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上所叙述的是发生在色萨利与伊阿宋有关的事情,还包括从伊阿宋之死直到提西丰努斯当政时期的事情。现在我回到前面所叙述的事件上来。

阿奇达姆斯在完成救援琉克特拉的行动后,率军返回国内。(1)雅典人认为,伯罗奔尼撒人仍将追随拉栖代梦人,与其共赴难关,因为现在拉栖代梦人的情况与当年雅典人的情况还有所不同。因此,他们邀请所有愿意遵守国王下达的和平敕令条款(2)的那些城邦来到雅典。

[2]各城邦代表来到雅典之后,通过一项决议,表达了共享和平的愿望。誓言如下:“我邦将遵守‘大王和平敕令’的有关条款,遵守雅典人及其同盟者的法令。如有任何城邦对某一立誓城邦开战,我邦将竭尽所能援助被侵略者。”除爱利斯人以外,与会其他各邦都对此表示赞同。爱利斯人指出,让玛尔迦那、斯基鲁斯和特里斐里亚独立是不对的,因为这三个城镇原本是属于他们的,是爱利斯的一部分。

[3]但是,雅典人和其他城邦,通过投票,一致决议遵守国王的敕令——所有城邦,无论大小皆应独立。其后,他们派出官员监督决议执行情况,要求各邦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执行决议。除爱利斯人外,其他城邦都宣誓遵守该决议。

曼丁尼亚人认为,根据这项决议,他们现在理应享有完全的独立。因此,所有公民集合起来,投票决定使曼丁尼亚成为统一的城邦,(3)并且修筑一道城墙。

[4]而在拉栖代梦人看来,如果未经他们同意就恢复曼丁尼亚的独立,那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他们派遣阿格西劳斯作为大使到曼丁尼亚去,因为他被认为是曼丁尼亚人的世交好友。(4)可是,阿格西劳斯到达之后,曼丁尼亚的官员拒绝为他召集公民大会,只要求他说明此行目的何在。阿格西劳斯承诺,如果曼丁尼亚人停下正在进行的修筑城墙工作,他保证会征得拉栖代梦人的同意,让曼丁尼亚人以最小的代价完成城墙的修筑。

[5]曼丁尼亚人告诉他,他们是不可能中止修筑城墙的,因为修筑这道城墙乃是全体公民的决议。于是,阿格西劳斯愤然离开。然而,拉栖代梦人似乎不能发动战争来攻击曼丁尼亚人,因为和平条约已经缔结,各邦独立是条约的基础。同时,阿卡狄亚的一些城邦也派人帮助曼丁尼亚修筑城墙,爱利斯人也为他们筑城送来3塔连特的现金。曼丁尼亚人忙着筑城工作。下面再来看看泰格亚的情况。

[6]在泰格亚,有两个党派。(5)卡里比乌斯和普罗克塞努斯的支持者们,力图促成所有阿卡狄亚各邦都联合在一起,共同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任何决议,都应在各个城邦得到执行;(6)但是,斯塔西浦斯的支持者们则主张,所有城邦都应遵守其祖先的宪法,应谨守城邦独立,各邦互不干扰。

[7]由于普罗克塞努斯和卡里比乌斯支持者的提议在主席团会议中未获通过,他们希望能召集公民大会,以便使其提议能获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为防不测,他们的支持者拿起武器,公开集结。看到这种情况,斯塔西浦斯的支持者们也不示弱,且人数更多。而在双方发生冲突的过程中,普罗克塞努斯及其几个随从被杀死,其他人逃散;但是斯塔西浦斯并未继续追杀逃散者,因为他不想滥杀无辜的同胞公民。

[8]于是,卡里比乌斯的支持者退至朝向曼丁尼亚的城门附近,由于对手未再发起攻击,他们就静静地聚在那里,等待援军到来。因为此前他们已派人至曼丁尼亚,向他们求援;同时,他们与斯塔西浦斯支持者谈判,以拖延时间。可是,当他们看到曼丁尼亚援军到来时,一些人爬上城墙,高声呐喊,催促援军全速前进,另一些人则打开城门迎接援军。

[9]斯塔西浦斯的支持者见势不妙,迅速从城门冲出去,直奔帕兰提昂,在对手追上他们之前,先到阿尔特密斯神庙寻求庇护。他们进入神庙,关闭庙门,在里面静候着。但是对手却穷追不舍,爬上了神庙,拆开屋顶,用瓦片投击他们。求庇的那些人眼见走投无路,恳求他们停止攻击,答应自己出来。他们刚刚走出神庙,卡里比乌斯的支持者就将他们牢牢地捆绑起来,投进一辆囚车,拉回泰格亚。在曼丁尼亚人面前,对他们进行审讯,并将他们处死。

[10]与此同时,大约800名泰格亚人(属于斯塔西浦斯一派的)逃到了拉栖代梦。拉栖代梦人作出决定,说根据他们的誓约,他们理应为泰格亚的那些死难者报仇,并且援助那些被逐者。因此,他们决定出征曼丁尼亚,理由是曼丁尼亚人违背誓约,武力攻击泰格亚人。于是,监察官下令征召军队,邦国任命阿格西劳斯为此次行动的统帅。

[11]现在,大多数阿卡狄亚人聚集在阿色亚,但是奥科门努斯出于对曼丁尼亚人的敌意,拒绝加入阿卡狄亚同盟。奥科门努斯人甚至已经让雇佣军进入其城内。其指挥官为波里特罗普斯,这支雇佣军是在科林斯招募的。曼丁尼亚人在国内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另一方面,赫莱亚人和列普列昂人加入拉栖代梦人一方,来攻击曼丁尼亚人。

[12]阿格西劳斯在边境上献祭,得到吉兆,便立即出兵侵入阿卡狄亚。他们首先占领了边境城市攸泰亚,发现城中只有老弱妇孺,成年男子都已加入阿卡狄亚联军。因此,阿格西劳斯命令只在城内采购军队所需,不得对居民有任何的伤害和侵扰,如有人在进城后劫掠了物品,他命人查出并将物品归还原主。同时,他下令全力整修城墙,静待波里特罗普斯所统率的雇佣军到来。

[13]同时,曼丁尼亚人对奥科门努斯人发起了进攻。但是他们在攻城时遭遇顽强的抵抗,不少人被杀。他们不得不撤退至爱雷米亚。现在,尽管奥科门努斯人的重装步兵停止了追击,但波里特罗普斯率领他的军队,却大胆地向他们步步进逼。曼丁尼亚人意识到,如果不能将波里特罗普斯的军队击退,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将死于对方投枪之下,因此他们被迫转身迎战。

[14]在交战中,波里特罗普斯被击倒,其余的人皆四散而逃,若不是弗琉斯人的骑兵及时赶到,他们当中还会有许多人死于非命。弗琉斯人的骑兵迂回到曼丁尼亚军队身后,迫使他们停下了追击的脚步。曼丁尼亚人完成了这些事务之后,班师回国。

[15]阿格西劳斯听说此战的情况,知道来自奥科门努斯的雇佣军是无法加入他的队伍了;但在目前的形势下,他仍要继续向前推进。第一天,他在泰格亚边境用餐,第二天,他越过边境,进入曼丁尼亚领土,在曼丁尼亚城西山脚下安营扎寨。阿格西劳斯大军进入曼丁尼亚之后,就蹂躏其国土,劫掠其农场。与此同时,驻扎在阿色亚的阿卡狄亚的军队,则是星夜兼程,奔赴泰格亚。

[16]翌日,阿格西劳斯在距曼丁尼亚城约20斯塔狄亚(7)的地方扎营。但是,那些从泰格亚赶来的阿卡狄亚人的军队来到这里,他们拥有非常强大的重装步兵;但由于他们要与曼丁尼亚人会师,因而正绕行于曼丁尼亚与泰格亚之间的山地。阿尔戈斯人也与他们一同前往,但并未派出全部的兵力。有人试图劝说阿格西劳斯,要他对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然而,阿格西劳斯担心的是,如果对阿卡狄亚人发动进攻,曼丁尼亚人有可能出城从其侧翼和后路袭击他们,这样将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所以,阿格西劳斯认为,最好还是采取常规的作战方式,等两路敌军合二为一后,再选择开阔地,一决雌雄。这样,从泰格亚来的阿卡狄亚人的军队就与曼丁尼亚人的军队会师了。

[17]与此同时,来自奥科门努斯的轻盾兵以及弗琉斯的骑兵,他们在夜间穿越曼丁尼亚,于次日拂晓抵达阿格西劳斯驻军营地。此时阿格西劳斯正在营前献祭,见到这些人奔向他们的营寨,拉栖代梦人大为惊诧,急忙排列战阵,阿格西劳斯也匆匆返回军营。但是,当他得知是友军到来,而在祭祀中也获得吉兆的时候,阿格西劳斯下令,早餐之后马上进军。夜幕降临的时候,阿格西劳斯无意间将营寨安扎在曼丁尼亚城后的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环绕,中间空地狭小。

[18]翌日拂晓,阿格西劳斯又在大军前献祭,他看到,从曼丁尼亚城中出来的军队正在其军队后面山上集结。于是,他当机立断,必须率军尽快撤出山谷。现在,他又担心如果他率军撤退,敌人将从后面发动袭击。因此,他要求军队保持镇静,命令前队面向敌人,后队向右,行军至他前面的方阵之后。这样,他率军退出狭窄的山谷,使方阵阵型更完整,实力也不断增强。(8)

[19]就这样,在方阵纵深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之后,阿格西劳斯率领其重装步兵进入平地,然后把军队重新部署,扩展纵深达到9至10排盾牌。这时,一同作战的爱利斯人力劝曼丁尼亚人,说在底比斯人到来之前,先不要出战。因此,曼丁尼亚人并未出城。爱利斯人则说,他们深信底比斯人会到来,因为他们曾借款10塔连特作为军费援助他们。

[20]阿卡狄亚人听说这个情况,就在曼丁尼亚城内静候战机。此时已进入隆冬时节,(9)阿格西劳斯虽然恨不能马上班师回国,但他们还是在距离曼丁尼亚城不远处再驻扎三天,以表明他们的撤军行动,并非由于胆怯。到了第四天,早早地用过早餐后,阿格西劳斯踏上班师回国之路,打算当晚在此前曾经安过营的攸泰亚去宿营。

[21]但是,由于沿途并未遇到任何阿卡狄亚的军队,尽管此时天色已晚,他仍决定全速赶往攸泰亚(10),希望在敌人到达之前将其重装步兵安全撤走,这样就没有人说他是狼狈逃回的。阿格西劳斯似乎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于这次失败的沮丧情绪。因为他率军侵入阿卡狄亚,并且蹂躏其国土,却无人敢出来交战。阿格西劳斯回到拉哥尼亚后,让斯巴达人回家,让庇里阿西人回到他们各自的城镇。

[22]至于阿卡狄亚人,由于阿格西劳斯已经撤兵,他们也知道其军队已经遣散,而他们自己的军队仍集结于此,所以他们决定去进攻赫莱亚人。这不仅是因为赫莱亚人非但拒绝加入阿卡狄亚同盟,还投靠拉栖代梦人一同入侵阿卡狄亚。他们在进入赫莱亚境内后,烧毁房屋、砍伐果树,直至有消息说底比斯援军已到达曼丁尼亚,他们才撤离赫莱亚,去与底比斯人会师。

[23]两支军队会师之后,底比斯人认为形势对他们很有利,因为他们携援军而来,而且在陆地上看不到任何敌人,所以,底比斯人打算班师回国。但是,阿卡狄亚人、阿尔戈斯人和爱利斯人,都鼓动底比斯人应率领大军,以最快速度攻入拉哥尼亚。他们不仅指出本方军队人数占优,(11)还对底比斯军队的战斗力大加赞赏。因为现在所有波奥提亚人的军队都坚持军事训练,已经在琉克特拉赢得辉煌胜利;而且,已臣属于他们的佛基斯人、优波亚岛诸邦、两支罗克里斯人、(12)阿卡纳尼亚人、(13)赫拉克勒亚人以及马里斯人的军队到来,使他们如虎添翼;此外,来自色萨利的骑兵和轻盾兵也前来增援。阿卡狄亚人看到这一切,他们又绘声绘色地指出拉栖代梦正值兵源匮乏之时,请求底比斯人无论如何都要毫不犹豫地攻入拉栖代梦。

[24]面对这样的请求,底比斯人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攻入拉哥尼亚绝非易事;他们相信,容易进入的通道肯定都有重兵把守,例如伊斯科劳斯(14)就驻守在斯基里提斯(15)的奥昂,驻军由获释黑劳士以及400名年轻的泰格亚被逐者组成;在马利亚提斯上方的琉克特隆,(16)也有一支驻军。底比斯人反复权衡之后,认为拉栖代梦人的军队能够很快集结起来,在其本土的任何地方作战,对他们更为有利。因此,考虑到这些因素,他们打定主意,决不贸然进军拉栖代梦。

[25]不久,来自卡利埃(17)的人们提供了可靠的情报,说拉栖代梦防务空虚。他们承诺说自己可以担当向导,如发现他们在耍花招,底比斯人随时可将其处决。另外,一些庇里阿西人也前来请求底比斯人前去援助,他们说,只要援军在拉栖代梦领土上出现,他们马上就起义;庇里阿西人还说,即便现在斯巴达人下令召他们前去,他们也会拒不服从的。听到这些情况,所有各方都取得一致意见,底比斯人也终于被说服了。他们决定进军拉栖代梦。底比斯人的军队取道卡利埃,而阿卡狄亚人取道斯基里提斯的奥昂。

[26]如果伊斯科劳斯率军提前进入关隘最险要地段,并且驻守在那里,据说无人能攀上关口从那里通过。但事实上,伊斯科劳斯希望把奥昂人作为盟友,于是他依然驻守在乡村,因而许多阿卡狄亚人攀登上去,进入关隘。在短兵相接的交锋中,伊斯科劳斯的军队获得胜利;但是阿卡狄亚人从他们的后面、侧面和房顶上大量抛掷器物、投射标枪。结果,伊斯科劳斯战死,其手下士兵除个别脱逃之外,悉数丧命。

[27]阿卡狄亚人在打败奥昂的驻军之后,向卡利埃推进,在那里与底比斯人会师。底比斯人得知阿卡狄亚人取胜的消息,大受鼓舞,勇猛无畏地冲下山去。他们来到塞拉西亚,立即大肆劫掠,烧毁该镇。但他们在到达平地之后,在阿波罗的圣域内安营。翌日,继续进军。

现在,他们看到河对面雅典娜–阿列亚神殿(18)里面有重装步兵严阵以待,准备迎击。于是,他们并未跨越河桥,去攻击斯巴达,而是沿攸洛塔斯河(19)左岸推进,沿途劫掠那些财物丰富的家舍,然后将其付之一炬。(20)

[28]至于斯巴达城里的居民,由于斯巴达的妇女从未见过敌人入侵,她们看到浓烟滚滚,便惊恐万状;尽管斯巴达未筑城墙,公民人数非常稀少,却四处布设岗哨,卫兵随处可见。当政者还颁布一项决定,如果黑劳士愿意拿起武器与斯巴达人共同战斗,他们承诺,凡参战者都将获得自由。

[29]据说,起初有超过6000名黑劳士报名参军,使得斯巴达人反而感到恐慌:那么多的黑劳士聚集在一起,人数也实在太多了。但是,他们看到来自奥科门努斯的雇佣军依然忠于他们,而随着弗琉斯、科林斯、爱皮道鲁斯、培林尼以及其他盟邦援军的到来,斯巴达人对登记参军的黑劳士的恐惧感稍有缓解。

[30]现在,敌人的军队不断向前推进,到达阿美克莱(21)的对岸。他们由此蹚过攸洛塔斯河。无论底比斯人在哪里扎营,拉栖代梦人都会立即尽力多砍伐树木,堆放到敌人的营寨之前,以阻挡其前行的道路,这就是他们的防卫方式。而阿卡狄亚人却不顾这些,他们离开营寨,只顾去劫掠斯巴达人的房舍。就这样,在侵入拉栖代梦境内的第三天或第四天,入侵者的骑兵队已经抵达波塞冬–盖娅奥库斯圣域的赛马场了。(22)随后,底比斯全军将士以及爱利斯人、佛基斯人、色萨利人和罗克里斯人的所有骑兵队也相继抵达。

[31]拉栖代梦人骑兵队列阵迎战,但是他们人数很少,所以他们在丁达琉斯(23)之屋埋伏下300名青年重装步兵以为接应。战斗打响后,骑兵冲锋的时候,伏兵也同时冲杀出来。然而,双方还未接战,敌军便夺路而逃。看到这种局面,大批敌人的步兵也四散逃去。但是,等到追兵一停,底比斯人随即就地安营扎寨。

[32]现在,敌人似乎渐渐打消了攻击斯巴达城的念头。事实上,敌军绕开了那里,向希洛斯(24)和吉特昂进军。(25)他们一路上烧毁这些没有城墙的城镇,用三天的时间攻下拉栖代梦的造船重镇吉特昂。有些庇里阿西人不但参与了攻克吉特昂的行动,而且与底比斯人及其盟军并肩作战。(26)

[33]当雅典人得知上述战况之后,他们深为关切的,是应该对拉栖代梦人采取怎样的行动。五百人议事会作出决定,马上召开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举行的时候,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的使者们碰巧还在雅典。拉栖代梦人阿拉库斯、奥库鲁斯、法拉克斯、爱提摩克利斯和奥隆修斯先后发言,但他们所说的内容却大同小异,都强调每当处于最严峻危难时刻,两个城邦的人民总是相互支持,化险为夷。一方面,他们曾经帮助雅典人驱逐了僭主,(27)而另一方面,雅典人也曾在他们受到美塞尼亚人的巨大威胁时,给予他们热诚的援助。(28)

[34]他们还讲述了双方同心协力,结盟共同抗击异族入侵时的美好时光,那时雅典人被希腊诸邦推举为海军领袖,并负责掌管同盟的基金,(29)拉栖代梦人对此全力支持;而拉栖代梦人也被一致推举为全希腊的陆军统帅,雅典人对此也表示赞同。

[35]使者当中有人甚至这样说:“如果我们两个城邦达成一致,正如古语所言,底比斯人将遭到‘十一抽杀’。”(30)然而,雅典人却不能完全接受这种提法,有人在下面窃窃私语说:“他们只是现在才这样说而已,他们国势强大时处处与我们为敌。”在作为听众的雅典人看来,拉栖代梦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雅典沦陷时,底比斯人提议彻底摧毁雅典,而正是他们阻止了这一举动。

[36]然而,拉栖代梦人还特别强调,说雅典人曾立下誓言,说一旦需要,他们将提供援助。因为阿卡狄亚人及其同盟者的入侵,并不是由于拉栖代梦人的过错,而是由于曼丁尼亚人违背誓言出兵泰格亚,拉栖代梦人遵循誓言去援助泰格亚人而引发的。听了他们的发言,公民大会会场上出现一阵骚动。有人说,曼丁尼亚人的行为是正当的,因斯塔西浦斯的支持者杀害普罗克塞努斯及其支持者,曼丁尼亚人为他们复仇是天经地义的;也有人说,拉栖代梦人对泰格亚动武本身就是错误之举。

[37]当雅典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就这些问题该作出何种决策之时,一位名叫克雷特利斯的科林斯人站起来,作了如下发言。他说:“雅典人啊,要弄清错误行为的始作俑者或许并非易事。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自从和约缔结以来,谁能指控我们对其他任何城邦发动过战争,或抢夺过别人的财产,或蹂躏过别国的领土?然而,底比斯人却侵入我们的领土,砍伐我们的树木,烧毁我们的房屋,劫走我们的财产和牲畜。我们遭此劫难,如果你们还不援助我们,这明显违背你们自己立下的誓言。要记住,你们全体人民与我们全体人民所立的誓言是相同的。”听完他的发言,雅典人认为克雷特利斯发言公正,说到了点子上,因此高声呼叫,表示赞同。

[38]在克雷特利斯之后发言的,是弗琉斯人普罗克利斯。他说:“雅典人啊!我认为,你们每个人都很清楚,如果拉栖代梦人对此置若罔闻,你们将是率先起来反对底比斯人对外侵略的。他们也知道,你们是他们称霸全希腊的唯一障碍。

[39]“如果情况确乎如此,我坚信,一旦双方开战,你们是不会像对待自己那样去增援拉栖代梦人的。因为底比斯人与你们素来不睦,并且与你们毗邻而居,如果底比斯人称霸全希腊的话,那在我看来,他们给你们所带来的苦难,就会大大超过那个遥远的对手。(31)而且,现在对你们有利的是,如果你们来对付他们,还有其他城邦会站在你们一边;如果等到这些同盟者一个个都被毁灭,那你们就只好被迫与底比斯人单独进行生死决战了。

[40]“有人担心如果援助他们,使拉栖代梦人逃脱这次劫难,将来可能会为害你们;担心这样做非但对自己不利,反而使自己受害;担心他们有朝一日势力会更加强大。你们同样应当牢记的是,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城邦,在得势时多做善事,这样,一旦将来失势,才会得到他人的救助。

[41]“现在,上苍赐予你们一个良机,如果你们应拉栖代梦人所求,尽力去援助他们,你们将和他们世代友好下去,将来你们如果有求于他们,他们也会万死不辞的。在我看来,他们从你们这里受益,为此作证的不只是这几个证人,从现在直至永远,诸神都可以作证;而且,你们的盟邦和你们的敌人、全世界的希腊人和异族人都可以作证。对所有的人和神而言,这都不是一件小事。

[42]“因此,倘若拉栖代梦人将来忘记你们的恩情,那谁还会忠于他们呢?可以预料,他们一定会知恩图报,因为他们为人真诚,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力争褒奖,避免蒙羞。此外,同样请你们就下面的问题认真思量。

[43]“如果异族人再次威胁到希腊的安全,有谁能比拉栖代梦人更值得信赖呢?谁更乐于成为你们的盟友,像据守温泉关的勇士们一样,(32)人人都舍生忘死,与你们并肩战斗?因此,既然已经证明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勇敢的战士,他们必将再次证明自己。你们和我们一样,对他们表示友善,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44]“即使从我们这些在场的同盟者的角度来说,你们也理应对拉栖代梦人表示友善。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不幸时仍忠诚于拉栖代梦人的人们,如果他们不对你们的善意感恩戴德,尽力报答,那是可耻的。我们这些愿与拉栖代梦人患难与共的城邦看起来都是些小邦,但是如果我们加在一起,谁也不能对我们小觑。

[45]“雅典人啊!据说从前人们常常称颂贵邦,因为我听说,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人和所有心存恐惧的人都会逃到贵邦寻求庇护,并且在那里得到救助;而今我不只是听说,并且是亲眼看到最为著名的拉栖代梦人以及他们最忠实的朋友来到贵邦,向你们求救。

[46]“我也看到,底比斯人,那些当年未能说服拉栖代梦人奴役你们的人们,现在也来要求你们坐视拉栖代梦的毁灭。(33)

“众所周知,你们的先祖不忍让在卡德美亚(34)城下的阿尔戈斯人暴尸荒野,而让死者入土为安,那可是真正的义举;(35)如果你们能拯救这些依然活着的拉栖代梦人,让他们不受凌辱或免遭毁灭,那你们的所作所为必将更是前无古人的义举。

[47]“既然你们曾经制止攸里斯修斯的傲慢行为,保全了赫拉克勒斯的子孙,(36)那么现在你们使拉栖代梦人免遭灭顶之灾,你们就不只是保留了其城邦的创立者,并且是拯救了整个城邦。如果说你们从前所做就是一种义举,那现在所为岂不更是义举吗?而当年拉栖代梦人力排众议,(37)使你们化险为夷,现在如果你们拿起武器,甘冒生命危险来帮助他们,你们的行为将是最重要的义举。

[48]“即便我们现在能说服你们援助那些勇士们,也是让我们备感自豪的。你们的慷慨大度尽人皆知,对这样的对手你们也能伸出援手。你们在与拉栖代梦人的交往中曾历经多次友好与敌对,你们所记得的竟然不是他们给你们造成的伤害,而是你们所得到的好处!你们对他们的报答,你们接受我们的建议,不单是为你们自己的利益,而且是为全希腊的利益,因为他们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勇士。”

[49]发言结束后,雅典人进行了讨论,在未听取那些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他们就投票通过,全力援助拉栖代梦人,并且推举伊菲克拉特为将军。当献祭牺牲显示吉兆之后,他命令全体将士在阿卡德米(38)就餐。据说,不少士兵在伊菲克拉特本人到达之前已在那里等候了。之后,将士们在伊菲克拉特的带领下一路开进,相信在他的统率下他们定会马到成功。全军抵达科林斯之后,在那里停留了数日。将士们马上向他提出责难,质问为何裹足不前;当他决定继续推进时,将士们求战之心日炽,恨不能马上就攻下所要攻打的所有要塞。

[50]至于那些滞留在拉栖代梦境内的敌军,阿卡狄亚人、阿尔戈斯人和爱利斯人当中,已经有大批人员离去,因为他们的邦国与拉栖代梦接壤,他们携带着劫掠到手的战利品回国了。而底比斯人以及其他仍滞留在那里的士兵们,也都归乡心切,期盼着早日离开,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看到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补给日渐匮乏。他们的补给物品有些被耗费,有些被偷走,有些被浪费,还有些被烧毁。此外,时值冬日,士兵们归心似箭。

[51]他们正准备从拉栖代梦撤军的时候,伊菲克拉特统率着雅典军队从阿卡狄亚推进到科林斯。这期间,伊菲克拉特所展现出的卓越的将才,简直无可挑剔;但是,我发现其具体的军事部署,则往往是琐碎无效而不合时宜。例如,他命人驻守奥涅昂,以切断底比斯人的归路,但并未派兵严守途经肯克里埃的关隘,使底比斯人得以逃脱。

[52]伊菲克拉特想弄清楚底比斯人是否已通过奥涅昂,就派出雅典和科林斯的全体骑兵前去侦察。本来只需派出少数骑兵,他却兴师动众;因为侦察兵必须回来报告,小股士兵比大部队更加灵活机动。但是,他动用这么多的骑兵,又不足与敌抗衡,这难道不是愚蠢之举?因为这样一支骑兵如果展开需要一片开阔地,如果撤退则地形复杂,众人挤作一团,在遭到敌人攻击时会束手无策。结果,至少有20名骑兵因此丧命。(39)这时,底比斯人已经安然回国。

* * *

(1) 公元前371年。

(2) 原文为...μεταπέμπονται τὰς πόλεις ὅσαι βούλοιντο κατέπεμψεν。这里英译者将“大王和平敕令”(τῆς εἰρήνης… ἣν βασιλεὺς κατέπεμψεν)译为“(波斯)国王所下达的和平(敕令)”。

(3) 色诺芬:《希腊史》,V. 2. 7。

(4) 色诺芬:《希腊史》,V. 2. 3。

(5) 公元前370年。

(6) 虽然历史学家并没有提及在麦加洛波里斯建立的这个同盟,可是色诺芬在这段文字里提到的同盟的共同代表大会,暗示了这一点。

(7) 约合3.7千米。

(8) 这是一条狭长的山谷。拉栖代梦大军的后队在山谷的最里面,阿格西劳斯所在的前队位于山谷至平川的入口处。他们的敌人集结在山谷的一侧。阿格西劳斯首先让自己的军队面向敌人。然后,一边行军,一边转变成为“方阵”,或战斗阵型。通过变阵(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 2. 21),原先的后队折回,逐渐延伸至方阵之后,即山谷出口处。整个队伍步出山谷,来到平原之上。这里描述的整个过程颠倒过来,军队回复到原来的阵型。

(9) 公元前370年。

(10) 色诺芬:《希腊史》,VI. 5. 12。

(11) 普鲁塔克在其《传记集·阿格西劳斯传》(XXXI. 1)中指出,底比斯的重装步兵人数为4万;据狄奥多洛斯(XV. 62)记载,联军总数超过7万。

(12) 色诺芬:《希腊史》,IV. 2. 17。

(13)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V. 7. 1;普鲁塔克:《传记集·阿格西劳斯传》,II. 20。

(14) 拉栖代梦一将领。

(15) 拉哥尼亚北部一地区。

(16) 阿卡狄亚和拉哥尼亚交界处一要塞。

(17) 卡利埃,城镇,在拉哥尼亚北部。

(18) 参阅波桑尼阿斯:III. 19. 7。

(19) 拉哥尼亚境内一河流,离斯巴达城区一千多米。该河在斯巴达城东,色诺芬说攻入拉栖代梦的军队沿河左岸由北向南推进,也就是沿河流东岸推进。斯巴达守军在河的西岸严阵以待。

(20) 这是拉栖代梦国家的核心区域。从色诺芬的记载来看,很多斯巴达公民家庭似乎相当富裕殷实。

(21) 阿美克莱为阿凯亚古城,距离斯巴达城不足4千米。参阅波桑尼阿斯:III. 2. 6;波里比阿:《通史》(Polybius,The Historiae),V. 19(以下简作“波里比阿”)。

(22) 参阅波桑尼阿斯:III. 2. 6。

(23)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 3. 6注释。波桑尼阿斯:III. 16. 2。

(24) 拉哥尼亚南部一城镇。据说,斯巴达的黑劳士(Helots)之名,与该城(Helos)有关。

(25) 色诺芬在这里只字未提这次进军行动的总指挥、底比斯名将伊巴密浓达。

(26) 色诺芬强烈的亲斯巴达倾向在此展现无遗。他对斯巴达此时所受到的羞辱只字不提。首先,美塞尼亚人在臣服于斯巴达人数世纪之后,底比斯将军伊巴密浓达使其恢复独立;其次,“大城”麦加洛波里斯建立,成为独立的阿卡狄亚的首府。本卷稍后几个地方,他间接提到美塞尼亚的独立以及筑麦加洛波里斯的既成事实。

(27) 公元前511年。斯巴达人出兵驱逐在雅典当政的庇西特拉图家族。

(28) 这里系指公元前464—455年所谓的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美塞尼亚人趁公元前465年当地发生大地震之机,发动起义,斯巴达形势一度非常危急。雅典应斯巴达人的请求,派遣大将客蒙率军前去,协助平叛。

(29) 指公元前478/前477年建立雅典同盟。关于这个同盟的组织结构及其发展演变,可参阅徐松岩:《关于雅典同盟的几个问题》《论雅典帝国》,分别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1999年第1期。

(30)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 3. 20;希罗多德:VII. 132。

(31) 这个远方的对手暗指斯巴达人。

(32) 指公元前480年温泉关之战。参阅希罗多德:VII. 175—228。

(33)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 5. 35;VI. 3. 13附注。

(34) 底比斯的卫城。

(35) 根据希腊传说,在“七雄攻打底比斯”失败后,正是由于雅典人出面干预,才迫使底比斯人答应安葬围攻者的尸体。

(36) 赫拉克勒斯的子孙被攸里斯修斯逐出伯罗奔尼撒后,雅典人援助并保护了他们。

(37) 反复强调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拉栖代梦人没有对雅典人采取彻底毁灭的政策。色诺芬:《希腊史》,II. 2. 20—22。

(38) 柏拉图学园所在地。参阅图5。色诺芬:《希腊史》,II. 2. 8。

(39) 参阅狄奥多洛斯:XV.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