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人辩护词》与其他的作品不同,它除了是一部文学作品以外,还是一部关于作者婚前婚后有着个人隐私的传记。发表这部作品并非斯特林堡的初衷,只是由于经济困难被迫为之。斯特林堡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作品不但暴露了自己和妻子,还暴露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手稿束之高阁达几年之久,其原因很可能是斯特林堡意识到作品一旦发表,会在瑞典造成丑闻,即使只在邻国发表,也不会逃脱厄运。他的顾虑在很大程度上后来被证实。通过德文和法文第一版以及盗版的瑞典语版本,信息很快传到瑞典,并引起轩然大波,这是斯特林堡其他任何作品都不曾有过的。很多评论家认为作品是对无辜妻子的仇视和报复,抱有同情心的人认为,斯特林堡在写书的时候,已经得了精神病。
斯特林堡所以用法文写,主要为了使这部关于自己婚姻的影射小说逃避瑞典公众,可能还有法律和经济方面的原因。后来他自己在一些场合也说过类似的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家想成为法语作家。因为十九世纪末法国的文学和文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斯特林堡从年轻时代起,就梦想着去巴黎开创自己的事业。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斯特林堡流亡法国时期,曾潜心研究法语。但他不是上正规学校学习,而是直接用法文创作,比如作品中提到的文化史论文《瑞典与中国和鞑靼国家之关系》就是用法文写的,并在法国学士院被宣读。
一八八七年底斯特林堡在哥本哈根曾筹划办一家法文期刊,他是同年十一月初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林陶到那里的,也就是在此期间他着手创作《疯人辩护词》。此举可以视为“征服巴黎”的一个环节,他想以这部小说与龚古尔兄弟和莫泊桑一决高低。在这部小说的引言中,读者可以发现点滴性心理分析、病理学以及犯罪哲学的只言片语,这些思想很接近法国后自然主义。这部小说从整体上讲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汉姆生和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同时也超过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同类的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既显示了斯特林堡的文学抱负,也提供了个人方面的真实情况,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及以后斯特林堡多次使用这样的话: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具有现代心理分析的小说,在私人生活方面既是对妻子的报复,也是解救,同时澄清西莉与福朗尔离婚是由他造成的批评和关于他发疯的传言。
作品中的内容有多少真实性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这只是斯特林堡的一面之词,西莉·冯·埃森对斯特林堡的指责从未公开做过申辩,也未再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事实被夸大了,有很大的想象成分。《疯人辩护词》在德国发表三十二年以后,斯特林堡和西莉的女儿卡琳·斯米尔诺夫出版了关于自己母亲的一本书《斯特林堡的第一任妻子》。人们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完全不同于斯特林堡笔下的西莉的形象,这个形象极有可能更符合西莉的实际。多数评论家认为,作者对母亲的描写有美好的感情和关爱,而且运用了心理学分析的观察方法。她不仅成功恢复了母亲的真实面貌和名声,而且怀着忧伤和同情描写了造成斯特林堡的伟大和悲伤的灵魂因素,比任何其他人笔下描写的父母的关系更为公正和准确。
一九七三年夏天斯特林堡研究领域发生了一件惊人的事情,人们在奥斯陆大学解剖学院的财务保险柜中发现了《疯人辩护词》的手稿。手稿用纸包着,上面写着:斯特林堡,但手稿上没有小说的名字。手稿的主人是K·E·施雷纳尔。此人曾在该学院任教,是挪威著名画家埃德瓦德·蒙克(1863—1944)的私人医生。蒙克的高度个性化艺术与十九世纪矫揉造作的学院派对立,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以疾病和死亡为主题,以扭曲的线条风格表现他眼中悲惨的人生。著名画作《呼喊》表现现代人精神极度苦闷的象征。他可能是从蒙克的法律顾问尤夫·鲁埃德那里得到的,是蒙克的遗物。蒙克与斯特林堡过往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