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来,(1)拉栖代梦人从流亡在外的科林斯人那里得知,留在城里的那些科林斯人将他们所有的家畜都安全转移到比莱昂半岛上,(2)如今许多人从那里获得生活来源。于是,拉栖代梦人决定再次出兵科林斯,远征军的统帅仍由阿格西劳斯出任。他首先率兵进抵科林斯地峡,(3)当时正值举行地峡竞技会的月份。(4)这时候,阿尔戈斯人碰巧正在那里向波塞冬奉献牺牲,仿佛科林斯就是阿尔戈斯的一部分。(5)但是,他们在获悉阿格西劳斯大军逼近的消息后,非常恐惧,便丢下刚刚奉献的祭品和已经准备好的早餐,沿着通往肯克里埃的道路,匆匆撤回科林斯城里。
[2]阿格西劳斯虽然看到了他们,但是并未前去追击,而是在圣域内驻扎下来,并且亲自向波塞冬奉献牺牲。然后他一直待在那里,等到流亡的科林斯人前来献祭,并举行纪念波塞冬的竞技会。(6)而在阿格西劳斯离开那里之后,那些阿尔戈斯人又返回举行了地峡竞技会。于是,在这一年的某些竞技项目中,有些参赛者遭遇了两次失败,而有些参赛者则赢得了两次优胜。
[3]第四天,阿格西劳斯率军进攻比莱昂。但是,他发现那里有重兵把守,便引军而退,早餐后转而突袭科林斯城,就好像城里即将反叛,要归附于他一样。那些科林斯守军害怕城里有人叛变投敌,因而召回伊菲克拉特及其手下大多数轻盾兵。阿格西劳斯探明敌军在夜间离开了比莱昂,便率军折回,破晓时开始向比莱昂挺进。他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一路军队沿途经温泉的路线行军,(7)另派遣一路人马爬上高地,沿着山脊推进。因此,那天夜里,他就驻扎在温泉附近,而另一路军队则就地露营,保持对高地的占领。
[4]随后,阿格西劳斯因时制宜,略施小计,便解决了军队遇到的难题。原来,军队中负责运输辎重的士兵无人携带火种,而那天天气又冷——不光是因为那里地势高,还因为从傍晚时分起,雨就下个不停,时而夹杂着冰雹;而他们上山时仅穿着夏天穿的轻便服装——因此,他们在一片黑暗之中,个个冷得瑟瑟发抖,根本没有心思准备用餐。阿格西劳斯派出十多名士兵,将火种放在陶罐里,带着陶罐攀登上山。由于山上的烧柴俯拾即是,因此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所有的士兵都自行行涂油礼,许多士兵这时才开始用餐。当晚,有人看到波塞冬神庙火光冲天,但没人知道是谁放的火。
[5]而比莱昂城里的人们,在得知高地已被敌人占领后,根本就没想该如何加以抵抗,便纷纷逃往赫拉神庙去祈求庇护,出逃者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奴隶,也有自由人,他们还驱赶着自己的众多家畜。阿格西劳斯率军沿海岸追击;同时,驻守高地的军队攻下山来,占领了比莱昂的要塞奥诺伊,掳获了要塞里面的所有物品。实际上,那天所有士兵都已从农庄里劫获了丰足的必需品。这时,那些在赫拉神庙请求庇护的人们出来了,把一切都交给阿格西劳斯,任凭他发落。阿格西劳斯当机立断,将参与大屠杀的那些人都移交给流亡的科林斯人,(8)其他人则统统给卖掉了。
[6]随后,大批战俘从赫拉伊昂押解出来,巨额财产从那里运出。当时许多城邦的使者求见阿格西劳斯,尤其是波奥提亚人的使者,他们走上前来,询问阿格西劳斯,该如何做才能缔结和约。虽然当时底比斯人在拉栖代梦的外交代理人法拉克斯站在他们身边,就是想求见,但阿格西劳斯却非常高傲,对这些使者熟视无睹,他坐在湖边的环形建筑上,(9)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些战俘和财产连绵不断地从他面前通过。(10)那些手持枪矛的拉栖代梦人,跟在后面监视着战俘,他们受到旁观者的高度尊敬,因为那些幸运者和获胜者从来都是受人爱戴的。
[7]阿格西劳斯端坐在那里,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这时,一名士兵策马飞奔而来,坐骑已是大汗淋漓。一路上,许多人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都未作回答。他来到阿格西劳斯附近,赶忙下马,跑步上前,非常沮丧地告诉他,驻守在列凯昂的军队已经全军覆灭。(11)阿格西劳斯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从座位上跳下来,抓起长矛,命令传令官召集诸位波列玛克、五十夫长和各盟邦军队首领前来集合。
[8]他们奉命跑步前来。阿格西劳斯吩咐他们尽快吃些东西——原来他们都还没有吃早餐——然后随他出发。他自己则带领他的“幕僚们”(12)以及他的持枪者侍卫,全副武装,火速出发。他一马当先,行进在最前头,他的“幕僚们”则紧随其后。但是,当他经过温泉地带,到达列凯昂平原时,三名骑兵纵马过来向他报告说,阵亡士兵的尸体已经认领并收回。听到这个情况,他下令将士们放下武器,稍事休息,然后全军折回赫拉伊昂。翌日,他将那些战俘及所掳获的财产都卖掉了。(13)
[9]这时候,波奥提亚人的使者应召而来,被问及他们此行的目的。他们不再提缔结和约之事,而是说如果没什么事,他们希望能够入城,加入他们自己的军队。阿格西劳斯笑道:“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急于见到你们的士兵,相反,你们是想知道你们的战友到底交了怎样的好运。”他接着说:“不过,你们再等等,我可以亲自带你们去看看。跟着我,你们就会更清楚地看到,此前所发生之事的价值究竟有多么重大。”
[10]阿格西劳斯说到做到。翌日,他在献祭之后,率军挺进列凯昂。他没有拔除胜利纪念碑,而是砍伐、焚毁地里的所有果树,以向人们表明,没有人敢出城与他对抗。之后,他在列凯昂附近安营扎寨。至于底比斯的使者,他不许他们入城,而是由海路把他们送到克琉西斯。(14)现在,由于拉栖代梦人的这场灾难非同寻常,因此拉哥尼亚人全军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例外的是那些阵亡者的亲属,虽然他们的儿子、父亲或兄弟阵亡了,但他们把自己视为胜利者,个个笑容满面,为自己的不幸深感自豪。
[11]现在我来说说拉栖代梦军队遭遇惨败的经过。当时,那些阿美克莱人(15)按照长期不变的传统习惯,无论他们是因为碰巧在执行军事任务,还是由于其他原因而离开故土,皆须回到故乡参加赞美阿波罗神的圣歌合唱,庆祝海亚金提亚节。(16)于是,阿格西劳斯只好将军中的所有阿美克莱人都留在了列凯昂。守军指挥官波列玛克吩咐同盟者的军队去守卫城墙,他自己带着重装步兵和骑兵队伍,率领这些阿美克莱人穿过科林斯城。
[12]当他们距离西基昂二三十斯塔狄亚时,(17)这位波列玛克带领约600名重装步兵,先行返回列凯昂。同时,他命令骑兵长官在护送阿美克莱人回去后,必须马上率领骑兵随他而来。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在科林斯有如此众多的轻盾兵和重装步兵。他们由于此前取胜而轻敌,以为没有人敢来攻击他们。
[13]但那些在城里的科林斯人,无论是希波尼库斯之子卡里阿斯(雅典的重装步兵长官),还是轻盾兵指挥官伊菲克拉特,在远远看到拉栖代梦军队时,都发现他们不仅人数少,而且队伍当中没有轻盾兵或骑兵。因此,他们觉得以本方的轻盾兵去进攻敌人,是有把握获胜的。因为如果敌军沿着道路进击,他们可以朝没有防护的一面投掷标枪,将其击溃;如果敌军实施追击,由于轻盾兵是各兵种中最为机动灵活的,他们应该很容易摆脱重装步兵的追击。
[14]在作出上述判断后,他们就率军出发了。卡里阿斯在距城不远的地方率其重装步兵严阵以待,而伊菲克拉特则率领轻盾兵去攻击拉栖代梦军团。当拉栖代梦人遭到标枪的射击时,有些人负伤,有些人丧命,他们急命“携盾者”救治伤员,(18)并将他们抬回列凯昂。在这些守军中,只有他们真正得以幸免于难。(19)拉栖代梦的波列玛克命令军龄在十年以内的士兵们前去追杀敌人。(20)
[15]但是,当他们前去追击时,敌人很快跑得无影无踪了。由于他们是重装步兵,想要赶上轻盾兵,除非在标枪的射程之内,否则根本不可能。就在敌人的重装步兵向他们逼近的时候,伊菲克拉特一声令下:“撤!”敌人便无法靠近他们了。当拉栖代梦人停止追击回撤时,队形已经散乱,因为他们在追击时都顾不得保持队形,各自追杀。这时候,伊菲克拉特率军回过头来,奋力反击;不仅前排的轻盾兵又开始向拉栖代梦人投射标枪,而且侧翼的投击手也跑上前来,射击他们没有防护的一侧。反击一开始,这些轻盾兵就射杀了八九名敌人;紧接着,他们的胆子越发大起来,趁势压上,一齐掩杀。
[16]眼见拉栖代梦人伤亡不断增多,波列玛克又命令军龄在十五年以内的士兵们出击。然而,这批士兵败退下来的时候,他们当中伤亡人数甚至比上一批士兵败退时还要多。现在,最精锐的重装步兵皆已阵亡。这时,骑兵归队参加战斗。在骑兵的协助下,他们再次发起突击。但是,敌人的轻盾兵迅速逃散,骑兵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进攻。原来他们并没有紧紧咬住敌人,直到将他们杀死,而是追击了一会儿就又折返回来,与重装步兵保持在同一战线上。
就这样,拉栖代梦人与对方一次次的拉锯战,皆无功而返,本方士兵人数却越来越少,士气越来越低落了。相反,敌人却越战越勇,掩杀过来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17]最后,拉栖代梦人绝望地聚集在一个小山头上,此处距离海边约两斯塔狄亚,距列凯昂十六七斯塔狄亚。(21)然而那些驻守列凯昂的人们发现了他们,于是乘坐一些小船,沿着海岸航行,来到这座小山的对面。现在,这支军队已经陷于绝望,他们走投无路,在遭到杀戮的时候,毫无反击之力。他们看到雅典的重装步兵向他们步步进逼时,便四散而逃。其中有些人跳进海里,有少数人随骑兵逃回列凯昂。在整个战役中,阵亡和逃跑时被杀的拉栖代梦人总数约为250人。
[18]这就是此次惨败的经过。(22)
其后,阿格西劳斯派遣另一支军队驻守列凯昂,自己带上残兵败将离开了这里。他在率军回国途中,总是尽可能在天色已晚时进入途经的各个城市,而次日一大早又开拔启程了。行军途经曼丁尼亚附近时,(23)他将奥科门努斯人留了下来,并且披着黎明前的夜色绕过这个城市。阿格西劳斯心想,如果士兵们看到曼丁尼亚人因为他们的遭遇而幸灾乐祸,他们不知道该有多难过啊!
[19]此战之后,伊菲克拉特在其他战事中也连连获胜。虽然普拉西塔斯在攻占西都斯和克隆美昂这些要塞之后都留有驻军,而阿格西劳斯在攻下比莱昂之后,也在奥诺伊留有驻军,(24)但这些地方随后都被伊菲克拉特给攻陷了。不过,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仍然在列凯昂派有驻军。由于拉栖代梦人遭遇惨败,那些流亡在外的科林斯人(25)不能从西基昂经陆路前往科林斯,只好乘船沿着海岸前往列凯昂;他们以列凯昂为基地,不断发起报复性袭击,给科林斯城里的人们制造麻烦。
* * *
(1) 公元前390年。
(2) 科林斯地峡西北部一多山半岛。最西端是赫拉伊昂,即赫拉神庙,附近有一个小湖泊。半岛的东北部则是奥诺伊要塞。
(3) 希腊人使用“科林斯地峡”一词,并不是指连接伯罗奔尼撒和北部希腊那一整块狭长地带,而仅仅是指它的最窄处,位于科林斯城东北三四英里处。地峡东临著名的波塞冬神殿,那里是两年一度的地峡竞技会的主办地。
(4) 地峡竞技会为古希腊四大竞技会之一,举办的年份为奥林匹亚竞技会后的第一年和第三年,举行时间大约在现代公历4月份。
(5) 科林斯此时已被阿尔戈斯兼并。
(6) 公元前390年。
(7) 这些温泉靠近海边,有一条从地峡通往比莱昂的道路经过这里。
(8) 色诺芬:《希腊史》,IV. 4. 2
(9) 此处所指不明。
(10) 公元前390年。
(11) 色诺芬在后面IV. 5. 11—17对此有详细描述。
(12) 直译为“帐篷里的同僚”(tent companions),即幕僚。斯巴达国王的“幕僚”由6名波列玛克(团长)以及另外3名斯巴达人共9人组成。参阅色诺芬:《斯巴达政制》,XIII. 1。
(13) 公元前390年。
(14) 波奥提亚人的港口,濒临科林斯湾。
(15) 阿美克莱乃是拉哥尼亚一村镇。这些士兵大概主要来自这里。
(16) 这个节日在雅典历赫卡托姆拜昂月(正月,相当于今之7—8月。参阅本书附录二)举行,为期三天。
(17) 约合四五千米。
(18) 斯巴达人在出征时,有专门负责为重装步兵携带盾牌的奴隶。据希罗多德记载(IX.10.1),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亚战役时,参战的斯巴达公民每人有七个黑劳士服侍。
(19) 意指这些人既保住了性命又保全了荣誉。
(20)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 4. 32附注。
(21) 约合3千米。
(22) 此战暴露了称雄希腊大陆数百年的斯巴达重装步兵的致命弱点,也显示了新型轻盾兵机动灵活的优势。
(23) 色诺芬:《希腊史》,IV. 4. 17。
(24) 公元前390年。
(25) 他们以前在国内也曾遭到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