嵩高记以下三条并着於段氏酉阳杂俎思惟树菩提树也云贝多乃嵩高记之谬误葢释氏有贝多树下思维经顾徽广州记称贝多叶似枇杷并谬乃段公注嵩高记一则下以辟其谬者後之抄书者不审误抄为二则至明代詹景凤小辨遂言贝多叶中华多有西域特以佛教异之皆不审之误耳至段公自言交趾近出贝多枝弹材中第一亦是未经目击贝多树全体惟凭口传之误贝多树当以大唐西域记为可据依葢当日元奘法师亲至西域出贝多之林目击所记最为确也亦并不言有一种皮可书者此乃段公据他书所辑西域记段公当应未之见矣惟段公所引汉译两语惜宋僧大云作翻译名义未得收入岂大云未得见段公书耶当再考之敬身叟记往客维扬见亡友汪雪礓所藏吾乡汤少宰西涯先生诗稿一册涂乙过半宝之几与鲁公争坐位等今观丁隐君贝叶经歌凡七易其稿诚薝葡林中之名蹟也寺僧其宝藏之何琪)
(右贝叶经四十四叶第一页只有一面字余俱两面梵书至末页背书咸平三年七月十九日进字横列左旋字径二分梵书字径一分丁龙泓歌共有七易藳本张芑堂审定计九十八旬六百八十六字後又有藳另书册页一本并後附贝叶经考)
贝叶经诗
梁同书
龙泓先生贝叶歌 稿凡七易稿不磨 点窜涂改无罅缝 结字如蚁如蜗蠃
谁其藏者门弟子 幅幅河印泥紫
春松魏矦偶乞(去)得 横卷装池丈余咫 榆欓为函贉锦新 隶古镌题丁隐君
置之借秋阁下多罗侧 正本副本齐斋薰
又添鹫峰一段好话 定有骚人墨客传咏新诗文
呜呼 古人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颔下髭
况此长歌六百八十字有奇 推敲岂免无遗疵
纸尾敬叟定本记至再 想见先生落笔惨澹经营时(八月朔日山舟同书时年八十有四)
(钱塘丁隐君名敬字敬身自号钝丁自泓山人其品详杭太史世骏所撰丁忆君传矣着砚林诗集集中贝叶经歌有手书册藏借秋阁此歌凡七易稿岁久参错不能辨次第余弟春岑茂才景万谛审竟日排定前後作者句斟字酌之苦心於是乎见)
(後学魏嘉谷谨记)
贝叶经歌
吴锡麒
我闻贝多叶经四十夹 道圆献自乾德年 此经乃题咸平之中进 惜哉姓氏已不传
当时我佛吉祥坐 思惟愿结菩提缘
上垂璎珞互围绕 下诵银塔纷排连
金刚作身瑠璃干 埽除八十万众天魔缠 手披不雕叶 写以阿耨泉
五指突现五师子 笔锋所到神力全
厯万由旬达中国 牟尼照耀空王筵 或云驮来自白马 或疑佛力渡以大愿船
岂知远随鹫岭夜飞至 千年尚带灵山烟
借秋阁里秋正好 檐花洒露凉娟娟
开奁客请开净眼 谛视但觉光莹然 苍一色无向背 竹膜失滑苔输鲜
长尺有半濶二寸 肌理密似兜罗緜
其书非草非篆隷 旁行欲与天左旋 一圈一点各殊势 不逢鸠摩罗什谁能诠
平生瓶鉢有夙契 敢谓文字非禅
旧闻泓龙老居士 题诗语语工琱镌
吹螺贝 鸣狮弦 惟有此经足称琳琅篇 惜哉 僧如哑羊不能读 窃恐一旦药义失守成弃捐
安得百罂牛乳相灌注 俾之叶叶展放有如千叶莲
挥毫尽书六百一十七部大乘旨 庶几三千大千世界永远垂无边
(此余壬辰旧作也诗久不存今年偶检旧稿复得之敝箧中适春松观察以此卷索题为书之于上以见前辈一诗之成至七易稿而不倦如是余辈信手涂抹自以为诗无恠於其不足存也因并以志愧云)
(丙寅七月谷人吴锡麒)
借秋阁观贝多叶经
黄模(书厓)
四十四叶金仙经 非缣非楮非汗 芭蕉纹莹箨肤腻 一串重无鹅百翎
墨痕香沁蝇头聚 八分二篆争奇右
左行缭绕往复还 末题进自咸平闲 当时四海献祥瑞 此经亦自西天至
万本灵芝转眼空 千年薄叶留龙
借秋阁下新来看 翠涌莲花晴对案 君不见 莲花峰畔古层台 谢公曾此繙经来
贝叶经诗
魏成宪
借秋阁贮贝叶经 谁其歌者丁钝丁 长歌与经意无极 禅枝时吐天葩馨
洗心已悟诸妙谛 覔句曾掩双林扃
苦辛几度蛾时术 涂乙七稿鸦翻形 乃知经营先惨澹 吟成击鉢锵流铃
世人言诗太卤莽 操觚率尔钟撞莛
张生手持蠧残本 谓如初写传黄庭 一回北出一新义 幅幅点窜思通灵
感生赠我重遗翰 先友寥落嗟晨星
不藏於家藏僧舍 以贻来者见典型
他时洛诵资副墨 山门同频伽缾 护持四十四番梵文古 永与阁外鹫峰相对
(丁隐君龙泓先生贝叶经歌旧与经同弆灵隐之借秋阁此歌凡七易稿张芑堂同年全得之举以见赠因裹池成卷属寺僧并藏之以为山中故事云)
(嘉庆丙寅臈月朔春松魏成宪并识)
游灵隐同受铭赋四首
(秀水)汪筠(珊立)
南山路未踏 且与寻北山 阴阴九里松 磵水流琤潺
过桥寺门见 弗藉藤萝攀
湖边花减色 山中树已阴 烟云况缭之 台殿相高深
风铃静无语 自下雪堂禽
何来竺国峰 飞来不飞去 下洞云吐纳 阴林泉沮洳
谁欤宋平章 苔蚀题名处
嶙峋理公塔 兀立斜阳肃 凭凭何处雷 法鼓动天竺
欲观沧海月 更上韬光宿
坐冷泉亭汲泉煮茶
泉韵竹之 泉色雪之洁 峰阴万古冷 非竹亦非雪
虚亭人影悄 落日云光彻 汲煎了意 不在冰芽啜
天此间静 林鸟六时悦 日来泉上坐 安得尘心热
登飞来峰寻莲花泉
程之章(柯坪)
连山隐湖西 诡状走峄蜀 灵鹫峰最奇 嵌空滴乳绿
住探惬恲性 矧可逃暑溽 凉蝉导我前 烟术几萦曲
初穿猨洞窙 旋跨石梁矗 侧笠迟松吹 拨䇿散云族
登顿跻其 演漾一潭渌 老衲为指点 莲泉名自夙
团团规泄珠 皛皛奁启玉 漪漪簟縠铺 蓛蓛风叶扑
酌宜[奭*斗]药瓢 煮可供茗斛 源深径转僻 伊谁叩幽躅
参寥昔未尝 桑苎偶失录 绝水符调 亦鲜竹笕续
如彼遗世仙 抱影寄空谷 三叹感微言 出山泉水浊
甲午春季同得侄巨晓上人重游云林遇雨
(钱唐)徐钥(心潜开亭)
亭亭桫椤林 厯厯生肖石 来游而来歌 梦寐萦日夕
天官展新霁 似劝理旧迹 竹间开行厨 舍舟复理策
伛偻入洞府 异境太古辟 仄径仅容趾 悬岩屡触额
回环应像 何止艁五百 忽闻闍黎钟 疑布道安席
径思染缣素 写此好窟宅 两师不我贷 乱洒飞点白
邨厖吠迎人 归途见笠屐
灵隐书藏歌(嘉庆己巳冬十二月二十二日)
灵隐书藏事孰始 始自杭刻朱翁诗 朱公未及藏记读 阮公索我书之碑
我诗已愧阮公刻 缘此议藏能毋嗤
同人去夏集湖上 石子镌我禅壁词 佥曰一集末盈箧 盍仿曹氏书仓为
遂启佛阁厨七十 以备续度签装治
主以二僧编以例 匡庐白集宁闻兹 石子书来趣函寄 正我盥写金经时
古称大都与通邑 名山藏副于京师
名山名刹更增重 岂比家刻传其私
苟非悬之免指摘 或且倍甚来瑕疵 往者新城王叟集 藜刘君隶写之
头藏嵩少果践否 林吉人楷名空驰
呜呼寸心千古事 甚於镜影公妍媸 念此仿偟汗浃背 头缄油素又屡迟
上有灵峰下湖水 鉴我朴拙心无[颐-页+欠]
继有裹函来寺者 何以助我加箴规 写经微愿那足补 日日斋祓勤三思
寄题云林寺壁(戊辰秋九月)
未忘迦叶散花天 敢拟繙经宿墨缘 盥手初烦侨舍客 斋心聊当泛湖船
藜分隶曾何有 白傅匡庐不偶然
几句研屏新偈子 多惭紫竹石幢边
和作
石韫玉
手写昙章付梵天 灵山结集旧因缘 复持法藏如印 接引迷津大愿船
古德庄严千劫在 新诗微妙一灯然
他时同证菩提果 仍约皈依绦帐边
和作(己巳立夏日)
陈廷庆
遡昔苏斋立雪天 於今白社遂奇缘 身能不坏尘中劫 情自频移海上船
初地千秋繙般若 斋一食致翛然
同欣香瓣栴檀护 梦远西泠鸥鹭边
戊午五月二十六日灵鹫峰销夏联句
出郭缅澂波(奉贤陈廷庆古华)沿堤快新霁 彩罨千树穠(安邑宋葆湻芝山) 红擎万荷丽
笋舆先後来(娄县杨之灏篑山) 松磴两三憩
曡足山巃嵸(钱唐何元锡梦华) 扑眼石淩厉 泉喧桥影圆(仪徵阮元芸台) 亭敞茶烟细
呼猨已无声(古华) 飞鹫颇有势
张翼障日高(芝山) 垂咮啄云锐 迦陵远流音(篑山) 圆泽近同谛
结夏慧理岩(梦华) 论古咸和岁(开山自晋咸和岁始) 蜡屐穿玲珑(芸台) 藤杖阅迢遰
一派泻龙泓(古华) 千盘拥螺髻 狊相嵌庄严(芝山) 题名杂分隶
洞窥一綫天(篑山) 台译千佛偈
登顿竟忘疲(梦华) 脱略了无系 高轩寻补梅(芸台灵隐东轩有老梅已枯余属僧补栽之为题补梅轩额) 层椒迟访桂
往迹追白苏(古华) 忘形到支惠
佳荈浸寒(芝山) 伊蒲出新脆 解衣任剧谭(篑山) 临池更游艺
画法尚夏圭(梦华) 砚怀抱刘蜕(余藏晋咸和甎研及唐刘蜕研)
竹阴午梦(芸台) 槐院晚蝉嘒 归思趁吟鞭(古华) 凉风袭行袂
出山尚闻钟(芝山) 濒湖重鼓枻 回指翠微闲(篑山) 却䛡烟波际
此游殊洒然(梦华) 後会良可继 溽暑翻避人(芸台) 我东日西逝(古华)
(梦华装此卷留藏灵隐後此游踪续到皆可识於卷尾)
(戊午六月望予与泰州芸栏诏元和张勿诩诩同为月夜之游自金沙港策骑过九里松涛月色皓洁林径无人夜鸟呼应至冷泉亭将二更泉声泠然塔影自直三更入补梅轩听扬州偶然上人弹琴接榻小梦东方曙矣)
(阮元识)
(芸台中丞视学浙江时偕宾客鹫峰消夏联句作图载之定香亭笔谈中洵盛事已嘉庆丁卯六月望日侍家大人游灵隐上弢光还憩补梅轩听品莲上人弹古琴数弄林阴自移川濑相答翛然有松风水石之思不知炎曦之退舍也上人出眂此图图中之人各已星散而妙墨依然巾瓶无恙益叹岭上白云不如老僧为更闲也)
(吴郡潘世恩识)
云林看雨图题句(小引 己巳九秋)
(元和)顾宗泰
(时同古华太守琢堂殿撰蒋邨学博简塘茂才应品公长老招适山中下雨相与茗话竟夕蒋村倩西涧徐君为绘斯图题得七古一首)
西竺飞来一灵鹫 林泉胜槩无出右 五山云影案前奔 九里松声帘外吼
年来携杖游龙龛 阴晴殊态分虚岚
幽淙合涧穿亭人 寒翠环门取迳探 蘸笔池头一夕雨 雨中留客挥松麈
三五同人无杂宾 湖山得地皆为主
况结名僧翰墨缘 偕拥书城半壁天 惠远香溪招净社 己公茅屋赋新篇
昨朝霁访巢枸曲 人行丛筱须眉绿
江入掌紫烟消 沧海回眸红日浴
今逢昼晦花冥冥 窗中窈窕迷山屏 一扫尘机多逸趣 差堪酌茗兼谈经
佳游猥入龙眠手 话雨图成良不偶
他日重来证此因 催诗又恐风生牖
题云林看雨图(庚午上巳)
石韫玉
步出凤山门 众峰揖我前 二三素心侣 相约同逃禅
初参慧理塔 乃登妙喜筵 洗心八德水 合掌九品莲
白云钟方撞 绿雪茶已煎 是时尚盛夏 昼日长如年
读画逢快雨 鼓琴和鸣泉 或观贝叶经 或读山居篇
乐哉山中趣 主客皆流连 偶留一夕话 亦系三生缘
有图复有咏 共托名山传 而我转一语 天地风轮旋
四大偶和合 成此法界圆 空华倐生灭 万物无完坚
击电机易失 观河境屡迁 世间有为法 执着皆烦撋
嗟彼春蚕丝 何苦多牵缠 吾生几须臾 飘若火上烟
摸象鲜定见 得鱼终忘筌 埽除一切净 觉海无边
题云林看雨图(庚午大暑七日)
陈廷庆
余杭山水甲天下 灵鹫飞来更奇绝 五峰蜿蜒三竺蟠 中有猿洞龙泓穴
流泉琅琅奏玉琴 过客饮消热中热
晴朝月夜游固佳 冐雨看山心眼澈 雨珠喷薄泉绅垂 坐对定僧忘言说
香山作记香光书 拈花妙手澜飜舌
苏斋夫子渡迷津 衣盋西湖悟钗折 醉僧不作休种蕉 智师若在当裹铁
己公茆屋赏新诗 尊酒肯为陶令设
书藏观书一再来 羣公巨笔许燕掣
同游顾石两诗仙 客来先留鸿爪雪 能事迫促痴虎头 坐使骅骝笑疲鼈
境过情迁诗思枯 回觞似困䱐鱼辙
百年富贵艹头露 一老风灯怅飘瞥 欲行不行香积悭 未共春游良会缺
蘸笔池边汨汨源 为感逝川转呜咽
如来无来亦无去 众生不生亦不灭 为缔名山慧业缘 且襍琳琅羼木屑
冥思欲践生前诺 方苦钝根迟下劣
忽惊幽壑舞潜蛟 巨瓢倾倒黄梅节
濡豪渖兰亭池 渴猊一饮横流决 间於齐楚吾谁从 蕞尔小邦陋滕薛
莲公且勿笑磨甎 墨妙应蚤镌碣
徐凝匹练涴山 银河挽上金尊凸
题云林看雨图(庚午七月)
遥看灵鹫绕云根 万绿溟蒙到寺门 凉雨洒巾轻垫角 晓烟拍袂欲留痕
风高桧影有巢鹤 香细旃林正饭猿
听到琴言遗世虑 心不碍冷泉喧(是日听品公弹琴)
六时课闭松关 钟磬琅琅木石闲 梦入水晶依净界 发曦苍翠近烟鬟
世间文字最能寿(时灵隐书藏落成) 物外禅心只是阁
惆怅尘缘一弹指 徐熙愁墨画春山(家星桥先生已物故矣)
由灵隐至韬光
陈均(受笙)
乍盘飞磴上天 回首诸峰化碧烟 泉响细穿千笕落 竹光高捧一楼圆
禅床暖抱初生日 丹竈香留不死仙
坐久钟声催客起 白云无数拂吟肩
飞来峰
我闻雪山葱岭西万里 鹫岭横祗洹水 五印度出羣灵朝 叱咤能顽石起
风雷掷落湖西头 众山无色宰死
至今矫首摩苍穹 欲落不落天门空 全身乱垂紫璎珞 万柄倒插芙蓉
羊肠百折泄云气 笙簧众窍鸣天风
分明一石一天地 太古面目无一同
客游不辨诸洞 骇触蛟蟉踏钟鼓 日光一綫穿空 照见天形若悬杵
暗云尽日吹奇香 石液相和化钟乳
乳间的的莲花开 承趺上有千如来 手招玉狗洒秋雨 笑弄飞瀑成春雷
呼猿老衲去不反 但看日月照曜林台
君不见 祖龙鞭石海难渡 五丁驱山险如故
理公此语亦太奇 石傥能言定生悟 华严妙理本虚空 却与诗家证幻趣
还尚招手告山灵 祗许飞来不飞去
龙山次韵
释慧明(性原)
龙山吾兄瘦无肉 度量汪汪几千斛 看他小小现神通 弹指遍游诸佛国
枯禅久甘藜藿肠 节身不在飡枫香
顶[宁*页]一着超言义 二三四七空抟量 从古风称普化 格外元机未为蹉
等闲打出筋斗来 传得师能几个
而今痛自发其光 卧云深处开岩房 是非荣辱我何有 二时粥饭还如常
又
乳虎已有食牛气 况是亲从道塲至 入门未辨主与宾 辄问西来祖师意
水之冰也蓝之 当阳哮吼人皆惊
豁开自己神通藏 剖破微尘出大经 永嘉作显唯证道 凡圣两途俱净扫
曹溪一宿归去来 珊瑚枝上日暠暠
净慈次韵
十里平湖一镜开 六桥险峻滑如苔 直饶不滞程途者 到此依然吃跌回
以上三首见各僧辑略
还俗僧复祝发入灵隐
释袾宏(莲池)
数年佛殿蔓延 一瞬魔震肃 非新起规模 原是本来面目(见云栖大师山房杂录)
飞来峰
释元尹(宇亭)
飞来峰是飞来 何事飞来更不回 今日果能飞得去 飞来方不使人猜
寿谛晖和尚九十
十百春才九十春 童颜皓首正精神 寿同宝掌山同佛 海内今推第一人
题云林仲龄禅宿照
净法界身 本离名貌 七十余寿 如海一泡 纸上描来 何肖不肖
恐後无凭 写此为照 要识仲师 面目麽
生也不道 死也不道
以上三偈见泊斋集
鹫峰度夏
释义果(巨涛)
人间三伏苦炎蒸 一入云林爽气增 翠筱阴森开石壁 冷泉声泻濯溪藤
蒲团竹版形先乐 茗椀炉烟兴更胜
何用他山重策杖 应於此学南能
辛未三月初四日圣驾临幸云林恭进迎銮三首录一
天垂紫气下穹霄 万类欢腾乐奏韶 花萼齐开春正丽 云霞五色庆非遥
南山瑞霭嵩呼迥 北阙恩波盛代饶
山野欣然争献祝 太平绵远贺熙朝
冷泉亭晚步
日落支藜一散人 竹深泉冷最怡神 忘归踏徧空亭翠 海月飞来不是尘
明後一日圣驾再幸云林钦命采茶敬进一首
雾锁云笼春豁开 翠华重幸鹫峰来
恩高亲选龙芽嫩 片片香吹遍九垓
咏飞来峰
飞来八面石玲珑 片片如云嵌碧空 六月凉森翠筱 三秋灿烂醉丹枫
藤萝猿啸藏仙迹 莲萼峰高护梵
千古令人频仰止 根同天地寿无穷
冷泉雪夜次韵寄桐孙先生三首
雪满山中一短亭 钟鱼声杳罢谈经 不眠自爱焚香坐 但觉心空境已灵
鹫峰周匝护寒云 玉屑霏霏照夜分 遥忆故人当此候 新歌白雪许谁闻
名高江左负雄才 别後相思梦几回 老兴应须重访旧 孤山梅待破春苔
冬杪归云林和韵奉寄王桐孙先生二首
木落沧江暮 扁舟意独闲 僧归千里外 云接两峰间
卓锡开诗卷 回头忆蓼湾 徘徊冷泉月 夜照鹤孤还
佳侣愁离别 音书望雁行 梦深疑化蝶 鬓短欲生霜
已入层峰隐 其如一苇航 应期重问字 更索检奚囊
韬光事用陈长沙公韵
密竹深藏磴 迢嶤上翠微 山空容树老 僧定见云归
香界消尘思 疏钟送落晖 窗开湖海近 指点片帆归
咏飞来峰
玲珑一拳石 何代自飞来 古洞吹籁 苍藤结绿苔
山根泉冷洁 峰顶塔崔巍 谁更攀猿啸 诗成白雪才
丁酉秋杪云林纪兴二首
两峰高矗碧天低 白石苍苔路不迷 断壁云飞泉独冷 深松人静鹤双啼
六朝山色常迎座 五夜钟声忽度溪
令往来多驻足 烟萝扪徧好丹梯
凭高一啸众山低 霜叶飘空望眼迷 扣石灵峰应解悟 呼猿深洞似闻啼
凭谁联步临丹壑 送客回头见碧溪
多谢天亲微指示 蒲团坐处有云梯
云林赏雪
鹤唳空中不见飞 六花堆满薜萝衣 练拖双涧凝寒碧 玉削千峰失翠微
大壑风回籁迥 虚亭人静野云依
短筇更发孤山兴 欲折疏梅踏冻归
冷泉亭
亭开烟水爱凭临 千古空尘一镜明 云定竟忘栖竺国 客来应说到蓬瀛
澄涵月色心俱冷 响杂松涛梦转
自笑句留延岁久 军持赢得世缘轻
余得交汪玉依先生几三十年矣己未春先生由淮扬之天台道经武林重过冷泉枉顾以佳什茗果见贻适值他出未获相迎因和原韵二首却寄
遁迹频惊岁序新 芒鞋筇竹老闲身 三年未晤天都客 二月犹寒鹫岭春
曾许攀依风度好 最怀酬酢性情
双凫暂驻留佳句 绕徧梅花亦恼人
广陵一水趁晴春 路入天台景倍新 嫩柳那知遥别梦 仙桃应待旧时人
兰言想像浑如玉 雪曲推敲早脱尘
直欲从君重选胜 不同刘阮乍迷津
松霭山房新阁看飞来峰红叶兼赠主人
鹫岭千层缀晚风 枝枝霜叶总玲珑 霞明五色呈奇瑞 锦衬三秋妙化工
仙客啸歌云树里 高人吟醉画图中
不辞晚暮看无倦 宛在蓬莱第一
奉和博庵同门飞来峰看红叶原韵
霜醉秋林片片红 飞来峰更不相同 云章灼烁南山北 霞彩光华西竺东
旷代奇观留胜迹 仙人椽笔绘虚空
冷泉映带犹堪赏 锦绣全收一镜中
冷泉亭(满江红)
(宋)辛弃疾(稼轩)
直节堂堂 看夹道 冠缨拱立 渐翠谷 羣仙东下 佩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 傍湖千丈开壁 是当年 玉斧削方壶 无人识
山木润 琅玕湿 秋露下 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 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 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 风物本吾家 今为客
明李太后写九莲观音在借秋阁(西湖月)
厉鹗
悤悤梦了华胥 早鹫岭窗前 现将图画 翠璎长带 穠纤笔势 冷绡光砑
岩居瞻瑞相 傍一榻 松风尘外挂
任世上 苦入秋心 依旧九莲开也
署年髣髴神宗 说侍养深 白头闲话
月轮圆里 山河小影 似惊飘瓦
兴亡多少事 便指与 枯禅应泪洒 已零落 监当时 奉香黄帊
(九莲观音又称瑞莲圣像明万厤己丑年制上打一印其文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之宝徐楙识)
冷泉亭(高阳台)
(桐乡)朱方霭(春桥)
密树凝烟 幽泉咽石 人从寒绿中来 小样山亭 扶阑恰面阴崖
须臾月映前溪路 似平磨菱镜初开 看浮光 渐到空林 又到空阶
皋禽警处人声静 只露滋竹粉 风堕松钗
好梦今宵 定应不落尘埃 归途况与花近 听钟鱼更惬孤怀
又何妨 如水凉天 小住为佳
冷泉亭(波引)
(上海)张熙纯(策时少华)
古潭如镜 浸山骨 一泓绿净 乍穷苔磴 有亭面苍岭
竹梧荫寒翠 却与香林遥映 石泉当槛泠泠 似琴筑 澹相应
危阑悄凭坐昼 幽趣自领
壁华妍靓 谷禽哢烟景
白云忽飞去 遮却前溪樵径 试听上界疏钟 月来松顶
飞来峰(壶中天)
摩天玉笋 怪迢嵉耸峙 玲珑谁凿 见说灵根分雪岭 还似舟移夜壑
碧磴斜通 红泉侧泻 霞表孤茎擢 人行木杪 烈风 时撼青蒻
况值叶落苍崖 苔空翠壁 一片霜棱削
樵迹尘踪浑不到 寂寞招提铃铎 古洞烟封 危亭径绝 地迥渺难托
夕阳欲下 切云还唳寒鹤
冷泉亭(步月)
(吴趋)张诩
碧巘雕云 玉壶卷暑 老蟾梦醒瑶阙 露华泼翠 溅广寒冰屑
俯流泉 一掬秋心 移晚境 满林晴雪 松阴静 蟹眼乍翻 素瓷凝滑
朱弦弄发疑 唤起姮娥 环佩叶叶
琼田万顷 更新凉万曡 问装就 七宝楼台 记留我 桂丛香窟
凭阑久 休做睡乡倦蝶
云林寺续志卷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