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攸弗隆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闲言不表,书归正传。(1)卡列斯和弗琉斯人在一起,仍驻守在塞阿米亚,奥罗浦斯(2)则处于那些被逐者的掌控之下。雅典人全力以赴攻打奥罗浦斯,同时命令卡列斯由塞阿米亚出兵增援,西基昂的公民和阿卡狄亚人便趁机重新夺回了西基昂的港口;而雅典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盟邦的支援,孤军奋战的他们不得不从奥罗浦斯撤走,听凭底比斯人占据该城,等待未来依法裁决。
[2]现在,当吕康麦德斯得知雅典人因为遭遇诸多麻烦而未得到同盟者的任何支援,因而指责同盟者的时候,规劝阿卡狄亚人的“万人大会”(3),要求他们与雅典人进行协商,以期双方结为盟友。最初,一些雅典人对此提议极为反感,因为作为拉栖代梦人的朋友,他们不应与其敌人结盟。但经过再三思量,他们认为与阿卡狄亚人结盟,无论对于拉栖代梦人还是雅典人自己都是有利无害的。因为这样一来,阿卡狄亚人就不可能再去向底比斯人求援了。鉴于此,雅典人接受了阿卡狄亚人结盟的请求。
[3]吕康麦德斯还在忙于与雅典结盟事宜,在他乘船离开雅典回国靠岸之时,却遭遇了杀身之祸,这明明就是神祇干预所致。当时,有许许多多的舰船可以乘坐,他选择了其中一艘,与船员们说好了,要求船只送他到指定的地点靠岸。碰巧的是,船只停靠之处正好是阿卡狄亚被逐者的聚居地,他便命丧于此。不过,与雅典结盟的任务倒是完成了。
[4]同时,德摩提昂(4)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发言,要求与阿卡狄亚人建立友好关系,认为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他还指出,应当告诫雅典的诸位将军,也须关注科林斯的局势,那也是为雅典人民的安全着想。科林斯人得知此消息后,迅即派出本邦军队到每一个驻防据点,接替雅典人,要求后者撤离驻防之地,告诉雅典人说这些地方不再需要外邦人驻守了。于是,雅典驻军按照他们的要求,从所有驻防点撤出。当各个据点的雅典驻军集中到科林斯城之后,科林斯人随即宣布,任何一位雅典人,如果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对待,即可将名字登记入册,以确保他们得到公正的待遇。
[5]在此期间,卡列斯率领一支舰队抵达肯克里埃。得知所发生的事情之后,他告诉科林斯人说,他听说有人正密谋危害其城邦,他是前来援助他们的。科林斯人感谢他的好意,却不许他的舰队进入港口,而是命令他驶离科林斯。同时,科林斯人在支付了雅典重装步兵应得的薪酬之后,便打发他们回国了。这样,所有雅典人都离开科林斯回国。
[6]另一方面,雅典人按照同盟条约的规定,派出一支骑兵增援阿卡狄亚人,以防有人侵入其境。但他们并未因战争目的而踏上拉哥尼亚的土地。此前,科林斯人一直在陆军方面占有优势,但如今雅典军队数量大增,又与科林斯处于敌对状态,鉴于形势严峻,为维护自身安全,科林斯人决定征募雇佣军,包括步兵和骑兵。一旦拥有了这样的军队,科林斯人不但可以保卫自己的城邦,还可以对毗邻的敌对诸邦予以沉重打击。至于底比斯,他们派使者前去,看看是否有可能与其缔结和约。
[7]底比斯人吩咐他们回国,说缔结和约之事随后将得到批准。于是,科林斯人请求底比斯人允许他们前往诸盟邦去商讨此事。这样就可以弄清楚,那些愿意缔和的城邦可以维持和平,那些愿意作战的城邦可以继续战斗。底比斯人同意他们这样做。科林斯人的使者来到拉栖代梦,对他们说:
[8]“拉栖代梦人啊,作为你们的朋友,我们前来贵邦提出我们的请求。如果你们认为继续作战有利于确保我邦的安全,就请告诉我们;如果你们断定当前的形势对我们而言已经无望,那就让我们去缔结和约吧!如果缔结和约对你们同样有利,那就请与我们一道去与底比斯人缔结和约,因为世界上没有谁比我们更乐于与贵邦同保安全;但是,如果贵邦认为继续战斗更为有利,那就请允许我们独自去缔结和约吧!如果我邦得以保全,或许日后对贵邦还会有些许益处;如果我邦遭到毁灭,那显然就永远没有机会为贵邦效力了。”
[9]听了科林斯人的陈述,拉栖代梦人同意科林斯人自行决定缔结和约事宜;至于其他盟邦,他们也允许其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与他们一同作战。但是,至于他们自己,他们说仍将继续战斗,绝不允许别人剥夺其祖先留传给他们的财产——美塞尼亚。(5)未来的命运如何,他们服从神祇的旨意。
[10]得知拉栖代梦人的想法之后,科林斯人便前往底比斯,准备与其缔结和约。然而,底比斯人希望不单单是达成和平,还要求与其结盟。而科林斯人回答说,缔结同盟并非和平而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底比斯人愿意,他们现在来此只想缔结一项名副其实的和平条约。(6)底比斯人对他们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颇为敬佩,因为他们尽管处境艰难,但仍不肯与曾经有恩于他们的城邦开战。于是,在保证各邦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底比斯人与科林斯人、弗琉斯人及其一同前来的诸邦使者缔结了和约,并宣誓遵守相关条款。
[11]根据和平条约,弗琉斯人应立即从塞阿米亚撤军。阿尔戈斯人尽管也宣誓遵守和平条约,但他们发现如按约行事,他们将不能继续掌控在特里卡兰昂(7)的弗琉斯被逐者了,(8)所以派兵占领该地,并驻防于此。阿尔戈斯人虽在不久前还将此镇视为敌方领土横加劫掠,但现在他们声称它是属于阿尔戈斯的。当弗琉斯人要求就这一问题提交仲裁时,他们一口拒绝。
[12]大约在这时候,狄奥尼修斯一世(9)去世,其子狄奥尼修斯派出12艘三列桨战舰,在提摩克拉特的统率下前来援助拉栖代梦人。舰队抵达后,他协助拉栖代梦人收复了塞拉西亚;完成这项任务后,舰队返航西西里。此后不久,爱利斯人攻取了拉西昂。(10)该城镇在古时候属于爱利斯,而今属于阿卡狄亚同盟。
[13]阿卡狄亚人对此不会坐视不管,他们马上征召军队前去,力图收复此城。爱利斯人的精选之师“三百人队”和“四百人队”,(11)也立即前去迎敌。那天,爱利斯人在阿卡狄亚人正对面平坦的地方扎营。当晚,阿卡狄亚人在夜幕里登上爱利斯军营附近的山顶。拂晓时分,他们从山顶上冲杀下来。爱利斯人看到敌人不但居高临下,占有地利,而且人数是他们的好多倍,如果敌人尚未靠近就落荒而逃,那也是可耻之事。于是,当阿卡狄亚人进逼上来时,他们迎上前去,与其展开肉搏战。但爱利斯人刚一接战,便败逃而去。由于道路崎岖难行,爱利斯人在败退过程中,损失了不少的人员和武器。
[14]阿卡狄亚人乘胜追击,向阿克罗里亚人诸邦(12)进军。除了特劳斯图斯以外,他们攻占了该地区所有城镇;随后,他们兵抵奥林匹亚。阿卡狄亚人沿克罗努斯山周边修筑起一道栅栏,严加防守,并且占据着奥林匹亚附近的山地。接着,他们诱使玛尔迦那的一些公民叛离,进而占领了该城。事已至此,爱利斯人彻底丧失了勇气,而阿卡狄亚人却向其首府(13)步步紧逼。当阿卡狄亚军队推进至爱利斯市政广场时,爱利斯的骑兵和一部分重装步兵奋起抵抗,将阿卡狄亚人驱逐出城,杀死了一些敌军士兵,并且竖立了一座胜利纪念碑。
[15]事实上,在此之前,爱利斯城邦一直深陷内部纷争。卡罗浦斯、特拉索尼达斯和阿格尤斯三人为首的党派,试图将城邦政制变更为民主制,而攸阿卡斯、希皮亚斯和斯特拉托拉斯三人为首的党派则力主实行寡头制。(14)阿卡狄亚大军似乎是那些民主派的同盟者。于是,卡罗浦斯一派觉得有阿卡狄亚人为他们撑腰,顿时勇气倍增,占领了爱利斯卫城。
[16]然而,骑士和“三百人队”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将他们驱逐,夺回了卫城,结果,包括阿格尤斯和卡罗浦斯在内的约400名公民,遭到放逐。不久,在阿卡狄亚人的帮助下,这些被逐者占据了派罗斯。(15)许多倾向于民主派的公民离开爱利斯城,前往派罗斯(16)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因为这里不但拥有强固的要塞,而且得到了阿卡狄亚人强大的武力支持。之后,阿卡狄亚人在那些被逐者的劝说之下,再次攻入爱利斯境内,以使爱利斯归附于他们。
[17]但是,此时阿凯亚人已经与爱利斯人结盟,他们自己严密守卫爱利斯城,阿卡狄亚人大肆蹂躏其乡村,攻城行动却毫无进展,结果只好撤离。可是,他们刚刚撤至爱利斯境外,就传来消息,说培林尼人抵达爱利斯境内。于是,他们连夜长途奔袭,占领了培林尼的城镇奥洛鲁斯(17)。这时候,培林尼又恢复了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的旧有的同盟关系。(18)
[18]在得知奥洛鲁斯被占领的消息后,培林尼人迂回行军,尽快进入培林尼城。此后,他们不但对占据奥洛鲁斯的阿卡狄亚人开战,还与本邦的民主派较量。尽管他们人数不多,但他们包围了奥洛鲁斯,连续作战,最终夺回了对该城镇的控制权。
[19]不久,(19)阿卡狄亚人再一次侵入爱利斯境内。当阿卡狄亚人在库伦涅(20)与爱利斯城之间扎营时,爱利斯人发动突袭,但阿卡狄亚人稳住阵脚,击败了爱利斯人。人们认为,这次突袭行动由爱利斯的骑兵司令安德罗玛库斯负责指挥,此人战败自杀;其他人撤至爱利斯城内。突袭行动中阵亡的还有斯巴达人索克雷德斯,交战时他刚好到达那里,因为这时拉栖代梦人与爱利斯人有同盟关系。
[20]现在,爱利斯国内形势非常严峻,迫于压力,他们派遣大使前往拉栖代梦,请求拉栖代梦人出兵攻击阿卡狄亚人。他们相信,如果阿卡狄亚人腹背受敌的话,他们很有可能放弃在爱利斯的战事。结果,拉栖代梦人接受了请求,阿奇达姆斯统率其公民兵,发动了对阿卡狄亚人的进攻,并夺取了克隆努斯。(21)他将12个营队(22)中的3个营队留下驻防此地,其余的军队撤回国内。
[21]阿卡狄亚人的军队从爱利斯撤走后,便奔赴克隆努斯,在城外筑起了两道栅栏,将克隆努斯团团围住。看到本邦公民被围困在其中,拉栖代梦人再次派阿奇达姆斯统率一支军队出征。阿奇达姆斯到达这里后,成竹在胸,一方面派兵在阿卡狄亚和斯基里提斯境内尽情劫掠,另一方面,如有可能,则驱走围攻者。阿卡狄亚人却不为所动,静观其变。
[22]随后,阿奇达姆斯注意到,阿卡狄亚人所构筑的外侧栅栏须跨越一座小山,他料定如能占领此山头,山下的围城者便无法坚守阵地。他统率大军准备迂回攻占山顶,队伍前锋轻盾兵,在栅栏外与阿卡狄亚联军(23)遭遇,便发起攻击,骑兵也随即参与了战斗。阿卡狄亚人的方阵并未调转方向,而是保持密集阵型,默默地坚守在那里。当拉栖代梦人再次发起进攻的时候,阿卡狄亚人仍岿然不动,甚至迎面而上,这一次却杀声震天。阿奇达姆斯本人率领重装步兵参加了战斗,他的队伍沿着朝向克隆努斯的战车道排开,呈两列纵队,碰巧排列成这样。
[23]双方军队相距越来越近了。阿奇达姆斯的队伍列成纵队,因为他们正在沿一条道路推进,而阿卡狄亚人则排成密集阵型。在交战中,拉栖代梦人再也无法抵挡阿卡狄亚人优势兵力的攻势。很快,阿奇达姆斯大腿中枪,身负重伤。在他前面的战士相继倒下,其中包括波里埃尼达斯和阿奇达姆斯的妹夫奇隆。此战拉栖代梦人阵亡者不下30人。
[24]随后,拉栖代梦人顺着那条路撤回至开阔地带,迅速布好战斗阵型,准备迎战。阿卡狄亚人尽管人数处于劣势,但由于刚刚击退劲敌,杀死不少,因而士气高昂。另一方面,拉栖代梦人亲眼看到阿奇达姆斯受伤,听到人们呼唤阵亡者的名字,便陷于极度的沮丧之中。因为这些阵亡者不但个个勇猛异常,而且正值他们人生的鼎盛之年。
[25]当阿卡狄亚人渐渐逼近时,一位长者高声喊道:“诸位,我们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订立和约、达成和解呢?”听他这么一说,双方皆大欢喜,同意缔和。拉栖代梦人收回本方阵亡者尸体,然后撤离了战场;而阿卡狄亚人回到他们的大本营,竖立了一座胜利纪念碑。
[26]就在阿卡狄亚人围攻克隆努斯期间,爱利斯人从城里出发,发动了对派罗斯的第一次进攻。(24)他们在途中遭遇被逐出萨拉麦(25)的那些派罗斯人。爱利斯的骑兵抓住时机,便毫不迟疑地发起攻击,杀死了其中一些人,余下的逃到一座小山上躲藏起来。当他们的步兵赶到后,他们就把躲藏在山上的那些人赶了下来,当场杀死一些,活捉近200人。他们将俘虏当中的外邦人全都卖为奴隶,将其中爱利斯的被逐者悉数处死。这样,爱利斯人在没有得到外援的情况下,不但攻占了派罗斯,而且还收复了玛尔迦那。
[27]其后,拉栖代梦人再次夜袭克隆努斯,占领了阿尔戈斯人对面的栅栏,呼喊被围困在里面的拉栖代梦人赶紧出逃。结果,离栅栏较近的那些人趁机逃了出来。但随着阿卡狄亚人大批增援部队赶到,其他人依然被阻隔在里面。那些被封锁在里面的人后来成了俘虏,联军将其瓜分,一部分移交给阿尔戈斯人,一部分移交给底比斯人,(26)一部分交给阿卡狄亚人,还有一部分交给美塞尼亚人。这些俘虏,包括斯巴达人和庇里阿西人,总数在100人以上。
[28]克隆努斯的战事结束后,阿卡狄亚人又腾出手来着手进攻爱利斯。于是,他们不但增强了驻守奥林匹亚的兵力,而且因新一届奥林匹亚竞技会(27)临近,他们与比萨人(比萨人声称自己是奥林匹亚圣域的最初主管者(28))一道开始筹办本届竞技会。但是,就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举行的当月,节日庆典集会举行之时,爱利斯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备战,最后在阿凯亚人的支持下,沿着大路朝奥林匹亚袭来。
[29]阿卡狄亚人正与比萨人一同主持节日庆典,根本没有料到爱利斯人会来攻击他们。这时,赛车项目已经结束,五项全能比赛(29)已赛完田径场上的项目。选手们刚刚通过了摔跤比赛的资格审查,(30)进入位于田径场与祭坛(31)间的区域。就在此时,全副武装的爱利斯人抵达圣域。阿卡狄亚人并未出击迎敌,而是列阵于克拉道斯河畔,该河流经阿尔提斯(32),注入阿尔弗尤斯河。阿卡狄亚的盟邦阿尔戈斯的2000名(33)重装步兵和雅典的约400名骑兵都前来增援。
[30]爱利斯人在克拉道斯河对面列阵;献祭之后,立即进军。虽然在此前的交战中,爱利斯人一直备受阿卡狄亚人和阿尔戈斯人的蔑视,而阿凯亚人和雅典人也瞧不起他们,但在那天的战斗中,他们率领同盟者的军队,冲锋在前,英勇无畏。最先与爱利斯人交锋的阿卡狄亚人,一触即溃;前来救援的阿尔戈斯人,也一筹莫展,被爱利斯人击败。
[31]爱利斯人乘胜追击,进入议事厅、赫斯提亚神庙和剧场之间的地带。他们奋勇作战,已将敌人赶至祭坛附近,但由于敌人从柱廊、议事厅和宙斯大殿的屋顶上向他们投掷器物,而爱利斯人自己在平地上迎战,一些人当场毙命,其中包括“三百人队”的首领斯特拉托拉斯。面对这种形势,爱利斯人只好撤回营地。
[32]当晚,阿卡狄亚人及其同盟者对未来的事态发展备感惊惧,他们没怎么睡觉,而是忙着拆除那些精心搭建起来的货摊架,(34)以构筑防御工事。翌日,当爱利斯人再次来到这里时,看到阿卡狄亚人已经修筑了牢固的工事,许多人已经爬到庙宇顶部。于是,他们不得不撤走,回到爱利斯城。爱利斯人向世人证明,他们是神祇在一日之内就能通过激发其勇气而创生的那种人,而凡人花再长时间也无法将懦夫打造成这种人。
[33]阿卡狄亚同盟的领导者(35)在动用圣库(36)的资财,以作为爱巴里提(37)的薪饷时,招致了人们的反对。曼丁尼亚人最先通过决议,严禁挪用圣库资财。他们在自己城邦按分摊数额征收爱巴里提所需军费,然后移交给同盟领导人。但是,同盟领导人却说,他们这样做会伤害阿卡狄亚同盟,于是将曼丁尼亚的领导人传唤至“万人大会”前受审。曼丁尼亚人拒绝了这一要求。但“万人大会”对他们进行了缺席审判,命令爱巴里提前去捉拿那些获罪者。曼丁尼亚人紧闭城门,不许爱巴里提进入城内。
[34]在“万人大会”上,也有人对挪用圣库资财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一渎神行为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不良的先例。因此,阿卡狄亚同盟大会通过决议,从此以后严禁挪用圣库资财。听到这个消息,同盟者中因交不起费用而无法提供爱巴里提的城邦马上退出同盟;那些交得起费用的城邦则相互鼓励,争相加入,从而成为爱巴里提的参加者。他们觉得,之前他们不过是这支“精选之师”的工具,而今“精选之师”成了他们手中的工具了。阿卡狄亚同盟的领导者意识到,既然他们掌控着圣库的资财,如果不得不将资财账目交出来,他们将很有可能会被处死。因此,他们派人至底比斯,告诉底比斯人说如果不发动战争,他们准备重新投到拉栖代梦人一边了。
[35]于是,底比斯人准备发动战争了。那些为伯罗奔尼撒人的利益着想的人士,则劝说阿卡狄亚的将军委员会,派遣使者去告知底比斯人,除非阿卡狄亚人发出请求,否则他们不得出兵阿卡狄亚。他们将这样的想法告诉了底比斯人,其实阿卡狄亚人也无意再战,无意控制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如果他们将神殿管辖权归还给爱利斯人,就证明他们行事正直公正,这样做就能更好地取悦于诸神。既然爱利斯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于是双方同意停战,缔结和约。(38)
[36]签约立誓者不但包括直接相关诸邦,还包括泰格亚人和底比斯的将军,他碰巧正带领300名波奥提亚重装步兵驻扎于此。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驻留在泰格亚的阿卡狄亚人欢聚一堂,举行祭神仪式,高唱胜利凯歌,庆祝缔结和约。但是,底比斯人和阿卡狄亚同盟的领导者对他们的账目还是很担心。在波奥提亚人和“精选之师”的协助下,他们决定关闭泰格亚城门,将狂欢者中的贵族派悉数逮捕。因为阿卡狄亚同盟各邦都参加了狂欢,大多数人都心怀急切的和平愿望。因此,被捕者人数众多,监狱里人满为患,连市政厅里也都关押着犯人。
[37]然而,虽然有许多人被捕,但也有不少人越墙逃走,还有些人直接从城门出去了(因为除非自己罪大恶极,一般不会触犯众怒)。最令底比斯的将军及其追随者难堪的是,他们最想逮住的是曼丁尼亚人,但抓住的却寥寥无几。原来曼丁尼亚城就在附近,(39)几乎所有曼丁尼亚人都早已回家。
[38]天亮之后,曼丁尼亚人得知所发生的事情,便立刻派人前往阿卡狄亚其他城邦,要求他们武装起来,严密把守各关口。与此同时,曼丁尼亚人派使者至泰格亚,要求释放所有被拘押的曼丁尼亚人;他们说,他们还代表其他阿卡狄亚人提出要求,不得将拘押者囚禁起来,更不得未经审判就予以处决。如果有人要指控那些被拘押者,曼丁尼亚人保证将召开阿卡狄亚同盟大会,受理这类指控。
[39]那位底比斯人听了这番话,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置,便释放了所有在押者。翌日,他将愿意与会的所有阿卡狄亚人召集起来进行解释,辩解说他是被人蒙骗了。因为他听说拉栖代梦人大兵压境,一些阿卡狄亚人准备将泰格亚出卖给敌人。听了他的解释,人们知道他言不符实,但还是放了他。不过,他们派遣使者前往底比斯控告他,要求将其处死。
[40]据说,碰巧此时担任将军的是伊巴密浓达。他坚持认为,底比斯人拘押这些人乃正当之举,不应将他们释放。他对使者们说:“我们是因你们的事才参战的,但你们却未经我们同意而与他人缔结和约。难道我们就此指控你们犯有背叛之罪有何不妥吗?”他又指出:“我实话告诉你们吧,我们将与我们的同盟者一起进军阿卡狄亚了。”
* * *
(1)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2. 23,3. 3;狄奥多洛斯:XV. 76。
(2) 阿提卡东北部与波奥提亚交界处一城镇,与优波亚岛隔海相望。修昔底德:VIII. 60。
(3) 这证明“万人大会”代表整个阿卡狄亚人,决定战与和。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1. 38,4. 22,23,33;狄奥多洛斯:XV. 59。
(4) 关于德摩提昂的情况,我们所知甚少。
(5) 拉栖代梦人的领土包括两大地区,拉哥尼亚和美塞尼亚。美塞尼亚在公元前369年已经取得独立。色诺芬:《希腊史》,I. 1. 27及附注。
(6) H. G. 达金斯译为“缔结一项公正而平等的和平条约”(to establish a just and equitable peace)。
(7) 弗琉斯附近一要塞。
(8) 这段文字可能有缺损。
(9) 父子同名。关于狄奥尼修斯一世,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1. 20,28。
(10) 公元前365年。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1. 26。
(11) 从下文来看,似乎前者是特选步兵部队而后者是骑兵部队。参阅修昔底德:II. 25。
(12) 阿克罗里亚为爱利斯与阿卡狄亚边界的一片多山地区,彭纽斯河(Peneius)与拉顿河(Ladon)蜿蜒流经这一地区。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I. 2. 30;IV. 2. 16。特劳斯图斯是这一地区四个主要城镇中的一个,关于玛尔迦那的情况可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I. 2. 25,30;IV. 2. 16;VI. 5. 2。
(13) 即爱利斯城。
(14)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4. 31。
(15) 派罗斯位于爱利斯山谷,从爱利斯城至奥林匹亚的道路经由此镇,拉顿河在此注入彭纽斯河(波桑尼阿斯:VI. 22. 5),在今日阿格拉皮多科里村(Agrapidokhori)附近。
(16) 在希腊古典文献中,有两个地方宣称是荷马史诗中所说的派罗斯(Pylos),一个位于爱利斯的特里菲利亚(Triphylia),另一个位于美塞尼亚。许多文献都提及“多沙的派罗斯”,似乎与纳瓦里诺湾附近的地理条件较为相合;斯特拉波认为涅斯托尔的首府是特里菲利亚的派罗斯,尽管它深处内地;而《奥德赛》中多处暗示派罗斯临海;波桑尼阿斯只知道美塞尼亚的派罗斯(IV. 36. 1—2),在纳瓦里诺海湾以北,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公元前425—前409年)占据此地。值得注意的是,迈锡尼文明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位于纳瓦里诺海湾东北9千米的派罗斯,这里出土了丰富的线形文字B泥板文献,属迈锡尼文明的核心区域。
(17) 该城镇位于从阿伊吉阿劳斯至培林尼的骞斯峡谷入口处,此峡谷全长约60斯塔狄亚。
(18)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2. 11。
(19) 公元前365/前364年。
(20) 爱利斯的港口城镇。
(21) 克隆努斯,是麦加洛波里斯附近的一个城镇。
(22) 按此记载,“营队”(λόχοs)是斯巴达最大的军事单位“团”(μόρα)的一半。斯巴达公民兵总共有6个团,12个营队。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5. 10。而据色诺芬《斯巴达政制》(XI. 4)记载,一个“团”之下分为四个“营”。这两个记载究竟哪个更准确,或者是斯巴达军事编制有变化,尚难以断定。
(23) 爱巴里提(Epariti),指阿卡狄亚联军。狄奥多洛斯(XV. 62)称其为“精选之师”(tous kaloumenous epilektous)。
(24)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4. 16。
(25) 一个坚固的要塞,大概位于阿凯亚边界的斯科利斯山(今Santameri山)的一凹岩处。参阅波里比阿:IV. 75。
(26) 据研究,底比斯人很可能在泰格拉、麦加洛波里斯或美塞尼亚派有驻军。
(27) 第104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之年(公元前364年7月)。
(28)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II. 2. 31;波桑尼阿斯:VI. 12. 2;狄奥多洛斯:XV. 78。
(29)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IV. 7. 5及其附注。希腊人所谓“马赛”,Horse-race(ippodromia),究竟是赛马还是赛车,抑或二者皆有,尚不能完全确定。一般说来,五项全能比赛是在赛马之后举行的;五个项目即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摔跤,比赛的先后顺序不是很明确,但可确定的是摔跤为最后一项,赛跑很有可能是第一项。前四项是在田径场(δρόμος/race-course,本意为“跑道”)上举行,而通常摔跤是在圣库前的空地上举行的。
(30) 即审察在前四项比赛之后,是否保有继续比赛的资格。
(31) 即宙斯大祭坛。其神圣性有望使他们免遭爱利斯人的攻击。
(32) Altis,系指宙斯圣域核心地带。
(33) H. G. 达金斯译本为“200”。“洛布古典丛书”希腊文原文为“δισχιλίους”,即2000。
(34) 由商贩们搭建用于出售货物的设施或者作为宾客的临时住所。每一次全希腊的竞技会,同时也给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家提供了展销货物的机会。
(35) 参阅色诺芬:《希腊史》,VII. 1. 24。
(36) 奥林匹亚圣库。
(37) 所谓“精选之师”。
(38) 公元前362年。
(39) 曼丁尼亚距离泰格亚约19.3千米。参阅地标《希腊史》,第305页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