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的存在认知和缺陷认知的特点[28]

单纯认知(作为存在认知的一个方面)

对于单纯的人来说,一切都朝着同样可能的方向发展;一切都同样重要;一切都同样有趣。试图理解这一点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孩子的眼睛来看待它。例如,对于孩子来说,“重要”这个词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意义。那些引人注目的东西、任何闪光的东西或目光偶然捕捉到的东西都和其他东西一样重要。似乎只有基本的结构和环境的分化(有些会作为图像得到凸显,有些会消融到背景中)。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期待,如果一个人没有期望或忧虑,那么他在某种意义上就没有未来,因为孩子的各种行为都处于“此时此地”的状态中,既不会有惊喜,也不会有失望。每件事发生的可能性都是一样大的。这就是一种“完美的等待”,没有人旁观,没有对某件事发生的要求。没有预见。没有预见就意味着没有担心、焦虑、恐惧或预感。例如,任何孩子对疼痛的反应都是彻底的,没有抑制,整个机体都发出痛苦和愤怒的吼叫。在一定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此时此地”的具体反应。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对未来的期望并不存在,对未来的准备也就不会存在,没有彩排,也没有期待。当未来是不可知的,急切的心情(“我等不及了”)也就不会存在。当然就不会出现不耐烦。

在孩子身上有一种对发生的任何事情的完全无条件的接受。因为他们很少有相关的记忆,也很少依赖于过去,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把过去带到现在或未来的倾向。其结果是,孩子完全处于此时此地,或者可以说是完全天真的,完全不考虑过去和未来。这些都是进一步细化的具体感知、(儿童的)存在认知,以及成熟的成年人达到“第二天真”的存在认知的方法。

这一切都符合我对创造性人格的观点,我认为创造性人格是一个完全处于此时此地状态的人,一个不考虑未来和过去的人。另一种说法是:“有创造力的人是天真的。”一个天真的人可以被定义为仍然能够像孩子一样感知、思考或反应的成年人,正是因为这种天真在“第二天真”中被恢复。我也可以将其称为智慧老人的“第二天真”,他拥有成功恢复孩子的天真的能力。

天真也可以被看作对存在价值的直接感知,就像在安徒生的寓言故事中,一个小孩能看见国王没穿衣服,而所有的成年人都被愚弄,以为国王穿了衣服(就像阿希的实验一样)。

行为上的天真是当被吸引或着迷时的不自觉的自发性;即自我意识和自我的缺失或超越。那么行为就完全是由对自我之外的有趣世界的迷恋而组织起来的,这就意味着“不试图对旁观者产生影响”,没有欺骗或设计,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是被审视的对象。这种行为纯粹是一种经验,而不是达到某些人际目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