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雪居士.顾岱(止庵)鉴定
奉川後学.戴明琮(璧城)纂辑
法产
岳林寺清丈田、地、山、人丁实数
田
共壹百陆拾壹亩玖厘陆毫
地
共壹百壹亩壹分伍厘贰毫
山
共叁百柒拾玖亩陆分
丁
共捌丁壹分贰厘
口
共贰拾壹口陆分捌厘
按:明嘉靖十一年,谢澭纂《奉化县志》,为岳林首刹常住田叁千肆百伍拾贰亩,山壹千壹百拾贰亩陆分。今废。
法系
梁
大同二年,僧始创溪西,名崇福院。姓氏无考。
唐
闲旷达禅师
讳延达,四川人。少时聪颖,性质孤高。後出尘,遍参法席。大中二年,徙建溪东,百废具举,殿阁改观,遂号岳林寺。为开山第一祖焉。
布袋和尚
师不知何许人也,唐僖宗时见於明州奉化县,蹙额皤腹、形体腲脮,日夕寝食无常处。世莫知其姓氏。每以杖荷布袋,且有十八小儿譁逐之,不知所从来。入廛肆聚落,见醯醢鱼葅,辄乞入口,余以投袋中。自号长汀子。曾往闽化木一袋,从寺井中出,取之不竭。岳林梵宇大兴,共神异之。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师将示寂,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 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偈毕,即於本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化。结龛封山为窣堵波,赐额「定应塔」。後复现于他州,亦负布袋,众竞图其像。
有僧在师前行,师抚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负之而去。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叉手。又问:「莫更有向上事否?」师乃负之而去。师立街傍,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甚麽?」师曰:「等个人来。」曰:「来也,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师在闽中,有陈居士谓师曰:「和尚此去不可堕他人是非!」师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 仔细思量奈我何 寛却肚皮常忍辱 放开笑口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 纵遇冤家也共和
能使此心无罣碍 自然证得六波罗
士曰:「和尚有法号否?」师曰:
我有一布袋 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 入时观自在
士曰:「有行李否?」师曰:
一鉢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覩人青眼在 问路白云头
士曰:「弟子愚顽,如何得见佛性?」师曰:
即个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士曰:「和上此去莫依族舍而住。」师曰:
我有三宝堂 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 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 求者难得样
智慧解安排 千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 十方尽供养
居士异之,复作礼,留斋宿。是夕师复书偈于门曰:
吾有一躯佛 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 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 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 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 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 分身千百亿
僧问:「如何降伏妄心?」师曰:
心是何物 徒劳调伏
妄本无根 放下无迹 诸缘扰攘 一真宁寂 如如法界体堂堂 砍不破兮遮不黑
师受田家斋,田家问道,师曰:
手揑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退後原来是向前
师在大桥夜坐,忽有强人窥探,示以偈曰:
由贪沦堕世波中 舍却贪嗔礼大雄 直截凡情无所得 圆明寂照汝心宗
师出街衢,见市人挤挤,叹曰:
奔南走北欲何为 百岁光阴顷刻衰 自性灵知须急悟 莫教平地陷风雷
又曰:
趋利求名空自忙 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须[这-言+歹]照娘生面 一片灵心是觉王
僧问:「如何是顿渐法门?」师曰:
汝心即圣智 何须问次第
圣凡都不到 空华映日飞
僧问:「如何是化导?」师曰:
肩挑日月横街去 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 寂光胜地可安居
僧问:「如何修持则勿虚生浪死?」师曰:
无生无死佛家风 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 龙华鸡足两无从
僧问:「如何是道?」师曰:
碧水映孤峰 寒潭迎皎月 尔我不知宗 须弥足底越
(附录)蒋摩诃
讳宗霸,桐城县函人,即函亭侯裔也。梁四明州评事,罢官,居於奉川(考自蒋姓宗谱),时与布袋和尚游。其出处、饮食、相往来尤密。每日自课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世因呼为「摩诃居士」。初隐应家山,距寺北六里。创精舍以焚修,名「奉师塔」,至今犹存焉。洎师示灭後,复筑庵於东湖跘跨山十二盘之高处以居。畜一黄犬自衞。颂布袋和尚曰:
兜率宫中阿逸多 不离天界降娑婆
相逢为我安心诀 万劫千生一刹那
迨蜀使致师命归,即设斋会亲友,沐浴趺坐而逝。塔全身於盘山顶上。
宋
圆明禅师
师,福州陈居士裔孙,得法於东林照觉延。主寺事,重修大殿两庑,并创东西方丈,规模丕振,大畅宗风,远近名缁云集,洵称为岳林开法之祖焉。年八十有四,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上堂云:
从来学道原非易 铁石心肝始自坚
不用思维寻古句 还须努力向前参 忽然露出虚空骨 直下当知般若船
一点湛湛无所系 月明遐屿水中天
挥拂子。
海印宣禅师
讳志宣。宋真宗赐紫,主席岳林,创立定应大师塔碑。邑侯黄敬山特撰铭。
颂世尊初生曰:
抉雾腾腾下大荒 指天指地不寻常
云门忒煞唇皮快 无限痴人漫度量
颖悟聪禅师
讳广聪,杭州人。初参雪窦显,得省。入岳林海公之室,命主维那。一日,海下堂云:「颖维那在此堂中还知弥勒消息也未?」师云:「此处无银三十两。」海云:「也须着地还钱。」师云:「苍天,苍天!」海呵呵大笑而出。越明年,付衣拂,继席岳林。
上堂云:「岳林这里龙溪水白浪滔天,崇宁阁回出青霄,汝等诸仁向什麽处攀仰?」时二僧并出,师云:「一箭落双鵰。」一僧喝,师云:「这一喝未有主在。」一僧作礼,师云:「汝见什麽道理?」僧以坐具打圆相。师云:「弄虚头汉!」僧便喝,师云:「果然!」
宗尚禅师
师,元丰四年住持,门庭整肃,不以外护营心。稍不如意,拽杖便行。年五十余辞世。
僧问:「如何是岳林境?」师云:「娑罗遍覆云来影。」「如何是岳林人?」师云:「高提七尺辣乌藤,人境已蒙师指示。」「转身一句作麽生?」师云:「脚跟踏破锦乾坤。」
如恂禅师
师住持岳林,布袋和尚一偈於石,并所书真本九字,承事郎吕振亲授也。
僧问:「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即今在什麽处?」师云:「错过了也。」僧云:「主宾互唱,觌面相逢,且道是谁错者?」师云:「汝错过了也。」僧喝,师打,云:「错过了也!」
昙振禅师
师嗣瑞岩鸿。崇宁三年,徽宗皇帝於福宁殿赐紫衣。後建崇宁阁。越十年,示疾,集众焚香,跏趺而逝。
示众云:「今日布袋头开,还有买卖者麽?」时有僧出云:「有!」师云:「不作贵,不作贱,作麽生酬价?」僧无语。师云:「老僧失利。」便归方丈。
宏智觉禅师
讳正觉,隰州李氏子。七岁,日诵数千言。十五薙染,十八游方。受具慈云智律师,得法於丹霞淳。初住泗州普照寺,继住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晚住天童。应岳林之请,遂回太白。惟宋楼钥公一诗载在邑乘。绍兴丁丑十月七日,别郡绅檀那。翌日辰时,沐浴更衣,端坐说偈曰:
梦幻空华 六十七年 白鸟烟 秋水连天
掷笔而逝。龛留七日,颜貌如常。丙午乃奉全身塟於东谷。龙图阁学周葵撰铭。
文岳中禅师
讳行中。绍兴间,寺经回禄而阁俱煨烬。时有饶道者,燃一臂化缘,重建宝阁,有十景题咏。
上堂,僧问:「一茎高竪,宝阁凌空,未审有何祥瑞?」师云:「云际横梁悬日月,大千沙界悉光辉。」进云:「今朝布袋重提起,兜率玄风播宇寰。」师云:「讃叹有分。」进云:「还是神通妙用,为复法尔如然。」师竪拂云:「所仗这一点儿。」进云:「某甲到这里,有口难辨。请和尚别转机轮。」师便喝,僧亦喝。师云:「知恩者少。」乃云:「星飞电转,作用通天;玉振金声,风光动地。今日到这里,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且道毕竟承谁之力?」以拄杖画一画云:「的的没量大人,总不出这点光明不得。」
大川济禅师
讳普济,奉川林氏子。披薙栖真,得法於浙翁琰。琰嗣佛光照,照嗣大慧杲。嗣师法者,天童石门来、雪窦野翁同。住岳林,赴临安灵隐之请。後曾撰修《五灯会元》二十卷行世。
题世尊出山相曰:
龙章凤质出王宫 肘露衣穿下雪峰
智愿必空诸有相 不知诸有几时空
益州怀禅师
师嗣智环公,环嗣大琏公,乃云门宗第七世也。受奉川绅衿之请,主持寺事、置产业、修殿堂,至老而寂。
僧参,师问:「到此作麽?」僧云:「特参布袋和尚。」师云:「布袋和尚即今在什麽处?」僧礼拜。师云:「你见什麽道理?」僧拟对,师便打。
正眼具禅师
讳炳具,义乌王氏子,与独庵禅师为友。
师诞日上堂:「汝等东走西走,不如觌面一觏。山僧母难之辰,拂拂清风满袖。无端举示禅流,也是一场漏逗。光阴迅速如驰,且莫寻言讨句,急须早早回头,看取父母未生前的无量寿。大众且道如何是无量寿?」以拂子倒握云:「相救,相救!」下座。颂鲁祖面壁曰:
池阳面壁成何事 无数英雄当下收
大抵还他肌骨好 不搽脂粉也风流(已上宋室禅师,俱依年号编次;载封山塔碑误。)
元
栯堂益禅师
师,温州人。嗣法於径山珍禅师。有法语载《五灯续略》,山居诗四十首行世。
上堂:「古者道:『我这里无法与人,只是据欵结案。』彰圣这里亦无法与人,亦不据款结案。」拈拄杖云:「如何是佛?赤脚踏莲华!如何是佛向上事?雕梁画栋。」掷下拄杖,便归方丈。
二月十五日上堂,击拂子一下云:「彰圣今日将三十年前冷灰爆出乌豆,换老胡眼睛去也。」喝一喝曰:「设有一法过於涅盘,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
(此二则系彰圣法语,缘徧寻全录无踪,今识之以存一代住持。)
水南湘禅师
讳景湘,奉川汪氏子。披薙广法,礼昙馨为师。精持律仪,气宇温和。入雪窦野翁同公之室,巾侍二年,付以衣拂。受请於天皇,迁兹寺。晚居岳林,座下名缁蚁附。募铸大钟,确有成勩。行道之余,建幻住经堂,佛懿禅师昙噩为记。
师诞日上堂:「天高气爽胜岩阿,竹杖闲擕带月歌;一枕绳牀忘岁序,任教沧海泛清波;麻衣澹饭随缘过,懒向人前说法多。只在广平湖龙溪畔一醉清风是什麽,敢问大众?若说即此便是头上安头,若说即此不是浪里淘沙,正当恁麽时,毕竟如何是?」以拂子打○云:「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性初闻禅师
讳寿闻,系吉安人。得法於灵隐耸。主席年余,结庐天台华顶峰。
僧参,师问:「仙乡何处?」僧云:「吉安。」师云:「原来是乡里。」僧云:「不敢!」师云:「还带得乡里人事来麽?」僧无语。师云:「将谓是乡里,原来假的!」
明
复庵初禅师
讳守初,洪武二十四年住持。创亭封山塔祠之前,校其正文,重镌定应大师塔铭,以崇旧观。季潭泐公书丹,一初仁公篆额。
重刻封山塔碑,说偈募众云:
宋室遗文盖有年 离离断碣卧荒烟
堪怜圣蹟俱乌有 扶起还须古越贤
真宗忞禅师
讳元忞,隆庆间住持。修崇宁阁,装严千佛。大司成愚斋公常往来问道,有〈千佛阁记〉。其上堂语录失传。
(自梁至明,年代荒远,行业祖系十失其七矣。及阅封山塔院碑文与布袋和尚传记,内称:住持沙门,嗣法详明者,俱登祖位;外此或混禅师代数并明季僧会,尽行削之,不敢滥入。但碑列七十有三,其间佩服心印亦难委悉,名字姑附。如兀峰峻、海月朗、戒定振、隐庵显、大同全、东双颖、嶮崖遇、泥犂印、足翁、一庵仰、痴翁莹、南冈岳、不倚中、绝崖恩、古航慈、石心圮、梵中节、孚中信、象先舆、璞先珵、可中然、东明晟、虚舟济、独任荷、白云闲、性海筏、古光觐、古嵓嶙、庵贞、草堂闲诸师,俟博雅者考订补入。)
皇清
自闲觉禅师
讳行觉,蜀之重庆合州金氏。八岁随父礼本邑当马山太空师脱白,十九出山听教,二十六受具於天童密老人。参万法归一话,蓦触露柱,有省,拈偈云:
心佛众生 三无差
撞破乾坤 露柱饶舌
後得法於林野和上,是岁甲申,三十有五也。初住嘉定罗汉寺,继住崇明慈济、奉川法海。壬寅之冬,请主岳林,後受芙蓉之请。於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沐浴更衣,书偈而逝。世寿五十三,僧腊二十八。嗣法弟子三十三人。建塔於寺之屏风山麓。
上堂:「古殿洞明,溪光散彩,崇宁耸翠,岳色增辉。打开本有家风,拨转从前气象。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惯与十八孩儿同门出入。一天风月,独自逍遥。高枕瓶盂,横拖布袋。在市盈市,在村满村。与狸奴、白牯同唱无生之曲,虾蟆、蚯蚓共转根本之轮。水到渠成,山堆海集。且道报国裕民一句又作麽生?四明山月朗,三佛地风清。」
天伊澐禅师
讳行澐,俗系姚江。嗣浮石贤禅师,传临济三十二世。康熈乙巳冬主席岳林,时山海作祟,拮据经营,粮役仅有其绪。
上堂云:「解开布袋头,放出百千牛,撞倒须弥山上顶,踏翻华藏海中沤。直得燃灯宝体,分身无量,普光烁破,四洲堪嗟。粪草堆邉烂筹子,臭气尚未脱也。与麽随人打哄,行色匆匆,引教木上座咬碎拇指,忍笑不禁。只得唱个啝啝曲子,一任瞎驴趂大队,由他鲍老送灯台。虽然,若到诸方去,休云见我来!」掷下拂子。
解齐纯禅师
讳行纯,舜江人。得法於牧云门和尚,嗣临济三十二世。康熈戊申,受岳林之请。修惠政桥,告成即退院归里。
上堂,僧问:「飞锡三山天地震,祥云起处遍乾坤。祝圣开堂於此日,斩新条令事如何?」师云:「天高羣象正。」进云:「恁麽则兵随印转,将逐符行。」师云:「海濶百川朝。」进云:「九重深密全尊贵,赫赫威光震九垓。」师云:「朝到西天,暮归东土。」乃云:「昔年曾向剡溪游,未遇知音暂且休;今日复从溪上住,金沙滩里一抛鈎。大众!山僧蒙十方檀护、本山耆宿特地相邀,随缘住此岳林。光祖道、阐宗风,攅花簇锦,自有诸方。临济喝、德山棒、云门饼、赵州茶,子上历历分明,山僧才踈德尠,薄福少缘,皤然须发,不谙世故,向此鼓舌摇唇作麽?久参上士,未举先知;後学初机,一任吞吐。」遂竪拂子云:「绍隆惟孝子,匡弼在能臣。」复举:「古德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又有道:『向上一路,千圣不然。』岳林者里不说向上,亦不说向下。逢人便笑,还有荐取者麽?」卓拄杖两下。
楷庵承禅师
讳真承,字绪芳,号楷庵,俗隶奉川茅屿,鲍氏子。十八依大显师剃度,二十七受具於天童牧云禅师。朝夕苦参,不得入路。一日担柴遭跌,有省,作偈云:
未知生 焉知死 轮廻觅处无起止
白云尽处见青山 行人不在青山里
次参宝庆离言和尚,问:「自远趋风,乞师一接!」离云:「放下着!」师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离云:「更放下着!」师礼拜云:「谢师答话。」充侍寮。一日看朝宗录云:「『我手何似佛手?』答云:『某甲也有!』」师遂大彻。离问:「罗堠罗以何为第一?」师云:「宁可截舌,不犯国讳。」离休去。颂临济三顿棒云:
患得秦朝毒 良哉楚国医 只消灸一艾 脱骨换新皮
三十一佛成道日,离付师拂子。源流职南禅西堂。东归,住静五龙山,受邑南登山之请。後住台州香嵓、广福,松江超果、普照,嘉兴灵佑诸刹。今住岳林,重新弥勒道场。有全录十卷并崇宁阁诗集行世。嗣法另,兹不载。
上堂:「岳林古刹,弥勒道场,天高地迥,水远山长。兜率楼阁俨然,布袋典型犹在。今朝法筵大启,凡圣交参,丕振千年福地,全彰古佛家风,揭示滹沱的旨,洞明少室真机。诸佛不传之妙心,切须顿契;父母未生之面目,直下圆成。若也坐断千差,犹是钉桩摇橹;更乃棒喝交驰,未免拕泥带水。」蓦竪拂云:「这个千圣同其源,万灵合其辙。向无言处演言、无事处作事、无佛处现佛、无祖处示祖,直得木人拍板、石女讴歌、寒嵓发焰、枯木糁花,国运与佛运齐兴,皇风与宗风并扇。虽然如是,这犹是利生边事。且道如何是向上事?大野风清三佛地,一天月朗四明州。」复举布袋和尚偈云:
弥勒真弥勒 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师云:「这老汉负着布袋,等个人来,大似灵龟拽尾,临末梢头。又恁麽道,未免手脚俱露。且道这老汉意在於何?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
冬至上堂,璧城居士问:「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文字语言都扫却,圆机暗合请师宣。」师云:「合却口门问将来。」士左划○云:「是什麽?」师左一拂。士右划○云:「是什麽?」师右一拂。士云:「左右逢源前後断,大千沙界独称尊。」师云:「如何是独尊之旨?」士云:「天不能盖,地不能载。」师云:「非公境界。」乃云:「晷运推移,日南长至。佛法大意,如何话会?若也会得,野外梅开一朶两朶,全彰格外风规;池上冰浮四片五片,独露寰中节令。灵云桃、香岩竹,大有生机;柏树子、麻三筋,徐增意气。因甚灯笼与露柱长年如是?」挥拂云:「寒来暑往无迁变,铁石身心不受磨。」喝一喝。
竪天王殿,上堂:「竪一柱,高拄乾坤;架一梁,普擎日月。大机圆应,大用纵横,大施门开,大功克就。风调雨顺,海宴河清。全彰弥勒家风,丕焕山门气象。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且道毕竟成谁功干?」拈拄杖云:「楼玉殿一茎草,福国裕民亿万年。」下座。
卷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