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内心生活
主说:“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1]你的心要从属于主,舍弃这痛苦的世界,你的灵魂必得享安宁。要懂得忽略外面的事,专心致志于修炼内心,你才会觉得主的王国走进了你的心。因为神的王国在圣灵中充满了平安和喜乐,并且与邪恶的人无关。如果你的心里已经为基督准备好合适的位置,他就将走进来为你提供慰藉。基督的一切荣耀和美好都源于内心,所以主也乐于常驻内心。主时常走进人的内心,带去甜蜜的话语、宽慰、平安及超乎寻常的友情。
信奉上帝的灵魂,请准备好你的内心迎接神圣的配偶吧!他将走向你,留在你心间。因为他曾说过:“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2]所以,你要欢迎基督走进你的内心,并且要拒绝一切其他的闯入者。你若拥有了基督,就会富足充实,心满意足。他无论在何事上都会忠诚地让你依靠,因此你不再需要依靠他人。人易改变,也易令你失望,但是基督却永恒不变,坚定地守候你,直到终点。
不要完全相信或依赖软弱而且终将离去的世人,无论他对我们多么有益,多么亲近,也不要因为他时而反对你,就过分忧愁。今天与你同盟的人,明天可能就变成你的仇敌;人易变,犹如气候变化万千。只能完全仰赖上帝;单单崇拜热爱我们的主。他会保护你,为你的周全安置一切。无论在哪里,你只是一个没有居所的客旅。除非你的内心属于基督,否则你将永远无法享有安宁。
这里并非你的栖身之所,为什么还到处观望呢?你真正的家应该是在天堂,因此不要忘记,地上的万物转瞬即逝。一切终将消逝,也包括你自己。请不要迷恋世上的一切,不然你可能受其束缚随之灭亡。但愿你仰望至高之处,你的祷告也随之传向基督。如果你不能思考上天的安排,就该沉浸在基督的爱中,欣然体会他神圣的创伤。因为你若虔诚地追思主的创伤和那宝贵的血痕,在痛苦中你也能体会极大的安慰,你将无视他人的怠慢,甚至诋毁的话语,你也能轻易承受。
基督在世时也曾遭遇不屑一顾的蔑视,在穷苦的绝境中,被家人朋友抛弃。基督甘心地承受这些苦难,你还要抱怨吗?基督也有许多仇敌和毁谤他的人,你还希望所有人都成为你的朋友和恩人吗?你若不承受苦难,你的耐心何以加冕?你若不愿意面对异议,又怎能成为基督之友呢?你若要与基督同在,就要与基督一同受苦。
如果你曾经完全了解过主耶稣的内心,并且感受过一点他炽热的爱的滋味,你就会忽略自己,并且欣然接受你所承受的凌辱;因为耶稣的爱,可以令人看轻自己。真正热爱耶稣真理的人,内外真实一致且不受情欲束缚,他能够自由地走向上帝,在心灵中超越自己,愉悦地享受安宁。
真正了解万物的人会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判断它们,而非遵照他人的说法而妄下定论,因为这种智慧并非出于人,而是出于上帝。过内在生活,不注重外表的人,不需要特定的地点,或是特定的时间,就可以随时随地敬拜上帝。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容易集中精神,因为他不受外物所累。他不被任何表面事务所扰乱,并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内心规划合理的人,不会因别人乖戾的行为而困扰;一个人只有自己无法克制才会被这些事所扰乱,深感迷惘。
你若内心刚正,纯净无暇,万事都将互相效力,让你受益。但是你若时常感到不安,那是因为你还未完全向自己的内心死去,未曾割断对世俗之物的爱恋。对于被造之物自私的留恋,会玷污和束缚人心,其力量超越一切。你若排斥所有外来的慰藉,就能沉思天堂的事,而且内心常常享受极大的喜乐。
第二章 论谦卑顺从上帝
不要过多在意谁帮助你,谁阻碍你,却应集中精力关注上帝要你做的事。应当问心无愧,上帝必定保你周全;得到上帝一臂之力的人,不能被任何恶意所伤。你若能耐心忍耐,你必将得到上帝的关爱。上帝了解什么时候该如何帮助你,所以你应当完全顺从于他。上帝足以强大,能够帮助你,使你免受迷惑。别人了解并揭露我们的缺点对我们是有益的,那使我们更加谦卑谨慎。
如果一个人谦虚接受他的缺点,就容易安抚朋友,并和产生矛盾的人言归于好。上帝保护且拯救谦虚的人。主乐于安慰谦卑的人,眷顾谦卑的人,并给予他们恩典。谦卑的人虽受耻辱,上帝却使他得享荣耀。上帝将他的奥秘透露给谦卑的人,吸引邀请他们走向上帝。谦卑的人虽遭受苦难,却周全平安,因为他信赖上帝,而非这尘世。
第三章 论善良平和的人
首先,你要保持自己处于平和之中,然后才能为他人带去平和。比起博学的人,内心平和的人可以做更多的善事。遵从自己肉欲的人,常把善事变为罪恶,而且容易听信最坏的结果。但一个善良平和的人,却能化万物为善行。平和的人,不猜疑他人;但是内心不知足不平和的人,却疑心重重,困扰不堪,他自己不平和,也使别人不安宁。他常说不该说的话,应该做的事却没做。他时常提醒别人应该做什么,却忽略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所以,你应当先照应好自己的事情,然后才能适当地关心他人。
你知道如何找借口掩饰自己的行为,却不愿意谅解别人。公正的态度应是:谴责自己,原谅他人。你如果希望别人宽容你,你就要宽以待人。看看你距离真正的爱心和真正的谦卑还有多么遥远,不要对他人动怒,愤愤不平,而要保全自己。人们都喜欢与善良温和的人接触,这不足为奇;因为人们愿意享有安宁,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往。但是如果能与顽固不化,目无法纪,或与我们不同道的人平安相处,那更是莫大的恩典和值得称道的好事。
有些人能保持自己的内心平和,又能与他人相安无事。也有些人自己不够平和,也不能给别人带去安宁;他们常骚扰别人,但是更常常自寻烦恼。还有些人自己享受平和,而且尽力使别人也得享安宁。但是,在这痛苦的一生中,我们的平和不在于不遇困境,却在于谦卑忍耐。最能忍受困苦的人,才最能保守自己内心平和。这样的人是自我的征服者,世界的主宰者,基督的挚友,上帝的后嗣。
第四章 论内心洁净和目标单纯
单纯和洁净犹如一对翅膀,使我们超越世俗的事物。我们的目标必须简单,我们的感情必须纯净。简单使我们靠近上帝,纯净使我们领悟和享有上帝。倘若你的心完全摆脱了情欲的束缚,你就能随心所欲,积善成德。倘若你一心一意遵循上帝的旨意,为他人谋福利,你就能时常享受内心的平和。如果你内心忠诚,那么世上一切都将成为你的活镜子和记录圣德的书。任何微小卑贱的事物都体现了上帝的良善。
如果你的内心善良单纯,你就能轻易看透领悟尘世万物。内心纯净的人能够洞察天堂和地狱。一个人内在如何,他就会如何判断事物。尘世如果真的有何喜乐,那只有内心纯净的人才能享有。若是存在痛苦烦恼,只有良心乖僻的人才能了解。一块铁放在火中,便炼去了渣滓,变得炽热明亮;同样,一个人若要完全皈依上帝,便就要抛下一切的慵懒,改过自新。
一个人如果内心开始变得冷淡迟钝,即使是微小的劳苦也能使他烦恼忧虑,并且渴望尘世的慰藉。但是如果他有一次完全克服了自己,勇敢地踏上主的路,那么,先前惧怕的艰难困苦,也将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五章 论了解自我
我们不应过度信赖自己,因为我们常常缺少善意和悟性。我们的内心依旧缺少光明,况且我们时常疏忽这仅有的光明。我们时常不知自己内心的黑暗有多强大,常行恶事,却要掩饰自己而罪上加罪。有时我们受到欲望驱使,却以为是激情感动。我们责备别人的小过失,却无视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我们常抱怨别人给予我们的痛苦,却不顾我们给别人带来的烦恼。人若能公正判断自己的德行,就找不到借口埋怨别人了。
诚心的基督徒必将修炼自己的灵性高于一切。勤于提升自我的人就容易保持缄默,不谈论别人的事情。如果你做不到不对别人的事妄下定论,专心反省自己的话,你永远都不能成为真正虔诚的人。倘若你全神贯注思考上帝和你自己,外界的一切都将是你眼中的虚空。你的心若不深深自省,又在哪里呢?你若历尽世事,却疏忽了自己,对你又何益呢?如果你渴望心中安宁,目标单纯,你就要将尘世抛诸脑后,全身心自省。
如果你能使自己摆脱世俗之事的困扰,你就能获益匪浅。但你若念念不忘,就要遭受极大的损失。除了上帝的事,不要让任何事物在你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使你大喜大悲,遥不可及。将尘世的安慰当作一场虚空。爱上帝的人轻看尘世的万物,因为一切的价值都低于上帝。只有上帝是永恒无限的,弥漫在万物之中,带来灵魂的安慰和内心的愉悦。
第六章 论问心无愧的喜乐
善良的人内心喜乐在于其问心无愧。如果你问心无愧,必定时常体会到喜乐。无愧的良心能够忍耐承受,且在困苦中依然喜悦,但是邪恶的良心就常常惧怕不安。如果你的心不责备你,你就能得到安宁愉快。除非你是做了善事,否则不要过于高兴。邪恶的人得不到真正的喜悦,也感受不到内心的平安;因为上帝说过:“恶人必不得平安。”[3]尽管他们认为:“我们正享受平安,我们不会遇到麻烦,没有人敢伤害我们。”你不要相信他们,因为上帝立刻就将被触怒。他们的事业即将消失,他们的计划也终将溃败。
真正热爱主的人在困苦中有喜乐爱心并非难事,因为这种喜乐是在基督的十字架中的喜乐。人们得到的荣耀及人能给予的荣耀都是短暂的,而且世俗的喜悦总伴随着忧愁。善良的人将喜乐深埋在良心中,并非时常提起。圣人的喜乐源于上帝,也就在上帝那里。那才是真正的喜乐。追求真实永恒喜乐的人不在乎短暂的事物。那些追求及时行乐的人或是内心看重它的人,只能说明他们不关心上帝的愉悦。真正享受内心极大安乐的人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良心纯净的人懂得知足,内心平和。受人称赞并不能使你更加圣洁;被人诋毁也不至于贬低你的价值。你仍然是你自己,言语不能改变你;你在上帝眼中就是你自己本来的面目。如果你自省,就不必在乎别人怎样评价你。人是以貌取人,而上帝更关注人的内心,人所看到的是行为,而上帝往往更注意你的动机。谦卑的人常常行善和虚心低调。内心纯净自信的人,不寻求尘世的安慰。
如果一个人不再寻求外界的称赞,就说明他已经完全信赖上帝。保罗说:“蒙悦纳的,不是自己称许的,乃是主所称许的。”[4]属灵的人在心中与上帝同在,而不受任何外来情欲的束缚。
第七章 爱上帝胜过一切
如果你能了解爱上帝的含义,并且愿意为主而看轻自己,便得享恩典。你应当为你所热爱的耶稣抛下一切,因为主希望我们爱他胜过一切。被造之物的爱是虚空变化的;只有主的爱才是永恒真实的。信赖尘世之物的人必将与其同亡,只有深爱基督的人才能永存屹立。爱主,做主的朋友吧!世上万物都会改变,只有他决不会离弃你,也不会让你走向灭亡。你总会在某刻脱离尘世万物,无论你乐意与否。
无论生死,都要紧靠着主,完全相信主,即使所有人都改变,但是他依然能帮助你。你爱的主不容许有人与他竞争在你心里的位置,他要独占那重要的位置。如果你能清空你的内心,不让任何被造之物占据,主就很乐意与你同在。如果你发生任何事都信赖其他人,却不交托与主,结果必定枉然。不要相信和依靠随风起舞的花草,因为众生如草,一切的荣耀犹如田里的花,终将凋谢。
如果你以貌取人,必定受欺骗;如果你希望从他人身上寻求利益和慰藉,反而容易失去它。倘若你无时无刻不在追求主,你必将寻求到主。但是如果你谋求一己之私,你也会如愿以偿,只是所得之利会损害你自己罢了。因为人若不追寻主,他承受的伤害将超过全世界所有仇敌联合起来所实施的打击。
……
第十二章 论十字架的路
“舍己,背起十字架,跟从我。”[5]很多人认为这句话似乎太苛刻。但是,还有更严厉的话呢:“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6]因为此刻愿意听从十字架教诲的人,就不惧怕通向永生的审判了。当主审判万众之时,这十字架的标记就会出现在天堂。那时,凡在此世效法基督承受痛苦的人,都将坦然无悔地走向主。
所以你们为何惧怕背负那引领你走向天堂的圣十字架呢?在十字架里包含着主的恩典,它是生命,是抵御敌人的保障。天堂的喜乐,内心的力量,灵魂的慰藉,都源自十字架。十字架之中蕴涵着至上的道德和完全的圣洁。除了十字架,没有可以救助灵魂得享永生的方法。所以,背负你的十字架,跟随主吧,你就能进入永生。我主已经背负着他的十字架踏上了前方的路,渴望与他一同死在十字架上吧。因为你若与他同死,也能与他同存,你若与他一同承受痛苦,就必将与他同享荣耀。
看看万物是如何在十字架中演化,相互依存至消逝的。除了圣十字架的克己之道外,再无其他的路可以让你得享永生和实现真正的内在平安。无论你去哪里,如何努力,你都找不到一条比圣十字架之道更崇高更稳妥的路了。即使你能命令万物听从你的意愿和决断,但你仍无法摆脱痛苦,无论你是否情愿;所以你还是要寻找十字架。因为你不是承受身体的疾病,就是遭受灵魂的痛苦,你总是不能躲避悲苦。
有时是上帝远离你,有时是邻人困扰你,但更有甚者,是你常把自己当作沉重的负担。任何救助或安慰都不能拯救你或减轻你的苦楚。但只要它是上帝的意愿,你就必须耐心承担。因为上帝要你了解痛苦,即使没有安慰,所以你要完全从属于上帝,在痛苦中变得更加谦卑。只有亲身经历耶稣痛苦的人,才能真正发自心底同情主。因此,永垂不朽的十字架永远等候你,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逃往何处,也都不能躲避它。因为你身在何方,你都伴随着自己,且要找寻自己。仰望天空和俯瞰大地,尘世外界和内心感悟,无论你走向何方,你总能找到十字架。你若希望得享内心的平安和永恒的冠冕,就必须时刻保持耐心。
你若欣然背负十字架,它就会助你一臂之力,引领你到期望的目的地,那里再无困苦,尽管那目的地并非在此世上。你若心有不甘,它就变成你的重担,令你受累,可即便如此,你依然无法逃避。你若舍弃一个十字架,你必然要找到另一个,或许是更重的一个。
对于凡人所不能躲避的事,你是想逃脱吗?世界上哪有不背负十字架,经受痛苦的圣徒呢?就算是上帝在世时,也经历了十字架的困苦,他说:基督必须受苦,之后从死里复活,才能享有他的荣耀。主一生都在承受十字架之苦,你又怎能及时行乐,另寻他路?
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另寻他法,那你就受骗了,因为任何生命都充满痛苦。十字架的标记无处不在。在圣灵中越有进步的人,常常背负越重的十字架,因为他对上帝的爱越深,他在尘世被放逐的苦楚就越痛。
但是这些人虽承受痛苦,却并非毫无宽慰,因为背负十字架的过程已经让他们受益匪浅。因为当欣然背负十字架的那刻起,所有的苦楚都变成了上帝的慰藉。肉体承受的痛苦越深,内心的恩典就越强大。有时因为热爱上帝,效法他的十字架,渴望历经困苦,舍弃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是他相信上帝允许这么做,且痛苦越多,将来就越能取悦于上帝。这并非人力所及,而是源于基督的恩典,因此在平常想方设法逃避的事,现在凭着赤诚的心灵,竟能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人的本性并不愿意背负十字架,热爱它,严于律己,完全屈服,放弃荣耀,忍受耻辱,看轻自己,也不愿意受人轻视,忍受所有的痛苦与损失,不慕名利。如果你完全信赖你自己,就不能自己实现这些目标。但是如果你依靠上帝,你就能从天堂得到力量,自己的意志将能掌控尘世的肉体。如果你用忠诚武装自己,佩戴十字架的勋章,你就不必惧怕仇敌魔鬼了。
请你像基督善良忠心的仆人,勇敢地背负起爱你且为你钉死的主十字架吧。要做好准备,忍受悲惨的一生中的各种患难和痛苦,因为无论你在何处,它都与你同在,无论你躲在何方,它都将找寻到你。苦难必然存在,任何方法都不能令你逃避,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受。如果你想成为主的朋友,与他同在,就要欣然与主同饮。让主来安慰,按照他的意愿安排。但你应准备承受痛苦,并且把苦难当作最大的安慰。因为即使你一个人忍受了目前所有的痛苦,也不足以配得上将来要享受的荣耀。
当你到达这种境界,就能以苦为乐,也能因为基督而热爱它了。之后,你就享受苦难与你同在,因为你已经找到了此世的乐园。但是你若以受苦为烦恼,且企图逃避受苦,你心中就不得平安,避苦的欲望如影随形。
你若把承受苦难,经历死亡当作理所应当的事,一切都将如你所愿,你也能得到心中的平和。纵使你曾与圣保罗一起被带到第三层天,也不能因此就保证你自己不受苦难。主说:“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7]所以如果你想爱主,而且长久地服侍他,你便只有承受痛苦。
希望你配为上帝承受这样的苦辱,这对你是何等荣耀啊!对于所有的圣徒是何等的喜乐,对于你的邻人也是莫大的启发。尽管很少有人乐意受苦,但是所有人都会为此赞不绝口,由衷钦佩。你的确应当愉快地为主承受一些痛苦,因为有很多人正因为世俗的原因更加痛苦。
你要确实了解自己应当过一种将死的生活。越走向自己的死亡,就越靠近上帝存活。除了为主屈服,甘心承受痛苦外,没有人配得上了解天堂的事。没有什么比为上帝欣然受苦更能取悦于上帝了。假如你有机会选择,宁可为主受苦也不要享受许多的安慰,只有你才能效法基督,堪比古圣先贤。人生的价值与属灵的进步不在于享受多少欢乐慰藉,而在于承受多少艰难困苦。
如果有比受苦更好的方式令人们受益,那么主必定早就用言语启示我们了。对于跟随主的十二使徒和所有愿意皈依他的人,他都一视同仁,耐心教导:“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8]所以在反复思考,权衡利弊后,我们得出了最后的结论:“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9]
————————————————————
[1] 《新约·路加福音》第17章第21节。——译者注
[2] 《新约·约翰福音》第14章第23节。——译者注
[3] 《旧约·以赛亚书》第57章第21节。——译者注
[4] 《新约·哥林多后书》第10章第18节。——译者注
[5] 《新约·马太福音》第16章第24节。——译者注
[6] 《新约·马太福音》第25章第41节。——译者注
[7] 《新约·使徒行传》第9章第16节。——译者注
[8] 《新约·路加福音》第9章第23节。——译者注
[9] 《新约·使徒行传》第14章第22节。——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