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诸邦会师于佛基斯的时候,(1)底比斯人已经撤军回国,派兵把守各个关隘。至于雅典人,他们看到底比斯人在自己帮助下羽翼渐丰,势力不断增强,却依然拒不缴纳贡金来维持其舰队的开支;雅典人自己的财政却因额外的负担、埃吉那人的海上袭掠、守卫国土的军费开支而捉襟见肘。鉴于此,他们希望停止战争,便派遣使者前往拉栖代梦,缔结和约。

[2]依照邦国的法令,雅典派两位使者立即由海路赶赴前线,向提摩修斯传达命令说,现在已缔结和约,命他率舰队返回雅典。在返航途中,他在扎金索斯登陆,允许该城邦被逐者重返故土。

[3]城里的扎金索斯人派人前往拉栖代梦,告诉他们,说自己受到提摩修斯不公正的对待,拉栖代梦人认为这是雅典人的过错,因此打算重新组建一支舰队,确定出兵的比例,总共配备了60艘舰船,分别来自拉栖代梦、科林斯、琉卡斯、安布拉基亚、爱利斯、扎金索斯、阿凯亚、爱皮道鲁斯、特洛伊曾、赫米昂和哈利埃等邦。

[4]他们任命姆那西浦斯担任这支舰队的指挥官,要求他保护在这一海域内所有盟邦的权益,特别指示他要对科基拉发动一次远征。他们还派人到狄奥尼修斯(2)那里去,指出假如科基拉不受雅典人的控制,对他也是有利的。

[5]舰队刚刚集结完毕,姆那西浦斯就下令向科基拉进发。一同前往的军队,除了来自拉栖代梦本土的,还有至少1500名雇佣兵。

[6]他在科基拉登陆后,随即控制了该岛。这里的土地得到精耕细作,物产丰富。登陆的士兵蹂躏田地,洗劫了当地的豪华住所以及农场里所配设的酒窖。据说,从此以后,他的士兵在饮酒时都养成了奢侈的癖好,除了芳香浓郁的佳酿外,他们拒绝饮用所有其他美酒。此外,他们还俘获了农场里的大量奴隶和牛群。

[7]之后,姆那西浦斯命令其陆军在一座土丘上扎营,此地距城(3)大约5斯塔狄亚(4),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这样便于拦截任何企图外出搜寻食物的科基拉人。他将海军士兵驻扎在城市的另外一端,此地可及时观察到任何企图靠近的战舰,阻止它们驶入。此外,只要天气允许,他会派人在海上巡逻,维持对港口入口的封锁。

[8]他用这种办法,将科基拉城围困起来。科基拉人眼看着既不能通过陆路到自己的农场去收取食物,也无法从海上得到接济,从而陷于极其困难的境况之中。

[9]因此,他们派使者前往雅典,恳求雅典人伸出援手。使者指出,如果他们放弃了科基拉,将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而他们敌人的实力会因此而大为增强。他们说,除雅典以外,其他任何城邦都不可能提供数量众多的舰船和金钱。而科基拉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控制科林斯湾以及科基拉岛以南沿岸诸邦,是发动对拉哥尼亚侵扰的最佳据点,也是从西西里经伊庇鲁斯至伯罗奔尼撒的必经之地。(5)

[10]雅典人听到这番话,一致认为必须密切关注科基拉事态的发展。他们指派克特西克利斯(6)率领大约600名轻盾兵,在阿尔凯塔斯(7)的协助下,将这些人员运抵科基拉。

[11]夜里,这支军队抵达科基拉岛,在天亮之前进入科基拉城内。雅典人还投票决定装备60艘战舰,选举提摩修斯为舰队司令。

[12]但是,提摩修斯无法在雅典完成战舰上的人员配备,(8)因此出航前往海上诸岛,希望在那里配齐所需要的桡手;他认为以轻松的心态绕行伯罗奔尼撒,与拥有训练有素的桡手的舰队交战,不可掉以轻心。

[13]然而,雅典人却认为他只是迁延时日,目的是想耗尽一年中最适合航行的那段时间。因而对他失去了耐心,便罢免了他的职务,另推选伊菲克拉特取代了他的职位。

[14]伊菲克拉特一接受任命,就立即着手配备各战舰的人员,强令各舰长各就各位,恪尽职责。雅典人还批准,伊菲克拉特还拥有调遣在阿提卡周边海域巡航战舰,包括调派“帕拉鲁斯”号和“萨拉明尼亚”号(9)的权力。他说,如果科基拉战事取得成功,他将带回许多舰船。此时,他的舰船总数约为70艘。

[15]其时,科基拉人正饱受饥饿之苦,大批民众逃出城外。因此,姆那西浦斯颁布命令,外逃者一旦被逮住,将被卖为奴隶。但是,城里的人出逃依然未见减少,最后他甚至试图用皮鞭将他们赶回城内。可是,城内的人也拒绝让这些奴隶返回,许多人死于城外。

[16]目睹科基拉人的这种惨状,姆那西浦斯确信他已经完全控制了该城市。他对雇佣军作出新规定,遣散一批雇佣军,拒付薪酬;至于那些仍在服役的士兵,已经两个月没领到薪饷了。据说,他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缺钱;由于这是一次海外远征,大多数盟邦都给他提供金钱而非兵士。(10)

[17]这时,城内的科基拉人在城楼上注意到,敌人已不再像往常那样坚守岗位,士兵们四散在乡间。于是,他们向敌人发动了一次突击,活捉了一些,杀死了一些。

[18]姆那西浦斯察觉到事态严重,立即披挂上阵,带领所有的重装步兵前去救援。同时,他命令小队长们和中队长们(11)率领雇佣军前来增援。

[19]一些小队长回应他说,除非立即发放薪饷,否则他们无法调动手下士兵了。听闻此话,姆那西浦斯勃然大怒,用手中的权杖击打其中一名小队长,用矛头去击打另一名小队长。因此,当他率军出战时,全军上下士气低落,对他更是怀恨在心——这种情形对战事肯定不利。

[20]军队布好作战阵型之后,姆那西浦斯亲率大军射杀城门前方的那些敌人,科基拉人仓皇逃散。但是,当他们跑到靠近城墙的地方时,便转过身来,从墓碑后向拉栖代梦人投射长矛和标枪;与此同时,另一些科基拉人从其他城门杀出来,结成密集阵型攻击拉栖代梦军队的另一翼。

[21]方阵的另一翼纵深只有8排,他们认为方阵外沿过于单薄,开始迂回行进。(12)但是,他们刚刚开始向后运动,科基拉人就又向他们发起攻击了,结果拉栖代梦人停止迂回,队形大乱;临近他们的方阵中也有人开始逃散。

[22]至于姆那西浦斯,因科基拉人从他的正面向他发起猛烈的进攻,他自顾不暇,无法增援侧翼受到压迫的军队,留守在他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最后,所有的敌人集结到一起,以密集阵型向姆那西浦斯及其手下士兵发起总攻,此时姆那西浦斯身边的兵士已经所剩无几。看到这种情况,科基拉的公民们也出来,加入了进攻的队伍。

[23]他们在杀死姆那西浦斯之后,立即开始追剿残敌。如果不是看到大营外聚集着一大群人(包括随军商贩、仆从、奴隶),而认为拉栖代梦人还有一定战斗力的话,他们也许还会一举攻入栅栏,夺取营寨。

[24]随后,科基拉人竖立了一座胜利纪念碑,并且根据停战协议,归还死者的尸体。此后,对于科基拉城里的人们而言,他们觉得更踏实了,而城外的拉栖代梦人,则彻底绝望了。因为不但有情报说,伊菲克拉特正在赶往科基拉的途中,而且实际上科基拉人自己也开始配备战舰了。

[25]姆那西浦斯的副将海珀门尼斯下令配备所有的舰船,把奴隶和劫掠来的财产装满战舰后起航,驶离科基拉;而他本人、船员以及幸存下来的陆军士兵,则坚守在港口的栅栏边。

[26]但是最后,他们也因非常害怕落入雅典人之手,乱哄哄地挤上几艘三列桨战舰,匆匆地驶离科基拉,丢下大批粮食、大量的酒、许多奴隶和伤兵。这样,他们安全航抵琉卡斯。

[27]至于伊菲克拉特,他开始绕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同时,就一直在为海战做好所有必要的准备。他从雅典起航时,因为他期望打上一仗,就没有带大帆;现在,尽管风向适合航行,他也很少用小帆,而是用船桨驱动,这样既可让士兵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可让舰船行驶得更快。

[28]不仅如此,在出征过程中,不管在哪个地方用午餐或晚餐,他总是将舰队前锋从敌人可能出现的海岸回撤,以加强警戒;他将舰队阵型从一字阵型转为密集阵型,并使三列桨战舰船头朝向陆地,如有战事发生,信号发出,所有舰船皆可迅速冲向岸边。对于最先到达者给予嘉奖,奖品就是让他们先得到饮水和其他必需品,让他们率先用餐。另一方面,最后到达者将受到严惩,因为他们未能圆满完成任务。信号发出后,最后到达的士兵将与那些尚未开始登陆的士兵一起重复来一次。结果,先到者可遂其所愿,享受闲暇,而后到者则不得不一直忙个不停。

[29]同样,在岗哨设置上,他也有周详的考虑,如果他们碰巧在敌对邦国的海域吃午餐,他就在陆地上布置一些岗哨,这是必要的。此外,他会将船上的桅杆升起,让士兵爬上其顶端瞭望。这些士兵比陆上士兵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且,不论是吃晚餐还是睡觉时,他都不会在营帐里点上灯火,而是在军队最前沿让灯火整夜通明,这样如果有人靠近,就会被发现。如果天气晴好,他常常会在晚餐后立即再次下海。如海风对航行有利,他们就会使用风帆,让桡手稍作休整;如果必须划桨,他也会让桡手们轮流休息。

[30]如果在白天行船,他会让自己的战舰领航,通过发出信号,指挥他的舰队时而以纵队前行,时而排成战斗阵型;这样,舰队在赶赴战场的航行过程中,同时也进行了操练。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他们对海战中各种策略已经胸有成竹。尽管在航行途中,用午餐和晚餐的时候大都在敌方的海域内进行,但由于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他总能在敌军赶来之前撤离,继续他的征程。

[31]姆那西浦斯战死之时,伊菲克拉特碰巧正在斯法基埃群岛附近。(13)他们到达爱利斯绕过阿尔弗尤斯河口后,舰队到达一个名为伊克赛斯的海岬,伊菲克拉特下令抛锚停泊。翌日,舰队由此地出发,在凯法伦尼亚登陆。在整个航程中,他始终命舰队高度戒备,要求士兵们一旦发生海战,所有一切都能准备妥当。因为他只是风闻姆那西浦斯战死的消息,但还没有见到任何一个目击者;他怀疑人们散布此消息的目的是想混淆视听,因此加强了戒备。到达凯法伦尼亚后,他得到确切的情报,于是命军队进行休整。

[32]现在,我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发生海战,所有这些操练应当成为常规行动。但我在这里赞赏伊菲克拉特,是因为当他担起职责后,能迅速抵达他认为可能与敌军交战的海域。他创立的这种方法,既不因航程劳顿使士兵疏于海战战术的演练,又不因忙于战术训练而迁延时日,耽误抵达目的地的时间。

[33]伊菲克拉特在征服凯法伦尼亚诸邦之后,又驶往科基拉。在那里,他得知狄奥尼修斯派出10艘三列桨战舰前来支援拉栖代梦人,于是首先亲自前往勘察地形,选定一个地点。在这里,任何要靠近该岛的人都无法逃避哨兵的视线,而且城里的人也看得见哨兵所发出的信号。于是,他在这里部署了哨兵。

[34]他还就敌军靠近时以及抛锚停靠时的信号与哨兵进行了复核。接着,他向20名舰长发布命令,要求他们一旦听到传令官的指令,就务必紧跟在他后面,任何人如未能做到,必将受到责罚。当敌舰即将到达的信号传来,传令官发出指令时,壮观的场面出现了:全体将士士气高昂,人人争先恐后,奔向舰船,各就各位。

[35]当伊菲克拉特到达敌舰停泊处时,他发现除了一艘战舰以外,其他所有舰船上的桡手都已登陆上岸。罗德岛人麦兰尼浦斯,奉劝其他人不要在舰船上停留,却把自己战舰的人员配备齐整,随即逃离战场。尽管曾与伊菲克拉特的舰队相遇,但他仍成功脱逃,而所有来自叙拉古的战舰以及舰上人员都被雅典人俘获。

[36]伊菲克拉特命令手下把俘获的战舰拖入科基拉的港口,锯下船喙(14);而对于那些俘虏的人员,除司令官克里尼浦斯之外,他与他们签订协议,要求他们每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赎金;他将克里尼浦斯严加看管,目的是想捞取一大笔赎金或者将其卖为奴隶。然而,克里尼浦斯羞辱难当,自杀身亡。伊菲克拉特在科基拉人作赎金担保人的情况下,将其余人等全部释放。

[37]伊菲克拉特将海军中的大多数船员留在科基拉岛,靠帮助科基拉人耕田种地来维持生活;而自己带领轻盾兵以及随他的舰队装运来的重装步兵,前往阿卡纳尼亚;在那些友好盟邦需要增援时,给予大力援助。他还发动了一次针对塞里昂人的战役。这些塞里昂人勇猛善战,据守着非常坚固的堡垒。

[38]翌年,(15)伊菲克拉特接管了停泊在科基拉的舰队,率领90艘战舰(16)首先前往凯法伦尼亚收取贡金,有些是当地人自愿缴纳的,有些则是强制他们缴纳的。之后,他准备深入拉栖代梦境内,对其国土进行蹂躏;他还将该地区那些与雅典敌对的邦国拉到雅典一边来,有的是自愿投靠的,有的是以武力威逼其就范的。

[39]在我看来,我不但要称颂伊菲克拉特指挥的这次战役所取得的赫赫战果,还要特别称赞他在选贤举能方面的卓越眼光。他要求雅典人举荐平民演说家卡里斯特拉图和卡布里亚斯为其同僚,尽管前者的政见与他素有不同;后者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将。他认为,既然此二人才能出众,便希望他们同心协力,共同出征。我认为,他这样做是明智的抉择;否则,如果他视此二人为自己的政敌,只是希望证明自己一直尽忠职守,毫无疏忽,并非处处擅自行事,那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个刚愎自用之人。伊菲克拉特就忙于这些事务了。

* * *

(1) 公元前374年。

(2) 叙拉古的僭主。

(3) 科基拉城。

(4) 将近1千米。

(5) 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人们对于科基拉岛的重要性已有清楚的认识。参阅修昔底德:I. 36。

(6) 克特西克利斯(Ctesicles),有的译本为斯特西克利斯(Stesicles)。

(7) 伊庇鲁斯的统治者。参阅VI. 1. 7。

(8) 按一艘三列桨战舰配备170名桡手计算,60艘战舰总共需要约1万人。这说明,其时雅典城里“游民无产者”的数量有限,似乎并未出现大批游民云集街头的局面。

(9)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 1. 28。雅典国家两艘装备精良的圣舰,通常执行各种重要的公共事务。

(10) 根据协议规定盟邦可以以钱代役。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 2. 21。

(11)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I. 1. 28。

(12) 即所谓“变阵”(ἀναστροφή,anastrophê)。大概有两种方式:1. 转身向后,加入后队;2. 向侧翼运动,站在邻近队伍的后面,从而使方阵纵深增加一倍。由于受到科基拉人的攻击,他们未能完成第二种变阵。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 5. 18及附注。

(13) 该岛屿位于拉哥尼亚的派罗斯附近。

(14) 吕山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曾经将所有船喙作为战利品带回拉栖代梦。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 3. 8。

(15) 公元前372年。

(16) 这包括伊菲克拉特带来的70艘战舰(VI. 2. 14)及科基拉人的战舰(VI. 2. 24)。然而,作者这里的叙述似乎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