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徐茂公回到城中,二人私自商议道:“李世民有龙凤之姿,宽仁大度,来历不俗,将来应运之主,安天下者,就是他了,不能不救。”魏徵说:“西魏王有旨,不叫放那李世民,如何是好?”徐茂公说:“若无此旨,还难救他;有这道旨意,要搭救李世民可就容易了。”魏徵问道:“计将安出?”徐茂公说:“旨上有‘不赦南牢李世民’的言语,我们在那‘不’字上添两笔,添成‘本’字,改成‘本赦南牢李世民’,将李世民放走。他回来之时若问此事,就叫他自己瞧那旨意。”魏徵道:“如此甚好。”于是他二人在那旨上将“不”字添了两笔,上边出头,底下添了一横儿,改成“本”字。魏徵、徐茂公改好了,从头再一念:“满牢罪人皆赦免,本赦南牢李世民。”于是命人将李世民的衣甲冠履、刀马军刃全都预备好,然后传旨纵囚,由牢中将李世民请出来。他们在书房治酒款待,将私自改诏,放他逃走的话说明,李世民感激万分,说:“二公在西魏如不得志,日后可往长安相投,孤当保二公高官得坐,骏马得骑。”魏徵说:“我二人不久亦要归唐,如今这事办得急促,请千岁急速回归,一者免生他变,二者免得唐王悬念。”于是李世民用完酒饭,更换衣服,上马而去。魏徵、徐茂公将他送出瓦岗山,亦就回归金镛城了。过了十数日,得报西魏王与兵将在金堤关将曹州王孟海公杀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逃,金堤关转危为安,魏王要不日回归,他二人与守国的文武准备迎接魏王。
这天李密与将帅回兵,到了岗山,由魏徵、徐茂公将他接入金镛城。李密升殿,什么亦没办,就先问魏徵、徐茂公:“李世民如何?”魏徵说:“己遵主公之命将他放了。”李密大惊道:“孤没叫你二人放他,为何放走呢?”徐茂公将旨呈上。李密一看,是“满牢罪人皆赦免,本赦南牢李世民”,他哪能不明白?他想自己写的是“不赦南牢李世民”,现在“不”字亦出头啦,当中的竖儿又添了一横儿。他看出弊病来,不由大怒,用手一拍龙书案道:“魏徵、徐茂公,你二人竟敢私改诏旨,玩弄于孤,孤若不看众文武的分上,就将你二人斩首。如今孤将你二人罢职不用!”喝令武士:“将他二人赶出府去!”魏徵、徐茂公不便多言,往外就走。三十六英雄是在贾家楼歃血为盟,共同患难有年,当时大家见西魏王李密将二人罢职不用,赶出府去,全都不悦,不过都没言语就是了。魏徵、徐茂公回到屋中收拾东西,起身要走了,他们在桌上拿起笔来,往纸上写了一首诗,贴在王府门前,然后出了金镛城,离开瓦岗山,往西而去不表。
却说李密得报魏徵、徐茂公在府前贴了一首诗,他命人抄写下来,呈到案上观瞧。只见那诗句写的是:
高阳道士徐茂公,
拜上金镛西魏王:
日败三贤归别国,
开仓甲子耗王粮。
七龙八猛皆离散,
一十二骑往他方。
约克五行丁卯日,
管教四马自投唐。
雄信洛阳招驸马,
乱箭攒身王伯当。
挂首午门传号令,
那时见你泪汪汪。
李密看罢冲冲大怒,命秦琼、罗成带兵三千,追拿魏徵、徐茂公。秦琼、罗成奉命出兵,点了三千人马,往下追拿。阅者明情,那秦叔宝、罗成与徐、魏二人是贾家楼的三十六友,异姓别名,胜似同胞,他们焉能真去追赶?在路上兜圈子,搪搪差事亦就完了。两个人回来,将兵收回大营,来到殿上见李密,先施礼后回禀道:“我二人奉命追拿魏徵、徐茂公,没有拿着,请示主公定夺。”李密拍案大怒道:“好啊,你们竟敢徇私放走魏徵、徐茂公,回来搪塞于孤。武士们,绑上二人,推出去,杀!”程咬金忙道:“魏王,这个使不得。当初瓦岗山的事业是我们三十六英雄立下的,我将这国王让给你,你怎么动不动就要杀人?”李密大怒道:“怎么,你敢奚落孤家?来呀,将他三个人绑出去杀了!”左右众文武齐跪倒央求,李密说:“看在众卿的分上,将他三人革去官职,我西魏不用。”这三个人亦就勉强着拜谢而出。秦叔宝、罗成、程咬金这时侯早将家眷送走了,他三人一心无有挂碍,就收拾起身,离了岗山而去。
自从这五个人走后,瓦岗山的众将个个灰心丧志,无精打采,所有他们瓦岗山得过来的地方,北金堤、南五关中各县俱皆荒旱不收,黎民百姓苦不可言。李密要沽名钓誉,笼络人心,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仓官奉命查验米粮,开了东仓,可把仓官吓坏了,仓廒的米粮都没了,由仓廒飞出来无数带翅膀的老鼠。这段书叫飞鼠盗粮。关于此事,敝人先声明一下子,我亦没生在隋朝,事之真假,有无其事,我亦不敢断定。好在小说是给阅者诸君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亦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我迷信。评书界老前辈留下的道活,我是怎么得来的,怎么对外说,阅者当作演义,不必认真就是了。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那些飞鼠由仓里飞出去,仓官不敢隐瞒,飞报西魏王。李密不信,亲自率众来瞧,东仓这样,南仓、西仓、北仓俱是如此,急得他直跺脚,亦没办法了。他回到府中,闷闷不悦。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米乃三军之胆,兵无粮,不战军心自乱。瓦岗山的三十六英雄见李密用玉玺换萧妃,重色轻宝,又见他将魏徵、徐茂公、秦叔宝、罗成、程咬金削职不用,个个都无心保他了,今天悄悄走两个,明天悄悄走三个,这偌大的瓦岗山散将之时,三十六英雄纷纷散去,只剩下王伯当、贾润甫、柳州臣。那些人都到哪里去了,下文书再为细表。
却说单通单雄信离了岗山,乘马往西而行,这天来到洛阳。正往前行,忽见前边有个绣楼,由上边飞下来一物,落在身上。单雄信接住一看,是个彩球。他正然纳闷,早有些人围着他观瞧。单雄信将要抛去彩球,忽见由人群里挤过来一人,头戴六瓣壮士帽,勒着一对青铜抹额,顶上有朵红绒突突乱颤,身穿长箭袖袍,外罩跨马服,胁下佩刀,青缎官靴,看样子好像是个王官。就听他向自己说:“贵客接了绣球,请你到府中见我们千岁去吧。”于是单雄信下马,同他入府。走在途中,单雄信向王官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洛阳王王世充有个亲胞妹,前文书王世充持刀杀人的时候曾表过他有个妹妹,直到如今还没有完婚。王世充想叫他妹妹得个如意的郎君,在十字街前高搭绣楼一座,叫他妹妹抛彩球,招为驸马。恰巧这天单雄信来到,接了彩球,有人飞报洛阳王,王世充在府中等候。及至单雄信到了,他看是单二爷,惊喜非常,先治酒款待,然后在金亭馆驿叫他住下,择个黄道吉日,就命单雄信与公主结婚。完婚之后,单雄信就在洛阳驸马府住下,一呼百诺,使奴唤婢,享了富贵。
一日单雄信在府中无事,家人进来回禀:“有秦叔宝、程咬金、罗成前来求见。”单雄信惊喜非常,亲自出来迎接,将三个人让到书房。落座之后,家人献茶。单雄信问道:“你们哥儿仨是从何处而来?”秦叔宝说:“我们哥儿仨从此路过,听说兄弟在此,特来看望。”单雄信说:“你们哥儿几个不用走了,有我的富贵,就有你们的福享。”当下他苦苦相留,这三个人亦不好走了,就住在驸马府。单雄信将他三人来到的事又禀报王世充,王世充喜悦非常,他想用这三个人。为了笼络人心,将金亭馆改为三贤馆,派了些下人伺候秦叔宝等。王世充又命人都呼秦叔宝、程咬金、罗成为三贤,起居饮食,伺候得无有不备,待之甚厚。王世充见西魏大将俱皆散去,瓦岗山空虚,便命人打探动静。不数日探兵回报,瓦岗山不惟散了将,那东西南北四大仓被飞鼠将军粮盗空,瓦岗山人心离散。王世充大悦,他不叫秦叔宝三人知道,又瞒了单雄信,暗中调动人马,乘着瓦岗山不备,他与大将十二员、大兵三万,夜内袭破瓦岗山。李密得报,已然无法挽救,他与王伯当、贾润甫、柳州臣收拾收拾,各乘快马,由金镛城逃出来,从岗山逃走。那王世充得了岗山,查知李密已然逃走,追之不及,只好作罢。
李密无处投奔,与王伯当相商何处安身,王伯当说:“秦王李世民宽仁大度,何不投奔?”李密无法,就与他们共奔长安。一路之上平安无事,非止一日,这天李密等来到长安,到了午门,求宫门官往里回奏,有李密等投唐而来。宫门官往里回禀,此时李渊正在殿上摆宴。阅者诸君若问他为何摆宴,书中暗表,秦王李世民被瓦岗山拿去,那李靖李药师往曹州府去见孟海公,凭他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孟海公兴兵取金堤关,将李密引得离了瓦岗山,魏徵、徐茂公才将李世民放走。李世民逃回长安,见了李渊,父子、兄弟相逢自是欢喜。李靖回来了,李渊念他有功,在殿上摆宴,为他慰劳。正在这个时候,宫门官进来跪奏:“有西魏王李密前来投降。”李渊君臣闻报,惊讶不止。李渊道:“他欲杀吾儿,今日来投,正是飞蛾投火,自送其死,杀了他为我儿解恨!”李世民道:“父皇不可杀他,乘人之危,杀之不仁;况且他又自己来投,若是杀了,叫天下人知道,从此无人敢再投唐,岂不是闭塞贤门?望父皇怜而赦之,复以恩义待之,不惟他李密感德报恩,就是天下人闻父皇如此待人,皆来归唐,亦得天下人心也。”李靖道:“若能收留李密,岗山众将亦不日都归我大唐了。”李渊这才传旨召见李密。少时间李密来到殿前,跪倒叩头,自己请罪。李渊赦他无罪,封为邢国公,并将淮阳王李仁之女赐与李密为妻。那李仁乃唐家宗室,李密亦是唐家驸马。李密叩头谢恩,又将王伯当、贾润甫、柳州臣等人归降之事奏明。李渊召见这几个人,亦都封为将军之职。惟有王伯当不愿受职,情愿为李密的幕将,李渊许之。自此,李密便算投唐。
李密在长安城邢国公府中使奴唤婢,有那公主与他完婚,享不尽的荣华,受不尽的富贵,要说他好生坐享幸福,亦算很好。不料他不是明哲保身的人,他还是希望有了兵权,图大富贵,狼子野心,不论待他什么样,亦是不成。一日李渊在殿上办理国事,有外来折本奏禀山左盗寇猖獗。李渊问:“谁人可去平寇?”李密跪倒道:“臣愿往平寇。”李渊道:“邢国公前往,孤无忧矣。”于是就命他前去平寇。李密回到府中,向公主说道:“我今奉命为将,往河东平寇,望你同我出都才好。”公主道:“公爷出征,何用我相随呀?”李密说:“我在外边得了志,你岂不是皇后?”公主大怒道:“你这人真是狼心狗肺,不思报恩,还有野心!”当下大骂李密。惹得李密无名火起,拔出佩剑,往她项上便砍,“噗哧”一声,红光迸现,鲜血直流。李密见她身首异处,大吃一惊,料着大祸临身,三十六着走为上策,他与王伯当商议逃走。王伯当大惊不安,事已至此,时不可缓,立刻就与李密收拾起身,乘马而逃。他二人走后,本府的家人这才知道,急忙禀报秦王。此时秦王兼着京兆尹哪,他得报大惊,自言自语道:“不料这李密野性难改,如此刁悍,若不将他拿回,难见李仁。”他立刻到宫中来见李渊。李渊见他入宫面貌不整,料有别情,忙问道:“吾儿进宫可有事吗?”李世民说:“那邢国公李密,也不知为了何事,将公主杀死,逃出长安去了。”李渊大怒道:“李密胆大包天,你速点兵追拿于他,千万不准将他放走!”李世民遵命,退出宫来,点了三千大兵,与马三保、段志贤等出了长安,往下追赶李密。
追了两昼夜,追到艮宫山,断密涧以西,方才追上。那李密见后边追兵已到,向王伯当说道:“追兵已至,如何是好?”王伯当说:“请公爷先走,待我截杀一阵。”李密催马往艮宫山而去。王伯当圈回马来,用枪一指追兵道:“唐军少往前进,王伯当在此!”唐兵站住了,左有马三保,右有段志贤,当中李世民,三人出马。李世民问道:“对面可是伯当兄吗?”王伯当说:“你乃唐家的王子,非昔日可比,为何与我这样称呼?”李世民说:“王兄,你我乃布衣之交,何分贵贱?贾家楼三十六英雄俱都散去,李密非是人主,你何必保他?依我之见,你同孤回归长安,他杀了公主,与你无干,有我的富贵,便有你的福享,何必同那不忠不仁不义的李密逃亡啊?”王伯当说:“我王勇只知忠臣不保二主,富贵难移我心。你们若是回兵便罢,如若前进,只有一战。”马三保大怒,催马抡刀便砍,王伯当合枪招架,两个人杀在一处。王伯当的武艺,马三保如何能敌?李世民见了,指挥人马冲杀过来。王伯当见他势众,拨马便走,李世民与兵将在后就追。他二人往山口内便走,唐军亦进到山口。
亦是活该,他二人逃至山中,往里走要想逃生,哪想山中无有出路,只有一条又深又宽的山涧。这条涧原名叫断魂涧,因为李密在此被难,后人称为断密涧。他们两个人要想往回逃走,那山头上尽是唐军,个个用箭往山内便射。李密的马中了一箭,将他扔在地上。王伯当大惊,急忙下马来救。箭若飞蝗、雨点一般密集,王伯当惟恐李密受伤,他用身遮避,直被箭射得两个人俱都倒在地上,身上的箭如同草刺猬一般。王伯当在上,李密在下,二人这一死,到了说评书的规矩,说王伯当是二十八宿的牛金牛,李密是二十八宿的娄金狗,小小的节目叫断密涧牛金牛压死娄金狗。至于他们两个人是不是牛金牛、娄金狗,我亦不得而知。我连阔如不便纠正可否,人云亦云罢了。
当下有军士禀报李世民:“李密、王伯当已被乱箭射死。”李世民传令,叫兵丁将王伯当葬埋在断密涧,又命兵丁将李密的首级取下来,带着人头回归长安城。到了长安城,兵丁们各归汛地,李世民与马三保、段志贤等人回朝复旨。李渊就命人将李密的人头悬挂在午门示众。过了几日,李渊正在殿上与群臣商议军国大事,忽见黄门官进来跪奏:“午门外有两个道人大哭西魏王。”李渊大怒,吩咐将两个道人拿来。武士们遵命,到了午门外就将两个道人绑来。及至将两个道人推上殿来,李世民一看,不是外人,是瓦岗山救他的魏徵、徐茂公,忙向李渊跪倒道:“父皇,这就是在瓦岗山私自改诏救我的魏徵、徐茂公。”李渊赶紧下殿,亲自给二人解开绑绳说:“二位仙师救我皇儿,此恩此德无以为报,今既来到长安,可与我父子共享富贵。”魏徵、徐茂公说:“我二人非为富贵而来,是为西魏王而来。如今李密已死,我二人愿就义而死,不愿享富贵。”李世民劝道:“李密已死,二位仙师随他而死,亦是愚呀!”李渊亦是劝解。魏徵、徐茂公说:“如让我二人归唐,必须厚葬李密。”李渊说:“朕依你二人。”于是传旨,命人以天子之礼厚葬李密,又传旨封徐茂公为军师,封魏徵为洗马,二人这才叩头谢恩。自此他二人便是归唐了。
过了数日,李渊又与群臣商议扫荡群寇之计。议犹未决,忽报建成、元吉在河东兵败逃回,李渊大惊。原来李渊在长安,河东之地不安,有刘武周反了,占据山后一带,自立定阳王。他聚了无数兵将,想做个皇帝,闹得很厉害。李渊派太子李建成与三子李元吉往河东招兵买马,聚草囤粮,训练人马,保守河东。不料他二人将事弄糟了。阅者诸君若问他二人怎么糟了的,书中暗表,事坏在了尉迟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