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贝克莱与休谟三位哲学家在经验主义哲学中的发展与起承也是一个有趣的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看,他们三者都是把纯粹的感觉作为认知的起点和依据,认为一切观念和印象都是源自(感官)经验,所以,他们三者都不认为人类思维具有任何原始的、先验性的观念或者功能。在介绍休谟的过程中已经提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几乎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与经验主义理论相对立的哲学家及作品比如笛卡儿和他的《第一哲学沉思》,认为人类所有的认知、知识都是来源于单独的理性。他们不相信感官,认为感官是会被欺骗的,但是纯粹的理性不会。
洛克是启蒙运动的先驱,被称为“英国启蒙运动之父”。与笛卡儿不同,洛克认为人的灵魂或是思想在出生时是完全空白的,并没有什么先天的、原始的,或者是“上帝赋予”的观念或者想法。我们仅仅具有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我们所有的知识和认知都必须通过与物质世界的基础,形成感知的结果。洛克在反对先验观念时是这样论证的,他认为如果有这样的观念存在,那么势必每个人都拥有它,但是并没有这样被所有人都共同拥有的观念。理性主义者曾经提出过一些人类所拥有的先验的观念,例如道德观念、上帝以及他的全善的观念。但是洛克反对指出有很多人对于这些观念毫无概念,比如说很多的小孩子就没有这些观念。
他将简单的和复杂的观念区分探讨,认为源于感官感知直接所获得的印象是简单的观念,这些简单的观念是生产复杂观念的基石。复杂的观念是我们将简单观念、最直接的感受综合的结果——我们品尝其无味,看到其无色并且知晓其是液体后,就能知道这是水。
洛克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并且它是独立于思维观念存在的。思维观念是由对于外界的对象的感觉所产生的。而贝克莱是完全反对唯物主义的,在洛克“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论点后又更进一步,认为外物和观念是一种东西,也就是他的绝对的唯心主义。休谟并没有很多涉及外部世界客观性的话题,而是主要谈知觉,不谈知觉之外的对象。
我们现在可以知道,休谟和洛克一样,认为人的思维于出生时是白纸一张,但是休谟并不认同人生来就有理性思考的这种能力。休谟认为我们既没有任何原初的或是先验的观念,也没有任何这样的能力,所有都是通过后天的经验习得,包括理性思考以及持有观念的能力。在阅读休谟原文过程中,我们知道休谟认为观念的取得是由于外在获得印象,以及内在的自省。休谟的外在与内在印象的概念,与洛克的简单和复杂观念很相似。简单观念可以被比作休谟的由外部印象所取得的观念,而内省的观念建立在我们之前的感官经验之上,也能使我们获得没有经历过的观念。比如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金山,但是我们知道金子与山,就能将这两者通过内省结合起来。
休谟这一套经验主义的理论,采用的是哲学的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推论,休谟同样用归纳法去解释了奇迹。他认为奇迹并不存在,奇迹仅仅是与我们通过经验所认知的法则不同的事件而已。更细致一些来讲,经验论中的思维是用于对感官感知的内容进行“分解、组合、比较或者抽象”,所以思维的作用是超不出经验感知内容的范围的,而理性主义中的思维所起到的作用是能动性地去把握经验和感觉背后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