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集 汉魏六朝
神異經
東方朔
大石室
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 噓。矯出而脫誤不接者。天為之笑。
東方善人
東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帶玄冠。女皆采衣。男女便轉可愛。恆恭坐而不相犯。相譽而不相毀。見人有患。投死救之。名曰善人。一名敬。一名美。不妄言。 然而笑。倉卒見之如癡。
尺郭
東南方有人焉。周行天下。身長七丈。腹圍如其長。頭戴雞父魌頭。朱衣縞帶。以赤蛇繞額。尾合於頭。不飲不食。
朝呑惡鬼三千。暮呑三百。此人以鬼為飯。以露為漿。名曰尺郭。一名食邪。道師云。呑邪鬼。名赤黃父。今世有黃父鬼。
樸父
東南隅大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幷高千里。腹圍自輔。天初立時。使其夫妻道開百川。嬾不用意。謫之。並立東南。男露其勢。女露其牝。不飲不食。不畏寒暑。唯飲天露。須黃河淸。當復使其夫婦導護百川。古者初立此人開導河。河或深或淺。或隘或塞。故禹更治。使其水不壅。天責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黃河淸者。則河海絕流。水自淸矣。
如何
南方大荒有樹焉。名曰如何。三百歲作華。九百歲作實。華色朱。其實正黃。高五十丈。敷張如蓋。葉長一丈。廣二尺餘。似菅苧色靑。厚五分。可以絮。如厚朴。材理如支九子。味如飴。實有核。形如棗子。長五尺。圍如長。金刀剖之則酸。蘆刀剖之則辛。食之者地仙。不畏水火。不畏白刃。
先通
西南大荒中。有人長一丈。腹圍九尺。踐龜蛇。戴朱鳥。左手憑白虎。知河海水斗斛。識山石多少。知天下鳥獸言語。土地上人民所道。知百穀可食。識草木鹹苦。名曰聖。一名哲。一名賢。一名無不達。凡人見而拜之。令人神智。此人為天下聖人也。一名先通。
饕餮
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彊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言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一名貪惏。一名彊奪。一名凌弱。此國之人皆如此也。
渾沌
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春秋云。渾沌帝鴻氏不才子也。空居無為。常咋其尾。囘轉仰天而笑。
檮杌
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春秋云。顓頊氏有不才子名檮杌是也。
山臊
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長尺餘。袒身捕蝦蟹。性不畏人。見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蝦蟹。伺人不在。而盜人鹽。以食蝦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呌。人嘗以竹著火中。爆烞而出。臊皆驚憚。犯之令人寒熱。此雖人形而變化。然亦鬼魅之類。今所在山中皆有之。
河伯使者
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玄冠。從十二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曰河伯使者。或時上岸。馬跡所及。水至其處。所之之國。雨水滂沱。暮則還河。
鵠國
西海之外。有鵠國焉。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有禮。好經緰拜跪。其人皆壽三百歲。其行如飛。日行千里。百物不敢犯之。唯畏海鵠。過輒呑之。亦壽三百歲。此人在鵠腹中不死。而鵠一舉千里。
窮奇
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勦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鬬。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輙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輙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亦食諸禽獸也。
玉饋酒
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廣一丈。長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淸如鏡。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焉。與天同休。無乾時。石籩有脯焉。味如鹿脯。飲此酒。人不生死。一名遺酒。其脯名曰追復。食一片。復一片。
銅柱
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囘屋。方八丈。僊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故其柱銘曰。崑崙銅柱。其高入天。員周如削。膚體美焉。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碌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唯會益工。
海內十洲記
東方朔
祖洲
祖洲。近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如鳥狀。銜此草覆死人面。當時起坐而自活也。有司聞奏。始皇遣使者。齋草以問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東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叢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於是慨然言曰。可採得否。乃使使者徐福。發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攝樓船等。入海尋祖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字君房。後亦得道也。
炎洲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似豹。靑色。大如貍。張網取之。積薪數車以燒之。薪盡而獸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燋。斫剌不入。打之如灰囊。以鉄鎚鍛其頭數十下。乃死。而張口向風。須臾復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卽死。取其腦。和菊花服之。盡十斤。得壽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許。晦夜卽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以緝為布。時人號為火浣布。此是也。國人衣服垢汚。以灰汁浣之。終無潔淨。唯火燒此衣服。兩盤飯間。振擺其垢自落。潔白如雪。亦多僊家。
鳳麟洲
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而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鳳麟。數萬各為羣。又有山川池澤。及神藥百種。亦多僊家。煑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更以膠連續之。使力士掣之。它處乃斷所續之際。終無斷也。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恆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用也。以為西國雖遠。而上貢者不奇。稽留使者未遣。又時。武帝幸華林園射虎。而弩弦斷。使者時從駕。又上膠一分。使口濡以續弩弦。帝驚曰。異物也。乃使武士數人。共對掣引之。終日不脫。如未續時也。膠色靑如碧玉。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數日不沉。入火不燋。帝於是乃悟。厚謝使者而遣去。賜以牡桂乾姜等諸物。是西方國之所無者。又益思東方朔之遠見。周穆王時。西國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盃。刀長一尺。盃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盃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冥夕。出盃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滿於盃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實靈人之器。秦始皇時。西國獻切玉刀。無復常滿盃耳。如此膠之所出。從鳳麟洲來。劍之所出。必從流洲來。並是西海中所有也。
聚窟洲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崑崙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眞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數。及有獅子辟邪。鑿齒天鹿。長牙銅頭鐵額之獸。洲上有大山。形似人鳥之象。因名之為人鳥山。山多大樹。與楓木相類。而花葉香聞數百里。名為反魂樹。扣其樹。亦能自作聲。聲如羣牛吼。聞之者皆心驚神駭。伐其木根心。於玉釜中煑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餳狀。令可丸之。名曰驚精香。或名之為震靈丸。或名之為反生香。或名之為震檀香。或名之為人鳥精。或名之為却死香。一種六名。斯靈物也。香氣聞數百里。死者在地。聞香氣乃却活。不復亡也。以香薰死人。更加神驗。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域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有。以付外庫。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狸。而色黃。命國使將入呈帝見之。使者抱之似犬。嬴細禿悴。尤怪其言非也。問使者。此小物可弄。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百禽者。不必繫之以大小。是以神麟故為巨象之王。鸞鳳必為大鵬之宗。百足之蟲。制於螣蛇。亦不在於巨細也。臣國去此三十萬里。國有常占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靑雲干呂。連月不散者。當知中國時有好道之君。我王固將賤百家而貴道儒。薄金玉而厚靈物也。故搜奇蘊而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毳車而濟弱淵。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遙。辛苦蹊路。于今已十三年矣。神香起天殘之死疾。猛獸却百邪之魅鬼。夫此二物。實濟衆生之至要。助政化之昇平。豈圖陛下反不知眞乎。是臣國占風之謬矣。今日仰鑒天姿。亦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色。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淫賤。心多飾則奢侈。未有用此四者。而成天下之治也。武帝恧然不平。又問使者。猛獸何方而伏百禽。食噉何物。膂力何比。其所生何鄕耶。使者曰。猛獸所出。或生崐崙。或生玄圃。或生聚窟。或生天路。其壽不窮。食氣飲露。解人言語。仁慧忠恕。當其仁也。愛護蠢動。不犯虎豹。當其威也。一聲叫發。千人伏息。牛馬百物。驚斷絙繫。武士奄忽。矢其勢力。當其神也。立興風雲。吐嗽雨露。百邪迸走。蛟龍騰騖。處於太上之廐。役御獅子。名曰猛獸。蓋神光無常。能為大禽之宗主。乃玃天之元王。辟辟之長帥者也。靈香雖少。斯更生之神丸也。疫病災死者。將能起之。及聞氣者卽活也。芳又特甚。故難歇也。於是帝使使者。令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指獸命喚一聲。獸 脣良久忽叫。如天大雷霹靂。又兩目如磯磹之交光。光朗衝天良久乃止。帝登時顚蹶。掩耳震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虎賁。皆失仗伏地。諸內外牛馬豕犬之屬。皆絕絆離繫。驚駭放蕩。久許咸定。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於是虎聞獸來。乃相聚屈積。如死虎伏。獸入苑。徑上虎頭。溺虎口。去十步已來。顧視虎。虎輒閉目。帝恨使者言不遜。欲收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遣四出尋討。不知所止。到後元元年。長安城內病者數百。亡者大半。帝試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氣經三月不歇。於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祕錄餘香。後一旦又失之。檢函。封印如故。無復香也。帝愈懊恨。恨不禮待於使者。益貴方朔之遺語。自愧求李君之不勤。慚衞叔卿於楷庭矣。明年。帝崩于五柞宮。已亡月支國人鳥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時。何緣不得靈香之用耶。自合命殞矣。
列仙傳
劉向
務光
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琴。服蒲韮根。殷湯將伐桀。因光而謀。光曰。非吾事也。湯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湯曰。伊尹何如。曰強力忍詬。吾不知其他。湯旣克桀。以天下尙於光曰。智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請相吾子。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人非仁也。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吾聞非義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位。況於尊我。我不忍久見也。遂負石自沈於蓼水。已而自匿。後四百餘歲。至武丁時。復見。武丁欲以為相。不從。武丁以與迎而從逼。不以禮。遂投浮梁山。後遊尙父山。
務光自仁 復食養眞 冥遊方外
獨步常均 武丁雖高 讓位不臣
負石自沈 虛無其身
介子推者。姓王名光。晉人也。隱而無名。悅趙成子。與遊。旦有黃雀在門上。晉公子重耳異之。與出。居外十餘年。勞苦不辭。及還。介山伯子常。晨來呼推曰。可去矣。推辭母入山中。從伯子常遊。後文公遣數千人以玉帛禮之。不出。後三十年。見東海邊。為王俗賣扇。後數十年莫知所在。
王光沈默 享年遐久 出翼霸君
處契玄友 推祿讓勤 何求何取
遯影介山 浪跡海右
江妃二女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僕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茹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詩曰。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此之謂也。
靈妃豔逸 時見江湄 麗服微步
流盼生姿 交甫遇之 憑情言私
鳴佩虛擲 絕影焉追
酒客
酒客者。梁市上酒家人也。作酒常美而售。日得萬錢。有過而逐之。主人酒常酢敗。窮貧。梁市中賈人。多以女妻而迎之。或去或來。後百餘歲。來為梁丞。使民益種芋菜。曰。三年當大饑。卒如其言。梁民不死。五年解印綬去。莫知其終焉。
酒客簫綷 寄沽梁肆 何以標異
醇醴殊味 屈身佐時 民用不匱
解紱晨征 莫知所萃
簫史
簫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敎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簫史玅吹 鳳雀舞庭 嬴氏好合
乃習鳳聲 遂攀鳳翼 參翥高冥
女祠寄想 遺音載淸
脩羊公
脩羊公者。魏人也。在華陰山上石室中。有懸石榻。臥其上。石盡穿陷。略不食。時取黃精食之。後以道干景帝。帝禮之。使止王邸中。數歲。道不可得。有詔問脩羊公能何日發。語未訖。牀上化為白羊。題其脇曰。脩羊公謝天子。後置石羊於靈臺上。羊後復去。不知所在。
卓矣脩羊 韜奇含靈 枕石大華
餐茹黃精 漢禮雖隆 道非所經
應變多質 忽爾隱形
鉤翼夫人
鉤翼夫人者。齊人也。姓趙。少時好淸淨。病臥六年。右手拳屈。飲食少。望氣者云。東北有貴人氣。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偉。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鉤。而手尋展。遂幸而生昭帝。後武帝害之。殯尸不冷。而香一月間。後昭帝卽位。更葬之。棺內但有絲履。故名其宮曰鉤翼。後避諱改為弋。廟闈有神祠閣在焉。
婉婉弱媛 廟符授鉤 誕育嘉嗣
皇祚惟休 武之不達 背德致仇
委身受戮 尸滅芳流
犢子
犢子者。鄴人也。少在黑山。採松子茯苓。餌而服之。且數百年。時壯時老。時好時醜。時人乃知其仙人也。常過酤酒陽都家。陽都女者。市中酤酒家女。眉生而連耳。細而長。衆以為異。皆言此天人也。會犢子牽黃犢來過。都女悅之。遂留相奉侍。都女隨犢子出。取桃李。一宿而返。皆連兜甘美。邑中隨伺逐之。出門共牽犢耳而走。人不能追也。且還。復在市中。數十年乃去。見潘山下。冬賣桃李云。
犢子山棲 採松餌苓 妙氣充內
變白易形 陽氏奇表 數合理冥
乃控靈犢 倏若電征
騎龍鳴
騎龍鳴者。渾亭人也。年二十。於池中求得龍子狀如守宮者。十餘頭。養食。結草廬而守之。龍長大。稍稍而去。後五十餘年。水壞其廬而去。一旦騎龍來渾亭下。語云。馮伯昌孫也。此間人不去五百里。必當死。信者皆去。不信者以為妖。至八月。果水至。死者萬計。
騎鳴養龍 結廬虛池 專至俟化
乘雲驂螭 紆轡故鄕 吿以速移
洞鏡災祥 情眷不離
園客
園客者。濟陰人也。姿貌好而性良。邑人多以女妻之。客終不取。常種五色香草。積數十年。食其實。一旦有五色蛾止其香樹末。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至蠶時。有好女夜至。自稱客妻。道蠶狀。客與俱收蠶。得百二十頭。繭皆如甕大。繅一繭。六十日始盡。訖則俱去。莫知所在。故濟陰人世祠桑蠶。設祠室焉。或云陳留濟陽氏。
美哉園客 顏曄朝華 仰吸玄精
俯捊五葩 馥馥芳卉 采采文蛾
淑女宵降 配德升遐
鹿皮公
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為府小吏木工。舉手能成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也。小吏白府君。請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轉輪懸閣。意思橫生。數十日梯道四間成。上其巔作祠舍。留止其旁。絕其二間以自固。食芝草。飲神泉。且七十年。淄水來。三下呼宗族家室。得六十餘人。令上山半。水盡漂一郡。沒者萬計。小吏乃辭遣宗家。令下山。着鹿皮衣遂去。復上閣。後百餘年。下賣藥於市。
皮公與思 妙巧纏綿 飛閣懸趣
上挹神泉 肅肅淸廟 愔愔二間
可以閒處 可以永年
文賓
文賓者。太邱鄕人也。賣草履為業。數取嫗。數十年輒棄之。後時故嫗壽老。年九十餘。續見賓年更壯。他時。嫗拜賓涕泣。賓謝曰。不宜至。正月朝儻能會鄕亭西社中邪。嫗老夜從兒孫行十餘里。坐社中待之。須臾。賓到。大驚。汝好道邪。知汝爾。前不去汝也。敎令服菊花地膚桑上寄生松子。取以益氣。嫗亦更壯。復百餘年見云。
文賓養生 納氣玄虛 松菊代御
鍊質鮮膚 故妻好道 拜泣踟蹰
引過吿術 延齡百餘
子主
子主者。楚語而細音。不知何許人也。詣江都王。自言寧先生雇我作客。三百年不得作直。以為狂人也。問先生所在。云在龍眉山上。王遣吏將上龍眉山巔。見寧先生毛身廣耳。被髮鼓琴。主見之叩頭。吏致王命。先生曰。此主吾比舍九世孫。且念汝家當有暴死女子三人。勿預吾事。語竟大風發。吏走下山。比歸。宮中相殺三人。王遣三牲立祠焉。
子主挺年 理有所資 寧主神秀
拊琴龍眉 以道相符 嘗與訟微
匡事竭力 問昭我師
負局先生
負局先生者。不知何許人也。語似燕代間人。常負磨鏡局。狥吳市中衒。磨鏡一錢。因磨之。輒問主人。得無有疾苦者。輒出紫丸藥以與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數十年。後大疫病。家至戶到。與藥。活者萬計。不取一錢。吳人乃知其眞人也。後主吳山絕崖頭。懸藥下與人。將欲去時。語下人曰。吾還蓬萊山。為汝曹下神水。崖頭一旦有水。白色。流從石間來。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餘處。
負局神淸 披褐懷秀 術兼和鵲
心託宇宙 引彼萊泉 灌此絕岫
欲返蓬山 以齊天壽
朱璜
朱璜者。廣陵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上道土阮邱。邱憐之。言卿除腹中三屍。有眞人之業。可度敎也。璜曰。病愈。當為君作客三十年。不敢自還。邱與璜七物藥。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數斗。養之數十日。肥健。心意日更開朗。與老君黃庭經。令日讀三過。通之。能思其意。邱遂與璜俱入浮陽山玉女祠。且八十年。復見故處。白髮盡黑。鬢更長三尺餘。過家食止數年。復去。如此至武帝末。故在焉。
朱璜寢瘕 福祚相迎 眞人投藥
三屍俱靈 心虛神瑩 騰贊幽冥
毛赬髮黑 超然長生
女丸
女丸者。陳市上沽酒婦人也。作酒常美。遇僊人過其家飮酒。以素書五卷為質。丸開視其書。乃養性交接之術。丸私寫其文要。更設房室。納諸年少。飮美酒。與止宿。行文書之法。如此三十年。顏色更如二十時。僊人數歲復來過。笑謂丸曰。盜道無私。有翅不飛。遂棄家。追僊人去。莫知所之云。
玄素有要 近取諸身 彭聃得之
五卷以陳 女丸蘊妙 僊客來臻
傾書開引 雙飛絕塵
邗子
邗子者。自言蜀人也。好放犬子。時有犬走入山穴。邗子隨入。十餘宿。行度數百里。上出山頭。上有臺殿宮府。靑松樹森然。僊吏侍衞甚嚴。見故婦主洗魚。與邗子符一函幷藥。便使還與成都令橋君。橋君發函。有魚子也。著池中養之。一年皆為龍形。復送符還山上。犬色更赤。有長翰。常隨邗子往來百餘年。遂留止山上。時下來護其宗族。蜀人立祠於穴口。常有鼓吹傳呼聲。西南數千里。共奉祠焉。
邗子尋犬 宕入僊穴 館閣峨峨
靑衫列列 受符傳藥 往來交結
遂棲靈岑 音嚮昭徹
木羽
木羽者。鉅鹿南和平鄕人也。母貧賤。主助產。嘗探產婦。兒生便開目。視母大笑。其母大怖。夜夢見大冠赤幘者守兒。言此司命君也。當報汝恩。使汝子木羽得僊。母陰信。識之。母後生兒。字之為木羽。所探兒生年十五。夜有車馬來迎去。遂過母家呼木羽木羽。為我御來。遂俱去。後十餘年。鸛雀旦銜二尺魚。著母戶上。母匿不道。而賣其魚。三十年乃沒去。母至百年乃終。
司命挺靈 產母震驚 乃要報子
契定未成 道足三五 輕駟宵迎
終然報德 久乃遐齡
列女傳
劉向
珠崖二義
二義者。珠崖令之後妻。及前妻之女也。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繼母連大珠以為繫臂。及令死。當送喪。法內珠入於關者死。繼母棄其繫臂珠。其子男年九歲。好而取之。置之母鏡奩中。皆莫之知。遂奉喪歸。至海關。關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於繼母鏡奩中。吏曰嘻。此值法。無可奈何。誰當坐者。初在左右。顧心恐母云置鏡奩中。乃曰。初當坐之。吏曰。其狀何如。對曰。君不幸。夫人解繫臂棄之。初心惜之。取而置夫人奩中。夫人不知也。繼母聞之。遽疾行問初。初曰。夫人所棄珠。初復取之。置夫人奩中。初當坐之。母意亦以初為實。然憐之。乃因謂吏曰。願且待 。无劾兒。兒誠不知也。此珠妾之繫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而置奩中。迫奉喪。道遠。與弱小俱。忽然忘之。妾當坐之。初固曰。實初取之。繼母又曰。兒但讓耳。實妾取之。因涕泣不能自禁。女亦曰。夫人哀初之孤。欲強活初身。夫人實不知也。又因哭泣。泣下交頸。送葬者盡哭。哀慟旁人。莫不為酸鼻揮涕。關吏執筆書劾。不能就一字。關候垂泣。終日不能忍決。乃曰。母子有義如此。吾寧坐之。不忍加文。且又相讓。安知孰是。遂棄珠而遣之。既去後。乃知男獨取之也。君子謂二義慈孝。論語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若繼母與假女推讓爭死。哀感傍人。可謂直矣。
魯義姑姊
魯義姑姊者。魯野之婦人也。齊攻魯至郊。望見一婦人。抱一兒。攜一兒而行。軍且及之。棄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於山。兒隨而啼。婦人遂行不顧。齊將問兒曰。走者爾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誰也。曰不知也。齊將乃追之。軍士引弓將射之。曰止。不止吾將射爾。婦人乃還。齊將問所抱者誰也。所棄者誰也。對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棄者妾之子也。見軍之至。力不能兩護。故棄妾之子。齊將曰。子之于母。其親愛也。痛甚於心。今釋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婦人曰。己之子。私愛也。兄之子。公義也。夫背公義而嚮私愛。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則魯君不吾畜。大夫不吾養。庶民國入不吾與也。夫如是。則脅肩無所容。而累足無所復也。子雖痛乎。獨謂義何。故忍棄子而行義。不能无義而視魯國。於是齊將按兵而止。使人言於齊君曰。魯未可伐也。乃至於境。山澤之婦人耳。猶知持節行義。不以私害公。而況於朝臣士大夫乎。請還。齊君許之。魯君聞之。賜婦人束帛百端。號曰義姑姊。公正誠信。果於行義。夫義其大哉。雖在匹婦。國猶賴之。況以禮義治國乎。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此之謂也。
梁鴻妻
梁鴻妻者。右扶風梁伯淳之妻。同郡孟氏之女。其姿貌甚醜。而德行甚修。鄕里多求者。而女輒不肯。行年三十。父母問其所欲。對曰。欲節操如梁鴻者。時鴻未娶。扶風世家。多願妻者。亦不許。聞孟氏女言。遂求納之。孟氏盛飾入門。七日而禮不成。妻跪問曰。竊問夫子高義。斥數妻。妾亦已偃蹇數夫。今來而見擇。請問其故。鴻曰。吾欲得衣裘褐之人。與共遁世避時。今若衣綺繡。傅黛墨。非鴻所願也。妻曰。竊恐夫子不堪。妾幸有隱居之具矣。乃更麄衣椎髻而前。鴻喜曰。如此者。誠鴻妻也。字之曰德矅。名孟光。自名曰運期。字俟光。共遯逃霸陵山中。此時王莽新敗之後也。鴻與妻深隱。耕耘織作。以供衣食。誦書彈琴。忘富貴之樂。後復相將至會稽。賃春為事。雖雜庸保之中。妻每進食。舉案齊眉。不敢正視。以禮修身。所在敬而慕之。君子謂梁鴻妻好道安貧。不汲汲於榮樂。論語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此之謂也。
魏芒慈母
魏芒慈母者。魏孟陽氏之女。芒卯之後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愛慈母。遇之甚異。猶不愛。慈母乃令其三子。不得與前妻子齊。衣服飮食。起居進退。甚相遠。前妻之子猶不愛。於是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當死。慈母憂戚悲哀。帶圍減尺。朝夕勤勞。以救其罪。人有謂慈母曰。人不愛母。至甚也。何為勤勞憂懼如此。慈母曰。如妾親子。雖不愛妾。猶救其禍而除其害。獨於假子而不為。何以異於凡母。其父為其孤也。而使妾為其繼母。繼母如母。為人母而不能愛其子。可謂慈乎。親其親而偏其假。可謂義乎。不慈且無義。何以立於世。彼雖不愛。妾安可以忘義乎。遂訟之。魏安釐王聞之。高其義曰。慈母如此。可不救其子乎。乃赦其子。復其家。自此五子親附慈母。雍雍若一。慈母以禮義之漸。率導八子。咸為魏大夫卿士。各成於禮義。君子謂慈母一心。詩云。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言心之均一也。尸鳩以一心養七子。君子以一儀養萬物。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此之謂也。
西京雜記
劉歆
寶鏡
宣帝被收繫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采婉轉絲繩。繫身毒國寶鏡一枚。大如八珠錢。舊傳此鏡見妖魅。得佩之者。為天神所福。故宣帝從危獲濟。及卽大位。每持此鏡。感咽移辰。常以琥珀笥盛之。緘以戚里織成錦。一曰斜文錦。帝崩。不知所在。
昭陽殿
趙飛燕女弟。居昭陽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砌皆銅沓黃金塗。白玉階。璧帶往往為黃金缸。含藍田璧。明珠翠羽飾之。上設九金龍。皆銜九子金鈴。五色流蘇。帶以綠文紫綬。金銀花鑷。每好風日。幡眊光影。照耀一殿。鈴鑷之聲。驚動左右。中設木畫屛風。文如蜘蛛絲縷。玉儿玉牀。白象牙簟。綠熊席。席毛長二尺餘。人眠而擁毛自蔽。望之不能見。坐則沒膝。其中雜熏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有四玉鎭。皆達照無瑕缺。窗扉多是綠琉璃。亦皆達照。毛髮不得藏焉。椽桷皆刻作龍蛇。縈繞其間。鱗甲分明。見者莫不兢慄。匠人丁緩李菊。巧為天下第一。締構旣成。向其姊子樊延年說之。而外人稀知。莫能傳者。
王嬙
元帝後宮旣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醜好老少。必得其眞。安陵陳敞。新豐劉白龔寬。並工為牛馬飛鳥衆勢。人形好醜。不逮延壽。下杜陽望。亦善畫。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棄市。名畫工於是差稀。
鸘裘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着 鸘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懽旣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於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褌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于世。
新豐
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宮。悽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鬬雞蹴踘。以此為懽。今皆無此。故以不樂。高祖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故新豐多無賴。無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時。常祭枌楡之社。及移新豐。亦還立焉。高祖旣作新豐。幷移舊社。衢巷楝宇。物色惟舊。士女老幼。相攜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識其家。其匠人胡寬所營也。移者皆悅其似而德之。故競加賞贈。月餘致累百金。
賈佩蘭
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內時。見戚夫人侍高帝。嘗以趙王如意為言。而高祖思之。幾半日不言。歎息悽愴。而未知其術。輒使夫人擊筑。高祖歌大風詩以和之。又說在宮內時。嘗以絃管歌舞相歡娛。競為妖服。以趣良時。十月十五日。共入靈女廟。以豚黍樂神。吹笛擊筑。歌上靈之曲。旣而相與連臂踏地為節。歌赤鳳凰來。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覊。為謂相連愛。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碁。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辰星。求長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飮菊華酒。令人長壽。菊華舒時。幷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飮焉。故謂之菊華酒。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袚妖邪。三月上已。張樂於流水。如此終歲焉。戚夫人死。侍兒皆復為民妻也。
哀王冢
哀王冢。以鐵灌其上。穿鑿三日乃開。有黃氣如霧。觸入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一戶。無扃鑰。石牀方四尺。牀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帶劍。復入一戶。石扉有關鑰。叩開。見棺柩。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燒鋸截之。乃漆雜兕革為棺。厚數寸。累積十餘重。力不能開。乃止。復入一戶。亦石扉。開鑰。得石牀。方七尺。石屛風。銅帳 一具。或在牀上。或在地下。似是帳糜朽。而銅 墮落。牀上石枕一枚。塵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牀左右石婦人各二十。悉皆立侍。或有執巾櫛鏡鑷之象。或有執盤奉食之形。無餘異物。但有鐵鏡數百枚。
匡衡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人有燭而不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之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為其傭作。而不求直。主人怪而問之。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歎。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時人長服之如此。聞之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顧。
別國洞冥記
郭憲
馬肝石
元鼎五年。郅支國貢馬肝石百斤。常以水銀養之。內玉櫃中。金泥封其上。國人長四尺。惟餌此石而已。半靑半白。如今之馬肝。春碎以和九轉之丹服之。彌年不饑渴也。以之拂髮。白者皆黑。帝坐羣臣於甘泉殿。有髮白者。以石拂之。應手皆黑。是時公卿語曰。不用作方伯。惟須馬肝石。此石酷烈。不和丹砂。不可近髮。
邯鄲淳
太原人
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銅鎗。誤出熨 。便大驚惋。謂其兒曰。異事。火未至。鎗已被燒失脚。
某甲
某甲。夜暴疾。命門人鑽火。其夜陰瞑不得火。催之急。門人忿然曰。君責人亦大無道理。今闇如漆。何以不把火照我。我當得覓鑽火具。然後易得耳。孔文舉聞之曰。責人當以其方也。
弔喪人
有人弔喪。幷欲賫物助之。問人可與何等物。人曰。錢布穀帛。任卿所有爾。因賫一斛豆。置孝子前。謂曰。無可有。以大豆一斛相助。孝子哭喚奈何。己以為問豆。答曰。可作飯。孝子復哭窮。己曰。適得便窮。自當更送一斛。
吳沈珩
吳沈珩。弟峻。字叔山。有名譽。而性儉吝。張温使蜀。與峻別。峻入內良久。出語温曰。向擇一端布。欲以送卿。而無麤者。温嘉其能顯非。又嘗經太湖岸上。使從者取鹽水。已而恨多。敕令還減之。尋亦自愧曰。此吾天性也。
倩人作奏記
桓帝時。有人辟公府掾者。倩人作奏記文。人不能為作。因語曰。梁國葛龔。先善為記文。自可寫用。不煩更作。遂從人言寫記文。不去葛龔名姓。府公大驚。不答而罷歸。故時人語曰。作奏雖工。宜去葛龔。
上黨鮑堅
漢司徒崔烈。辟上黨鮑堅為掾。將謁見。自慮不過。問先到者儀。適有答曰。隨典儀口唱。旣謁。讚者曰可拜。堅亦曰可拜。讚者曰就位。堅亦曰就位。因復著履上座。將離席。不知履所在。讚者曰。履著脚。堅亦曰履著脚也。
某甲
某甲。為霸府佐。為人都不解。每至集會。有聲樂之事。己輒豫焉。而恥不解。妓人奏曲讚之。已亦學人仰讚和同。時人士令己作主人。幷使喚妓客。妓客未集。召妓具問曲吹。一一疏著手巾箱下。先有藥方。客旣集。因問命曲。先取所疏者。誤得藥方。便言是疏方有附子三分。當歸四分。己云。且作附子當歸以送客。合坐絕倒。
楚人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嘿然大喜。賫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漢世老人
漢世有老人。無子。家富。性儉嗇。惡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營理產業。緊斂無厭。而不敢自用。或人從之求丐者。不得己而入內。取錢十。自堂而出。隨步輒減。比至於外。纔餘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復囑云。我傾家瞻君。愼勿他說。復相效而來。老人俄死。田宅沒官。貨財充於內帑矣。
傖人弔喪
傖人欲相共弔喪。各不知儀。一人言粗習。謂同伴曰。汝隨我舉止。旣至喪所。舊習者在前。伏席上。餘者一一相凭於背。而為首者以足觸詈曰。癡物。諸人亦為儀當爾。各以足相踏。曰癡物。最後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癡物。
列女傳
皇甫謐
江乙母
楚江乙母者。當恭王之時。乙為大夫。有入王宮盜者。令尹以罪乙。請於王而黜之。處無幾。其母亡布八尋。言令尹盜之。王曰。令尹職上寇。寇盜在下。令尹不知。有何罪焉。母曰。昔日妾子為郢大夫。人盜王宮中之物。妾子坐之而黜。令尹獨何不以是為過也。王曰善。令吏償母之布。因賜金十鎰。母讓金而曰。妾豈貪貨而干王哉。怒令尹之治也。遂不肯受。王曰。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乃復召江乙而用之。
汝歸
廣漢汝歸者。汝敦之妻也。居世殷富。兄弟早孤。而嫂貪悋。敦以所受田宅奴婢。三百餘萬。悉讓與兄。裁留園地數十畝。起舍耕作。土中得金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讓先祖所有也。此金非其有耶。敦曰。固吾意也。乃俱擔金與兄嫂。嫂初謂叔窮乏。來欲借貸。有不悅之色。見金而喜。兄乃惻然感悟。棄妻還金。
高士傳
皇甫謐
江上丈人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費無忌之讒。殺伍奢。奢子員亡。將奔吳。至江上。欲渡無舟。而楚人購員甚急。自恐不脫。見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劍以與丈人曰。此千金之劍也。願獻之。丈人不受。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爵執珪。金千鎰。吾尚不取。何用劍為。不受而別。莫知其誰。員至吳。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輒祭之。曰。名可得聞。而不可得見。其唯江上丈人乎。
丈人遺俗 鼓枻江隈 楚胥求濟
夜亂蘆漪 笑辭星劍 意進鮑魚
匆匆戒別 何用名為
榮啟期
榮啟期者。不知何許人也。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遊于泰山。見而問之曰。先生何樂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惟人為貴。吾得為人矣。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旣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旣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終也。居常以待終。何不樂也。
榮公何族 弗美身隅 揚歌 野
撫絃而嬉 淸言自寬 披吐宣尼
契天符命 孤引東墟
漢陰丈人
漢陰丈人者。楚人也。子貢適楚過漢陰。見丈人為圃。入井抱甕而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機於此。後重前輕。挈水若抽。其名為 。用力寡而見功多。丈人作色而笑曰。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胷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愕然慙。俯而不對。有間。丈人曰。子奚為者邪。曰孔邱之徒也。丈人曰。子非夫博學以擬聖智。獨絃歌以賣名聲於天下乎。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何睱治天下乎。子往矣。勿妨吾事。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後愈。
丈人治圃 搰搰其勞 賜焉逢覯
進說為 前陳後詰 反覆見嘲
風波全德 私語其曹
漁父
漁父者。楚人也。楚亂。乃匿名隱釣於江濱。楚頃襄王時。屈原為三閭大夫。名顯於諸侯。為上官靳尙所譖。王怒。放之江濱。被髮行吟於澤畔。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淸。衆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不凝滯於萬物。故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揚其波。汨其泥。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歠其醨。何其懷瑾握瑜。自令放為。乃歌曰。滄浪之水淸。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吾足。遂去深山自閉匿。人莫知焉。
楚老垂竿 漁于烟水 族氏無彰
鱗鬐自舉 偶觀三閭 開敷數語
擊棹揚歌 冥潛何許
嚴光
嚴光字子陵。會稽餘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遊學。及帝卽位。光乃變易姓名。隱逝不見。帝思其賢。乃物色求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光也。乃遣安車玄纁聘之。三反而後至。司徒霸與光素舊。欲屈光到霸所語言。遣使西曹屬侯子道奉書。光不起。於床上箕踞。抱膝發書。讀訖。問子道曰。君房素癡。今為三公。寧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癡也。先曰。遣卿來何言。子道傳霸言。光曰。卿言不癡。是非癡語也。天子徵我三。乃來。人主尙不見。當見人臣乎。子道求報。光曰。我手不能書。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買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書。帝笑曰。狂奴故態也。車駕卽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卽臥所撫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而言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於是升輿歎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因其僱臥。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建武十七年。復特徵不至。年八十。終于家。
吁嗟子陵 少與龍潛 飛騰天位
書至連連 北軍親就 內榻同眠
富春之濱 客星皎懸
嚴遵
嚴遵。字君平。蜀人也。隱居不仕。常賣卜於定都市。日得百錢以自給。卜訖。則閉肆下簾。以著書為事。楊雄少從之遊。屢稱其德。李強為益州牧。喜曰。吾得君平為從事足矣。雄曰。君可備禮與相見。其人不可屈也。王鳳請交。不許。蜀有富人羅沖者。問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無以自發。沖為君平具車馬衣糧。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餘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餘。沖曰。吾有萬金。子無儋石。乃云有餘。不亦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人定而役未息。晝夜汲汲。未嘗有足。今我以卜為業。不下牀而錢自至。猶餘數百。塵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餘而子不足耶。沖大慙。君平嘆曰。益我貨者損我神。生我名者殺我身。故不仕也。時人服之。
君平賣卜 子雲所師 文是闡
迺作指歸 牧不可屈 錢常有餘
眞人淡泊 亶哉匪虛
閔貢
閔貢。宇仲叔。太原人也。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淸。自以弗及也。黨見仲叔食無菜。遺以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煩耳。今更作煩邪。受而不食。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旣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仲叔恨曰。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檄而去。復以博士徵。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猪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其令聞。敕吏常給焉。仲叔怪問。知之。乃歎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壽終。
仲叔高棲 藏寶迷國 一介弗取
卓然貞白 投牒司徒 寄形安邑
枯槁當年 風流九域
梁鴻
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也。遭亂世。受業太學。博覽不為章句。學畢。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誤遺火延及他舍。鴻乃尋訪燒者。問其所亡失。悉以豕償之。其主猶為少。鴻又以身居作。執勤不懈。隣家耆老。見鴻非恒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於是始敬異焉。悉還其豕。鴻不受而去。歸鄕里。埶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幷絕不娶。同縣孟氏有女。狀醜。擇對不嫁。父母問其故。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鴻聞而聘之。及嫁。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妻乃下請。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隱深山者爾。今乃衣綺縞。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隱居之服。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眞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矅孟光。居有頃。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仰慕前世高士。而為四皓以來二十四人作頌。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肅宗求鴻不得。乃易姓運期。名燿。字侯光。與妻子居齊魯之間。有頃。又去適吳。居皋伯通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乃方舍之於家。鴻潛閉著書十餘篇。疾。且吿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於贏博之間。不歸鄕里。愼勿令我子持喪歸去。及卒。伯通等為求葬地於吳要離冢傍。
伯鸞者何 脩遠之子 介恥攀龍
貧資畜豕 仰頌逸民 庶追芳趾
貞配孟光 骨埋吳土
韓康
韓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遊名山采藥。賣於長安市中。口不二價者。三十除年。時有女子買藥於康。怒康守價。乃曰。公是韓伯休邪。乃不二價乎。康歎曰。我欲避名。今區區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遂遯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車連徵不至。桓帝時。乃備玄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康。康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至亭。亭長以韓徵君當過。方發人牛修道橋。及見康柴車幅巾。以為田叟也。使奪其牛。康卽釋駕與之。有頃。使者至。奪牛翁乃徵君也。使者欲奏殺亭長。康曰。此自老子與之。亭長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以壽終。
伯休謝俗 劚樂靑冥 通都樹價
細女舉名 飄然改業 遐蔽霸陵
佯隨國聘 俄蹈虛眞
郭太
郭太。字林宗。太原人也。少事父母。以孝聞。身長八尺餘。家貧。郡縣欲以為吏。歎曰。丈夫何能執鞭斗筲哉。乃辭母。與同縣宗仲至京師。從屈伯彥學春秋。博洽無不通。又審於人物。由是名著於陳梁之間。步行遇雨。巾一角墊。衆人慕之。皆故折巾角。士爭往從之。載策盈車。凡太知之于無名之中。六十餘人。皆言後驗。以母喪歸。徐穉來弔。以生芻一束。頓太廬前而去。太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詩不云乎。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吾不堪此喩耳。凡司徒辟。太常趙典舉有道。皆不就。以建寧二年卒于家。
介休林宗 行師伯彥 廬膳常虛
躬衣不掩 察觀乾象 懷珍高卷
有道之碑 揚光竹簡
益都耆舊傳
陳壽
張松
張松。為人短小。放蕩不治節操。然識達精果。有才幹。劉璋遣詣曹公。曹公不甚禮。公主簿楊修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納。修以公所撰兵書示松。松晏飮之間。一看便暗誦。修以此益奇之。
楊子拒妻
楊子拒妻者。劉懿公女也。字恭璞。貞默達禮。有四男二女。拒早亡。敎遵閨門。動有法則。長子元琮。常出飮酒。自輿而歸。母不見十日。因諸弟謝過。乃數責之曰。夫飮食有節。不至流湎者。禮也。汝乃沉荒。慢而無禮。自為敗首。何以帥先諸弟。
汝南先賢傳
周斐
袁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為逆事。互相牽引。拘繫者千餘人。三年而獄不決。坐掠幽而死者百餘人。天用災旱。赤地千里。袁安拜楚郡太守。卽控轡而行。旣到決獄事。人人具錄其辭狀。本非首謀。為主所引。應時理遣。一句之中。活千人之命。其時甘雨滂霈。歲大稔。
薛苞
薛苞。好學篤行。喪母以至孝聞。父娶後妻而憎苞。分之令出。苞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毆杖。不得已廬于舍外。旦入而掃。父怒。又逐之。乃廬子里門。晨昏不廢。積歲餘。父母慚而還之。
周燕
周燕。字少卿。為決曹掾。平囚罪不當死。太守劉虔欲殺之。燕犯顏諫。至於九復。虔怒。竟殺之。死後。其家人有書稱寃。使覆考。虔見燕曰。太守相負。燕自引私隱陷人之罪。傳詣長安。當下蠶室。未至。燕乃慷慨絕命死。是葬王城之隱。樹碑以旌其葬。
李宣
李宣之子。名表。宋公令寇端。召表為主簿。表不樂為吏。於寺門中焚燒衣幘。端怒。收表欲殺之。陳仲舉聞之。至宋公。欲請表。先過宣。宣問何故來。曰欲見寇令請足下兒。宣曰。吾子犯罪。罪當死。如有白。君豈妄殺人。宜此還。端追問仲舉。仲舉具以語之。端乃歎曰。李宣烈士也。卽原之。
葛玄
葛玄見賣大魚者。玄謂暫煩此魚。到河伯處。魚主曰。魚已死。玄曰。無苦。以丹書紙內魚口中。擲水中。有頃魚還躍上岸。吐墨書。靑黑色。如木葉而飛。又玄與吳王坐樓上。見作請雨土人。玄曰。雨易得耳。卽書符着社中。一時之間。大雨流淹。帝曰。水中有魚乎。玄復書符擲中。須臾有大魚數百頭。使人治之。
楚國先賢傳
張方
李善。字次孫。南陽人也。本同縣李元蒼頭。建武中。元家死沒產。孤兒續始生。善親自哺養。世祖拜善及續。並為太子舍人。善顯宗時辟公府。時以能治劇。再遷日南太守。從京師之官。道經南陽李元塚。未至一里。乃脫服持劍去草。及拜墓。哭泣甚悲。身炊爨。自執俎鼎以修祭。
應余
應余。字子正。為郡功曹。是時吳蜀不賓。山民皆叛。余與太守東方袞。迸力得出。賊便射袞。余以身當箭。被七瘡。因謂賊曰。我以身代君。已被重瘡。若身死君全。殞歿無恨。因仰天號泣。涕血俱下如雨。賊見其義烈。釋袞不害。
文士傳
張隱
劉楨
劉楨。字公幹。少有才辨。常豫魏文帝座。見甄后不伏。武帝嘗怒。配上方。武帝輦至上方觀作署。楨故匡坐。正色磨石。不仰。武帝問曰。石何如。楨因得喩已自理。乃跪曰。石出自荆山玄岩之巓。外有五色之章。內有含和之性。磨之不瑩。雕之不增美。稟氣堅貞。受玆自然。顧其理枉屈紆繞。猶不得申。武帝顧左右大笑。卽日還宮赦楨。復署吏。
桓驎
桓驎。字元鳳。伯父焉。官至太尉。精察好學。年十三四。在焉坐。有宿年客。焉吿之曰。吾此弟子。頗有異才。今已涉獵書傳。殊能作詩賦。為口賦詩與之。客乃為詩曰。甘羅十二。楊烏九齡。昔有二子。今則桓生。參差等蹤。異世齊名。驎卽答曰。邈矣甘羅。超等絕倫。卓彼楊烏。奕世稱賢。嗟予惷弱。殊才棄年。仰慙二子。俯愧前言。
漢中士女志
衞衡
衛衡。字伯梁。南鄭人也。少師事隱士同郡樊季齊。以高行聞。郡九察孝廉。公府州十辟。公車三徵。不應。董扶任安從洛還。過見之曰。京師天下之市朝也。足下猶之人耳。何其在遠以虛名屢動徵書。若至中國。則價盡矣。衡笑曰。時有險易。道有汙隆。若樊季齊。楊仲桓。雖應徵聘。何益於時乎。茍無所則。尼軻恓恓。是以君平子眞。不屈其志。其予之徒也哉。吾何虛假之有。安扶服之。敬其言也。
鄧先
鄧先。城固人也。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患諸侯強大。建議減削。會吳楚七國謀反。假言誅錯。故吳相袁盎。譖帝殺之。拜盎太常。使赦七國。七國遂叛。鄧公為謁者。入言軍事。問曰。七國聞晁錯死。罷兵不。對曰。吳王卽山鑄錢。煑海為鹽。謀反積數十年。錯患之。故欲削弱為萬世策。諸侯憂之。計畫始行。身死東市。諸侯莫憚。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怨。臣竊為陛下不取也。帝歎曰。吾亦恨之。武帝初為九卿。
楊王孫
楊王孫。城固人也。治黃老。家累千金。厚自奉養。臨終。吿其子曰。我死。躶葬以復吾眞。但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旣下。從足脫之。以身親土。其子不忍見。王孫友人祁侯諫之。王孫曰。厚葬無益死者也。夫僤財送死。今日入。明日發。此眞無異暴骸中原。裹以幣帛。隔以棺槨。含以珠玉。後腐朽。乃得歸土。不可。故吾欲早就眞宅。祁侯無以易。卒躶葬如其言。
李郃
李郃。字孟節。南鄭人也。少明經術。為郡候吏。和帝遣使者二人。微行至蜀。宿郃候舍。郃為出酒夜飮。露坐。卻問曰。君來時寧知二使何日發來耶。二人怪問之。郃指星言曰。有二使星入益都。後一人為漢中太守。命為功曹。察孝廉。遂馳名。為尙書郞。徙左丞。稍遷至尙書僕射。尙書令。拜司空。又進司徒淸公直亮。當世稱名。順帝世薨。
李固
李固。字子堅。郃子也。陽喜三年。以對策忠亢。拜議郞。大將軍梁商。后父也。表為從事中郞。授荆州刺史。值州部有亂。至州。先友其賢者南陽鄭叔躬。宋孝節。零陵支宣雅。表薦長沙桂陽太守趙歷。辛已。奏免江夏南郡太守孔疇高賜等。州土自然安靜。徙太山太守。克寧盜賊。入為將作大匠。多致海內名士。南陽樊英。江夏黃瓊。廣漢楊厚。會稽賀純。光祿周舉。侍中杜喬。陳留楊倫。河南尹存。東平王惲。陳國何臨。淸河房植等。皆蒙徵聘。轉大司農。順帝崩。太后臨朝。拜太尉。與后弟大將軍梁冀太傅趙峻。並錄尙書。沖帝崩。時徐揚有盜賊。太后欲不發喪。須召諸王至。固爭不可。言國家多難。宜立長君。太后欲專權。乃立安樂王。為質帝。質帝崩。太后復與梁冀謀所立。固與司徒南郡胡廣司空蜀郡趙戒書與冀。引周勃霍光立文宣以安漢之策。閻鄧廢立之禍。言國統三絕。期運厄會。興崩之漸。在斯一舉。宜求賢王親近。不可寢嘿也。冀得書。召公卿列侯議所立。三公及鴻臚杜喬僉舉淸河王蒜。冀然之。奏御太后。中常侍曹騰私恨蒜。說冀明日更議。廣戒從冀。固與喬必爭蒜宜立。中興才也。且年長識義。必有厚將軍。冀不聽。策免固喬。歲餘。收下獄。以無事出之。京師市邑。皆稱萬歲。冀惡其為人所善。更奏擊之。固書與二公曰。吾欲扶持漢室。使之比隆文宣。何圖梁將軍迷謬。諸子曲從。以吉物為凶。成事為敗。漢家衰微。從是始矣。將軍亦有不利。吾雖死。上不慚於天。下不愧於人。求義得義。死復何恨。遂自殺。二公得書。歎息流涕。士民咸哀哭之。桓帝無道。冀尋受誅。漢家遂微。政在閹官。無不思固也。
趙宣父子
趙宣。字子雅。南鄭人也。出自寒微。以温良博雅。太守犍為楊文方。深器異之。遂察孝廉。官至犍為太守。
趙瑤。字元珪。琰字稚珪。凡七兄弟。宣子也。皆以令德著聞。瑤少有公望。瑤始為緱氏。袁趙二公。相與書曰。趙瑤在緱氏。猛虎歸迹。百里均耳。叔平何難。遷扶風太守。徙蜀郡司空。張温謂之曰。昔第五伯魚。徙蜀郡為司空。掃吾第以待足下矣。瑤曰諾。尋換廣漢。卒。琰始為靑州刺史。部下淸肅。徙梁相。徵拜尙書。不就。卒。
李燮
李燮。字德公。太尉固子也。父死時。二兄亦死。燮為姊所遣。隨父門生王成。亡命徐州。傭酒家。酒家知非常人。以女妻之。延熹二年。梁冀誅後。月經陽道。暈五車。史官上書。昔有大星升漢而西。捲舌揚芒。迫月。熒惑犯帝座。則有大臣枉誅。星在西方。太尉固應之。今暈如之。宜有赦命。錄其遺嗣。以除此異。于是下赦。夑得返舊。四府並辟。公車徵議郞。與趙元珪。潁川賈偉節。荀慈明。張伯愼為友。伯愼為潁川太守。與慈明交相言論。偉節與焉。京師以為臧否。伯愼問趙元珪曰。德公所言何。元珪曰。無言也。伯愼追歎曰。當如德公。兒輩徒靡沸耳。慈明亦寤而止。燮拜東平相國。王為黃巾所沒。得出。天子復封之。燮以為不可。果敗。遷京兆尹。時人為之語曰。李德公父不欲立帝。子不欲立王。
穆姜
穆姜。安衆令程祗妻。司隸校尉李法姊也。祗前妻有四子。興敦覲豫。穆姜生二子。淮基。祗亡。興等憎惡姜。姜視之愈厚。其資給六子。以長幼為差。衣服飮食。凡百如之。久。興等感寤。自知失子道。謁南鄭獄。受不愛親罪。太守嘉之。復除門戶。常以二月八日社。致肉三十斤。酒米各二斛六斗。六子相化。皆作令士。五人州郡察舉。基字稚業。特雋。免為南郡太守。
楊相妻
泰瑛。南鄭楊相妻。大鴻臚劉巨公女也。有四男二女。相亡。敎訓六子。動有法矩。長子元珍。出行醉。母十日不見之。曰。我在。汝尙如此。我亡。何以帥羣弟子。元珍叩頭謝過。次子仲珍。白母請客。旣至。無賢者。母怒責之。仲珍乃革行。交友賢人。兄弟為名士。泰瑛之敎。流於三世。四子才官。隆於先人。故時人為語曰。三苗不止。四珍復起。
杜泰姬
杜泰姬。南鄭人趙宣妻也。生七男七女。若元珪稚珪。有望。五人皆令德。其敎男也。曰中人情性。可上下也。在其檢耳。若放而不檢。則入惡也。昔西門豹佩韋以自寬。宓子賤帶弦以自急。故能改身之恆。為天下名士。戒諸女及婦曰。吾之委身。在乎正順。及其生也。恩自於撫愛。其長之也。威儀以先後之。體貌以左右之。恭敬以監臨之。懃恪以勸之。孝順以內之。忠信以發之。是以皆成。而無不善。汝曹庶幾勿忘吾法也。後七子皆辟命察舉。牧州守郡。而漢中太守南鄭令。多與七子同歲。季考上計。無不修敬泰姬。執子孫禮。
陳省妻
禮珪。成固陳省妻也。楊元珍之女。生二男。長娶張度遼女惠英。少娶荀氏。皆貴家豪富。從婢七八。資財自富。禮珪敕二婦曰。吾先姑母師也。常言聖賢必勞民者。使之思善。不勞則逸。逸則不才。吾家不為貧也。所以粗食給吾者。使知苦難。備獨居時。二婦再拜奉敎。從孫奉上微慢。珪抑絕之。感悟革行。遭亂流行。宗表欲見之。必自嚴飾。從子孫侍婢。乃引見之。曰。此先姑法也。四時祭禮。自親養牲釀酒。曰。夫祭禮之尊也。年八十九卒。惠英亦有淑訓。母師之行者也。
文姬
文姬。南鄭趙伯英妻。太尉李固女也。父為梁冀所免。兄憲公季公罷官歸。文姬歎曰。李公滅矣。乃與二兄議。匿弟燮父門生王成。亡命徐州。涕泣送之。謂成曰。託君以六尺之孤。若李氏得嗣。君之名義。參于程杵矣。久之遇赦。燮得還。行喪服闋。勑之曰。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梁冀以族。弟幸得濟。豈非天乎。愼勿有一言加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是又掇禍也。奉行之。燮從成在徐州。各異處傭賃。而私相往來。成病亡。燮四時祭之。
趙子賤妻
韓樹南。南鄭人。趙子賤妻也。子賤初為郡公曹。李固之誅。詔書下郡。殺固二子憲公季公。太守知其枉。遇之甚寬。二子託服藥死。具棺器欲因出逃。子賤畏法。敕更驗實。就殺之。及固小子燮得還。子賤慮燮報仇。賃人刺之。燮覺。吿郡殺子賤。初。樹南諫子賤。子賤不從。及臨死許共幷命。兄弟 侍婢視守之。經百餘日。乃怠。曰。兄 。念一死萬不得生。不敢復圖死也。上下以為信然。無幾時。于幕下自殺。
梓潼士女志
常璩
文氏女
季姜。梓潼文氏女。將作大匠廣漢王敬伯夫人也。少讀詩禮。敬伯前夫人有子博。女紀流二人。季姜生康稚芝女始示凡前後八子。撫育恩愛。親繼若一。堂(敬伯名)祖母性嚴。子孫雖見官二千石。猶杖之。婦跪受罰。堂歷五郡。祖母隨之官。後以年老不願遠鄕里。姜亦常侍養左右。紀流出適。分已侍婢給之。博好寫書。姜手為作。于是內門相化。動行推讓。博妻犍為楊進。及博子遵婦蜀郡張叔紀。服姑之敎。皆有賢訓。號之三母。堂亡。姜敕康稚芝婦。事楊進如姑。中外則之。皆成令德。季姜年八十一卒。四男棄官行服。四女亦從官舍交赴。內外官冕。百有餘人。當時榮之。王氏遂世興。
敬揚
敬揚。涪郭孟妻。揚文之女也。始生失母。八歲。父為梁盛所殺。無宗親。依外祖鄭。行年十七。適孟。孟與盛有舊。盛數往來孟家。敬揚涕泣謂孟曰。盛凶惡。薄命為女。非男比。但惡讐未報。未嘗一日忘也。雖婦人拘制。然父子恩深。恐卒狂惑。益君禍患。君宜疎之。孟以吿盛。盛不納。安漢元年。盛至孟家。敬揚以大杖打殺盛。將自殺。孟止之。與俱逃。涪令雙勝出追。聞其故而止。安尉二門。會赦得免。中平四年。涪令向遵為立圖表之。
張華
穿胸國
穿胸國。昔禹平天下。會諸侯會稽之野。防風氏後到。殺之。夏德之盛。二龍降之。禹使范成光御之行域外。旣周而還。至南海。經防風。防風之神二臣。以塗山之戮。見禹使。怒而射之。迅風雷雨。二龍昇去。二臣恐。以刃自貫其心而死。禹哀之。乃拔其刃。療以不死之草。是為穿胸民。
交州夷
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長數尺。箭長尺餘。以燋銅為鏑。塗毒藥於鏑鋒。中人卽死。不時斂藏。卽膨脹沸爛。須臾燋煎都盡。唯骨耳。其俗誓不以此藥治語人。治之。飮婦人月水。及糞汁。時有差者。唯射猪犬者無他。以其食糞故也。燋銅者。故燒器。其長老唯別燋銅聲。以物杵之。徐聽其聲。得燋毒者。偏鑿取以為箭鏑。
冶鳥
越地深山。有鳥如鳩。靑色。名曰冶鳥。穿大樹作巢如升器。其戶口徑數寸。周飾以土堊。赤白相次。狀如射侯。伐木見此樹。卽避之去。或夜冥人不見鳥。鳥亦知人不見己也。鳴曰。咄咄去。明日便宜急上樹去。咄咄下去。明日便宜急下。若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可止伐也。若有穢惡及犯其止者。則虎通夕來守。人不知者卽害人。此鳥白日見其形。鳥也。夜聽其鳴。人也。時觀樂。便作人悲喜形。長三尺。澗中取石蟹。就人火間炙之。不可犯也。越人謂此鳥為越祝之祖。
徐偃王
徐偃王。志云。徐君宮人娠而生卵。以為不祥。棄之水濱。獨孤母有犬。名鵠蒼。獵於水濱。得所棄卵。銜以東歸。獨孤母以為異。覆煖之。遂 成兒。生時正偃。故以為名。徐君宮中聞之。乃更錄取。長而仁智。襲君徐國。後鵠蒼臨死。生角而九尾。實黃龍也。偃王又葬之徐界中。今見存狗壟。偃王旣主其國。仁義著聞。欲舟行上國。乃通溝陳蔡之間。得朱弓矢。以己得天瑞。遂因名為弓。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皆伏從。伏從者三十六國。周王聞。遣使乘駟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殘害其民。為楚所敗。逃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百姓隨之者以萬數。後遂名其山為徐山。山上立石室。有神靈。民人祈禱。今皆見存。
二小兒辨日
孔子東遊。見二小兒辯鬬。問其故。一小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小兒曰。以日出而遠。而日中時近。一小兒曰。日初出時。大如車蓋。及日中時。如盤孟。此不為遠者小而大者近乎。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中而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兩小兒曰。孰謂汝多知乎。
劉玄石
昔劉玄石於中山酒家酤酒。酒家與千日酒。忘言其節度。歸至家。當醉。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權葬之。酒家計千日滿。乃憶玄石前來酤酒。醉向醒耳。往視之。云玄石亡來三年。已葬。於是開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飲酒。一醉千日。
蟒
天門郡。有幽山峻谷。而其土人有從下經過者。忽然踊出林表。狀如飛僊。遂絕迹。年中如此甚數。遂名此處為僊谷。有樂道好事者。入此谷中。洗沐以求飛僊。往往得去。有長意思人。疑必以妖怪。乃以大石自墜。牽一犬入谷中。犬復飛去。其人還吿鄕里。募數十人執杖擖山草。伐木。至山頂觀之。遙見一物長數十丈。其高隱人。耳如簸箕。格射刺殺之。所呑人骨。積此左右。已成封。蟒開口廣丈餘。前後失人。皆此蟒氣所噏上於是此地遂安穩無患。
續弦膠
漢武帝時。西海國有獻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餘膠半兩。西使佩以自隨。後從武帝射於甘泉宮。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西使乃進。乞以所送餘香膠續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膠。為以住斷絃。兩頭相連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頭。終不相離。西使曰。可以射終日不斷。帝大怪。左右稱奇。因名曰續弦膠。
猛獸
漢武帝時。大宛之北胡人。有獻一物。大如狗然。聲能驚人。雞犬聞之皆走。名曰猛獸。帝見之。怪其細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見此獸。卽低頭著地。帝為反觀。見虎如此。欲謂下頭作勢。起搏殺之。而此獸見虎甚喜。舐唇搖尾。徑往虎頭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閉目低頭。匍匐不敢動。搦鼻下去。下去之後虎尾下頭起。此獸顧之。虎輒閉目。
列異傳
張華
泰山黃原
漢時泰山黃原。平旦開門。忽見一靑犬。在門外伏。守備如家養。原紲犬隨鄰里獵。日垂夕。見一鹿便放犬。犬行甚遲。原絕力逐。終不及。行數里。至一穴。入百餘步。忽有平衢。槐柳列植。垣牆迴匝。原隨犬入門。列房可有數十間。皆女子。姿容妍媚。衣裳鮮麗。或撫琴瑟。或執博碁。至北閣。有三間屋。二人侍直。若有所伺。見原相視而笑。云此靑犬所引至。妙音婿也。一人留。一人入閣。須臾有四婢出稱。太眞夫人白黃郞。有一女年已弱 。冥數應為君婦。旣暮。引原入內。有南向堂。堂前有池。池中有臺。臺四角有徑尺穴。穴中有光。照暎帷席。妙音容色婉妙。侍婢六美。交禮旣畢。宴寢如舊。經數日。原欲暫還報家。妙音曰。神人道異。本非久居。至明日。解佩分袂。臨階涕泣。後會無期。深加愛敬。若能相思。三月旦可修齋戒。四婢送出門。半日至家。情念恍惚。每至期。常見空中有軿車彷彿若飛。
何文
張奮者。家巨富。後暴衰。遂賣宅與黎陽程家。程入居。死病相繼。轉賣與鄴人何文。文日暮。乃持刀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二更竟。忽見一人長丈餘。高冠黃衣。升堂呼問細腰。舍中何以有生人氣也答曰。無之。須臾有一高冠靑衣者。次之又有高冠白衣者。問答並如前。及將曙。文乃下堂中如向法呼之。問曰。黃衣者誰也。曰金也。在堂西壁下。靑衣者誰也。曰錢也。在堂前井邊五步。白衣者誰也。曰銀也。在墻東北角柱下。汝誰也。曰我杵也。在灶下。及曉。文按次掘之。得金銀各五百斤。錢千餘萬。仍取杵焚之。宅遂淸安。
彭城男子
彭城有男子。娶婦不悅之。在外宿月餘日。婦曰。何故不復入。男曰。汝夜輒出。我故不入。婦曰。我初不出。壻驚。婦云。君自有異志。當為他所惑耳。後有至者。君便抱留之。索火照視之為何物。後所願還至。故作其婦。前却未入。有一人從後推令前。旣上牀。壻捉之曰。夜夜出何為。婦曰。君與東舍女往來而驚。欲託鬼魅。以前約相掩耳。壻放之。與共臥。夜半心悟。乃計曰魅迷人。非是我婦也。乃向前攬捉。大呼求火。稍稍縮小。發而視之。得一鯉魚。長二尺。
欒侯
漢中有鬼神欒侯。常在承塵上。喜食鮓菜。能知吉凶。甘露中。大蝗起。所經處禾稼輒盡。太守遣使吿欒侯。祀以鮓菜。侯謂吏曰。蝗蟲小事。輒當除之。言訖。翕然飛出。吏髣髴其狀類鳩。聲如水鳥。吏還具白太守。卽果有衆鳥億萬。來食蝗蟲。須臾皆盡。
談生
談生者。年四十無婦。常感激讀詩經。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顏服飾。天下無雙。來就生為夫婦。言我與常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後。方可照。為夫妻。生一兒已二歲。不能忍。夜伺其寢後。盜照視之。其腰已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婦覺。遂言曰。君負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歲。而竟相照也。生辭謝梯泣。不可復止。云。與君雖大義永離。然顧念我兒。若貧不能自偕活者。暫隨我去。方遺君物。生隨之去。入華堂。室宇器物不凡。以一珠袍與之曰。可以自給。裂取生衣裾留之而去。後生持袍詣市。睢陽王家買之。得錢千萬。王識之曰。是我女袍。此必發墓。乃收拷之。生具以實對。王猶不信。乃視女冢。冢完如故。發視之。果棺蓋下得衣裾。呼其兒。正類王女。王乃信之。卽召談生。復賜遺衣。以為主壻。表其兒以為侍中。
宋定伯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不是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惡忌。鬼答言唯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渡。聽之了然無水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爾。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當時有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
公孫達
任城公孫達。甘露中。陳郡卒官。將斂。兒及郡吏數十人臨喪。達五歲兒忽作靈語。音聲如父。呵衆人哭止。因呼諸子。以次敎誡。兒等悲哀。不能自勝。乃慰勉之曰。四時之運。猶有始終。人修短殊。誰不致此。語千餘言。皆合文章。兒又問曰。人亡皆無所知。惟大人聰明殊特。有神靈耶。答曰。鬼神之事。非爾所知也。因索紙筆作書。辭義滿紙。投地。遂絕。
搜神記
干寶
園客
園客者。濟陰人也。貌美。邑人多欲妻之。客終不娶。嘗種五色香草。積數十年。服食其實。忽有五色神蛾。止香草之上。客收而薦之以布。生桑蠶焉。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蠶。亦以香草食蠶。得繭百二十頭。大如甕。每一繭。繅六七日乃盡。繅訖。女與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胡博士
吳中有一書生。皓首。稱胡博士。敎授諸生。忽復不見。九月初九日。士人相與登山遊觀。聞講書聲。命僕尋之。見空冢中羣狐羅列。見人卽走。老狐獨不去。乃是皓首書生。
羊祜
羊祜年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鐶。乳母曰。汝先無此物。祜卽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
倪彥思
吳時。嘉興倪彥思。居縣西埏里。有鬼魅在其家。與人語飲食如人。惟不見形。彥思奴婢。有竊罵大家者。云。今當以語彥思治之。無敢詈之者。彥思有小妻。魅從來去。彥思乃迎道士逐之。酒殽旣設。鬼乃取廁中草糞。布著其上。道士便盛擊鼓召請諸神。魅乃取虎伏於神座上。吹作角聲音。有頃。道士忽覺背上冷。驚起解衣。乃伏虎也。於是道士罷去。彥思夜於被中。竊與嫗語。共患此魅。魅卽屋梁上謂彥思曰。汝與婦道吾。吾今當截汝屋梁。卽隆隆有聲。彥思懼梁斷。取火照視。魅卽滅火。截梁聲愈急。彥思懼屋壞。大小悉遁出。更取火視梁。如故。魅大笑。問彥思復道吾不。郡中與農聞之曰。此神正當是狸物耳。此魅卽往謂典農曰。汝取官若千百斛穀。藏著某處。為吏汚穢。而敢論吾。今當白於官。將人取汝所盜穀。典農大怖而謝之。自後無敢道。三年後去。不知所在。
白水素女
謝端。晉安候官人也。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始出作居。未有妻。鄕人共愍念之。規為娶婦。未得。端夜臥早起。躬耕力作。不捨晝夜。後於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甕中畜之。十數日。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人為者。端謂是鄰人為之惠也。數日如此。端便往謝鄰人。鄰人皆曰。吾初不為是。何見謝也。端又以為鄰人不喩其意。然數爾不止。後更實問。鄰人笑曰。卿已自取婦。密着室中炊爨。而言吾為人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後方以雞初鳴出去。平早潛歸。於籬外竊窺其家。見一少女從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門。徑造甕所視螺。但見女。仍到灶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女人惶惑。欲還甕中。不能得。答曰。我大漢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相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而卿無故竊相伺掩。吾形已見。不宜復留。當相委去。雖爾後自當少差。勤於田作。漁採治生。留此殼去。以貯米穀。常可不乏。端請留。終不肯。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端為立神座。時節祭祀。居常饒足。不致大富耳。於是鄕人以女妻端。端後仕至令長。云今道中素女是也。
賈偶
漢建安中。南陽賈偶。字文合。得病而亡。時有吏將詣太山。司命閱簿。謂吏曰。當召某郡文合。何以召此人。可速遣之。時日暮。遂至郭外樹下宿。見一少女子獨行。文合問曰。子類衣冠。何乃徒步。姓字為誰。女曰。某三河人。父見為弋陽令。昨被召而來。今得却還。遇日暮。懼獲瓜田李下之譏。望君之容。必是賢者。是以停留。依馮左右。文合曰。悅子之心。願交歡於今夕。女曰。聞之諸姑。女子以貞專為德。潔白為稱。文合反覆與言。終無動志。天明各去。文合卒已再宿。停喪將殮。視其面有色。捫心下稍温。少頃却蘇。文合欲驗其事。遂至弋陽。修刺謁令。因問曰。君女寧卒而却蘇耶。具說女子姿質服色言語。相反覆本末。令入問女。所言皆同。初大驚嘆。竟以女配文合焉。
董永妻
董永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主知其賢。與錢千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詣主。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謂永曰。以錢丐君矣。永曰。蒙君之恩。父喪收藏。永雖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報厚德。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百匹具焉。
東萊陳氏
東萊有一家姓陳。家百餘口。朝炊釜不沸。舉甑看之。忽有一白頭公從釜中出。便詣師。師云。此大怪。應滅門。便歸。大作械。械成。使置門壁下。堅閉門在內。有馬騎麾蓋來叩門者。慎勿應。乃歸。合手伐得百餘械。置門屋下。果有人至。呼不應。主帥大怒。令緣門入。從人闚門內。見大小械百餘。出門還說如此。帥大惶惋。語左右云。敎速來。不速來。遂無復一人當去。何以解罪也。從此北行。可八十里。有一百三口。取以當之。后十日中。此家死亡都盡。此家亦姓陳。
聶友
吳聶友。字文悌。豫章新塗人。少時貧賤。常好射獵。見一白鹿。射之。中。尋踪。血盡不知所在。饑困臥梓樹下。仰見所射鹿箭著樹枝。怪之。於是還家賣糧。命子弟持斧伐之。樹有血。遂截為二板。牽置陂中。常沉。時復浮出。出家必有吉。友欲迎賓客。常乘此板。或於中流欲沒。客大懼。友呵之。復浮。仕官如願。位至丹陽太守。其板忽隨至石頭。友驚曰。此陂中板來。必有意。因解職還家。二板挾兩邊。一日卽至。自爾後。板出或為凶禍。今新塗北二十里餘曰封谿。有聶友截梓樹版濤牂柯處。牂柯有樟樹。今猶存。乃聶友回日所栽。枝葉皆向下生。
營陵人
漢北海營陵。有道人。能令人與已死人相見。其同郡婦死。已數年。聞而往見之曰。願令我一見亡婦。死不恨矣。道人曰。卿可往見之。若聞鼓聲。卽出勿留。乃語其相見之術。於是與婦言語。悲喜恩情如生。良久。聞鼓聲。恨恨不能得往。當出戶時。奄忽其衣裾戶間。掣絕而去。至後歲餘。此人身亡。室家葬之。開塚。見婦棺蓋下有衣裾。
田琰
北平田琰。母喪。恆處廬。向一暮夜。忽入婦室。密怪之。曰。君在毀滅之地。幸可不甘。琰不聽而合。後琰暫入。不與婦語。婦怪無言。幷以前事責之。琰知魅臨。暮竟未眠。衰服掛廬。須臾見一白狗。攫廬銜衰服。因變為人。著而入。琰隨後逐之。見犬將升婦牀。便打殺之。婦羞愧病死。
梁文
漢齊人梁文。好道。其家有神祠。建室三四間。座上施皁帳。常在其中。積十數年。後因祀事。帳中忽有人語。自呼高山君。大能飲食。治病有驗。文奉事甚肅。積數年。得進其帳中。神醉。文乃乞得奉見顏色。謂文曰。授手來。文納手。得持其頤。髯鬚甚長。文漸繞手。卒然引之。而聞作殺羊聲。座中驚起。助文引之。乃袁公路家羊也。失之七八年。不知所在。殺之。乃絕。
安陽書生
安陽城南有一亭。不可宿。宿輒殺人。書生乃過宿之。亭民曰。此不可宿。前後宿此。未有活者。書生曰。無苦也。吾自住此。遂住廨舍。乃端坐誦書。良久乃休。夜半後。有一人著皁衣。來往戶外。呼亭主。亭主應曰諾。亭中有人耶。答曰。何者書生在此讀書。適休。未似寢。乃喑嗟而去。旣而又有冠赤幘者來。呼亭主。問答如前。旣去。寂然。書生知無來者。卽起詣問處。效呼亭主。亭主亦應諾。復云。亭中有人耶。亭主答如前。乃問向者黑衣來誰。曰北舍母猪也。又曰冠赤幘來者誰。曰西鄰老雄雞也。汝復誰也。我是老蝎也。於是書生密便誦書。至明不敢寐。天曉。亭民來視。驚曰。君何獨得活。書生曰。促索劍來。吾與卿取魅。乃握劍至昨夜應處。果得老蝎。大如鼙。毒長數尺。西家得老雄雞。北舍得老母猪。凡殺三物。亭中遂安靜也。
謝非
道士丹陽謝非。往石城冶買釜還。日暮。不及家。山中有廟舍於溪水上。入中宿。大聲語曰。吾是天帝使者。停此宿。猶畏人劫奪其釜。意苦慅慅不安。夜二更中。有來至廟門者。呼曰何銅。銅應諾。廟中有人氣是誰。銅云。有人言是天帝使者。少頃。便還。須臾。又有來者。呼銅問之如前。銅答如故。復嘆息而去。非驚擾不得眠。遂起。呼銅問之。先來者是誰。銅答言是水邊穴中白鼉。汝是何等物。是廟北巖嵌中龜也。非皆陰識之。天明。便吿居人。言此廟中無神。但是龜鼉之輩。徒費酒肉祀之。急具 來。共往伐之。諸人亦頗疑之。於是並會伐掘。皆殺之。遂壞廟絕祀。自後安靜。
陳斐
酒泉郡每太守到官。無幾輒死。後有渤海陳斐。見授此郡。憂愁不樂。將行。卜吉凶。卜者曰。遠諸侯。放伯裘。能解此。則無憂。斐不解此語。卜者曰。君去。自當解之。斐旣到官。侍醫有張侯。直醫有王侯。卒有史侯董侯。斐心悟曰。此謂諸侯。乃遠之。卽臥思放伯裘之義。不知何謂。夜半後。有物來斐被上。便以被冒取之。物跳踉訇訇作聲。外人聞。持火入。欲殺之。鬼乃言曰。我實無惡意。但府君能赦我。當深報君耳。斐曰。汝為何物。而忽干犯太守。魅曰。我本千年狐也。今字伯裘有年矣。若府君有急難。若呼我字。當自解。斐乃喜曰。眞放伯裘之義也。卽便放之。忽然有光赤如電。從戶出。明日夜。有擊戶者。斐曰誰。曰伯裘也。曰來何為。曰白事。北界有賊也。斐驗之。果然。每事先以語斐。無毫髮之差。而咸曰聖府君。月餘。主簿李音。私通斐侍婢。旣而懼為伯裘所白。遂與諸侯謀殺斐。伺旁無人。便使諸侯持杖入。欲格殺之。斐惶怖。卽呼伯裘來救我。卽有物如曳一疋絳。剨然作聲。音侯伏地失魂。乃縛取考訊之。皆服云。斐未到官。音已懼失禮。與諸侯謀殺斐。會諸侯見斥。事不成。斐卽殺音等。伯裘乃謝斐曰。未及白音姦情。乃為府君所召。雖効微力。猶用慙惶。後月餘。與斐辭曰。今後當上天。不得復與府君相往來也。遂去不見。
猳國 又見博物志
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與猴相類。長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國。一名馬化。或曰玃。伺道行婦女年少者。輒盜取將去。人不得知。若有行人經過其旁。皆以長繩相引。猶故不免。此物能別男女氣臭。故取女男不知也。若取得人女。則為家室。其無子者。終身不得還。十年之後。形皆類之。意亦惑不復思歸。若有子者。輒抱送還其家。產子皆如人形。有不養者。其母輒死。故懼怕之。無不敢養。及長與人不異。皆以楊為姓。故今蜀中西南多姓楊。率皆是猳國馬化之子孫也。
吳興田父
吳興一人有二男。田中作時。嘗見父來罵詈趕打之。兒歸以吿母。母問其父。父大驚。知是鬼魅。便令兒斫之。鬼便寂不往。父憂。恐兒為所困。便自往。兒謂是鬼。便殺而埋之。鬼遂歸作其父形。且語其家。二兒已殺妖矣。積年不覺。後一師過其家。語二兒云。君尊侯有大邪氣。兒白父。父大怒。師便作聲入。父卽成一老狸。入牀下。遂擒殺之。向所殺者。乃眞父也。改殯治服。一兒遂自殺。一忿憤亦死。
東郡民
漢建安中。東郡民家有怪。無故甕器自發。訇訇作聲。若有人擊。盤案在前。忽然便失。雞生輒失子。如是數歲。人甚惡之。乃多作美食。覆蓋著一室中。陰藏戶間伺之。果復來發。聞聲便閉戶。周旋室中。了無所見。乃闇以杖撾之。至久。於室隅聞有呻呼之聲。乃開戶視之。得一老翁。可百餘歲。言語狀貌。頗類於獸。遂周問。及於數里外。得其家。云失來十餘年。得之哀喜。後歲餘復失之。聞陳留界復有怪如此。時猶以為此翁。
章苟
吳與章苟。於田中耕。以飯置菰裏。每晚取食。飯亦已盡。如此非一。後伺之。見一大蛇偸食。苟遂以鈠叉之。蛇走。苟逐之。至一穴。但聞啼聲云。斫傷我矣。或言付雷公令霹靂殺。須臾。雷雨霹靂覆苟上。苟乃跳梁大罵曰。天使我貧窮。展力耕墾。蛇來偸食。罪當在蛇。反更霹靂我耶。乃是無知雷公。雷公若來。吾當以鈠斫汝腹。須臾。雲雨漸散。轉霹靂於蛇穴中。蛇死者數十。
臧仲英
扶風臧仲英為侍御史。家人作食。有塵垢在焉。炊熟不知釜處。兵弩自行。火從篋中起。衣盡燒。而篋簏如故。兒婦女婢使。一旦盡亡其鏡。數日後從堂下投庭中。言還汝鏡。女孫年四歲亡失。求之不知處。二三日。乃於圊中糞下嗁。若此非一。許季山卜之曰。家當有靑狗。內中御者名蓋喜。與共為之。誠欲絕之。殺其狗。遣蓋喜歸鄕里。從之。遂絕。仲英遷太尉長史魯相。
王基
安平太守王基家。數有怪。使管輅筮之。卦成。輅曰。君之卦。當有一賤人。生一男墮地。便走入灶中死。又牀上當有一大蛇。銜筆大小共視。須臾便去。又鳥來入室。與燕鬬。燕死鳥去。有此三卦。王基大驚曰。精義之致。乃至於此。幸為處其吉凶。輅曰。非有他禍。直以宮舍久遠。魑魅魍魎。共為妖耳。兒生入灶。宋無忌之為也。大蛇者。老書佐也。鳥與燕鬬者。老鈴下也。夫神明之正者。非妖能亂也。萬物之變。非道所止也。久遠之浮精。必能之定數也。今卦中不見其凶。故知假託之類。非咎妖之徵。昔高宗之鼎。非雉所雊。太戊之階。非桑所生。然而妖並至。二主俱興。安知三事不為吉祥。願府君安神養道。勿恐於神姦也。後卒無他。遷為安南將軍。
張璞
張璞。字公直。不知何許人也。為吳郡太守。徵還。道由廬山。子女觀于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戲曰。以此配汝。其夜璞妻夢廬君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採擇。用致微意。妻覺。怪之。婢言其情。於是妻懼。催璞速發。中流舟不為行。闔船震恐。乃皆投物於水。船猶不行。或曰。投女則船為進。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滅一門。奈何。璞曰。吾不忍見之。乃上飛廬臥。使妻沈女于水。妻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旣璞見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於當世也。乃復投己女。及得度。遙見二女在下。有吏立于岸側。曰。吾廬君主簿也。廬君謝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義。故悉還二女。問女言。但見好屋吏卒。不覺在水中也。
李憲
龍舒陵亭有一大樹。高數十丈。黃鳥十數巢其上。時久旱。長老共相謂曰。彼樹常有黃氣。或有神靈。可以祈雨。因以酒脯往亭中。有寡婦李憲者。夜起室中。忽見一繡衣婦人曰。我樹神也。以汝性潔。佐汝為生。朝來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於帝。至明日。日中果大雨。遂為立祠。憲曰。諸卿在此。吾居近水。當致少鯉魚。言訖。有鯉數十頭。飛集堂下。坐者莫不驚悚。如此歲餘。神曰。將有大兵。今辭汝去。留一玉環。曰。持此可以避難。後袁術劉表相攻。舒之民皆流去。唯憲里不被兵。
度朔君
袁紹在冀州。有神出河東。號度朔君。百姓為立廟。廟有主簿大福。陳留蔡庸為淸河太守。過謁廟。有子名道。亡已三十年。度朔君為庸設酒曰。貴子昔來。欲相見。須臾。子來。度朔君自云。父祖昔作兗州。有人士母病。往禱。主簿云。君逢天士留。待聞西北有鼓聲而君至。須臾。一客來。著皁單衣。頭上五色毛。長數寸。去。復一人著白布單衣高冠。冠似魚頭。謂君曰。吾昔臨廬山。食白李。憶之未久。已三千歲。日月易得。使人悵然。君謂士曰。先來南海君也。士是書生。君明通五經。善禮記。與士論禮。士不如也。士乞救母病。君曰。卿所居東。有故橋。人壞之。此橋所行。卿母犯之。能復橋。便差。曹公討袁譚。使人從廟換千匹絹。君不與。曹公遣張郃毀廟。未至百里。君遣兵數萬。方道而來。郃未達二里。雲霧繞郃軍。不知廟處。君語主簿曹。曹公氣盛。宜避之。後蘇幷鄰家有神下。識君聲。云。昔移入胡。闊絕三年。乃遣人與曹公相聞。欲修故廟。地衰不中居。欲寄住。公曰甚善。治城北樓以居之。數日。曹公獵得物。大如麑。大足。色白如雪。毛軟滑可愛。公以摩面。莫能名也。夜聞樓上哭云。小兒出行不還。太祖拊掌曰。此子言眞衰也。晨將數百犬繞樓下。犬得氣奔突。內外見有物大如驢。自投樓下。犬殺之。廟神乃絕。
文穎
漢南陽文穎。字叔長。建安中。為甘陵府承。過界止宿。夜三鼓時。夢見一人跪前曰。昔我先人。葬我於此。水來湍墓。棺木溺漬水處半。然無以自温。聞君在此。故來相依。欲屈明日暫住須臾。幸為相遷高燥處。鬼披衣示穎。而皆沾濕。穎心愴然。卽寤。訪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何足怪。穎乃還眠。向晨。復夢見。謂穎曰。我以窮苦吿君。奈何不相愍悼乎。穎夢中問曰。子為誰。對曰。吾木趙人。今屬汪芒氏之神。穎曰。子棺今何所在。對曰。近在君帳北十數步。水側枯楊樹下。卽是吾也。天將明。不復得見。君必念之。穎答曰諾。忽然便寤。天明可發。穎曰。雖云夢不足怪。此何太過。左右曰。亦何惜須臾不驗之耶。穎卽起。率十數人將導。順水上。果得一枯楊。曰是矣。掘其下。未幾。果得棺。棺甚朽壞。沒半水中。穎謂左右曰。向問於人。謂之虛矣。世俗所傳。不可無驗。為移其棺葬之而去。
盧充
盧充。范陽人。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充年二十。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獵。射鏖。中之。鏖倒而起。充逐之。不覺。忽見道北一里許。高門瓦屋四周。有如府舍。不復見麝。門中一鈴下唱客前。有一人投一襥新衣。曰府君以遺郞。充着訖。進見。少府語充曰。尊府君不以僕門鄙陋。近得書。為君索小女為婚。故相迎耳。便以書示。充父亡時。充雖小。然已識父手跡。卽歔欷無復辭免。便敕內。盧郞已來。便可使女粧嚴旣。就東廊。至黃昏。內白女郞粧嚴畢。崔語充。君可至東廊。旣至。女已下車。立席頭。却共拜。時為三日給食。三日畢。崔謂充曰。君可歸。女生男。當以相還。無相疑。生女。當留養。敕內嚴車送客。充便辭出。崔送至中門。執手涕零。出門。見一犢車駕靑牛。又見本所着衣及弓箭。故在門外。尋遣傳敎將一人。投一襥衣。與充相問曰。姻援始爾。卽別。甚悵恨。今故致衣一襲。被褥一副。充上車。去如電逝。須臾至家。母見。問其故。充悉以狀對。別後四年。三月。充臨水戲。忽見旁有犢車。乍沉乍浮。旣而上岸。同坐皆見。而充往開其車後戶。見崔氏女與三歲男共載。女抱兒以還充。又與金椀。幷贈詩曰。煌煌靈芝質。光麗何猗猗。華豔當時顯。嘉異表神奇。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榮耀長幽滅。世路永無施。不悟陰陽運。哲人忽來儀。今時一別後。何得重會時。充取兒椀及詩。忽然不見。充後乘車入市賣椀。冀有識者。有一婢識此。還白大家曰。市中見一人乘車。賣崔氏女郞棺中椀。大家卽崔氏親姨母也。遣兒視之。果如婢言。乃上車敍姓名。語充曰。昔我姨嫁少府。女未出而亡。家親痛之。贈一金椀。著棺中。可說得椀本末。充以事對。此兒亦為悲咽。齋還白母。母卽令詣充家迎兒還。諸親悉集。兒有崔氏之狀。又復似充貌。兒椀俱驗。姨母曰。我外甥也。卽字温休。温休者是幽婚也。遂成令器。歷郡守。子孫冠蓋。相承至今。其後植字子幹。有名天下。
南越記
沈懷遠
懶婦
昔有懶婦睡機上。姑怒之。遂走投水。化為奇獸。一枚可得脂三四斛。燃之照紡績則暗。照歌舞則明。習懶之性不革也。今安平七源等州峒俱有。狀如山猪而小。喜食苗。田夫以杼軸之類。掛于田頭。則不敢復近矣。
魏晉世語
郭頒
劉放孫資
劉放孫資。共典樞要。夏侯獻曹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謂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