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后,阿格西劳斯将这些分遣队打发回各自城邦,而他自己也返航回国。从那时起,(1)雅典人、波奥提亚人、阿尔戈斯人以及他们的同盟者以科林斯为基地,而拉梦代梦人及其同盟者则以西基昂为基地,双方继续作战。(2)科林斯人看到,由于本邦一直处于交战之地,国土遭到蹂躏,有许多国民被杀,而其他同盟者却生活在和平之中,可以照常耕耘田地,因此,绝大多数科林斯人,包括那些贵族阶级都渴望和平。于是,他们聚集起来,力促实现这一目标。
[2]但是,阿尔戈斯人、雅典人、波奥提亚人和那些收受波斯国王贿赂的科林斯人,以及那些主战派人士,他们都明白,如果不剪除那些主和派人士,科林斯将有可能再次落入拉栖代梦人之手。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将酿成一场大屠杀。于是,他们首先筹划了一个严重亵渎神祇的阴谋——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即使有人犯有死罪,也不能在圣洁的节日期间将其处死——但这些人却选择在攸克列亚节(3)的最后一天动手,因为他们认为在那天可以在市政广场上抓捕到更多的人,以便将其处死。
图11 科林斯卫城遗址(白春晓摄)
[3]接下来,他们是这样部署的:在发出刺杀信号后,那些准备行刺的人们就拔出刀剑,刺向那些开列在黑名单上的人——其中有人在人群中交谈的时候被杀,有人坐在椅子上遇袭,另有人则是在剧院看戏的时候遇刺,还有人甚至是坐在戏剧演出比赛的裁判席上遇害的。消息传开后,富有阶层的人们立刻逃避开来,有些人逃到市政广场的诸神雕像下,有些人则逃到祭坛下避难。而那些密谋者,不管是发号施令者还是执行命令者,他们都毫不在意对神祇的严重亵渎,也完全无视成文的法规,(4)个个都不停地实施杀戮,甚至在神圣之地也无所顾忌,以至于那些并非攻击对象的正直的人们,在看到这一亵渎神祇的情景时,也都感到惊愕不已。
[4]许多年长者就这样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因为他们当时恰巧都在市政广场上;而那些较年轻者,由于帕希麦鲁斯已经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所猜疑,因而当时他们都静静地待在克拉尼昂的健身馆里。当他们听到阵阵惨叫,看到一些大屠杀幸免者拼死逃命的时候,他们急忙沿斜坡冲到阿克罗科林苏斯(5)上面,击退了阿尔戈斯人和其他人所发起的一次攻击。
[5]然而,正当他们商讨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一根石柱的柱头突然掉落下来,尽管当时既没有地震也没有刮风。同样,他们在向神献祭的时候,预言家告诉他们说,根据牺牲所显示的征兆,他们最好是赶紧离开此地。
起初,他们撤到科林斯边境一带,准备远走他乡;但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以及他们的母亲、姐妹们都赶来劝阻他们,随后一些掌权的重要人物也发誓保证他们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才同意回家。(6)
[6]他们看到,那些掌权者如同僭主一般统治着科林斯,自己的邦国正处于灭亡的边缘,本国边境上的界石(7)已经被移除,他们的祖国被称为“阿尔戈斯”而不是“科林斯”;他们被迫分享阿尔戈斯的公民权,虽然绝非自愿如此,但他们在阿尔戈斯人的城邦中的影响力,还不如其国内的外侨。(8)于是,他们当中一些人逐步意识到,这样生活下去是他们所无法忍受的。如果他们同心协力,重建他们昔日的祖国科林斯,使它拥有自由,那么不仅可以祓除谋杀者的血污,而且可以拥有一个秩序良好的政府。他们觉得这件事意义重大,一旦成功,他们将成为祖国的拯救者;即便失败,他们也是为追求最公正、最伟大的福祉而做出的牺牲,那是最值得称颂的。
[7]于是,有两位科林斯人——帕希麦鲁斯和阿尔基蒙尼,他们蹚过急流,前去与拉栖代梦的波列玛克普拉西塔斯会面。当时,普拉西塔斯恰巧统率自己的军队镇守西基昂。他们告诉他,可以带他到城墙的入口,从那里可直达列凯昂。(9)普拉西塔斯因为之前知道这两人值得信赖,便相信了他们的话。他将那些原本准备离开西基昂回国的军队留下来,开始筹划如何进入科林斯。
[8]也许是出于巧合,也许是出于有意安排,这两人在竖立有胜利纪念碑的城门口放哨时,普拉西塔斯和他手下的军队即西基昂人,以及所有那些碰巧遭到放逐的科林斯人,也都聚拢到一起。但是,普拉西塔斯到达门口以后不敢贸然进去,于是就先派一名心腹进去打探一下里面的情况。然后,那两位科林斯人领着他进去,把里面的底细了解清楚;他出来报告说,所见所闻与此前他们说的情况完全一样。于是,普拉西塔斯也跟着进去了。
[9]由于城墙之间相隔很远,因而他把军队排成战斗队形后,觉得人数太少,便下令士兵们在阵前安设栅栏,挖掘壕沟,以便坚守阵地,等待本方盟军前来救援。另外,在他们的后方,也就是在列凯昂港口,有一支底比斯军队就驻扎在那里。
他们进去一天了,没有和敌人发生交战。到了第二天,阿尔戈斯人匆匆赶到这里。这时候,他们发现敌人已经严阵以待:拉栖代梦人居于右翼,他们的左边是西基昂人,而那些流亡的科林斯人,大约有150人,则靠近东城墙;而在他们对面,战阵是这样部署的:伊菲克拉特统率下的雇佣军靠近东城墙,他们的左侧是阿尔戈斯人,而城里(10)的那些科林斯人则居于左翼。
[10]那些阿尔戈斯人仗着人数上的优势,信心十足,冲锋在前;他们打败了西基昂人,冲进栅栏,将他们驱赶到海边,杀死甚多。当时,有一位名叫帕希玛库斯的拉栖代梦人骑兵长官,他率数骑冲在前面,看到西基昂人处境危急,他将自己的坐骑拴在树上,从西基昂人手中接过盾牌,率领一支志愿军向阿尔戈斯人猛攻。然而,阿尔戈斯人看到盾牌上有∑(11)字样,还以为对方是西基昂人,因而毫不畏惧。据说,当时帕希玛库斯还说(12):“阿尔戈斯人啊,狄奥斯库里兄弟二神(13)可以作证,是这些∑让你们上当了!”说完,冲上前去与他们展开近身肉搏,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和他的同伴们皆英勇牺牲。
[11]这时候,那些流亡的科林斯人打败了与之对阵的敌军,(14)然后朝内地方向推进,逼近科林斯城下。
那些拉栖代梦人看到与西基昂人交锋的敌军已获胜,便从栅栏的右侧冲出去,前去救援。而那些阿尔戈斯人听说拉栖代梦人抄了他们的后路,便转过身去,再次冲出栅栏逃窜。居于最右边的那些阿尔戈斯人没有任何防护,(15)受到拉栖代梦人的攻击,尽遭杀戮,而那些靠近城墙的阿尔戈斯人,毫无秩序地一起向科林斯城方向退却。就在这时,他们又遭遇了那些流亡的科林斯人,发现是自己的敌人,又只好再次转身回撤。其中有些人拾级而上,登上城墙,从另一面跳下去,结果都摔死了;有些人则在台阶附近为敌军所杀;还有些人则因互相践踏,窒息致死。(16)
[12]现在,拉栖代梦人很清楚他们的屠刀该对准谁了。这起码也是上苍赐予他们的、此前从未企求过的一次勋绩。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些敌人——他们人数众多,但是战战兢兢、手足无措;他们不能自卫,更不能团结一致奋勇突击;他们放弃了抵抗,坐以待毙。这难道不是上苍赐予拉栖代梦人的一份厚礼吗?无论如何,那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如此众多的人头落地,人们以往看惯了成堆的谷物、木头或石头,如今又看到了成堆的尸体。此外,那些驻扎在港口的波奥提亚人也被斩尽杀绝,有些是在城墙上被杀,有些则是在爬上船坞的顶棚后被杀的。
[13]之后,科林斯人和阿尔戈斯人协议休战,各自收回阵亡者的尸体。此时,前来助战的拉栖代梦人的同盟者也已到达。两军会师后,普拉西塔斯首先决定撤出一段城墙,(17)以便留出一条足够宽的通道,让军队顺利通过;接着,他决定率军由陆路向麦加拉推进,攻下西都斯和克隆美昂。(18)他在这些据点都部署了驻军,之后再次返回;下令加强爱皮耶凯亚的防御,以使其成为保护盟邦(19)领土的前哨基地。随后,普拉西塔斯宣布遣散军队,自己返回拉栖代梦。
[14]自此以后,(20)双方在交战中均未再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公民兵了,因为各邦不仅要派遣驻防军,一支派驻科林斯,一支派驻西基昂,而且还要加强这些城市的防卫力量。尽管如此,由于交战双方都配备有雇佣军,因而战事还是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15]其间,伊菲克拉特也侵入弗琉斯境内。他先设下埋伏,同时率小股军队外出劫掠。弗琉斯城里那些毫无防备的人们出来对付他的时候,却遭到伏击,伤亡惨重。虽然此前弗琉斯人不许拉栖代梦人进入他们的邦国,因为害怕拉栖代梦人会出于同情而把那些被放逐的弗琉斯人带回来;但是他们现在更害怕眼前这些来自科林斯的人们,于是他们派人去拉栖代梦求援,请求把他们的城邦和卫城都置于拉栖代梦人的保护之下。至于拉栖代梦人,他们虽然深深同情那些被放逐的弗琉斯人,但在掌控弗琉斯后也一直没有提起召回流亡者的事情。当弗琉斯人逐步恢复自信的时候,拉栖代梦人便撤兵回国,将城市又交还给了弗琉斯人。弗琉斯人的城邦和法律完全保持不变,就像拉栖代梦人到来之前一样。
[16]随后,伊菲克拉特又率军侵入阿卡狄亚的许多地区,攻城拔寨,大肆抢掠。然而,阿卡狄亚人的重装步兵却不敢出城交战,因为他们害怕对方的轻盾兵。但伊菲克拉特的轻盾兵也惧怕拉栖代梦人,他们不敢进入重装步兵的标枪射程之内。原来,有一次,拉栖代梦的一些年轻士兵从距离很远的地方追上来,杀死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
[17]而拉栖代梦人却瞧不起这些轻盾兵,更瞧不起其同盟者的军队了。有一次,敌人的轻盾兵从列凯昂那边的城墙掩杀过来,曼丁尼亚人出城迎战,结果在轻盾兵标枪的投射之下,他们败退而归,有些人在败逃过程中被杀死。于是,拉栖代梦人肆意嘲笑其同盟者的军队,说他们惧怕轻盾兵就如同小孩子害怕妖怪一样。而拉栖代梦人以列凯昂为基地,将一支驻军和科林斯人流亡者留在那里后,便开始围绕科林斯城巡视。
[18]至于雅典人,由于惧怕拉栖代梦军人的威力,担心会遭到他们的攻击,因为科林斯长城(21)已经被拆除,他们认为最好是重建被普拉西塔斯拆毁的城墙。于是,他们全力以赴,在石匠和木匠的协助下,不出几天,就筑起了一条向西通往西基昂的城墙。接着,他们又腾出手来,建造向东延伸的城墙。
[19]拉栖代梦人想到阿尔戈斯人正在国内安享本土的物产,而他们则以战争为乐,便出兵阿尔戈斯。阿格西劳斯率军蹂躏了阿尔戈斯全境,随后又从那里翻越山地,取道腾涅亚,抵达科林斯,攻占了雅典人重建的城墙;而他的兄弟泰琉提亚斯则统率着大约12艘战舰,从海上前来增援。(22)这样,最开心的莫过于他们的母亲了,因为在同一天,她的一个儿子从陆地上攻占了敌人的城墙,而另一个儿子则从海上占领了敌人的码头。之后,阿格西劳斯遣散同盟者的军队,率领他的公民兵返回国内。
* * *
(1) 公元前393年。
(2) 近代学者称这场战争为“科林斯战争”(公元前394—前387年)。
(3) 攸克列亚的阿尔特密斯节日。参阅狄奥多洛斯:XIV. 86。
(4) 这里英译者将νόμιμον意译为civilized usage,直译为“文明的习俗或法规”,但是希腊文中没有“文明的”这个词。这里νόμιμον有“风俗”“习惯法”之意。
(5) 科林斯的卫城,地处小丘之巅。参见图11。
(6) 公元前392年。
(7) 在城邦的国界上立有界石。
(8) 这意味着科林斯被阿尔戈斯完全兼并。
(9) 科林斯的港口。
(10) 这时科林斯人分为两派,城里人一派,流亡者一派。
(11) ∑(σ,ς)。大概因为西基昂的第一个字母是∑。
(12) H. G. 达金斯英译本为“以浓重的多利斯方言说”。
(13) 狄奥斯库里兄弟(Dioscuri),宙斯的孪生子,即卡斯托尔(Castor)和波里丢凯斯(Polydeuces),罗马人称后者为波鲁克斯(Pollux)。在希腊,对他们的崇拜相当流行。在神话传说中,卡斯托尔被尊为驯马者,而波里丢凯斯则是力大艺高的拳斗士。在斯巴达,他们被奉为国家的保卫者和军人的保护神。
(14) 按色诺芬《希腊史》IV. 4. 9所说,应该是打败了那些雇佣军。
(15) 通常是指士兵们没有盾牌防护的一面。
(16) 公元前392年。
(17) 连接科林斯和列凯昂的城墙。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V. 4. 7。
(18) 这两个城镇皆位于科林斯地峡。
(19) 即西基昂。
(20) 公元前391年。
(21) 指科林斯到列凯昂港口之间的长城。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V. 4. 7。
(22) 公元前391年。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V. 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