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桓公,妫(ɡuī)氏所生;一个是公子州吁,原是宠妾之子,庄公却非常宠爱他。他便恃宠横行,并且性喜弄兵,专用武力压制别人,庄公也不禁止他。

卫国的大夫石碏(què)看不过去,进谏庄公,劝他约束州吁,大意说:“做父母的爱惜儿子,应当教以义方。如果一味溺爱,使他走入邪途,那不是爱他,反而是害他。”庄公不听。

石碏自己,虽然不赞成州吁的行为,但他的儿子石厚,却和州吁常常往来,石碏禁止他,石厚也不听。

后来庄公死了,桓公即位,石碏料到州吁一定要作乱,便告老还家。

果然,州吁不久就杀了桓公,自立为国君,但是人民不服。石厚知道他父亲是卫国的老臣,很有名望和智谋,便回家劝他父亲想办法,使人民心服,让州吁能安居君位。

石碏说:“这有何难。只要去觐(jìn)见周天子,如果天子接见,那州吁便可以名正言顺,安居君位,不愁人民不服了。”

石厚说:“但是,如何才能觐见周天子呢?”

石碏说:“现在周天子非常信任陈桓公,陈国和卫国,邦交也很和睦。只要去拜访陈桓公,托他代求天子,事无不成。”

石厚信了父亲的话,跟了州吁,到陈国去。

石碏知道他们动身了,便暗地里派人,昼夜兼程,赶到陈国,对陈桓公说:“卫国不幸,出了这两个乱臣贼子。我又年老力薄,奈何他们不得。现在他们到贵国来了,请看先君之面,设法抓获他们。”陈桓公答应了。

州吁和石厚还在梦里,一路得意洋洋而去。哪知一到陈国,就被捉住了。

陈人捉住了州吁和石厚,便派人到卫国来报告,请派人去治他们的罪。卫国便派右宰丑去,把州吁杀了。石碏也派他的家臣羊獳(nòu)肩去,把石厚杀了。

【博闻馆】

“大义灭亲”与“亲亲相隐”

一直以来,“大义灭亲”被君主所推崇,“大义灭亲”的人也被世人传唱歌颂。然而,孔子却在两千年以前就提出“父子相隐”(意思是父子为对方隐瞒罪行)才是真正的“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就是说,父子相隐才是更符合人性的。孔子的说法和今天西方某些国家的刑法规定有相通之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近亲属可以拒绝作证”,这也是对之前《刑法》的颠覆。

“亲亲相隐”体现的是人的天然本性,“大义灭亲”维护的则是法律的正义。有人说“亲亲相隐”虽然有违现行法律,但它符合和顺应人性;又有人说“亲亲相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这一对矛盾从古争论至今,依旧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