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作者:丁玲

母亲

长篇小说。1933年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系未完稿。主人公于曼贞出身于武陵书香门第,丈夫和公婆在婚后10年去世,家道中衰,无依无靠,饱尝人间辛酸。宣统末年,弟弟于云卿从日本留学回来,在家乡开办“女学堂”,组织“朗江学社”,开展反清反帝活动。自幼受旧礼教熏陶的于曼贞思想开始变化,她不顾亲友的歧视,反对,变卖田产,考入女学堂师范科。校中受到关心国事的热血女青年夏红真的影响,摆脱闺秀习气,立志以培养决不做亡国奴的下一代为己任。辛亥革命的炮声震荡武陵,她带着子女离开县城到乡下走上新的生活。作品通过于曼贞的思想转变和生活道路,展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衰落与分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时代浪花。1933年9月1日《文学》第1卷第3期,茅盾发表《丁玲的〈母亲〉》,说: “《母亲》的独特的异彩便是表现了‘前一代女性’怎样艰苦地在‘寂寞中挣扎’!也许将来还有作品把这样‘前一代女性’的挣扎为题材,而且比《母亲》写得更好;但在现今,我们不能不把这部《母亲》作为‘前一代女性’怎样从封建势力的重压下挣扎出来,怎样憧憬着光明的未来,——这一串酸辛的然而壮烈的故事的‘纪念碑’看了。”