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是,阿格西劳斯就忙于以上这些事务了。但是,那些在拉栖代梦国内的人们,当他们确认那些金钱已经送抵希腊诸邦,(1)而最大的几个城邦已联合起来准备向他们开战时,便确信自己的邦国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一场战争势所难免。
[2]这些拉栖代梦人一边抓紧备战,一边立即委派爱皮基狄达斯去召阿格西劳斯回国。爱皮基狄达斯抵达亚细亚后,向阿格西劳斯说明了所面临的总体形势,告诉他,邦国命令他尽快回国救援,不得耽搁。
[3]阿格西劳斯接到命令,虽然颇感烦恼,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荣誉也离他而去,但他还是把各盟邦首领们召集起来,告诉他们邦国命令已到,必须回师拯救自己祖国。(2)他说,“诸位盟友,请你们相信,如果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我会重返亚细亚,完成咱们的未竟之业。”
[4]许多人听了这番话,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通过投票,一致决定跟随阿格西劳斯回去,救援拉栖代梦;如果诸事顺利,他们就再随他一同重返亚细亚。
[5]于是,他们开始收拾行装,准备随他回国。阿格西劳斯将攸克塞努斯留下,命他管辖亚细亚的事务,分拨给他一支不少于4000人的军队,以维护各城市的安全。阿格西劳斯看到,他手下的大多数士兵更愿意留下来,而不是回去参加与希腊人的战争,为了使自己能够带上精锐之师回到希腊,他首先慷慨奖赏那些派出精锐之师的城邦,其次奖赏那些能够带领装备精良的重装步兵、弓箭手和轻盾兵参战的雇佣军首领;他还向骑兵长官们宣布,将对他们当中能够提供骏马和优秀骑手者予以奖赏。
[6]阿格西劳斯说,他将在他们从亚细亚返回途中,到达欧罗巴的科尔松尼斯时再宣布奖赏决定。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明确无误地告诉他们,在选拔士兵时务必细心考察。
[7]至于奖品,绝大多数都是锻造精美的武器,既有重装步兵用得上的,也有骑兵用得上的;奖品中还有黄金花冠。所有奖品的总价值据说不下4塔连特。这些耗资巨大的武器最终都发放给了军队。
[8]阿格西劳斯在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从拉栖代梦人当中指定门那斯库斯、赫里庇达斯和奥西浦斯为评判员,而同盟者当中,每个城邦各选派一名评判员。阿格西劳斯作出奖赏的决定后,循着波斯国王(3)当年出征希腊时所走过的那条路线,率军继续推进。
[9]在此期间,监察官们发布了战争动员令。由于阿格西波里斯(4)当时年纪尚幼,邦国便任命他的监护人、王族出身的阿里斯托德姆斯为统帅。
[10]在拉栖代梦人进军的同时,敌人的各支军队也会合到一起,商讨仗怎么打对他们自己最有利。
[11]科林斯人提摩劳斯发言如下:
“诸位盟友,在我看来,拉栖代梦人就如同那些江河一样。江河起源时只是涓涓细流,易于淌过;但当它们流到更远的地方,其他河流就会汇入其中,水流就变得更大了。
[12]“拉栖代梦人就是如此,他们刚刚出发的时候,只有他们自己,而当他们继续前进,使其他城邦不断加入他们之中,他们的人马越来越多,也就更加难以击败了。”
他接着说,“再举个例子,我知道,那些想消灭马蜂的人们,如果他们在马蜂飞出巢穴的时候去捕捉它们,许多马蜂必定群起而蛰之;但当他们趁马蜂还未离开蜂巢的时候就放火去烧掉马蜂窝,那他们就可以除掉马蜂,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因此,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我相信,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最好是在拉栖代梦本土作战;如若不成,也要尽可能就近作战。”
与会者都觉得他的主意很好,便一致决定照此行动。
[13]于是,联和作战的诸邦开始协商由谁来出任联军总司令的问题,并力图就全军阵型在集结时纵深列数达成一致,以免本方方阵因纵深过厚而使敌人借机加以包围——在这期间,拉栖代梦人在行军途中已有泰格亚人和曼丁尼亚人加入,他们沿着海岸线(5)向前推进。
[14]双方军队都在继续推进,科林斯人及其同盟者抵达涅米亚地区,而几乎同时,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也抵达西基昂。(6)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的军队取道爱皮耶凯亚进入科林斯。交战伊始,居于右侧的敌人轻装部队居高临下,向他们投掷大量标枪,枪如雨下,给他们造成重大杀伤。
[15]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向海边(7)撤退,途经平原,一路上烧杀抢掠;而敌军也撤退了,隔着河床安营扎寨。(8)当拉栖代梦人继续推进,两军相距不到10斯塔狄亚时,他们也就地扎营,按兵不动。(9)
[16]现在我来说明一下两军的人数。在重装步兵方面,拉栖代梦人总共约有6000名,爱利斯人、特里斐里亚人、阿克罗里亚人以及拉西昂人共约3000名,西基昂人有1500名,而爱皮道鲁斯人、特洛伊曾人、赫米昂人和哈利埃人加在一起则不少于3000名。除此之外,拉栖代梦人还有约700名骑兵(10),随军的克里特弓箭手约300名,玛尔迦那人、列特林尼人和安菲多里人的投石兵不少于400名。但是,弗琉斯人没有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他们说,他们要维持神圣休战状态。(11)这是拉栖代梦人一方的兵力。(12)
[17]敌人方面的兵力(13)如下:重装步兵包括雅典人约有6000名,阿尔戈斯人据说有7000名,波奥提亚人(奥科门努斯人不包括在内)仅约5000名,科林斯人约3000名。此外,还有来自整个优波亚岛的不少于3000名。以上是重装步兵的人数。至于骑兵,波奥提亚人(不包括奥科门努斯人)约800名,雅典人约600名,优波亚的卡尔基斯人约100名,奥彭提亚的罗克里斯人约50名。(14)轻装部队当中大都是属于科林斯方面的;因为奥佐里亚的罗克里斯人、马里斯人和阿卡纳尼亚人(15)都追随他们。
[18]以上就是交战双方的兵力。那些波奥提亚人如果居于左翼,(16)就不急于发起战斗;但当与雅典人对阵的是拉栖代梦人时,波奥提亚人居于右翼,与他们对阵的则是阿凯亚人,他们立即就说,献给神祇的牺牲显示的是吉兆,下令军队整装待命,声称马上就要开战。一开始,他们不顾16排的阵型排列原则协议,(17)将方阵尽可能排得更密实一些。在行军过程中,他们突然向右转,冲在前头,准备从侧翼包抄敌人。而雅典人为了不使自己的军队与整个战线脱节,也只能跟着他们向右转,虽然他们知道这样行动有被包围的危险。
[19]开始一段时间,拉栖代梦人并没有察觉敌军已经渐渐逼近,因为那个地方的草木很茂盛,但当敌军高唱军歌的时候,他们终于发现了,马上依次下令全军准备开战。当同盟者按照拉栖代梦指挥官事先指定的区域,各就各位,集结队伍时,他们传令下去,跟随先锋往前冲。这时,拉栖代梦人也向右转,冲在前头,把侧翼的阵线拉得比敌人的要长很多,以至于只有6个部落(18)的雅典人面对拉栖代梦人,而其余4个部落则面对泰格亚人。
[20]当两军相距不足1斯塔狄亚时,拉栖代梦人按照他们的习惯,用一只母山羊(19)向阿格罗特拉的阿尔特密斯(20)献祭,随后下令向敌人发起进攻。他们以侧翼迂回包抄,力图合围敌人。双方展开近身肉搏,拉栖代梦人所有的同盟者,除培林尼人外,都被敌人打败了——培林尼人在与塞斯皮埃人激战中全军覆没,而对方也有许多人阵亡。
[21]但是,拉栖代梦人自己战胜了与其交战的那些雅典人,将他们包围起来,杀死甚多;而拉栖代梦人并没有受到多少损失,依然队形齐整有序地继续推进。他们在那4个部落的雅典人追击败敌返回之前,就已经从其旁边推进过去;因此,这部分雅典人,除了起初在跟泰格亚人交战中的阵亡者之外,无人被杀。
[22]而拉栖代梦人却恰恰遭遇了追击败敌后归来的阿尔戈斯人。当第一位波列玛克正准备在前排发起攻击时,据说有人大声叫喊,说让敌人的前排先过去。阿尔戈斯人前排过去之后,拉栖代梦人朝他们没有防护的那一侧(21)发动袭击,杀死甚多。拉栖代梦人还在科林斯人追击逃敌归来时袭击了他们。此外,他们同样在一些底比斯人追击逃敌归来时袭击了他们,杀死甚多。
[23]随着战事的进展,那些被击溃的军队先是逃至科林斯城墙下,由于科林斯人不许他们进城,他们只好回到原先的营地去了。另一方面,拉栖代梦人则返回他们首先与敌人交战的地方,在那里竖立了一座胜利纪念碑。这次战役的结局就是这样。(22)
* * *
(1) 色诺芬:《希腊史》,III. 5. 1。
(2) 公元前394年。
(3) 关于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出征希腊的路线,参阅希罗多德:VII. 26—58。
(4) 波桑尼阿斯之子。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I. 5. 25。
(5) 显然是阿尔戈斯(Argolic)湾沿线。
(6) 在伯罗奔尼撒北部,靠近科林斯。
(7) 科林斯湾沿海一带。
(8) 在涅米亚。
(9) 关于科林斯战争的相关地图,参阅地标《希腊史》,第130、155页。
(10) H. G . 达金斯英译本为“600”。
(11) 原因可能是他们在过某个宗教节日。
(12) 拉栖代梦方面重装步兵和骑兵共约1. 5万人。
(13) 反斯巴达的盟军共约2. 5万人。双方应该都有数量不小的轻装步兵,色诺芬并未计入。
(14) 色诺芬:《希腊史》,III. 5. 3。
(15)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V. 6. 1;7. 1;VI. 5. 23。
(16) 在这个位置,他们面对的是拉栖代梦人,因为拉栖代梦人一直都是占据右翼的位置。
(17) 色诺芬:《希腊史》,IV. 2. 13。
(18) 部落(φυλή/phyle)原本指原始社会以血缘纽带连结起来血族集团。如按照传统说法,古代阿提卡有4个部落,梭伦改革时部落组织尚发挥一定的作用,四百人会议即按每部落一百人组成。克里斯提尼改革彻底突破血缘关系,将雅典及阿提卡地区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为10个行政区,这是雅典地方行政管理单位,十将军委员会、五百人议事会等都以此为基础设立或选举,但“部落”的名称却长期沿用。本节的“部落”即指阿提卡的行政区。
(19) 参阅色诺芬:《斯巴达政制》,XIII. 8及附注。
(20) 狩猎女神。
(21) 即右侧,因为通常是左手持盾牌的。
(22) 公元前3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